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晨读晚练(16)

名句默写+教材素材+诗歌鉴赏+范文诵读+最新时评

目录

材料走心读

1.《归去来兮辞》整篇背诵及情境默写

2.部编版必修上册课文写作素材梳理

3.诗歌鉴赏(朱服的《渔家傲》)

4.以“青春主旋律”为内容的材料作文写作

5.最新时评《重视文物修缮,留住悠悠古韵》

考点滚动练

6.语言文字运用(关于“村落”的语用材料)

7.实用类文本阅读(关于“卖花诗词”的两则材料)

一、名句默写

《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

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表现作者归心似箭。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4.《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跟乡里故人和农民的交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自己问自己为什么心神不定,不知道要到哪儿去,表现诗人不奢求富贵与仙境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3.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4.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5.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二、教材素材

《沁园春·长沙》作文角度

1.责任与胸怀

在那个旧时代,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时代推移,但难能可贵的是,追求自由和进步的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胸怀崇高理想、肩负主宰天地重任的豪情壮志是一成不变的。是什么让无数仁人志士明知前路渺茫坎坷,却依然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回答掷地有声:责任。因为责任,我们的脚步更加坚定从容;因为责任,我们握紧命运的手臂更加有力;因为责任,我们的胸怀才无限崇高和宽广!

2.榜样的力量

在中国革命蓬勃发展的时代,年轻人是涌入革命洪流还是躲进书斋,是向黑暗妥协还是争取光明,是奋力呐喊还是缄默不语,毛泽东为救民于水火,做出了无愧于时代的选择,参加革命,争取光明,奋力呐喊,鼓舞战友,激励少年,成为时代的光辉榜样!

3.青春与立志

《喜看稻菽千重浪》(袁隆平)作文角度

1.使命感和责任心:

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

2.敏于发现、勇于探索

发现“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研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成功两系杂交稻,寻找与发现水稻天然雄性不孕株,研究证明培育杂交水稻切实可行,培育超级水稻成果世界领先,引导新一场的“绿色革命”。

3.勇于挑战权威、坚持真理

挑战美国著名遗传学专家的“杂交无优势”。

4.科学家的实证精神

挽起裤腿走下稻田的标准形象。中国稻田里走出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用事实驳斥贬杂交水稻为“三不稻”,捍卫事实,捍卫真理。反例:“玉米地里铺红毯,专家谈笑田地间。”如今又现“麦田地里铺红毯,成熟的麦子被压弯”,观摩会铺红地毯,脚都不沾土还说是为农。

5.专一的精神

一辈子研究水稻,培育超级水稻成果世界领先,引导新一场的“绿色革命”。

6.淡泊名利

领取国家最高科技奖前几天依然在田里翻看这土壤。

7.梦想与现实

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扫帚那么大。这极具夸张的梦想,正在走向现实。

8.敬业爱岗

为天下人皆饱热爱研究杂交水稻。同质事例:张秉贵,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把一般人想不到的事也做到极致。

9.爱国主义

对中国文化的自信:中国有中国的有利条件。

10.科学态度面对失败

发现天然杂交稻杂种第一代却试种失败但不放弃。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作文角度

1.“追求创新”“精益求精”“不断实践”

“工匠精神”使用范围扩展,任何行业或人“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都可以称为“工匠精神”。“大国工匠”韩利萍潜心钻研高精尖技术,用“台下苦练”的坚守换来航天利器声振寰宇。“木雕大师”高应美殚精竭虑,匠人心魂在一刀一琢的静寂之中喷薄。铆工刘师傅所说:“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时代发展瞬息万变,创新永铸工匠精神。

《短歌行》《归园田居》作文角度

1.胸怀大志,只争朝夕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当曹操举起酒杯时,首先感叹的便是人生如朝露般短暂,已驰骋大半人生的一代枭雄,面对茫茫江水,仍旧吟诵着“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之意愿,仍旧坚定着自己统一天下之志。吾无才,天下之才皆我才,曹操如是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礼贤下士,渴望吸纳人才,胸怀大志,慷慨深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就算人生苦短,也要只争朝夕。

