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的歇后语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马的歇后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马背上钉掌——离题太远。

马槽里伸出个驴头——多一张嘴。

马儿护虎儿——没那回事。

马儿伸腿——出题。

马过竹桥——难拐弯。

马缰绳栓羊头——路子不对。

马嚼子戴一牛嘴上——胡来。

马驹子拉车——上了套。

马笼头给牛戴——生搬硬套。

马屁股上的苍蝇——瞎嗡嗡。

马散宠头——自由自在。

马上耍杂技——艺高。

马尾巴拴豆腐——提不起来。

马尾巴绷琵琶——不值不谈。

马戏团的猴子——随人耍。

冲着和尚骂秃子——寻着惹气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和尚训道土——管得宽

和尚养儿子——岂有此理

和尚照镜子——无计(髻)可施(梳)

和尚枕着门槛睡——突(秃)出

和尚住岩洞——没事(寺)

和尚坐岩洞——没事(寺)

花和尚穿针鼻——大眼瞪小眼

济公当和尚——不吃素()

见了和尚叫舅子——乱认亲

酒肉和尚菜道士——岂有此理

看见和尚叫舅子——乱认亲

看见和尚喊姨夫——乱认亲

摘要:内蒙古西部方言歇后语由老百姓创造,俚趣横生,生动形象,口语化强,使用广泛,是一种草根文化,接地气,贴近百姓生活,反映了内蒙古西部地域文化。

关键词:内蒙古西部方言晋语歇后语

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关于歇后语,《现代汉语词典》(6版)的解释为: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半部分像谜语,后半部分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于全有《P于歇后语的内涵及特点问题》一文概括歇后语的特点为:意义的后实性;风格的口语性;结构的双合性。在书写中,歇后语两小句之间常用破折号分隔。内蒙古西部方言存在大量的歇后语,研究程度还不够,所见的内蒙古歇后语资料主要是地方文化学者,在编纂内蒙古地方志资料、方言资料过程中对歇后语做的搜集整理,截至目前还没有专著出版。歇后语作为地方文化和方言研究的重要语料,对了解一些地区的风土人情、地方文化很有价值,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年轻一代受普通话影响越来越多等原因,歇后语的使用在逐渐减少,对内蒙古西部方言歇后语的研究显得很有意义。

一、方言歇后语的文化特征

(一)反映了草根文化的特征。内蒙古西部方言歇后语由老百姓自己创造、自己使用,反映了草根文化,主要来自日常生活,来自底层。用口语化的、贴近生活的语言和语料而成的歇后语,带着普通老百姓的烙印。例如厕所里的名言:厕所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厕所里面跳高――过粪(分)。这些歇后语很俗气,带着深深的乡土气息,一般在口语中使用,在正式场合和书面语中很少用,算不上“阳春白雪”,反倒像“下里巴人”,不过俗有俗的好处,听起来不费力,甚至会让人忍俊不禁。

(二)反映了语言游戏的特点。内蒙古西部方言俚语中有许多调侃、挖苦、警示的内容,有语言游戏的成分。例如:“半夜想起朝南睡――想起哪出是哪出”,批评别人不做规划,想干什么干什么;“玻璃上的苍蝇――有光明没前途”,讽刺别人没有前途;“坟塬上的耗子――吃鬼”,讽刺别人显摆;“裤带上别个死耗子――假装打猎的”,讽刺别人“能装”;“老奶奶上鸡窝――奔蛋(笨蛋)”,说别人是笨蛋;“耗子掉了面瓮了――一看一个白瞪眼”,批评别人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这些歇后语听起来妙趣横生。歇后语创作主体是老百姓,他们可能没有特别高的文化,但是生活阅历丰富,创造出了许多经典的歇后语,为平淡的生活增添不少乐趣,使得许多不可言传的事情、深奥晦涩的道理简单通俗地表达出来。他们把歇后语视作一种语言游戏丰富生活情趣。人们通过歇后语这一语言形式,使得交际中充满俚趣,但又能说明问题,使对方明白。从语体风格看,方言歇后语更加口语化,更加形象生动、充满趣味,在调剂语言生活、丰富交际的趣味性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在交际中用歇后语,虽然有时有讥讽、挖苦、警醒的意思,但是对方不会生气,在诙谐友好的气氛中,既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又不伤和气。

二、歇后语与方言

(一)歇后语中运用了方言词汇。内蒙古西部方言歇后语由老百姓创造,具有地域特色,反映了地域文化,丰富了人们的语言生活,增强了交际的趣味性、生动性、通俗性,是先民留给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蒙古西部方言歇后语在创作的时候使用了内蒙古西部方言词汇。这些词汇,本方言区的人能够听懂,而其他方言区的人听起来则比较困难。通过方言歇后语交流,增强了“乡音”的吸引力,也使交际更容易明白。如:黑老鸹死了八年――嘴还硬着呢;菜盘子里扎猛子――不知深浅;吃上山药跑肚――拉圪蛋了。“黑老鸹”指的是“乌鸦”;“扎猛子”指的是“翻跟头”,“拉圪蛋”指的是“闯祸了”,这些词语都是内蒙古西部方言词,其他方言区的人们听起来难以理解。

(二)歇后语中利用了方言语音。谐音双关是歇后语常用的修辞。内蒙古西部方言歇后语谐音不是按照普通话发音谐音,而是按照内蒙古西部方言的发音。如:剃头不蘸水――甘肃。“剃头不蘸水”,就是“干着削”,“削”在内蒙古西部方言中发音为[?揶y?藜?揲],“肃”发音为[?揶y?藜?揲],“削”和“肃”谐音。又如:厕所里开拖拉机――烦死;厕所里面拉电灯――找死。内蒙古西部方言大部分地区s、sh不分,所以“死”、“屎”两字同音,利用方言语音特点,使得歇后语更具方言味。

(三)使用了方言地名。方言歇后语中使用了当地地名。如:准格尔旗的海红子――大小也是个圪蛋;后山的天气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东风压倒西风――东胜。“海红子”、“圪蛋”是方言词,“海红子”是海棠的一种,“圪蛋”本意是“蛋形物”,这句歇后语中的意思是:“大小是个东西”。内蒙古西部区以阴山为界分为前山和后山。前山靠南,比后山温暖,后山则风大寒冷,天气变化大。准格尔旗是鄂尔多斯市下辖的一个旗;东胜是鄂尔多斯市的市政府所在地。准格尔、后山、东胜都是内蒙古西部地名,歇后语中使用地名会使交际更加亲切,拉近了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

三、歇后语反映的地域文化

2.歇后语与农具。如:耗子拉木钎――大头还在后面;狗粪叉掏屎――硬手。木钎、粪叉是农民常用的农具,语言来自生活,反映生活,歇后语中用木钎、粪叉,反映了农具的使用情况。

3.歇后语与农作物。如:麻秆挑水――承担不起;刺苗遇到枣核――针锋相对;荞麦皮喂牲口――不是好料。麻秆、刺苗、荞麦皮等都和农作物有关。人们用自己农耕中的作物做喻,说明道理,能够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明白。

(二)歇后语与礼俗。“童男童女掉水里――衣服湿了架架不倒”,童男童女是丧葬中的纸作,用纸张糊成的童男童女的模样,掉到水里纸湿了但是支撑的架子是高粱秆做的,不会湿;“棺材里露头――死不要脸”,人死了会装殓入棺材,但是被装到棺材里了还把头露出来,意思是死了不要脸,语义双关,另一层含义为“死不要脸”,是詈辞。

(四)歇后语与服饰民俗。皮裤套棉裤――必定有缘故(不是皮裤没毛,就是棉裤太薄);数九寒天穿裙子――美丽冻人(美丽动人)。让晒盼鞑康厍地处北疆,天气寒冷。例如内蒙古乌兰察布,根据《乌兰察布盟志气候》中记载:乌兰察布最冷一月份平均气温-13℃~-17℃。全市冬季极值为四子王旗的-39℃。寒冷期(日平均气温≤0℃)大部分地区从10月末开始到翌年3月末4月初结束,长达五个月。冬季风速大,大风日数多,并经常有冷空气入侵。这么漫长的寒冷天气里,穿着自然丰富,种类分得也很细致,如:内蒙古西部人们的裤子,有打底裤、秋裤、二毛裤、棉裤、毛裤、皮裤、单裤、线裤、绒裤、护膝等多种,从名称上都可以一窥内蒙古西部裤子的分类。歇后语用了皮裤、棉裤、裤子来做比喻,贴近生活,容易理解,是内蒙古西部服饰民俗的反映。

四、结语

内蒙古西部方言歇后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在人们的日常语言交流中不可或缺,丰富了人们的语言生活和语言素材,活跃了人们的交际,使得语言表达更生动、有趣。但是应该注意到内蒙古西部方言歇后语因为记录少、整理少,挖掘少,很多歇后语已经消失,年轻人已经不怎么使用,需要方言学者和地方文史专家搜集整理、传承、保护。

注:

参考文献:

[1]马国凡,高歌东.歇后语[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1983(7).

