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劳动教育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pptx

第一章劳动与劳动教育第1章劳动与劳动教育第2章劳动观的形成和发展第3章劳动能力的培育第4章劳动实践的组织第5章劳动品质的养成第6章劳动权益的保护第7章劳动精神的弘扬第8章未来劳动的展望全套可编辑PPT课件本章概要延时符

劳动是人类一种古老的现象,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劳动一词的内涵与外延不断变化,人们对劳动的看法也发生着改变。今天,人们越来越轻视体力劳动,重视脑力劳动,席卷而来的疫情和逆行的抗疫英雄却又不得不让人们重新思考快递小哥等普通劳动者眼里劳动价值是什么?劳动教育的意义何在?学习重点延时符

1.劳动的内涵、分类和劳动的价值。2.劳动的时代演变。3.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目录感悟劳动教育的真谛揭开劳动的面纱课堂讨论延时符

阅读《智能时代,为何还要提倡劳动教育?》思考:为什么说智能时代仍需要劳动?如何看待疫情中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普通劳动者的劳动?他们为战胜疫情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展现了什么样的精神?

6课程导入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这样写道:“劳动,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在一蔬一食、一伸手一弯腰的家务劳动中提升生活技能,在学工学农等劳作中感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增进社会责任担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起大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一层层夯实成长的基石。智能时代,劳动形态、劳动方式、劳动类型和产业分工、产业业态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的到来本身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结果。智能时代和虚拟经济都需要以实体经济和体力劳动为基础,劳动精神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在平凡普通的劳动者身上,我们体会到的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精神,让人拥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冲破黑暗的力量,这正是我们每个人都应汲取的成长养分,也是我们的国家能够一次又一次穿越风雨的精神动力。

课堂讨论延时符

人世间的一切幸福还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无数劳动者挥洒汗水崇尚奋斗才能实现。大学生要坚决同不劳而获、坐吃山空、好逸恶劳的思想作斗争,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第一节延时符

揭开劳动的面纱

目录劳动的内涵劳动的分类劳动的价值0310第一节揭开劳动的面纱一、劳动的内涵

(一)劳动反映了人的本质

(二)劳动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劳动反映了人与人的关系

(四)劳动的内涵随时代而变化

11

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广义的劳动指的是人的脑力和体力的使用,狭义的劳动指的是体力为主的劳动,是人们通过掌握一定劳动知识和技能并恰当使用劳动工具,为获取一定劳动成果而对外部对象进行的改造活动。

劳动是一种古老的现象,从古至今经历了手工劳动、大机器生产和人工智能生产三大历史时代。大机器生产手工劳动人工智能生产(四)劳动的内涵随时代而变化第一节揭开劳动的面纱13

任何社会形态都以物质劳动和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为基础,前者构成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后者构成生产关系的核心要素,二者共同构成马克思所说的生产方式。

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占有土地,客观上为支配和指使佃农为其劳作提供了客观条件,于是,以土地和农耕文明为核心的封建社会形态就形成了。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占有大机器和生产资料,客观上为支配工人阶级通过出卖劳动力为其创造了条件,于是以资本和工业文明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就形成了。

在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所有人因不占有生产资料而无法支配和剥削他人的劳动,所有人都只能通过自食其力而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从而克服和避免了之前的所有社会形态所存在的剥削压迫现象,从而赋予了劳动新的内涵,即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第一节揭开劳动的面纱15

二、劳动的分类

(一)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二)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三)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第一节揭开劳动的面纱16第一节揭开劳动的面纱(一)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脑力劳动指的是主要运用大脑神经从事的劳动,体力劳动则指主要运用身体躯干从事的劳动。(二)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具体形式下从事的劳动,如做蛋糕和做家具,都是有形的看得见的劳动。不同的具体劳动产生不同样式和用途的产品。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17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因而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即人与人的关系。二者存在于同一种劳动中,表现为劳动的二重性。第一节揭开劳动的面纱

必要劳动是指劳动者为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劳动,剩余劳动指超过维持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需要的劳动。

课堂讨论延时符如何理解一条毛巾换一条肥皂?生产毛巾和肥皂尽管具体劳动的过程、劳动的形态和商品的样式不同,但如果二者都付出了等量的劳动(脑力和体力之和),前者是具体劳动,后者是抽象劳动,前者创造不同的使用价值,后者创造相同的价值,二者因付出了无差别的可以量化的抽象劳动而使交换成为可能。19

三、劳动的价值

(一)劳动推动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

(二)劳动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三)劳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劳动是财富和幸福的源泉

第一节揭开劳动的面纱(一)劳动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物质文明是人类通过劳动而创造的物质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人类通过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在原始狩猎社会,人类只能茹毛饮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是这时最经典的时代标志;在封建农耕社会,人们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随着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来临,人类从奴隶般地服从自然分工的状态中逐渐解放出来,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消费日益成为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第一节揭开劳动的面纱

