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品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竞争对手的策略、他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没有做以及哪些是能够改善的地方。从而得出相应结论并运用到自家产品之中,使产品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和用户需求,让用户在诸多产品中能选择到我们的产品。
什么是竞品分析
为什么要做竞品分析
或许有人会说竞品分析不是产品流程的必要环节之一吗,肯定是得做竞品分析的。如果有这样的想法的话,那竞品分析就流于形式,变成了为了做而做,并不能很好地理解竞品分析的价值所在,也就无法从竞品分析中得到我们想要的内容。
要做好竞品分析,我们先要了解竞品分析有什么价值,可能帮助我们做到什么事情。在UI设计中,我们可以从设计前、设计中和设计后三个阶段分析竞品分析对于设计的价值所在。
1.竞品分析在设计前的价值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设计前、中、后并不是指分阶段去做竞品分析,而是做完竞品分析之后,对于这三个不同的阶段分别有什么帮助。
有时跟一些刚入门UI设计的设计师交流时,大部分人还是会认为UI设计是纯视觉设计工作,只要把界面做的漂亮好看就行了。但我们都知道现如今的UI设计,甚至其他设计领域的设计,只要是跟商业挂钩的,那就不可能只需考虑一种因素,必定是多因素结合的产物,我们的产品也是这样产物。意味着我们为了服务产品所做的设计,就是商业化的设计。那既然是商业化的设计,就会有相对应的商业化背景与业务目标,这就是竞品分析在设计前可以为我们带来的第一个价值-商业机遇与设计灵感。
2.竞品分析在设计中的价值
3.竞品分析在设计后的价值
例如,我们的竞品最近迭代是否有出什么功能,这个功能对于我们来说有没有做的必要,竞品近期迭代方向是否发现业务转移,跟市场环境有无关系等。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竞品分析在设计后可以为我们带来的第一个价值-产品动态监控与市场变化。
同时,当我们产出设计方案并获得用户与市场反馈之后,我们可通过数据来验证我们的设计方案比竞品的方案优秀还是平庸,复盘优秀或者平庸的原因是什么,以便更好地推进产品的升级迭代。这是竞品分析在设计后可以为我们带来的第二个价值-设计方案验证与迭代方向。
怎么做竞品分析
1.明确竞品分析目标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会是漫无目的的,商业产品要有相对应的业务目标,用户使用产品会有用户目标,设计有设计目标,所以竞品分析也有对应的竞品分析目标。
同时我们的每一次竞品分析都不会是大而全的,有可能是针对某个功能模块,某一条体验路径来进行深入的竞品分析,所以这也是明确竞品分析目标的目的所在。让我们更加清楚我们要做怎样的竞品分析,要从中得出怎样的结论来更好地助力我们的设计。
那要怎么确定竞品分析的目标呢?我们可以围绕用户体验五要素的内容,结合实际的项目阶段来确定我们的竞品分析目标。
用户体验的五个要素是JesseJamesGarrett的《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Theelementsofuserexperience-user-centereddesignforthewebandbeyond)中提到的概念。作者将用户体验分成了五个层次:表现层、框架层、结构层、范围层与战略层。
而我们结合设计的不同阶段,又可以将其归纳为战略层、功能层与体验层三方面。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和实际的项目发展阶段去制定相对应的竞品分析目标。例如我们身为设计师,前期在做竞品分析时应该将目标着重放在体验层上,分析竞品的视觉风格、交互逻辑、页面结构和信息反馈。后期随着职业能力的提升,可以将部分精力转移到功能层与战略层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产出更有创新性的设计想法。
2.寻找合适的竞品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催生了一系列互联网产品,各个赛道上的产品呈现井喷式发展,如之前的百团大战,千骑大战等。近两年随着资本冷静,各个赛道也逐渐跑出了领头羊,这就使我们在选择竞品时有了参照标准,有利于我们找到更匹配的竞品。
首先在琳琅满目的产品中,我们要先找到相应赛道的产品。具体可以采用以下三个方法去找到大致竞品。
(1)核心关键词搜索法
我们可以根据自身业务背景与产品定位,提炼出产品的关键词,然后在各大应用市场、专业数据网站、行业报告网站、行业资讯网站、搜索引擎中搜索,找到相对应赛道的竞品。
这类竞品往往是直接竞品。