2.坚守本心,遗世独立

若说故乡才是最好的慰藉与归途,那陶渊明应该感悟深刻,躬耕田园,不问世事,他质性自然,找到了自己应有的位置,获得了人生的升华,这是心灵深处的选择。不再去做笼子里的鸟、池水中的鱼,持守自己愚拙的本心,这是经历了众多繁杂后难能可贵的精神独立。回到故乡的同时,陶渊明也找到了自己,纵浪大化中,不喜也不惧。

3.乱世中的抉择

曹操和陶渊明同处乱世,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这并不意味着曹操是积极进取,陶渊明便是消极避世,他们只是在人生道路上各自找到了自己合适的位置,从而实现了人生价值,他们都是在积极地追求自己的人生。一个进,一个退,一个宏观大气,一个微观纯真,但进退之间,都是他们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曹操与陶渊明的人生态度都值得我们去学习,这是两种不一样的生命状态,入世,有肩负天下之责任,出世,有悠然淡泊之闲适。

《“探界者”钟扬》作文角度

1.奉献精神、科学探索

带领学生攀登至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涉足探索植物的禁区,十六年扎根西藏,在藏区跋山涉水50余万公里,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填补了世界种子资源库中青藏高原的空白,这一个个数字铭刻在钟扬的大半人生历程中,最终他把生命献给了“种子事业”,亦献给了祖国,“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钟扬一直把他的人生要义挂在嘴边。最终,他也变成了一颗种子,带着自己对科学的一腔热忱,飘散四方。

2.不求回报,向下扎根

在15岁就考入中科大少年班,33岁已是副局级干部,学术成果300余项,本可以享受优沃生活的钟扬,却毅然放弃所有的职级待遇,选择了做一名普通的大学老师,投身教育事业,影响了众多的学生。培养学生就如同采集种子,在钟扬眼里,每一颗种子都很宝贵,每一颗种子都是希望。在“种子事业”上他是伟大的攀登者,在教育事业上他是伟大的开拓者,他始终如同一棵逆势生长的杨树,“不通世故”、不求回报,向下扎根,向上飞扬。

《劝学》作文角度

1.学无止境

《劝学》开篇提出:“学不可以已。”指出君子应该不间断地接受教育,并通过教育获得自身发展的条件。

荀子之后,颜之推在其《颜氏家训·勉学篇》中说:“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亦勉励人们“终身学习”。

宋代的欧阳修亦曰:“学之终身,有不能达者矣。”即便终身学习,也不能穷尽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故人们要终生不懈地学习和实践。

2.持久专注

晚清学者王国维曾总结学习的三个境界:其一为志存高远,“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其二为持之以恒,“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其三为成功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古代思想家荀况也说过:“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些都说明了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少年时就立志摘下数学王冠上的宝石——哥德巴赫猜想。他勤奋钻研,算纸用了几麻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终于获得了重大成果。

3.借助外力

善于借物是一种智慧,恰当地借助外力可以更快达到预期的目标。“物”的含义颇为广泛,可以指必要的器具、先进的技术、优秀的文化,也可以指人。善于借助外物者能够开辟捷径,借助精神力量、文化精髓而有所成就。

《劝学》一文告诫我们: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快不过马,飞不过鸟,眼锐不及鹰,嗅觉不如犬。但是聪明的人善于利用外物,从而使自己的能力百倍、千倍地延伸。

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总结出了一条经验,他之所以能够战胜项羽,主要是因为“善假于物”,他善用各种各样的人才。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师说》作文角度

1.尊师重道

古人有言:“克己复礼,是为君子也。”文明礼仪曾是古代中国每个君子的人生信念,它包含了尊老爱幼、舍生取义、尊师重道等多个行为要求,内涵丰富。孔融稚子让梨奏鸣了尊老爱幼的悠悠琴音;孟子“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震响了舍生取义的黄钟大吕;韩昌黎一篇《师说》唤醒了尊师重道的悠久传统……我们的先人以文明礼仪为尺度,丈量出苍竹般的有节品格。