(二)劳动推动精神文明的发展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文化的进步状态。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劳动是精神文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劳动过程中,人类不断积累丰富的经验,创立了丰富多样的语言、法律、宗教、风俗习惯和科技文化,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规范了人们的社会秩序,形成了人类璀璨的民族文化。劳动形成了社会的经济基础,同时又打造了与经济基础相匹配的上层建筑。劳动人民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物质生产的主体是劳动人民,精神生产的主体也是劳动人民。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形成和发展的源泉。第一节揭开劳动的面纱

(三)劳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发展,本质上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协调发展和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第一节揭开劳动的面纱(四)劳动是财富和幸福的源泉

习近平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因而必须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让全体劳动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案例分析延时符

案例阅读:习近平是如何参加艰苦劳动的?

思考:

七年知青岁月对习近平的价值观和思想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第二节延时符感悟劳动教育的真谛

目录劳动教育的内涵劳动教育的发展历程03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意义26

一、劳动教育的内涵

(一)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的结合

(二)劳动价值观和教育的结合

第二节感悟劳动教育的真谛27第二节感悟劳动教育的真谛

劳动教育指的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态度、劳动品质和劳动习惯,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具有一定的劳动权益意识,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教育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是在系统的专业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教育学生参加生产、生活劳动和服务型劳动的活动,通过专门的劳动教育,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不同于劳动,是培养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在传授学生基本劳动技能的同时,更侧重于劳动价值、职业道德、劳动精神的培育。

劳动教育不同于一般性的社会实践和实习实训,也不同于体育锻炼,而是一种以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为目标的教育。28

(一)劳动和教育的第一次结合: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的结合从劳动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不同时代的劳动内容和劳动方式需要不同的劳动技能,而劳动技能主要通过专业教育和专业训练才能习得,因此生产劳动必须与教育相结合。(二)劳动和教育的第二次结合——劳动价值观和教育的结合劳动尽管是人的第一需要,但由于人在劳动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不同,导致不是所有的劳动都受到尊重和享有应得的劳动权益,占有生产资料的人在劳动中处于支配的地位,拥有了剥削他人的权力。另一方面,蓝领阶层因为收入低、劳动强度高、劳动条件差而越来越不被人重视,重脑力轻体力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第二节感悟劳动教育的真谛29第二节感悟劳动教育的真谛

劳动教育的方式具有明显的时代性

手工劳动时代,师徒在手工作坊里共同劳动,于是催生了学徒制。

大机器时代,由于大机器生产过程被分割为不同的生产工序,劳动者只需经过学习和培训,负责所学专业的特定工序或环节,从而催生了技工学校、高职高专等职业教育形式。

进入21世纪的今天,人类正处在人工智能方兴未艾的新时代,虽然虚拟经济、数字经济的出现,使人类的劳动方式、劳动领域和劳动岗位等发生了巨大变化,虚拟经济、人机协同、智慧校园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但劳动精神和基本劳动技能仍然不可或缺,于是新时代劳动教育应运而生。

案例分析延时符案例阅读:《焊花绚烂青春闪耀——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金牌获得者赵脯菠写真》

1.赵脯菠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2.为什么说这些成就来之不易?

3.赵脯菠的事迹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对我们有何启发?

31二、劳动教育的发展历程德智体德智体美德智体美劳第二节感悟劳动教育的真谛

从“德智体”到“德智体美”再到“德智体美劳”,党和国家对教育本质、教育规律和教育目标认识不断深化。(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劳动教育的历史经验(二)当前我国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32第二节感悟劳动教育的真谛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贯穿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教育根本原则,这是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劳动教育经历了从探索到发展到成熟的过程,出台了一系列劳动教育的文件,并在不同时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体现出不同的教育风格。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明确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世纪更迭之际,江泽民同志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并在阐释教育目标时首次完整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3第二节感悟劳动教育的真谛

当前,我国劳动教育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什么是劳动教育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

二是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现象仍未根本性扭转。

34第二节感悟劳动的真谛三、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一)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

(二)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35(一)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

1.劳动理论和劳动观。2.劳动实践。3.劳动精神。4.劳动展望。第二节感悟劳动的真谛36

1.开展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的需要。2.开展劳动教育是劳动育人、实践育人和协同育人的需要。3.开展劳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就业观的需要。4.开展劳动教育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5.开展劳动教育是实现中国梦和大学生青春梦的需要。第二节感悟劳动的真谛(二)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劳动涵育品德,劳动增进智能,劳动强健体魄,劳动孕育美好生活,是全面提升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保障,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劳动意识、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的重要途径。在大学生中开展劳动教育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7

总之,如何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树德、增志、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使大中小学生通过劳动教育正确看待劳动的价值,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崇尚奋斗无私奉献的劳动精神,已经成为教育界最关切的问题。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比较突出。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才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才能够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中华民族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优秀文化才能够继续发扬光大,这正是劳动教育的目标所在。第二节感悟劳动的真谛本章小结延时符

