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推送BT教育陪伴奋斗年华注册会计师CPA初中高级职称考试法考保荐代表人CFA税务师

例如2017年卷二:评价对资本结构理论的观点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明理由。

结构理论

具体理论

命题形式

资本结构的MM理论

无企业所得税的MM理论

命题I:有负债企业的价值与无负债企业的价值相等,即无论企业是否有负债,企业的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无关。

1、有负债企业的价值VL=无负债企业的价值VU;2、有负债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风险等级相同的无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3、加权资本成本与其资本结构无关,仅取决于企业的经营风险。

命题II:有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随着财务杠杆的提高而增加。

1、有负债企业权益资本成本=无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风险溢价;2、风险溢价与以市值计算的财务杠杆(负债/股东权益)成正比;3、有负债企业的股权资本成本随着负债程度增大而增加。

有企业所得税的MM理论

命题I:有负债企业的价值等于具有相同风险等级的无负债企业的价值加上债务利息抵税收益的现值。

命题II:有债务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等于相同风险等级的无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加上与以市值计算的债务与权益比例成比例的风险报酬,且风险报酬取决于企业的债务比例以及所得税税率。

有负债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随着财务杠杆的提高而增加。

有负债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随着债务筹资比例的增大而降低。

此时所确定的债务比率是债务抵税收益的边际价值等于增加的财务困境成本的现值。

财务困境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企业因破产、进行清算或重组所发生的法律费用和管理费用等。

间接成本:企业资信状况恶化以及持续经营能力下降而导致的企业价值损失。

(1)代理成本

根据代理理论,企业在陷入财务困境时,更容易引起过度投资与投资不足问题,导致发生债务代理成本。

过度投资问题

投资不足问题

含义

指因企业采取不盈利项目或高风险项目而产生的损害股东以及债权人利益并降低企业价值的现象。

指因企业放弃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而使债权人利益受损进而降低企业价值的现象。

发生情形

(1)当企业经理与股东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时,经理的自利行为产生的过度投资问题;

(2)当企业股东与债权人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时,经理代表股东利益采纳成功率低甚至净现值为负的高风险项目产生的过度投资问题。

在企业遭遇财务困境时,即使投资了净现值为负的投资项目,股东仍可能从企业的高风险投资中获利。股东有动机投资于净现值为负的高风险项目,并伴随着风险从股东向债权人的转移。

发生在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且有比例较高的债务时,股东如果预见采纳新投资项目会以牺牲自身利益为代价补偿了债权人,股东就缺乏积极性选择该项目进行投资。

(2)代理收益

债务的代理收益将有利于减少公司的价值损失或增加公司价值,具体表现为债权人保护条款引入、对经理提升公司业绩的激励措施以及对经理随意支配现金流浪费公司资源的约束等。

考虑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的影响,当公司存在融资需求时,管理者偏好按以下顺序选择:内源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

【历年考察过3次,近5年1次】

例如2014年卷二B卷(英文题):通过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来评价两个筹资计划的优劣。

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较为复杂,大体上可以分为企业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通常有营业收入、成长性、资产结构、盈利能力、管理层偏好、财务灵活性以及股权结构等

外部因素:通常有税率、利率、资本市场、行业特征等

资本结构决策分析方法

资本成本比较法

选择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小的融资方案

优点:以资本成本最低为选择标准,测算简单,使用便捷。缺点:只比较了各种融资组合方案的资本成本,难以区别不同方案之间的财务风险因素差异,实际运用中,有时也难以确定各种融资方式的资本成本。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

在计算不同融资方案下企业的每股收益(EPS)相等时所对应的息税前利润(EBIT)基础上,通过比较在企业预期盈利水平下的不同融资方案的每股收益,选择每股收益较大的融资方案

当预期收益>EBIT时,我们选择债务融资;当预期收益<EBIT时,我们选择股权融资。

企业价值比较法

最佳资本结构应当是使公司的总价值最高,而不一定是每股收益最大的资本结构V=S+B+P

指在不考虑各种融资方式在数量与比例上的约束以及财务风险差异时,通过计算各种基于市场价值的长期融资组合方案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并根据计算结果选择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小的融资方案,确定为相对最优的资本结构。

