“丰裕闲置物品”大量出现,加速二手交易市场发展
“互联网+二手”成“品质生活”捷径,二手奢侈品已成年轻人第一个“大件”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70.4%网民在二手电商平台购物是因为价格便宜。同时,方便快捷(50.7%)、实体店难以买到同样的商品(35.4%)、品种齐全(35.0%)也是原因之一,还有25.7%网民认为,这代表时尚的消费方式。
对于不少人来说,出售或者购买二手闲置物品已成享受“品质生活”的捷径。在二手电商平台中,那些原本价格不菲的产品,几乎全新的品相价格却很低,甚至还会亏本大甩卖。而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也让二手闲置市场规模持续攀升。
《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发展研究报告2020》显示,24~36岁的人群,对奢侈品不仅有消费意愿,也有一定消费能力,其注重品牌,追求性价比,愿意买二手奢侈品。其中Z世代(1995~2010年间出生人群)的复购率明显超过“前浪”。还有业内人士指出,二手奢侈品已成为很多年轻人工作后购入的第一个“大件”。在二手奢侈品交易平台“红布林”上,超过70%的消费人群为“90后”“00后”;而“闲鱼”则显示,过去一年卖出1025万单奢侈品,31%的一线城市好物流向了四线城市,而承接这些商品的正是消费欲望强烈但消费能力相对较弱的Z世代。
二手闲置物品交易的不是商品“残值”,而是兴趣的延伸
除了二手奢侈品、名牌服饰、手机等商品,越来越多有趣的产品也丰富了二手市场的构成。从某种程度上说,现在的年轻人在这里交易的不是商品的“残值”,而是兴趣的延伸。
二手交易平台,也给了年轻人一个捡漏全新盲盒、手办福袋、绝版藏品的“洼地”,具有收藏价值的商品逐渐成为二手电商平台的重要类目。“闲鱼”数据显示,仅盲盒一项,平台上就有超过44万玩家进行交易,2020年11月闲置盲盒交易额就超过了1.2亿元。
二手电商尚缺乏有效监管和规范服务,化解“信任焦虑”需严把质量关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46.1%网民在二手电商平台购物遭遇过商品信息不透明问题。此外,无法退货(占比43.3%)、实物与图片不符(41.1%)、平台申诉无门问题(占比21.9%)、曾遭遇卖方虚构第三方检测鉴定(20.5%)等问题也十分突出。因此,自行寻找鉴定机构对所购二手商品进行鉴定成了家常便饭。数据显示,2021年,有49%的中国网民选择多家鉴定机构对比所购二手电商平台商品,51%网民则选择一家鉴定机构进行商品对比。
另据国内某网络消费纠纷调解平台的数据,2020年二手电商被投诉问题主要聚焦在:退款问题、霸王条款、网络售假、商品质量、虚假促销、发货问题等,涉及投诉较多的二手电商平台有:闲鱼、转转、红布林、猎趣、找靓机、爱回收、孔夫子旧书网、利淘网、Get当客等9家。
“在循环经济中,信任是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冯天俊看来,“信任”是打开闲置经济大门的唯一钥匙,有了信任,才能使得生态里的每一方对循环经济产生信心。
梳理目前二手交易平台的普遍做法,增加“居间处理”环节、增加质检环节、多维度制定二手3C、奢侈品、潮玩等领域的检测标准,是大家都在着力构建的“护城河”。例如,从2015年开始,“转转”就在业内首创了一套二手3C质检体系,向外输出“通过验机质检,买二手手机可以更靠谱”的理念。2020年,“拍拍”推出“区块链品质追溯体系”,借助区块链技术,平台对每台手机、平板进行标准检测,将IMEI及SN码对应的检测数据进行存证和上链,从而杜绝检测信息伪造篡改的可能性。据“闲鱼”负责人介绍,未来“闲鱼”将在奢侈品、手机数码、潮鞋潮玩、美妆四大领域,推出一套由服务商提供回收、鉴定服务,平台严把质量关、客服关的全方位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