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江陵县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的通知规划信息江陵县白马寺镇

江陵县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

2023年10月

目录

前言-1-

一、发展基础-5-

(一)江陵县经济社会发展环境-5-

(二)江陵县现代物流发展总体情况-10-

(三)江陵县现代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6-

二、面临形势-21-

(一)机遇分析-21-

(二)挑战分析-34-

(三)发展策略-41-

三、经验借鉴-44-

(一)国内外城市物流发展经验-44-

(二)对于江陵物流业发展的借鉴启示-60-

四、需求分析-62-

(一)产业发展现状-62-

(二)本地物流需求分析-84-

(三)过境物流需求分析-90-

(四)江陵物流需求总结-93-

五、总体思路-97-

(一)战略定位-97-

(二)发展思路-97-

(三)基本原则-99-

(四)实施路径-100-

六、空间布局-103-

(一)总体布局-103-

(二)节点布局-104-

(三)通道布局-119-

七、构建县域现代物流体系-126-

(一)畅通物流通道-126-

(二)强化枢纽建设-129-

(三)完善集疏运网络-133-

八、提升专业物流服务能力-137-

(一)发展危化品配套物流-137-

(二)发展大宗商品物流-138-

(三)壮大农产品(冷链)物流-140-

(四)完善电商快递物流-140-

(五)大力发展航空物流-143-

九、打造现代物流产业集群-145-

(一)发展临港产业-145-

(二)拓展平台经济-148-

(三)培育市场主体-150-

(四)优化营商环境-151-

十、近期重点工作-153-

(一)推进江陵公铁联运物流园建设工程-153-

(二)推进浩吉铁路重载返装工程-163-

(三)推进物流平台和统计制度建设工程-166-

(四)推进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工程-170-

(五)推进荆州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基地建设工程-171-

(六)推进重大物流项目招商引资工程-174-

(七)推进物流专业人才引育工程-175-

十一、保障措施-177-

(一)加强政府统筹领导-177-

(二)完善配套政策体系-177-

(三)强化发展要素保障-179-

(四)健全物流统计体系-179-

前言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推进物流降本增效,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江陵“强县工程”和“六个江陵”建设的核心任务,对于促进江陵县降低企业流通成本、承接产业转移、提升

城市能级、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两提产业链供应链,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对物流发展和供应链创新高度重视,明确提出构建现代物流体系。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要求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推进现代物流提质、增效、降本。《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也明确要求“推进交通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加强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优化国家

物流大通道和枢纽布局”,对现代物流发展及体系建设提出了更

广阔的新空间。

江陵县作为荆州市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黄金水道和浩吉重载铁路在江陵交汇,荆州临港经济区南区布局江陵,荆州煤炭储配基地落户江陵,江陵县交通物流体系建设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江陵县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壮大“两新”产业、打造“一城三区”,加快谱写江陵全域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并提出将建设“交通物流强县”作为重点任务之一,现代物流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江陵县委六届三次全体会议提出以强县工程为抓手,积极探索以四化同步发展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江陵实践,加快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用新理念提升城市能级、畅通资源要素流通渠道,着力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体系,加快谱写江陵全

域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十四五”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贯彻国家、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一系列推动物流发展的战略部署,全方位推进“交通物流强县”建设,江陵亟需进一步整合物流资源、补足物流短板,强化供应链“稳链补链强链延链”建设,加强县域物流产业顶层设计,明确江陵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推进路径、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推动江陵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谱写江陵全域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物流产业

支撑,为全省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全市建设江汉

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江陵建设绿色低碳高效发展示范区贡

献物流发展力量。

一、发展基础

(一)江陵县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1.交通区位优势突出。

江陵位于我国经济地理中心,物流枢纽地位突出。江陵县地处宜荆荆都市圈,位于江汉平原、两湖平原核心地带,到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四大经济发展极的距离基本相等,1000公里辐射圈可以基本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和关中平原七大城市群,辐射范围占全国经济总量的63%,占全国公路货运量的48%。依托浩吉万吨级“北煤南运”重载铁路与长江黄金水道,江陵县可直接通达全国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绿色高效地覆盖全国40%以上的城市、60%以上的人口、60%以上

的经济总量,铁水联运的发展潜力巨大。

图1-1江陵县在全国

区位示意图

图1-2江陵在宜荆荆都市圈

综合交通优势凸显,县域集疏运体系不断完善。江陵县积极开展“公、铁、水、空”综合立体大交通建设。公路方面,已建成“一横两纵”高速公路网和“三横三纵”干线公路网,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116.9公里,公路密度达202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高速公路密度等交通指标居全市前列,农村公路达1880.46公里,2019年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机场衔接方面,沙公高速、二级公路沙熊线实现了江陵至沙市机场的快速对接,半小时可到达机场。铁路方面,浩吉重载铁路建成通车,配套江陵货运站实现运营,建成煤炭储配基地铁路专用线、华电铁路专用线,江陵成为浩吉铁路的重要物流节点。港航方面,江陵县港航物流条件得天独厚,境内长江一级航道宜港岸线长度37.8公里,江陵港区纳入荆州港“一港九区”规划,是荆州港重点建设的港区之一,“十三五”期间,完成港航项目总投资51.94亿元,建设煤炭储配基地一期、中

航物流、华港能源等26个码头泊位。

图1-3江陵综合立体交通网

布局图

图1-4江陵县公路通车里程

变化图

2.经济增长势头良好。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发展速度处于全市领先位置。江陵县2017年、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在全市各区县中分别排名第2名、第1名。2019年GDP首次突破100亿元,人均GDP突破3万元,2020年受疫情扰动,地区生产总值小幅度下滑,但人均GDP依然稳中有进。2021年,江陵县地区生产总值达122.74亿元,增速达到12.6%,位居全市第4位。2022年,江陵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0.53亿元,增长6.4%,排名全市第1。工业投资带动作用突出,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0.5%、工业投资增长160%,增速均为全市

第1位。

图1-5江陵地区生产总值

变化情况

图1-6荆州各县市区GDP

增速对比

3.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总体呈现“一产降、二产稳、三产升”。江陵县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31:34:35调整为2022年的22.7:31.6:45.7。农业发展特色突出,江陵常用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之比全市领先,组织开展“优质粮食工程”项目、“优质油工程”等,持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初步形成“1+2+3+1”产业体系,涵盖农产品加工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服装纺织、轻工机电、精细化工产业+现代物流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62%,规模工业企业达到97家,相比2020年增加了19家。江陵县全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比由2016年71.32%调整为2020年的31.33%,依然是江

陵县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荆州煤炭储备基地一期建成试运行,

华电、中化、中国供销等项目在江陵建成投产,总投资460亿元的华鲁恒升、总投资260亿元的金江新材料、总投资54亿元的湖北能源江陵电厂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亚洲水泥高新绿色建材园、药用辅料新材料及医药物流配送中心、长江碳谷3D建筑新材料产业园等项目顺利签约,江陵被纳入全国51个化工产业转移重点县之一,带动新能源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等战略新兴产业实现的高速增长。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农旅一体化发展成效初显,湖北千里江陵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北京锐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投资118亿元的乡村振兴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正式签约,“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省级示范”项目稳步推进,入选湖北省打通农村寄递物流“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试点,江陵县直播电商产业园正式投入使用,总投资5亿元江陵智慧物流园区项目顺利签约,与上海彤禄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

展电商孵化园项目。

图1-7“十三五”期江陵县制造业产值占比

(二)江陵县现代物流发展总体情况

1.物流能级提升显著。

高能级物流平台加快建设,带动江陵物流发展潜能释放。荆州依托“双十字”通道服务运输结构优化调整铁水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成功入选全国第四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项目,江陵港区郝穴作业区作为荆州铁水公多式联运联运网络体系的核心港区之一,由“三西”地区通过铁水联运方式运往鄂湘赣等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示范线路年联运量预计达到2300万吨。依托示范工程建设,江陵逐步构建江海联运、水铁联运、水水直达、沿江捎带、港城一体的水运体系,拓展涵盖煤炭、煤化、粮油等多种大宗商品的铁水联运服务,显著提升江陵在大宗商品多式联运体系中的枢纽地位。荆州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既是国家发改委《煤炭物流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煤炭物流节点,也是《湖北省煤炭储配基地中长期规划》中“一主三辅”的煤炭储配主基地。荆州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由湖北能源集团和陕煤集团共同投资,规划分期建设形成煤炭中转能力5000万吨/年、配煤加工能力1000万吨/年、静态堆存能力500万吨、散货返装能力1500万吨的中转基地,中转能力将达到浩吉铁路煤炭运输能力的25%。依托荆州煤港物流平台和陕煤华中煤炭销售平

台搭建两大机遇,煤配基地在开港运营以来取得飞速发展,

2021年累计转运煤炭596万吨,2022年累计转运煤炭超1200

万吨。

图1-8江陵多式联运线路图1-9煤炭储配基地建设运营情

2.产业物流快速发展。

“两新”产业迅速集聚,供应链物流体系配套形成。江陵新招商引资项目集中在新能源新材料、循环经济与节能环保、服装纺织、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具备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特征。目前江陵开发区57家规上企业中,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企业数量占比达42%,可以有效延伸江陵既有的产业链,形成服务产业的供应链物流体系,进一步带动物流产业的发展。江陵石化仓储基地服务化工产业产品运输,华港能源仓储物流园为中石化、大型电厂、临港企业和沿江建材企业提供公铁水多式联运服务,中航农业通过完成仓储、码头建设,构建粮食仓储中心与物流科技产业园,打造以江汉平原地产粮棉油以及

专业贸易市场。

图1-102021年江陵开发区

产业规模

图1-112021年江陵县

开发区产业分布

3.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物流市场规模保持增长,细分物流需求加速提升。“十三五”期,江陵县公路货运量保持稳步增长,由2015年的508.2万吨增长到2021年的647.1万吨,2020年、2022年受疫情影响出现下滑,分别完成货运量371.2万吨、369.8万吨。港口吞吐量保持快速增长,由2015年的158.8万吨增长到2020年的564.4万吨,年均增长37.4%。煤炭储配基地开港运营后,煤炭等大宗货物多式联运规模快速增长,2022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425万吨。农村消费需求释放带动商贸物流迅速提升,江陵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电商企业达到111家,2020年,全县实现全年邮政业务总量5906万元,邮政业务营

业收入5687万元,同比增长4.3%。

图1-12“十三五”江陵公路货运量(左)及港口吞吐量

(右)发展情况

4.农村物流高效发展。

江陵县城乡物流业态实现深度融合发展。依托农村客运100%覆盖的基础服务和“互联网+物流园”平台,农产品物流、电商物流、农村物流等多业务融合发展,推进了城乡物流体系深化建设。多家快递物流品牌合资成立子公司,对全县十家快递公司农村末端配送网络进行了整合,建成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县级仓储物流配送中心1个、乡镇电商物流服务站9个、村级电商物流服务点96个,实现“县、镇、村、户”四级物流寄递网络全覆盖,“快递进村”覆盖率全市第1。江陵县农产品电商仓储配送中心建成规模2000平米,打造了江陵县首个具有特色的农特产品电商体验馆和“荆裕优选”电商销售平台,建成荆州市首个直播电商产业基地,餐虎小龙虾深加工冷链项目、江陵集鑫冷冻项目、丰泽园冷库等项目加快实施,带动农

产品物流与电商物流同步融合发展。

图1-13江陵县、乡、村三级电商(物流)网络分布图

5.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江陵县物流业发展得到高度重视。2021年,荆州市人民政府印发《荆州市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提出依托铁水联运储配基地打造铁水联运大宗商品物流基地。2022年,以江陵港区大宗货物铁水联运项目为主体,荆州多式联运项目成功申报第四批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江陵县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交通物流强县”战略,成立江陵县建设“交通物流强县”工作领导小组和物流发展专班,把物流业作为全县的重点产业加以推进,江陵县纳入荆州市临港经济区规划。印发《江陵县建设“交通物流强县”“十四五”行动方案》,梳理重点项目清单,为物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和

体制环境。江陵加快开展寄递物流体系提升,编制出台了《江

陵县推进快递进村工作实施方案》、《江陵县打通农村寄递物流“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试点工作方案》。物流业成为“十四五”期江陵服务业发展主导产业,物流业谋划项目数量达21个,在十四个重点领域中的占比达21%,总投资133.5亿

元,占比53%。

图1-14江陵县物流发展主要政策规划

(三)江陵县现代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优质物流资源缺乏统筹。

港口、铁路专用线等物流资源整合程度不高。江陵现有铁路专用线、码头泊位、物流信息等物流资源建设以企业自建自用为主,利用缺乏统筹,优质物流资源的整体效能发挥不够突出。郝穴作业区已利用的26个泊位中,24个泊位由华港能源、兴润、荆州煤港、中航农业等货主企业投资建设。江陵正在建

设和规划的7条铁路专用线,除疏港铁路外均为企业专用线。

物流资源配置分散、重复,导致资源利用率低,后期也将制约

多式联运等一体化运输模式的发展。

2.多式联运发展不足。

货物集疏运以公路为主导致货源流失严重。江陵已经具备公铁水空多式联运条件,但与物流大通道的集疏运体系尚不完善,现有集疏运组织以公路为主。集疏运铁路处于起步阶段,浩吉铁路普通货物专用线未完善,中航农业等企业货物无法从江陵站运输,导致货物流向沙市。江陵港区缺少集装箱货物泊位,重要港口码头铁路专线和集疏运公路尚不完善,沿江产业园企业仍以公路为主要集疏运方式,集装箱货物通过盐卡港区运输。由于绕城公路尚需完善,跨江发展通道单一,与主城区联系有待进一步加强,在铁、水运输货物流失的情况下,通过公路运输的货物资源因运输时效、运输成本进一步流失。外贸货物出口均依托沙市、武汉、上海等地物流资源组织,水运货物一般通过盐卡港区——洋山港区——海外港口,铁路运输货

物一般通过中欧班列(武汉)、郑欧班列运输。

图1-15江陵县公路、铁路及水运集装箱货物流失严重

表1-1江陵县工业企业物流组织现状(部分)

企业

产成品

销售方向

物流方式

承运企业

中航

农业

粮食

本地、北方地区

汽运、水运

码头运营

公司

宏凯

工贸

大米、包

装油等

川渝、两广、江

西、两湖地区等

省内物流

鑫宝

马弹

弹簧

全国

汽车零担运

输为主

沙市物流

亮诚

新材

塑料管道

汽运

安能物流

等公司

海合

生物

科技

饲料

客户自提

家和

宝厨

锅具

上海、浙江、广

东、国外

汽运、海运

调车平台

信息部

合聚

高分

子材

塑料颗粒

省内、长三角、

广州、西南地区

自有车辆

美克

汽车

部件

汽车配件

湖北恒隆

自行组织

3.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

物流企业服务业态单一。江陵县物流企业整体呈现企业规模小、专业化服务水平低、服务能力弱等问题,江陵县56家货运企业中,75%的企业车辆数不足10辆,从事普通货运运输的企业占比达到66%。全县现代化物流园区、4A及以上物流企业、规上物流企业较少,物流业务主要围绕运输、仓储等单一环节进行,服务链条短、附加值低,缺少提供供应链管理、物流一

体化等高附加值服务的企业。江陵县当地仅有少部分工业企业

与物流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工业企业未能形成合作共赢局面。由于江陵县目前缺少专业化的综合型物流集散设施,制造企业代管仓储、生产储备等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导致企业仓储费用偏高,大宗货物缺少仓储保障,工业物

流对地区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表1-2荆州市、江陵县第三方物流发展指标对比

指标

荆州市

江陵县

现代化物流园区

超30个

暂无

规上物流企业

49家

6家

4A级及以上

3家

4.信息化程度亟待提升。

物流信息系统应用发展缓慢。江陵县网络货运平台、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应用尚属空白,缺少县级公共物流平台,不能对既有物流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县内物流企业自建信息系统较少,局限于办公自动化和日常事务处理方面,无法为货主企业提供订单管理、货物跟踪、仓库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等物流服务系统,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

尚未形成。

二、面临形势

(一)机遇分析

1.各级物流产业政策指明江陵物流发展新方向。

物流产业成为推动湖北省、荆州市及江陵县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产业。物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逐渐凸显,二十大报告中将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已经提升到国家安全层面。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的政策着力点之一。2022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作为我国现代物流领域第一份国家级五年规划,明确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推进现代物流提质、增效、降本,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有力支撑。湖北省高度重视全省物流业发展,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湖北要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必须用足用好区位和市场优势,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现代物流体系和高标准市场体系。湖北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体会议提出要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以流域综合治理明确并守住安全底线,以国土空间布局的有序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序,

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推动高质量供应链物流体系建

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

发展,实施强县工程,加快推进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打造荆州中心城区向东发展“火车头”。在县第六次党代会确定建设新兴产业强县、交通物流强县、科技创新强县,《江陵县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打造“一节点一基地三样板”江陵综合交通运输体系,2022年6月,县政府正式印发《江陵县建设“交通物流强县”“十四五”行动方案》,以现代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重点实施物流基

础设施联通工程、物流园补链工程及物流平台统筹工程。

多式联运成为我国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的重点领域。为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国家先后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业规划》、《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实施意见》等纲领性或意见文件,针对现代物流业发展方向、产业规模化及集群化发展、设备提升以及内河航运多式联运等提供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提高现代物流发展水平,建设现代物流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出建设现代流通网络,推动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近

年来,国家持续发布推动多式联运发展的“政策红包”,以提升

铁路运能、加强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货车标准化、培育多式联运企业、研究推进双层集装箱运输等措施大力推动多式联运发展,多式联运成为物流运输行业发展的重点内容。《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打造绿色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加快推进港口集疏运铁路、物流园区及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等“公转铁”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向铁路和水运有序转移。《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指出内河主要集装箱、大宗干散货规模化港区要积极推动铁路进港,提升

多式联运效率与物流综合服务水平。

发布

政策

主要内容

2017

年1

《关于进一步鼓励开展多式联运工

作的通知》

包括依法加强监管,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夯实发展基础,提升支撑保障能力;深化

行业改革,创新运输服务模式;推动信息

共享,加快装备技术进步;深化对外合

作,拓展国际联运市场等内容

2018

年6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

行动计划

把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和发展公铁联运、海

铁联运作为国家战略部署

年9

《推进运输

结构调整三

明确全国多式联运货运量年均增长20%,

重点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0%

年行动计划(2018-

2020

年)》

以上。

2019

年11

《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

口的指导意

见》

以铁水联运、江海联运、江海直达等为重

点,大力发展以港口为枢纽、“一单制”

为核心的多式联运。加快专业化、规模化

内河港区建设

年8

《交通运输部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

指导意见》

引导建设绿色智慧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多式联运等设施,提供跨方式、跨区域的

全程物流信息服务,推进枢纽间资源共享

共用

2021

《交通运输部关于服务构建新发展

格局的指导

意见》

以多式联运为重点,以基础设施立体互联为基础,努力推动形成“宜铁则铁、宜公

则公、宜水则水、宜空则空”的运输局面

《推进多式

到2025年,多式联运发展水平明显提

年12

联运发展优

化调整运输

结构工作方

案(2021—

2025

升,基本形成大宗货物及集装箱中长距离

运输以铁路和水路为主的发展格局

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主阵地。2014年,《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进一步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发展,充分发挥黄金水道优势,《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进江海联运、铁水联运、公水联运有效衔接,大力发展直达运输,降低物流成本。2018年8月,《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大宗干散货铁水联运体系,促进浩吉铁路与荆州港的紧密对接。2021年11月,《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积极推动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加快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大力发展公铁、铁水等多式联运。大力提升和完善长江黄