2.广泛学习

圣人无常师,孔子并没有固定的老师。他所向往的文化是周礼,但他处的时代礼崩乐坏,周王室衰微,许多原来为周王室服务的文化官员流散至民间,孔子的学问便是向他们学习得来的。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也曾向师襄学过音乐,向郯子学过官制,还在具体的祭祀活动中向主持者学习祭礼,这便是“入太庙,每事问”。所以子贡说孔子并无固定的老师,而是无处不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识渊博的孔子尚且能够虚心请教,我们更应如此。韩愈有言:“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术业有专攻”。一专多能的人才毕竟是少数,每个人都可能是某一方面的专家。正如音乐家善于演奏乐曲,建筑师精于设计高楼大厦,文学家长于描述人生百态……因此,我们应该把自己某一方面的潜能发挥到最大值。同时,还要认识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虚心地向拥有其他专长的人求教。如果我们抱着“人皆我师”的态度,就一定会在虚心求教中获得真知,不断完善自我。

3.教学相长

互帮互学,方能共同进步。孔子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当年也批评了“耻学于师”的风气。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封闭自己,只会让自己变成井底之蛙。虚心求教,必有进步;帮助别人,也能促进自己。从师学习当然重要,但学习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学生也能促进、启发或者教会老师领悟更多的道理。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并赏析。

渔家傲

朱服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寄语东阳沽酒市。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译文】

绵绵的细雨微微的风,千家万户掩映在杨柳密荫青烟绿雾中。淋湿的花瓣贴在树枝上不再飞。心中愁无穷,连同春色都付与江水流向东。

九十天的光阴能够留多久?解尽金龟换酒也无法将春光挽留。告诉那东阳城里卖酒人,而今只求拼个一醉方休,不管今日乐事成为他年热泪流。

【赏析】

这首词原题为“春词”,是作者知婺州(今浙江金华)期间的作品。作者早年以“风采才藻皆秀整”著称一时。现存词仅此一首,风格俊丽,是他的得意之作。

词的上片,主要是惜春,景中寓情。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开头两句是说,绵绵的细雨微微的风,千家万户掩映在杨柳密荫青烟绿雾中。

写暮春时节,正是“绿暗红稀”,春天快要悄然归去了。

“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上片后三句是说,淋湿的花瓣贴在树枝上不再飞。心中愁无穷,连同春色都付与江水流向东。

借湿花恋树寄寓人的恋春之情。“恋树湿花飞不起”是个精美的佳句。“湿花”应上“小雨”,启下“飞不起”。“恋”字用拟人法,赋落花以深情。花尚不忍辞树而留恋芳时,人的心情更可想而知了。在春天将去的时候,落花有离树之愁,人有惜春之愁,这“愁无比”三字,浑含二者,不可分辨。如此深愁,既难排遣,那就将它连同春天一道付与东流的逝水吧。

下片感叹韶光易逝,因而产生不如及时行乐的思绪,着意抒情。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下片前两句是说,九十天的光阴能够留多久?解尽金龟换酒也无法将春光挽留。

作者感叹春来春去这一自然界的常态。词句中的金龟指所佩的玩饰,唐代诗人贺知章,曾今解过金龟换酒以酬李白,成为往昔文坛的佳话。作者借用这个典故,表明极意把酒留春。

“寄语东城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末三句是说,告诉那东阳城里的买酒人,而今只求拼个一醉方休,不管今日乐事成为他年热泪流。

虽然留春不住,也要借酒浇愁,拼上一醉,以换取暂时的欢乐。“寄语”一句,是说向酒肆索酒。“而今乐事他年泪”,结句一语两意,乐中兴感。有些人“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有些人则当快意之时,想得较深,就有愁思相伴;想到他年将追思今日之乐不可得,反成为兴悲下泪的缘由。何况今日东城买醉,仅仅只是为了驱遣春愁,又不是真正的赏心乐事呢!

四、范文诵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建国至今,面对贫穷、面对落后、面对战争、面对天灾、面对疫情,年轻人没有躺平,亦不畏惧牺牲,血性和抱负让年轻人站在一线,与之抗争。但有人说,近几年,一些年轻人“躺平”“摆烂”成为“多发”现象,年纪轻轻心态老化,工作缺乏目标感、丧失前行的动力、对工作时常感到无力和厌倦;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的自强不息、奋斗向上显然相悖。同时也有人认为,每个人的青春都应该有不同的样子,万紫千红总是春;伤痛、迷茫也是组成青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立足自身,联系现实,写一篇以“青春的主旋律”为主题的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1.青春的主旋律是自强不息与奋斗向上。

2.伤痛与迷茫是青春的副歌,需理性面对。

3.尊重多样性,共绘多彩青春图谱。

【范文】

自强不息,成就璀璨人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周易》中的一句名言,它激励着无数人奋发向上,不断追求自我提升和成长。自强不息,是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永不放弃的决心。唯有拥有这种精神,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成就属于自己的辉煌。

