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怀玉现代性的抽象空间矛盾空间和差异空间的生产

现代性的抽象空间、矛盾空间和差异空间的生产

——以黑格尔、马克思、尼采为研究视角

作者简介:刘怀玉,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哲学系教授。

发表期刊:原文载于《国外理论动态》2023年第1期。

摘要:围绕《空间的生产》这本西方马克思主义史上的天书,向来有政治经济学批判与文化研究两大解读模式。前者从资本主义转移积累过剩危机的角度理解其所提出的空间化生产方式历史观的意义,后者则从后现代主义角度凸显其三元空间辩证法的视野。实际上,列斐伏尔在此书中设下并试图破解的迷局,是西方现代性空间的难题或密码。这就是分别从空间表象出发的黑格尔的“抽象空间”、从空间实践出发的马克思的“矛盾空间”以及从表征性空间出发的尼采的“差异空间”,此三者叠加互动,构成了至今我们仍无法突破而只能徘徊于其中的现代性“阴影王国”。其中,黑格尔的现代性是一个让历史终结并用一致性外观来压制、掩盖和取代矛盾的抽象空间;马克思的现代性是促使抽象空间崩溃、新的空间产生的矛盾空间;尼采的现代性则认为抽象空间是本身包含新型空间种子的差异空间。而列斐伏尔的解决问题之道包括理论性推想与实践性案例。从理论角度,他提供了“马克思+尼采式”的差异性的空间生产愿景;从实践角度,他认为1950-1970年代的中国道路提供了不同于苏联模式的可资未来文明借鉴的新型空间生产经验。

关键词:现代性批判;抽象空间;《空间的生产》;列斐伏尔

一、《空间的生产》背后的现代性“阴影王国”

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的生产》(1974)好似一座迷宫,出入路径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两本书不可绕过:一是《资本主义的幸存》(1973);二是《黑格尔—马克思—尼采,或阴影王国》一书既将黑格尔、马克思、尼采视为现代性理论和问题的根源,也将他们视为走出资本主义的空间的生产,走向新的空间生产的路标。本文侧重从《黑格尔—马克思—尼采,或阴影王国》一书出发,以黑格尔、马克思和尼采的三位一体为中轴来理解《空间的生产》中的三个重要概念:抽象空间(黑格尔)、矛盾空间(马克思)和差异空间(尼采)。

列斐伏尔在《黑格尔—马克思—尼采,或阴影王国》中指出,西方现代性起源于基督教文明中隐蔽的异端传统,包括中世纪意大利神秘主义哲学家弗洛尔的约阿希姆(JoachimdiFiore)所说的“永恒的福音书”。约阿希姆认为,人类历史将要经历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个时期,或者说法律、信念和快乐三个时段。列斐伏尔借此典故把黑格尔、马克思、尼采喻为现代性理论的三位一体,其中黑格尔是圣父与法律,马克思是圣子与信念,尼采是圣灵与快乐。①

昂利·列斐伏尔(1901-1991)

在《空间的生产》中,列斐伏尔将黑格尔、尼采和马克思三人之间的对话视为发现现代性开端的不二法门。首先,现代国家是“黑格尔式”的抽象空间。这表现为国家正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巩固,它控制着整个社会的一切群体,将自身强化为各种(民族)社会和空间的一个稳定中心。国家将是历史的终点,它摧毁了社会及“文化”领域,强制推行某种将各种冲突和矛盾终结的逻辑。其次,现代文明是“尼采式”的差异空间。在黑格尔强调的同一个空间中,实际上从来都充满着一些沸腾的力量。正是国家的合理性及其种种治理技术、计划和项目激起了反抗的力量,权力的暴力遭到了颠覆的暴力之报复。这是一种新的否定性,一种将自身表现为持续不断的暴力的悲剧性的否定性。③所以,现代社会又是“马克思式”的矛盾空间。“与以往相比,今天的阶级斗争更是镶嵌在空间之中。”④在这个空间中,贵族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实现了社会政治的妥协,而在金融资本与以无产阶级的名义开展的行动之间则存在着冲突。⑤

