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天茶市的创新模式在近年低迷的餐饮市场逆市而上的“点都德”。不少人知道该品牌系由广东餐饮名人沈振伦先生及其领导的团队为管理,实际上“点都德”品牌的策划与筹建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沈振伦先生的小儿子沈志辉。沈志辉虽然从小就亲身感受到父母经营餐饮的苦与累,但自己反而很热爱这一行,认为这是一种责任。沈志辉说当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得到客人认可,就是做餐饮人最大的满足。
他的餐饮之家
敬业精神父辈传承
沈志辉的父亲为广东餐饮名人沈振伦,母亲曹玉维,两夫妇从第一家豪贤饭店,到南国酒家、东兴顺再到点都德,一路打拼,从事饮食业已超过36年。所以沈志辉也认为,自己投身餐饮的机缘是从自己一出生就开始了,“我们家里很传统,由小到大都见到父母做餐饮很辛苦。我认为这是一个责任。”
初涉餐饮当饭堂阿姨
尽管小时候需要偶尔帮家里在路边卖一下乳鸽和糕点,沈志辉还是没有预料到自己在餐饮行业的第一份工是当上了“饭堂阿姨”。10年前,广东实验中学芳村校区的饭堂开张,“东兴顺”承包了来经营,沈志辉来到这里当了一年的“饭堂阿姨”。所谓“饭堂阿姨”其实就是做打杂的工作,虽然不用在大炉旁边炒菜,但饭堂事无大小都需要亲力亲为,更让沈志辉认识到保证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性。
两代人相互尊重融合
对于两代人在经营理念上如何求同存异时,沈志辉坦言,两代人有不同的喜好、眼光,如果大家可以相结合的话,很多东西是可以事半功倍的。他说,以前的他也很叛逆,觉得父辈们太老土甚至固执,但经过多次实践后,他渐渐发现,原来大家只是观点、角度的不同而已,并没有对错之分,很多时候,两代人合力将事情做好,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而两代人合作的基础,就是互相尊重。
说个最生动的例子,就是“点都德”的命名。据说“点都德”一开始的店名是“点都得”,突显草根、容易记的特点,但沈志辉站在年轻人的立场,觉得父亲起的这个店名很老土,难以接受。两父子意见不统一,于是开了一个家庭大会来决定。最后把“得”改成“德”,皆大欢喜。沈志辉认为:“与父母的理念不合的时候,就要多商量,互相尊重就‘有计倾’”。
他的餐饮主张
都说80、90后是很有主张的一代人,沈志辉对餐饮当然有他独特的看法。
当餐饮成为工作
对于自己餐饮二代这个身份,沈志辉相当自豪,他也认为这是自己生来的优势。“做餐饮需要经验,出生在餐饮家族,这样的环境使我潜移物化,每天接触的事都与餐饮有关。像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谈话之间也会提到工作,因为桌面上摆放的就是关于餐饮的内容——食物。”沈志辉自言是个喜欢美食的人,但当品尝美食成为一份工作,似乎也让这份爱好少了些乐趣。“对于餐饮二代,我觉得唯一不好的就是,吃东西本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你肯定要享受它有多么的美味,但做这一行就是你一定要找到它的问题在哪里,本来好好吃的东西,你也一定要找到它有什么瑕疵,挑剔美食逐渐成为一种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你对美食的乐趣。”
餐饮应更重视创新
目前“点都德”的品牌已经交由沈志辉在管理,但他表示并不会止步于此,将来还会以不同的路线开拓不同的品牌。因为他觉得餐饮不能安于现状,要不停进步,这就需要经营者多出外走走,走远一点,“很多地方都有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为何不走出去而留在本地互相抄袭呢?”