(2)核心功能转换法
(3)关联思维转换法
例如,我们的产品是一款辅助登月的产品(只是举个例子),至今为止没有类似的产品,那么我们可以不局限于在互联网产品中寻找竞品。可以去宇航局,航天研究院等地方根据业务目标研究他们是如何训练宇航员,建造辅助设备等等。
同时,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竞品的数量,一般来说,所有选取到的直接竞品都需要纳入分析行列,但在人力不足的情况下,选取行业排名最高的产品,尽可能不少于两个。间接竞品和关联性竞品在人力充足的情况下选取两个左右,人力不足的情况下可各选一个进行分析。
3.从战略层面进行竞品分析
战略层面的竞品分析会从公司背景、产品定位、产品价值、目标人群、商业目标、商业价值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宏观且偏向于商业规划。对于设计来说,只需选取其中一些对设计有所帮助的维度(比如产品定位、产品价值、目标人群)进行分析即可。
4.从功能层面进行竞品分析
功能层面的分析会与跟设计有较多的交集(特别是交互模块),要求我们要建立在对产品的战略层面有一定了解的前提下进行分析。注重竞品间功能差异在哪,根据这些差异做了哪些功能模块,产出什么样的内容,使用的是怎样的运营方式等的对比分析,再结合自身产品,研究该功能是否适合,是否有优化空间等。
功能层面的竞品分析大致可以通过功能架构梳理法、产品迭代分析法、产品功能对比法、等三个方面去进行功能层面的分析。
(1)功能架构梳理法
体验并覆盖整个产品范围,罗列梳理产品的功能架构,绘制功能架构图,对比竞品间的功能划分和布局方式。
(2)产品迭代分析法
收集竞品各个版本的迭代内容(直接竞品每个版本更新都需收集,间接竞品大版本更新需要收集,关联性竞品则可定期收集或发版本更新收集),从中获取产品迭代的功能内容,功能方向,设计演变等。
(3)产品功能对比法
产品功能对比法是更加具象的、更加具体地将竞品间的功能罗列出来,对比某个功能在竞品上的共有率,从而得知在同类型产品中哪些功能是必备的,哪些是可以延期的,哪些是没有必要的。
简单理解就是把功能看做产品的零部件,像买车时一样,某些装备配置是可以选择要或者不要的。如我们需要对比外卖类的产品功能,可以将主要界面功能拉出来进行对比,有的打钩(Yes),没有的打叉(No)。清晰直观地看到同类型产品的核心功能是什么,某个产品的特色功能是什么。同时可以知道产品功能的优缺点在哪,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产品的功能规划。
5.从体验层面进行竞品分析
在做体验层面的竞品分析时,我们可以从用户体验路径、产品链路、视觉表现、用户反馈四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1)用户体验路径分析
用户体验路径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快速熟悉APP流程,对APP形成整体认知。同时发现竞品的交互方式的优缺点,是否有亮点的交互方式,能不能借鉴其交互方式。
具体操作是我们先知道体验的目标(如首页操作路径、搜索流程路径等),再从不同的用户路径出发,将每一个路径进行截图,并标识每个页面的进入与退出反馈,属于一级界面还是二级界面。
(2)产品链路分析
产品链路分析是指将产品的功能链路进行拆分,围绕自身产品想优化的重点进行分析。比如我们想做一款FM音频应用的听音频流程优化,我们就可以结合这个目标,有针对性地对用户使用竞品听音频时路径细分出来,进行交互或视觉上的分析。
具体操作方式是我们需要先确定分析的核心链路是什么,可以结合自身产品在现阶段想优化的点(可以是多个)来决定;然后是将核心链路操作流程图罗列出来;最后根据交互流程图来分析其中的设计亮点与不足之处。
(3)视觉表现分析
视觉表现分析是早期设计师做得最多的分析,当然对于设计师来说,视觉表现这一模块的分析尤为重要,对我们的设计有最直接,最表象的指导意义。我们可以从对竞品的截图收集中,提出竞品的视觉元素、通用组件和表现手法,同时还要注意设计品牌表达及设计亮点的提取。
(4)用户反馈分析
由于我们所做的都是商业化的产品,除了需要满足产品的业务需求之外,还要满足用户的体验需求,这两点也是一个产品赖以生存的保障。而设计师则需要更好地将我们的设计赋能到这两个点上,用设计的方式平衡业务需求与用户需求。
因此,我们在做竞品分析时,要注重对产品的用户反馈进行分析,才能验证竞品的设计方案是否正确,这也是除了数据之外较为准确的验证方式。
具体操作方式是,查看产品的评价反馈,整理输出报告。反馈可以从APP商店、微博、贴吧、专业网站(
写在最后
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竞品分析的侧重点不同,分析方法也很多,但要明确的一点是所有的分析必须是有总结报告的,切忌漫无目的地做为了分析而分析的无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