要理解“黑格尔—马克思—尼采”这个现代性理论的三位一体,不能不提及列斐伏尔著名的三元空间辩证法,它是空间实践、空间表象和表征性空间的三元统一,抑或自然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的三元统一。其内在逻辑可表述为:一是自然和物质性的物理领域,以实践和感觉的方式描绘出来;二是逻辑的和形式化的抽象物的精神领域,通过数学和哲学的方式来规定;三是社会领域,即一个规划设计和展望的领域、象征物和乌托邦的领域、想象和欲望的领域。它们交融于空间生产的过程中,其中物质生产或空间实践生产出空间的可知觉方面,而知识生产则是空间表象或虚构的空间,意义生产则是与表征性空间紧密相联并生产出某种体验性的或活生生的直观的空间。⑥

由此来看,黑格尔的抽象空间属于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空间表象或精神空间,马克思的矛盾空间属于社会底层的实践层面,尼采的差异空间则属于超越社会统治阶层和底层空间观的创造性空间、表征性空间。

注释

①HenriLefebvre,Hegel,Marx,NietzscheOrtheRealmofShadows,TranslatedbyDavidFernbach,London,NewYork:Verso,2020,pp.28-30.

②Ibid.,pp.1-3.

③亨利·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刘怀玉等译,商务印书馆2022年版,第35-36页。

④同上书,第84页。

⑤同上书,第456页。

⑥同上书,第51、58-59页。

二、空间历史观视野中的抽象空间、矛盾空间和差异空间

《空间的生产》旨在对历史唯物主义做出改弦更张式的空间化解释,但它无意取消历史的根基性意义,而是试图通过空间角度深化对历史的理解,这就是著名的“空间的历史”理论——任何社会生产方式总有相应的社会空间形式。比如,与原始社会生产方式相对应的绝对空间,与古代生产方式相对应的神圣空间或政治空间,与中世纪生产方式相对应的历史空间,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对应的抽象空间,与未来文明相对应的差异空间。

以此来看,资本主义社会之前的空间均是自然中的空间或历史积累而成的空间,而从资本主义社会开始才有空间自身的生产或抽象空间本身的历史。“空间的历史的相应历史阶段,便与资本积累的历史相对应——以资本积累的初始阶段为开始,以被抽象概念所统治的世界市场的终结为终点。”①总之,资本主义创造了抽象空间,它包括商品的世界及其逻辑与全球战略,还有货币权和政治国家权。“这个空间建立于庞大的银行网络、商业中心以及主要的生产实体基础之上,除此之外还有公路、飞机场以及信息网络为基础。”②

①亨利·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刘怀玉等译,商务印书馆2022年版,第188页。

②同上书,第81页。

③同上书,第513页。

④同上书,第534页。

⑤同上书,第79页。

三、占统治地位的空间表象:黑格尔的抽象空间及其三位一体的虚幻性批判

(一)作为历史空间终结者的抽象空间

(二)抽象空间的主体是资产阶级国家

(三)抽象空间的三位一体特征:同质性、碎片化、等级制

以此方式,“资本—土地—劳动力”这个资本主义的三位一体就在空间中建立起来。首先,这是一个整齐划一的、视觉性的、透明的同质化(资本)空间,并且像主权空间那样持续存在;这个空间贯彻强制规则,因此是一个盲目崇拜的空间、消解了差异性的空间。其次,它是一个多维的、碎片化的、分裂的、互相脱离的(土地)几何空间;此空间定位了独特性、地方性和场所性,以便控制它们,使它们可以转让。最后,这是一个不透明的、等级制的(劳动)权力空间,从最低贱的位置到最高贵的位置,禁忌到至尊,从边缘到中心……依次排列。⑥

