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祝大家节日快乐!
其实,在中国古代也有“劳动节”这一说法,只不过不是在五一这一天,而是在农历的二月初二,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龙抬头日”。这一天,古时又称为"春耕节"、"农事节"。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是以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为主。农耕文化在我国已有上千年历史,围绕农耕劳作文化而衍生的各种古代劳动工具也极为丰富。
那么,古人是如何劳作的呢?就让我们通过一组古代劳作工具文物来了解一下。
旧石器时代砍砸器(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两块不规整、笨重的大石头,或许是古人最早的劳作工具。在旧石器时期是用来砍劈木棒、挖掘树根和块茎用的器具,作用相当于刀。
新石器时代石镰(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上面是一把石镰,是刀的最早雏形,只是材质为石头,是用来收割粟的工具。
石破土器渠(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块带缺口的直角三角形石头,被用来开沟挖渠,它可是最早的开沟犁。
新石器时代石耜(sì)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
形似一片花瓣样的大石片,其实是新石器时期的掘土工具。
骨耜(sì)(中国农业博物馆藏)
这件黑漆漆、不规则形状的工具,其实是用动物的肩胛骨制成的掘土农具,古人的聪明智慧真是不可估量!
磁山石磨盘棒(中国农业博物馆藏)
这个磨盘棒看起来就像是土黄色滑板,但这可不是古人时尚,它其实是个石磨盘,是用来脱壳的农具。
商代亚腰石锄(中国农业博物馆藏)
这块有腰身肉状的大石头,在古代种田可是必不可少的小宝贝。
战国铜锯齿镰(中国农业博物馆藏)
这个家伙看起来形似梳子,但这可不是梳子,它是一把用于农业生产的刀,这次的刀可是铜质的了。
战国铜手镰(中国农业博物馆藏)
这件长着两个鼻孔,身披绿色战袍的半月形工具,它竟然是一把手镰。小小的身体有大大能量,手镰在古代劳作工具中可是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汉代青铜犁范(中国农业博物馆藏)
这是农田里的绿色“手套”玩偶,使一块块农田做好了接收种子的准备。
汉代铜锄(中国农业博物馆藏)
还有这块绿色树叶状的大铜锄,也是劳动人民挖地的心头宝。
南北朝铁铧(huá)(中国农业博物馆藏)
U字形大铁块,好像一把弓,其实它是掘土用具。
青铜犁(辽金中国农业博物馆藏)
绿色的大鲨鱼嘴,用它耕地,相信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吧。
辽代铁犁(中国农业博物馆藏)
这把铁犁的外形酷似大白鲨,可能也是陆地上的耕地王者。
铁锄板(辽金中国农业博物馆藏)
看起来像一把大扇子的铁锄,用它干农活,应该减肥挺快!
漏锄(中国农业博物馆藏)
看起来非常现代化的漏锄,是农田里的小助手。
曲辕犁(中国农业博物馆藏)
几根木棍加上两块铁皮,组合成田间干活小能手。
耖(chào)(中国农业博物馆藏)
耖有数个尖牙,可以把土咬得更碎、更细,使种子更好发芽,这就是田间最细致小帮手。
耧车(中国农业博物馆藏)
播种喽~种子收割机,要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地上,等着生根发芽结果。
锄(中国农业博物馆藏)
锄头作为农具,那真是贯穿古今,属于田间必备单品。
手推车(中国农业博物馆藏)
别看只有一个轮子,但它可驮上百斤的农作物,小身体爆发大能量。
储藏器具(中国农业博物馆藏)
黑漆漆的分隔大盆,其实是种子的收藏家。把种子保存到来年播种季,来一场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