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特有的实践活动方式,具有涵育品德,劳动增进智能,劳动强健体魄,劳动孕育美好生活的综合育人功能。劳动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个人全面发展中作用巨大。劳动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教育活动。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积极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拓展思考延时符

阅读案例《勤劳是沙县小吃的最大“秘诀”》,思考沙县小吃是如何走向全国的?为什么说勤劳是沙县小吃创造发展奇迹的最大“秘诀”?实践项目延时符将对劳动和劳动教育的认知与各自专业相结合,通过文字、幻灯片、图片等方式来展现你对劳动的理解,以及将劳动教育融入到日常的专业学习中的路径与方式。知识链接延时符

央视新闻视频:《初心·梁家河篇》,央视网,2017年3月28日。THANKS本章结束第二章劳动观的形成与发展本章概要延时符人类正是在劳动中诞生,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也是以劳动为基础。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产生了丰富的劳动思想。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科学阐明了劳动与劳动者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中心位置,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重要论述,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当代青年的成长成才都具有重大意义。学习重点延时符

1.了解劳动观的形成与中西方劳动思想的历史发展;2.掌握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基本内涵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成果;3.理解大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的重要意义。目录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及其发展中西方劳动思想的历史发展47课程导入

请大家思考回答:“人为什么要劳动?”试试看能得出多少种答案。可联系古今中外不同时代背景,也可从理论和实践等不同层面进行回答。可分成小组讨论,得出答案越多的小组获胜。对于这个问题的追问和不同回答,实际就是体现出不同的劳动观。48课程导入你的答案里是否可能包括:人的劳动是迫不得已,只是为了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因人类有一种原罪,通过劳动惩罚是来实现赎罪;劳动是人的一种天职,只有努力劳动才是道德的;劳动只是谋生的手段,根本目的是为了资本的增殖;通过参与劳动获得一种归属感,在集体中确立主人翁意识;劳动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自我实现;劳动只是手段,但通过这个手段可以获得财富、尊严、幸福;劳动是出于个人兴趣,劳动本身能带来快乐与幸福;劳动可以锻炼人的能力,实现个人价值;劳动是为了给社会作出更多贡献,实现人的社会价值;不为具体什么原因,劳动是人们生活的内在需要。你还可以补充哪些答案,请记录下来,并进一步思考这些回答后面都包含了怎样的劳动观?49前言

中西方劳动思想的当代启示

西方劳动思想的历史发展53第一节中西方劳动思想的历史发展一、中国传统劳动思想的历史发展

在五千年的文明历程中,中国人民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文明成就,为人类发展做出了独特而巨大的贡献,也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劳动观念。54第一节中西方劳动思想的历史发展(一)中国古代劳动思想的萌发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补天、燧人钻木取火、精卫衔石填海等神话故事,都体现了劳动的伟大创造力量。

黄帝按照季节播种百谷草木,驯养鸟兽虫豸,饱受辛劳

炎帝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开创者,“作陶治斤斧,为耒耜徂耨,以垦草莽”

帝颛顼充分利用地力养殖各种庄稼牲畜

帝喾取地之财而节用之55第一节中西方劳动思想的历史发展

舜曾耕田、打鱼、制陶器及各种家用器物

禹治水过家门而不入

弃“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周代统治者非常重视并参加农业生产,“籍礼”规定天子与诸侯在每年的立春前九日,都要亲执耒耜,耕于籍田。这些神话故事、历史记载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劳动本身的肯定和赞美,也体现了劳动创造世界、创造人的朴素世界观。56第一节中西方劳动思想的历史发展(二)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劳动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产生了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极大丰富、发展了劳动思想,确定了中国古代劳动思想的基本价值取向。57第一节中西方劳动思想的历史发展1.儒家的劳动思想

孔子提出“劳而不怨”,“使民以时”,就是要求统治者要合理地安排生产劳动,让老百姓愿意并且按农时从事农业劳动,遵循农业生产规律。他明确表示自己也愿意从事生产劳动。

总体上看,儒家坚持“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点,注意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异,具有轻视体力劳动的倾向,但并不否定生产劳动的必要性。58第一节中西方劳动思想的历史发展

2.墨家的劳动思想

墨子把劳动作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强调动物依赖自然条件而生,人要依赖于自身的劳动创造才能生存。

墨子及其信徒和追随者多是直接从事劳动的手工业者等底层群众,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把生产劳动作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强调物质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劳动创造财富的思想,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59第一节中西方劳动思想的历史发展

3.道家的劳动思想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强调道法自然、清静无为。这一思想在生产劳动上就表现为“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道家讲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体察自然万物的内在规律,顺势而为,春种、夏耘、秋收、冬藏,要夜里休息,白天劳作,饮食起居做事功业都要顺应自然规律而为。