(四)抽象空间的现代工具理性与神学崇拜相混合的特征

总之,“发端于笛卡尔、经过黑格尔直到今天的西方思想传统……成功地融入了一个以国家理由为基础的社会之中,融入了一个抽象空间概念和抽象空间的现实之中”。于是,黑格尔哲学的谜底就被揭穿了:“理性(逻各斯)之王,一方面由眼睛——也即目神、圣父、主或老板——所守护,这与视觉领域及其形象和图形维度的首要性相呼应;另一方面由阳具崇拜(军事的与英雄的)原则所护卫,其主要特征之一即它归属于抽象空间。”⑧列斐伏尔借用拉康的三界理论(镜像、符号和现实)得出结论:黑格尔主义是以近代几何学和光学等科学技术为包装手段、以古老的神学崇拜和更古老的男权崇拜为内涵的国家哲学,这种政治哲学盖的正是资本主义的抽象空间生产这一政治经济学内容。揭露这个“神圣家族”的世俗基础的工作乃是马克思毕生的事业。

①亨利·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刘怀玉等译,商务印书馆2022年版,第33页。

②同上书,第397页。

③同上书,第408页。

④同上书,第414页。

⑤同上书,第415页。

⑥同上书,第416页。

⑦同上书,第423-424页。

⑧同上书,第601页。

四、马克思立足于空间实践的矛盾空间观

如果说黑格尔的现代性是目空一切的抽象空间,属于空间表象,而“这是在任何一个社会(或生产方式)中都占支配地位的空间”、“被概念化的空间”,“它们与生产关系以及这些关系所强加的‘秩序’捆绑在一起”;那么马克思则从卑微的、感性的社会底层或空间实践的角度出发来理解抽象空间,认为抽象空间包括“生产与再生产,以及每一种社会形态的特殊位置与空间特征的集合”,是“一个社会的空间实践隐藏了那个社会的空间”。①

(一)抽象空间有其现实的实践形式和内容

列斐伏尔认为,马克思主义在空间问题上的首要任务是破除欧洲哲学史上用形式逻辑研究空间哲学这一根深蒂固的传统,超越抽象的空间逻辑,走向具体的空间辩证法研究。因此,在列斐伏尔看来,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是:“赋予空间一个具体的(现实的)存在,而不是把它禁锢在某种(精神的)抽象的状态中,究竟意味着什么。”②对于马克思来说,抽象空间确实有其“内容”,但是抽象只有通过实践、只有在与其内容打交道的过程中才能“掌握”这些内容。

第一,抽象空间在其实践形式上是一种征服自然的工具,而不仅仅是社会的自然性或精神性外观,因此它与社会实践的扩大再生产步调一致,社会实践正在地球表面、也在地球的表面之下或之上生产出越来越宽广、也越来越密集的空间网络。

第二,抽象空间与马克思命名一般劳动的抽象劳动——也即命名生产一般交换价值的平均社会劳动——相一致,因此也与商品的一般形式相一致。抽象劳动绝不是一种精神抽象物,相反,它是一种社会存在。当我们描述抽象空间的形式“特性”或精神“特性”时,首先应将其看作一个倾向于吸收使用价值进行交换的中介。

第三,抽象空间体现了资本主义流通过程对生产劳动空间的遮蔽。资本主义生产的总体特征之一是不断地遮蔽自己从前的生产过程和环节:从产品开始,无论是物品还是空间,生产活动的所有痕迹都尽可能地被擦除,从事生产的工人及其劳动过程和产物在商品交换和流通过程中没有任何意义或价值。这样一来,也就剥夺了工人对自己的劳动产品的拥有权。这种对痕迹的擦除使得大量的转换和代成为可能:这种隐藏不仅仅是神话、神秘化以及意识形态的基础,而且也是所有统治和一切权力的基础。列斐伏尔认为:“对于产品之中所包含的生产劳动的隐藏,有一个重要的意:社会空间不会和社会劳动的空间范围相重合。这并不是说社会空间是一个非劳动的享乐的空间,而仅仅是指一旦劳动的痕迹被擦除,生产或工作的对象才从劳动的空间传递到具有隐藏力的社会空间。”③由于这种空间的转移,原来的产品生产被抽象化、神秘化、颠倒化地表现为商品通过流通过程自行增殖。