金水道功能,构建有机衔接、具备竞争力的铁水联运系统。

各级规划的颁布使得江陵物流业的发展具有了持续利好的政策环境以及明确发展的战略定位,要求江陵县紧抓政策机遇,大力推进江陵港区、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现代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集疏运体系的完善,重点推进多式联运物流发

展。

2.多重战略叠加持续提升江陵物流发展新地位。

承接国家产业转移带动生产性物流跨越式发展。近年来,受产业链的升级转移推动,以及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等重大经济战略深入实施,中部城市崛起趋势明显,进一步引导产业、项目和生产要素向中部和沿江地区集中,有利于强化江陵与周边县区、川渝鄂湘城市的经济联系与物流资源集聚。荆州作为湖北唯一被列入“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市州,充分发挥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和资源要素丰富、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等比较优势,吸引东部地区优质产业转移,也必将带动生产性物流需求大幅增长。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特别提出要加快推动荆州承接国家产业转移关键环节,同时加强省际协作,推动跨江发展。江陵以“荆江公”同城化为平台,奋力建

设区域融合的现代化新江陵,将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打造成

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将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循环经

济等产业发展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供给。

“荆江公”同城化发展推动江陵生活性物流服务加速发展。

江陵县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壮大“两新”产业、打造“一城三区”,主动融入荆州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优化新型城镇布局,增强综合承载能力,打造有品有味、宜居宜业新高地。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荆州协同区实施范围涵盖了荆州经济开发区和荆州江陵绿色能源化工产业园。江陵作为荆州市“一带两区”

空间格局中的关键节点,承担了建设“绿色低碳高效发展区、

荆江公同城化发展核”的重大使命,荆监一级公路、沙公高速等实现江陵发展的交通融入,要求江陵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宜荆荆”都市圈,加快与荆州中心城区联动发展,围绕服务“荆江公”同城化发展带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机遇,大力发展生产性物流业和生活性物流业,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增强江陵的城市承载力、

吸引力和辐射力,打造荆州中心城区向东发展“火车头”。

图2-1荆州市流域综合治理与统筹发展空间格局

随着中部地区的逐渐崛起和产业梯度转移进程的加快、相应经济政策的推动,江陵县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江陵县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领跑荆州全市,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各级经济效应在江陵县的集成叠加,与荆州主城区的交互以及其他周边地区的资源流通进一步增强,将持续提升江陵物流业的服务能力和辐

射范围。

3.新兴科技革命赋予江陵物流产业发展新动能。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物流产业融合发展。5G、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电子数据交换、区块链、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网络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在物流领域不断创新与渗透,物流数字化程度将显著提升,物联网+AI、智慧物流、电子商务将迎来发展机遇期和高峰期,智慧云仓、智慧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各地加快发展融合型物流新基建,升级物流基础设施,通过标准化服务的能力,提供网络化、数字化、低碳化的物流运输服务,普洛斯推出面向物流园区、仓库及供应链的一站式智慧园区、自动仓储解决方案,京东物流已经在全国33个城市运营43座亚洲一号大型智能仓库,基于5G技术

搭建的智能物流平台LoMir,在智能园区、智能枢纽和智能仓

储等方面均取得了落地成果,构建智能物流网络成为新一代物

流体系的建设重点。

图2-2智慧物流解决方案

智慧物流成为引领物流行业发展新趋势。我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展开智慧物流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青岛港积极建设全球领先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也是全球首个融入“氢+5G”的智慧绿色码头,开发全球首创智能空中轨道集疏运系统。湖北省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中提出打造环保智慧特色港口,包括建设以阳逻港为核心的智慧港口、在宜昌白洋港建设“车船直取、无缝连接”铁水联运示范项目等,《荆州依托“双十字”通道服务运输结构优化调整铁水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以车阳河作业区为试点,积极

探索发展“智慧港口+多式联运”先进运输组织模式。

新技术、新模式的兴起将有力推动物流管理、技术和模式创新,促进物流供给侧改革,引领物流业在服务理念、服务效率、服务模式等领域实现转型升级。江陵可基于多地“智慧港口+多式联运”试点发展经验,积极开展物流设备专业化改造升级,探索码头前沿与港口后方铁路货场、物流园区之间货物转运无人化、绿色化,提升多式联运转运衔接效率和低碳绿色服务水

平。

4.长江中游瓶颈激发江陵铁水联运发展新潜能。

长江中游铁水联运发展迎来重大机遇。长江作为中国东西向交通的大动脉,货运量连续多年居世界内河第一。2022年长江干线港口吞吐量达35亿吨,再创历史新高。长江航道主要包括长江上游航道(宜昌以上)、长江中游航道(宜昌至汉口)、长江下游航道(汉口至浏河口)以及长江口航道。近年来,按照“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的思路,长江黄金水道系统治理加快推进,黄金水道功能持续提升,2020年长江干线船舶平均吨位达到1960吨,比2015年增长42%,江海直达、江海联运快速发展。目前,南京以下可通航5万吨级海轮、武汉以下可通航5000吨级船舶、重庆以下可通航3000吨级船舶、宜宾以下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随着川渝地区货运量增长迅速,长江上游宜宾至重庆段航道能力瓶颈问题突出,同时,三峡大坝

通行能力制约严重,每天平均待闸船舶800多艘,平均待闸时

间达到150h,严重制约长江黄金水道效益发挥,尤其是上行的通过能力相比下行显得更加紧张。为缓解通航的紧张局势,三峡坝区多次启动滚装运输,但无法解决三峡过闸能力紧张的问题。货运需求预测显示,未来十年,三峡枢纽的过坝运输需求将保持迅猛的增长速度,三峡枢纽过闸货运需求在未来十年将接近2亿吨,过闸能力缺口也在不断变大,铁水联运成为支撑

长江黄金水道构建综合高效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2-3长江干线航道示意图

湖北省布局“双水道”格局带动港口和临港产业发展。为有效降低航运对长江干流生态系统压力,解决长江中游“梗阻”问题,湖北省积极开展航道整治工程,谋划实施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荆汉运河等重大项目。荆汉运河与长江天然河道的“双水道”格局将提升黄金水道功能,有效破解荆江河段航道

建设与生态保护和防洪安全的突出矛盾。同时,荆汉运河工程

建设将连通江汉平原水网,充分发挥江汉平原地势平缓、水网密布优势,带动江汉平原腹地发展,进一步优化湖北省港口和

临港产业带布局。

湖北省内河港口发展势头良好。湖北省水资源发达,长江与汉江自西向东贯穿湖北全境,境内设有38个港口,其中4个主要港口(武汉港、黄石港、荆州港和宜昌港)、14个重要港口和20个一般港口。2014年,湖北提出长江深水航道整治的“645”工程。2021年,长江干线湖北武汉至安徽安庆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全面完工,“十四五”时期,长江航务管理局计划对长江干线宜昌至荆州、荆州至城陵矶、城陵矶至武汉3段航道采取不同的推进方案,逐步提高航道维护尺度。“十四五”期间,湖北省按照“资产整合+业务重组”的方式推动港口资源

整合,实现“一年融合重组、二年巩固提高、三年快速发展”,

着力构建以武汉中部枢纽港为核心,以宜昌、荆州、黄石、襄阳为支撑的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目前,湖北省境内长江干

线14个港口铁路进港率已达到50%以上。

江陵位处长江中游荆江北岸,处宜昌三峡大坝及荆州沙市区和公安县下游、石首以及监利和岳阳上游位置,长江黄金水道、“荆汉运河”项目、浩吉铁路三条货运大通道在此交汇辐射,江陵港区建成集疏运铁路专用线打通“最后一公里”,结合县境

内丰富的排水干渠资源特色,开展大宗散货铁水联运优势突出。

图2-4

2021年湖北省主要

港口吞吐量

图2-5

2022年上半年主要

港区吞吐量

(二)挑战分析

1.长江沿线港口铁水联运竞争激烈。

长江沿线主要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发展成熟。2020年,全国内河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完成18.69万TEU,同比增长12.4%。其中,长江沿江内河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完成18.56万TEU,同比增长14.7%。重庆市、四川省、湖南省、湖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等地港口是内河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的发展主力,其中,宜昌港、武汉港、重庆港等内河港口的进港铁路根据各港条件不同或进入港区或紧邻港区,铁路专用线直通核心港区或主要作业区,基本实现港铁之间的无缝高效衔接。自2016年起开展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项目,武汉港、黄

石港、南京港、重庆港等纷纷入选。此外,地方政府也纷纷出

台鼓励政策,刺激市场活力,包括黄石市政府出台新政策,对22公里地方铁路运营进行补贴,不断吸引货源。部分港口加强与沿海大港联动,形成互动发展模式,如上海港、南京港、重庆港三大国家级航运中心港口集团投资合作签约,九江港与上

海港以资本入股方式形成命运共同体。

图2-6长江沿线重点港口主要功能布局图

湖北省内各港区竞争激烈。湖北省积极推进以武汉港为核心,黄石港、宜昌港、荆州港、襄阳港为重点的港口优化整合,2021年湖北全省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完成4.88亿吨、284.37万TEU,同比增长28.58%、23.66%,领先长江中上游各省份,武汉港、宜昌港、黄石港、荆州港、鄂州港为全省吞吐量最高的五大港口。2021年,宜昌港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达到

了11470万吨,增长41.3%,宜昌枝城港规划“十四五”建设2

个5000吨级多用途泊位,设计吞吐能力254万吨,实施水、铁、公多式联运。对于江陵所在的荆州港区,荆沙铁路铁矿石多式联运业务、集装箱业务均带动盐卡港区快速发展,车阳河港区是武汉到宜昌长江以南唯一设有海关监管、检验检疫查验的县级口岸,自焦柳铁路桃子岭站引出的疏港铁路建设项目将促进港区形成“铁、水、公”多式联运综合优势,同时以智慧港区转型升级为引领,建设智能监控调度系统,试点水平运输系统

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等,全面提升港口作业效率。

表2-2长江沿线港口城市发展情况

地区

城市

GDP

(亿元)

货运量

(万吨)

水路运输

货物吞

吐量

集装箱吞

(万TEU)

邮政业务

公路通车里程

(km)

高速公

路里程

铁路里

程(km)

铁路

专用

线

联运线

长江上游

宜宾

3148.08

8191.70

602.00

532.00

9.06

12.02

25461

505

270

已建

宜宾-昆

重庆

27894.02

144254.39

21461.83

19804.25

171.21

163.19

183459

3839

2394

重庆-凯琳/攀枝

花/西昌

长江中游

宜昌

5022.69

13000.00

7788.70

11470.00

15.14

17.00

38210

729

538

宜昌-宁

荆州

2715.52

20100.00

9453.42

4375.16

15.00

22.44

24805

712

219

荆州-武

武汉

17716.76

67089.19

13216.00

11679.00

284.00

172.78

16505

873

861

武汉-成

黄石

1865.68

8782.12

1793.00

5502.24

4.46

10.49

8373

241

315.53

黄石-宁

鄂州

1162.30

1836.00

748.00

2176.00

13.67

4102

184

172

九江-鄂

州北

岳阳

4402.98

26547.90

10232.71

11600.00

80.08

16.14

20700

487

656

岳阳-盐

长江下游

太仓

1574.05

2101.00

24325.00

703.79

10.36

太仓-郑

注:统计数据为2021年数据为主,斜体为2020年数据。

2.浩吉铁路沿线铁路物流竞争激烈。

鄂湘赣主要节点城市依托煤炭疏运基地开展多式联运物流园区建设。浩吉铁路主要站点途径的襄阳、荆门、荆州、岳阳、长沙、新余等城市均积极发展煤炭储配疏运业务,依托铁路、公路及水运条件开展大宗货物多式联运物流园区建设,通过码头、专用线、物流园区互相配合,沙洋多式联运物流枢纽、公

安县龙溪多式联运物流园项目、华容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等

项目均处于准备或实施阶段。

图2-7浩吉铁路煤炭运能布

局图

图2-8江陵周边铁路物流设

施建设情况

以襄阳为例,浩吉铁路襄州北站是浩吉铁路全线唯一的分

解、组合站,《襄阳市现代物流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

“五枢纽+五园区”布局方案,其中小河港铁水联运枢纽、唐白河港多式联运枢纽均可通过疏港铁路进入焦柳、浩吉铁路等国家铁路网。依托襄州北站规划的浩吉铁路襄州北站物流园,占地730亩,投资5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6条铁路线、货场、储煤基地、消防泵站等设施,建成后将承接煤炭、粮食、木材、

石化、钢材等大宗货物专业化集散。

图2-9浩吉铁路沿线煤炭集图2-10襄阳北铁路物流基

疏运项目地实景图

3.重大项目落地要求物流加速“增量提质”。

江陵县经济加速发展对物流产业提出更高要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快速壮大,煤炭、燃料、化工原料和产品等物

流量迅速增加,危化品物流、多式联运等现代物流需求随之增

加。目前江陵县物流运输企业经营以道路普通货运运输为主,规模化服务的能力与水平差距较大,经营人对全链条服务水平的控制能力十分有限。黄石为服务沿江钢铁、化工、建材、能源和现代制造等产业集群,培育出了黄石新港、黄石传化诚通公路港、天海航运、大冶有色物流、湖北广发、湖北润信等一批现代物流企业,2020年,黄石市A级物流企业共有30家,位居全省前列。经营人的缺乏和规模偏小,不仅难以提升整个集装箱铁水联运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也难以依托集装箱铁水联运创新运营组织模式、开辟新利润增长点,不利于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产品加工、直播电商等产业发展同样受制于物流成本偏高、物流体系不完善,由于江陵县物流市场主体整体经济总量偏小,综合商贸发展规模不足,物流市场多元主体发展性不足,快递分拨、冷链中转等成本较高,不利于本地制造业

及商贸流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发展策略

基于对江陵县物流业发展基础、机遇和挑战的综合分析,江陵县发展现代物流业潜力巨大、势在必行。建议在江陵县物流业发展过程中,采用不同的策略组合,在巩固现有优势的基

础上,进一步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表2-3江陵县现代物流业发展SWOT分析及策略组合矩阵表

机会与威胁

优势与劣势

机会(O)

物流产业政策支持导向明确经济战略叠加提升发展潜力新兴技术赋予产业发展新动能

畅通长江中游释放物流能力

挑战(T)

长江沿线港口竞争激烈

浩吉铁路沿线竞争激烈

现代物流成为产业发展短板

优势(S)

交通区位优势突出,具备

高能级发展平台

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产业

发展导向鲜明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农村

快递体系完善

SO战略(发展型战略)

1.积极对接国家和省政府战略,大力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运输条件,提升物流园区枢纽能级,扩大物流规

模和辐射范围,承接产业转移;

2.紧抓创建第四批多式联运示范工

ST战略(多元化战略)

1.立足于江陵县大宗货物集散疏运物流节点的定位,充分煤炭、冷链、新能源新材料等大宗货物产业优势,突出江陵港区与荆州

其他港区的差异,形成极具竞争

力的地区特色;

-42-

程机会,积极推进铁路专用线入港

建设,畅通多式联运发展动脉;

3.融入“荆江公”同城化发展,推

动物流组织协同化;

2.合理布局物流发展格局,推进

物流与产业、城市联动发展;

3.出台物流行业及支撑业务的相

关政策,重点支持多式联运、快

递物流、冷链物流等发展;

劣势(W)

优质物流资源缺乏统筹

多式联运发展不足第三方物流发展之后

信息化程度亟待提升

WO战略(扭转型战略)

1.加大招商引资,引进头部物流企

业,带领本地物流企业转型;

2.完善物流集疏运体系,构建完善

的内部物流服务体系;

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创

新型物流企业发展;

WT战略(防御型战略)

1.巩固现阶段物流市场发展成果,进一步完善政府管理机制,引导和保障各类要素、资金的投

入,有序推进县内物流体系的发

展;

-43-

三、经验借鉴

(一)国内外城市物流发展经验

1.铁水联运基地:黄石新港。

(1)基本介绍。

黄石新港位于湖北省黄石市,是全国内河28个主要港口之一,也是湖北省仅有的2个国家一类水运口岸之一。规划建设集散货、件杂、集装箱、危化品装卸和多式联运业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港口,预计建设69个生产泊位,其中近期规划46个泊位,远期规划23个泊位,全面建成后将具备散件杂货8000万吨、集装箱50万TEU能力。黄石新港是长江中游第一个真正意义上铁路进港铁水无缝衔接的多式联运港口,于2021

年成功通过第二批全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验收。

(2)发展经验总结。

探索“一城一港一主体”,整合物流资源及服务要素。黄石港岸线长达76.87公里,资源条件非常好,但曾经的黄石岸线开发杂乱无序,小码头林立。黄石老港使用岸线26.5公里,但仅有2000万吨和3万TEU的吞吐能力。2014年12月,黄石市政府与深圳市盐田港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黄石新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石新港公司),率先在全省探索“一城一港一主体”模式。黄石新港公司负责黄石辖区内长江岸线上公

共码头的开发、建设和运营,黄石市辖区范围内不再批准除黄

石新港以外的任何主体新建公共货运码头和业主码头。同时拆

除了沿江106个非法码头和123个泊位,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

按照“一城一港一主体”开发理念,黄石市港航局对《黄石港港口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根据修编后的规划,黄石港由城区港区、棋盘洲港区、阳新港区和大冶港区构成。黄石新港公司以黄石新港为核心,以棋盘洲保税物流中心、多式联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依托,整合公路、铁路、港口、现代物流园等物流资源以及口岸、保税等服务要素,建设扩大开放平台,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港口的快速聚集和流通,提高黄石的产业吸附力,实现以港聚产、以产兴城,推动黄石经济高

质量发展,打造现代港口城市。

建设综合性物流园区,带动物流模式创新。黄石新港现代物流园区位于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区海洲大道北侧,总用地面积约1500亩,项目总投资约26亿元,主要建设公共仓储、专业仓储、物流加工配送、信息化平台、综合服务中心及金融商贸服务等功能区域。其中启动区占地约218亩,主要建设内容为件杂仓库、钢材仓库、公共仓库、通用堆场及综合办公楼。2020年9月正式开园,由黄石新港现代物流园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运营。黄石新港现代物流园既服务于钢材产业物流业务,也面向社会其他大宗散杂货物流企业提供仓库租赁等物流服务,

具备企业自用与设施租赁型物流园区的双重特点。通过聚焦黄

石大宗钢材仓储业务,为客户提供仓储、运输、港口装卸等全程供应链管理服务以及个性化物流解决方案,积极推动中国黄石大宗商品商贸中心建设,推动黄石新港向贸易港转型发展。2021年9月,中国黄石大宗商品商贸中心在黄石新港现代物流

园正式揭牌。

图3-1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区产业布局图

多式联运助推新港成长。黄石新港于2015年开港,业务发展非常迅猛,2020年,黄石港实际吞吐量达5000余万吨,其中黄石新港完成吞吐量1998万吨,4年期间翻了9倍。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多式联运体系的完备和助推,2017年9月,黄石新港多式联运铁水贯通,该港成为继武汉后湖北省第二个公铁水无缝对接的内陆沿江港区。同年11月,该铁水联运项目被列入

国家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图3-2黄石新港铁水联运物流基地规划图及实景图

黄石新港以深圳盐田港海铁联运经验和全国战略布局为支撑,开通多式联运示范线路,以及至洋山港、宁波港、舟山港的江海联运线路,到长江下游港口的内支航线,到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近洋国际直航航线。一是“港到厂”,充分利用黄石市辖区300多公里企业铁路专线,形成服务工业企业短途铁水联运型城市物流模式,并通过与港口后方园区产业共享库场,推动多式联运和产业供应链深度融合,实现港产协同发展。二是“港到门”,发展公水联运网甩挂线路,通过沿海港口转运至黄

石新港,再通过物流园分拨转运。三是“港到站”,充分利用大

西南、大西北、京津冀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互补性强、货物流量大的特点,全面实施“西进、东出、北上、南下”战略,