道家的劳动思想强调了在劳动中尊重客观规律的重要性,但对劳动者的主动性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60第一节中西方劳动思想的历史发展

4.法家的劳动思想

法家历来重视耕战,重视农业生产劳动。商鞅提出了“壹之农”的主张,就是让人民尽可能的都从事农业生产。他还提出以“重关市之赋”等制度和政策引导发展农业生产。法家之集大成者韩非子也反对“不事力而衣食”,反对发展工商业,提倡耕战,重视农业生产劳动。

法家站在统治阶级立场重视农业生产劳动有其合理性,但否定工商业领域的劳动体现了其历史局限性。案例分析延时符案例阅读:《庖丁解牛》

思考:《庖丁解牛》的故事阐明了怎样的深刻道理?拓展阅读延时符[唐]白居易《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试列举出你熟悉的有关劳动的古代诗词。63第一节中西方劳动思想的历史发展二、西方劳动思想的历史发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劳动思想既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历史性生成提供了直接的思想资源,也为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提供了思想资源。64第一节中西方劳动思想的历史发展

(一)古代西方劳动思想1.古希腊罗马哲学中的劳动思想

2.欧洲中世纪的劳动思想

中世纪,在欧洲占据统治地位的基督教神学中蕴含着的劳动思想,也有一些积极的、合理的成分,其代表人物有经院哲学家奥古斯丁、阿奎那、马丁·路德等。基于上帝创世说的错误世界观,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把劳动看作上帝对人类的惩戒,也是人类获得救赎的希望和途径,这是完全错误的;宗教改革运动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劳动者受剥削、受歧视的社会地位。68第一节中西方劳动思想的历史发展

马克思对黑格尔劳动观的辩证态度:一方面,肯定了黑格尔劳动观的贡献;另一方面,指出了黑格尔劳动观存在的根本缺陷。70第一节中西方劳动思想的历史发展

2.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

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是从威廉·配第开始,到大卫·李嘉图结束,在法国是从布阿吉尔贝尔开始,到西斯蒙第结束。古典经济学最为显著的历史贡献就是形成了劳动价值理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正是在批判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古典政治经济学将劳动作为社会财富的源泉,并实际认识到利润、地租等剩余价值特殊形式的根源仍在于劳动。

空想社会主义者出于对当时社会制度的批判,提出了种种改造社会的方案,特别是对未来的劳动图景进行构想,对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空想社会主义始于托马斯·莫尔,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是代表性人物。

主张人人参与劳动,反对劳动剥削和压迫。空想社会主义者大都有优越的生活条件,却选择站在劳动者的立场,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主张通过协作劳动,共同占有劳动成果,进行按需分配,鼓励通过劳动竞赛提高生产。还主张通过劳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实现一种自主自愿的自由劳动。

空想社会主义是人类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片面性及其后果的反思,展现了劳动的未来前景,但没有找到实现美好前景的现实路径,因而只能是一种空想。拓展阅读延时符欧文“新和谐公社”实验的失败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在1824年,变卖了所有家产,与家人和一批朋友从英国来到了美国,他们在印第安纳州购买了3万英亩的土地,筹划建立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理想社会。在这个公社里,全体成员都是共同劳动、共享劳动成果,全体成员是按照年龄大小从事各种劳动。但很快便遇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每年都会产生亏空。4年之后,“新和谐公社”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宣告破产。73第一节中西方劳动思想的历史发展

4.马克斯韦伯和托斯丹凡勃伦的劳动思想

韦伯发现,劳动方式演变及其所引发的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推动着古代西方文明的兴起和演进。他提出古代西方社会并存着城邦内自由民所从事的自由劳动和奴隶所从事的非自由劳动。当自由劳动占上风时,经济的进步首先要求市场的扩张;当非自由劳动占上风时,经济的进步要靠劳动人口的稳定积累来达到。他认为资本主义精神的实质就是把劳动看作美德和义务,强调了自由劳动作为资本主义精神的基础性作用在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中的重要作用。74第一节中西方劳动思想的历史发展

制度经济学的鼻祖凡勃伦在劳动与社会文化的变迁中阐明了劳动地位的历史性变化。在野蛮时代,劳动是个体谋生的手段,是光荣的。随着私有制出现,从事生产劳动成为贫困和屈从的象征,摒弃劳动成为财富的证明和体面的象征。资本主义私有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对生产劳动的厌恶和对炫耀性消费的迷恋。无论是韦伯对资本主义条件下自由劳动的肯定,还是凡勃伦对资本主义文化厌恶生产劳动这一现实的揭示,都只是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境遇的描述,而问题在于改变,在于对劳动、劳动者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主体性作用的全面揭示。75第一节中西方劳动思想的历史发展三、中西方劳动思想的当代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不忘本来”,深入理解中华民族历史上有关劳动思想的精华,又要“吸收外来”,积极借鉴西方文明中有关劳动思想的精华,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观。76第一节中西方劳动思想的历史发展三、中西方劳动思想的当代启示