(二)抽象空间是具有复杂、丰富的社会关系内容的空间形式

因此,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语境中,抽象空间并不难理解。交换价值、商品、货币和资本等概念都是具体的抽象物、具体的形式,拥有一种社会存在,但是它们还需要拥有内容,以便可以社会性地存在。资本必然被重新分化和分散为各种独立的“资本”,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资本失去了其统一性或者不再是一个整体。也就是说,各种资本具有共同的形式或同一个抽象空间,这是资本市场中资本运行的必要条件。商业资本、工业资本、投资资本、金融资本等资本的各个部分本来是彼此冲突的,但是统一的资本形式或抽象空间仍然存在,从而容纳并协调了所有这些“部分”。“财产的情况也是如此,可被划分为固定财产、流动财产、地产和现金。至于市场,我们非常熟悉它的碎片,那是它的概念整体的一部分:有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市场、土地市场(建筑、住房——从而是空间),以及艺术作品市场、符号和象征物市场、知识市场,等等。”⑥它们都平等地导向同一个抽象空间。而抽象空间则用多元化的模式强行将分散的碎片或要素统合成一个整体。

(三)抽象空间是现代世界完全商品化和社会关系拜物教化的表现

伴随着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空间化,剩余价值的实现也走向全球化、空间化,即不再局限于接近生产场所的区域,也不再局限于地方性的金融系统,而是扩展到世界范围的银行网络,地方银行成为抽象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制度空间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剩余价值的实现已经“去领土化”,变成了抽象文字/信息的传递,经济也因此成为各种流动和网络之间的连接。至于剩余价值的分配,也是在空间即区域层面实现的,它只是国家、经济部门正在行使的权力中的功能之一,是战略家和经营者的专门技术的一种功能性实现。⑨

总之,抽象空间是现代世界完全商品化和社会关系拜物教化的表现,我们必须从具体的空间实践而不是抽象的空间意识形态来理解空间:商品及其内在的交换、流通和货币网络是作为社会实践而存在的空间的组成部分,是空间的“共振峰”。但是,如果孤立地看,商品“自身”就失去了其社会性特征,变成一种“抽象物”,一种具有可怕的、近乎致命的力量的物。“‘商品世界’不能只为自己而存在,为了它能存在,必须要有劳动。这是生产性活动的结果。每一种商品都是一个产品(劳动分工的产品、技术手段的产品、能量消耗的产品,简言之,是生产力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概念要想成为具体的,就必须被空间化。商品也需要它的空间。”

在列斐伏尔看来,马克思的空间辩证法中更重要的、更具有革命性内涵的概念,并不是从空间实践出发所揭示的矛盾空间理论,而是从历史辩证法视角来看的空间矛盾理论。从矛盾的空间到空间的矛盾,并非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其《空间的生产》的高潮。如果说抽象空间是让资本主义得以幸存、甚至保持青春的法宝,那么矛盾空间中所隐含的空间矛盾则是让资本主义灭亡的阿喀琉斯之踵,即消灭资本主义的革命。

①亨利·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刘怀玉等译,商务印书馆2022年版,第51、59页。