自强不息,是战胜逆境的有力武器。

自强不息,是实现梦想的必备品质。

自强不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应时刻铭记这句名言,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自己。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要不畏艰难,努力钻研,就像屠呦呦一样,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挫折时,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如同江梦南一般,在命运的考验面前绝不低头;当我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遭遇困境时,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学全红婵那般,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永不言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人生的理想和目标。

五、最新时评

重视文物修缮,留住悠悠古韵

中山市的南朗街道,是该市不可移动文物最集中的区域之一。数座古老的祠堂静立其中,连缀起一部部家族史,百余文物诉说着悠悠古韵。然而,由于文物建筑年久失修,不少宗祠的木构件糟朽露白,油漆起皮、脱落,地砖生青苔发霉,安全隐患凸显,与之相伴随的,还有文化印记被磨灭的危机。

幸运的是,在岁修资金的支持下,南朗街道得以启动维护修缮工作,通过门扇、立柱等修补和重新油漆、阶砖地面清洗,以及墙面局部修补,保障了文物安全,让祠堂修旧如旧。更重要的是,文物建筑的实用功能得以恢复,重新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去年,在南朗街道,由岁修资金支持的文物小修小补共有73处,使用补助资金130万元。据统计,在整个中山市,全年共落实不可移动文物岁修补助资金546万元,众多文物的健康警报得以解除,重现昔日光彩。

上文提到的岁修资金,是中山市针对所有市级文保单位和尚未核定公布为文保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日常保养维护而专门设立的补助资金,单个工程预算总额在5万元以下的文物修缮项目均可申请。这也意味着,岁修资金覆盖的基本是文物的一些“小灾”“小病”。也许在不少人看来,这远谈不上大手笔,但这种预防性保护,有助于避免小修拖成大修,可谓是花小钱办大事。

而对于非国有产权的文物来说,岁修资金无异于雪中送炭,直接解决了管理者或产权人的修缮资金难题。让更多文物能够得到更妥帖细致的呵护,也让人们更直接享受到文物保护成果。往小处看,坚持“全覆盖全报销”的岁修制度,让产权人可以免费修缮文物建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往大处看,众多文物建筑的保养维护,也为这些特色资源的活化利用创造了条件,拓展了农文旅融合的空间,并以多种形式回馈当地民众。

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讲:“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①在20世纪20年代的乡土小说中,②叙事策略基本上是写实的,③村落自然成了最好的素材之一。④通过相对平实的一种眼光,⑤作家们发现乡村破败荒凉的根源。鲁迅《故乡》里金黄的圆月、碧绿的瓜地、英雄的少年,每个意象无不纯美如梦;对照“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之类满目疮痍的现状,“乡愁”原来只是不可逼视的幻象。

然而,在同一时期,村落仍在诗意的观照下,显露了令人倾心的山水之美、人情人性之美以及风土之美。

沈从文在具有湘西风情的村落里,构建了一条渡船,渡给凭水依山的茶峒,给一半着陆、一半在水的吊脚楼河街以生机。桐油、青盐、染色的五倍子,棉花、棉纱,以及布匹、杂货同海味——(甲);历经岁月风雨的老船夫、一派真纯明净的翠翠、与人性较量的天保和傩送——船摆渡的是命运。他们在密密匝匝的生活里种植喜怒哀乐,四季流转,盛夏的果实躲藏在绿荫里,等待一场秋的收获,冬日的皑皑白雪覆盖了秋的金黄,(乙)。

作家们所描写的乡村大多以自己的故乡为蓝本,经过记忆的筛选,掩盖了其中艰辛苦楚的成分,营造了一个令人难忘的美丽原乡。

在封建时代,人们习惯于从古典史籍、宫殿遗址、文物珍宝去认识中国;从村落开始,我们也慢慢能够从一个农民、一座村庄、一条河流等视角出发,去领悟这片博大的土地。我们生于斯,长于斯,这里埋藏着中华民族A的遗传信息。