(一)树立重视劳动、尊重劳动者的社会观念

千百年来,中西方丰富的劳动思想,是人类知识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我们今天更加科学地理解劳动提供了思想资源和反思对象。我们必须摒弃传统劳动思想中的消极因素,反对一切不劳而获、崇尚暴富、贪图享乐的错误思想,树立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价值的源泉、劳动者是国家主人的观念,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人生梦想。77第一节中西方劳动思想的历史发展三、中西方劳动思想的当代启示

(二)辩证看待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关系

中西方传统中对劳动的重视,特别是对农业生产劳动的重视具有共同性,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轻视体力劳动的倾向。西方传统形而上学重精神、轻物质的观念也导致了对劳动活动的鄙视。这些观点都是有偏颇的。

(一)劳动创造人本身与人类历史

(二)劳动是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2.劳动是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劳动并非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社会财富对应的是使用价值和具体劳动,除了劳动还包含物质资源条件。

3.商品价值只是特定历史阶段的财富形式。劳动产品并不天然就是商品,也并不始终受商品价值的规制,只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案例分析延时符案例阅读:《没能赚取剩余价值的皮尔先生》

思考:剩余价值的实现需要哪些社会条件,是否有了生产资料和人的劳动就一定能产生?86一、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基本内涵(三)劳动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1.人的解放与劳动解放相一致。人的解放是对于人的自由的真正实现,这在根本上是通过变革生产方式实现劳动解放。

2.劳动最终将成为目的本身和生活的第一需要。实质是指劳动不再具有异化的性质,成为自由自主的活动。

3.自由劳动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体现。自由劳动并不是不劳动,而是解除了外力强迫和压制的劳动,实现自主劳动。课堂讨论延时符你对于马克思所说的你对于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最终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而不再仅仅作为谋生手段而存在,有着怎样的理解?到那时劳动是不是一定就是很轻松的?88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及其发展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在中国的发展1.提出“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

2.提出劳动创造幸福的思想

3.强调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89

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时代特点和中国实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思想。毛泽东强调劳动践行的基础作用,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主张劳动面前人人平等,注重劳动的教育改造功能;坚持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原则,明确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是要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邓小平非常注重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重视知识分子的脑力劳动,反对一味抬高体力劳动而贬低脑力劳动的做法。江泽民指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胡锦涛在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倡导“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首次提出“体面劳动”的概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要求,也标志着我国的劳动保护体制机制建设新阶段的开启。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在中国的发展9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劳动的价值、弘扬劳动精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内容进行深刻阐述,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主要论述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劳动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也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创新性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为基本内涵的劳动价值观,并论述了劳动创造幸福的思想,还强调了对于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弘扬,这些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在中国的发展91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在中国的发展1.提出“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深刻阐明劳动和劳动者的根本地位和意义。2.提出劳动创造幸福的思想,将劳动与人的幸福生活联结起来,进一步丰富了劳动观的内涵和意义。3.注重榜样示范和精神激励,强调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环境。课堂讨论延时符你如何理解劳动创造幸福?人世间一切成就和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的思想,对此你有着怎样的看法或体会?93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及其发展三、大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的重要意义

(一)形成对于劳动的科学认知

(二)决定劳动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四)实现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案例分析延时符案例阅读:《部分青少年劳动价值观异化五大怪象》

思考:你认为这几种现象分别反映了在劳动价值观上存在着怎样的问题?由此你认为树立正确劳动观又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95三、大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的重要意义(一)形成对于劳动的科学认知

树立正确劳动观,将更有助于大学生练就劳动技能,培育劳动品质,涵养劳动情怀,并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统一。本章小结延时符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是劳动教育的核心与关键,在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中产生了极为丰富的劳动思想,这些都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形成提供了思想资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阐明了劳动与劳动者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中心位置,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重要论述中包含着最新的劳动观成果,论述了劳动创造幸福,劳动开创未来的原理,这些对于青年的成长成才都具有重大意义。拓展思考延时符阅读:《列宁所赞的“星期六义务劳动”》思考:列宁为何会高度称赞星期六义务劳动,这种劳动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共产主义劳动性质?你认为星期六义务劳动又体现了怎样的劳动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又有着怎样的价值?