[2]乌兰察布盟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乌兰察布盟志[M].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4(8):306.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6版)[K].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1):1439.

东北人不服输,即使处于弱势,也会说句歇后语:骑驴看唱本,咱们走这瞧!

天火烧冰窖……命里该着。

兔子没毛……将就材料。

吞碟子吃碗碴……一肚子词(瓷)。

土豆搬家……滚球。

土地佬吃烟灰……有这口神累(lei三声)。

秃脑亮虱子……明摆着。

秃爪子上鸡窝……不简单(不捡蛋)。

脱裤子放屁……竟费二遍事。

剃头挑子……一头热。

兔子尾巴……长不了。

铁路警察……各管一段。

掏灰耙没脑袋……杆儿了。

瘸子打围……坐山喊。

瘸子屁股……邪门儿。

穷妈家……奔来了。

穷棒子烟袋……没准(嘴)儿。

七字多两点……撅尾巴斗。

清泔水……撇(pie一声)了。

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汽车轧罗锅……死的值(直)。

荞麦友打袼褙……不沾板。

清鼻涕……甩了。

娶媳妇碰见出殡……死的死,活的活。

王八买西瓜……连滚带爬。

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了。

壬八清客……它来它不来。

王八掉灰堆……又憋气又窝火。

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王八蛋打*种……没一个好揍。

王母娘娘裹脚条……又臭又长。

王母娘娘锤棒石……挨削没够。

王麻子膏药……贴上了。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窝窝头踹一脚……不是个好饼。

武大郎卖棉花……人穷货也囊。

武大郎卖王八……什么人什么货。

武大郎抓奸……找死。

关于驴的歇后语参考:

1、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2、驴脸和猪头-丑对丑;一对丑

3、好女嫁歹汉,驴子吃牡丹-搭配不当

4、马食槽不许驴插嘴-独吞

5、哑巴逮驴-闷着头干

6、捉住驴子当马骑-不识货

7、冰坂上的驴子-四脚朝天

8、骑毛驴观山景-走着瞧

9、夹道里截驴-没有回头的余地

10、磨道里等驴-没跑;跑不了

11、骡子的脸-非驴非马

12、狗吃青草-长着一副驴心肠

13、老掉牙的驴-顾(雇)不得

14、人家骑马我骑驴,后面还有推车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15、张果老骑毛驴-倒行逆施

16、一根桩上拴俩驴-谁也跑不了

17、草驴(母驴〕卖了买叫驴(公驴〕-胡捣腾

18、老头牵瘦驴-顾(雇)不得

19、黔虎吃驴-兜圈子

20、驴头伸进奶桶里-白吃

21、老驴打滚-翻但是身来

22、拴驴找个棉花垛-窝囊货

23、胡萝卜拴驴-跟着跑了

24、张果老骑驴-倒着走

25、跋脚驴子追兔子-赶不上;撵(nian追赶〕不上

26、磨道里的驴-转圈子

27、骑着驴看把戏-走着瞧

28、驴子赶到磨道里-不愿转也得转(比喻不愿意做的事也得去做)

关键词字典词典语典三分

2007年,笔者在“海峡两岸《康熙字典》学术研讨会”(山西,晋城)上宣读的《语典的兴起及其对文化传承的贡献》一文中,曾经提出“字典、词典、语典三分”的主张,指出:

迄今为止,汉语语文工具书有字典、词典之别,而无“语典”一说。语典不管大中小型,一概归入词典……这显然名不副实。语典和词典收条对象不同,根据“语词分立”的主张,应当把“语典”从“词典”里分立出来。这样,以字为单位,按一定次序排列,每个字注上读音、意义和用法的工具书称为“字典”;收集词汇加以解释供人检查参考的工具书称为“词典”或“辞典”;收集语汇加以解释供人检查参考的工具书称为“语典”。

(温端政2007)

要。最主要的,是要进一步弄清字典、词典、语典三分的理论依据和事实基础,以及它的意义。本文试就这几个方面做一些探讨。

一、字典、词典、语典三分的理论依据

字典、词典、语典三分的理论依据是“语词分立”。对“语词分立”的基本含义,笔者曾经做过如下阐述:

1.给词、语,特别是给“语”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明确它的范围;2.确认“语”和“词”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语言单位,把“语”从“词汇”里分立出来,把“词”从“语汇”里分立出来;

3.明确“词汇”和“语汇”的定义,确认词汇具有系统性,语汇也具有系统性。(温端政2002)

这个主张是基于汉语的特点提出来的。在汉语里,“语”和“词”固然有相同的一面,但不同的一面是不能忽视的。相同的一面表现在:“语”和“词”都是语言单位,都是语言的现成“建筑材料”,都负载着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的传统文化。“语”和“词”的不同的一面,笔者曾多次进行过论述,杨蓉蓉(2011)归纳为四点:(1)结构不同,语是词组成的;(2)性质、特征不同,词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基本特征是概念性,而语只有词汇意义,基本特征是叙述性;(3)凝固性的强弱不同;(4)语法功能不同,词分虚、实,虚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语都有实义,都能充当句子成分。这个概括,基本符合我们的原意。

后来,李如龙先生(2009:11―21)在《语汇学三论》一文里,从语音、语法、语义、语源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语”和“词”的异同。他的见解富有启发性,特别是他谈到“在生成的顺序上”,“词”的生成是原生的,“语”则是利用词的组合再次合成的,也可以说是“再生”的,“如果说,词汇是分了类的原材料和粗坯的零件的话,语汇则是组装好了的预制品和加工过的零件”。

这些论述充分说明,“语”和“词”是并列的语言单位,语不是“词的等价物”。

然而,近来有人不同意这个主张,称:“我们应该承认‘语’和‘词’这不同的语言单位之间既在一些细微之处存在差异又在根本的原则问题上相互一致,彼此交融渗透,并无根本上的大异。不可因为语和词之间一小部分的‘异’而过分夸大二者的区别,忽略它们大部分的‘同’,更忽略甚至掩饰‘语’内成员间的区别,否则,将有悖常理。”(刘静静2011)

这里强调,“语”和“词”的差异只表现在“细微之处”,认为“语词分立”是“过分夸大”了“语和词之间一小部分的‘异’”,是在“掩饰”语的内部“成员”之间的区别。果真如此吗?

说“语”和“词”的差异只表现在“细微之处”,显然是站不住脚的。上面对“语”和“词”异同的论述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这里我们再补充一点,是关于“词”和“语”的定义。

关于“词”的定义,有很多说法,例如:

词是一种形式和内容统一起来的语言最小单位。(孙常叙1956:2)

我们把词看作是语言中有意义的能单说或用来造句的最小单位,它一般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符淮青1985:1)

词是称谓上和造句上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武占坤,王勤1983:9)

词是语言中一种音义结合的定型结构,是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造句单位。(葛本仪1958:2)

再看几本高校《现代汉语》教材:

词是代表一定意义的,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它一般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林祥楣1991:108)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2003:195)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张斌2002:157)

再看几本有代表性的辞书的注释:

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语言中具有固定语音形式和特定意义的、最小的独立运用的单位。(《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

语言里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现代汉语学习词典》)

所有这些关于“词”的定义,尽管表述有所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而关于“语”的定义,则多未涉及,有的则是举例性的说明,如:

谚语;成语。(《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特指俗语、谚语、成语或古书中的话。(《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

谚语或成语。(《新华词典》2001年修订版)

这种举例性的说明,显然不是学术性的定义。只有《辞海》第六版关于“语”的定义,才是学术性的:“大于词、具有相对固定结构的叙述性语言单位,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这种定义具有重要意义,它把“语”和“词”的性质从根本上区分开来。这一点,刘叔新(2005:33―34)的《汉语描写语汇学》里下列这段话也讲得很清楚:

词还必须是一种最小的完整定型的材料单位。所谓“最小”,就是本身不能再分出两个或更多个完整定型的语言建筑材料单位。“居心叵测”可以分出“居心”“叵”“测”三个完整、定型的材料单位,“囫囵吞枣”可以分出“囫囵”“吞”“枣”三个这样的单位;“杯弓蛇影”“一问三不知”“风马牛不相及”等都可以分出若干这类单位来。因此,它们都不是最小的完整定型的材料单位,不可能是词,而只能是大于词的固定语。

由此可见,“语”与“词”的性质的区别是带有原则性的。“细微”论经不起语言事实的检验。

再看几部标明“词性”的辞书。上面提到的《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都是“词”标明词性,语则不标。《现代汉语学习词典》则是词类和语类分别标注,做法是:把词分为12大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拟声词;把语分为成语、俗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五类。

“语性”与“词性”的划分是如此不同,再次表明语和词的性质有很大区别。“语词分立”是汉语不可抹杀的客观事实。至于语的内部成员之间,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之间的区别,是语内部各语类之间的区别,跟语、词之间的区别不能相提并论。把语、词之间的“差异”说成是“细微”的,说承认语、词之间的“差异”是为了“掩饰”语汇内部成员的“差异”,是站不住脚的。

语词分立,必然导致“语汇”和“词汇”的分立。上面提到的《也谈“语词分立”》一文说:“长期以来学界对语言的建筑材料向有‘词汇’、‘语汇’两种称谓”,学界一般也将“‘语汇’、‘词汇’视为异名同实”;并说“‘语汇’、‘词汇’异名同实的关系,是为绝大多数学者所认同的”,何必去改变呢。殊不知两个“异名同实”的术语的存在,起码是术语的浪费。更何况以上论述证明了“词汇”和“语汇”本来“异实”,“异名同实”的说法已经过时了。我们主张让“语汇”和“词汇”分立,用“语汇”来指“语”的总汇,用“词汇”来指“词”的总汇,这不是更加名实相副,各得其所吗?

