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解析
高级教师、河北唐山一中高一语文组组长吴国梁:
材料的核心词是“劳动”,与之紧密相联的同类词还有“奋斗”“实干”“创新”等。考生一看到这个词,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体力劳动,但千万不要忘记,脑力劳动也是劳动不或缺的一部分,社会的进步,一定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密切结合的过程,同学们要在写“劳动”的作用与意义之时,将二者辩证统一起来。
注意作文要求中的这么几点:
1.“演讲稿”。这就要求同学们应该采用正确的演讲稿形式,比如开头要有“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结尾要有“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之类,同时要注意演讲稿的语言风格,要使用容易调动听众积极性的语言。
2.“从我做起”。这一点要求学生不应该一味地用历史上、新闻中的人物事例,要写出“我”做了些什么或应该做什么。
3.“希望与建议”。这一点要求同学们要在作文中提出切实可行的希望与建议,不要忽略“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进行演讲这一隐性要求。
今年的作文题可以说基本没有审题立意的门槛,属于“人人皆有话说”的一类,最终就是语言、构思、材料俱佳的作文才能得到高分。在这种情况下,“用什么表达”和“怎么去表达”就比“表达了什么”更重要了,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写了同样的主题,但得分依然能分出高下的原因。在这里“用什么表达”指素材、论据,“怎么去表达”指使用素材构思能力、组织语言能力,“表达了什么”指同学们要表达的主题。(记者马利采访编辑)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高三备课组组长、语文高级教师李凌起:
2019年高考全国I卷作文总体而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紧扣立德树人,注重价值引领。作文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角度切入,以劳动为话题,以青年学生为对象,让考生谈思考和认识、希望和建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引导青年学生继承传统,正确认识劳动的价值,澄清错误的观念,这对于青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对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无疑有着重大意义。
三是重视思辩能力,体现学科素养。看似简单的话题,却能体现对学生思维的要求。对于劳动的看法,是有时代性的,要求学生必须用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从当下的角度去分析,而对于错误认识,要能做出有力的反驳。看似人人都能写,人人不觉难,但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却能直接决定作文的水准。
四是坚持任务驱动,体现个性特点。作文仍然沿用了任务驱动作文的基本形式,除了材料外,设定了具体的写作任务,明确了写作主题、对象、情境和文体(演讲稿),可以说审题毫无难度。但恰恰没有难度的背后才是真正的“难度”——一个人人觉得有话说的话题,一个甚至大家觉得朴实的“掉渣”的话题,要想写出新意,写出自己的个性特点,显然并不容易。(郑佳采访编辑)
●河北衡水中学首席教师王小铭:
河北日报客户端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冀网文【2021】18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