2.人民网“榜样在身边”栏目。THANKS本章结束第三章劳动能力的培育本章概要延时符劳动能力是人进行劳动工作的能力,劳动能力的培养可以在劳动工具的发展历程得到认知;在对大学生开展理论学习和劳动实践过程中,培育大学生专业的劳动能力,促使其掌握生产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不仅会为大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更会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提供优质的劳动人才。学习重点延时符

1.通过对劳动工具的认识和使用,了解劳动能力的培育条件和过程;

2.通过对劳动能力的内涵、分类、培育和习得等内容的学习,理解劳动能力对个人职业规划,以及社会和国家的发展的重要性。目录劳动能力的培育和习得劳动工具的认识和使用案例分析延时符

阅读案例《技能报国正当其时》

思考:获得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移动机器人项目冠军郑棋元的案例给了我们大学生什么启示?110课程导入【案例解读】

从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从学习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反复打磨淬练,到习得过硬的技能本领,不但能实现个人价值,成就个人未来发展,也能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争得荣誉,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正是我们大学生培育劳动能力,成就未来职业发展,实现技能成长、技能报国的奋斗目标。第一节延时符劳动工具的认识和使用112

自人类诞生以来就离不开劳动,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人类的劳动与其制造劳动工具也几乎是同时发生的。人类在对大自然进行改造的过程中,通过对劳动工具的创造、认识和使用,习得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不断地通过劳动实践获取维持人类生存需要的劳动成果。所以要想了解劳动能力的形成,必须要从劳动工具的认识和使用说起,因为劳动能力就是在劳动实践中通过对劳动工具不断地认识和使用,在熟悉劳动的过程中反复锻炼得以形成。第一节劳动工具的认识和使用目录劳动工具的认识

劳动安全的防护

劳动工具的使用114第一节劳动工具的认识和使用一、劳动工具的认识

(一)劳动工具的出现和发展

(二)劳动工具的认识与分类115第一节劳动工具的认识和使用一、劳动工具的认识

认识和使用劳动工具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劳动者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促进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不竭动力。人类使用的工具是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并通过劳动不断得到改造、完善和创新,然后又进一步促进生产劳动的发展。所以,要想认识和使用劳动工具,首先要来回顾一下人类社会劳动工具的发展历程,因为这同时也是一部人类劳动能力的发展历史。116第一节劳动工具的认识和使用(一)劳动工具的出现和发展

恩格斯说“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最古老的工具是些什么东西呢?是打猎的工具和捕鱼的工具,而前者同时又是武器。”人类劳动发展与工具演化具有紧密的关系,近200万年的人类劳动史就是人类工具的演化史。20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与动物区别不大,但在发明石器、铜器和铁器等一系列工具设备后,人类依次经历了石器技术、铜器技术、铁器技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时代,人类劳动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劳动与动物活动明显区分开来。117正文第一节劳动工具的认识和使用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电子时代信息时代智能时代?

【知识拓展】劳动工具的发展历程118第一节劳动工具的认识和使用(二)劳动工具的认识与分类

工具最初的意思指的是工作时需要用到的器具,后来引申为达到、完成或者促进某一事物的手段。对于大多数工具而言都是简单的机械,是便于人们完成工作的器具。工具的种类很多,不同类型的劳动需要不同的工具,我们先来认识一些常用的工具。1191、常用劳动工具第一节劳动工具的认识和使用常用手工工具常用农业工具常用清洁工具常用厨房工具1202、专业劳动工具第一节劳动工具的认识和使用专用医用工具专用交通工具专用教学工具专用通信工具121第一节劳动工具的认识和使用二、劳动工具的使用

(一)常用劳动工具的使用

(二)专业劳动工具的使用122第一节劳动工具的认识和使用(一)常用劳动工具的使用(以常用的手工工具为例)

123第一节劳动工具的认识和使用(二)专业劳动工具或技术的使用(以专业通信工具为例)课堂互动延时符你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还认识哪些劳动工具它们有什么功能?能培育哪些劳动技能?

125第一节劳动工具的认识和使用三、劳动的安全防护

(一)劳动安全的内涵

(二)劳动安全的防护126第一节劳动工具的认识和使用

劳动安全是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和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在劳动的过程中也要习得必备的劳动安全知识,养成劳动安全意识,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而这也是培育劳动能力内容中的有机组成部分。127第一节劳动工具的认识和使用(一)劳动安全的内涵

133

第一节劳动工具的认识和使用

在劳动过程中如何认识和使用劳动工具,学会了如何做好安全防护,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投入劳动,领悟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大学生如何在劳动中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呢?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只有通过积极参与劳动,掌握本领和技能,不断地提高劳动技能水平,才能更充分地实现个人和社会的价值,承担起未来“强国有我”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延时符劳动能力的培育和习得第二节目录劳动能力的内涵和分类劳动能力的培育途径劳动能力的习得方式136

人类的劳动多种多样,每天的生活离不开劳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同的劳动也会运用到不同的劳动能力,如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生活能力,工作中需要专业能力,社会中需要服务能力等,劳动能力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掌握的技能。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掌握技能是立身之本,更是以后成长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基本功。只有习得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实现个人的良好发展、社会服务和价值实现。第二节劳动能力的培育和习得137第二节劳动能力的培育和习得一、劳动能力的内涵和分类