语汇和词汇的分立,自然而然要求“语典”和“词典”的分立。“词典”收集的是词汇,语典收集的是语汇,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语典”和“词典”的分立,使语文辞书呈现字典、词典、语典三分的局面,这是语文辞书的现状,也是语文辞书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字典、词典、语典三分的事实基础

和字典、词典相比,语典的出现要晚得多。较早出现的是成语类辞书。据称,成语类辞书的出版,发端于清代前期满汉文对照的《六部成语》。从1916年的《国文成语辞典》到1949年的《中华成语词典》(吴廉铭编,中华书局),出版过15种成语类辞书。这些成语类辞书,所收条目比较杂,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成语典,如《六部成语》所收的只有15%是真正意义上的成语;1937年出版的《实用国文成语词典》收有不少“二字式”条目(如“三省”“矛盾”等)。严格意义上的成语典,而且影响较大的,是北京大学中文系55级语言班编写的《汉语成语小词典》。该书1958年由中华书局出版,1959年由商务印书馆修订出版,后来多次修订,长期畅销。此后成语类辞书陆续出版,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汉语成语词典》(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成语词典》编写组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1980年以后,成语类辞书大量出版,据统计,1980年至1995年,共出版167种;1996年至2010年共出版616种。(周伟良2011)

成语类辞书大量出版的同时,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类辞书,以及兼收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的综合性俗语类辞书也不断出版。据调查,1980年至1989年,共出版19种;1990年至1999年共出版66种;2000年至2007年共出版148种。合计233种,其中谚语类辞书占29.18%,歇后语类占35.19%,惯用语类占7.73%,综合性的俗语类占29.90%。(周伟良2008)

在这里,我们不妨着重分析商务印书馆和上海辞书出版社语类辞书的出版情况。试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系列语文工具书和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版”汉语工具书大系为例。

商务印书馆围绕《新华字典》《新华词典》出版的系列语文工具书,截至2008年已经出版的有《新华写字字典》《新华拼写词典》《新华成语词典》《新华新词语词典》《新华同义词词典》《新华反义词词典》《新华多功能字典》《新华正音词典》《新华谚语词典》《新华惯用语词典》《新华歇后语词典》等。其中语类辞书共4种(包括《新华成语词典》《新华谚语词典》《新华惯用语词典》《新华歇后语词典》),近三分之一。

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版”汉语工具书大系,共出版14种,它们是:《中国成语大辞典》《中国典故大辞典》《中国俗语大辞典》《中国谚语大辞典》《中国惯用语大辞典》《中国歇后语大辞典》《中国格言大辞典》《中国名句大辞典》《古代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分类大词典》《新词语大词典》《同义词大词典》《反义词大词典》。其中语类辞书共5种(包括《中国成语大辞典》《中国俗语大辞典》《中国谚语大辞典》《中国惯用语大辞典》《中国歇后语大辞典》),超过三分之一。

再看图书市场情况。《辞书研究》2008年第6期发表了柳长江等《关于目前语文辞书市场情况的调查报告》。他们采用网上抽样调查和图书市场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较著名的两家网上书店――“当当网”和“卓越网”所经销的语文辞书情况进行了统计,同时,对太原市内的新华书店、得一图书广场、山西省外文书店、山西图书大厦等4个大型的图书市场进行了实地考察。结果显示:

(1)“当当网”的语文辞书共计596种,其中专门收语的(以下称“语汇类辞书”或“语典”)137种,约占23%;“卓越网”的语文辞书共计480种,其中语汇类辞书139种,约占29%。

(2)实地调查的4个大型图书市场,共有语文辞书63种,其中字典13种,词典19种,语典29种,其他(典故类、鉴赏类)2种。

(3)从网上书店语文辞书销售量排序来看,“当当网”前50位中,(古今)字典11种,(古今)词典10种,语典15种;“卓越网”前50位中,(古今)字典16种,(古今)词典17种;语典14种。

上述种种事实表明,汉语语文辞书已经出现字典、词典、语典“三分”的局面。只是“语典”还没有独立的名称,被称为“词典”或“辞典”,小型的称为“小词(辞)典”,大型的称为“大词(辞)典”。

不过,这种情况已经有所改变。2000年,一部名为《语海》的大型辞书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在此前由该社出版的《中国歇后语》(1988)、《中国谚语》(1989)、《中国惯用语》(1991)、《中国俗成语》(1991)、《中国俗语》(1992)、《语海秘密语分册》(1994)的基础上形成的,共收谚语约2.4万条,俗语约2万条,歇后语约3.2万条,惯用语约1万条,俗成语约1.4万条,暗语约1500条,合计约10万条,规模之大是空前的。开创了语典以“语”命名之新风气,意义尤为重大。此后,明确用“语典”命名的语类辞书有:

《汉语语典》(贾采珠、晁继周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现代汉语小语典》(温端政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现代汉语语典》(许匡一、谢逢江主编,崇文书局,2008年8月第1版),《中华语典》(余鸿主编,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

《汉语语典》的“前言”称:“所谓语,就是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等,它们是大于词的语言单位,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词组和句子,其结构是定型的,一般不能随便改变结构模式或增减、变化组成成分;意义也是完整、不可分割的。”该书共收语约9000条,其中以成语为主,约占75%,其他语约占25%。《现代汉语语典》与此相反,基本上不收成语,而收谚语、歇后语、惯用语,还有“俗语”和“警语”,约1.3万条。《现代汉语小语典》收成语3216条、谚语1606条、歇后语1096条、惯用语1076条,共6994条。其中成语占45%。

收条对象虽各有侧重,但都是以语汇为收录对象,这表明以语汇为收录对象的辞书不仅已经大量出现,而且开始以“语典”作为正式名称。这是“语典”在名实结合上完全脱离词典的标志。

还应该指出的是,语典编纂方兴未艾,有着光明的前景。列入商务印书馆出版计划的《新华语典》,从2005年开始筹备,经几年的努力,即将出版。该书收语约2.2万条,其中成语约8000条,占36.36%;谚语、惯用语各约4500条,分别占20.46%;歇后语约3000条,占13.63%;格言、名言约2000条,占9.09%。《新华语典》将与《新华字典》《新华词典》配套。据悉,上海辞书出版社也积极筹备编写《字海》《语海》,与《辞海》配套。由此,语文辞书“字典”“词典”“语典”三分的局面,将更加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三、字典、词典、语典三分的主要意义

承认字典、词典、语典三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有利于语文辞书编纂的分工,使字典、词典、语典各司其职。

过去在“语”是“词”的“等价物”的思想指导下,词典也把语汇作为收录对象,如《现代汉语词典》“前言”(1978)就说:“词典中所收条目,包括字、词、词组、熟语、成语等,共约五万六千余条。”据我们统计,《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共收语4893条,其中成语4131条,惯用语664条,谚语92条,歇后语6条。

这种词典兼收语的做法,从当时来看,是合理的。但随着字典、词典、语典三分局面的出现,则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仅从立目的角度来看,至少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所收语类不够平衡。成语、惯用语收得多,谚语、歇后语收得少。

汉语的谚语非常丰富。《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收了“远水解不了近渴”“远水救不了近火”等谚语,但像“半部《论语》治天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吃水不忘挖井人”“大树底下好乘凉”“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功夫不负有心人”“恭敬不如从命”“活到老,学到老”“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姜是老的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强扭的瓜不甜”“清官难断家务事”“情人眼里出西施”“人怕出名猪怕壮”“人生七十古来稀”“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天下乌鸦一般黑”“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乌云遮不住太阳”“物以稀为贵”“习惯成自然”“现官不如现管”“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新箍马桶三日香”“新官上任三把火”“行百里者半九十”“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一年树人,十年树木”“远来和尚会念经”“远亲不如近邻”“宰相肚里好撑船”等一大批富有生命力的谚语,都没有收。

