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我们做试题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的把题目看清楚哦,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来参考一下高一历史,就给大家来多多收藏哦

第Ⅰ卷(选择题,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学完“欧美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这一章节内容后,一个学生对欧美主要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分别用了四个成语加以概括:“循序渐进”“独辟蹊径”“借尸还魂”“循环往复”。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A.德、英、法、美B.英、美、德、法

C.法、美、德、英D.英、美、法、德

2.下表的内容与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的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其中推论正确的是

史实推论

甲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君主立宪制确立,英王“统而不治”

乙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丙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政府首脑需要对议会负责

丁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通过标志着法国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制政体

A.甲B.乙C.丙D.丁

A.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B.总统将自行建造缉私船

C.该法案由最高法院裁决D.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

4.以下是某同学在学习了《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后写的学习心得,正确的有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正式诞生;

◇巴黎公社运动的失败说明无产阶级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

◇俄国二月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十月革命的成功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要与具体的国情相结合;

A.1个B.2个C.3个D.4个

5.有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说明十月革命

A.指导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B.创造了现代化的新道路

C.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D.让俄国工业化水平迅速赶超欧美

6.观察下面根据明朝农书整理的数据,

它反映出当时江南的农业

A.注重精耕细作

B.农业工具落后

C.农业经营市场化

D.革新了农耕技术

7.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必然产物。在中国古代史上,宋朝采取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该政策实施有利于

A.加强对农民的控制B.促进自耕农经济的发展

C.减轻农民的负担D.推动租佃关系的发展

8.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规定:“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银九钱,免赴京……北匠出银六钱,到部随即批放。不愿者,仍旧当班。”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进一步规定:“将该年班匠通告折价类解,不放私自赴部投当”。这种纳银代役的政策

A.有利于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B.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C.加强了工匠对国家的人身依附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9.关于古代“市”的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①秦代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②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③隋朝时形成民间集市——草市,唐代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0.中国古代一方面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另一方面商业仍然在蓬勃发展。对上述悖论的解释合理的是

A.重农是战国以后历朝的一贯政策,抑商并非贯穿始终

B.“盐铁官营”等政策成为了商业发展的最大动因

C.商人群体发展壮大保证商业蓬勃发展

D.市坊界限打破为商业发展扫清障碍

11.请你给下图确定一个主题,这一主题应该是

A.“近代工业的起步”B.“民族工业的春天”

C.“实业救国的浪潮”D.“师夷长技以自强”

12.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示意图,其中1所代表的经济形式是

A.洋务企业B.民族资本企业

C.外国资本企业D.官僚资本企业

13.观察1843年与1858年英国向中国进口棉花及出口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

货物单位1843年税率1858年税率

棉花担6.54%5.72%

印花布匹14.25%4.98%

棉纱担6.94%4.86%

上述变化

A.促使耕织结合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冲击传统农业经营方式

C.导致对外贸易开始出现逆差

D.表明中国已完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4.“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

A.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完全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C.有效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D.利于新中国各地区均衡发展

15.以下是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包括手工业),导致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开展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C.计划经济体制建立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6.下图为“1953-1973年中国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下列对1953、1958、1968、1973年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的分析,正确的是

A.1953年中国GDP超高的增长率是因为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

B.1958年中国GDP增长率远远高于世界是主要因为三大改造的完成

C.1968年中国GDP增长率低于世界根源是周边国家形势的恶化

D.1973年中国GDP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17.国际舆论曾评价新中国某一“开放行动”是新中国35年以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行动”是指

A.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D.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18.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在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其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西方文化的影响B.政府政策的推动

C.民主思想的传播D.社会性质的变化

1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A.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C.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20.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材料反映

A.三角贸易B.商业革命C.价格革命D.商业危机

21.如图是19世纪后期的某国海外贸易示意图,图示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的影响B.交通工具的革新

C.工业革命的推动D.对外殖民扩张的推动

22.“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材料主要体现的史观是

A.革命史观B.文明史观C.全球史观D.社会史观

23.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柯立芝上述思想对美国历史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A.加剧了美国工人的贫困B.为经济大危机的发生种下了祸根

C.阻碍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D.加深了工人同资本家的矛盾

24.自罗斯福新政以来,面对联邦政府在国计民生各项事务中的影响且益加深,比如:组建规模庞大的联邦官僚机构,进行种类繁多、耗资巨大的联邦资助项目,以至于有些美国政治学者惊呼:“旧的联邦制已经死亡了。”这表明美国