②同上书,第431页。

③同上书,第312页。

④同上书,第512-513页。

⑤同上书,第511页。

⑥同上书,第453-454页。

⑦同上书,第148-149页。

⑧同上书,第502-503页。

⑨同上书,第512页。

⑩同上书,第503-504页。

同上书,第504-505页。

五、尼采式的差异空间或具体乌托邦的生产

从空间史的角度看,黑格尔主张的是资本主义得以产生的国家化政治空间或抽象空间,马克思阐述了揭示这种抽象空间内在矛盾的矛盾空间,尼采代表的则是超克这种抽象空间、走向差异空间的哲学家。在《空间的生产》中,关于差异空间,列斐伏尔一开始并没有过多地着墨于尼采,直到论述差异空间的第六章将要结束时,尼采才真正出场。

(一)差异空间的内涵

差异空间的概念不仅是列斐伏尔心目中超克资本主义的抽象空间统治、构想未来的社会空间政治这一批判的方法论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而且是他拓宽和更新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之辩证法内涵的最为关键的哲学经验。他说:“让我们挂怀于心的差异性,我们未来优势的理论与活动也许会考虑的差异性,惟有靠艰苦细致的分析才能得到有效的阐述。”③但是,综观《空间的生产》全书,他并没有系统而集中地阐明何谓差异性的空间,只是在多个场合、从不同角度描述而不是概括了这种神秘的哲学概念。

综合列斐伏尔的论述,其差异空间论的主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既反对抽象空间的同质化也反对碎片化,试图重建基于空间实践的功能要素与环节的统一体;二是强调立足于使用空间而不是支配空间;三是主张政治性地、社会历史性地使用空间。④在列斐伏尔看来,“差异”一词具有多重含义:一是形式逻辑、数理逻辑意义上的最小化差异与最大化差异的区别;二是辩证法意义上的诱导性差异与生产性差异的区别,其中,前者是既定体系内部的差异,后者是体系瓦解之后的差异;三是自然的、个体的特殊化与社会的、整体的差异化之间的区别,其中,前者是基于自然的内在区别,后者是无限可能的区别。⑤

(二)差异权与城市权(空间权):在抽象空间内还是在抽象空间外生产差异空间

差异空间何以可能、何以存在?它究竟是内在于现存抽象空间的矛盾之中的可能性空间,还是超越抽象空间之外完全另类的、甚至“不可能”的空间?⑧笔者的回答是:列斐伏尔的差异空间兼有二者之义。关键问题并非争论差异空间是现实中的可能空间还是现实之外的另类空间,而是如何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理解差异空间。这就要正确处理城市权(连同其扩展的空间权)与差异权之间的关系,二者不可缺一,不可偏废。

可以说,城市权及其推而广之的空间权是差异权的具体乌托邦的政治实践,没有差异权的城市权或空间权有可能被实证化和自由主义化,而没有城市权的差异权显然是抽象的和不可能的。创造差异空间的任何规划的成功都取决于这两种主张的实现以及二者的相辅相成。⑨

作为差异权及其制度化的城市权、空间权的表达,空间政治就是超越由于资本主义抽象空间机制(包括商品化、技术化和消费化的城市规划设计、国家生产方式以及全球化对地方的粗暴压制)所导致的日常生活同质化—碎片化—等级化的异化症状,努力恢复日常生活自身的节奏和差异权利。通过争取城市权的政治斗争,通过差异化的政治想象和美学,空间政治可以成为一种基于可能与不可能的空间现实的具体乌托邦。而列斐伏尔试图在抽象空间之外寻找的替代性的差异空间,有可能消除了差异空间的具体的可能性形式,从而成为一种同样沦为抽象状态的不可能的想象。因此,问题的正确提法不是超越抽象空间的另一种差异空间,而是内在于抽象空间且与之相对立的具体的差异空间。我们不能把抽象空间作为加了括号的东西省略掉,就此来说,提出差异与抽象对立这样一个问题要比提出在差异与抽象之间二者抉一的方案更为简明、切实、可行。总之,从差异空间对抽象空间的反抗到差异空间的生产,作为一场嵌入现有的社会空间的社会斗争运动,揭示了一种人类文明从可能到不可能的开放的辩证法。