歇后语被认为是汉语中十分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语言表现形式,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像“半夜吃黄瓜――不知头尾”“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得自家人”“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狗掀门帘――全凭嘴”“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韩信将兵――多多益善”“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聋子的耳朵――摆设”“猫哭老鼠――假慈悲”“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了”“木匠戴枷――自作自受”“木匠的斧头――一面砍”“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外甥打灯笼――照舅(旧)”“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竹篮打水――一场空”等一大批富有表现力的歇后语,也都没有收。

二是所收的“语”,标准不够明确。汉语里,“语”的数量很多,相对来说,有常用和不大常用之分。就是常用的,也往往顾此失彼。笔者在《论语词分立》一文中曾经以《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远”字所收条目为例来说明。这里再以“近”字为例。《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近”字下共收36个条目,其中属于“语”的有“近亲繁殖”“近水楼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3条。而以“近”字开头的“语”,常用的还有成语“近火先焦”“近在眉睫”,谚语“近不过夫妻,亲不过父母”“近人不说远话”“近山识兽,傍水知鱼”“近水楼台先得月”等,次常用的有成语“近悦远来”“近在咫尺”,谚语“近寺人家不重僧”“近处菩萨远处灵”“近亲结婚,祸延子孙”“近家无瘦地,遥田不富人”“近邻不可断,朋友不可疏”“近河不可枉用水,近山不可乱砍柴”,惯用语“近人说远话”“近路不走走远路”“近山无柴烧,近溪无水舀”,歇后语“近视眼锄地――禾草不分”“近视眼过独木桥――且顾眼前”等。

词典收“语”之所以不能兼顾,根本的原因是“语”的数量相当多,如果尽收,并不比词少,占了大量篇幅,甚至喧宾夺主,改变了词典的性质。理想的办法,是词典只收“词”,“语”收入“语典”。这样分工明确,各得其所。

应当着重指出,我们主张只收词,让语典去收语,这是从收条的科学性着眼的。辞书编纂还要考虑实用性。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考虑,词典适当收语无可厚非,有其可取之处,不宜一概否定。正如韩敬体先生(2009:95―98)所说的:“辞书作为一种工具,首先要求它有实用性。提高辞书编纂的科学性,又要提高其实用性,正像吕叔湘先生肯定过的,二者虽然并不矛盾,但侧重点是不同的。”

2.有利于语典编纂的研究和语典学的建立。

与字典、词典编纂的理论研究相比较,语典编纂的理论研究要薄弱得多。字典、词典编纂研究方面不仅发表了大量的论文,而且出版了许多专著。而语典编纂研究,不仅未见专著,论文也不多。语典理论研究的滞后,与“语典”未能从“词典”中分离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品种有关。实行字典、词典、语典三分,建立与字典学、词典学并行的语典学便势在必行。

事实表明,语典编纂有不同于字典、词典编纂的规律,探讨语典编纂的独特规律是语典学的主要任务。

语典编纂的独特规律不仅表现在总体设计上,而且着重表现在立目和释义方面。

在立目上,语典不收字,不收词,只收语,这跟词典也收字是不同的。语典立目有三条基本原则:一是划清语与词的界限;二是划清语与自由词组的界限;三是在语内部划清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之间的界限。而要划清这些界限,必须进行理论研究。

语典的释义,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释文的叙述性原则。语是叙述性的语言单位,因此,语的释文必须具有叙述性。过去有的学者,受语是词的“等价物”的观点的影响,误把语也看成是概念性单位,认为:居心叵测=阴险,一帆风顺=顺利,千钧一发=危险,虚怀若谷=虚心,风马牛不相及=无关,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巧遇。按照这个说法,释文变成概念性的,显然不可取。

二是释文内容与“语性”相统一的原则。语有表述语和描述语之分。表述语(包括谚语和表述性成语)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特点是具有知识性,既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有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因此,释文必须具有知识性;描述语(惯用语和描述性成语)的特点,是描绘人或事物的形象、状态,或描述动作行为的性状,释文不能具有知识性。如“挨着大树不长苗”是谚语,“哀兵必胜”是表述性成语,释文都应具有知识性;“挨板子”是惯用语,“爱不释手”是描述性成语,释文不应具有知识性,而应具有描绘性。

三是“从语料中来,到语料中去”的原则。语料是语典编纂的基础。语典编纂要从收集和分析语言事实入手,在正确理解语义的前提下进行描写,然后又用语言事实来验证。这是语典释义的基本原则,也是基本做法。只有充分利用语料库,在分析语料上下功夫,才能确保释义的正确性。如“八九不离十”,《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解释为:“几乎接近(实际情况)”,举例是:我虽然没有亲眼看见,猜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这没错。但除此义项外,还有一个义项:指与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求的标准很接近。下面用例足以证明:

吃饭中间,郭祥看到他们两人相亲相爱,猜想事情已经八九不离十,就笑着问:“朴东木!我什么时候喝你们的喜酒呵?”(魏巍《东方》)

马名骓能双手打枪,虽不是百发百中,却也是八九不离十。(刘绍棠《敬柳亭说书》)

不久,他就学得八九不离十,只差上下车不太自如了。(王琳《将军和诗人》)

因此,此语宜解释为:指接近实际情况;也指距离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求的标准很近。

四是释文慎用“比喻”的原则。根据我们的经验,下面三种情况不能用“比喻”:

(1)体词性成语,中心语素与释文里的中心词同质的,宜用“指”;

(2)语目里有“如、似、若”等比喻词,表明是由比喻手法构成的,宜用“指”或“形容”;

(3)释文不是指事物,而是描绘性状的,宜用“形容”。

因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下列释义都值得商榷:

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古代指削除刻错了的字,不刊是说不可更改)。

如日中天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浩大(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

第6版都把“比喻”改为“形容”,是正确的。

语典的释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除了立目和释义之外,举例也很值得研究。

我们在编纂《新华语典》的过程中,开展了语典编纂的初步研究。已经发表的有温端政的《〈新华语典〉立目和释义的思考》,吴建生的《〈新华语典〉惯用语立目问题研究》,巫建英《略谈〈新华语典〉惯用语例句的编写》,辛菊、杜雪芬的《〈新华语典〉成语的立目和释义》,张光明的《〈新华语典〉歇后语的编写实践》,温朔彬《创新思维在〈新华语典〉编纂中的运用》等。当然,这些只是个开始。随着字典、词典、语典三分的实现,语典编纂的研究必然会出现新的局面,这将为语典学的建立打下基础。

3.有利于汉语语汇研究和语汇学的建立与完善。

语典编纂和语汇研究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

语典编纂为语汇研究提供了大量基础资料。语典编纂有两个基本环节,一是收集语料,筛选出语目;二是对语目逐个做具体研究,撰写出释文。这两个环节为语汇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语汇研究反过来又指导语典编纂。

近年来,语汇研究的蓬勃兴起,是和语典编纂与出版的繁荣分不开的。2007年7月在山西太原召开了首届汉语语汇学学术研讨会,有9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交流了84篇论文。会议的论文集,选收了其中的38篇,由商务印书馆于2009年出版。2009年7月在浙江温州召开了第二届汉语语汇学学术研讨会,有5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交流了56篇论文。会议论文集选收了其中32篇,由商务印书馆于2011年出版。2011年10月,在浙江杭州召开了第三届汉语语汇学学术研讨会,有7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交流了57篇论文。会议论文集正在编纂中。仅此三次会议,就交流了论文197篇。这个成绩不可谓不显著。

这些成绩的取得,当然不能完全归功于字典、词典、语典三分,但是,语典的大量编纂和出版,无疑为这些研究成果的取得做出了贡献。

人们不会忘记,首届汉语语汇学学术研讨会召开的时候,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侯精一先生代表中国语言学会在“贺词”里所说的一段话:

语汇研究和语典编纂的繁荣,证明了这段话的正确性和前瞻性。可以期待,在字典、词典、语典三分的指引下,语典编纂将进一步推动语汇研究,促进汉语语汇学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现代汉语.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第六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3.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增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4.葛本仪.汉语词汇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58.

5.韩敬体.词语的混同、分立与辞书编纂问题.∥温端政,吴建生.汉语语汇学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6.李如龙.语汇学三论.∥温端政,吴建生主编.汉语语汇学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7.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10.

8.林祥楣主编.现代汉语.北京:语文出版社,1991.

9.刘静静.也谈“语词分立”.辞书研究,2011(6).

10.刘叔新.汉语描写语汇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1.柳长江等.关于目前语文辞书市场情况的调查报告.辞书研究,2008(6).

12.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现代汉语学习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13.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修订.新华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4.孙常叙.汉语语汇.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56.

15.温端政.语典的兴起及其对文化传承的贡献.辞书研究,2007(6).

16.武占坤,王勤.现代汉语词汇概要.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

17.杨蓉蓉.也谈字典、词典、语典三分.∥汉语语汇学研究(二).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18.张斌主编.新编现代汉语.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19.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2005、2012.