发展长距离铁水联运。

图3-3黄石新港吞吐量发展情况

2.商贸物流基地:临沂商城。

临沂地处长三角经济圈与环渤海经济圈结合点,是物流周转中心和商贸批发中心之一,作为首批23个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城市之一,有“中国物流之都”、“商贸名城”等称号,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专业市场集群。目前,临沂商城拥有13处大型物流园区,占地面积超120万平方米,运输车辆16000多辆,物流网络覆盖全国1800个县级以上网点,已经成为鲁南苏北地区最

大的货物集散地。

图3-4临沂物流发展模式以及物流发展格局图

梳理临沂商城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临沂商城共经历了五个跨越式发展阶段:“小地摊”(1978年—1982年)、“大棚底”(1982年—1986年)、专业批发市场(1986年—2000年)、现代商贸物流城(2000年—2012年)、临沂商城国际化(2012年至

今)。

表3-1临沂商城发展历程

阶段

重要事件

1978

年—

1982

小地摊阶

一部分外地商人和当地城郊农民在临沂西

郊汽车总站、东方红广场附近自发摆起小

地摊,形成了临沂第一代集贸式市场。临

沂工商部门顺应民意,因势利导,率先将

“五天一集”改为“天天逢集”。

1986

大棚底阶

1982年,临沂工商部门受到南方商人的启

发,通过银行贷款、职工集资,建起了全

市第一处小百货市场——西郊小百货市

场,也是全省第一个小商品市场。截至

1985年,西郊小百货市场已初步形成规

模,面积增至5000平方米,固定摊位增至

600个,商品1000余种,日成交额20万

元。

2000

专业批发

市场

1986年10月,临沂纺织品专业批发市场一期竣工开业。作为全省第一家专业批发

市场,该市场的诞生标志着临沂市场开始

走上专业化发展之路。

2012

现代商贸

物流城

临沂商城一方面开始改造提升进行西迁,一方面专业物流、电商、会展等新业态开始蓬勃发展。2007年11月,金兰现代物流基地建成运营。随后,天源国际物流园、兰华营房物流园等一批现代化物流园

区相继建成开业,临沂商城“物流天下”

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2008年11月,在中国市场大会暨中国商品市场30年成就展

上,荣获“中国市场名城”称号;2011年

1月10日,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授予“中国

物流之都”称号。

年—至

临沂商城

国际化

在2012年全国“两会”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王岐山同志作出重要批示,支持推进临沂商城国际化。国家各部委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临沂商城国际化的优惠便利

政策;2013年1月,省政府启动临沂商城

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建立省级联席会

议制度,合力推进临沂商城国际化。

以科学规划促商城升级转型,逐步完善物流体系。临沂市委、市政府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兴商建市”的发展战略,2005年编制了《中国临沂商贸城总体规划》,确立了创建中国现代商贸物流城的总体目标。《山东省“十四五”多式联运发展规划》则进一步明确临沂市功能定位为全国性多式联运中心。在此基础上,临沂秉承“科学的规划、一流的设计、现代化的建筑”理念,编制了《临沂商城发展总体规划及空间布局规划(2018-2035年)》《临沂市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7-2025年)》,明确了商城转型升级、改造提升的方向思路、实施策略,为商贸城规范有序、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遵循。临沂市委、市

政府将发展商贸物流业放在“商贸兴则临沂兴”的战略高度,

大力实施商贸引领战略,把培育大市场、构建大流通作为推动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突出特色,强化措施,用现代物流理念和业态提升改造传统商贸物流业,着力建设物流天下

的商贸强市。

表3-2临沂商城支撑政策汇总

年份

政策文件

具体内容

2005

中国临沂商贸城总体规划

确立创建中国现代商贸物流城

的总体目标,规划了31平方公

里的现代商贸城核心区

临沂市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7-2025年)

明确了商城转型升级、改造提

升的方向思路、实施策略,为

商贸城规范有序、持续健康发

展提供了有力遵循

临沂商城发展总体规划

及空间布局规划(2018-2035年)

山东省“十四五”多式联运发展规划

明确临沂市功能定位为全国性多式联运中心

完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筑牢运输基础。为改变沂蒙革命老区“四塞之崮、舟车不通”的落后局面,临沂坚持不懈地推进交通建设,逐步构建以公路物流为主体、铁路物流为重点、航空物流为突破、临港物流为补充的现代物流格局。截至2020年底,临沂市公路通车里程30856.3公里,居山东省第一;京沪、日兰、长深、青兰、岚曹等5条高速公路环绕临沂市区并通达全国;菏兖日、坪岚、胶新、东平、枣临、沂沭等6条铁

路在临沂市区形成“十”字形路网主骨架;临沂国际机场拥有

东航、深航、南航等航空公司开通了近40条国内航线,4条国际航线。临沂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完备,公铁水空多式联

运体系推动商城发展。

图3-5临沂市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市域物流体系布局图

推进产业物流互动运作模式,带动供应链发展。临沂大力实施电商兴市战略,着力构建电商生态链。建成电商园区38处,短视频直播基地25处,快手临沂注册商家数全国第一。山东临谷电商科技创新孵化园,既有电商带货直播集聚,也建立了覆盖全球8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种进口商品的供应链。临沂紧抓RCEP政策机遇,全面推进“国际商城”建设。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方面实现了全国通关一体化,市场采购联网信息平台便利化服务进一步完善。临沂通过建立“政府推动、企业主体、

市场导向”机制,坚持企业自主决策、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

原则,通过设立境外商品批发市场、展示贸易中心、物流仓储中心、营销服务机构4类形式,建立临沂商城海外营销体系,布局建设“海外商城”,实现进口商品全部海外厂家直采,并有保税监管、可扫码溯源,跨境电商税收优惠政策使采购成本比网络代购低30%、比一般进口商品低40%。临沂市坚持“以贸促展、以展兴贸、展贸互动”理念,积极申办国家级、国际性展会,以打造知名会展品牌为重点,大力支持临沂商城专业市场、企业设立会展公司,积极培育壮大会展主体。首届RCEP区域(山东)进口商品博览会成功举办,RCEP区域参展企业312家,占全部参展企业的61.4%,突破了单纯的商贸和物流思

路,扩大了临沂商城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3.铁路物流基地:河南郑州。

郑州作为河南省省会,地处中华腹地,全市总面积756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260万(人口规模位居全国第8位,城区人口规模位居全国第19位),城镇化率78.4%。依托区位交通优势和政策优势,郑州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进程中实现了快速发展。为进一步发挥郑州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集聚优势,郑州规划河南无水港、郑州中心港、郑州机场、郑州南高铁快

运物流基地、郑州国际陆港等枢纽联动,共同打造多式联运国

际物流中心,重点发展公铁联运、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组织模

式。

图3-6郑州物流枢纽空间布局

明确各枢纽差异化定位,实现运输组织流畅衔接。郑州将物流组织区分为长途物流、快货物流和短途物流等多种类型,利用物流枢纽建设基础,发挥郑州联运交通条件优势,总体构建“一核、两片、三体系”的功能空间布局。在“一核、两片、三体系”的功能空间布局中,核心区域依托“三港一基地”,打造涵盖公铁水航全运输方式,大宗货物长途运输、快货物流与短途接驳运输有机结合的综合型国际物流枢纽,开展铁海联运、河海联运、航空运输、中欧班列(郑州)等多种多式联运组织

模式。

表3-3郑州多式联运枢纽定位

序号

空间分布

枢纽构成

联运组织

功能定位

1

(三港一基

地)

无水港

公铁、铁海联运

对接海上丝绸之路,加快建设内陆启运港,将沿海港口功能向郑州平移,以集成化、智慧化、平台化运作打造无水港竞争高地

2

郑州中心港(南港区)

公水、铁水、河海联运

打造航运总部经济,建设公铁水联运枢纽,以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为主。

3

郑州机场

陆空、空铁联运

以建设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为目标,进一步发展连接世界重要枢纽机场和主要经济体的航空物流通道,完善陆空体系,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国际航空物流中心。

4

郑州南高铁快运物流基地

加强高铁货运能力建设,大力挖掘空铁联运的潜力和空间,发展高端货运,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高铁物流网络

5

两片

郑州国际陆港

公铁联运

以大交通、大物流、大口岸、大通关战略为带动,大力发展中欧班列,建设连通世界、通关便捷、服务高效、功能完备、设施先进的国际多式联运中心站

6

郑州中心港

公水、铁水、

主要为周边腹地物资运输、沿河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提供水运服

-56-

(北港区)

河海联运

务,打造公铁水联运枢纽,实现港产城融合发展

装箱堆存、清洗、维修等业务,为客户降低综合物流成本。

表3-4河南无水港联运线路经济优势

联运线路

运输方式

运输费用

(元/TEU)

(小时)

洛阳-河南无水港-

连云港

公铁海联运

3195.2

8.5

公路运输

3327.2

7.8

青岛港

3646.2

10.9

3681.4

9

上海港

4055.1

13.1

4525.0

11.3

依托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物流服务集成化。郑州多式联运信息平台以基础层、应用层两个层面,形成了与合作方的高效联动,打造集成化服务产品。基础层由基础设施层、技术标准层、支持系统层共同组成,主要完成对港口物流平台建设的基础支持,构建港口物流运行的底层基础。应用层由功能模块和应用服务共同组成,为方便客户,在物流信息平台的设计中,根据客户性质分为监管部门(海关、检验检疫局、国税等)、运输部门(公路、铁路、航空、航运等)、货主部门(贸易企业、生产企业等)、园区部门(临港物流园区、自贸区、保税区等特殊园区)、金融部门(保险、银行等),为各类客户主体预留出

功能模块,应用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五类,第一类是专项物流过

程体系,主要涉及货主单位、仓储配送、场站、运输单位等,以无水港全过程供应链为基础实行多式联运;第二类是针对保税区、临港物流园区、开发区、自贸区的物流协助体系,为具有特殊功能和特殊性质的物资、企业作为专署物流体系的一个有力补充;第三类为电子口岸及电子政务体系,为港口物流过程所需各种单证提供一站式服务,并能够将最新的政务信息上传供应链信息系统,为物流企业提供实时信息通告和服务;第四类金融服务体系,负责货物保险,电子结算等业务;第五类为港口中心协调服务、增值服务体系、安全管理体系等,综合服务于以上各系统并负责统一协调、调度、实时评价控制和决

策。

图3-7信息平台综合示意图

(二)对于江陵物流业发展的借鉴启示

1.整合物流资源,完善物流服务网络体系。

黄石新港、临沂商城等都经历了物流资源整合阶段,对江陵而言,加快整合本地物流资源也是重点之一。江陵物流资源整合可以从物流实体网络和物流数字网络两方面发力,优化物流基础设施布局,扩大铁路运输资源,尽快完善中转设施,整合公路、铁路、港口、现代物流园等物流资源以及企业、平台等服务要素,推动物流基础设施“化点为网”,实现平台化运作组织和网络化服务创新。开展物流数据资源整合,实现物流、

信息流、资金流的快速聚集和流通。

2.引导市场主体,开展物流服务模式创新。

物流创新需要政府和市场共同努力,黄石新港公司、郑州陆港公司等企业在政府指导下,与地方铁路局集团公司、集装箱运输企业等积极开展合作,在多式联运服务创新、运营线路扩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临沂通过在国际陆港智慧物流园等现代化物流园区发展智慧物流、智能仓储、共享云仓等,吸引中小物流企业加速集聚,形成了一批具有完善物流产业配套、多样化服务功能、强大规模优势和整体竞争能力的大型物流集群。江陵应加快市场主体培育,着力于培养本地具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发展创新能力的物流企业,实现物流服务模式创

新和服务水平提升,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带动物流企业加强基

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快技术装备改造、推进运力结构优化和管理水平提升,促进各类物流企业集聚化、集

群化发展。

3.匹配产业发展,推动物流产业相互促进。

临沂“以贸促展、以展兴贸、展贸互动”的发展理念与郑州“以运带贸、以贸促运、运贸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黄石通过多式联运运输优势推动黄石新港由传统运输港向贸易港转变,都是现代物流体系的发展成果进一步扩散到产业发展领域的成功实践。物流业的发展,不仅局限于产业本身,更重要的在于与本地产业的良性互动。对江陵而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要与农产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循环经济、电子商务等本地产业结合,优化产业物流体系,带动煤炭交易、粮油交易等

增值业务发展。

四、需求分析

(一)产业发展现状

1.重点产业园需求分析。

(1)江陵经济开发区情况。

2018年,江陵经济开发区上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19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湖北江陵经济开发区核准面积从400.98公顷调整为1966.65公顷,江陵经济开发区扩区调区工作在全省率先通过。目前,江陵开发区已形成“一区三园”发

展格局,面积约60平方公里。

根据江陵经济开发区功能定位,秉持错位发展、协同互补的发展原则,明确城东工业园将重点发展现代轻工(轻工纺织、机械电子、轻工建材)和装备制造;沿江产业园将重点发展精细化工,配套发展建材、资源循环利用及化工物流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将围绕煤炭储备发展煤炭物流和煤炭交易,重点培育能源化工和高端化工两大产业集群,并围绕循环生产

理念适当布局新型建材。

目前,开发区累计入园企业155家,其中城东工业园73家,沿江产业园76家,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6家,企业类型包括中航物流、中粮饲料、天银循环、中化农业、湖北交投、华电江陵发电厂、荆州煤港等国企投资企业6家,东江环保、斯米克建材、凯迪生态等上市公司投资企业3家,以及江荆消防、

山叶环保、申达电气、龙翔生物、鑫宝马弹簧、美克汽配、国

洋科技、合聚高分子、家和宝厨具、亮诚塑业等高新技术企业10家,规模以上企业已达到48家,初步形成城东工业园以食品加工、现代轻工、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沿江产业园以资源循环利用、轻工机电、精细化工为主导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以能源产业、新型煤化工、新材料为主导产业的产业发

展格局。

2019年,开发区依托155家入园企业,吸收从业人员1.04万人,实现税收1.45亿元,工业总产值54.54亿元。2020年1月-11月,开发区依托48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7.65亿元,48个项目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5.46亿元,86家纳

税企业缴纳税收1.73亿元。

(2)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情况。

江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位于江陵县中南部,东邻沙公高速,临近荆监一级公路,处于长江黄金水道与浩吉铁路黄金十字交叉的位置,距离东北部荆州沙市机场也仅有半小时车程,区位交通条件优越。目前,江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已成为省级化工园区、省级战略和省级重点项目实施区域,规划建设煤炭储配交易、能源电力、新材料、现代物流等产业,力争建成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基地、湖北能源保障基地、荆州市新能

源新材料“双千亿”产业基地。

图4-1江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区位交通图

江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以北煤南运储运基地建设、荆州市“一区多园”战略实施为契机,依托港口码头、铁路、高速公路等重要基础设施,将建设成为国家荆州煤炭储备基地的主体中心区、绿色能源产业布局的核心集聚区,打造集煤电、煤基能源(煤制气、煤制油)、煤化工、精细化工、煤炭储备交

易于一体的生态型综合产业基地。其中:

新能源方向:一方面以氢能源为基础,以工业副产氢、甲醇制氢为主要制氢产能,应用于氢化工、氢能源燃料电池、加氢站、氢能源汽车等领域。另一方面打造LNG清洁能源供应中心,集线上交易(交易平台、物流平台、物联网平台)与线下服务(液化天然气生产/进口设施、物流体系、终端利用体系)

于一体的新型商业模式,突出清洁能源保障作用。

新材料方向:在习总书记提出的“30.60目标”(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环境下,基地计划对国内外碳减排碳中和政策和技术进行研究,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碳中和发展思路,以煤制烯烃、芳烃、氢及高端煤基化学品为基础原料,发展绿色新材料产业,同时加快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提升资源利用率,设计项目碳减排方案和二氧化碳综合利用方案,打造全国区域

性二氧化碳综合利用示范区,打造“碳中和”示范区。

图4-2江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效果图

江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坚持以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安全利用为主线,建设能源产品、新材料产品两大集群,实现基础化学原料、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铁水联运物流等多板块融合发展。目前,江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已引进包括华鲁恒升荆州现代煤化工基地、华电江陵发电厂、湖北荆州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等在内的重大项目,且项目建设正在有序

推进。2022年1月,荆州市举行“开门红”集中签约仪式,新能

源新材料项目——金山化工低碳产品产业园以260亿元投资额,

成功落户江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

表4-1江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重大项目推进情况

项目名称

总投资

占地面

项目进展及经济效益

华电江陵电厂

130亿

1200亩

一期投资50亿元建设2台66

万机组,年产值约20亿元,

税收2亿元,带动就业约

680人,为全省电力“迎峰度

冬”提供了坚强保障,二期正

在核准

湖北荆州煤炭

铁水联运储配

基地

70亿

4500亩

一期投资40亿元,煤炭年中

转量2100万吨已开港调试,

二期计划年内核准

华鲁恒升荆州

现代煤化工基

460亿

2300亩

一期投资123亿元,预计

2023年6月投产;二期已完

成备案,环评、安评、能评

等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中

华港能源仓储

物流园

7.8亿

500亩

开始运行

2.重点企业产能分析。

(1)华鲁恒升(荆州)有限公司。

2020年10月,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紧抓湖北高质量发展与荆州江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发展机遇,与荆州市政府、江陵县政府签订项目投资协议,计划投资460亿元,共同打造华鲁恒升荆州现代煤化工基地,全面构建以洁净煤气化装置为基础的多功能平台,发展高端纤维材料、高端工程塑料、高端功能材料、精细与专用化学品及氢能源等产业,打造

绿色能源与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

华鲁恒升荆州煤化工项目建设分为三期,其中一期主要建设气体动力平台、合成气综合利用平台两个子项目,主要以煤炭清洁深加工产业为主线,发展涵盖氨、饱和一元醇、甲胺、DMF、醋酸、功能化肥料等基础化工原料的产品体系,构建集“气化岛、氨平台、醇平台、能平台、新材料平台”为一体的1+4产业发展格局。一期工程项目已于2023年10月全部进入试生产阶段,一期投产后,二期将接续开工建设,主要以一期项目为平台,积极布局和打造氢能、高端合成材料等平台,构建可降解生物塑料等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形成高附加值、高效益的新能源新材料产品集群。“十四五”末,项目预计实现“3353”目标,即总资产300亿元、营收300亿元、利润50亿元、税收30亿元。此外,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将产生200~300万吨普通货物物流需求,100~150万吨危化品运输需求,

以及500万吨煤炭物流需求。

表4-2华鲁恒升一期主要产成品

年产量

(吨)

销售范围

醋酸

80万

属危化品,60万

吨航运,20万吨

周边地区及长江

中下游地区

混甲胺

15万

属二类危化品,

以汽运为主

——

DMF

属危化品,11万

吨航运、4万吨

长江下游地区

食品级CO2液

20万

功能化尿素

70万

铁路、水运、汽

蜜胺树脂原材

料熔融液尿

30万

密胺树脂单体

材料

16万

碳酸氢铵

汽运、火车

三聚氰胺

福建、两广地区

副产品硫磺

2万

表4-3华鲁恒升二期规划方向

项目

商品量

原材料

PBAT

可降解

塑料项

1,4-丁

二醇

(BDO)