(三)差异空间:走向“空间的真理”与社会主义空间生产之路

在《空间的生产》开头,列斐伏尔强调了尼采与黑格尔、乃至马克思的根本不同。但是,到了该书结尾,他则为我们提供了将“总体人”的辩证法与超人哲学相结合所形成的所谓的“空间的真理”,也就是差异空间的真理。他把这种“空间的真理”同黑格尔—拉康式的权力与知识结盟所构成的强制统一的“真理的空间”或抽象空间对峙起来。一条旨在超越黑格尔绝对精神与理性主义的抽象空间统治的批判道路出现了:“一方面立足于社会实践(马克思),另一方面扎根于艺术、诗学、音乐与戏剧(尼采)——两方面均以(物质的)身体为基础。”⑩这种把空间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差异空间或“空间的真理”,是一种“体系构之外的理论”,与“运用于官僚制与权力、租金与利润等实际问题之中”的“真理的空间”根本对立。后者是规划师、政治家和统治者的间,是“建筑的空间”、建筑师的精神的空间。

②同上书,第91页。

③同上书,第96页。

④ChrisButler,HenriLefebvre:SpatialPolitics,EverydaylifeandtheRighttotheCity,NewYork:RoutledgeTalor&FrancisGroup,2012,pp.141-142.

⑤亨利·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第547-549页。

⑥同上书,第96页。

⑦同上书,第584页。

⑧ChrisButler,HenriLefebvre:SpatialPolitics,EverydaylifeandtheRighttotheCity,p.158.

⑨Ibid.,pp.143-148.