村落是一条丝滑的彩带,一端扎系在人们身上,一端飘向文学梦乡。孙犁的文思飘荡在荷花淀里,沈从文一生走不出湘西凤凰的山村。我们每一个人既是田园诗意的表达者,又是乡居生活的实践者。这是对中国乡村的一种文化自觉。它不是B,而是在旧有的土壤重新生成,它力求在初始之地提炼出有益的精神元素,构建迥异于传统社会但具有相对恒定性的社会结构与人地关系。(有删改)

1.文中第一段标有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出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句意。(4分)

2.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充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3.请就文中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进行仿写,仿写句以“渡船”为本体。要求:使用暗喻修辞,且符合暗喻修辞特征,依照画线句结构进行仿写。(3分)

4.请在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5.文中画波浪线的“种植喜怒哀乐”,有人说不合逻辑,有人说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材料一:

对于都城之内的诗人而言,卖花不只是单纯的商业活动,还是春日风物的真实载体。以卖花书写春日风物,成为城市尤其是都城诗人的常见手法。“京师巷陌新晴后,卖得风流更一般”(林逋《杏花》),“三月名园草色青,梦回犹听卖花声”(赵葵《柳花》),“海棠阴浅日黄昏……卖花声过忽开门”(吕夏卿《春阴》),等等,这样的诗句实在不胜枚举。

卖花给人带来的不只是视觉的享受,还有听觉上的独特美感。《东京梦华录》的“卖花者以马头竹篮铺排,歌叫之声,清奇可听”,就是真实写照。叫卖是宋代城市发展起来的特色。自北宋开封时就已如此,南宋亦仿照北宋。叫卖声甚至演化为专门的技艺。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条称:“叫声,自京师起撰,因市井诸色歌吟卖物之声,采合宫调而成也。”卖花声的存在,从听觉上也给予文人一种新鲜的刺激。这类卖花声通常来自流动性的商贩。正所谓“帝城只卖担头枝”,都城内流动性的卖花者极多。这类花贩所卖之花,多为朵花、把花,不会是大型盆栽和花窠。轻巧的货品,让卖花人可以轻松穿越街巷,以叫卖声招揽客人。声音具有穿透性,就算隔着高墙,也能由户外传播到室内。街巷的错落,又增加了卖花声的幽深感,卖花声的响起与远去,都牵动着居室内的听者。这让深处居室之内的文人获得了一种新的感受外界的方式,不必看到花担上五颜六色的花朵,只凭耳中传来的叫卖声,就能感知时令的变化和城市节奏的展开。

对于寓居都城的诗人而言,卖花传递的时令变换,往往会牵动思乡的心绪和客居的落寞。戴复古《都中冬日》的卖花书写,书写了都城客居的情境:“脱却鹴裘付酒家,忍寒图得醉京华。一冬天气如春暖,昨日街头卖杏花。”京华之地,居大不易。对于一生未仕、漫游江湖的戴复古而言,更是如此。典当衣裘,只图得一醉。幸而临安的冬季天气和暖,街头已有杏花叫卖。“昨日街头卖杏花”,不只是临安冬日的风景,同时也是对京华客子的抚慰。“忍寒图得醉京华”则有着江湖游士的辛酸无奈。

对任职都城的士大夫而言,美丽的鲜花不但装点着他们的生活,也调整着他们的心态。《六一诗话》称:“士大夫牵于事役,良辰美景,罕获宴游之乐。其诗至有‘卖花担上看桃李,拍酒楼头听管弦’之句。”都城明明拥有最特别的风景,士大夫却因公务繁忙无暇游赏,只能从卖花担上欣赏桃花李花的盛放。卖花带来了四季流转的美好,安慰着王事鞅掌的士大夫。杨万里《初夏清晓赴东宫讲堂,行经和宁门外卖花市》:“众红半霎聊经眼,不枉皇州第二年。”都城花市的商品紧紧呼应着四季花时,让诗人不必执念于回归故园、退居乡里。花市让杨万里感受到了都城特有的繁华,也纾解了他渴盼回乡的寂寞。

(摘编自周剑之《花担上的帝京:宋代卖花诗词的都城感知及文学意蕴》)

材料二:

南宋都城临安,气候温暖,城市里面购买鲜花的非常多。宋代种花业之所以昌盛,是因为不仅买花的人多,而且购买的量也大,婉约派大词人柳永在《剔银灯·何事春工用意》中形容道:“渐渐园林明媚,便好安排欢计。论篮买花,盈车载酒。”可以想象,在那明媚的春光下,一辆辆装满鲜花的马车从花园里出来,喧阗而又热闹。

