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远古人类的遗址,位于长江流域的是()
A.山顶洞人B.元谋人C.半坡人D.北京人
2.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说明北京人适应自然能力显著增强的主要表现是()
A.制造和使用工具B.使用天然火
C.过着群居的生活D.直立行走
3.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
4.人类最早制造和使用的劳动工具包括()
①石器②骨器③木棒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A.舟车B.文字C.乐谱D.养蚕
6.我国早期国家形成的标志是()
A.华夏族的形成B.商朝的建立
C.禅让制的实行D.夏朝的建立
7.下列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
A.牧野之战B.盘庚迁殷C.周初分封D.国人暴动
8.西周的建立者是()
A.周文王B.周武王C.周厉王D.周平王
9.下列对于甲骨文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A.它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B.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C.研究甲骨文便于了解商朝的社会状况
D.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的历史有了确切纪年
A.四羊方尊B.司母戊鼎C.青铜立人像D.毛公鼎
11.春秋时期最先起来争霸并成为第一个霸主的是()
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越王勾践
12.战国时期,对历史进程产生最重大影响的一次战役是()
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13.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评价正确的是()
①给当时的社会带来种种灾难②在争霸的过程中一些诸侯国被消灭③为国家的统一创造了条件④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4.成都平原能成为“天府之国”得益于下列哪项水利工程()
A.都江堰B.灵渠C.大禹治水D.王景疏通黄河
15.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西周时期D.夏商时期
16.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
B.有文化知识的士到处游说讲学,形成不同学派
C.诸子百家相互辩驳,互相影响
D.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17.下列言论,出自右图之人的是()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8.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B.墨子C.庄子D.韩非
19.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节目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节目曾对下图中的历史人物进行过评述。下面说法不适合他的是()
A.他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修筑长城,防御匈奴
C.统一货币
D.主持修筑都江堰
20.秦朝行政机构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央一级()
A.郡守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
21.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秦始皇焚书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人们的言论B.禁止儒学传播
C.树立秦国的形象D.加强思想控制
22.下列关于我国历法方面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的农历,又叫“殷历”
B.战国时期,将一年分为12个月,有大小月之分和闰月之说
C.相传在四千多年前的夏朝,我国就已有了完备的历法
D.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A.楷书B.隶书C.小篆D.大篆
A.孔子B.孙武C.屈原D.韩非
25.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文艺和科技说法正确的是()
A.韩非著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B.屈原是战国前期楚国人,他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
D.《诗经》中记载的日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看图回答问题。(11分)
(1)右图反映的是时期的制度。(4分)
(2)这种制度的内容是什么(3分)
(3)这种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
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
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材料一中“卫鞅”指谁(1分)“孝公”指哪国国君(1分)这一理论属哪家学派(1分)
(2)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作用是什么(5分)
(3)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2分)材料二中的秦王是谁(1分)“扫六合”是什么意思(2分)有何意义(3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
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
活活累死。
材料二: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做
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
材料三: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大泽乡爆发了。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2分)
(2)材料三中的农民起义领袖是谁(2分)他们为什么要起义(3分)
(3)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无联系(1分)为什么(3分)
29.融入情景,探究问题。(12分)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一曲明快的《中国话》表达出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歌词中提到的“孔夫子”生活在什么时期(2分)他的主要贡献有哪些(4分)
(2)和孔夫子生活在同一时代的道家创始人是谁(2分)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4分)
一、1-5BBBCA6-10DABDC11-15ADAAA16-20AAADA21-25DDCCD
二、26.(1)西周分封
(2)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另一方面,西周末年,由于周王室的衰微,诸侯国的强大,最终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的大分裂。
27.(1)商鞅;秦国;法家。
(2)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使秦国走上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秦始皇(秦王赢政);灭掉六国;使中国统一,出现“大一统”局面。
28.(1)反映了秦朝赋税、徭役、兵役繁重;刑法残酷。
(2)陈胜、吴广。为了推翻实行残暴统治的秦朝。
(3)有联系。由于秦朝统治残暴,激化了社会矛盾,陈胜才带领大家举行起义,推翻秦朝。
(2)老子。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