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是在计算不同融资方案下企业的每股收益(EPS)相等时所对应的息税前利润(EBIT)基础上,通过比较在企业预期盈利水平下的不同融资方案的每股收益,选择每股收益较大的融资方案。公式:

式中:EBIT——每股收益无差别时的息税前利润;

Ii——年利息支出;

T——企业所得税税率;

PDi——支付的优先股股利;

Ni——筹资后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我们利用EBIT-EPS方法进行分析,画出长期债务、优先股、普通股融资的每股收益无差别点图。通过下图我们可以得出,长期债务和优先股是平行的线,不会产生每股收益无差别点,这说明债务融资在任何同一预期收益条件下均比发行优先股能提供更高的每股收益,故,在决策时,如果有债务融资,则不考虑优先股。

长期债务和普通股有每股收益无差别点,从图中可以看到,当预期收益>EBIT时,我们选择债务融资;当预期收益<EBIT时,我们选择股权融资。(大债小股)

最佳资本结构应当是使公司的总价值最高,而不一定是每股收益最大的资本结构。同时,在公司总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下,公司的资本成本也是最低的。

衡量公司价值的一种合理的方法是:公司的市场价值V等于其股票的市场价值S加上长期债务价值B,再加上优先股的价值P。

V=S+B+P

1、息税前利润

EBIT=Q×(P-V)-F

式中:EBIT——息税前利润;Q——销量;P——单价;V——单位变动成本;F——固定成本总额。

2、盈亏平衡点销售量

当息税前利润等于0的时候,达到了盈亏平衡点,这个时候的收入涵盖了所有的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经营杠杆是在某一固定成本比重的作用下,由于营业收入一定程度的变动引起息税前利润产生更大程度变动的现象。

经营杠杆的大小一般用经营杠杆系数表示,它是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与营业收入(销售量)变动率之间的比率。定义表达式为:

式中:DOL——经营杠杆系数;△EBIT——息税前利润变动额;EBIT——变动前息税前利润;

△S——营业收入(销售量)变动量;S——变动前营业收入(销售量);

DOLq——销售量为Q时的经营杠杆系数;DOLs——营业收入为S时的经营杠杠系数;

VC——变动成本总额。

(1)固定成本引起了经营杠杆效应。

(2)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经营杠杆系数说明了营业收入变动所引起息税前利润的变动幅度。

(3)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营业收入越大,经营杠杆系数越小,经营风险也就越小。

(4)公司一般可以通过增加营业收入、降低产品单位变动成本、降低固定成本比重等措施使经营杠杆系数下降,降低经营风险。

财务风险,指公司运用债务筹资方式而产生的丧失偿付能力的风险,而这种风险最终由普通股股东承担。

财务杠杆效应,指某一固定的债务与权益融资结构下由于息税前利润的变动引起每股收益产生更大变动程度的现象。

财务杠杆的大小用财务杠杆系数来计量,它是指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比率。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表明财务杠杆作用越大,财务风险也就越大。

财务杠杆系数的定义表达式为:

式中:DFL——财务杠杆系数;△EPS——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额;EPS——变动前的普通股每股收益;

I——债务利息;PD——优先股股利;T——所得税税率。

(1)财务杠杆的大小是由固定性融资成本和息税前利润共同决定的。

(2)当盈利能力提高时,固定性利息成本占全部盈利的比重下降,导致财务风险下降,表现为财务杠杆系数下降。

(3)公司可以通过合理安排资本结构,适度负债,使财务杠杆利益抵销风险增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联合杠杆效应是指由于固定经营成本和固定融资成本的存在,导致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营业收入变动率的现象。

联合杠杆,是将经营杠杆系数和财务杠杆系数联系起来,考察营业收入的变化对每股收益的影响程度,即将两种杠杆作用叠加。

联合杠杆作用的大小用联合杠杆系数(DTL)来计量,公式如下:

(1)只要公司同时存在固定性经营成本和固定性融资成本的债务或优先股,就存在营业收入较小变动引起每股收益较大变动的联合杠杆效应。

(2)联合杠杆放大了销售收入变动对普通股收益的影响,联合杠杆系数越高,表明普通股收益的波动程度越大,整体风险也就越大。

【考点总结3-1】因为固定成本的存在,导致销售量的变动引起了息税前利润的变动。又因为固定性融资成本的存在,导致每股收益的变动。

图经营杠杆、财务杠杆、联合杠杆的关系

【历年考察过7次,近5年3次】

例如2017年卷二:根据资料,结合财务管理有关理论,逐项判断观点是否正确。若不正确,简要说明理由。(剩余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股利无关论认为股利分配对公司的市场价值(或股票价格)不会产生影响。建立在完美资本市场理论之上的。

理论假设

(1)公司的投资政策已确定并且已经为投资者所理解;

(2)不存在股票的发行和交易费用;

(3)不存在个人或公司所得税;

(4)不存在信息不对称;

(5)经理与外部投资者之间不存在代理成本。

主要观点

(1)投资者并不关心公司股利的分配;

(2)股利的支付比率不影响公司的价值。

理论种类

基本观点

税差理论

(交易成本)

现金股利税和资本利得税有差异时,将使股东在继续持有股票以期取得预期资本利得与立即实现股利收益之间进行权衡。

不考虑股票交易成本

(低现金股利政策)

一般来说,政府会采用股利收益税大于资本利得税的差异税率制度,以提高留存收益再投资的比率,使股东在实现未来的资本利得中享有税收节省

考虑股票交易成本

(高现金股利政策)

存在股票交易成本,甚至当资本利得税与交易成本之和大于股利收益税时,偏好取得定期现金股利的股东倾向于高股利支付率政策。

客户效应理论(收入)

处于不同税收等级的投资者,对公司股利政策的偏好也不同。

收入高的投资者

(低现金股利)

其边际税率较高表现出偏好低股利支付率的股票,希望少分现金股利或不分现金股利,以更多的留存收益进行再投资,从而提高所持有的股票价格。

收入低的及享有税收优惠的养老基金投资者(高现金股利)

偏好高股利支付率的股票,希望支付较高且稳定的现金股利。

“一鸟在手”理论

因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股东认为现实的现金股利要比未来的资本利得更为可靠,故会偏好于确定的股利收益。

该理论强调为了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企业应实行高股利分配率的股利政策。

代理理论

(代理成本)

债权人希望低股利政策

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冲突

股东希望高股利政策

经理人员与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

中小股东希望高股利政策

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

信号理论

(信号传递)

由于内部经理人员与外部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公司可以通过股利政策向市场传递关于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信息,股利政策会影响公司股价。

公司“提高股利”

是公司管理者向市场传递“盈利好”的信号,引起股票价值上涨

【注意】如果是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当提高股利支付率时,可能意味着该企业没有新的前景很好的投资项目,成长性趋缓甚至下降,此时可能引起股票价格下降。反之,可能引起股票上升

公司“降低股利”

是公司管理者向市场传递“盈利差”的信号,引起股票价值下降

特点

剩余股利政策

在公司有良好投资机会时,根据一定的目标资本结构(最佳资本结构),测算出投资所需要的权益资本,先从盈余(当年利润)当中留用,然后将剩余的盈余作为股利予以分配。

保持理想资本结构,使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

注意:分配的基数是当年的税后利润,这里不考虑以前的未分配利润和需要提取的盈余公积。

固定股利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

企业将每年派发的股利固定在某一特定水平或是在此基础上维持某一固定增长率从而逐年稳定增长。其理论依据是“一鸟在手”理论和股利信号理论。

该政策适用于成熟的、盈利充分且获利能力比较稳定的、扩张需求减少的公司。稳定增长期的企业可采用稳定增长股利政策,成熟期的企业可采用固定股利政策。

优点

(1)可以消除投资者内心的不确定性。

(2)有利于投资者安排股利收入和支出,特别是那些对股利有着很高依赖性的股东。

缺点

股利支付与盈余相脱节。当盈余较低时,会导致资金短缺。也不能保持较低的资本成本。

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公司确定一个股利占盈余的比率,长期按此比率支付股利

股利与公司盈余紧密配合,体现多盈多分、少盈少分、无盈不分的原则。

各年股利变动较大,极易造成公司不稳定的感觉,不利于稳定股价。

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公司一般情况下每年只支付固定的、数额较低的股利,在盈余多的年份,再根据实际情况向股东发放额外股利。

