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短视频行业竞争全面爆发,除了类目内的竞争之外,甚至还波及了直播/音乐/社交/电商等多个行业,正逐步演绎成一场产业化的战役。
以快手/抖音/微视为主的社交类;
以动次为主的音乐类;
以西瓜/秒拍为主的资讯类;
以淘宝主图视频/京东主图视频/大众点评视频的电商类;
除去一些冷门的短视频外,以上几个行业类目构成了短视频的主要形态,各类目之间也是互相渗透,比如抖音/快手加入直播,小影/VUE转型社交,呈现出极强的行业渗透性。
这次小编主要以市面上主流的短视频:抖音/快手/微视/美拍/火山/西瓜/秒拍为代表进行拆解分析
目录:
一、背景介绍
二、产品概述
三、功能分析
四、操作体验分析
五、总结
1、产品对比
1)产品定位的根本性不同
任何产品的调性,都不会脱离产品创立之初的使命和调性。
快手的核心是”记录工具”,由一款2011年创立的“GIF快手”工具产品演变而来。对于快手而言,其最早的核心首先是一款个人使用的工具产品,并不带有媒体属性,而是一款记录工具。直到今天,快手的Slogan为“记录世界,记录你”,其中“记录”这个关键对于快手来说,有着很大的比重,CEO宿华曾经表示:快手更喜欢成为一个真实的记录平台,不是必须修饰过自己的生活,才能拍成视频上传快手。因此,直到今天,快手依然采用者纯粹的算法推荐分发,而并没有像抖音那样采取强运营的方式。
抖音的核心是“传播平台”,虽然已经将Slogan改为“记录美好生活”,但原来的Slogan:,让崇拜从这里开始,才更符合其真实样貌。
对于抖音而言,从诞生开始就是一款强运营产品,早期就邀请了大量网红KOL入住,并邀请明星进行冷启动,此后更是花费重金邀请明星入驻。
当然因此,其也面对着更强势的对手竞争,腾讯与百度纷纷入场,而前者已宣布要用30亿资金用于短视频补贴。
2)发布者的深层次需求不同
抖音的发布者希望创作火爆内容从而变现,在抖音,作为普通的大众用户我更乐于去观看他人的内容,而不是自己去发布。
快手短视频,生活记录属性更强,快手首页为我推荐的都是周围普通人的生活,例如一些搞笑的家庭趣事等等,而我看到的都是基本不加滤镜和美化的普通人生活,因此更有存在感,也有记录的冲动。
3)观看者与发布者的心理距离由远及近
对于观看者而言,从与发布者心理距离的远近来说,抖音、微视、快手,越来越近。
抖音,心理距离最远,绝大多数抖音观看者,都是冲着平台的优质内容而来,而对于能够生产优质内容的KOL,很明显与用户自身有着明显的距离,观看者即使有着与KOL的大量互动,但是在心理距离层面的距离,远远大于微视与快手。
4)用户需求的不可替代性,构成各自的坚实堡垒
短视频各平台都在争夺用户的时长,但实际上用户背后的真实需求不可替代,而用户感受也不可替代。同一个用户,在不同的时期,不同阶段,都可能有不同的需求需要被满足。例如有时他需要在陌生城市建立社交关系的需求更强,有时候想要记录生活,再有时想要看爆款内容。
任何一个平台,都不可能完全满足用户的全部需求,而这也意味着,即使抖音、微视拥有再多达人、再多爆款内容,始终无法解决用户的社交需求,但快手却可以解决这一点,这也成为快手在短视频行业始终名列前茅的原因。
2、用户痛点
1)对于自我表达的渴望
社会从过去的封建保守到如今越来越开放进步着,人们对于自我表达越发的大胆,追求标新立意、放飞自我。而短视频正好迎合了这部分人群的需要。操作简单,短视频的动态表现方式比静态图片更加直观更具冲击力。
2)成本低、效果好
3、商业模式对比
微视:
西瓜视频:
秒拍:
三、功能对比
1、基础功能对比
2、拍摄时长对比
3、拍摄功能对比
从拍摄功能上看,目前微视的功能最多,多达18种,其次是抖音,比较基本的拍摄功能7个竞品都涵盖,但特色类功能,如拍摄模版,只有微视有,比如画幅只有美拍有。
用户视频拍摄功能的体验上微视和美拍的细分功能较多,秒拍的细分功能主要是基本款设置,满足用户拍摄的趣味性会较低。抖音的拍摄功能虽然不是最多的,但拍摄效果也深受用户欢迎。
4、上传资源对比
大部分视频均能导入图片和视频,秒拍目前只能上传视频,微视导入功能强大,支持图片和视频混合导入。
5、视频编辑功能对比
美拍的视频编辑功能最为丰富,除了可以从录制的视频中选择画面做为封面,还可以从本地相册上传图片做为封面;
其次是微视和快手功能较为全面;微视不仅可以选择封面还可以设置片尾;快手在编辑时,可以使用贴纸、涂鸦、文字等功能;
西瓜视频的编辑功能最少