(一)劳动能力的内涵

(二)劳动能力的分类138

劳动能力需要在认积和使用劳动工具,熟悉劳动过程中经过反复的锻炼、摸索和总结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随着人类劳动的日益复杂化,劳动工具也日益信息化和智能化,劳动能力也从远古时代的体力技能更多地转向今天的知识技能和智力技能,需要我们掌握更多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才能更高效地从事劳动,而劳动能力的内涵也将逐渐丰富和深化。第二节劳动能力的培育和习得139(一)劳动能力的内涵劳动能力指的是人进行劳动工作的能力,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总和。

劳动能力的内涵就是通过劳动知识的学习形成的思维活动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的总和。第二节劳动能力的培育和习得140(二)劳动能力的分类

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针对大学生在从事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教育。据此,劳动能力也可分为日常生活劳动能力、生产劳动能力和服务性劳动能力。

第二节劳动能力的培育和习得141第二节劳动能力的培育和习得日常生活劳动能力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事为自己和他人服务的简单体力及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劳动能力。主要通过家庭、学校或社会中的日常生活劳动实践来提升。培育日常生活劳动能力使自我需求得到满足。生产劳动能力大学生经过专业训练能运用知识和技能产生劳动价值的能力,是劳动者能够胜任一定的工作角色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的整合,主要是通过专业的学习和训练所获得的专业劳动能力。培育生产劳动能力取得劳动报酬。服务性劳动能力大学生利用自己知识、技能、工具和设备等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劳动能力。主要是通过参加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得到提升。满足社会需求,实现个人成就和自我价值。劳动能力的分类142二、劳动能力的培育途径

(一)劳动知识的学习

(二)劳动技能的培育第二节劳动能力的培育和习得14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创新、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劳动能力的培育就是对大学生进行劳动与生产技术的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举措之一。作为新时代的劳动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劳动知识和技能教育十分必要,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应有之义。第二节劳动能力的培育和习得144(一)劳动知识的学习

第二节劳动能力的培育和习得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是静态的技能。大学生劳动能力的培育从知识的学习、思维的养成再到实践中技能的训练是一个完整的学习和提升过程,各环节紧密关联、既彼此促进,又互相制约。而能将学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发挥中间作用的就是劳动思维的培养,即通过对人的思维的锤炼,在实践中实现动手和动脑的紧密结合,从而实现知识价值的创造功能。145劳动知识的学习是掌握劳动能力的基础,也是实现创新的前提。构成了大学生日后专业技能形成的基本领域和职业方向。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课堂上下多方位多渠道对大学生开展劳动知识的培育。通过学习劳动知识获得劳动技能的过程中,劳动思维的形成是关键一环。通过日常的生活、生产和服务性的劳动实践,大学生要在实践中培养劳动意识,掌握劳动思维方式,尝试不同的劳动方法,不断培育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劳动能力。掌握知识内核养成劳动思维第二节劳动能力的培育和习得146(二)劳动技能的培育

郑志明:创新思变的“机械师”第二节劳动能力的培育和习得案例分析延时符

阅读案例《郑志明:干在细实处冲在最前头》

思考:通过广西汽车集团首席专家郑志明的案例,分析在劳动过程中如何培养创造能力?150新时代下,知识经济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了时代的主流。未来信息化时代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更加需要智慧的劳动者。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创新,变的是形式,唯一不变的只有能力。想要在未来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不论是掌握何种劳动能力,都需要在不断的学习当中,掌握知识内核,形成专业思维,历练劳动技能,激发创造潜能,让自己成为无可替代的技能人才,这才是劳动能力最大的价值所在。第二节劳动能力的培育和习得151三、劳动能力的习得方式

(一)日常生活劳动实践

阅读案例《劳动教育实现大学生生活中自我管理》

阅读案例《“知识工人”郑建军:由一名普通工人成为技术总监》

思考:从知识工人邓建军的案例中,分析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如何培养生产劳动能力?158服务性劳动实践专业服务劳动专业服务活动是指对专业性技术技能要求比较高的服务性实践活动,大学生以兴趣爱好为载体,发挥社团优势作用,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回馈社会,为