(1)使公司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增强股东信心,利于稳定股价。

(2)使依靠股利度日的股东每年可以得到稳定的股利,从而吸引这部分股东。

法律限制

资本保全的限制

公司不能用资本(包括股本和资本公积)发放股利。

企业积累的限制

按照法律规定,公司税后利润必须先提取法定公积金。此外还鼓励提取任意公积金,只有当提取的法定公积金达到注册资本50%时,才可以不再提取。

净利润的限制

年度累计净利润必须为正数时才可发放股利,以前年度亏损必须足额弥补。

超额累积利润的限制

公司不得超额累积利润,一旦公司的保留盈余超过法律认可的水平,将被加征额外税额。

无力偿付的限制

基于对债权人的利益保护,如果一个公司已经无力偿付负债,或股利支付会导致公司失去偿债能力,则不能支付股利。

股东因素

稳定的收入和避税

依靠股利维持生活的股东要求支付稳定的股利。边际税率较高的股东出于避税考虑,往往反对发放较多的股利。

防止控制权稀释

为防止控制权的稀释,持有控股权的股东希望少募集权益资金,少分股利。

公司因素

盈余的稳定性

盈余相对稳定的公司有可能支付较高的股利,盈余不稳定的公司一般采取低股利政策。

公司的流动性

公司的流动性较低时往往支付较低的股利。

举债能力

具有较强的举债能力的公司有可能采取高股利政策,而举债能力弱的公司往往采取低股利政策。

投资机会

有良好投资机会的公司往往少发股利,缺乏良好投资机会的公司,倾向于支付较高的股利。因此,处于成长中的公司多采取低股利政策;处于经营收缩中的公司多采取高股利政策。

资本成本

保留盈余(不存在筹资费用)的资本成本低于发行新股。从资本成本考虑,如果公司有扩大资金的需要,也应当采取低股利政策。

债务需要

具有较高债务偿还需要的公司一般采取低股利政策。

其他因素

债务合同约束

如果债务合同限制现金股利支付,公司只能采取低股利政策。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时期,公司计提的折旧不能满足重置固定资产的需要,需要动用盈余补足重置固定资产的需要,因此通货膨胀时期股利政策往往偏紧。

【历年考察过1次】

2010年卷二:列举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主要类型以及常见的股利支付方式。判断公司董事会提交的利润分配方案有无不法之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股利支付形式

现金股利

现金股利是以现金支付的股利,它是股利支付的主要方式。公司支付现金股利除了要有累计盈余外,还要有足够的现金

股票股利

股票股利是公司以增发的股票作为股利的支付方式

财产股利

是以现金以外的资产支付的股利,主要是以公司所拥有的其他企业的有价证券,如债券、股票,作为股利支付给股东

负债股利

是公司以负债支付的股利,通常以公司的应付票据支付给股东,不得已情况下也有发行公司债券抵付股利的

2018年卷二:回购股份进行股权激励的计划,逐项判断计划的各项是否不妥。

项目

内容

定义

是指将面额较高的股票交换成面额较低的股票的行为。

目的

(1)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增加股票股数降低每股市价,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股票分割与股票股利的比较:

不同点

相同点

股票分割

(1)股东权益内部结构不变;

(2)面值变小;

(3)不属于股利支付方式;

(4)在公司股价暴涨且预期难以下降时,才采用股票分割的办法降低股价。

(1)资本结构不变(资产总额、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总额不变);

(2)普通股股数增加;

(3)每股收益和每股市价下降;

(4)往往给人们传递一种“公司正处于发展中”的信息,从纯粹经济的角度看,二者没有区别。

(1)股东权益内部结构变化;

(2)面值不变;

(3)属于股利支付方式;