20.周伟良.我国成语典出版与市场调研分析.辞书研究,2011(1).

相信很多喜欢小动物的朋友都会喜欢一种非常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兔子。小编唯一养过的小动物可就是兔子咯!今天特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兔子的歇后语:

哈巴狗赶兔子——讲跑没跑,讲咬没咬;工夫里磨

兔子钻到磨道里——假充什么大耳朵驴

兔子刨窝——不是人干的活

大年五更打个兔子——有它过年,无它也过年

开着拖拉机断兔子——有劲使不上

兔子咬起狼来了——这还了得

小巴狗撵兔子——要腿没腿,要嘴没嘴

沙窝里的兔子——灰头土脸

兔儿沿山跑——仍要归旧窝

买个兔子不剥头——留着面子

怀里揣着个小兔子——怦怦直跳;胸口乱跳

三眼铳打兔子——没准;没准头;光有响声

兔子转山坡——迟早还得回老窝;迟早还得回老家;转来转去离不了老窝

蛤蟆撵兔子——没门儿

搂柴禾打兔子——捎带脚儿的活儿

鸭找兔子赛跑——自不量力

鸭找兔子比赛跑——自不量力

兔子想抱月亮——空想

狼心兔子胆——欺软怕硬

兔子拉大车——乱套

兔子上锅台——猛一蹿

兔子耳朵——听得远

兔子爬坡——往上梭

要饭的养兔子——人穷嘴碎

逮兔子不用猫——有权;有犬

兔子穿马褂——硬充土绅士

兔子换牛——抬高了你的身份

兔子蹦在车辕上——充什么大把式

属兔子里——胆小腿快

白兔子打洞遇树根——没招了

白兔想吃灵芝草——眼睛都急红了

把兔子拴在树上做窝——白操心

跋脚驴子追兔子——赶不上;撵不上

八月十五捉只兔子——有你过节,没你也过节

八月十五捉个兔子——有你无你都过节

八月十五打兔子——差远了

八五炮打兔子——得不偿失

八斤半的兔子——老跑跑

鸭找兔子比赛——自不量力

兔儿爷的眼睛——红人(仁)

猴子笑兔子没尾巴——彼此一样

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土地爷骑兔子——各有各的坐骑

进网的兔子上钩的鱼——十拿九稳

黄牛追兔子——有劲使不上

一百只兔子拉车——乱套了

秃子的头发;兔子不拉屎——不毛之地

不着窝的兔子——东跑西颠

兔饿捉老鼠;恶狼打老鼠——饥不择食

兔子见鹰——如临大敌

打伞晒毛巾;作揖抓脚背;卖糖的看戏;逮兔子打狐狸——一举两得

八月十五捉了个兔子——没你过节有你也过节

兔子驾辕午打套——乱套了

兔子吃提糕——闷日

兔子群里一只象——庞然大物

兔爷洗澡——一滩泥

水牛追兔子——有力使不上

兔子上树——赶急了

兔子尾巴戴夹板——楞充大尾巴狼。

八月十五捉兔子——有你过节,无你也过节(比喻有没有无关大局。)

笨狗撵(nian追赶)兔子——不沾边;挨不上

不倒翁骑兔子——没个老实劲儿

草堆里蹦出个兔子——你也算个保镖

豺狼请兔子的客——没好事

长了兔子腿——跑得快()

打了兔子喂鹰——好处给了恶人

打兔子捉到黄羊——捞外快;格外

打着兔子跑了马——得不偿失

【关键词】天津方言天津人性格幽

天津方言是我国语言文化花园中的一只奇葩,他以独特的魅力成为天津人民生产和生活中的有力工具。不仅如此天津方言还在日常沟通中彰显着天津人独特的性格特点。本文主要探讨天津人突出性格在天津方言中的体现。

一、天津人热情、幽默、“哏儿”

天津人热情,他们不讨厌和人接触,反而喜欢和人说话,爱说,会说,能说。于是就有了所有女性喜欢的称呼“姐姐”。

天津人幽默,比如《别拿自己不当干部》中的这句“别哭了,儿他妈啊,拿钱,明儿个请咱儿子吃包子去,好好补补脑子”,这是典型的天津小市民的幽默。“来到天津卫,嘛也没学会,学会了开汽车,轧死200多。”这是天津话版《猫和老鼠》的开篇儿,这是在天津流传了几十年的一首儿歌。语言不算精彩,却将天津人幽默与哏儿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天津人的幽默,还体现在马三立老先生的“逗你玩”。

天津方言里没有卷舌音,说缩不分,知至不分,识四不分,车册不分,外人听起来本来就有种天生的幽默效果。举个段子说明(为了效果,这里用更接近原语音的别字写成)。

仪个汽册暂销会,一位农村来的老大爷掏促两千块钱递到卖册的淆姐面前,淆姐问他:“腻喽甘嘛?”

“甘嘛?埋汽册。”

“埋嘛汽册?”

“奏介个,奏行。”

“钱够嘛?腻喽?”

“赠好。”

“腻喽至都介册多儿钱吗?”

“至都,桑塔纳——凉千。”(桑塔纳2000)

“那腻喽甭买介个了,介册太贵,腻喽看内册了吗?内册便宜,腻喽买内个得了。”

“内个多儿钱?”

“奔驰——六百。”(奔驰600)

这是一段笑话,对没去过天津或者不熟悉天津方言的人来说,理解起来可能有些困难。但这个笑话却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天津式的“打岔”幽默,原本简单的话他不明说,绕个圈子逗你玩。天津人就有这样的本事,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幽默和逗乐。在天津,生活中不期而遇的种种幽默总让人忍俊不禁,也始终给人一个乐呵呵的好心情,所以天津人被评为最适合居住的城市。

天津人哏儿,天津话更哏儿:纯天津人管胡说不叫胡说,叫胡铲;纯天津人管说大话不叫说大话,叫吹大梨;纯天津人管没正经不叫没正经,叫没溜儿;纯天津人管急了不叫急了,叫火了;纯天津人管拳击不叫拳击,叫捣皮拳儿;纯天津人管贫嘴不叫贫嘴,叫贫气;纯天津人管开玩笑不叫开玩笑,叫开涮;纯天津人管仗义不叫仗义,叫板槽;纯天津人管吃醋不叫吃醋叫抱醋坛子;纯天津人管菜咸不叫咸叫吃了变成燕巴虎儿;纯天津人管不切实际的愿望叫抱热火罐儿;纯天津人把无中生有虚构的事情叫编八造魔儿;纯天津人把油条叫棒槌果子;纯天津人管讨厌不叫讨厌,叫腻歪;纯天津人管什么不叫什么,叫嘛玩儿……

二、天津人真诚、率直、“嘎儿”

天津人性情直率,带着股“嘎劲儿”,嘴皮子利索,办事爽快,在天津方言中体现的尽善尽美。例如,天津人说话求简洁,嘎蹦脆,往往用很少字甚至一个字的评价就解决问题了。例如:

故意使对方尴尬、无趣——天津就说“淡”;

衣服打扮不合乎时代潮流——天津人就说“侉”;

言行尖酸刻薄——天津人就说“损”;

痴呆,精神不振——天津人就说“苶”

惭愧尴尬,没脸见人——天津人就说“shun(2声)”;

软弱无能,受人欺负——天津人就说“松(2声)”

损人利己,道德差劲——天津人就说“缺”;

居心叵测,手段狠毒——天津人就说“黑”;

财迷吝啬守财奴——天津人就说“抠儿”;

反映迟钝,行动迂拙——天津人就说“肉”;

生性幽默,言语诙谐——天津人就说“哏儿”;

仪表不俗,气度非凡——天津人就说“派儿”;

油嘴滑舌,令人厌恶——天津人就说“贫”;

水平中等偏下的、“二把刀”——天津人就说“八八”;

变相的逼迫——天津人就说“挤对”;

这些例子可谓言简意赅,惜字如金!

天津人以他们特有的诙谐风格彰显他们的率直、真诚,体现他们的嘎劲,天津人最大的特点是把这种性格时刻的体现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中,用诙谐、风趣的语言既真诚又委婉的把要表达的意思传达出来,让听者在欢声笑语就明白了什么意思,这也是天津人生活和谐的主要原因。

天津人的诙谐在歇后语的运用上表现的尤为突出,歇后语乃“语末之辞,引而不言”,这正体现天津人真诚委婉表达事情的风格,所以歇后语非常的丰富如:

王傻子挨刀——赶律条上了。

这是天津“火烧望海楼”历史事件中形成的歇后语,形容过去傻呼呼的老百姓为了钱财被当权者耍的事情,现在天津人总实在的劝说彼此,“做事情的时候要小心千万不要‘王傻子挨刀——赶律条上’,到时候哭都没有地方哭去。”

挑水的见大河——净是钱啦!