8.35万

以电石为原料,通过干法

乙炔装置制取乙炔,甲醇

氧化制取甲醛,通过炔醛

法生产1.4丁二醇

PBAT可

降解塑料

3万

BDO、对苯二甲酸和己二

N-甲基吡

咯烷酮

10万

以BDO为原料,经脱

氢、分离、精馏后得到

GBL,GBL与一甲胺溶液

胺化反应,精馏后采出

NMP产品

丁醇

0.34万

副产品

四氢呋喃

0.33万

醋酐

(2)金山化工江陵低碳产品产业园。

2022年1月,河南金山化工集团投资260亿元的低碳产品产业园项目正式落户江陵。项目计划分两期建设,生产包括合成氨、三聚氰胺、氯化铵等煤化工、盐、碱系列产品,项目全部建成后,总生产能力将达到1040万吨,其中,60%左右的产成品将通过航运销往各地,40%左右的产成品将通过浩吉铁路运输至目的地。项目主要原材料包括煤炭、液氨、尿素、磷肥等,通过火车、汽车等运输方式运至江陵。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将产生1230万吨普通货物物流需求,10万吨危化品物流

需求,以及300万吨煤炭运输需求。

(3)荆州市新景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荆州市新景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由湖北新景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位于江陵县工业园区,主要产品包括戊二醛、丙烯基乙醚及环氧树脂等,企业设计产能22000吨,目前年产能可达到10000吨,其中,70%左右的产成品通过水路运至上海或宁波港口后,出口至欧洲。基于既有产能,公司需要原材料5000吨左右,主要通过汽运由湖北省内及周边地区运至江陵。基于以上分析,新景化工预计产生15000吨左右危化品物流需

求,并产生相应的危化品停车需求。

(4)中化农业新型生态肥料项目。

2018年2月,中化集团投资10亿元,年产量50万吨的新型肥料产业园在江陵正式开工。该项目占地300亩,一期包括

中化农业MAP服务中心、年产5万吨掺混肥、年产10万吨生

物有机类肥、年产15万吨有机无机复合肥的3套装置,二期包括一套年产20万吨高塔复合肥的装置。2019年8月,项目一期正式实现投产。中化年产50万吨新型肥料项目是中化农业MAP战略在华中地区大型农业生产综合服务基地,也是中化农业六大核心产业基地之一,可为湖南湖北等华中五省的种植户提供优质放心的肥料产品,还将有效利用农业废弃物,帮助地方解决种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助力长江生态保护和农村、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化农业化肥年产值可达到30万吨,主要依托汽车、铁路等运输方式外销至东北、江苏、两广、海南、华中五省等地。与此同时,中化农业产生了30万吨尿素、硫酸铵等原材料运输需求,主要通过汽车、水运、铁路等运输方式由湖北省内、川渝、江苏、青海等地运至江陵。基于以上分析,中化农业预计产生60万吨

普通货物物流需求。

(5)三峡集团煤制气多联产项目。

2020年,由三峡集团、陕煤化集团、湖北能源三大集团联合推进的荆州煤制气项目正式落户荆州江陵绿色能源化工产业园区,总投资估算约294亿元,年产量约40亿立方米煤制气,可满足目前湖北省2/3以上的天然气资源需求。项目原料煤炭

主要来自陕北榆林地区,年煤炭需求量约为1270万吨。基于以

上分析,三峡集团煤制气多联产项目预计产生40亿立方煤制气

物流需求,及1270万吨煤炭物流需求。

(6)聚石化学新材料循环产业园项目。

广东聚石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以布局绿色新材料循环产业、拓展改性塑料下游应用为目的,计划在湖北省江陵县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手续获取237.6亩建设用地,投资建设新材料循环产业园项目。项目分两期建设,第一期投资总额3亿元,用地约181亩,主要建设内容为年产5000吨发泡聚丙烯珠粒、300万只保温箱、2000吨EPP汽车粒子生产线,一期建成后,年营业额过3亿元,税收超千万元。剩余56亩为第二期储备用地。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华中地区重要的绿色环保低碳新材料循环产业园。根据聚石化学(688669)2020年年报显示,公司采购物料包括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办公用品、机器设备及其它材料。其中,公司主要原材料主要为树脂等通用产品,市场供应充足,目前已与国内外领先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批量采购、长约采购、全球采购等方式,有效保障原材料的有效供应。基于以上分析,聚石化学预计产生15~20万吨普通

货物物流需求。

(7)湖北天银循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湖北天银循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为东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拥有湖北天银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有限公司、湖北

省天银危险废物集中处置有限公司两家子公司,具有国家危险

废物名录中29大类(含195小类)的处理资质,可年处理各类危险废物8.01万吨,是专业从事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和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的环保型科技企业,涉及化工、石油、农药、生物、印刷等行业产生的危废处理处置。目前,基于就近原则,湖北天银主要负责湖北地区危险废物处理,但基于特殊车辆运输要求,以及上游企业收货限制,现年处理量不到2万吨,未来,随着江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加速推进,以及重大化工业

项目的相继落地,湖北天银危险废物处理量将明显增加。

(8)湖北餐虎食品有限公司。

湖北餐虎食品有限公司位于江陵县沿江产业园,占地120亩,总投资2.4亿,拥有冷库容积5000吨,主要产品品种分为鱼、虾、蟹、藕四大类,其中龙虾类产品占比60%;鱼类占比30%,其他产品类别占比10%。目前,湖北餐虎已形成15000吨鱼虾处理能力,和6000吨预制菜处理能力。公司主要原材料为本地供应,产成品则通过冷链运输销往全国。基于以上分析,

湖北餐虎预计产生3万~6万吨冷链物流需求。

(9)湖北民华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湖北民华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江陵县沿江产业园,由民华现代农业、麦金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江陵城投合资建设的预制菜供应链基地预计占地130亩,总投资3000万元,厂

房用地10000㎡,由民华现代农业搭建平台,由顺丰保障冷链

运输,可实现净菜、热链食品、预制菜三大类出品,其中净菜日产量6万份,共计12吨;热链食品日产量6万份,预制菜日

产量10吨。

(10)其他企业产能分析。

湖北宏凯工贸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油脂与大米生产深加工为核心产业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被省政府、农业厅评为油脂加工行业前三强。公司立足于农业产业化,依托江汉平原丰富的油菜资源优势,借助湖北强大的科技与人才力量,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围绕着做大做强,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科技”产业化运作模式,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并在闻名全国的“双低”油菜籽示范区江陵县建立十万亩核心基地,以推动湖北油菜产业的发展,从而打造湖北省名牌产品乃至国内油脂领域知名品牌。目前,公司已具备油料作物年加工20万

吨和精炼加工10万吨的生产能力,创加工生产总值33783万元。

湖北津江啤酒有限公司位于江陵县农产品加工园区,成立于2007年10月。公司通过与大型精米加工企业签订供货合同,与粮食种植户建立分散性合作关系等方式,就地获取大米、麦芽等原材料,在节约企业成本资源的同时,也满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目前,公司精制8度、10度等“津江”系列瓶装及易拉罐啤酒系人民大会堂专供用酒,畅销广东、广西、

重庆、河南、安徽、湖南等众多省份,受到大批消费者的青睐,

填补了荆州地方特色饮料的空白,年产量10万吨,年转化大米

约1万吨。

荆州乐禾食品有限公司位于熊河镇沿江产业园浦江路60号,计划总投资5亿,实际投资1亿。占地30亩,目前已经建设9.5亩。建筑分为两块:仓房和宿舍楼。仓管面积2400平方米,

宿舍500平米。年营收2000万。有运输车辆7台,员工17人。

湖北鑫宝马弹簧有限公司现为中国弹簧工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汽车离合器行业协会理事单位、东风汽车集团成员企业、全国弹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单位。主要生产悬架弹簧、气门弹簧、减震弹簧等,是东风汽车、一汽、上海大众等知名

汽车厂家的优秀供应商。

湖北国洋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月,是一家集精细化工产品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PVC塑料助剂、表面活性剂两大系列二十余种产品,广泛应用于PVC塑料、体育新材料、环保油漆、涂料、橡胶、聚氨酯粘合剂、水处理、金属加工、石油化工等诸多领域,销售市场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及珠三角。2019年,国阳科技提前完成了

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的验收。

荆州市琪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9月,位于江

陵县江陵大道工业园区156号,占地面积29亩,建筑面积

5000平方米。公司现主要生产经营二氯五氯甲基噻唑,与国内

大型农药化工企业及外贸出口公司合作。

荆州市博宇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江陵经济开发区城东工业园东环路5号,占地面积36717.86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

4000.92平方米,主要生产焦亚硫酸钠产品。

湖北信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是湖北省汽车零部件专业生产公司,成立于2007年,厂址位于荆州市江陵县工业园区。目前,湖北信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汽车起动机、发动机的设备套件,主要销往一汽、二汽、东汽、荆州神电、黄冈

斯柯达等汽车企业。

荆州市江陵申达电气有限公司由浙江申达集团投资兴办,专业生产10KVA、315KVA至6300KVA电力变压器、整流变压器、电弧炉变压器、树脂干式变压器及特种变压器。年产各类

变压器1000KVA,最高电压等级220KVA。

此外,根据调研座谈情况,整理江陵重点企业产能及物流

需求如下:

表4-4江陵重点企业产能及物流需求情况

原料

数量

物流方

货物

华鲁恒

煤炭

煤炭储配基

500万

汽运、

煤化制品

300万

~450万

水运、铁

路、汽运

金山化

煤炭、液氨、尿素、

磷肥等

1240万

水运、铁路

新景化

湖北省内及

周边地区

0.5万

戊二醛、丙烯基乙醚及

环氧树脂等

欧洲

1万

水运

中化农

尿素、硫酸

铵等

省内、川

渝、江苏、

水运、

化肥

东北、江

苏、两广、

汽车、集装

箱、铁路等

-77-

青海

铁路等

海南、华中

五省等

三峡集

1270万

煤制气

湖北省

40亿立方

宏凯工

稻谷、米糠

本地、华

南、华东

大米、包装

油等

川渝、两广、江西、

两湖地区等

中航农

本地

本地、北方

海合生

物科技

-

铁路、

湖北餐

鱼虾、生鲜

蔬菜

湖北省本地

1万~3

鱼虾产品、

预制菜

1万~3万

津江啤

大米、麦芽

啤酒

广东、广西、重庆、

河南、安

徽、湖南等

鑫宝马

钢线

江苏、江

西、广州、

郑州

3734

3000

江荆消

钢板

武钢

灭火器

5000

-79-

防科技

家和宝

厨具

钢卷、配件

广东、浙

江、无锡

上海、浙

江、广东、

国外

300万套

合聚高

分子

江苏、上

海、余姚

省内、长三角、广州、

西南地区等

美克汽

车部件

圆钢

荆州恒隆、

江苏、吉林

美江劳

钢带

江西

300

劳保用品

广东、国内

230

保用品

聚石化

PP、PE、

PC等

全国供货商

发泡聚丙烯

珠粒、保温

箱、EPP汽

车粒子

信友汽

车零部

钢材

汽车起动机、发动机

的设备套件

江陵申

达电气

总公司配套

衢州

变压器

国洋科

PVC塑料助

长三角及珠

-81-

剂、表面活

性剂

三角

博宇科

纯碱

焦亚硫酸钠

琪乐生

二氯五氯甲

基噻唑

全国、国外

亮诚新

合计

约2156

万吨

约1801万吨,40

亿立方煤

制气

-83-

(二)本地物流需求分析

1.煤制化工产业。

江陵把握浩吉铁路与长江黄金水道“十字交叉”区位优势,谋划建设煤炭储配基地,打造华中地区最大的煤炭中转、交易平台和湖北省煤炭应急储备供应保障平台。2021年1月,湖北荆州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一期工程开港运营,6个3000吨级散货泊位,14.08公里、配套两线三车翻车机系统的铁路专用线,8条堆取料作业线及13个原煤堆场顺利完工,基地基本具备2000万吨煤炭中转能力,1500万吨煤炭下水能力和300万吨煤

炭静态储煤能力。

未来,江陵将基于煤炭储配基地丰富的煤炭储备资源,依托华鲁恒升、金山化工、三峡集团等企业,大力发展涵盖基础化工原料、煤制气等煤化产业,并依托基础煤化工产业,适时拓展发展高端化工新材料、氢能产品等高附加值衍生产业,延伸煤化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的同时,助力全县循环、环保产业建设。预计到2030年,全县煤化工产业产值将突破250亿元,产生煤炭物流需求1200~2500万吨,普通货物物流需求

580~1250万吨,危化品货物物流需求90~140万吨。

2.精细化工产业。

精细化工已成为江陵县主导产业,目前,全县已形成以新景化工、荆祥科技、鑫城普瑞化学科技、铭耀新能源、龙翔生

物制品、博宇科技、宇鹏科技、国洋科技、琪乐生物科技、普

星生物科技、顺丰生物科技、新湖资源开发为重点的精细化工

产业。

货物物流需求,以及7万吨危化品货物物流需求。

3.农产品加工产业。

目前,江陵县已形成以津江啤酒、宏凯工贸、利佳食品、欣蒙食品、星都食品、丰泽园农业、德兴食品、鑫顺农工贸、

三湖油脂、祥瑞粮油、金隆米业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产业。

未来,江陵县农产品加工主要包括粮油等农产品加工产业,及蔬果、水产品等冷链生鲜产业两个重点发展方向。其中粮油加工方面,江陵县将依托本地稻米优势,发展以免淘米、配制米、方便米饭等为重点的稻米加工产业,开发精米加工新产品的同时,搞好米糠综合利用;油菜加工则重点发展优质双低食用油、调和油,同时积极开发油料蛋白、生物活性物质等油料副产品等。冷链生鲜方面,江陵县将以菜苔、辣椒等为主体,重点发展低温脱水蔬菜、速冻菜、切割菜、泡菜、复合果蔬汁以及烘烤类产品,同时加快果蔬皮渣综合利用和果蔬流通技术研究,开发果蔬功能产品;以三湖黄桃、紫星葡萄、民主西瓜等无公害瓜果为主体,发展蔬果生鲜产业;依托优势淡水养殖区,发展小龙虾等水产品产业。依托民华、麦金地、秒捷汇等企业,发展铁牛饼、小龙虾等预制菜产业。预计到2030年,粮油加工产值将超10亿元,产生600~1000万吨产成品物流需求和1200~2000万吨原材料物流需求,均为普通货物物流;冷链

生鲜产值将超15亿元,将产生8~12万吨冷链物流运输需求。

4.轻工机电产业。

目前,江陵县已形成以申达电气、晋安消防、宝马弹簧、信友汽车零部件、佳瑞汽车零部件、美克汽车部件、家和宝厨具、云成汽配、长兴弹簧、龙腾弹簧、恒兴光电科技、悠进电

装、航宇电子为重点的机电产业。

未来,江陵县将以汽车零部件、电子元器件为重点,支持鑫宝马弹簧、申达电气、悠进电装、航宇电子等龙头企业工艺流程改造与智能化升级,加快信息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构建智能化、网络化生产系统,不断增强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依托江荆消防、吉祥照门业等企业,建设消防器材产业园基地,生产消防门、应急灯、防火服、防火栓等系列产品,做大做强消防产业,打造以消防器材为主的特种装备制造基地。预计到2030年,轻工机电产业产值超40亿元,产生4~8万吨产成品物流运输需求,和6~12万吨原材料物流运输需求,均为普通货

物物流需求。

5.电商快递产业。

近几年,江陵县电子商务发展迅猛,通过大力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省级示范项目、打造“千里江陵”公用品牌等措施,直播电商、社区团购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十三五末全县网络零售交易额接近15.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目前,江陵快递业务量达到3万件/天。与此同时,荆州市快递业务发展迅速,2022年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4059.65万件,同比增长14.33%。未来,随着江陵电商产业园运营逐渐成熟,航空物流配套功能建设日益完善,江陵将成为荆州市域电商快递重要中转分拨中心。预计到2030年,江陵县电商快递物流需求将达到

1500万件。

表4-52030年江陵重点产业物流需求总结

产业

龙头企业

主要原材料

原材料需

求量

(万吨)

主要产成品

产成品产量

产成品销

售地

煤制

化工

华鲁恒升、金山化工、

三峡集团等

危化品

1250~2500

90~140

山西、

陕西等、煤

配基地

基础化工原

料、煤制气等

580~1250

华中、长

江中下游

及全国地

精细

新景化工、磊源生物、

中化农业

尿素、纯碱

80~140

西北地区、本地及周

边地区

医药、农药、

染料中间体等

7(危化品)

成渝、长

三角等

农产

宏凯工贸、

1200~2000

本地及

粮油

600~1000

全国主要

品加

工业

津江啤酒

江汉平原辐射

城市群

丰泽园、餐

鱼、虾、生

鲜蔬菜等

鱼虾制品、预

制菜等

8~12

轻工

机电

申达电气、晋安消防、

宝马弹簧

钢材等

6~12

河南、河北、

广东等

汽车零部件、

消防器材等

7~8

长三角、

珠三角等

电商

快递

1500(万

件)

2626~4792

1282~2417

-89-

(三)过境物流需求分析

江陵拥有浩吉铁路与长江黄金水道十字交叉、浩吉铁路与荆州沙市铁路十字交叉“双十字”交叉的交通优势,拥有便利的铁水联运基础。未来,随着长江干线航运量的不断上升,三峡大坝等水利水电设施对航运限制将逐步增大,公路翻坝运输以及铁路转运将成为疏解长江干线航运瓶颈的重要措施,叠加全国“公转铁”“公转水”运输结构调整的稳步推进,可以预见,以浩吉铁路、长江黄金水道为核心的铁水联运运输通道将逐步成为西北地区、长江流域地区货物铁水联通的重要通道。未来,江陵也将以浩吉铁路为核心,以煤炭储配基地、公铁联运物流基地为重要节点,依托铁水联运运输优势,吸引西北地区、长江流域地区货物来江陵中转,发展铁水联运中转服务,推动江陵逐步打造成为西北内陆地区与长江流域地区货物往来重要区

域节点。

根据货物性质,铁水联运转运货物主要为大宗货物以及集

装箱,各货类需求分析如下:

1.大宗散货需求分析。

基于数据获取的限制性,本次研究将以各省份货物外贸进口量为基础,确定省内货物需求缺口,进而确定西北内陆地区与长江流域地区货物运量。根据各省份海关数据,获取2020年

粮食、矿石、钢材需求量如下:

表4-62020年西北地区、长江流域地区外贸进口量

省份(万吨)

矿石

西北地区

陕西

114.7

756.2

1.0

新疆

119.6

691.6

27.5

甘肃

29.7

1758.2

0.2

浩吉铁路沿线

内蒙古

3.2

2989.4

0.7

山西

0.0

1606.0

0.5

河南

90.4

1686.9

湖北

118.8

1220.6

5.6

湖南

356.6

2937.1

823.9

长江流域

四川

51.5

355.7

4.2

29.8

1014.7

3.7

上海

177.5

1813.2

235.0

江苏

2025.9

11037.0

308.1

浙江

2411.3

11565.0

93.7

5529.0

46479.9

681.0

注:甘肃、内蒙古、湖北、四川、浙江货类进口量为根据货类

进口额计算得出

实现逆势增长,达到30.1%。与此同时,根据“十四五”规划

提出的203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我国未来15年平均GDP增速将保持在5%左右。基于以上数据,确定粮食、矿石、钢材进口量年均增速为5%,2030

年,各货类外贸进口量如下:

表4-72030年西北地区、长江流域地区外贸预计进口量

货类(万吨)

2020年

2030

9006.2

75710.9

1109.3

2.集装箱需求分析。

吐量2282万TEU,同比增长16.3%。

3.江陵过境物流需求预测。

根据西北地区、长江流域地区大宗散货运输需求以及长江干线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现状,确定2030年江陵过境物流需求如

下:

表4-82030年江陵过境物流需求分析

货类

过境物流量

粮食(万吨)

562.5

矿石(万吨)

500.0

钢材(万吨)

集装箱(万TEU)