商业发达和文化昌盛,使得扬州、成都、洛阳等宋代名城的花市也各有“色彩”。宋人家铉翁《上元夜》也写道:“沙河红烛暮争然,花市清箫夜彻天。”红烛争燃,箫声连夜,洛阳花市的繁华与热闹程度自可想象。成都则二月举办花市,尤以海棠花为最好;扬州的开明桥“春月有花市”,市上卖的芍药的价格有时会比洛阳牡丹还要贵。

为了方便鲜花买卖,南宋政府甚至还专门设置了用于鲜花交易的花市。北宋邵伯温在《邵氏闻见录》中回忆北宋时的洛阳风俗。文中对当时人们赏花、购花的情景作出细致的描写。在鲜花开放之际,吸引了各方人士来到花圃,面对群芳,举杯畅饮,纵情放歌。暮色降临,花农们用竹笼小篮盛着鲜花来到花市“唱卖”。可见,北宋花市,当以夜间最为热闹。尤其是在每年正月十五的元宵之夜,在火光交错间,鲜花争妍。这盛大美景成为宋代文人雅士笔下的一幅美景。诗人文彦博曾夜游花市,在《游花市示之珍慕容》中写道:“去年春夜游花市,今日重来事宛然。到肆千灯多闪铄,长廊万蕊斗鲜妍。”在灯光闪烁间,诗人夜游花市,故地重游,恍惚间,去年美景再现眼前。

(摘编自贾玺增《四季花与节令物:中国古人头上的一年风景》)

B.卖花带来了四季流转的美好,不仅装点了任职都城的士大夫的生活,同时也安慰了公事繁忙的他们。

C.宋代作者对都城的真切感受与思考,使花卉成为了表达都城时序变换与诗人居处心态的成熟事象。

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代文人依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对都城的认识,赋予了卖花活动以多姿多彩的文学意蕴。B.“帝城只卖担头枝”说明北宋都城只有流动性的花贩,因为轻巧的货品便于花贩走街串巷。C.无论是流动性的商贩,还是南宋政府专门设置的花市,都为宋人买花和赏花提供了便利。

D.在宋代,买花赏花不是统治阶层或文人骚客的专利,而是普通人家也可兴之所至的事情。

8.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咸阳亲戚长安里,无限将金买花子。”——刘言史《买花谣》

B.“一冬天气如春暖,昨日街头卖杏花。”——戴复古《都中冬日》

C.“匆匆殿下催分首,扰扰宫前听卖花。”——王安石《次杨乐道韵六首其六》

D.“年年二月卖花天,唯有小桃偏占先。”——梅尧臣《和江邻儿省中赏小桃》

9.引用论证在材料一、材料二中频繁使用,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4分)

10.陆游《临安春雨初霁》是宋代卖花诗词代表性的作品,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首诗中“卖花”的独特内涵。(6分)

1.③把“村落自然成了最好的素材之一”改成“村落自然成了最好的素材”或“村落自然成了素材之一”④把“通过相对平实的一种眼光”改成“通过一种相对平实的眼光”(每空2分)【答案解析】③不合逻辑。④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2.甲:船摆渡的是生活乙:又开始酝酿春的黎明/希望/期盼(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答案解析】甲处根据下文“破折号”和此句“分号”的提示,可确定句式是“船摆渡的是……”,再结合前文内容得出关键词“生活”;乙处根据“四季流转”“夏的果实躲藏在绿荫里,等待一场秋的收获,冬日的皑皑白雪覆盖了秋的金黄”可推知。

3.【示例】渡船是一座移动的桥梁,一端连接翠翠的守候,一端牵系傩送的归期。/渡船是一座移动的桥梁,一端连接此岸的期盼,一端通向彼岸的希望。(3分)

【答案解析】仿写的基本要求包括句式统一、修辞相同、内容协调、语意完整等。暗喻是隐晦的比喻,常用比喻词“是”“就是”“变成”等连接,有时不用比喻词。

4.【示例】A:生生不息/源远流长B:另起炉灶/另辟蹊径/标新立异(每空1分)

【答案解析】A处根据原文信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及“遗传信息”可推知。B处根据“不是……而是……”“旧有的土壤重新生成”可推知。

