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天津,几位市民走进某社区团购自提点。
12月9日,天津,一市民从社区团购海报旁走过。
12月19日,天津,一拿手机的市民从超市前社区团购宣传海报旁走过。
12月9日,天津,和平区一市民在阅读社区团购的海报。
有的互联网公司开始做社区团购的第一个月,开城数量就达到120个。11月底,一家互联网巨头宣布,旗下社区团购已覆盖200个城市,最多的一天,在36个城市开店。
在这里,有人发现原价几十元的烧烤炉只需两元就能买到,也有人曾买到一分钱一斤的山楂、五角一枚的鸡蛋、一元一斤的柑橘。
社区团购兴起后,有顾客减少去菜市场、超市的频率。但是社区团购平台上的低价商品也引起很多人的警觉。卫龙、香飘飘、雷达电池等多个品牌发布通知,禁止经销商向社区团购平台供货。有批发商担心流失传统超市用户,不愿将热销产品供给社区团购平台。也有网友担心,互联网用低价商品吸引顾客,会夺走菜贩子的生计。
12月22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商务部召开规范社区团购秩序行政指导会。这个有阿里、腾讯、京东、美团、拼多多、滴滴6家互联网平台企业参加的会议,要求互联网平台企业严格遵守“九不得”。包括,互联网平台不得低价倾销,滥用自主定价权,不得没有正当理由的掠夺性定价,不得利用数据优势“杀熟”,不得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
1
这场菜市场门口的争夺战,从2020年下半年就开始了。
成都一位全职“团长”(社区团购发起人),参与了至少6家社区团购平台。他观察到,每当新平台进入,总会发放大额补贴,有的甚至会免费送水果、盐、餐巾纸等。他研究各家平台定期发放的优惠券,每天给顾客推荐最省钱的平台。他最高的销售纪录是一天500多人下单。
顾客下单后,互联网平台把商品运送至他所在的自提点后。他要通知顾客,及时领取商品。每个订单,团长能提成10%。销售最多的那一天,这位全职团长获得了1500元的提成。
自共享单车、外卖、网约车后,社区团购成了新一轮“价格战”的战场。除了价格外,善于经营人际关系的团长是互联网公司必争的“武器”。
山东省济南市有一栋居民楼,出现了10个团长,业主调侃,“都能按照楼层区分进行团购了”。在广东省汕头市红领巾路,顾客12月14日打开某社区团购App时,自动匹配1家自提点,4天后,这条1.2公里长的马路上冒出了28家自提点。
农村市场也成了互联网公司必争之地。截至12月21日,社区团购平台兴盛优选的业务覆盖范围包括15个省份、175个地级市、1400多个县市级、5100多个乡镇和4.2万多个村。
一个在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龙舟社区开了20多年杂货铺的村民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2018年以前,她每天早晨六七点出门,去菜市场买菜,带回杂货铺售卖。镇上的菜市场距离龙舟社区步行26分钟。她回忆,村里居家做饭的老人走不了远路,也不会骑摩托车,不得不拜托亲友,每周去菜市场采购一次,把菜都囤进冰箱里。
女婿教会她使用社区团购平台后,她当上团长。疫情期间,她每天能接200多个订单。如今,有独居老人请她每天下单购买新鲜蔬果,她帮老人送货上门。她还在平台上购买了某种北方水果,这种水果从未出现在汨罗市的菜市场里。
2
互联网来了,生意就来了。盛产冰糖橙和黄桃的湖南省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曾因交通闭塞导致水果滞销。当地一家农产品销售公司的负责人说,社区团购平台从他们公司采购商品后,公司的冰糖橙销售量是以前的3倍,成了平台上的爆款。
这位菜贩在市场经营着一个6平方米的菜摊,并长期给饭馆提供蔬菜。有一次,一个饭馆老板抱怨,疫情冲击了饭馆生意。他希望降低成本,从互联网平台购买食材,“等到你和平台价格差不多,我再买你的货。”此前,她给十几个饭馆供货,团购平台的“价格战”开始后,只有6个饭馆继续和她合作。
她常去的批发市场,以前总会堵车,如今交通顺畅。批发商看到她来进货,表现得比以往热情,希望她多买一些。可为了减少库存损耗,她进货时开始挑选土豆、萝卜这类耐储存的蔬菜。她的菜摊上,原先有近100种单品可供顾客挑选,如今只剩下30多种。
相比而言,超市老板比菜贩子对社区团购更敏感。包头一个社区超市老板认为,生鲜的品质、种类、产地影响最终价格,而超市里售卖的商品价格更加透明统一,在“价格战”里劣势更大。
这位超市老板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以某品牌的一箱牛奶为例。超市的进货价是51元,超市的最低促销价是53元,但社区团购平台的团购价是44元。半年前,该超市每天差不多能卖出10箱这款牛奶,如今,一星期只卖四五箱。