55.6

(四)江陵物流需求总结

江陵县物流货类主要包括煤炭、粮食及加工制品、矿石及钢材以及少量的集装箱,其中,煤炭主要通过浩吉铁路,由北方地区经江陵煤炭储配基地运往华南、华东及华中地区,是北向主要流入货类。同时,江陵依托浩吉铁路和长江黄金水道,也将承担粮食、矿石及钢材等大宗货物中转集散功能,满足全国大宗货物往来运输需求。此外,县域企业原材料流入、产成品流出,也是全县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对江陵本地物流需求及过境物流预测结果,汇总得到江陵重点货类物流需求情

况如下。

煤炭:预测2030年煤炭物流量为4000万吨,包括煤炭堆存中转物流需求、煤电煤化工产业原材料物流需求、工业企业

障基地,货物目的地既包括江陵本地煤电煤化工企业和重点工

业企业、荆州及周边地区,也包括江西、安徽等省份。

地主要是成渝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等化工新材料下游企业。

目的地为经长江、浩吉铁路转运的西北地区及长江中上游地区。

的地为经长江、浩吉铁路转运的西北地区及长江中上游地区。

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发达区域。

集装箱:预测2030年集装箱物流量为55.6万TEU,包括集装箱中转物流需求、大宗散货散改集、本地及周边辐射地区

地区集货点,转运货物目的地为西北地区及长江中上游地区,

本地及周边辐射地区产品运输目的地以长三角地区为主。

津冀等经济发达区域。

区。

快递包裹:预测2030年快递包裹物流量为1500万件,包括电商企业快递包裹、居民快递包裹等,结合网络型快递企业

布局,通过区域及省级快递分拨中心实现全国范围内物流配送。

图4-32030年江陵重点货类物流需求分布情况

五、总体思路

(一)战略定位

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区。落实“碳中和”“碳达峰”发展目标,充分利用内河水运节能环保的优势,加快创建第四批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制订绿色低碳物流发展路线图,满足公路、铁路、水运、空运等不同运输方式之间自由转换和多程运输的

需求,实现多式联运无缝衔接和一体化协同。

长江中下游大宗商品集散基地。依托物流优势,吸引西北内陆和两湖平原过境货源,面向煤炭、铁矿石、粮油等大宗物流,打造煤炭及煤化工铁水联运基地、危化品铁水联运基地、大宗商品铁水联运物流基地、公铁联运物流基地四大多式联运物流基地,聚集铁路和水运低碳运输方式物流要素,提升大宗

商品专业化物流服务能力。

区域性物流成本洼地。强化大宗商品、危化品、农产品等专业物流的组织化和集约化水平,支撑物流业与煤炭及煤化工、精细化工、现代农产品和装备制造等江陵特色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集聚一批提供物流综合解决方案的专业物流企业,形成布局合理、竞争力强、功能完备的县域物流体系,推动招商引资

和产业升级。

(二)发展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

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全面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服务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荆州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荆江公同城化发展核,贯彻落实江陵县第六次党代会以及打造“一城三区”的战略定位,以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思路为统领,以物流业降本增效为主线,以“大通道、大项目、大平台、大物流、大产业”为推进路径,构建多式联运高效衔接、物流节点布局合理、集散通道畅通有序、智慧绿色持续发展的县域现代物流体系,培育产业要素多元集聚、信息服务高效便捷、骨干企业创新引领、专业服务提质升级的现代物流产业,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强、物流组织运行强、物流营商环境强的现代交通物流强县,实现交通物流“自身强”与“强产业”兼顾,建设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区、长江中下游大宗商品集散基地及区域性物流成本洼地,为江陵加快谱写江陵全域绿色高质量发展

新篇章提供有力物流支撑。

其中,以“大通道、大项目、大平台、大物流、大产业”

为推进路径是指:

依托大通道:依托长江航道、浩吉铁路两条国家级综合通道优势,完善充分发挥武松高速、沙公高速、沙市机场等公铁水空综合交通网络优势,支撑公铁水、陆空等多种联运方式发

建设大项目:以煤炭及煤化工铁水联运基地、危化品铁水

联运基地、大宗商品铁水联运物流基地、公铁联运物流基地的

建设运营为重点,推动要素资源加速集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大幅降低物流成本。

打造大平台: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建设江陵县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重点发展公共信息交换、网络货运服

务、煤炭储配交易、铁水联运服务等功能。

发展大物流:加快推动江陵物流业向规模化、网络化、集约化方向转型升级,培育江陵本地重点物流企业,以企业为主体,整合物流资源,积极拓展物流新业态,不断提高物流服务

能力和水平。

聚集大产业:立足江陵现有产业发展特点,重点打造大宗商品物流体系、危化品物流体系、农产品物流体系等特色服务,降低企业供应链物流流通成本,吸引企业落地江陵,进一步壮

大产业集群规模。

(三)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集聚发展。依托交通区位条件,以港口和铁路为核心,加强与上位规划的衔接,以规划为引领,统筹物流业发展。科学合理制定阶段目标,充分协调需求与供给、近期与远期、内部与外部等关系,以重点物流项目为引导,增强物流

设施承载能力和功能,加速集聚枢纽要素。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物流发展规律,充分发挥物流企业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

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政府推动、鼓励和支持作用,

建立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物流市场,构建物流体系推进实施

的政策措施,形成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物流业发展良好环境。

服务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以第三方物流为主体的制造业物流,以社会化的物流服务降低成本,以专业化的物流服务提升能级,以高效率的物流服务促进先进制造业,保障产业发展物流需求,发展物流产业,推动形成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

发展、促进提升的良性循环。

智慧高效,绿色发展。顺应现代物流业发展新趋势,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压倒性的位置,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绿色化装备应用,推进货物运输结构调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降低能耗和排放水平,打造绿色智慧物流发展体系。

(四)实施路径

第一阶段(2023-2025年)以服务产业物流为重点,聚焦“强基础、补短板、育主体”,培育形成以煤炭及煤化工铁水联运基地、危化品铁水联运基地、大宗商品铁水联运物流基地、公铁联运物流基地为核心的县域物流体系,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低于10%。物流组织运作效率、产业服务水平显著增强,物流创新发展动力、可持续发展水平大幅提升,打造成为长江中游地区物流综合成本最优的现代物流枢纽型城市,对

产业发展形成强大支撑。具体包括:

物流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公铁水空多式联运体系初步形成,通道集散能力大幅提升,公铁联运物流基地和铁水联运基地枢

纽集聚作用明显提升,农村物流节点体系更加健全。

物流市场活力持续增强。引进1—2家全国网络型物流企业,培育壮大2—3家本地铁水联运经营企业,组建1—2家跨行业、跨区域物流联盟,物流企业的全程物流服务能力、供应链一体

化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物流运作效率明显提升。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重低于12%。多式联运“一单制”运输组织、网络货运平台等集成式业态模式更好推广,物流作业标准化程度显著提高。物流信息

平台建成,基本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用。

物流产业规模显著扩大。铁水联运货运量比“十三五”末翻3番。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农产品加工、轻工纺织、建筑材料等产业与现代物流产业深度融合,物流能力成为江陵县招商引资的核心优势,现代物流业成为江陵县发展最快的战略新兴产

业。

第二阶段(2026-2030年)以发展物流产业为重点,聚焦“筑平台、提能级、聚产业”,实现物流规模与物流效益同步提升,现代物流业产值达到500亿,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重低于8%,物流业务量达到1亿吨,物流业与经济发展、产业

发展深度融合,物流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和降本增效显著提升,

全面建成湖北省第一交通物流强县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物流枢

纽城市。

表5-1江陵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指标体系

分类

单位

现状

2025年

2030年

规模

物流业务量

约1800

4500

10000

1425

6000

集装箱吞吐量

TEU

10

50

快递业务量

万件

1200

1500

降本

增效

社会物流总费用

占GDP的比率

%

12%

8%

多式联运服务企

2-3

铁水联运量

500

公共

服务

物流公共服务平

建成在全省具有示范效应的

公共服务平台

和统计监测体系,有效服务

物流业发展

物流统计监测体

主体

3A级以上物流

省级示范物流园

六、空间布局

(一)总体布局

按照“依托大通道、建设大项目、打造大平台、发展大物流、聚集大产业”的发展思路,依托公铁水空综合交通网络,充分发挥浩吉铁路、长江黄金水道等物流大通道优势,构建江陵物流“十字”交叉体系,优化区域功能分工和空间布局,放大“十字交叉点”集聚辐射效应,打造煤炭及煤化工铁水联运基地、危化品铁水联运基地、大宗商品铁水联运物流基地、公

铁联运物流基地四个物流基地。

图6-1江陵物流总体布局示意图

(二)节点布局

充分考虑上位规划、综合交通布局、主要货源分布及货流量特点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四个物流基地为核心,构建

“四基地五中心多节点”物流空间布局体系。主要包括:

四基地:煤炭及煤化工铁水联运基地、危化品铁水联运基

地、大宗商品铁水联运物流基地、公铁联运物流基地;

五中心:江陵城乡物流配送中心、江陵客货运枢纽中心、普济物流中心、白马寺农产品物流中心、江陵北高速物流集散

中心(航空物流园);

多节点:包括乡镇、村级寄递物流节点。

图6-2江陵物流节点体系布局示意图

1.煤炭及煤化工铁水联运基地。

依托浩吉铁路与长江航道十字交叉区位条件,以大宗散货集散中转、临港产业物流服务为重点,发展临港物流产业和高端现代航运服务业,开展铁水联运综合服务,建成服务“两新”产业发展的现代化临港产业物流基地和长江中游煤炭物流基地。基地包括煤炭储配基地、危化品停车场、煤化工仓储物流园等

基础设施,总用地面积约7000亩,年物流处理量达4500万吨。

图6-3煤炭及煤化工铁水联运基地布局示意图

口1500万吨/年,水路进口500万吨/年,水路出口1600万吨/

年,公路及皮带机出口400万吨/年。煤炭及煤化工铁水联运基地同时还可以服务矿石等大宗商品转运及煤化工产业的物流需

求,预计物流量为500万吨。

图6-4煤炭及煤化工铁水联运基地物流流向示意图

发展重点包括:1)建设完善各类泊位、铁路专用线、运输管廊及港口集疏运体系,实现公铁水多式联运;2)积极对接沿海港口、铁路,加快开辟航线和多式联运线路,优化提升港口综合服务能力;3)构建产业服务体系,主动对接煤质化工、精细化工等产业需求,重点发展大宗物流运输、中转、贸易等供应链物流服务;4)利用科技手段打造现代化智慧化港口,推进

绿色港口建设。

2.危化品铁水联运基地。

依托江陵石化码头和仓储基地,以服务江陵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等重点产业发展为重点,发展危化品专业物流,整合江陵县各类危化品物流资源,打造荆州市集危化品运输、仓储、

货运代理为核心的一站式综合物流基地,形成长江中游地区具

有竞争力的危化品物流服务基地。基地包括江陵石化码头、江陵石化仓储基地、危化品仓储物流园,占地面积合计约1200亩,

年物流处理量1000万吨。

图6-5危化品铁水联运基地布局示意图

危化品铁水联运物流基地为西北部地区与长三角地区化工产业群间原料和产成品交换提供仓储中转服务,每年约产生500万吨物流量,包括甲醇等化工原料。此外还包括本地及周边化工产业集群的原材料及产成品运输仓储及配套物流服务,作为基地物流服务的重要板块,与煤炭及煤化工铁水联运基地

共同分担,分担物流量为500万吨。

图6-6危化品铁水联运基地物流流向示意图

发展重点包括:1)建设完善危化品运输物流基础设施,包括仓储基地、停车场、铁路专用线、运输管廊等,推进危化品物流基地集约化发展,加强对危化品集中作业和全程物流监管;2)积极引进危化品综合物流服务企业,整合基础物流服务、物流方案设计和物流咨询等业务,提升危化品供应链物流服务能

力,推动能源化工产业物流服务外包化。

3.大宗商品铁水联运物流基地。

依托江陵开发区综合码头和集装箱铁路专用线,以服务产业发展和吸引多元物流需求为重点,重点开辟集装箱、粮食、现代轻工、机械装备等货类,打造立足江陵、服务荆州、辐射长江流域和西北部地区的综合性铁水联运物流基地。基地包括开发区综合码头、多式联运综合物流园、粮油仓储物流园、物流科技产业园等物流设施,合计占地面积约1800亩,年物流处

理量达4000万吨。

图6-7大宗商品铁水联运物流基地布局示意图

基地主要服务江陵经开区及周边地区产业发展、货运运输,服务长江流域、西北部地区的大宗散货及集装箱转运需求。从货物中转角度来看,经大宗商品铁水联运物流基地转运的粮食、钢材、铁矿石等散杂货约1200万吨,集装箱约36万TEU,折合物流量共计2200万吨。从江陵本地产业发展角度来看,预计到2030年,江陵县粮油加工产业将产生1600万吨普通货物物流。江陵本地及潜江、天门、仙桃等周边辐射江汉平原内陆城市的农副产品、矿建、化工、机械等各货物通过无水港、无轨站内集结后运输至大宗商品铁水联运物流基地,每年共计将带

来超过200万吨的物流需求。

图6-8大宗商品铁水联运物流基地物流流向示意图

发展重点包括:1)完善码头泊位、集装箱专用线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实现公铁水多式联运;2)积极对接浩吉铁路、荆沙铁路、焦柳铁路等运输通道,优化铁水联运运输线路;3)构建产业服务体系,重点发展大宗物资运输、

中转、临港产业、集装箱铁水联运及供应链物流服务。

4.公铁联运物流基地。

依托浩吉铁路与荆沙铁路十字交叉区位条件和江陵港区,打造长江中游重点物流集散中心,集结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等各类运输方式,建设粮食仓储区、化工品仓储区、冷链生鲜区、电商快递区、航空中转物流基地等功能区,提升多式联运、供应链物流、保税物流等的专业化运输服务能力,打造面向全国的物流分拨中心。基地包括公铁联运物流园、浩吉铁路江陵货运站、铁路货场,新建公铁联运物流园,位于浩吉铁路江陵站西侧,站前大道东侧,占地面积500亩,投资规模约

13.56亿元,年物流处理量达1200万吨。

图6-9公铁联运物流基地布局示意图

公铁联运物流基地重点服务江陵本地煤制化工产业、精细化工、农产品、轻工机电、电商快递等物流需求,西北内陆地区与长江流域地区大宗货物及集装箱货物中转物流需求。包括本地物流需求和过境物流需求两类,主要货类包括粮食、矿石、钢材等大宗散货,化工品及危化品,集装箱、冷链生鲜以及电商快递,同时考虑与江陵沙市机场的衔接,增加航空货运功能。

确定园区未来本地物流需求如下表。

表6-1公铁联运物流基地本地物流需求分析(万吨)

依托产业

产成品需求

原材料需求

物流总需求

煤制化工产业

80

20

100

精细化工产业

23

27

农产品加工产

粮油加工

40

120

冷链生鲜

电商快递产业

150万件

未来,公铁联运物流基地将与大宗商品铁水联运物流基地等共同分担江陵县大宗货物及集装箱货物中转,江陵公铁联运

物流基地过境物流需求约占全县20%。

表6-2公铁联运物流基地过境物流需求分析

150

图6-10公铁联运物流基地物流流向示意图

发展重点包括:1)建设现代化的公铁联运物流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依托江陵港区、浩吉铁路及专用线、沙公高速及沙市机场优势,开展铁水联运、公铁联运等在内的多式联运业务,并配套发展公路集散,吸引物流资源在此集聚;2)打造大宗货物集散和交易中心,重点发展大宗散货和制造业第三方物流运输服务和大宗散货交易市场;3)优化园区总体布局和基础设施,合理布局生产、生活、办公、配套设施布局,建设物流

信息平台,实现货物高效集散和信息实时共享。

5.江陵城乡物流配送中心。

江陵城乡物流配送中心作为江陵县农村物流发展县级服务平台,是拥有集散加工、仓储配送、快递分拨、冷藏配送、信息处理、电子商务等多功能的综合型物流中心。位于江陵县郢都电商产业园,紧邻荆河路和楚江大道,占地面积约180亩。服务范围包括统筹农村商贸流通市场、农资配送中心、农产品收购和再生资源集散中心,集聚物流企业,健全县级物流中心与上下游物流节点间的运输组织网络,实现江陵农村物流服务

网络与干线物流网络的衔接

图6-11江陵县城乡物流配送中心示意图

发展重点包括:1)建设江陵县电商包裹集散中心,进一步整合现有商贸快递配送功能,开展共同配送,完善城乡一体化寄递物流服务体系;2)以周边商贸流通、农产品加工等企业为重点,吸引电商、快递企业进一步集聚发展;3)提升园区快递

分拣、配送规划等智慧化数字化水平。

6.江陵客货运枢纽中心。

江陵客货运枢纽中心重点打造航空货运、城乡物流两大板块业务。一方面,依托江陵电商产业园建设航空货运物流中心先行区,建设小龙虾、水果、鲜花等农产品货物集散中心。另一方面,依托江陵客运基础设施,与物流公司开展“客运+物流”融合发展,联动模式开展物流业务,完成人便其行、货畅其流

的客货集疏运发展目标。项目位于江陵县荆监一级路与工业大

道交叉口东南侧,预计占地面积100亩,投资规模约0.5亿元。服务于江陵县生鲜农产品及电商包裹的航空集散、各乡镇快递

包裹运输及商贸配送等。

图6-12江陵客货运枢纽中心示意图

的等在内的多样化农村物流服务模式。

7.普济物流中心。

普济物流中心依托枣石高速、G234、G351等快速转运公路,建设物流中心,面向电商包裹、生鲜冷链以及航空转运等

高附加值、高时效性货物,提供物流服务,提升公路物流效率。

项目位于G234与G351交叉口以东100米,预计占地面积30

亩,投资规模约0.2亿元。

图6-13普济物流中心示意图

发展重点包括:1)开展物流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仓库、停车场、分拣设施和信息系统建设;2)对接荆州沙市机场、江陵预制菜企业与电商企业,吸引货物在园区快速集散分拨,同

步提升园区快速转运和定制化物流服务水平。

8.白马寺农产品物流中心。

白马寺农产品物流中心以发展高速公路出口互通快运经济为目标,建设农产品物流中心,形成年转运万吨特色养殖农产品物流节点。项目以枣石高速白马寺(黄淡)高速出入口为中心,枣石高速与周马线交叉口西北侧,占地面积约100亩,投资规模约2亿元。重点服务江陵县“小龙虾”、“黄鳝”、优质稻等特色养殖农产品运输、交易、仓储配送等,进一步将业务拓

展至两湖平原地区农水产品物流服务。

图6-14白马寺农产品物流中心示意图

发展重点包括:1)完善特色农水产品仓储、加工、配送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冷链运输车中转中心、冷库、周转库、暂存库等,并配置信息化设备等;2)完善高速公路快速转运体系,发展甩挂运输、共同配送、统一配送等运输组织模式,创新货

车租赁、挂车共享、定制化服务等模式,加快产品转运速度。

9.江陵北高速物流集散中心(航空物流园)。

江陵北高速物流集散中心(航空物流园)依托高速公路运输通道及荆州南创新经济小镇建设,建设高速公路服务区集散物流中心,打造航空物流小镇及电子商务中心。对接荆州沙市机场开展航空货物转运业务,建设荆州机场航空物流园,作为荆州航空服务产业园的重要组成,提供专业的航空物流服务,

打造工业生产资料、农特产品、城市生活资料物流中心。项目

以武松高速江陵服务区为中心,位于沙公高速与武松高速交汇处,东临沙公高速,西抵荆监一级路,占地面积约300亩,投资规模约3亿元。主要服务江陵县及周边地区航空物流、生产