(4)在公司股价上涨幅度不大时,往往通过发放股票股利将股价维持在理想的范围之内。

【提示】股票反分割是股票分割的相反行为,即将数股面额较低的股票合并为一股面额较高的股票。

股票回购是指公司出资购回自身发行在外的股票。

公司回购股票,使流通在外的股份减少,每股股利增加,从而使股价上升,股东因此能获得资本利得。因此可以将股票回购看作是一种现金股利的替代方式。

1、股票回购与发放现金股利不同的意义

对股东而言

股票回购后股东得到的资本利得,当资本利得税率小于股利收益税率时,相比于直接分配现金股利而言,股东将得到纳税上的好处

对公司而言

股票回购有利于增加公司的价值:

第一、向市场传递了股价被低估的信号。

第二、用自由现金流进行股票回购,有助于提高每股收益。

第三、避免股利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四、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第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司被收购的风险。

第六、调节所有权结构。

2、股票回购的方式

分类依据

类别

说明

按照股票回购的地点不同

场内公开收购

——

场外协议收购

收购透明度比较低

按照股票回购面向的对象不同

资本市场上进行随机回购

最为普遍,往往受到监管机构的严格监控

全体股东招标回购

回购价格高于当时的股价,成本费用较高

向个别股东协商回购

必须保持回购价格的公正合理

按照筹资方式不同

举债回购

现金回购

混合回购

既动用剩余资金,又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举债来回购本公司股票

按照回购价格的确定方式不同

固定价格要约回购

荷兰式拍卖回购

灵活性更大

【考点总结2-1】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股票分割和股票回购的比较

会计处理

财务影响

资本结构是否变化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银行存款

(1)资产和股东权益同时减少;

(2)引起现金流出。

资产负债率提高,即财务杠杆提高。

贷:股本

资本公积

(1)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总额不变;

(2)股东权益内部结构变化:未分配利润减少,股本和资本公积增加;

(3)由于股数增加,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降低;每股价格有可能降低;

(4)每股面值不变,每位股东的股东财富不变。

资产负债率不变,即财务杠杆不变。但权益资本内部构成发生变化。

(2)股东权益内部结构不变;

(3)由于股数增加,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每股价格降低;

(4)每股面值发生变化;但每位股东享有的股东财富不变。

资产负债率不变,即财务杠杆不变。同时权益资本内部构成也不发生变化。

股票回购

借:股本

(2)引起现金流出;

(3)股数减少,每股收益和每股价格提高。

【历年考察过2次,近5年1次】

例如2011年卷二:简要说明与长期负债筹资相比,普通股筹资方式的优点和缺点。

普通股是最基本的一种股票形式,指股份公司依法发行的具有表决权和剩余索取权的一类股票。

1、没有固定利息负担;

2、没有固定到期日;

3、财务风险小;

4、能增加公司的信誉;

5、筹资限制较少;

6、在通货膨胀时普通股筹资容易吸收资金。

1、普通股资本成本较高;

2、会增加新股东,可能会分散公司的控制权;

3、信息披露成本大,也增加了公司保护商业秘密的难度;

4、股票上市会增加公司被收购的风险;

股权再融资的方式包括向原股东配股和增发新股融资。

配股是指向原普通股股东按其持股比例、以低于市价的某一特定价格配售一定数量新发行股票的融资行为。配股权是普通股股东的优惠权,实际上是一种短期的看涨期权。

(1)配股价格

配股一般采取网上定价发行的方式。配股价格由主承销商和发行人协商确定。

(2)配股条件

上市公司向原股东配股的,除了要符合公开发行股票的一般规定外,还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①拟配售股份数量不超过本次配售股份前股本总额的30%;

②控股股东应当在股东大会召开前公开承诺认配股份的数量;

③采用证券法规定的代销方式发行。

④控股股东不履行认配股份的承诺,或代销期限届满,原股东认购数量未达到拟配售数量70%的,发行失败,发行人按照发行价格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返还已经认购的股东。

(3)配股除权价格

当所有股东都参与配股时,股份变动比例(即实际配售比例)等于拟配售比例。

如果除权后股票交易市价高于该除权参考价,这种情形使得参与配股的股东财富较配股前有所增加,一般称之为填权;反之股价低于除权参考价则会减少参与配股股东的财富,一般称之为贴权。