薯片也有类似的遭遇。出厂价5元一桶的某品牌薯片,最终售价8元一桶,经销商和超市各赚1.5元。但在社区团购平台上,这款薯片只卖3元。超市老板解释,“如果零食过期,经销商需要调货,从超市回收零食,而团购平台直接对接消费者,不需要担心过期风险。”
这个夫妻档社区超市,已经连续6个月顾客数量、新顾客增长数量、营业收入递减。老板选择下架副食和水果。
3
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异常低价的商品会带来新的问题。
一个生产调料的厂家禁止经销商给社区团购平台供货,其负责人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近半年来,工厂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合作方投诉,称社区团购平台售卖的调料定价过低,搅乱原有市场,导致供货混乱。
包头市的一位零食批发商,和同行见面时,话题总绕不开社区团购。他认为,每个给平台供货的批发商都能赚钱,但是这种赚钱方式不可持续,平台壮大后,会直接绕过批发商,跟生产工厂取货。
他向包头一所学校附近的6家小超市供货。这6家小超市准备联合抵制社区团购平台,拒当团长。原因是,团长虽能提成10%销售额,却影响超市正常卖货,如果顾客在超市购买商品,超市能赚15%,比团长提成多。批发商劝说超市要随大流,他担心,如果超市附近的文具店、洗化店成为自提点,会分走超市的人流。
由于各地社区团购发展情况不同,平台上的低价商品质量不一。在湖南农村,用户能买到真空包装的鲜鱼,而在社区团购发展较慢的包头市区,曾有用户购买的果蔬不够克重。
包头曾有个顾客花5.68元购买3个号称“甜过初恋”、脆甜多汁的新疆阿克苏冰糖心苹果。可实际拿到手的苹果只有普通柠檬大小,用户要求退钱退货。团长觉得扔了可惜,吃了几口,发现并非平台宣传的冰糖心苹果。
几乎所有参与者都意识到,社区团购的补贴大战不会长期持续。12月中旬,成都多个团长收到滴滴旗下的社区团购平台橙心优选发布的调价通知,称会对商品价格进行调整,以保证社区团购行业良性发展。
他有深切的忧患意识:“我们没有主动权,所有的东西都掌握在平台手上。”他计划的出路是,从各大平台上淘回品质上佳的生鲜,在自己组建的团购平台上架。
不过社区团购并没有因为受到质疑和批评而减慢发展步伐,相反,更多公司有意在这条赛道试水。一位成都资深团长说,又有两家新的互联网巨头准备开始社区团购业务,他们的推销员近期分别邀请他加入平台。
社区团购最早出现于2015年。2019年,多家社区团购平台曾遭遇经营危机,有的平台在多地撤站、裁员,也有平台选择合并。业内的共识是,疫情助推了社区团购的发展。据媒体报道,疫情期间,兴盛优选在武汉地区的订单有数十倍增长;有的平台覆盖武汉上千个小区,活跃用户超过35万。为此,武汉市商务局还协调了公交车、邮政车,用于运输社区团购的货物。
一个正在发展社区团购的公司称,2020年的疫情,促使该公司下定决心发展社区电商。该公司从多个维度发现社区团购模式的潜力:农产品滞销、农民买不到便宜的好东西;部分城市居民买菜需求没有被满足;极端天气下难以出行,菜市场距离居民区远。
2020年夏天,多个互联网平台入局社区团购。6月,橙心优选小程序正式上线运营。7月,美团推出美团优选,重点针对下沉市场。8月,拼多多旗下的多多买菜小程序试运营。
可以预见的是,这个无声的菜市场会继续喧嚣。在推销员的鼓励下,全职妈妈群体也加入团长的行列。新的用户正尝试在互联网上下单。社区团购的版图上出现新的城市。
据媒体报道,12月9日,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全国率先发布《电商“菜品社区团购”合规经营告知书》,要求菜品社区团购的团长,视情应办理相应的市场主体登记,平台经营者不得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实施低价倾销,排挤竞争对手独占市场,扰乱正常经营秩序。
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一位社区团购平台的工作人员也认为,社区团购的发展应循序渐进,既不严重影响小商小贩的生计,又同步创造出很多就业岗位。而目前正在进行的价格战破坏了生态链的平衡。他无法预计这场价格战什么时候会结束,“短则半年,中期则1年,长期可能3年”。
(本文图片均由视觉中国供图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魏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