制造、农副产品及城市商贸流通等物流功能需求。

图6-15江陵北高速物流集散中心(航空物流园)示意图

发展重点包括:1)推进沙市机场航空物流园规划建设,作为荆州航空服务产业园的重要组成,建设航空货运服务大厅、航空货运仓储基地、航空货运电商基地、航空货运汽运中心、江汉平原海鲜大市场、江汉平原鲜花大市场、江汉平原预制菜物流中心、江汉平原水产品集散中心、江汉平原果蔬集散中心等,服务航空货物集货转运;2)建设城市生产资料流通中心。以周边生产制造企业为基础,重点发展制造业生产资料和产成

品运输、仓储、中转、加工服务功能;3)建设本地农特产品物

流服务中心,推广本地特色品牌,重点发展农副产品供应链服

务。

多节点主要包括乡镇、村级寄递物流节点。依托电子商务进农村省级示范项目、江陵县创建全域公交县、省级寄递物流体系试点创建等,完善乡镇物流服务站、村级服务点组成的寄

递物流末端节点体系。

乡镇物流服务站:作为县级物流中心与村服务点之间的中

转节点,实现乡镇全覆盖。

村级服务点:覆盖江陵县所有需要建设村点的建制村,作

为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的末端服务点。

发展重点包括:1)完善末端节点建设,加快客运站基础设施改造,根据发展需求组织布置智能信包箱、智能快件箱,并保障设置场地和日常运行;2)推广使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服务寄递物流共同配送的数据信息管

理平台。

(三)通道布局

1.构建“十字交叉”对外物流通道。

根据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两湖平原、湖北省、荆州市和江陵县的经济、城镇发展格局,结合江陵县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布局和物流需求,推动构建“十字交叉”对外物流通道布局,充分发挥地理区位中心优势,构建各方向便捷联系全

国的物流大通道,支撑县域物流发展。

具体包括:

——公铁物流大通道:向北经荆门、襄阳等省内城市联通中部城市群及内蒙古等西北地区,向南对接湖南、江西,延伸沟通粤港澳地区,是服务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与湘鄂相接地区重要经济节点运输的重要走廊带。主要由浩吉铁路、荆沙铁路、

沙公高速、枣石高速、荆监一级公路、G351等构成。

——沿江物流大通道:上游经宜昌联通重庆等长江中上游地区,下游经武汉联系长三角等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江陵县融入长江经济带、连接长江中游城市群、对接武汉的重要运输通道。主要由长江航道、疏港铁路、沿江高速、沿江一级公路、

G351、S354等组成。

图6-16江陵“十字交叉”对外物流通道示意图

2.打造“两横三纵”县内集疏运布局。

充分结合江陵县产业空间、城镇空间及运输通道布局,以服务物流集散、满足产业需求为导向,打造运输组织衔接顺畅、园区集散便捷高效、各种方式搭配合理的“两横三纵”物流通

道体系。具体包括:

表6-3江陵县“两横三纵”县内集疏运布局表

通道

交通基础设施

服务重点

横一:宜昌-

江陵-武汉

长江航道、疏港铁

路及疏港公路

以港口物流为重点支撑江

陵沿江开发

横二:松滋-江陵-监利-武

武汉至松滋高速公

路、G351

开展江陵至武汉、荆州、宜昌等城市的快速货运服务,强化江陵与监利等周

边县市的物流联系

纵一:沙市-

江陵

沿江一级路、浩吉铁路与荆沙铁路连接线、荆监一级公

路、疏港一级公路

强化江陵与沙市两地物流

一体化水平

纵二:沙市-

江陵-公安

浩吉铁路、沙公高速、S223、机场快

速路、G351

作为江陵至荆门、常德、岳阳等城市的南北物流主通道,服务沿线化工、能

源、等产业物流需求

纵三:潜江-

枣石高速、G234、

作为江陵至武汉城市圈、

江陵-石首-岳

S220、江陵站至潜

江北铁路

洞庭湖平原地区的快速通

图6-17江陵“两横三纵”县内集疏运布局示意图

3.完善物流基地集疏运体系布局。

以服务公铁联运物流基地和铁水联运基地为核心,以实现航空迅速便捷、铁路辐射扩能、水运高效畅通、公路集散顺畅

为目标,完善物流基地集疏运体系布局。

实现铁路“增货类”:充分发挥浩吉铁路主动脉作用,提升江陵站辐射能力,扩建浩吉铁路江陵站装卸线、新建江陵站集装箱装车线;新建江陵站至荆沙铁路连接线,加快形成双十字

交叉格局;以湖北荆州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专用线和石化码

头专用线、集装箱专用线为重点,提升临港物流服务水平,远期谋划江陵站至潜江北铁路,使浩吉铁路通过江陵站与江汉平

原货运铁路串联成网。

图6-18铁路集疏运体系示意图

实现公路“强集散”:公路集散重点在于实现物流基地内外衔接顺畅、打通主要物流枢纽间连接通道、实现物流基地与运输通道的便捷联系,由高速公路、疏港公路、连接线等组成。公铁联运基地以站前大道、疏港一级公路、沿江高速实现与沙公高速、S223等主要运输通道的快速连接。铁水联运基地通过鹤鸣路与沙公高速快速连接,通过疏港一级公路与沿江高速快

速连接。

图6-19公路集疏运体系示意图

实现水运“提效能”:以提升港口码头服务作业能力,满足多元化服务需求为重点,充分发挥长江航道的运输能力。上游以服务煤炭、煤电、化工产业为主,布局国强通用码头和荆州煤炭储配基地,下游以集装箱、件杂多式联运及服务腹地产业

运输为主,布局石化码头、郝穴作业区多用途码头等。

图6-20码头布局示意图

实现航空“快通达”:重点完善江陵至荆州机场的快速通道,实现公铁联运物流基地、江陵北高速物流集散中心(航空物流园)等节点与荆州机场的快速集散,服务高附加值产品物流运

输。目前江陵已建成2条至机场的快速通道,包括沙公高速、

二级公路沙熊线,未来将打通江陵城区直达荆州机场的快速通道,谋划机场至S350一级公路、扩建X011沙熊线,形成

G318—荆州机场—G351干线物流通道。

图6-21航空集疏运示意图

实现配套“补短板”:完善综合管廊、皮带机等多元化集疏运方式,服务煤炭、醋酸、蒸汽等产品的运输需求。建设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至石化码头的综合管廊及配套设施,服务华鲁恒升等企业的物流运输,利用皮带机将煤炭等大宗散货运输

至码头前沿或堆场。

七、构建县域现代物流体系

(一)畅通物流通道

畅通铁路运输通道。推进浩吉铁路江陵站装卸线扩建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县域铁路货物装配能力。谋划新建江陵站至荆沙铁路连接线,推动浩吉铁路以江陵站为依托,实现与荆沙地方铁路连接成网。谋划建设江陵至潜江铁路通道,推进江陵站至综合码头的集装箱专用线作为江汉铁路先行段,实现浩吉铁路现与江汉平原货运铁路串联成网,进一步增强江陵的节点物

流优势。

专栏1铁路重点建设项目

江陵港区疏港铁路。项目连接江陵站至江陵西站,总长约22.1km。其中,在江陵县境内总长约14.8km,连接江陵站至观

音寺站,占地面积约1358亩,总投资约13.97亿元。

江陵站至潜江北铁路。初步估算投资约30亿,建设里程约75km,争取纳入市级规划,从江陵大宗商品铁水联运铁路专用

线延伸,早日实现与江汉平原货运铁路联通。

畅通水路运输通道。以国家提升长江航道通航能力为契机,结合江陵县丰富的排水干渠资源特色,合理发展干支结合、能力匹配的内河航道网。紧抓长江航道“645工程”实施机遇,对长江航道武汉至宜昌段按4.5米水深进行整治,实现5000吨

级船舶直达,服务沿江产业发展。把握荆州市构建高等级航道

网络契机,加快推进内荆河三级航道整治工程,谋划西干渠江陵段(渡佛渠—红联渠)五级航道整治工程、五岔河(熊家沟—伍家场)五级航道整治工程等项目,提升内河支流航道通航能力。谋划江陵港区华鲁恒升石化码头管廊项目建设,进一步畅通大型化工企业与石化码头运输通道,叠加煤炭储备基地充足的货源和能源保障,全面提升江陵县水运竞争力以及对石

化企业的吸引力。

专栏2航道疏浚项目

内荆河江陵段航道整治工程。该项目是对内荆河江陵段11公里五级航道进行提档升级,将航道等级提升为三级,总投资

7.8亿元。

西干渠江陵段航道整治工程(渡佛渠-红联渠)。该项目为中长期规划,是对西干渠江陵段40公里七级航道进行提档升

级,将航道等级提升为五级,总投资16亿元。

五岔河航道整治工程(熊家沟-伍家场)。该项目为中长期规划,是对五岔河29.2公里七级航道进行提档升级,将航道等

级提升为五级,总投资11.5亿元。

畅通公路运输通道。完善高速公路网布局,稳步推进沙公高速连接线新建工程,武汉至松滋高速公路江陵至松滋段续建工程,强化江陵与主城区及周边区县、临近城市便捷直达水平,

构建高效快捷的高速货运通道。优化干线公路网布局,加快推

进荆监一级公路快速通道项目、G351国道郝穴至马家寨乡新建工程、G234国道潜江界至普济改扩建工程,不断强化江陵东西向快速联系水平,推动全县构建起以国省干线公路为主干,快速、经济的物流运输通道。提升农村公路网质量,加快推进建制村双车道公路建设和提档升级工程,不断改善和优化农村公

路网,强化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衔接,提升路网集散和服务水

专栏3公路重点建设项目

武松高速。起于监江高速江陵北互通,与江南高速公路对接,全长56.021公里,其中江陵境内约19.24公里(江陵长江大桥1580延米),总投资159亿元,其中江陵段74.5亿元。项目主要承担荆州及以北至岳阳及以南的出行需求,促进两湖平原经济交往,为江陵以及其以南县市和武汉之间的出行转换提

供又一条新的高速通道。

G351改线(郝穴至马家寨乡)工程。拟建一级公路29.38公里,投资10.2041亿元。路线向北沿江陵城市总体规划外围布线,是台州至小金国家公路通道的组成部分,将有效带动开发区沿江产业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发展,减少过境交

通对城市内部的干扰。

荆监一级公路快速通道项目。起点位于上海大道(木沉渊

路),途径滩桥新城、黄场村、花港村、华湘村、戴家巷,终点

止于新民大道(周马线),全长16.6Km,其中荆州段长1.4Km,江陵段长15.2Km。一级公路标准,路基宽度47m,主线双向六车道+辅道,设计速度主线80Km/h,辅道40Km/h。项

目总投资97000万元。

G234国道潜江界至普济改扩建工程。全长23.4公里,其中新建段9.05公里,扩建段14.35公里,为二级公路升级一级公路工程,总投资7.64亿元。项目将进一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出行需求,加快潜江至石首高速城镇轴带形成,更好的服务水

产养殖、红色旅游等产业。

畅通航空货运通道。主动强化与荆州沙市机场的衔接,加快谋划机场至S350一级公路、扩建X011沙熊线等项目建设,打造以G318—荆州机场—G351为核心的干线航空物流通道,打通江陵城区直达荆州机场的空港物流走廊。稳步推进通用机

场建设,推进江陵依托通用机场,完善航空货运服务体系。

(二)强化枢纽建设

推进核心物流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江陵公铁联运物流园建设,优化园区总体布局和基础设施,合理布局生产、生活、办公、配套设施布局,构建集铁路中转、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公路集散于一体的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公铁联

运综合物流园。发展制造业第三方物流运输服务和大宗散货交

易市场,推动交通物流、煤炭物流、仓储物流等融合发展,推

动江陵县逐步形成“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大物流格局。

专栏4江陵公铁联运物流园建设项目

项目位于江陵站铁路货场西侧,站前大道以东,建设标准仓库、冷藏仓库、电商城配分拣中心、后市场服务场地、加油站、信息中心、司机之家、办公大楼等建筑物。总投资约13.56亿元,建筑占地面积332973.3平方米、建设总面积476173.3平

方米。

提升港口专业化服务水平。加快推进煤炭及煤化工铁水联运基地建设,重点推进湖北荆州煤炭储配基地二期工程建设,以及后方煤炭储备基地、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按需求适时启动预留用地规划建设工作,开展煤化工仓储物流园建设,推动江陵港区以专业化的煤炭服务体系为抓手,逐步打造成为华中地区煤炭物流集散中心。积极推进危化品铁水联运基地建设,重点推进江陵石化码头及后方储库建设,新建危化品仓储物流园,完善包括停车场、铁路专用线、运输管廊等设施,承接荆州港石油及化工品运输、仓储需求,满足江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化工企业发展需要。大力推进大宗商品铁水联运物流基地建设,重点推进郝穴作业区多用途码头、江陵港区郝穴作业区通用码头工程等码头项目建设,主动承接

荆州城区与江陵城区港口功能,服务荆州开发区、江陵经济开

发区的发展。基于企业货运需求,稳步推进满足万吨位船舶停靠要求的港口泊位及配套设施优化升级工作,兼顾考虑小吨位船舶集中停靠需求,提高港口服务能力与后方大型工业企业物

流服务需求契合程度,增加港口的客户粘性。

专栏5铁水联运基地建设项目

湖北荆州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二期工程。在上游1-2#建设2个3000吨级(结构兼顾10000吨级)散货进口泊位,并利用岸线将原一期工程7-8#泊位扩建至5000吨级(结构兼顾10000吨级)散货出口泊位。新建9-11#3个5000吨级(结构兼顾10000吨级)散货出口口泊位;新建12-14#3个5000吨级(结构兼顾10000吨级)散货进口泊位。同时,扩建陆域堆场2000亩,提升煤炭中转能力到设计值5000万吨/年,静态堆存能力500万吨,预计总投资33.5亿元。打造具备物流配送、应急储备、配煤加工、煤炭交易四大功能,华中地区最大的煤炭

中转、交易平台和湖北省煤炭应急储备供应保障平台。

金山综合码头项目。初步选址于荆州港江陵港区郝穴作业区华港能源码头上游,拟建设3个5000吨级通用泊位,设计年吞吐量360万吨,占用长江岸线390米,后方陆域占地约400

亩,预计总投资3亿元。

煤化工仓储物流园。项目投资6亿元,规划建设铁路专用

线及站台、总面积50000平米的铁路全封闭仓储库、100000平

米露天仓储区等功能区,配套装备汽车快速转车站输煤廊道及皮带输送机、堆取料机等装备,打造铁路物流运力500万吨、公路运力500万吨、水路运力500万吨、仓储能力100万吨的

多式联运型物流园区。

江陵石化项目。新建石化码头及仓储基地,石化储库储存

规模30.4×104立方米,共50座产品储罐,总投资10.6亿元。

郝穴作业区多用途码头工程(集装箱专用码头工程)。新建5个3000吨级泊位,吞吐能力60万TEU/年。主要承接荆州市主城区货运转移功能,发展兼具件杂、散货的港区功能,推动江陵临港新城“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多用途码头后方新建多式联运综合物流园,占地面积约1000亩。主要依托郝穴作业区多用途码头(集装箱专用码头)开展大宗物资运输中转、集

装箱铁水联运及供应链物流服务等。预计总投资39亿元。

荆州港江陵港区郝穴作业区通用码头工程。新建4个3000

吨级泊位,总投资6.8亿元。

建设新型物流基础设施。以公铁联运物流园建设为契机,建设机械化、智能化立体仓库,提升物流节点设施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鼓励既有园区实施数字化升级,开展智慧港口建设,支持物流企业购置或租赁应用物流机器人、快递无人机、自动和半自动分拣设备及其配套的立体货架、穿梭车、X光机

等新型智能化设施设备。支持企业推广应用新型条形码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RFID),提高信息采集效率和准确性,实现订单录入、处理、跟踪、结算等业务处理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积极推动物联网、云计算、5G网络、移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在

物流领域的研发应用,提高全县物流的智能化水平。

(三)完善集疏运网络

优化铁路专用线布局。主动强化与国铁集团和地方铁路局的沟通对接,争取铁路集团在江陵铁路支线、专用线建设和运营方面给与更大的支持力度,给予江陵站到发的煤炭、危化品、集装箱班列给予更大的运价优惠。以浩吉铁路为核心,加快推进铁路支线、联络线等县域铁路货运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进港、进园、进厂铁路专用线网建设。完善铁路专用线布局,推进与各重大项目配套的铁路专用线以资本为纽带成立统一的运营管理平台,实现铁路专用线资源共建共享、开放运营与一体管理,打造“专线、支线、干线”一体化的江陵地方铁路货运

服务平台品牌。

专栏6疏港铁路重点建设项目

浩吉铁路江陵站装卸线。投资0.5亿,对浩吉铁路江陵站

装卸线进行扩建,项目实施周期为2022到2025年。

江陵站集装箱装车线。投资1.8亿,在浩吉铁路江陵站新建集装箱装车线,助力全县集装箱多式联运服务模式发展。项

目实施周期为2022到2025年。

华鲁恒升铁路专用线。自湖北江陵电厂公共平台接轨引出,正线全长约2.54km,项目总投资约3.24亿元。项目主要服务煤炭到达,远期除煤以外考虑化肥外运,近期、远期到达运

量分别为500万吨、800万吨;远期发送运量为100万吨。

湖北金江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铁路专用线。自湖北江陵电厂铁路专用线接轨引出,正线全长约4.2km,项目总投资约3.5亿元。项目近、远期主要服务煤炭到达、普通化工品发送,近期、远期到达运量分别为145万吨、180万吨;发送运

量为50万吨、62万吨。

江陵县危化品铁路专用线。自储配基地站远期预留咽喉接轨引出,正线全长约3.9km,项目总投资约5.5亿元。本项目近、远期服务普通化工品和危化品的到达及发送,近期发送运量为96万吨、到达10万吨,远期发送117万吨、发送14万

吨。

江陵大宗商品铁水联运铁路专用线。自储配基地站远期预留咽喉接轨引出,正线全长约6.2km,项目总投资约6.3亿元。本项目近、远期服务集装箱的到达及发送,同时作为江陵站至

潜江北铁路先行线设计,远期延伸至江汉平原货运铁路。

加密公路集疏运网络。以满足货运枢纽、工业园区等重点节点货运需求为核心,加快推进江陵港区疏港一级公路西延线、

北延线新建工程,马家寨作业区疏港公路、江陵县鹤鸣路改扩

建工程等公路集疏运通道建设,建设集装箱港区上跨集疏运公路,实现港区与后方园区无缝衔接。畅通货运枢纽、工业园区与市政道路及国家公路网的衔接水平,全面打通进出园区“最

后一公里”,满足货物快速集散需求。

专栏7公路重点建设项目

疏港一级公路北延项目。起于荆州市经济开发区洪塘路,止于江陵县疏港一级公路,全长15.124公里,其中江陵段3.1公里。一级公路标准,路基宽度21.5m,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80Km/h。总投资约47580万元,建安费约33058万元。江陵

段面3.1公里,总投资约11863万元。。

马家寨作业区疏港公路。拟建一级公路4.17公里,总投资1.435亿元。项目将进一步完善江陵县多式联运综合交通运输体

系。

江陵县鹤鸣路改扩建工程。拟建一级公路2.072公里,总投资9672万元。目前已进入设计阶段。该项目建成后将完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的道路基础设施,加快园区建设发展,落实荆州市委市政府“荆州江陵绿色能源化工产业新区”的发展战

略。

江陵站站前大道.新建一级公路1.98公里,总投资7000万

元,该项目将进一步完善江陵站大宗、散货商品运输条件。

滩马公路改扩建工程,新建一级公路5.2公里,总投资1.8

亿元。

完善集货节点布局。围绕江汉平原内陆城市,布局建设一批与江陵站和铁水联运基地配套的无水港、无轨站,将潜江、天门、仙桃等地的农副产品、矿建、化工、机械等各货物通过公路或者铁路运输到无水港、无轨站内中转、集结。在距离较短、时效性要求高的通道开行点对点运输班列,实现公铁联运无缝衔接,提高集货能力,发挥规模优势,进一步拓展江陵铁