现在的天津人没有喝河水的,以前天津人喝水都是从河里挑的,所以海河、运河边就有“挑水口”、“水阁”、“水梯子”等地名。专有一些人给各家挑水、送水。凭这些河水来赚钱。这个歇后语现在用来讽刺那些财迷们,无论见到什么都以钱来衡量好坏的人。

这些例子正是不胜枚举如:城隍庙的后殿——卧像;瞎子点灯——白费蜡;猴儿吃麻花——满拧;孔夫子搬家——竟是输;冷锅贴饼子——溜啦;老太太送殡——走在后头啦;三九的萝卜——动(冻)心了;仨鼻眼儿出气——多一股气儿;大德祥该祥记——缺大德。

天津人爱说“嘛”,“这是什么”在天津人嘴里成了“介寺嘛”,和“倍儿哏儿”一样,是天津话里最典型的代表。天津人说话爱吃字,四个字的词吃成三个字,三个字的词吃成两个字,说起来简短,嘎蹦脆,比如天津人说“百货公司”是“百公司”,“劝业场”是“劝场”。天津人最烦的就是7个不含糊、8个不在乎、事事能耐梗、处处充好汉的“装大尾巴鹰”这些处处都体现着天津人真诚,帅真,简洁的性格。

二、天津人爱吃、会吃,舍得吃

天津卫有句老话,“吃尽穿绝天津卫”,说的是天津人嘴馋儿,爱吃。在天津流传着这样的俗语:借钱吃海货,不算不会过;实在借不到钱还“当当吃海货,不算不会”,“当当吃海货,不算不会过”,这条俗语形象地说明了天津人爱吃海货的程度,为了吃海货,不惜把家当送入当铺还钱。于是就有了天津三绝“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

腊月二十三旧俗祭灶,主妇们盼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别说家中的坏话,所以得给灶君嘴头儿抹抹蜜,供上些灶糖。麦芽糖制成的灶糖有瓜状的和圆棍状的,天津人将前者叫“糖瓜”,常说“二十三糖瓜粘”;把后者称为“拔龙糖”,这“拔”字将制糖的过程表述得很清晰,“糖瓜”,把糖的形象表述的特别的逼真,真的想夏天爽口的西瓜一样,馋得人直掉口水。

老天津俗称豆馅包儿为“豆篓儿”,韭菜包子叫“韭菜篓”,讲究薄皮大馅,好比足足一大篓子。另外,做面食时在面板上或面盆里撒些干面粉,天津妈妈常说“撒面醭”或“撒醭面”。主食备好了还要准备稀食,一锅虾皮和白菜叶倒炝锅的面汤挺可口,面汤里再卧进两个“白果”给小孙子吃。“白果”就是鸡蛋。生活中,人们也经常将这饭食叫做“卧果儿”、“甩果儿”,在摊煎饼馃子时也说“磕俩果儿”。另外,老天津也有把鸡蛋俗称为“鸡子儿”的叫法。鸡蛋壳破裂了就成了“隔窝儿”,价钱自然便宜,有人现吃现买几个新鲜的隔窝儿,图个经济实惠。

老天津人俗称花生为“大仁果儿”,花生仁则叫“果仁儿”,或炒或煮或炸或蘸糖料的果仁儿脍炙人口。特别是五香炒果仁儿和老张家的什锦果仁儿更是独树一帜的名吃,前者是下里巴人就酒或“淡巴嘴”消遣的首选,后者乃清宫的御膳手艺。

汤面在天津叫“面汤”。至今,“卫嘴子”到南方吃饭点碗面汤喝经常要和店家解释大半天。还有让外地人不大明白的“锅挑儿”,面条煮好了不马三立先生在传统相声中很生动地学唱过:“一打一个灯,两打一个灯哎,金鱼拐子大花篮儿呀……”如果不知道“拐子”为何物,那他一定不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天津卫俗称鲤鱼为拐子,较小的鲤鱼叫“拐尖儿”。马先生说的是正月十五孩子们所打灯笼的花样。直到今天,您去农贸市场买菜也总能听到小贩“熬活拐子去”的叫卖声。

冬天,天津人爱做肉皮辣豆儿。肉皮、水发好的黄豆、几个干红辣椒,添上汤,在文火上慢慢炖熟,天津人说这叫“咔呲”。熬一锅豆类稀饭需要着实咔呲咔呲,没牙的老太太吃些菜肉咸饭也得咔呲烂软,以利消化吸收。现在将游手好闲靠父母吃饭的小青年叫“啃老族”,老天津话叫“就会咔呲爹妈”。这样的孩子难免遭人责备:“就在家蹲膘吧,早晚有你‘扛刀’的那天。”扛刀就是挨饿的意思。烟瘾大的主儿断烟了,心里没抓没挠的那叫“扛烟刀”。一天忙忙碌碌没空闲做饭,咔呲些“火柿子”飞个鸡蛋,吃一碗西红柿卤的“光棍面”将就一顿得了。没有菜码可拌的面条叫光棍面,形容这样的饭是“清汤挂水”,有点像没妻没伴儿的单身汉。天津人爱吃的性格在日常的方言中渗透的形象、生动。

三、天津人性格豁达、知足常乐

这几年,天津最流行的一句话是天津方言电视剧《阳光的快乐生活》中的一句台词:“嘛钱不钱的,乐呵乐呵得了。”对于幸福的婚姻,天津人的定义是找个老婆知道“知疼着热”就行。而关于幸福,冯巩主演的电影《没事偷着乐》中的张大民撂下一句够板的天津话:“我妈说过,床上没病人,狱里没亲人,这就是幸福!”这两句话,基本上可以代表典型天津人的活法儿:知足常乐,小富即安,平实谦和,善良幽默。有时面对困难我们爱说“事有事在”,要“有耐心烦儿”,做人要“老实巴交”“大大咧咧”的人,生活就要“美巴兹儿兹儿”、“傻老好儿”,所以天津本地人的犯罪率很低,天津治安很好。天津人总体上有点恋家,比较容易满足,所以整个天津让人觉得生活气息很浓。

天津方言韵味独特与天津人的性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社会、时代的变化还将不断的融合、渗透,彼此互相影响。

[1]韩根东.天津方言[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

[2]李世瑜.天津的方言词语[M].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最新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这是罗贯中的毕生心血,里面有不少教育意义。

??曹操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启示。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诈的。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其无情无义至此,陈宫便离他而去,曹操后来说的那句话耐人寻味:“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义当先,他热爱百姓。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

??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吕韦。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

??其实有时伯乐比人才更重要,如果没有伯乐,一个人有再大的能力也空有力而心不足,而曹操与刘备让许多人的能力得以施展。只有遇到一个合适的伯乐,才能让自己的道路好走一些,愿每一个人都能遇到懂自己的伯乐。

??这个暑假,我读了《三国演义》,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让我赞叹不已。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有小肚鸡肠的周瑜,多疑的曹操……

??但最让我敬佩的是关羽,因为他非常坚强。有一回,关羽不小心被毒箭射伤了。回到了营地后,关羽并没有打麻药,而是直接开始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旁边的将士都不敢看了,但关羽却连一丝痛苦的表情都没有露出来。

??关羽不但坚强,还很有义气。

??又有一回,关羽被吴国的马忠擒获,马忠押着关羽来见孙权。孙权劝关羽投降,但关于不但不听,还大骂道:“我与皇叔桃园结义,立誓铺佐汉室,怎能与你等反贼为伍!今日误中奸计,一死而已,何必多言!”孙权没办法,只好命令将关羽推出去斩首。

??关羽是多么有义气啊。关羽就是因为诚心诚意地为蜀国效劳,才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在我们这个社会中,要是有多一点像关羽这样的人,那该多好啊。

??《三国演义》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五年级的寒假,我带着怀念的心情把《三国演义》又看了一遍,使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孟获、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袁绍曹操战官渡、诸葛亮三气周瑜等故事都非常有名。但使我记忆最深刻的还是那赤壁大战。

1、通过活动更直接更具体地了解野生动物,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2、在活动中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3、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活动方式]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讲述客家民间传说《"哥子着着"鸟》(即鹧鸪)、《鹦鹉的传说》。(作引子)(语文之课外)

2、用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关于野生动物的图片(鱼类、两栖类、爬虫类、鸟类、哺乳类等),传阅与野生动物有关的照片、实物、明信片以及邮票。(直观感)(运用信息技术)

3、同时给听课老师发放填写问卷调查表。(开发教师资源,生成性)

4、同步安排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的同学书法绘画。(运用书法、美术)

5、运用ppt课件给成语填空,续填歇后语,猜动物谜语。(语文之语言积累)

