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卫健委2021年公布的数据,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达到了52.7%,比2019年上升了2.5个百分点。从小学、初中到高中,近视率逐级上升,高中生近视率甚至达到了80.5%,在第六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来临之际,我们特别邀请到重庆南坪爱尔眼科医院副院长陈春梅、重庆市卫生保健所书记唐平、天台岗小学南湖校区主任崔艳丽、家长代表龙德梅,让我们一起为网友科普近视防控知识,提醒家长和孩子在学校如何爱眼护眼。
散光来说的话,一般到医院去会有一个验光的度数,验光的度数包括球镜和柱镜,柱镜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散光,散光叫全眼散光,由两部分所组成,一部分是角膜,一部分是晶体,这两部分散光共同组成了一个全眼散光。角膜散光大部分是因为角膜的形态不规则或者是不呈一个正圆形而导致的,晶体散光那就是晶体的屈光率的问题。我们角膜的形态一般来说就是在发育的过程当中,在孕期或者出生早期这个形态因为多种因素受到一定的影响,出生以后一般3-5岁以后角膜的形态是基本上,包括角膜是趋于发育成熟的,所以散光绝大部分是先天因素,而非遗传因素,当然有一定遗传的概率,但是这个概率很低。
弱视一般是由四大因素所组成,比如说高度远视,比如说屈光参差,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单眼的斜视,这些因素在儿童视力发展的关键期存在影响儿童眼底视网膜的发育,导致他的视力发育不良,低于同年龄段正常视力的低限值,或者双眼视力相差2行及以上我们叫弱视。所以弱视受遗传因素相对也比较少,主要是有相对的病因所导致。
我觉得应该明确近视防控的四级目标,第一级是孩子要尽量不近视,第二级是尽量晚一点近视,第三级目标是近视了不要出现高度近视,高度近视不要成为病理性的近视,尽量避免因为病理性的近视出现一些致盲致残的眼病。四级目标是希望家长朋友、学校的老师共同努力预防和控制。现在的屈光手术只是摘掉框架眼镜的一种手段,近视所导致的眼部的发生眼病的一些风险并没有因做了近视手术而消除,所以要有这个观念。
另外,今后要把农村学生近视防控作为一个重点任务来强化,希望我们也通过媒体向一些农村学校、老师、家长传递这样的信息。家庭在近视防控当中很重要,从我们学校和家庭的联系来讲,通过提升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素养,让他改变他的用眼行为,科学用眼,把家校共育的作用发挥到更大的层面。总体上讲,我们还是希望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各尽其责,给儿童青少年一个美丽光明的未来。
此外,每间教室讲台的第一排座位画了一米线,孩子们就有一个意识,每当第一排的桌子超过了黄色一米线之后,他有主动调节的意识。同时,坚持每天上下午各做一次眼保健操,学校也有一些具体的管理的机制去保证眼保健操的保质保量。
配合学校开展科普知识的宣讲,把不良的环境因素去除,改善孩子良好的用眼环境,建立眼健康档案,定期做眼部数据的监测,这个数据的监测包括哪些内容呢?比如说孩子有没有先天的眼病,有没有影响视功能发育的眼位的异常,有没有形成近视的高危因素,有没有发生弱视的这些病因,这是第一层的检查。第二层可以给孩子通过监测他眼部的眼轴、角膜曲率、双眼视功能和眼位,眼前后节的状况,眼压力,这些数据定期的观察他的远视储备消耗的情况,如果近视之后需不需要控制,控制的效果如何,做眼健康档案的监测和建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