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关于超级细菌的报道频频见诸媒体,权威专家明确指出导致超级细菌出现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抗生素滥用。这将逐年升级换代的抗生素“顶”到了风口浪尖。日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示公众慎用抗生素,对抗生素使用要坚持不随意买药、不自行选药、不任意服药、不随便停药的“四不”原则。虽然提醒和呼吁接踵而至,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医院和药店滥用、滥开抗生素仍是公开的秘密。
调查内容:一些医院和药店滥用、滥开抗生素
采访对象:市民、药店、医生
采访地点:呼和浩特市
语录
“抗生素只能用于辅助治疗,而如今在很多医院,却成了当家药,很多医生离开了抗生素就治不了病。”
——内蒙古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刘健波
“感冒了,吃头孢好得快,这是我们全家的感冒必备药。”
——赛罕区公安小区居民张慧
“药店敢于置国家禁令于不顾,更多是出于利益驱动。由于抗生素类药物利润一般较高,因此药店更乐于销售抗生素类药物。如果完全规范了处方药买卖,药店开出的抗生素可能会减少80%以上,药店利润可能降低20%之多!”
——某药品生产企业销售代表李先生
滥用抗生素普通肺炎治了40多天
【事例】
【暗访】
买抗生素类药品不要处方
多年前,国家就规定,未列入非处方药药品目录的各种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磺胺类、喹诺酮类、抗结核、抗真菌药物,在全国范围内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能销售。像阿莫西林、罗红霉素、螺旋霉素等都属于处方类的抗生素药品。
令人疑惑的是,既然多年前国家就有规定不准药店随意出售抗生素类处方药,那么老百姓又如何能在药店轻易购买到抗生素类药品?
日前,记者随机对呼和浩特市的一些药店进行暗访发现,这一规定形同虚设。在很多药店,记者根本无需出示处方就可以随意买到想要的抗生素药品。
11月3日,记者来到位于内蒙古医院南门附近的万福大药房,记者称想买阿莫西林,对方直接从药柜里拿出一盒阿莫西林递给记者。在此过程中,对方并没有询问记者是否有处方。记者看到该药店专门设有抗生素药品专柜,销售人员正在摆放抗生素药品,记者在几分钟之内向销售人员索要了多种抗生素药品,销售人员都直接拿给记者,并表示随时都可以开票拿药。最后,记者选择了一盒阿莫西林胶囊和一盒甲硝唑芬布芬胶囊离开。之后,记者又来到位于昭乌达路的京远大药房,在一楼处方药专柜前,询问是否有阿莫西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在地下一楼有。在地下一楼,销售人员给记者介绍了不同厂家、不同品牌的阿莫西林。记者看到各种抗生素药品价位不等,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记者选择了一盒售价为4.6元的阿莫西林分散片后,询问销售人员“是否需要处方?”销售人员反问记者“你有处方吗?”记者说“没有。”销售人员说,“那不还得卖吗!”随即,销售人员开了票让记者去结账,记者付账后顺利拿药离开。
随后,在呼伦贝尔南路的几家小药店,记者都轻松地购买到了不同的抗生素类药品。所到药店没有一家向记者索要执业医师处方,只要交钱就给药。记者又来到鄂尔多斯大街附近的万民药房,与小药店不同的是,该药房抗生素类药品都被陈列在处方药的专柜里。然而相同的是,购买抗生素类药物仍然很轻松,购买过程中,销售人员并没有让记者出具医生的处方,只是让记者拿着她开的一张“万民药房处方药调配销售记录单”去交费,之后即可拿药。
【误区】
抗生素是万能药?
抗生素,许多人习惯称之为消炎药,作为家庭的常备药,人们只要有点儿头痛发热,都习惯吃上几片。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药店抗生素类药品之所以畅销,与市民对抗生素存在认识误区有很大的关系。
“感冒了,吃头孢好得快,这是我们全家的感冒必备药。”家住赛罕区公安小区的张慧女士在采访中对记者说。今年50岁的张慧有个习惯,一感冒就吃头孢,问及为什么只吃这种药,理由很简单,吃这种药能治病,而且疗效快。
11月7日,张慧女士在药店买家庭常用药,记者看到她购买的十几盒药中,有70%是抗生素类药。尤其,头孢就占了所有药品的三分之一。记者告诉她,头孢、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都是抗生素类药品,超级细菌就与滥用抗生素有关,张女士听了似乎没有太多的触动,她说:“头孢我隔两个月就买几盒,家里有人感冒都能吃,还有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片也是常用药,牙疼、拉肚子都能吃。吃了这么多年了,现在也没发现身体有什么异常。”“对这药我们已经习惯了,而且只要身体有炎症,吃了都管用。”张女士补充说。
张建国今年62岁,他长期被泌尿系统疾病困扰着。每次只要感觉不舒服,就会服用左氧氟沙星和头孢等药品,而且周期很长,最短也是10多天。很明显他所用的药里都含有抗生素,张先生最近也听说了超级细菌的事,但是他还是不太能理解抗生素究竟会给他带来多大危害,他关心的是如何能治好他的病。
据记者了解,如今很多市民家中都有家庭小药箱。而抗生素又成了其中的常备药品,阿莫西林、头孢氨苄、阿奇霉素……各种抗生素被列入市民家中常备药品的清单。昨日,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市民,其中9人家中都有存药的习惯,而抗生素药品又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常备药。在这些被采访者的印象中,抗生素成了包治百病的万能药,而且屡试不爽。
用抗生素提高免疫力?
