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展览业总体发展态势趋缓,行业已经到了升级换代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新阶段。从行业分布来看,轻工业展览仍占据主要地位;从区域分布来看,我国展览总面积区域分布差异化仍较明显,华东地区举办展览面积占比最高。从发展趋势上来看,由数量扩张将过渡到质量提升新阶段、常规性产业政策将逐步转向营商环境的优化,国家战略、科技领域、资本介入、新业态融合等方面为展览业的发展带来新动能。
从行业分布来看,轻工业展览仍占据主要地位;从区域分布来看,我国展览总面积区域分布差异化仍较明显,华东地区举办展览面积占比最高。从发展趋势上来看,由数量扩张将过渡到质量提升新阶段、常规性产业政策将逐步转向营商环境的优化,国家战略、科技领域、资本介入、新业态融合等方面为展览业的发展带来新动能。政府引导会展经济发展,助力国内展览业转型升级,在2021两会时,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报告时,“指出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重大展会,创新发展服务贸易,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更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展览馆要与时代需求紧密结合,向社会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展览馆面临大好发展机遇。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借鉴吸收国内外一流展览馆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发挥自身特色,提高展陈水平,扩大社会影响,让展览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在传统的展览形式外,要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积极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第一节展览馆行业发展状况
一、展览馆行业市场供给分析
图表:2019-2021年我国展览馆场馆数量(座)
2021年全国展览馆场馆151座,同比2020年增加2座,增幅1.3%。
二、展览馆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工业时代批量生产的零售业背景下,手工制造及私人定制迅速成为奢华的代名词。如今,展览馆兜兜转转又回到原点,借助技术的力量,私人定制的成本不再高昂,抑或"大众定制"让每个人都产生了"为我定制"的幻觉。于是,这一潮流迅速席卷了三大领地:制造个性化产品,筛选个性化信息,打造个性化体验。未来的观众势必会期待展览馆能够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兴趣和需求,为他们设计不同的产品、沟通方式和体验。
第二节展览馆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行业市场区域分布情况
展览馆区域结构不均衡。展馆总量过剩的同时,上海、北京等地仍以大型展馆规模不足而制约发展。此外,国内部分城市中展览馆发展方向不够准确。定位不清楚,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现象还比较严重。
除了地区馆际之间,或类似场馆之间的竞争外,在经济全球化态势的影响下,出现大馆办分馆及异地办馆或者采用“流动展示”、“全球巡演”、“主题稀释”的方法走向其目标客户所在地的情况,也极有可能出现外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展览资源进人我国的展览领域,展览馆的整体形象识别显得更为重要,社会公众对其品牌的认可与否相当关键。就展览馆的现状而言,馆与馆之间的展项重复相对较多,彼此的“辨别度”并不高。大馆占据资金规模方面的绝对优势,“此诚不可与争锋”是一个基本现实,中小馆要想在展览馆之林中占一席之地,必须具备其独特的“个性”与有别于其他场馆的文化内涵。
二、行业市场集中度情况
从举办数量在30个以上的展览馆来看,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展会数量最多,在126个,其次是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展会数量为98个,从企业分布来看,发展情况较好的展览馆,主要分布在北上广深等地。
图表:2021年举办30个以上展览的展览馆
三、行业企业集中度分析
图表:我国展馆分布占比
从展览馆集中的地区来看,江苏地区展馆数量最多,占我国的11.3%,,广东地区排名第二,占我国数量的10.6%,全国前5强的地区,共占我国的49.5%,整体来看,我国展览馆的分布,还是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