5.【观点一】可以使用,属于超常搭配,理由是:①“种植”本义是指在土地上培植植物,使其生长和繁殖,在这里和“喜怒哀乐”搭配,突破习惯的修饰与搭配,语言新颖生动。(2分);②化抽象为具体,“喜怒哀乐”本是无形的,在这里与“种植”搭配显得具体可感,表现了人们从容坦荡的胸怀和冷静的态度。(2分)③与后文照应,语意衔接紧密,符合语言逻辑。(1分)

【观点二】不合语言逻辑,理由是:①“种植”一词后面一般与表示“实物”的名词搭配,如种植树木,种植蔬菜等,这里与抽象性词语搭配,不符合“种植”一词的搭配习惯。(3分)②“种植”虽是带有明显主观色彩的动词,在生活里有意种植“喜乐”尚可,但种植“怒哀”背离了人的主观意图,不符合人的情感真实。(2分)

【答案解析】答案注意思考超常搭配与习惯搭配的区别。

7.B【答案解析】B选项“只有”错,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都城内流动性的卖花者极多”。而且前文提到“这类卖花声通常来自流动性的商贩”,“只有”说法绝对。

8.D【答案解析】材料一第二段的主要观点是“对于都城之内的诗人而言,卖花不只是单纯的商业活动,还是春日风物的真实载体”。A项,刘言史《买花谣》“咸阳亲戚长安里,无限将金买花子”,书写了贵族占有大量的金钱用于奢侈享乐,体现了作者的忧思与批判。B项,戴复古《都中冬日》“一冬天气如春暖,昨日街头卖杏花”,写的是冬日。C项,王安石《次杨乐道韵六首其六》“匆匆殿下催分首,扰扰宫前听卖花”,宫廷与市井,仿佛只有一墙之隔,真实勾勒出宋代都城内各阶层各行业互存共荣的画卷。

【答案解析】从引用论证的论证效果和论证语言的特点两个角度答题。

10.①卖花是春日风物的真实载体,能给诗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春雨”“杏花”让诗人获得春天降临的真实感。②卖花给诗人带来了听觉上的独特美感。“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深处居室之内的诗人获得了一种新的感受外界的方式,只凭耳中传来的雨声和叫卖声,就能感知时令的变化和城市节奏的展开。③对于寓居都城的诗人而言,卖花传递的时令变换,往往会牵动客居的落寞。“客京华”点明了诗人寓居的现状,诗人用“春雨”“杏花”构成的明媚春光为背景,与自己落寞的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每点2分,答题过程中没有明确写出诗句内容,只出现“首联”“颔联”,可酌情扣分;诗句中出现错别字不扣分;若结合“犹及清明可到家”谈及“思乡的心绪”,可酌情给分)

【答案解析】第三段首句“卖花给人带来的不只是视觉的享受,还有听觉上的独特美感”,这句话承上启下,学生可依此归纳两个答题要点:“卖花是春日风物的真实载体,能给诗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和“卖花给诗人带来了听觉上的独特美感”。然后,学生可根据第四段首句并结合陆游写作《临安春雨初霁》时的寓居身份归纳第三个答题要点即“卖花传递的时令变换,往往会牵动客居的落寞”。