水联运腹地辐射范围。

八、提升专业物流服务能力

(一)发展危化品配套物流

完善两新产业配套化工物流设施。以江陵石化码头为核心,加快推进装卸船工艺安装等配套工程,稳步推进规划江陵石化码头一期陆域罐区、30万方仓储及石化产品交易平台等建设,配套开展船舶、危化品车辆蒸洗设施及功能区建设,打造成长江中游规模最大、能力最全、安全水平最高的化工产品储运基地,为江陵县“两新”基地化工企业提供物流保障。综合考虑“两新”基地精细化工、煤化工等产业区危化品车辆停车需求,按照就近的原则,加快实施危险品停车场规划建设工作,规划建设一批公共型危货运输车辆专用停车场(站),整合危货空车停放、车辆检测、车辆维修、洗消等功能,保障危货车辆按公

共危化品分类集中合规停放,消除安全隐患。

提升危化品物流专业服务能力。支持智道物流等具备危化品运输资质的本地物流企业以江陵港区为核心,开通运营一批危化品水上运输航线,保障县域化工企业生产需求。基于煤制气、煤化工等产业带来的煤焦油等危险品运输车辆停放需求,运用现代化信息科技和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强化危化品物流企业对于危险化学品货物运输车辆和危化品物流园区的动态监管,加快推进江陵智慧物流园区项目建设,推广应用危化品罐式集

装箱运输。完善全县危化品循环物流服务体系,提升天银循环

等循环生态企业服务本地重大项目的危化品废物能力,提前谋

划配套的低碳循环产业园建设,减缓化工企业对环境负面影响。

(二)发展大宗商品物流

做大煤炭储配物流。依托浩吉铁路和县域水运、公路运输网络,铁路支线及专用线,打造北煤南运的在地化物流服务网络,承载全国南北煤炭中转需求。打造辐射湖北乃至鄂湘赣地区的煤炭储配基地,扩建陆域堆场2000亩,提升煤炭中转能力到设计值5000万吨/年,静态堆存能力500万吨,吸引北方煤炭来江陵储存集散。大力发展煤炭混配业务,建设智慧化混矿配煤加工中心,满足长江中上游不同客户煤炭种类、燃烧效能、污染等个性化煤配需求,提高煤炭服务专业化和增加值水平。承接国家和省级煤炭应急储备功能,重点发展煤炭应急储备、煤炭物流配送、煤炭加工增值及煤炭交易等功能,提高对于本

地的经济直接贡献。

图8-1煤炭铁水联运物流运作示意图

培育铁矿石精混物流。充分考虑来江陵中转、集散铁矿石、钢铁仓储需求,加快推进公铁联运物流基地铁矿石、钢铁仓储区建设,发展铁矿石及钢铁铁水联运物流和铁铁中转物流,完善县域铁矿石、钢铁物流功能。以中西部地区的钢企客户需求为导向,与矿石企业合作发展矿石商业化混配业务,大力发展铁矿石精混业务,提供定制化、精细化的混配服务,延伸供应

链物流金融服务,建设长江中游矿石混配和交易中心。

图8-2铁矿石铁水联运物流运作示意图

发展粮油深加工物流。依托公铁联运物流基地粮食功能板块,发展涵盖粮食、化肥等在内的大宗货物铁路物流,进一步挖掘浩吉铁路运输优势,开辟粮食铁路物流运输新通道。以中航粮油加工及物流科技产业园等园区为枢纽,大力发展大宗粮油仓储、加工、贸易及物流配送,发展农业产品产运销一体化的物流供应链服务,建设江汉平原农业产品专业贸易市场,打

造华中地区大宗粮油商品重要集散中心。

(三)壮大农产品(冷链)物流

完善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以本地黄桃、小龙虾等农特产品为核心,聚焦鲜活农产品产地“最初一公里”,支持生鲜农副产品产区预冷、冷链运输、低温仓储、低温加工、低温配送、销地冷藏等设施设备建设,规划建设8万立方米储藏保鲜设施,推动全县逐步建立起涵盖肉类、水产品、果蔬等货类的冷链物流体系,提升鲜活农产品冷藏保鲜应用能力、商品化处理能力、减损增值能力和主体服务带动能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品牌价值。鼓励物流园区、农产品批发市场配套建设冷链设施,支持大型连锁企业改造建设生鲜食品配送中心,鼓励企业购置节能环保的冷链运输车辆,推广全程温湿度自动监测系统和控制设备,打造冷链物流信息平台,提升全县冷链运输服务能力与

质量。

健全冷链物流服务体系。鼓励快递企业充分考虑江陵县农产品电商产业发展,加快谋划建立具备冷冻、冷藏功能的快递服务体系。支持企业依据冷链货物运输需求,开辟公路冷链专线,发展冷链干线运输,利用规模效益降低冷链生鲜物流成本。聚焦县域肉类、水果、蔬菜、水产品、预制菜等重点品类,分

类优化冷链服务流程与规范,提升专业化冷链物流服务能力。

(四)完善电商快递物流

推进农村物流与电商快递融合发展。以农村地区寄递物流

渠道建设为主线,以“多站合一、资源共享”为原则,支持邮

政、快递、物流、电商等企业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和配送渠道,

一公里”运输需求。

图8-3江陵县快递物流与农村电商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商平台。充分吸收“农户+电商平台+线

下体验店”农产品运作模式,进一步引导物流企业与超市、农

产品产地市场、农资配送中心、专业大户、农村合作社建立稳定业务合作关系,探索发展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直供直销等农村物流服务新模式,满足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新要求。依托秒捷汇“荆裕优选”电商平台、京东、淘宝等大型电商平台,进一步做强“电商+龙头企业(含合作社)+农

户”产业扶贫“荆州样板”。

专栏8多样化农村物流服务模式建设重点

农村货运班线。推出“定时、定点、定线”的农村物流“货运

班线”,开展县乡村的双向货物运输配送服务。

农村货运班线+村村通客车的联盟模式。根据运输货物种类不同,对小件及时货,充分江陵村村通客车的成果,采用客货联盟模式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农村物流时效性和便捷性。利用县到市、县到乡镇、乡镇到村、组的客运班车网络,开办代运

邮件、快件业务。

构建乡村货的。服务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引导物流企业组建专业的“乡村货的”,将县城所有物流点中需要送到农村的小件快递进行整合,通过“乡村货的”进行优化配送,打通农村物

流“下乡与进城”双向快捷通道。

(五)大力发展航空物流

提升航空物流园服务能力。加快推进荆州航空服务产业园建设,完善空港服务区、地面物流区、冷藏冷冻区、预制菜贸易区及停车场等功能区域,打造荆州地区航空物流集散基地和集海鲜、鲜花、预制菜、水果等农贸产品于一体的农贸集散基地。依托江陵北高速物流集散中心(航空物流园)进一步提升航空物流集散能力,远期谋划建设沙市机场航空物流园,提升

荆州航空服务产业园的服务能力。

完善航空物流分拨体系。利用江陵客货运枢纽中心、江陵城乡物流配送中心、普济物流中心、白马寺农产品物流中心等依托高速路口实现快速转运的物流节点。依托航空物流分拨节点与荆州沙市机场,重点开展以卡车航班为核心的陆空联运业务,完善航空货运网络,服务江陵县域、承接江汉平原航空物

流分拨需求。

图8-4江陵县航空物流分拨体系布局图

提升航空物流组织水平。对接荆州沙市机场,整合江陵航空物流需求,协调线路开辟与班次安排。聚集快递、电商、跨境电商、冷链等航空物流需求资源,引进专业航空物流企业和货代企业,发展专业化航空物流服务,促进航空物流企业与荆州机场开展物流业务合作,加强供需匹配。加强地面衔接物流体系建设,将安检装车环节前移至荆州航空服务产业园、江陵北高速物流集散中心(航空物流园),提升江陵航空物流分拨节

点的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

九、打造现代物流产业集群

(一)发展临港产业

优化临港产业空间布局。利用县域长江通航、浩吉铁路通车、煤炭储备基地落地投产等优势,华鲁恒升、金山化工等企业落户建厂机遇,以江陵县经济开发区为核心,打造临港产业集聚区。其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主要基于煤炭储备基地,发展煤化工、精细化工、煤电、新型建材及现代物流等产业;沿江产业园主要发展精细化工、机械制造及零部件制造、特色食品、循环产业、仓储物流等产业;城东工业园主要发展特色食品、轻工业、机械制造及零部件制造等产业。同时,以满足江陵县经济开发区企业物流需求为目的,充分利用浩吉铁路、长江黄金水道十字交叉带来的铁水联运优势,建设四大物流基

地,打造工业与制造业融合,港、产、城协调的良性发展格局。

图9-1江陵临港产业布局示意图

发展壮大“两新”产业。以荆州(江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为核心载体,以荆州煤炭储配基地、三峡集团煤制气、华电江陵发电厂、荆州煤港等重大项目落地为突破口,以全产业链布局、集群化发展、高端低碳化为主线,发展以“煤”为核心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其中,“新能源”产业依托湖北华电、湖北能建等大型企业发展以煤炭清洁燃烧为特点的火力发电,依托湖北华电、协鑫光伏电力公司等发展光伏发电,依托旺能环保有限公司、凯迪绿色能源开发公司等发展生物质能发电。“新材料”主要依托煤炭储配基地和周边的煤炭综合开发及深加工企业,探索发展聚烯烃材料、煤制石墨烯、碳材料、纳米材料等新材料,推动煤化工中间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终端

产品,发展煤基新型碳材料及新型建材等新材料产业。

图9-2煤化工产业链示意图

发展壮大精细化工产业。依托新景化工、磊源生物等龙头企业,巩固、提升以医药、农药、染料中间体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传统领域的已有优势,提高传统领域精细化工产品竞争力。同时,按照“绿色、环保、无毒、高效”发展理念,拓展精细化工发展领域,发展高性能、环保型精细化学品,培育和引入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胶黏剂、表面活性剂、造纸化学品、水处理药剂、电子化学品等为代表的精细化工新型领域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改造传统生产工艺,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推动产业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促进资源减量

化、再利用和节能减排,全面提升精细化工产业发展水平。

图9-3精细化工产业链示意图

加快发展航运服务业。依托江陵港口资源,考虑县域大宗货物、危化品货物等货类运输需求,吸引一批服务专业、竞争力强的船代、货代及航运公司落户江陵,培育发展航运服务业

务。通过税收减免、财政奖励等措施,支持本地航运企业做大

做强。鼓励航运企业加强与县域工业企业的联系,根据企业需求,灵活制定航运运输线路与班次,提升航运业务服务质量的同时,助力工业企业发展。支持航运企业主动寻求与铁路、公

路运输公司的合作,协同发展跨方式、一体化运输服务模式。

(二)拓展平台经济

建设煤炭储配交易平台。鼓励煤炭储配基地依托充足的煤炭资源,建设线上交易平台,打造集网上信息发布、交易支付、商品体验展示、物流售后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商品交易平台,培育发展一批本土平台企业,发展本土平台经济。鼓励煤炭储配交易平台业务范围逐步由煤炭向煤化工、精细化工等产业链上下游拓展,由园区内、县域内、市域内等范围向区域乃至全国范围拓展,推动江陵县煤炭储配基地逐步由提供煤炭实物交割、线下交易的物流中心发展成为线上、线下业务协同,覆盖产业链上下游的区域性、全国性煤炭商品交易中心,壮大本土

平台经济,提升江陵县在煤炭领域的物流地位。

打造铁水联运服务平台。支持公铁联运物流园运营企业利用浩吉铁路及长江黄金水道铁水便捷换装优势,依托园区丰富的货源,聚焦矿石、钢铁、粮食等大宗货物,以及危化品、精细化工等优势产业,推进铁水联运线上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全程可追溯、实时状态可监控的铁水联运信息服务平台,满足园区、货主、承运人等多方信息跟踪查询需求。鼓励公铁联运物

流基地铁水联运服务平台发展社会化业务,利用区域社会铁水

联运需求做大平台,推动平台逐步发展成为长江流域竞争力强

的铁水联运服务平台。

图9-4江陵铁水联运物流平台示意图

搭建网络货运服务平台。鼓励具备条件的物流园区以自有信息平台为基础,主动对接江陵县物流信息公共平台,拓展发展包括“互联网+车货匹配”“互联网+专线整合”“互联网+园区链接”“互联网+共同配送”“互联网+车辆租赁”“互联网+大车队”等在内的网络货运业务,整合社会零散运输资源与运输需求,提升县域运输资源利用率与运输需求响应效率,助

力县域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壮大。

图9-5网络货运平台功能框架示意图

(三)培育市场主体

培育壮大本土骨干物流企业。引导本土物流企业入驻物流园区,利用园区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企业孵化成长,助力物流企业发展为省级重点物流企业、省级服务业品牌、3A级以上物流企业。鼓励本土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开展跨地区、跨方式合作,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规模较大,具备跨区域、跨方式、全链条运输能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重点以荆州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中航农业发展(湖北)有限公司、通商集团(江陵)有限公司、华港仓储物流、湖北兴润能源、南京三圣物流等企业为核心,培育发展一批在大宗散货、冷链生鲜、能源化工等领域具备专业化联运能力的全程物流运输服务企业,优先支持企业发展铁水联运服务。鼓励永发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祥林运输有限公司等本土运输企

业根据县域农产品、冷链生鲜、危化品等产业发展需求,及时

开展运输装备更新及特殊货类运输资质申请工作,破除本土运

输企业与工业企业需求不匹配现状。

加大龙头企业招商引资力度。瞄准国际、国内知名的旗舰型物流企业,围绕煤气化工、装备制造、农产品、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结合特大项目和产业需求,引进大型知名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企业,吸引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或快递企业在江陵设立地区总部、采购中心和配送中心。引入东航、顺丰等航空物流企业,吸引货代等上下游集聚进一步组织航空货源。将公铁联运物流基地区打造为省级重点示范物流园区,吸引物

流企业集聚。

(四)优化营商环境

提升政务服务效率。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严格落实部省取消二级强制上线检测的要求,稳步推进普通货车“三检合一”等减负任务,降低物流企业运输成本。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鄂汇办”“掌上办”“手尖办”,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清理整合和规范各类认证、评估、检查、检测等中介服务事项,

督促企业严格执行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和公示制度。

降低物流融资成本。积极争取物流重点项目纳入上级规划,争取政府补贴和融资优惠政策。设立物流发展专项资金,根据资金额度和支持项目,出台配套实施细则,细化申报程序、考

核机制、补贴发放、分担办法及退出机制等。拓展发展物流金

融业务,鼓励煤炭储配基地、公铁联运物流园等大型物流园区及具备条件的物流企业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开展涵盖质押(动产/仓单)、物流保理、订单融资、租赁融资(设备、仓房)、票据融资、供应链金融等在内的物流金融服务,协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本使用效率。鼓励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物流企业融资、贷款的支持力度,引导商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条件下,适当延长物流企业、建设项目贷款期限。鼓励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积极对接物流企业,设计提供保险、担保服务,为物流企业获

取信贷融资提供保险增信支持。

十、近期重点工作

(一)推进江陵公铁联运物流园建设工程

1.功能区划分原则。

综合考虑江陵公铁联运物流园交通优势、产业布局等因素,

确定功能区划分依据如下:

(1)充分发挥十字交叉交通区位优势。公铁联运物流园以浩吉铁路江陵站为核心布局,拥有便捷的铁路运输条件。与此同时,公铁联运物流园临近江陵港区,拥有便捷的水路运输条件。公铁联运物流园功能划分应充分考虑铁路、水路交通优势,

构建铁路物流、多式联运等物流功能区。

(2)主动服务全县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生产需求。公铁联运物流园临近江陵县煤炭储配基地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华鲁恒升、金山化工在内的重大项目相继落地,为全县经济带来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物流运输需求。公铁联运物流园功能划分应主动考虑周边企业需求,构建充分

满足产业发展和企业生产的园区功能体系。

2.园区功能划分。

从运输方式角度考虑,公铁联运物流园可分为铁水联运、公铁联运在内的多式联运功能区,满足区县物流需求的公路集散功能区。从产业角度而言,公铁联运物流园功能区包括煤制

化工产业、精细化工、农产品、轻工机电、电商快递等专业物

流功能区。此外,公铁联运物流园还应配套建设停车加油、汽

车后市场、网络货运、物流金融、司机之家等综合物流服务。

表10-1公铁联运物流园目标功能评价

服务货类

需求特点

评价

按照运输

方式

铁水联运

粮食等大宗货

物、集装箱

中转物流

本地物流

公路集散

电商快递、制造

业原材料、产成

品等

按照产业

类型

煤制化工

干燥、防火、

通风

精细化工

原材料、产成品

通风、危化品

存储

农产品

批发零售/大宗/

冷链

轻工机电

批发/仓储

按照交通

区位

多式联运

大宗散货

进出口货物、

大批量货物

城市配送

货物多元化

周期性批量

条件

性,时效性要

求高

电商/快递

包裹

集散分拨,新

能源配送

按照综合

司机之家

物流金融

保险

充电中心/加油站

基于各功能区物流需求,测算各功能区需求面积如下:

表10-2公铁联运物流园功能需求情况分析

功能分区

占地面积

(亩)

建筑物

建筑

占地

面积

公铁水联运区

粮食仓储区

20.5

标准仓库

13698.6

化工品仓储区

普通货物

25.9

17260.3

危化品货

29.6

危化品仓库

19726.0

25.7

17123.3

水联运区

矿石仓储区

8.2

5479.5

钢材仓储区

集装箱堆存

24.2

露天堆场

16164.4

公路集散区

冷链生鲜区

0.8

冷藏仓库

547.9

电商快递区

2.1

立体仓库

1369.9

航空中转物

流基地

100.0

配套功能区

综合服务企

2.4

信息中心

(三层)

1600.0

4800.0

30.0

(五层)

20000.0

100000

18.0

办公大楼

(六层)

12000.0

72000.0

配套服务区

16.5

汽车后市场

11000.0

6.0

加油站

4000.0

停车区

104.1

停车场

69424.0

园区道路

102.0

路面硬化

68000.0

绿化及其他

75.0

绿植及其他

50000.0

499.5

332973.3

476173

基于物流需求分析,确定公铁联运物流园建设标准仓库、冷藏仓库、电商城配分拣中心、后市场服务场地、加油站、信息中心、司机之家、办公大楼等建筑物,建筑占地面积332973.3平方米、建设总面积476173.3平方米。项目建筑密度

为0.44,项目容积率为0.87,绿化率为15.0%。

3.园区选址。

项目主要依托浩吉铁路江陵站,项目初步选址位于江陵站

铁路货场西侧,站前大道以东。

(1)产业分布情况。园区临近江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后方拥有煤化工、精细化工等产业集聚区,拥有充足的货源保

障和旺盛的停车需求,均为物流园区经营带来积极影响。

(2)交通布局条件。北部拥有武松高速、国道351等干线交通网络,同时拥有便捷联系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市域交

通网络,此外站前大道规划至江陵站西侧,交通便捷性突出。

(3)地形区位情况。从地形条件来看,园区地形平坦、可

用地块面积较大,物流园区建设地形条件良好,对于居住功能

区的干扰性较小。从气候条件来看,江陵县冬季主风向为ENE,

夏季为WSW,具备发展危化品物流的条件。

(4)市政配套情况。园区选址公共设施齐备,有充足的供电、水、热、燃气的能力,且场区周围具备污水、固体废物处

理能力。

4.园区功能区划分。

基于以上功能区面积分析及方案比选,确定公铁联运物流

园运输功能区布局如下:

图10-1公铁联运物流园交通功能布局示意图

考虑产业功能的总平面布局如下:

图10-2公铁联运物流园功能区布局示意图

(5)投资测算

项目采用购买土地的方式,建设总投资为135555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为37537万元,占总投资的27.7%;安装工程费10933万元,占总投资的8.1%;设备购置费为19052万元,占总投资的14.1%;土地购买费用44072万元,占总投资的32.5%。

项目投资测算表如下:

表10-3公铁联运物流园投资测算

工程和费用名

估算值(万元)

土建

工程

设备

购置

安装

费用

人民币

(万元)

(一)

固定资产费用

37537

19052

10933

44912

112435

工程费用

35599

13560

9171

0

58331

1.1

(本地)

2062

530

353

2945

1.2

化工品普通货

物仓储区

2598

668

445

3711

1.3

化工品危化品

货物仓储区

4142

1065

710

5918

1.4

(过境)

2577

663

442

3682

1.5

825

212

141

1178

1.6

1.7

集装箱堆存区

970

485

2425

1.8

98

25

17

140

1.9

221

57

38

315

1.10

航空中转物流

15

22

1.11

528

90

438

1056

1.12

11280

4512

3008

18800

1.13

8122

3249

2166

13536

1.14

660

264

176

1100

1.15

400

1000

600

1.16

278

1.17

出入口

8

48

土地硬化

1332

土地费用

44072

固定资产其他

费用(设备)

电气设备及管

1400

给排水设备、

构筑物及消火

栓系统

7

工艺设备

1320

环保工程

12

122

绿化工程

840

劳动安全保护

320

11

临时工程

(二)

信息化建设

网络货运平台

2.2

公共信息平台

700

2.3

园区管理信息

系统

(三)

无形资产费用

9620

建设单位管理

前期工作费

勘察设计费

3600

工程监理费

工程设计费

招标代理费

800

施工图审查费

520

劳动安全评价

60

环境评价及施

工监测费

200

工程保险费

(四)

预备费

12000

68032

135555

占比(%)

27.69

14.06

8.07

50.19

100.00

(二)推进浩吉铁路重载返装工程

完善多式联运基础设施。推进江陵港区码头资源整合工作,高标准规范推进郝穴作业区多用途码头等新改扩建码头建设。集中多式联运资源,加快建设江陵至荆沙铁路连接线、铁路专用线、煤炭储配基地翻车机等设施设备,实现江陵港区、浩吉

铁路、荆沙铁路等水路铁路运输线路无缝衔接。加快推进铁水

联运基地、公铁联运基地内物流园区、停车场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无水港无轨站等多式联运节点布局,促进大宗货物

运输“公转铁”“公转水”。

图10-3江陵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食、化肥等货类在内的大宗货物多式联运运输,打造西北内陆

地区至长江中下游地区铁水联运品牌线路,推动江陵逐步打造成为华中地区乃至全国地区大宗散货重要中转点。结合全县“两新”产业,针对煤制化工品、精细化工品、轻工机电等开通定制化多式联运线路,大力发展各种专用运输、鲜活农产品

及高附加值货物“门到门”运输,推出定班定线的货物运输模

多式联运解决方案。

1江陵县已经成立江陵县华航铁路物流有限公司作为多式联运运营主体,

目前尚未开展实质性经营业务。

图10-4江陵多式联运组织模式示意图

大力推动大宗商品“散改集”运输。以煤炭、矿石、粮食等大宗商品在江陵储转配为契机,实现大宗商品散货运输改为集装箱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加大码头装箱机、货场装箱机专业化“散改集”设施装备投资,实现“散改集”流程智慧快捷。推动江陵地方铁路运营公司、班轮公司、船公司、集装箱制造厂商与租赁公司加强合作,以数字化手段提升集装箱调度水平,为本地和内陆地区大型工业企业提供标准化、集约化的“散改

集”服务。

(三)推进物流平台和统计制度建设工程

1.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阶段。

加快搭建江陵建设县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通过“公共平

台+功能模块”的建设形式,由政府主导加快“公共平台”板块

据联通共享、物流信用评价等基础功能,破除物流信息服务壁

垒。“功能模块”采用政府引导,企业开发的形式,逐步完善车

货信息匹配、大宗商品交易、供应链金融等功能。

专栏9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模式对比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模式总体可以划分为政府主导与企业主导两类,政府主导类平台的功能重点在于信息共享和市场监管,包括政务信息对接、行业监管、数据统计等,但盈利模式不清晰,需要政府持续投入输血;企业主导类平台的功能重在在于聚集资源、撮合交易以及基于大数据的增值服务,例如城市配送组织、物流信息服务、车货信息匹配、供应链金

融、汽车后市场等,存在准入门槛低、竞争激烈等问题

有序推进信息平台“功能模块”接口建设。培育一家江陵本地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网络货运功能模块建设,搭建网络货运服务平台,导入企业物流资源,拓展运输配载、运力交易、跟踪追溯、库存监控、资源调剂等功能,创新运营包括网络货

运在内的新型货运服务模式。以江陵公铁联运物流园为试点推

出物流园区信息管理服务功能模块,为全县物流园区提供物流园区信息管理服务等功能接口,推动园区提升物流信息服务能力与自动化运作水平。以产业链链主企业为核心,开展大宗商品交易、铁水联运服务、供应链金融等“功能模块”建设,将工业企业、保险、金融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纳入信息平台服务,

服务本地产业发展。

图10-5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示意图

2.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运营阶段。

培育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用户。加强政府和企业对接,开展物流领域的信息共享合作与产品开发,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由政府设立江陵物流信息平台发展奖励基金,在平台运营前3年,企业通过共享物流信息、将信息系统接口与公共信息平台对接

等方式,可以获得一定资金补贴。

提升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运营效益。推动组建江陵县物流公

共信息平台运营公司,负责对平台的运营维护和软件的更新与

升级。积极拓展个性化服务和增值业务,开展物流大数据信用评价体系建设,进一步延伸金融、保险、营销推广等增值服务。拓展物流软件开发和数字化等业务,拓展平台盈利渠道同时提

升江陵县物流行业数字化水平。

建立县域物流统计与监测体系。政府部门依托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大数据,结合荆州市、湖北省、国家现代物流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对县域物流企业、物流园区、物流平台、生产企业进行重点监测,研究建立反映物流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发展情况的运行监测体系,包括物流产业规模、物流总成本、物流供需匹配等指标,建立江陵大宗商品指数等指标监测大宗商品交易、铁水联运等运行情况,为政府宏观管理和企业经营决策提

供参考依据。

图10-6代表性物流统计调查报表

(四)推进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工程

完善城镇集散分拨节点体系。依托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等快速运输通道,布局城镇快速分拨节点。完成江陵城乡物流配送中心升级改造,以武松高速江陵服务区为中心建设江陵北高速物流集散中心(航空物流园),以枣石高速白马寺(黄淡)高速出入口为中心,建设白马寺农产品物流中心,依托枣石高速、G234、G351等建设普济物流中心,推进江陵客货运枢纽中心

建设。

完善寄递物流服务基础设施网络。依托江陵“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建设,依托“路长制”、智慧交通管理平台等管理措施,持续营造“实、安、绿、美”农村公路通行环境。加快推进寄递物流节点体系建设,推进县级寄递物流公共配送中心设施升级,实施乡镇综合服务站点和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点升级改造工程。依托电子商务进农村省级示范项目,完善现有农

村电商快递物流节点,整合物流节点功能,发展集农村客运、

农资配送、农产品物流、邮政快递等功能于一体的站场。以江陵县创建全域公交县为契机,构建城区换乘中心、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农村候车亭的站场设施网络,加快推进江陵公交(客运)总站、三湖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沙岗客运站、六合垸客运站、马家寨乡客运站、资市客运站等项目建设,推进农

村公交客运场站完善邮政快递、货运物流等综合服务功能,根

据发展需求组织布置智能信包箱、智能快件箱,并保障设置场

地和日常运行。

提升寄递物流综合服务水平。统筹协调各主要部门与乡镇,加快推进省级寄递物流体系试点创建工作,争取创建全国农村电商快递协调发展示范区。巩固“最后一公里”下行服务水平,持续优化城乡配送专线班次,开展城乡共同配送,引导快递企业、电商企业、邮政企业合作发展,推广“电商+快递+N”的农村电商快递融合发展模式。重点提升“最初一公里”上行服务水平,利用“832”“荆裕优选”等线上平台以及县融媒体中心等渠道,培育本地电商产品品牌,扩大农副产品电商销售规模,主动对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用驻村设点、集中收寄、专线支配等方

式,开展专业化供应链寄递服务。

(五)推进荆州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基地建设工程

1.功能定位。紧紧抓住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建设以及湖北省高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强省的建设目标,依托荆州市“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设机遇,结合江陵县良好的建设条件和发展潜力,考虑现代新型、特种水运装备市场需求,着力发展包括绿色航运服务产业(含船舶修理及改装)、绿色拆船产业、绿色造船产业、船舶配套产业及生产性服务业的完善产业链条。

通过近12年的努力基本建成以3000-10000吨级绿色内河智能

新源船舶产品为特色、具备现代产业体系、国内知名的综合性

智能船舶产业基地。

2.基地选址。项目位于荆江段江陵县马家寨乡赵桥村,拟选址于白渭洲区域,靠近马家咀水道以及江陵港区观音寺作业区。项目由荆江大堤分隔为内、外两个区域,大堤外面积约1350亩、大堤内面积约2290亩,岸线长约2000米。该区域地

势平坦、岸线平直、水域宽阔,是天然的船舶修造场址。

图10-7荆州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基地规划图

3.建设重点。第一阶段(2023-2027年):完善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建立绿色航运服务体系,发展绿色修船及绿色拆船,建立现代化总装造船模式,重点发展造船产业、船舶修理及改装产业、船舶配套产业及生产性服务业,打造以船用

LNG加注配套、供水供电、充换电服务、应急航修、配件供应、

船员驿站等“一站式”服务的航运综合配套服务区,形成产业发展初步规模,预计年造船达到200艘、100万载重吨,年修船300艘,年拆船6万轻吨,可实现产值约60亿元。第二阶段(2028-2035年):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创新研发能力和产业链协同水平;搭建内河绿色智能船舶创新平台,加快绿色、智能关键技术研发,通过关键产品和技术的突破提升产品层次,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开展清洁能源、绿色修船工艺、拆船产品再制造研发等。预计年造船达到300艘、150万载重吨,年修船300艘、改装船舶100艘,年拆船6万轻吨,实现产值约122亿元。绿色航运综合服务功能较为完善,船舶现代产业体系趋于成熟,形成船舶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将内河绿色智能

船舶产业打造为江陵县物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要素。

图10-8荆州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基地布局图

(六)推进重大物流项目招商引资工程

开展江陵公铁物流园运营主体招引工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项目推介活动,支持江陵县以国有企业为载体,通过合作、联盟等方式与全国经验丰富的物流园区建设、运营、管理企业达成合作,共同开展江陵公铁联运物流园建设、运营和管理工

推动分散物流企业向专业物流园区集中。加快完善县域物流园区布局,从政策、资金、税收等多方面联动出台政策,通

过物流园区企业税收优惠、信息平台接入服务等,推动县域分

散物流资源逐步向物流园区转移、集聚,实现县域物流企业入

园率达到70%。

支撑本土物流企业提质增效。支持永发运输、祥林运输等本土物流运输企业通过合作、兼并、联盟等形式,延伸运输服务链条,提升县域企业全程物流服务能力与多式联运运输承担能力。依托江陵公铁联运物流园等园区,引进一批具备跨方式、全程运输能力的多式联运经营人。以中航农业等本土优质物流企业为重点,推动扩大本地物流服务网络和工业企业物流需求

匹配水平。

(七)推进物流专业人才引育工程

理的专业性与物流监测的有效性。

鼓励企业引进物流专业人才。支持企业依据需求,开展柔性引才工作,通过项目合作、技术指导、顾问指导等方式引进国内外专家,全面提升县域企业物流人才水平。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的合作,通过实习、讲座、培训等形式,提前与高校学

生建立联系,为企业专业人才招聘做好基础。

建立江陵物流实训基地。由江陵县物流管理部门、物流企

业、工业企业等联合,以企业为主导,开展物流专业学生实践

培训、企业人员短期培训等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培训活动,持

续提升江陵县物流人才队伍水平。

形式,为江陵物流发展献计献策。

十一、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府统筹领导

加强江陵县建设“交通物流强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作用,由其负责统筹全县物流发展的规划制定、政策研究、项目推进、运行监测、统计考核等工作,统筹全县各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把物流业发展工作纳入各部门、乡镇的年度考核和重点

督察项目,从发展目标和重点项目推进两个维度进行年度考核。

(二)完善配套政策体系

省级等发展支持政策和试点。

专栏10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设立方案

建议江陵县设立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企业培育、专业物流发展、物流人才引进等方面

对物流业发展进行支持。

1.支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符合县物流发展规划且具

备公共服务功能的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不含土地款),并建成投入运营的,按实际投资额的2%给予补助,补助超过200万元的按“一事一议”原则报县政府研究确定。当年新增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冷链、新能源等设施设备的物流企业,按照不高于企业投入使用的新增冷链、新能源等设施设备实际投资额的2%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最高资

金补助不超过50万元。

2.支持物流企业发展,依据《江陵县建设“交通物流强

县”“十四五”行动方案》支持政策进行补助。

3.支持多式联运发展,依据《江陵县建设“交通物流强

4.支持城乡快递发展,对年中转量达到2000万件以上的区域性快递分拨中心,视中转量给予最高30万元的奖励;对服务电商企业不少于10家、年快递中转量不少于500万件的供应链管理公司及云仓,视中转量给予最高50万元的奖励;对建制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点实际使用率超过60%的邮政、快递企业

(直营分公司),视站点实际使用率给予最高60万元的奖励。

5.支持专业人才引进,结合《中共江陵县委江陵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对企业全职引进的物流专业人才,按照学历、工作经验、职称等综

合评估结果给予5000元至5万元人才津贴,在江陵工作满一年

后发放。

(三)强化发展要素保障

强化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深入介入机制,全面做好用地、用林、用能等要素保障。统筹江陵县现代物流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保障物流基础设施发展需求。提前启动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组织编制控制线详细规划和出台配套政策,明确推进措施和进度,尽早与各级国土空间控制规划对接,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建立重点项目用电、用水、用气、用工保障,优先保障重点项目临时用电、专线安装、生产经营用电,通过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实行“一条龙”服务,适时增加江陵县110千伏布点。拓宽投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采用产业基金投资、PPP等方式建设重大物流项目。搭建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合作交流平台,为物流企业提供便利适用的金融服务。鼓励企业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培养、引进市场急需的物流专业人

才。

(四)健全物流统计体系

完善物流统计制度,严格按照社会物流统计调查制度要求,建立江陵物流抽样调查和统计核算体系,健全物流运行分析监测制度,开展物流运行监测评估,及时准确反映物流业的发展

规模和运行效率,辅助研判物流发展重大问题。建立年度评估

考核机制,跟踪评价行动计划的完成进度和实施效果,统筹利

THE END
1.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我国仍是全球物流需求最大的市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相关负责人今天(16日)在2024年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上介绍说,目前我国仍是全球物流需求最大的市场,物流企业群体初具规模,物流业正在从规模速度扩张进入质量效率提升的新阶段。据介绍,目前我国仍是全球物流需求最大的市场。物流企业群体初具规模,A级物流企业超过1万家,规模以上物流园区超过2700家,“通...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4CCNAN0519QIKK.html
2.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对比分析的翻译是:Comparisonof...我们有那夜关于社会上可敬的方法为移动意粉从板材到嘴。 [translate] a与过去说再见 Said with the past goodbye [translate] a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对比分析 Domestic and foreign physical distribu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tendency contrast analysis [translate] ...http://eyu.zaixian-fanyi.com/fan_yi_2506597
3.国内外对物流配送的研究现状.ppt国内外物流配送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物流配送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01供应链管理理论强调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与合作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效果为物流配送提供理论支持物流配送优化理论运筹学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人工智能在物流配送中的优化方法大数据技术在物流配送优化中的应用物流配送服务质量评价理论顾客满意度评价指标服务质量评...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16260706.html
4.青岛市物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宗哥(一)发展现状 1.物联网应用可圈可点。多年来,青岛市先后开展了物联网技术在工业生产、现代物流、港口管理、车辆管理、轮胎生产、养殖管理、智能电网、精准农业、*电产品等诸多领域的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和应用效益。海尔集团建立起国内第一条大规模应用RFID的数字化生产线;青岛港基于RFID、传感技术等实现了对...https://www.cnblogs.com/Roping/archive/2011/01/23/1942630.html
5.试比较我国物流与国外物流的发展现状及我国物流存在的问题留下 物流师考试 精选回答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国外物流的发展现状 从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现状看,物流业已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发展主要是物流内涵的拓展、过程的延伸、覆盖面的扩大以及物流管理的日益专业化、信息化和标准化。 l. 物流服务的拓展 物流服务已经逐步将加工...https://edu.iask.sina.com.cn/jy/l5NBFTWau4.html
6.《2023物流业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000字.docx《2023物流业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000字.docx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物流业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1 国外研究现状 (1)有关物流业发展的理论研究 从20 20世纪50年代,物流业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日益显现,各专家学者研究开始收入对物流业的研究。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704/6200220134005154.shtm
7.国内外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经管文...国内外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2680217-1-1.html
1.跨境物流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随着全球化贸易的蓬勃发展,跨境物流行业正逐步成为连接世界各国的重要桥梁。跨境物流行业作为全球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外都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一、跨境物流国内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跨境物流行业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一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一带一路”倡议、...https://www.10100.com/encyclopedia/interlocution/54949
2.智能物流系统领域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及趋国外智慧物流研究现状一、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智能物流系统(Intelligent Logistics System, ILS)是最近提出的一个概念,可以认为ILS是在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和相关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EC)化运作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它通过ITS和相关信息技术解决物流作业的实时信息采集,并在一个集成的环...https://blog.csdn.net/mercy1985/article/details/1330567/
3.“创源”大讲堂——国内外城市地下物流系统发展研究现状4月28日上午10点,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陈志龙教授在我校九里校区隧道研发楼101进行了题为“国内外城市地下物流系统发展研究现状”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工程系周晓军教授主持,土木学院部分老师及同学参加了此次讲座。 首先,陈教授介绍了本次报告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地下物流系统的定义、发展地下物流...https://civil.swjtu.edu.cn/info/1152/14036.htm
4.国内外物流教育对比策略分析管理论文1 国内外物流教育现状 1.1 我国物流教育现状 1.1.1 我国物流专业发展迅速。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02年物流本科教育方面,我国以专业的形式出现或者是以专业方向的形式出现的大学至少有40所,有50多所高校开设了交通运输和交通工程、电子商务专业等与物流相关的专业。截至2005年底,全国普通高校中设置物流管理和物流...https://www.unjs.com/lunwen/jiaoyu/20181103002844_1747351.html
5.物流论文文献综述(精选6篇)农村物流发展文献综述 一、国内农村物流概念研究现状 通过文献搜索与阅读,物流理论界对农村物流的概念尚未统一,各种文献对农村物流定义的角度有所不同但是内容大同小异。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有以下几种: 王新利在《中国农村物流》一书中指出,农村物流泛指农村从材料釆购到农产品形成,从农产品储藏、农产品流通加工到农产...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il6hkf.html
6.物流系统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实证分析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绿色物流(Green Logistics),也叫做环境友好物流,其最初的定义是在物流管理研究中增加了环境因素,同时包含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与物流管理思想,它充分考虑了物流中各个环节涉及到的环保问题,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同时促使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20 世纪70 年代最早提出了在物流管理中增...https://www.fwsir.com/shangwu/html/shangwu_20190904123425_374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