6、贴纸对比
大部分的短视频APP贴纸有分类,除了西瓜视频外,分类贴纸能够让用户快速找到贴纸的类型使用。抖音、微视、快手的贴纸类型比较丰富,火山、秒拍贴纸类型相对较少,西瓜视频无法添加贴纸。
7、曲库对比
从音乐分类的功能对比中,可看到抖音、微视、火山的音乐分类相对更丰富,秒拍、西瓜视频的音乐无分类,其次是美拍和快手的音乐分类相对较少。
西瓜视频中只能从本地添加音乐,秒拍中的音乐只有20首歌
音乐分类丰富可以让用户快速通过分类找到想拍的音乐视频,在拍摄构思比较迷糊的时候能帮助用户快速找心仪的背景音乐,提高用户拍摄的满足感。在大部分的APP中有热歌推荐,给用户提供参考
四、操作体验对比
1、首页对比
抖音、微视的首页定位在推荐视频中,直接播放视频,为中心化方向,看完向下滑动浏览观看,沉浸式用户体验,在精准推荐算法下能够吸引用户观看上瘾。
去中心化的产品则与中心化的产品不同,就是不会对少数人偏袒,而是像快手一样,每一个普通人都会平等的得到展示的机会。这样的产品优点就是普通用户会更积极的产生内容,也就是UGC的内容更多,而不是聚焦在PGC的内容,所以社交属性也会更强。正因不偏袒头部用户,不依靠头部用户来吸引更多用户,所以运营的介入也没有中心化的产品那么强。一旦成功,会因为更强的社交属性有更好的用户留存。
抖音,则是从中心化出发。产品定位非常聚焦,年轻人的优质音乐短视频。迎合都市年轻人追求个性、酷炫、好玩儿的生活态度。在目标用户上以都市年轻人对快手的普罗大众,在内容调性上以优质、好玩对快手的生活日常,在对音乐的态度上比快手更加强调。
2、视频详情页交互对比
抖音:双击点赞,右滑-进入发现页,左滑-进入个人主页,上下滑动-切换视频,长按-标注为不感兴趣,单击-暂停播放
微视:双击点赞,无右滑操作,左滑-进入个人主页,上下滑动-切换视频,长按-标记不感兴趣/清屏模式,单击-暂停播放
美拍:双击点赞,向右滑动返回上一级页面,左滑-进入个人主页,右滑-返回上级页面,上下滑动-切换视频,单击-暂停播放,无长按操作。
火山:双击点赞,右滑-返回上一级页面,左滑-进入个人主页,上下滑切换视频,无单击操作,长按操作
西瓜:双击点赞,右滑-上条视频/返回上级页面,左滑-下一条视频,无长按操作,无单击操作
秒拍:双击点赞,左滑-进入个人主页,单击暂停视频,无右滑操作,无长按操作
总结:观看短视频的交互操作较为相似,比如点赞一般是双击,左右或者上下滑动切换视频,向左滑动进入视频主的个人主页。向右或向下滑动可以是返回上一级页面的操作。长按在抖音是标注不喜欢,在微视除了标记不感兴趣外可以开启清屏模式,在其他APP没有长按的交互操作。
信息布局上,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以抖音、微视、美拍、秒拍的右侧栏分布,这种方式对于单手玩手机的用户更容易操作;第二种是火山、西瓜视频的底部分布
3、拍摄界面手势交互对比
抖音:左右滑动-切换滤镜,单击-调整画面焦点
快手:左右滑动-切换滤镜,上滑-出现镜头远近调整弹窗,双击-切换前后摄像头
微视:左右滑动-切换滤镜,单击-出现调整画面亮度滑块,双击-切换前后摄像头
美拍:左右滑动-切换滤镜,单击-调整画面焦点,双击-切换前后摄像头
火山:左右滑动-切换滤镜,单击-调整画面焦点,双击-切换前后摄像头
西瓜:无手势操作
秒拍:单击-调整画面焦点,无双击操作,无左右滑动切换滤镜
总结:拍摄页面的手势交互较为统一,切换滤镜的交互都是左右滑动切换,双击切换前后摄像头。在拍摄中目前的手势交互主要有左右,双击,单击三种交互手势,另外快手还有向上滑动出现调整视窗远近功能。拍摄中的交互手势统一并且较少,对用户拍摄功能使用较方便,有利于用户拍摄体验。
展望:短视频未来的竞争核心是内容生产和分发机制。如何持续给用户精准推荐喜爱的优质内容。减少交互操作的沉浸式体验能够高效吸引用户,培养忠实用户。在内容生产上,平台将会更积极刺激优质内容生产,提供更丰富的功能和更简单的操作流程,进一步降低用户使用门槛,大力培养、扶持达人用户,帮助内容生产者实现内容变现,创造优质内容团队。在推荐上,根据用户的APP使用行为数据建立全面的用户画像,给用户推荐喜爱的视频内容。在拍摄使用上,提高拍摄效果,简化拍摄操作,降低拍摄使用门槛。在视频上传中,支持多图片与视频混合,多元化的内容格式。在视频观看中,更简化的操作,更沉浸式的体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