在沈志辉看来,一盅两件很能代表“食在广州”,外国人了解粤菜也大多是从点心开始的,因此从传播范围来说,点心的影响力很强大的,广州这个点心发源地反而忽略了这件事。如今,“点都德”力求将广府点心文化发扬光大。记者采访当天,沈志辉刚从北京路谈完合作回来,他透露,正着手准备在北京北路附近建立点心博物馆,并试验逐步把广府民间工艺(如拉糖花)引入茶楼,从而推动“手作点心”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他的创业之路
我们看到“点都德”很成功,但在“点都德”之前,沈志辉早早就开启了他的创业之旅。
开奶茶档饮头啖汤
2007年,北京路举办了美食节,各式饮品、小吃受到过路客的排队追捧,眼光敏锐的沈志辉看准了这股奶茶热潮,决定加盟奶茶档的经营。
在年轻人聚集的越富广场,沈志辉租用了门口一间几平米的商铺卖起了即冲奶茶。当时在广州卖奶茶的店铺不多,年轻人对此十分热衷,所以沈志辉的奶茶铺生意每天都很旺,“当时我们6个人,在闲日,每天就需要冲泡800~1000杯奶茶才够卖”。每天冲奶茶冲到手软,但第一次不靠家里成功做起自己的生意,沈志辉自然很开心,随后更把奶茶店扩张到3、4家分店。随着越来越多人冲击奶茶行业,沈志辉便将奶茶经营转向酒店经营。
开快捷酒店练就交际手腕
沈志辉的经营念头从来不局限于一种模式。他不仅开过奶茶档,也开过快捷酒店。完全自己一手一脚开设一家酒店,对于很多80后来说是一件难事,沈志辉却表示:“这比经营餐饮简单,其实就是销售房间而已。”
与不同职能部门打交道,手把手去销售经营,这对于沈志辉来说是一个新的尝试,他还交出了一张不错的成绩单。快捷酒店的经营让他学会了在商场上如何与人打交道,尽管不是自己擅长的一面,但通过努力依然可以做到最好。沈志辉说,年轻人就是要不断勇于尝试新事物。
开大茶楼连产权也买下
骑楼、趟栊、满洲窗,一家位于龙津中路最具广州本土特色的骑楼小洋房,成为第一家“点都德大茶楼”。沈志辉就是她诞生的幕后功臣。沈志辉说,3年前的某天,爸爸把两本房产证递给了他,叫他把当时的建筑推倒,重新打造一家具有西关风情的茶楼。虽然当时的沈志辉已有经营酒店的经验,但建一家全新的茶楼对他来说,还是莫大的挑战。忘记了为此跑了多少趟不同的部门,跟多少人打过关系,幸运的是,他终于冲破重重困难,亲手将这栋大茶楼建造起来。
84后的年轻人却经营起传统茶点来?沈志辉坦言,“‘一盅两件’向来被认为是年纪大的人的生活习惯,但在我看来,传统、怀旧的东西一样可以变得很时尚。”所以,在“点都德”,客人可以吃到如虾饺、叉烧包等最传统的茶点,也可以吃到如日式青芥三文鱼挞、泰式冰榴莲等新潮点心,而且在点心卖相上,这里也走时尚路线。传统与新潮,在“点都德”得到了很好的平衡,这得益于两代人的充分沟通,也因为两代人有共同的坚持——点心无论传统与新潮,都必须是店里师傅亲手制作,绝不假手于工场配送。难怪沈志辉会自豪地说,“没有我和父辈两代人,就没有现在的‘点都德’”。
如今,“点都德”已从荔湾区扩展到越秀区、天河区、海珠区,去年底更进军珠江新城,凭着3年内连开7家分店的势头,“点都德”斩获了“广东地标美食餐饮企业”、“羊城10大明星餐饮企业”、“最具人气餐厅”等多项美誉。
他的兴趣爱好
如果当初不是选择进入餐饮业,沈志辉会喜欢哪门子的事?答案,绝对是你想不到的。
餐饮人的电影梦生活就应该好玩
在广州餐饮老板们的聚会中,其实很少见到沈志辉的身影,但在广州众多义工活动、广东狮子会阳光天使的公益活动中,他却是常客。在今年3月14日举行的“幸福广州有情有义”——第六届优秀义工表彰大会上,沈志辉光荣地成为10名义工之星的其中一人。
附“点都德”汇点楼点心制作4款
砂锅京葱手撕包
酵母面皮,京葱片,葱油。
制法:
将酵母皮制作,摊成长条形,卷起成包子形,上笼隔水蒸熟备用;烧热砂锅,入油,将京葱片炒香,放入卷好的包子煎至两面金黄色,原锅上桌即可。
酵母面皮:
低筋面粉,酵母,盐,猪油,白糖。
天山雪莲杏奶露
雪莲子适量,杏仁500克,清水2000克,三花淡奶250克,白糖75克,粟粉少许。
1、将雪莲子浸泡发好,蒸熟。
2、将杏仁加水打制成汁,过滤,加入三花淡奶、白糖,入锅煮沸,加入粟米粉水增稠。
3、将杏仁奶倒入小碗中,加入雪莲子即可。
鸡丝芋丝炸春卷
鸡肉丝50克,炸芋丝40克,沙葛丝50克,胡萝卜丝25克,冬菇丝25克,春卷皮3张,生粉,生抽,盐,油,白糖。
1、将鸡肉丝加生粉、生抽、白糖拌匀入味。
2、将鸡肉丝、炸芋丝、沙葛丝、胡萝卜丝、冬菇丝一同炒熟成馅。
3、将馅料包入春卷皮中,入160℃热油炸成金黄色,捞出沥油即可。
软糯流心甜茶粿
糯米粉,澄面,燕麦杂粮馅,生粉,白糖,猪油。
1、将糯米粉、白糖用搅拌机搅匀,取出,慢慢加入凉开水调拌均匀。
2、将生粉、澄面用开水烫,搓匀,加入糯米浆中拌匀,入冰箱冷藏30分钟,取出搓揉分成小份。
3、将每份糯米粉团摊平成皮,加入燕麦杂粮馅,搓成圆柱形,用蕉叶包裹,用竹签固定,入蒸笼蒸5分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