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打开几个有名的二手物品交易平台发现,从二手交易的品类来看,涵盖了从汽车等交通工具、手机、电脑等3C数码、办公设备、家电家具,到个性化的母婴、服饰配件美妆、音像书刊等方方面面。据58同城、转转前几个月的数据显示,居其交易量前三甲的分别是手机(订单量占比17.5%)、服装鞋帽(14.63%)、数码产品(10.7%);其次是电脑、家居家具、家用电器、母婴用品等。
那么,在二手购物平台上购物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家里的闲置物品都可以做生意,很有乐趣。”说这话的,是在油田上班的李雪。李雪说,在二手平台上发张照片,写点描述,甚至可以一键从淘宝购物页面变成转卖,等待有买家上门,私信砍价,这就达成了交易。
刘超是因为成功入手一个鱼缸,有了在二手交易平台上的购物体验,才让他产生了将自己的闲置物品放上平台上出售的想法,并很快付诸行动。“我很喜欢这些二手平台,不仅让家里的闲置物品变现,通过这个平台,我还结交了一些兴趣爱好相同的朋友。”
80、90后撑起闲置物品交易千亿蓝海
6月17日,是周末,1988年出生的姜因一大早就忙活起来了,把之前积攒下来的10多件闲置物品挂到网上,“我在闲鱼挂了几十件宝贝,有买来就不喜欢的衣服,有朋友送给我儿子的还没拆封就小了的衣服,有参加单位活动赢回来的全新未拆封小家电。我加入闲鱼有半年吧,每隔几天都能卖出一件,这里挺有人气。”
“我也喜欢上闲鱼、转转,这里图片加上卖家的描述十分直观,足不出户就能海选二手货。当然,有时候也卖卖自己闲着的物品。”1994年出生的刘云鹏告诉记者,他自己的朋友们也都喜欢上二手平台,“一个朋友的旧手机,拿到二手手机市场,回收旧手机的给的估价是90元,他拿到网上,150元卖出。还有一个朋友,淘到一个基本全新的奢侈品包,价格也就是官网的一半。”
东北石油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三学生义江宏就看到了校园“学生经济”市场,创办了以二手书交易为主的“书书网”。
义江宏告诉记者,他们学校的学生可以自己购买教材。班里30个人,就俩人订了新书,其余都是到学校附近的二手书店购买。书店里不仅卖二手教材,还有学长学姐们的笔记。最主要二手书店的这些教材都是从历届大四毕业学生那以废纸的价格收过来的,学生购买新书几十元一本,毕业的时候却只能当废纸卖掉,觉得很可惜。于是心中产生了一个想法,搭建起一个平台,让学生将用过的旧书直接上平台高价出售,实现了旧书增值。2016年7月,书书网平台正式上线试运营,至2017年3月份,平台入驻大型商家4家,用户数突破11000,平台上架库存突破10万本。
旧货市场的未来应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线上交易的火爆和线下交易冷清的鲜明对比,让于武斌开始思考旧货市场的未来。
“我们市场是一家综合市场,原来以销售钢材、跳板等建筑材料为主,办公家具、生活家居为辅。那时候大庆外来人口多,房地产形势好,我们的生意就好。现在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市场自然萎靡了。”于武斌还告诉记者,前几年他们也开通过网站,试水网上交易。应该是当时市场还不认同,所以网络销售就放弃了。“网络二手交易再火爆,也不能完全替代实体店。二手市场还会存在,只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是我们要思考的。”
“近年来兴起的线上交易,对旧货市场确实形成了极大冲击。”八一农大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韩光鹤以为。在他看来,传统线下旧货市场的人,要尽快适应互联网时代新的工具和新渠道的使用,同时线下的网点要考虑怎么能更好地补充线上的不足,比如对产品质量的检验检测等,旧货市场的未来就在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韩光鹤建议可以建一些线下展示厅,对接交易厅,以及社区化本地化的小型验货点等。
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物品的升级换代加快,人均购买力显著提升,消费开始增多,而消费增多带来的闲置也在增多。有人就说了,都富裕了,未来谁还会买别人淘汰的“旧货”“其实,二手交易的潜力背后,是更深层的社会消费理念升级。”赵俊平表示。
“就像有人所说,以前是没有东西,现在是你家里没有地方放东西了。可以说,‘闲置经济’还是原来的经济,只是,市场已不是原来的市场。”韩光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