成语如:鼠目寸光虎视耽耽牛鬼蛇神兔死狐悲龙飞凤舞蛇蝎心肠羊肠小道猴年马月龙腾虎跃鹤立鸡群狗急跳墙如鱼得水珍禽异兽噤若寒蝉虎背熊腰莺歌燕舞指鹿为马狼吞虎咽鱼目混珠蜂拥而起凤毛麟角狼心狗肺雕虫小技偷鸡摸狗井底之蛙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虎头蛇尾虎踞龙盘羊入虎口龙潭虎穴龙章凤姿龙吟虎啸龙蛇混杂龙飞凤舞人困马乏声色犬马白马素车驴唇马嘴老牛破车对牛弹琴老牛舐犊鲸吸牛饮鼷鼠食牛飞鹰走狗见兔顾犬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人中狮子云中白鹤鸡鸣狗盗鸦雀无声五雀六燕乌飞兔走尖嘴猴腮凤毛麟角盲人摸象飞蛾投火以蚓投鱼老蚕作茧老蚌生珠沉鱼落雁6、有关动物的诗词背诵。(看平时积累)(语文之诗词)7、用看图软件放映动物图片说英语。(旁及外语)(运用信息技术)8、结合本地物种介绍有关野生动物的习性等。(生物)(语文之读)运用在图书馆、上网等查阅的有关资料,介绍一种需要保护的野生动物,说明保护它的重要性。9、与野生动物有关的吃、穿小品表演。(语文之综合)10、配乐宣读我国近百年来动物界的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名单。(音乐及语文之读)

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我国的麋鹿、野马、高鼻羚羊、犀牛、豚鹿、白臀叶猴、新疆虎、冠麻鸭、黑长尾雉等珍稀动物已经或基本绝灭;大熊猫、长臂猿、虎、亚洲象、坡鹿、滇金丝猴、儒艮、白鱀豚、朱鹮、黄腹角雉、扬子鳄、中华鲟、白鲟、文昌鱼等20多种珍稀动物正濒临绝灭之中。11、放映flas《民以食为天》、《朋友》。(运用信息技术)在当今的社会里,滥食野生动物是一种极不文明的陋习,它是造成乱捕滥猎,走私贩私,非法加工、制作、出售野生动物的原因之一,严重地破坏了野生动物资源和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12、调查及报告。13、念所写的建议书。(语文之写、读)

关键词:动物汉英成语文化差异

一、引言

成语(idiom)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历史经验和对世界认知的高度概括。成语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结构凝练,含义隽永;朗朗上口,过目难忘;微言大义,回味悠长。成语是文化的积淀、语言的精华(杨铁梁语)[1]。成语的结构相对固定,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因而,各民族的语言中都有丰富多彩、趣妙横生的成语精华。

二、与动物有关的汉英成语

动物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汉英成语中与动物有关的词语非常之多。潘红在其《英汉国俗词语例话》[2]中列举甚为详尽,本文主要以此为蓝本进行探讨。

1.对同一动物有相同认知的汉英成语

(1)lion/lioness与狮子;tiger/tigress与虎。

在冷兵器时代,在一对一的情况下,人类绝对不是这些凶猛的大型猫科动物的对手,因此,自古以来人类对这些生性凶猛的肉食动物怀有敬畏之心。

英语成语有:asbraveasalion(勇猛如狮);thelion’sshare(狮子那一份/最大最好的那一份);haveatigerbythetail(遭遇劲敌);toarousethetigerinsb’snature(激起某人的凶残本性)。

汉语成语有:狮、虎被称为“兽中之王”、虎啸生风、虎视眈眈、龙马精神、龙潭虎穴、龙腾虎跃、龙行虎步、龙吟虎啸、龙争虎斗、猛虎扑食等。

(2)serpent/snake与毒蛇/蛇;mouse与鼠;wolf与狼。

毒蛇、恶狼、鼠类等动物对人类生命和财物构成重大威胁,因此,人们对这些动物表达了恐惧、厌恶之情。

英语成语有:theoldserpent(撒旦、魔鬼);snakeinthegrass(隐藏的敌人);mouseabout(偷偷摸摸地寻找);awolfinsheep’s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thebigbadwolf(使人害怕的人或物)。

汉语成语/俗语有:毒如蛇蝎、巴蛇吞象、鼠目寸光、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戾不仁;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等。

(3)sheep与绵羊;pig/swine(旧)与猪。

人类饲养绵羊和猪以来,从这些动物身上获取羊毛和肉食,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但羊与猪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却迥然不同,人们对羊怀有好感,对猪却心生厌恶之情。

英语成语有makesheep’seyeat(用充满爱意的眼神看某人)[3];separatethesheepfromthegoats(区分好人与坏人);asheepamongwolves(羊入狼群,善良的人落入一群恶汉手中);awolfinsheep’s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伪装友善的人);teachapigtoplayonaflute(教猪吹长笛,做不可能做到的事);makeapigofoneself(狼吞虎咽,大吃大喝);castpearlsbeforeswine(把珍珠丢在猪面前,对方不解你的好意);apigofsomething(烦人的事,苦差事)。

汉语成语有:三羊开泰;挂羊头卖狗肉(褒羊贬狗的传统意识);广州市也叫“羊城”或“五羊城”;猪头猪脑、猪狗不如、死猪不怕滚水烫。

2.对同一动物有不同认知的汉英成语

(1)cow(母牛)/calf(小牛)/buffalo(北美野牛,亚洲水牛)/bull(公牛)/ox(公牛)与牛。

在英语文化里,人们对牛的认知因种类、性别、年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cow含有“懦弱”、“胆怯”的国俗语义,cow-hearted,cowish均含此义,cow也常用来指“肥胖笨拙的女人”;calf指“愚蠢的胆小鬼”或“稚嫩的人”,calflove指“少男少女对异性短暂的朦胧爱情”、“初恋”;buffalo指“令人讨厌的人或物”;bull指“体壮如牛的人”,也有“恃强凌弱”的含义,JohnBull(约翰牛)最早用来贬斥英国当年专横跋扈、骄傲自大的性格,现已成为“英国人”的代名词;ox有“愚笨”、“呆头呆脑”的含义,如asdumbasanox(呆笨如牛)。

牛既可以充当人类的肉食,也可以充当人类从事农业生产的好帮手,因此,汉民族对牛十分崇尚,与牛有关的词语大多充满褒美之意。例如,力大如牛、气壮如牛、健壮如牛、牛气冲天,用“老黄牛”来比喻“踏踏实实”、“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2)horse/mare与马。

对英国人来说,马不仅在农业方面有重要作用,还是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马在英国人眼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因此,有许多与马有关的成语。例如,straightfromthehorse’smouth(直接从马口中得知,有直接证据)[4]。众所周知,小马驹比老马值钱,而马的牙齿数量可以告诉人们关于它的年龄,人们正是通过观察马牙来判断它的年龄并评估它的价值。如:Youcantakeahorsetowater,butyoucan’tmakeitdrink.(你可以牵马到河边,但你不能强逼它喝水);toworklikeahorse(勤奋工作);adeadhorsematter(不再关心);asstrongasahorse(非常强壮);eatlikeahorse(胃口极大);horsesforcourses(知人善任)。英语中用thegreymare来表示强过丈夫的妻子。

中国人把马当作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和战略资源,而汉语文化常用马来指代“人”,汉语成语大多与此借指有关。例如,犬马之劳、老马识途、马不停蹄、天马行空、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单枪匹马、招兵买马。

(3)dog与狗。

狗,这个凶猛的犬科动物,自从被人类驯养后,担负着人类狩猎时的好帮手,看家护院的忠实卫士,日常生活的亲密伴侣,在英语文化中享有极高的地位,被看作是人类的好朋友,甚至是家庭成员中的一员,在成语中经常指代“人”。而在汉语文化中,狗成为贬损的对象,与狗有关的成语、俗语大多数含有嘲讽之意。

英语成语中有adog’slife(为生活辛勤劳作);dogeatdog(同类之间残酷无情的竞争)[5];belikeadogwithtwotails(非常高兴);acleverdog(聪明的人);aluckydog(幸运儿);atopdog(重要人物);doginthemanger(狗占马槽,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Alivingdogisbetterthanadeadlion.(活狗比死狮强);adogreturnstohisvomit(狗回头吃自己吐的东西,恶习难改)[6];giveadogabadname(名誉一毁,万难追回);todiedogforsomebody(为某人效犬马之劳);tohelpalamedogoverastile(助人于危难之中);Everydoghasitsday.(人人皆有得意之日);Youcan’tteachanolddognewtricks.(老狗学不会新把戏)。

汉语成语、俗语、歇后语中有:丧家之犬、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狐朋狗友、狗头军师、狗苟蝇营、狗尾续貂、狗血喷头、狗彘不如、狗眼看人低、狗嘴吐不出象牙、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三、结语

[1]牛津英语习语词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2005:ix.

[2]潘红.英汉国俗词语例话[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8-90.

[3]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1817.

[4]李玉平.英语习语及其文化源流[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22-37.