THE END
1.议论文素材名人事例加分析100字.doc议论文素材名人事例加分析100字 议论文素材名人事例加分析100字 篇一:语文作文素材之名人故事 语文作文素材:名人故事 一、居里夫人“幸运”的失恋 1883年,16岁的波兰姑娘玛丽亚,即后来的居里夫人,到某贵族之家当家庭教师,她计划挣一些钱出去上大学。两年后,这家的长子卡西米尔与玛丽亚相恋,玛丽亚刚过19岁,他们计划...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6/0707/47524495.shtm
2.一句话人物事例写作拼盘示例【素材】一句话人物事例写作拼盘示例 陶渊明+巴金=淡泊名利 唯其淡然,方能不为外物所扰;浮世万千,在这个喧闹的时代,只有心无旁骛,才能驰而不息地奔跑。陶渊明不为名遮眼,不为利低头,弃官归隐;终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愿。巴金心怀"愿化泥土"的坦然终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http://gzs.hsszhjy.cn/studios/other_detail?detail=4770
1.中国优秀人物素材我眼中的英雄讲述那些不起眼却闪耀的故事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他们的存在就像一盏灯塔,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他们不一定是那些名声显赫的人物,但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天,我要和你分享的是关于“中国优秀人物素材”的故事,这些人虽然不起眼,但他们的闪耀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灿烂。 首先,我https://www.kkrtsnf.cn/li-zhi-ren-wu/646721.html
2.探秘历史巨匠伟大人物的事迹素材深度剖析简介探秘历史巨匠:伟大人物的事迹素材深度剖析 伟大的征程始于梦想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伟人都是从无数个梦想中选择了一条道路前行。他们的故事往往是激情与坚持的交响曲,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不管你的生活多么艰难,只要你有勇气和智慧,你就能找到自己的路。”每一位伟大人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梦想,这份追求...https://www.ahppf.com/li-zhi-gu-shi/386271.html
3.吕白写作课:手把手教你学写作吕白的课是真的吗框架模板四:观点+人物的N个故事 (内容充实 + 素材足够丰富) eg:《39岁邓超两月暴瘦40斤:对自己狠的人身到底有多赚?》 对于电影或热点事件 写主角的故事是蹭热点最快、最有效的。 08 结构篇:4种结尾模板,让读者忍不住点赞、评论、转发 你要记住这句话:文章结尾是离点赞和互动最近的地方。 https://blog.csdn.net/Julialove102123/article/details/79615717
4.博采众长事例人物素材14篇(全文)后来,年轻人创立的公司做得非常成功。其公司推出的网站实名服务覆盖了当时小学经典人物事例作文素材以上的中国互联网用户,每天使用量超过约8000万人次,并拥有超过60万的企业客户,占据中国付费搜索市场40%的市场份额,居于绝对领先地位。 然而,这个不安分的年轻人不久后又作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把公司给卖了,然后到雅...https://www.99xueshu.com/w/file8751lmsn.html
5.高考议论文论据素材(精选14篇)比较效果, 稍加事例分析后, 说服力大大加强。要突破“观点+论据”这种简单的论证模式, 我们可以尝试以下3种方法: 论点:懒惰打败自己 论据:《狮子与狐狸》。一只雄狮逮着一只狐狸, 但没有吃它。因为狐狸答应每天逮几只小动物贡奉给狮子。于是, 在很长时间里, 狮子足不出户, 天天享受着狐狸送来的食品, 舒适得很...https://www.360wenmi.com/f/filei75z9x29.html
6.枣庄市课程纲要编写指导意见“课程资源”为延伸、拓展的阅读、音像、影视等素材,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理解文本、形成能力的各种资源材料。 “单元评价要点”为本单元应掌握的知识要点、语文要素、人文点、语用内容、阅读与写作能力点等内容,便于学生明确本单元应掌握的内容,清晰本单元检测的具体目标。可作为单元复习的内容使用。 http://tzsxzx.tzjtzy.cn/index.php?r=space/school/portal/content/view&id=419895
7.论文的写作指导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https://www.yjbys.com/bylw/lunwenxiezuo/154063.html
8.热点人物事例素材积累200字最新高考资讯热点人物事例素材积累200字最新 高考作文的发挥最离不开的便是素材的积累,尤其是热点新闻话题人物及其故事往往能够用在写议论文作文中作为事例素材。 文良博士:一声口哨,一声巨响 李文良,1985年生,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人,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毕业,中共党员。他曾是武汉市中心医院的眼科医生。2019年12月30日,...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2181552.html
9.2021中考作文素材分析点评:“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都是一样的,言而无信则自取灭亡。话题:“人无信不立”“诚信”“证明”。 4、王昭君:中原最美的和平使者 分析点评:最美使者 (1).为了民族,为了国家,她甘愿牺牲自我,舍小家为大家,她的出塞换来了六十余载的和平。昭君让人们铭记的不仅是她的美貌,更...http://www.zhongkao.com/e/20200922/5f697395b717a.shtml
10.技巧2021中考写作指导思维导图及考场标杆作文第二步:紧扣观点,概述事例(有背景+行动+结果), 第三步:紧扣观点,分析事例(行动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三种方法如下: ①因果分析:正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②假设分析:假如不……那么就…… ③对比分析:正因为……假如不……;或此人正因为……而某人没有……就… ...https://kxion.com/article/2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