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杂志评出2012年美国十大教育事件之首:PlanetoftheMOOCs
斯坦福大学教授、计算机学家特龙大胆预言:50年后世界上只会剩下10所大学在传递高等教育。你信吗?10年、20年后还有学生在听你的课吗?
——编者
慕课(MOOCs)来了。
在线教育发展(MOOCs)国际论坛日前在上海交通大学开幕。此前一天,同在上海的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两校率先与慕课旗下Coursera在线课程签约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将和耶鲁、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等世界一流大学一起共建、共享全球最大网络课程系统。
就在两个月前,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宣布加入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发起的在线教育平台edX,成为其新入伙的6所亚洲名校之一。
“慕课是印刷术发明以来最大的教育革新,更重要的是,它将改革大学教育,重塑高等教育版图。”论坛上,上海交大校长、中科院院士张杰对慕课的评价甚高。
何为“慕课”
源于网络远程教育却更具交互性,知名平台一年集聚数百万学生
慕课起源于发展多年的网络远程教育和视频课程。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最早宣布将课程免费放到网上,掀起了第一次在线课程建设热潮。至2011年,10年间,仅麻省理工学院就发布了约2000门课程,超过1亿人次访问。而2009年,哈佛大学推出高质高清课程《公正》等,引来新一轮视频公开课程建设热潮。
“视频公开课只是网络课程的1.0版,慕课是全新的2.0版,真正体现了高等教育国际化。”上海交大副校长黄震这样解释。
据介绍,慕课出现于2008年,真正的井喷却始于2011年秋。来自190多个国家的16万人同时注册了斯坦福大学的一门《人工智能导论》课,并催生了Udacity在线课程;不久后,斯坦福大学两位教授创立Coursera在线免费课程,2012年4月上线,4个月后学生数便突破100万,一年不到突破了234万,后来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密歇根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等62所知名大学加入合作共建在线免费课程;2012年5月,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宣布整合两校师资,联手实施edX网络在线教学计划,第一门课《电子和电路》即有12万名学生注册;2012年秋,第一批课程的学生人数已突破37万,已有全球上百家知名高校申请加入。
2012年由此被纽约时报命名为“慕课元年”,多家专门提供慕课平台的供应商纷起竞争,Coursera、edX和Udacity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三巨头”,前两个均在近期进入中国。
倒逼改革
部分课程变身“正规军”获大学认可,挑战灌输模式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得益于20多年的网络教育实践,慕课很快形成较为稳定实用的基本教学模式。比如视频教学录像通常为片断,约8—12分钟,其间穿插小测试,适应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还会通过论坛投票对问题排序,让教师只重点回答大家都关心的问题;鼓励同学互教互学,通过互助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等。
在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看来,慕课模式的可贵价值在于,“使得大规模并且个性化的学习成为可能,使全球各国不同人群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成为可能。”
“在线课程不可能取代传统课堂,但会倒逼大学加快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否则,我们的大学容易沦为一流大学的教学实验室和辅导教室。”黄震这样警告。
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表示,学校加入Coursera有两个目的:一是与世界共享中国的优质教育资源;二是研究如何利用这一平台辅导学生,提高本校教学质量。据悉,复旦将率先选择在计算机、英语等量大面广的基础课程中借鉴慕课模式,即要求学生在课堂外先上网“听课”,在课堂内侧重探讨和解决问题。这种“翻转课堂”可以加快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模式的转变,让学校教育更多从静态知识传授转为智能教育。
竞争风险
事实上,国内许多大学都力避在这一轮在线教育建设中失语旁落。百度“在线教育平台”中跳出的各种品牌,足以让人眼花缭乱。其中,2010年上线的网易公开课,被称为国内最大的公益性公开课网站,每天最多达百万人次同时在线学习。
更丰富的课程宝库,当属教育部主持的国家精品开放课程资源库。它从2003年起建设至今,已积累了上万门课堂教学资料。到今年6月底,有286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程上网。据介绍,“十二五”的建设目标是,要有高校1000门视频公开课和5000门资源共享课向公众开放。
与此同时,许多地区也在大力建设本地的课程共享平台。比如,上海已成立了专门机构并积极推动30所成员高校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和共享;重庆大学发起成立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目前已有19所高校加入。
而慕课的快速成长,背后是大量风险基金和慈善基金的加入。目前,一些国际风投公司均为此投入多笔资金,几个著名慕课提供商的融资都在数千万美元以上。2012年6月,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为麻省理工学院提供100万美元捐赠,用于支持他们分析慕课课程学生网上学习的数据,以开发建立全新的计算机类课程在线学习模型。
根据网易公开课的一份统计数据,在其所有视频课程中,“国际高校公开课”和“TED演讲”最受欢迎,两者相加占了观赏人群的86%,而看“国内高校公开课”者,仅占13%。
一位网友收看国内某高校公开课后在微博中吐槽:“普通话都说不清的老师,加上所有问题和答案都设计好的学生,恍然觉得回到我初中有人要来听课的时候。”
专家建议,对于网络在线课程引发的全球教育资源配置对我国基础和高等教育的影响与挑战,要加强研究,探索“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一旦建设得当,城乡和东西部教育资源的差距可以大大缩小。
而仍停留在“黑板加粉笔”时代的中国教育,要走好这一步,看来并不容易。(记者姜泓冰)
以下来自百度:
教学形式
课程范围
MOOCs是以连通主义理论和网络化学习的开放教育学为基础的。这些课程跟传统的大学课程一样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从初学者成长为高级人才。课程的范围不仅覆盖了广泛的科技学科,比如数学、统计、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也包括了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慕课课程并不提供学分,也不算在本科或研究生学位里。通常,参与慕课的学习是免费的。然而,如果学习者试图获得某种认证的话,则一些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可能收取一定学费。
授课形式
课程不是搜集,而是一种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学习者通过某一个共同的话题或主题联系起来的方式方法。
测验
每门课都有频繁的小测验,有时还有期中和期末考试。考试通常由同学评分(比如一门课的每份试卷由同班的五位同学评分,最后分数为平均数)。一些学生成立了网上学习小组,或跟附近的同学组成面对面的学习小组。
主要特点
1、大规模的:不是个人发布的一两门课程:“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是指那些由参与者发布的课程,只有这些课程是大型的或者叫大规模的,它才是典型的的MOOC。2、开放课程:尊崇创用共享(CC)协议;只有当课程是开放的,它才可以成之为MOOC。
历史发展
MOOC历史回眸
术语提出
课程发展
从2008年开始,一大批教育工作者,包括来自玛丽华盛顿大学的JimGroom教授以及纽约城市大学约克学院的MichaelBransonSmith教授都采用了这种课程结构,并且成功的在全球各国大学主办了他们自己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
最重要的突破发生于2011年秋,那个时候,来自世界各地的160000人注册了斯坦福大学SebastianThrun与PeterNorvig联合开出的一门《人工智能导论》的免费课程。许多重要的创新项目,包括Udacity,Coursera,以及edX都纷纷上马,有超过十几个世界著名大学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