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幕在即,6月30日3.5%将‘团灭’!”“三年前4.025%,今天的3.5%”“务必把握当下,且买且珍惜。”近期,类似的增额终身寿险营销文案在保险圈内流传。
当前理财型保险产品颇受青睐。需要注意的是,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不等于实际收益率,也不能与存款利率、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进行直接对比,过早支取还存在资金损失的可能。
多款人身保险产品被限额或下架
日前,有投资者向记者反映,其拟购买某健康险公司的护理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为3.5%,并在银行渠道完成了双录,拟第二天进行缴费,结果当天晚上就收到客户经理通知:“明天别买了,收到通知产品没有额度了,可以等6月初再看看。”
还有多位投资者遇到类似情况。一位保险经纪人工作群截图称,就在本周,鼎诚人寿、长城人寿多款产品已经下架,包含增额终身寿险、养老年金保险等类型。
“增额终身寿险陆续快速下架期间,感受到了大家投保的热情。”该保险经纪人表示,近期其还签了一个总保费为几十万元的寿险订单。
针对上述投资者提到的护理保险产品,记者也咨询了该健康险公司。一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这款产品确实很多人买,我们公司自己的人想买都买不到。”
短期减保退保或有资金损失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热推的预定利率为3.5%的人身保险产品中,增额终身寿险产品最受青睐。
但若投资者的可投资期限较短,从退保时的现金价值来看,增额终身寿险的实际收益也许表现并不如意,甚至出现亏损。
“这类产品属于理财型保险,是用来锁定长期利率的,如果投资者能放个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在市场利率下行的背景下,是很有竞争力的产品。但如果投资者的资金只能放三五年,那可能收益还不如同期限的定期存款。”招商银行一位客户经理说。
该客户经理还向记者展示了一款产品的模拟测算表。假设投保人为一名26岁的女性,每年投保2万元,连续投资3年,该产品第一年末、第二年末、第三年末的现金价值分别为11512元、30538元、58530元,均不能覆盖已缴纳的保费。即使第四年末该产品现金价值较第三年末增长了3.5%,接近60580元,但若退保,投资者每年年化收益率其实仅为0.3%。
某款增额终身寿险模拟计算表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投资者而言,应准确评估自己的投资需求,明确可投资期限。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要注意增额终身寿险所带来的费差损和利差损风险。
“在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保险公司大都采用监管定价利率上限进行产品设计。但近年来在长端利率不断下行的大背景下,资产端可获取的投资收益率呈现下降趋势,而负债端的定价利率调整相对滞后,导致保险公司面临潜在的利差损风险。”国泰君安证券研报指出,保险公司需进一步规范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