(4)每股股票配股权价值

一般来说,原股东可以以低于配股前股票市价的价格购买所配发的股票,即配股权的执行价格低于当前股票价格,此时配股权是实值期权,因此配股权具有价值。

公开增发

非公开增发

增发对象

没有特定的发行对象,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均可以认购

1、机构投资者:大体可以划分为财务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

2、大股东及关联方:指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关联方。

认购方式

通常为现金认购

不限于现金,还包括股权、债权、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等非现金资产

2011年卷二:简要说明与长期负债筹资相比,普通股筹资方式的优点和缺点。

区别点

债务筹资

普通股筹资

低(利息可抵税;投资人风险小,要求回报低)

高(股利不能抵税;股票投资人风险大,要求回报高)

公司控制权

不分散控制权

会分散控制权

筹资风险

高(到期偿还;支付固定利息)

低(无到期日,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

资金使用的限制

限制条款多

限制少

短期负债

长期债务

高(期限短,还本付息压力大)

限制相对宽松

筹资速度

快(容易取得)

银行借款

债券筹资

低(利息率低,筹资费低)

快(手续比发行债券简单)

筹资弹性

大(可协商,可变更性比债券好)

筹资对象及范围

对象窄,范围小

对象广,范围大

【历年考察过12次,近5年4次】

例如2016年卷二:运用财务管理有关原理逐项判断观点是否正确,如不正确,简要说明理由。(考察可转换债券的票面利率、发行价格、回售条款和赎回条款等知识点。)

同一公司的优先股股东的必要报酬率比债权人高,同一公司的优先股股东的必要报酬率比普通股股东低。

1、与债券相比,不支付股利不会导致公司破产;没有到期期限,不需要偿还本金。

2、与普通股相比,发行优先股一般不会稀释股东权益。

1、优先股股利不可以税前扣除,是优先股筹资的税收劣势;投资者购买优先股所获股利免税,是优先股筹资的税收优势。如果两者可以完全抵销,则使优先股股息率与债券利息率趋于一致。

注:按金融工具准则,对于分类为金融负债的优先股,优先股股利可以税前扣除,但投资者需缴个人所得税;对于分类为权益工具的优先股,优先股股利不可以税前扣除,但投资者可免缴个人所得税。

2、优先股的股利通常被视为固定成本,与负债筹资的利息没有什么差别,会增加公司的财务风险并进而增加普通股的成本。

认股权证发行的用途:

(1)在公司发行新股时,为避免原有股东每股收益和股价被稀释,给原有股东配发一定数量的认股权证,使其可以按优惠价格认购新股,或直接出售认股权证,以弥补新股发行的稀释损失。

(2)作为奖励发放给本公司的管理人员。

(3)作为筹资工具,以吸引投资者购买票面利率低于市场要求的长期债券。

附认股权证债券,是指公司债券附认股权证,持有人依法享有在一定期间内按约定价格认购公司股票的权利,是债券加上认股权证的产品组合。

种类

[1]分离型

指认股权证与公司债券可以分开,单独在流通市场上自由买卖。

[2]非分离型

指认股权证无法与公司债券分开,两者存续期限一致,同时流通转让,自发行至交易均合二为一,不得分开转让。非分离型附认股权证公司债券近似于可转债。

[3]现金汇入型

指当持有人行使认股权利时,必须再拿出现金来认购股票。

[4]抵缴型

公司债票面金额本身可按一定比例直接转股。如现行可转换公司债的方式。

附带认股权证债券的筹资成本,可以用投资人的内含报酬率来估计。计算出的内含报酬率必须处于债务市场利率和税前普通股成本之间,才可以被投资人和发行人同时接受。

1、可转换债券的主要条款

特征

可转换性

(1)在资产负债表上只是负债转换为普通股,并不增加额外的资本;

