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量利分析所涉及的许多模型是基于以下假设而确立的:
3、产销平衡和品种结构不变假设。即假定企业生产出的产品能达到产销平衡。
4、变动成本法假设。即假定产品成本是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并按贡献式损益程序确定营业利润。
5、目标利润假设。即假定有关利润指标是经过预测而确定的目标利润。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如下:营业利润=(单价-企业变动成本)×业务量-固定成本
本公式反映了价格、成本、业务量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量利分析主要用于企业生产决策、成本决策和定价决策,也可以广泛地用于投融资决策等。
本量利分析的内容
盈亏平衡分析包括单一产品的盈亏平衡分析和产品组合的盈亏平衡分析。
单一产品的盈亏平衡分析通常采用以下方法:
(一)单一产品的盈亏平衡点分析(公式法):
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固定成本/(单价-企业变动成本)
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单价×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
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率)
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1
企业的业务量等于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时,企业处于保本状态;
企业的业务量高于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时,企业处于盈利状态,企业
的业务量低于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二)单一产品的盈亏平衡点分析:
产品组合的盈亏平衡分析通常采用以下方法:
某种产品的销售额权重=该产品的销售额/各种产品的销售额合计
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固定成本/(1—综合变动成本率)
或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固定成本/综合边际贡献率
综合边际贡献率=1-变动成本率
企业销售额高于盈亏平衡点时,企业处于盈利状态;企业销售额低于盈亏平衡点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企业通常运用产品组合的盈亏平衡点分析优化产品组合,提高获利水平。
企业应结合市场情况、宏观经济背景、行业发展规划以及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等确定目标利润。
企业要实现目标利润,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时,通常应提高销售数量或销售价格,降低固定成本或企业变动成本。
单一产品的目标利润分析公式如下:
实现目标利润的业务量=(目标利润+固定成本)/(单价-企业变动成本)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单价×实现目标利润的业务量
或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目标利润+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
产品组合的目标利润分析通常采用以下方法:
在单一产品的目标利润分析基础上,依据分析结果进行优化调整,寻找最优的产品组合。基本分析公式如下: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综合目标利润+固定成本)/(1-综合变动成本率)
实现目标利润率的销售额=固定成本/(1-综合变动成本率-综合目标利润率)
敏感性分析参见《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402号——敏感性分析》。
边际分析参见《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403号——边际分析》。
本量利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规划企业经济活动和营运决策等方面,具有简便易行、通俗易懂和容易掌握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