THE END
1.人教版(部编)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15.北京人制造和使用的劳动工具是( ) ①弓箭 ②陶器 ③打制石器 ④磨制石器 A. ①③ B. ②④ C. ③ D. ①②③④ 16.小明家住的地方以发现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原始村落遗址而闻名。约五六千年前那里的居民以粟为主食,能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小明家在( ) ...http://www.byxtlzx.com/xsly/kczy/lishi/2019-02-02/809.html
1.农业劳动工具简笔画简笔画图片大全农业工具简笔画 劳动工具 铲子--简笔画大全 劳动工具简笔画大全 农具-简笔画图片-儿童资源网手机版 翻犁简笔画 田间劳动的简笔画 简笔画大全 交通工具简笔画 拖拉机 钱农耕工具简笔画 劳动工具简笔画彩色 有关劳动的工具简笔画 展开更多看过该简笔画的同学还看了: ●劳动工具简笔画 ●幼儿劳动工具简笔...https://www.puchedu.cn/jianbihua/eb32dfe450f038e2.html
2.农民工具图片农民工具图片素材大全摄图网汇聚农民工具图片大全:农民工具素材、农民工具高清图片、农民工具背景图片等。你可以找农民工具设计灵感、摄影创意,我们欢迎您下载农民工具vrf正版授权图片,商用无压力https://699pic.com/image/nongmingongju.html
3.农民劳动图片大全农民劳动高清图片下载共1,973 个 农民劳动图片 农民劳动的相关推荐: 劳动节劳动五一劳动节农民头像家务劳动劳动者农民丰收最美劳动者农民工劳动最光荣劳动合同农民耕地劳动工具劳动节插画劳动人民立即下载 收割农作物的农民 立即下载 农业农民稻田农田种地收获农民辛苦劳作 立即下载 乡村农民在稻田上耕作农民辛苦劳作 立即下载 一望无际...https://www.51miz.com/so-tupian/2557613.html
4.小农具图片农业工具的美丽瞬间小农具图片农业工具的美丽瞬间 为什么我们需要小农具图片? 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农业作为人类社会的生命线,对于保障食物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小农场往往面临着机械化程度不高、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农具图片成为了记录和传承农业文化的重要途径,它们不仅能够展示出小农民...https://www.erxlghartq.cn/yao-cai-zhong-zhi/435883.html
5.夫妻插秧38种方法图片大全:如何提高夫妻插秧效率和田间管理技巧...夫妻共同参与农业劳动已经成为许多农村家庭的常见模式,尤其是在插秧的季节。插秧不仅是一项需要体力的工作,更是一项考验夫妻配合默契的任务。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插秧的不同方法,本文将展示“夫妻插秧38种方法”的多样性。每一种方法都适合不同的田地情况和夫妻的工作习惯,通过不同的插秧技巧,不仅能够提高效率,还能增...http://www.shunfu.xin/zdyxmj/0310301.html
6.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测试题答案8篇(全文)这是人们生活对农业生产的需要。 16、电视的演变过程:黑白电视彩色电视大屏幕电视 高清晰度电视低辐射电视 17、产品为什么更新? 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18、商品的变化不断满足着人们的需要,同时又会刺激人们不断产生新的需求。 19、人们为什么不断的改进劳动工具? 为了提高劳动效率,...https://www.99xueshu.com/w/filemdfmzqrr.html
7.新型农机具大全图片中型农机我来给你一窥究竟在农田的沃土上,新型农机具正在逐渐成为提高作物产量、降低劳动强度的利器。作为一名农业爱好者,我最近有幸浏览了一个关于新型农机具大全图片中型农机的资料,这些图片让我对未来农业技术充满期待。 首先,中型农机通常指的是那些不像大型机械那样庞大,但又比小型机械灵活多用的设备。它们往往适用于规模稍大的家庭或合作社用...https://www.kbtob.com/nong-ye-zi-xun/427723.html
8.农业工具小农具图片捕捉田间劳作的温馨瞬间在中国的乡村地区,农业一直是经济和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科技进步,小农具也从简单的工具演变为更加智能化、节能环保的小型机械。这些小农具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给田间劳作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些小农具图片,来看看它们如何在田野上展现出其独特魅力。 https://www.v0bh5xqt8.cn/nong-yao-fei-liao/499994.html
9.思想品德教案15篇2、列举了蚕桑、茶叶、大豆这三种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农作物,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对我国古代农业文明自豪的态度,为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勇敢勤劳感到骄傲。 (三)、从传统走向现代: 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农业劳动场景和农业生产工具两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从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 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jiaoan/20230224163055_6520781.html
10.园林工具有哪些?园艺工具大全常用园林机械设备→MAIGOO知识摘要:园林景观能够保持规整美观,离不开工人们的精心养护,而园林养护则少不了各种园林工具的辅助运用。园林工具能够代替大部分手工劳动,使工人们省时省力。园林工具有哪些?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各种园艺工具大全,以及常用园林机械设备吧。 一、园林工具 园林工具是人类绿化景观的养护设备,是以养护草坪、绿篱、保护花草、树木...https://m.maigoo.com/goomai/7474.html
11.劳动课蔬菜种植教案(通用14篇)1.乐意参加蔬菜种植活动,体验劳动的快乐。 2.萌发照顾、观察蔬菜生长过程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种植物:蔬菜种子、小青菜等。 2.种植的工具:小铲子、浇水壶等 3.幼儿事先已穿好反穿衣、幼儿自制的标记 4.版面:展示种植植物的主要过程的图片(现场将图片贴上去) ...https://www.ruiwen.com/jiaoan/5037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