⑩亨利·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第599页。

同上书,第589、442页。

亨利·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第80-81页。

同上书,第620-621页。

戴维·哈维:《社会正义与城市》,叶超、张林、张顺生译,商务印书馆2022年版,第255-256页。

THE END
1.20244.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行为习惯,引导他们学会珍惜劳动成果,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如《劳动》课本。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失物招领处工作流程图、劳动工具图片等。 3.实验器材:准备分类箱...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114/8142071130006143.shtm
1.现代劳动工具手抄报专题模板现代劳动工具手抄报图片素材下载我图网现代劳动工具手抄报专题为您整理了321个原创高质量现代劳动工具手抄报图片素材供您在线下载,PSD/JPG/PNG格式现代劳动工具手抄报模板下载、高清现代劳动工具手抄报图片大全等,下载图片素材就上我图网。https://so.ooopic.com/sousuo/59852833/
2.带工具的美国劳动节顶视图设计理念库存照片.图片包括有硬件...照片 关于 桌面桌面背景上带工作工具的美国劳动日顶视图设计概念. 图片 包括有 硬件, 亚马逊, 格式 - 233143636https://cn.dreamstime.com/%E5%B8%A6%E5%B7%A5%E5%85%B7%E7%9A%84%E7%BE%8E%E5%9B%BD%E5%8A%B3%E5%8A%A8%E8%8A%82%E9%A1%B6%E8%A7%86%E5%9B%BE%E8%AE%BE%E8%AE%A1%E7%90%86%E5%BF%B5-%E6%A1%8C%E9%9D%A2%E6%A1%8C%E9%9D%A2%E8%83%8C%E6%99%AF%E4%B8%8A%E5%B8%A6%E5%B7%A5%E4%BD%9C%E5%B7%A5%E5%85%B7%E7%9A%84%E7%BE%8E%E5%9B%BD%E5%8A%B3%E5%8A%A8%E6%97%A5%E9%A1%B6%E8%A7%86%E5%9B%BE%E8%AE%BE%E8%AE%A1%E6%A6%82%E5%BF%B5-image233143636
3.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生活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相关配套阅读材料等;其他图书、报刊、工具书、教学挂图等;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等;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场所,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广告标牌等。 应积极开发地方教材,促进学...https://yun.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794545
4.劳技课教案(实用)2、教会学生做事要动脑筋,灵活应用劳动工具。 二、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呆扳手和活扳手及其使用方法。 2、难点:使用活扳手怎样调节开口的宽度。 三、教学过程 (1)教师讲解扳手的作用。 (2)教师介绍扳手的种类。 (3)教师讲解扳手的使用方法。 ①根据被旋的'紧固件的六边形的对边距离选用相应的呆扳手或调整活扳...https://www.9136.com/jiaoyufanwen/jiaoan/568313.html
5.五上劳动与技术教案(通用4篇)课件展示世界不同桥梁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讨论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对不同构造的桥梁进行探究,了解不同类型桥梁的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完成斜拉桥模型的设计构思。 三、学学做做: 1.课件出示主题“象山港大桥”,通过观察分析从结构造型,材料选择,加工工具选择、方案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2i8k278.html
6.古代劳动工具,你认识几个?古代劳动工具,你认识几个? 五一劳动节假期已经结束,大家都是如何过的呢?有参加劳动吗?在以农为本的古代,平民百姓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天天都在劳动。 在古代,每年的二月初二,是春耕开始的日子,皇帝都要举行“劝民农桑”的仪式,由皇帝本人进行示范,亲自耕田,以表达农业对国家的重要性。https://i.ifeng.com/c/861a2spaZXZ
7.大班科学教案劳动者的工具大班科学教案劳动者的工具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劳动者的工具,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材分析: https://www.unjs.com/jiaoan/qita/20200820001234_2513176.html
8.劳动与技术工作计划8篇(全文)?认识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常见材料,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 ?了解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工艺品和技术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三、教学原则 1.注重基础 小学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劳动与技术能力培养的基础,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劳动与技术方...https://www.99xueshu.com/w/fileamg7v3hm.html
9.五年级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精选15篇)1.教育学生初步懂得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劳动光荣、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道理;从小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遵守纪律、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态度和勤劳俭朴、爱护劳动工具、珍惜劳动成果等优良品质;初步树立质量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https://www.oh100.com/kaoshi/jiaoxuejihua/627823.html
10.劳动工具素材劳动工具图片劳动工具素材图片下载第3页觅知网为您找到870个原创劳动工具素材图片,包括劳动工具图片,劳动工具素材,劳动工具海报,劳动工具背景,劳动工具模板源文件下载服务,包含PSD、PNG、JPG、AI、CDR等格式素材,更多关于劳动工具素材、图片、海报、背景、插画、配图、矢量、UI、PS、免抠,模板、艺术字、Phttps://www.51miz.com/so-sucai/2869380/p_3/
11.我劳动我光荣主题班会活动方案(精选22篇)4、创设环境:老师和幼儿共同收集材料,布置成人劳动成果展览会(可用实物也可用图片),预备一些成人劳动的照片和图片。 5、预备一些小水桶、抹布、小刷子等工具,供幼儿劳动之用。 6、选择人物(如商店售货员,汽车司机,厨房厨师,马路上的警察),带领幼儿观察成人劳动。 https://www.yjbys.com/cehuashu/zhutibanhui/2850284.html
12.黄河谣工匠博物馆:2万多件老物件讲述黄河匠人传奇中工旅行谈到黄河谣的最初的构思,李天东说,工匠博物馆以黄河文化为背景,而工匠精神与黄河魂本是一体。“黄河谣就是要借工匠之手做一个再现,让大家懂得,人们一直在寻寻觅觅的黄河魂其实就在身边。”他说,建馆时,以黄河两岸的工匠为主线,目的就是为那些最普通的劳动工具树碑立传,为黄河两岸的老匠人树碑立传。 https://www.workercn.cn/32886/201908/26/190826080514057.shtml
13.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工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复习1.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与主要劳动方式的变化2.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等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单元课标3.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等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意义。单元思维导图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1.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进步:3.现代1.古代:2.生...https://m.renrendoc.com/paper/238841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