如今,老百姓依赖抗生素治各种病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不仅如此,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有些市民还把抗生素当作春冬季预防感冒、提高免疫力的预防药,
11月8日,记者选择了两个住户以中老年人为主的小区,针对抗生素类药的使用问题进行了随机采访。家住友谊小区的许永平今年67岁,当记者问他平时是否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时,他说:“家里备着挺多的,治什么的都有,那些药很管用。我和老伴儿体质比较差,每年只要流感来了就会被传染。所以为了增加抵抗力,每到春冬季节流感盛行的时候,我们就会到诊所打一些消炎类的点滴。”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像许永平这样的市民并不是个例,他告诉记者,和他一起锻炼的老年人中,体质弱的都会去输液预防。家住瑞福祥小区的李华为了让父母不被流感侵袭,也选择用抗生素类药物做预防。当记者告诉他们抗生素类药物并没有预防作用时,他们都不太相信,他们表示,用了很多年,已经成了习惯。
【现象】
服药不看说明书
有何禁忌不清楚
然而,在连日的采访中,记者却发现,多数市民不仅把抗生素类药物当成常用药,而且服药时全凭经验,不看药物说明书,对于药物的禁忌和注意事项完全不了解。市民陈艳红告诉记者,盐酸左氧氟沙星片是家里的常用药,家里只要有人拉肚子就会服用。当记者告诉她该药的说明书上明确写着“18岁以下患者禁用、高龄患者慎用”时,陈艳红诧异地表示不知道,并且询问记者会有什么危害。
据记者了解,盐酸左氧氟沙星属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化学合成药物,临床上常用于泌尿系统和肠道感染的治疗,效果不错,现在使用较为广泛。该类药物主要包括诺氟沙星、培氟沙星、依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研究证明,喹诺酮类药物对年幼者的软骨有危害,可抑制软骨的生长。18岁以下的儿童软骨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使用该类药物弊大于利,应该禁止。儿童若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能不用尽量不用;有替代药物的,首选替代药物;必须使用时,应该权衡利弊。据多家媒体报道,目前我国很多突然耳聋的孩子都是由于生病时滥用抗生素造成的。
一些医生不把关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滥用抗生素也出现在医疗服务环节。虽然卫生部门均有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有关规定,但在实践中仍难以不折不扣地执行。
“抗生素只能用于辅助治疗,而如今在很多医院,却成了当家药,很多医生离开了抗生素就治不了病了。”内蒙古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刘健波感慨地对记者说:“拿最近因为气温骤降导致的感冒、呼吸道疾病患者增多来说吧,凡是到医院就诊,一些医生就会开上一盒抗生素来消炎抗病毒,而老百姓也习以为常。实际上,大多数感冒腹泻由病毒引起,根本无须使用抗生素。”
据刘健波主任医师介绍,抗生素滥用现象严重,究其原因是由两方面造成的。除了不规范的医院、诊所里的医生不把关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老百姓“抗生素治病快”的观念根深蒂固,有的人甚至把抗生素药品当成预防疾病用药。
【原因】
抗生素类药品利润高
一些医生表示,部分患者对抗生素的依赖心理也是导致抗生素被滥用的原因之一。医学界流传这样的俗语:患者偏好“三素一汤”,即抗生素、激素、维生素和打点滴。“医生滥用抗生素固然有‘客观’原因,一些背后的推手更不容忽视。”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医生介绍,每年到了药品招标的时候,医药公司都格外活跃。虽然近年来社会对药品回扣行为的监督日益严格,但堵不住医生吃回扣的漏洞,行业潜规则始终未被打破。
记者了解到,按照国家药监局《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规定,根据药品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对药品分别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进行管理。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
既然国家明令禁止,为什么各大药店还违规销售处方药呢?对此,记者采访了呼和浩特市一位长期从事医药销售的业内人士,该人士表示,通常情况下,抗生素类药物的利润明显高于普通药,价格往往与利润成正比。
曾做过某药品生产企业销售代表的李先生指出:“药店敢于置国家禁令于不顾,更多是出于利益驱动。由于抗生素类药物利润一般较高,因此药店更乐于销售抗生素类药物。如果完全规范了处方药买卖,药店开出的抗生素可能会减少80%以上,药店利润可能降低20%之多!”在鄂尔多斯市开药店的卢先生告诉记者,除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大品牌抗生素产品外,很多中小型抗生素药品生产厂家和代理机构往往会采取给药店回扣或返点的方式争取市场。这就是药店对抗生素情有独钟的原因。
另外,据记者了解,违规出售处方药罚款力度小也是造成抗生素类药物被滥用的一大原因。“罚款额度太低也让许多药店无所畏惧。”卢先生说,按照现行的规定,药店违规销售处方药的上限处罚为罚款1000元,低额度的罚款与高利润的空间,不足以对药店违规经营产生震慑作用。
【措施】
加强监管是关键
记者了解到,2006年12月8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予以公布并且自2007年5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药品零售企业应当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分类管理规定的要求,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经营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的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或者其他依法经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不在岗时,应当挂牌告知,并停止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
但据内蒙古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刘健波介绍,实际上,这条禁令在药店实行得十分薄弱,不用处方就买到抗生素的现象随处可见。据了解,在香港,在国外,药店里是看不到抗生素的,抗生素是处方药,只能从医院拿到药。
刘健波说,购买抗生素的便利性导致了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产生,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卫生部和各级医疗机构都应采取各种措施规范抗生素的使用,重视药店销售抗生素的情况,加强监管。(记者段丽萍高佳摄影/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