THE END
1.玛氏发布全球宠物家长调研玛氏发布全球最大规模的宠物家长调研结果,揭示新时代养宠群体的需求趋势和核心痛点,为理解和服务全球超十亿的宠物及人宠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洞察。数据显示,47%的受访者为首次养宠者;社交媒体成为重要影响因素;仅42%的人认为社区是宠物友好的。玛氏通过多项举措推动负责任养宠理念普及,并与多方合作构建人宠友好生态。(...https://www.360doc.cn/mip/1139184501.html
2.巴彦淖尔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全市城镇居民文明养犬问卷调查人民群众在养犬方面的诉求和对政府在养犬管理方面的希望,进一步规范依法养犬、文明养犬行为,维护公共利益、塑造卫生城市形象,营造一个干净、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为各级党委、政府在养犬方面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提供数据参考,近日,巴彦淖尔市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了《巴彦淖市城镇居民文明养犬问卷调查》...http://m.northnews.cn/news/2020/0713/1877524.html
3.关于社区宠物狗的调查报告.doc关于社区宠物狗的调查报告.doc,成果名称: 关于社区宠物狗的调查报告 PAGE PAGE 6 关于社区狗的调查问卷 一.调查目的 这次的调查报告是基于最近在西安和其他地区的小区、居民楼中好多宠物的主人因为疏于对自家宠物的看管,在出门遛弯的时候不看管好自己的吃宠物,不系牵引https://m.book118.com/html/2023/1112/5013012103011010.shtm
4.调查问卷中问答设计的基本类型有()。A.为了吃狗肉盗走他人看家的狗 B.为了满足癖好盗走女性内衣裤 C.为了燃烧取暖盗走他人衣物 D.为了报复他人,盗走他人项链扔进大海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SQL Sever 2012中,全局变量以什么符号开头()。 A. @ B. @@ C. ** D. &&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调查问卷中问题的结构安排一般可采取以...https://m.ppkao.com/wangke/daan/e33dccbf4c71418494078ed88e637927
5.什么是问卷调查中的陷阱题?有用吗?在往期文章《匿名调查也有谎言?受访者动机大揭秘,真相竟如此简单!》中,我们谈到受访者有时可能会说谎,并在《让受访者说真话的六大问卷设计秘诀》中给出许多问卷设计上的建议。专业的市场调研人员通常会使用一个小技巧,有效避免不诚实回答——陷阱问题。 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737806911013011
6.宠物有望上高铁?12306问卷调查→最近“宠物有望上高铁了” 相关话题引发网友热议 有网友发现车厢内畅行码推出旅客问卷建议 里面有一份关于高铁宠物运输调查问卷 该问卷共设置15个问题,涉及养宠类型、是否有携带宠物出行的需求、如果铁路提供宠物运输服务是否愿意尝试等,以及为降低对其他旅客的影响,在高铁宠物运输更关注哪方面的防护;如铁路提供高铁宠物...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44500306?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7.降素养调查问卷答案版问卷编码 □□□国健康素养调查问卷 ___,日期___。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调查员: 调查日期: 质控员: 核查日期: 调查员填写: 问卷完成情况: 自填 因文化程度低,面对面调查 因其他原因,面对面调查(具体请注明:___)省市()街道(镇)居委会(村) 判断题(在您认为正确的题目后的括号内划“√”,认为错误的...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4/0814/09/79930059_1131331332.shtml
1.狗训练软件市场占有率报告:主要企业数据分析及排名根据QYResearch研究团队调研统计,2023年全球狗训练软件市场销售额达到了 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 %(2024-2030)。中国市场在过去几年变化较快,2023年市场规模为 亿元,约占全球的 %,预计2030年将达到 亿元,届时全球占比将达到 %。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3022762.html
2.宠物家长调研结果显示,只有42%的人认为生活的社区是宠物友好的美通社消息:近日,玛氏发布全球最大规模的宠物家长调研结果,揭示新时代养宠群体的需求趋势和核心痛点,为更好地理解和服务全球超十亿的宠物以及人宠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洞察。本次宠物家长(犬宠主及猫宠主)调研覆盖全球20个国家,对超过20,000名养宠人士展开问卷调查,挖掘具有共通性的养宠痛点,为人宠和谐生活的未来带来...https://blog.csdn.net/qadnmcrfxcn6c6h6661/article/details/143729021
3.玛氏发布全球宠物家长调研玛氏发布全球***规模的宠物家长调研结果,揭示新时代养宠群体的需求趋势和核心痛点,为理解和服务全球超十亿的宠物及人宠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洞察。数据显示,47%的受访者为***养宠者;社交媒体成为重要影响因素;仅42%的人认为社区是宠物友好的。玛氏通过多项举措推动负责任养宠理念普及,并与多方合作构建人宠友好生态。(...https://www.china.cn/zixun/20241111/n264593.html
4.问卷填写,需10份,限男性,报酬2r1.评论区回复ip(精确到市) +填写时间+zfb账号+问卷最后出现的随机数,48小时内,通过人工审核后会发放被试费; 2.问卷请认真填写,其中有注意力测试题,注意力测试题不过、被发现不是男性被试、填写时长过短或过长、无效问卷以及存在刷问卷嫌疑的将不支付报酬,如果有疑问可以私信我。 3.问卷用的credamo正经问卷网站...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313806024/
5.收藏!市场人必备的100个实用网站!在线问卷调查: 91、百格活动 http://www.bagevent.com 92、问卷星 https://www.wjx.cn/ 93、调查派 https://www.diaochapai.com/ 94、问卷网 https://www.wenjuan.com/ 95、麦客 http://www.mikecrm.com/ 96、金数据 https://jinshuju.net/login ...https://www.marketup.cn/web/detail/368/674
6.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通用15篇)调查形式:随机抽取广州地区14所大学(包括本科学校和专科学校四个年级)的705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占46.8%,女生占53.2%。调查问卷回收率100%,有效问卷668张,有效率94.8%。使用spss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图表用excel来绘制。 调查内容:广州市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程度。对自我的认识程度。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程度。https://www.ruiwen.com/gongwen/baogao/1179963.html
7.全国居民降素养监测调查问卷(共56题)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共56题)一、判断题A01.预防流感最好的办法是服用抗生素(消炎药)。(X)...不知道B23.刘大妈在小区散步时,被狗咬伤。皮肤有破损,但不严重。以下做法正确的是:()自行包扎处理...具体计算方法是以体重(公斤,kg)除以身高(米,m)的平方,即BMI=体重/身高2(kg/m?)。对于中国成年人...https://m.renrendoc.com/paper/215741589.html
8.12306对高铁宠物运输开展问卷调查这一规定让很多养宠一族放弃了和宠物一起出行的打算。目前,如要填写“铁路旅客高铁宠物运输”调查问卷,旅客需要扫描高铁座椅上的畅行码进入12306小程序后才能参与。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调查问卷共设置15个问题,分为单选、多选和建议多个类别。在旅客饲养的宠物类型的选项中出现了4种类型,分别为中型宠物,如猫、狗等,...https://m.yunnan.cn/system/2024/05/11/033047705.shtml
9.系统运维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中,关于系统设计的问题占问题总量的54.5 %,系统操作技术问题占27.3 %,系统牵涉的管理问题仅占18.2 %(见图1)。因本问卷调查是在各类用户在各自权限范围内执行系统内各模块功能的基础上,了解系统各模块能否符合系统功能的需求,并能发现系统各模块及整体设计的问题,以便于系统功能的完善与以后的升级,所以在问卷...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09pgf95.html
10.湿地自然保护区旅游者环境教育感知研究——以盐城丹顶鹤麋鹿...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作为资料获取的主要途径,问卷内容由结构模型中的4 大维度及被调查旅游者人口统计学特征组成。问卷采用五分制李克特量表方法,以非常不符合—非常符合分别对应1—5分评估标度。调查时间为2013年10月12—27日,分别对丹顶鹤保护区和麋鹿保护区旅游者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前首先询问游客是否游览完毕,对...https://www.ecologica.cn/stxb/ch/html/2015/23/stxb201404290856.htm
11.大学生社会实践(15篇)将国家对高中毕业生的自学政策作为何达大学的招生宣传,邀请专家开展相关讲座,以提高全市的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扩大河南大学的影响力,提高河南大学的知名度;例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手足口病预防、医疗保险政策、留守儿童等热点问题,问卷调查、实践调查、调查结果分析;提高团队成员的社会实践能力。 https://www.oh100.com/daxue/5826988.html
12.土族文化范文11篇(全文)三、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基本情况 从性别状况来看, 土族劳动力中多以男性为主。从婚姻状况来看, 土族劳动力中约有63%已婚, 37%未婚。从年龄结构来看, 互助县范围土族劳动力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之间, 占劳动力总人数的64.1%, 这部分劳动力是外出转移的主体, 代表着外出转移的趋势。16~19岁年龄段...https://www.99xueshu.com/w/ikeyuqujt4m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