(2)这种转换是一种期权,可以选择转换,也可以选择不转换而继续持有债券。

转换价格

即转换发生时投资者为取得普通股每股所支付的实际价格。

转换价格通常比发行时的股价高出20%~30%。

转换比率

转换比率是债权人将一份债券转换成普通股可获得的普通股股数。

转换比率=债券面值÷转换价格

转换期

可转换债券的转换期可以与债券的期限相同,也可以短于债券的期限。

赎回条款

设置赎回条款的目的:①可以促使债券持有人转换股份;②可以使发行公司避免市场利率下降后,继续向债券持有人按较高的债券票面利率支付利息所蒙受的损失。

回售条款

回售条款指在达到某一条件时,债券投资者可以强制将债券销售给发行债券的公司,设置回售条款可以保护债券投资人的利益;

设置回售条款是为了保护债券投资人的利益,使他们能够避免遭受过大损失,降低风险。

强制性转换条款

设置强制性转换条款,是为了保证可转换债券顺利地转换为股票,实现发行公司扩大权益筹资的目的。

2、可转换债券的筹资成本

可转换债券的持有者,同时拥有1份债券和1份股票的看涨期权,但为了执行看涨期权,必须放弃债券。

可转换债券的估值就是先当作普通债券分析,再当作看涨期权处理。

可转换债券,在CPA考试中的核心考点在于计算可转换债券的资本成本是否在适合区间,因此对其的计算主要分为以下几步:

确定纯债部分券的价值

纯债券部分的价值是不含看涨期权的普通债券的价值

发行日纯债券的价值=利息的现值+本金的现值

分析期权部分的转换价值

债券转换价值是债券转换成的股票价值。

转换价值=股价×转换比率

第i年股价=初始股价×(1+预期增长率)i

分析可转换债券的底线价值

可转换债券的底线价值,应当是纯债券价值和转换价值两者中较高者。

分析市场价值

市场价值不会低于底线价值

赎回价值

可转换债券设置有赎回保护期,在此之前发行者不可以赎回。

若赎回价格<底线价值,则选择转股。

分析筹资成本

求出上式中的折现率(i),就是可转换债券的税前成本,再乘以(1-T)就是税后成本。

确定票面利率、转换价格与转换比率是否合适

可转换债券的税前筹资成本应在普通债券利率与税前股权成本之间。

【注】若票面利率或者转换价格不合适,我们要修改筹资方案,修改途径包括:修改票面利率、转换比率和赎回保护期间。

3、可转换债券筹资的优缺点

4、可转换债券和附认股权证债券的区别

可转换债券

认股权证

行权对资本的影响不同

在转换时只是报表项目之间的变化,没有增加新的资本

在认购股份时给公司带来新的权益资本

灵活性不同

类型繁多,千姿百态。它允许发行者规定可赎回条款、强制转换条款等

灵活性较差

适用情况不同

主要目的是发行股票而不是债券,只是因为当前股价偏低,希望通过将来转股以实现较高的股票发行价。

THE END
1.如何计算销售价?销售价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有哪些?股票频道在商业活动中,准确计算销售价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还直接影响着市场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 销售价的计算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成本加成法和市场导向法。成本加成法是基于产品的成本来确定销售价。首先,需要计算出产品的直接成本,如原材料、劳动力和直接生产费用等。然后,加上预期的利润和间接成本,...https://stock.hexun.com/2024-11-08/215432027.html
2.成本/数量/利润分析的基础成本/数量/利润分析(Cost-Volume-Profit(CVP)analysis)是指一种用于分析经营和营销决策如何影响短期利润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理解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售价和产出水平(量)之间的关系。 2.为了什么--预期作用 1)为产品和服务设定价格。 2)决策是否要推出新产品或服务。 https://www.jianshu.com/p/88e29e781bc7
3.成本数量利润分析20240303.docx成本-数量-利润分析引言成本-数量-利润分析是一种在企业管理中常用的工具,用于评估产品或服务的成本、销售数量以及相关的利润情况。通过分析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产品或服务的经济效益,并进行相应的决策。本文将介绍成本-数量-利润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提供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例子。成本分析成本...https://m.renrendoc.com/paper/315071349.html
4.餐饮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分析报告案例(通用6篇)反映餐饮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指标很多,笔者挑选了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毛利率、营业利润等主要指标加以分析。 (一)营业收入分析 营业收入即餐饮企业经营过程中向消费者提供劳务或销售商品等而取得的收入,是进行财务分析的一项基本指标。 它的大小决定了餐饮企业盈利的大小,也反映出餐饮企业的经营规模和...https://www.cnfla.com/caiwufenxibaogao/473123.html
5.市场市场调研报告根据上述目前房地产市场在预售项目的供给量特征,本次调研特别针对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房产项目展开分析,有针对性的发掘这些项目与本项目的相通之处、借鉴市场运作的经验,为本项目的规范化市场运作奠定基础。 ⑴海鑫国际 ——项目定位:阜新人上层生活的坐标。 https://mip.oh100.com/a/202302/6166521.html
6.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包括哪些总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组成;销售收入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产销平衡;产品产销结构稳定。在本量利分析中,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基础上的。这些假设一方面有助于建立简单数学模型来反映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使本量利分析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具有一定局限性。https://www.gaodun.com/wenda/chuji/88033.html
7.关于“本量利”财务分析法的思考【摘要】本文介绍了“本量利财务分析的内涵,提出了“本量利”财务分析的重要性和局限性,并对其利弊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成本 业务量 利润 重要性 局限性 “本量利”分析法是根据有关产销数量、销售价格、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等因素同利润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分析计量而确定企业目标利润的一种方法。是管理会...https://www.fx361.com/page/2018/0122/2813854.shtml
8.电商创新创业计划书(通用5篇)7、成本控制风险 主要从资金的投入,商品的成本分析,期间费用,商品的销售利润,预测现金流量表,预测利润表,预测资产负债表,主营业务利润率,总资产利润表,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方面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 8、资金链的风险 1)积压的商品不能卖出而不能得到货款 https://www.yjbys.com/chuangye/ziliao/chuangyejihuashu/632778.html
9.红日药业: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报告书(修订稿)务状况、盈利能力分析”之“(二)展望药业的盈利能力分析”。 11、补充披露了:1)超思股份传统市场包括的具体范围。2)超思股份 2015 年预测数据的合理性及 2015 年营业收入、净利润预测的可实现性。请详见本报 告书“第五节 标的资产评估或估值”之“一、超思股份评估基本情况”之“(三)收 益法评估说明”。 12...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5110300001543_16.shtml
10.本量利分析在产品定价上的具体应用公司经营的好坏主要体现在利润方面,而利润主要由销售收入和成本决定。应用本量利分析中的目标利润分析进行产品定价,可以锁定公司的目标利润,通过对目标利润的把握,决定产品在各销售区域的价格标准,可以帮助公司实现合理的销售利润,避免盲目价格战给公司带来损失。 http://www.ma-shufe.com/yanjiu/5/72.html
11.超详细:成本分析与成本控制技巧如:我们6月份由于销售量的突增,造成人工和材料的增加,这个人工和材料的差异责任,就不应该是生产车间负责的,而是销售部门的责任。 这时,K老板打断问,“如果让你实施的差异分析,你会怎么开展工作呢?” 我稍稍思考了下,说“第一,制作差异分析表格:在进行差异分析时,必须做差异分析表。按每期的实际数据与上年年末编...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566183324&efid=U1wff6iZiTUzwABfSFYymA
12.会计视野法规库:《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本准则第六条规定,在实施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考虑下列关系: 1.财务信息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财务信息各要素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包括财务报表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联动关系等。例如,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之间通常有稳定的比率,当期银行借款平均数额与利息费用之间有联动关系。 2.财务信息与相关非财务信息之间的...https://law.esnai.com/mview/33906
13....大数据为例量身打造数据化运营体系51CTO博客业务风向标—订单量、客单价、成交额、各种聚类分布 商品晴雨表—销售分析、波士顿矩阵(BCG Matrix)、留存流失指数 用户群分析—基本属性、RFM模型、留存率Cohort Analysis(同期群分析) 1、餐饮外卖中的数据化运营需求和现状 前两年大家还在说大数据,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专家…不管什么只要跟数据沾边都得贴上“大数据”方显...https://blog.51cto.com/15404184/4317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