A.官僚机构日益臃肿B.三权分立的机制遭废除

C.联邦政府权力扩大D.地方政府丧失了自主权

25.某班同学做了一个经济史学习的网页,如果在“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栏目下再增加一个链接,则链接项①应该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经济“滞胀”现象的出现

C.“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D.垄断组织的产生

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50分)

1.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此试卷上。

2.试卷中横线及框内注有“▲”的地方,是需要你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

二、主观题部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美苏两国由战时的同盟关系转而走向对抗,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对抗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图示:

(1)上图中A、B、C、D分别指什么事件(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歇尔计划”对欧洲产生的主要影响(4分)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后,西欧各国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是指什么(2分)有哪些主要表现(4分)

材料三

柏林墙倒塌遗址苏联解体漫画

(3)材料三所示图片反映了国际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对以后的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27.(18分)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1)据材料一中现象是什么历史事件产生的后果(2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6分)

材料二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额(单位:两白银)

年代进口出口

188588,200,01865,005,711

1895171,696,715143,293,211

1905447,100,082227,888,197

(2)从材料二中的表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材料三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邓小平文选》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4分)

28.(14分)

农业的调整不仅关系农业发展,也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会于1938年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此法规定棉花、小麦、玉米、烟叶、大米等5种主要作物的生产者规定生产定额,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为防止生产过剩,价格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

——刘绪贻《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1)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并指出罗斯福调整农业政策的实质。(6分)

材料二1978﹣1984年粮食产量统计柱状图(单位:百万吨)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大……有的同志担心,这样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

(2)据材料二归纳1978﹣1984年中国农业经济呈现的态势,导致这一态势的政策因素是什么(4分)

(3)材料二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2分)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2分)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

答案BDDCBADACAACB

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DBDADCBCCBCA

二、主观题部分(50分)

26.(18分)

(1)A为:杜鲁门主义;B为:北约组织成立;C为:经济互助委员会;D为:华约组织;(4分)

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经济恢复、发展;推动了西欧联合,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但也加速了欧洲的分裂;(4分)

(2)含义:多种力量中心重新崛起。(或多极化趋势出现)(2分)

表现:西欧、日本重新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影响力日益强大。(4分)

(3)变化:两极格局瓦解。(2分)影响:出现“一超多强”,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2分)

(1)事件:新航路开辟(2分)

影响: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改变了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6分)

(2)信息:中国进、出口贸易额普遍增加;进口额高于出口额(晚清政府面临贸易逆差困境)。(2分)原因:列强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从侵华战争、口岸开放、关税角度作答也可)(4分)

(3)原因:汲取半闭关导致发展落后的教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观需要;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1)内容:限制生产;提供补贴;政府贷款;稳定物价。(4分)

实质:国家干预经济。(2分)

(2)态势:快速发展。(2分)

因素: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3)省份:四川、安徽。(2分)

原因:“包产到户”没有改变土地的所有制性质,土地仍是公有。(2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杈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

A.规模宏大B.不计成本C.精耕细作D.分散经营

2.“(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材料叙述的是一种()

A.灌溉工具B.播种工具C.插秧工具D.运输工具

3.我国的南北分界自古是淮河、秦岭一线。据美国学者贾志扬统计,唐代科第人物北方占绝对优势,然而到了宋朝,考中进士者淮河以南却占了95.2%。这一现象出现主要源于()

A.北方政局动荡B.北方人民南迁C.对外贸易繁荣D.经济重心南移

4.“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中这段话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种手工业经营形态()

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工场手工业

5.元代时,中国的棉纺织技术与近代英国一样都进行了技术革新,但在中国没有引发与英国相同的革命性效应,反而为自闭创造了条件,其根源是中国()

A.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B.农民的购买力低下C.科举抑制了技术创新D.政府轻视技术革新

6.宋神宗开征“侵街钱”,宋徽宗征收“侵街房廊钱”,无疑默认了侵街行为的合法性。宋朝实施上述措施的主要意义是()

A.维护了社会治安B.加强了中央集权C.促进了商业发展D.减轻了商人负担

7.明朝中期,在江南地区的濮院镇,“机杼为阖镇恒产,男女赖此养育……余若丝绸牙行,若市坊,并一切贸易莫不仰给于是”。这主要表明,当时江南一些市镇()

A.商帮活动比较频繁B.丝绸消费数量急剧增大

C.丝织技术全国领先D.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8.新航路的开辟让欧洲各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名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其中“新航路的受害者”应是()

A.西班牙B.英国C.荷兰D.意大利,

9.有学者说,没有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的。下列属于伊丽莎白时代英国创造的所调“中兴和辉煌”的是()

A.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B.夺取了新阿姆斯特丹

C.建立了英属拉美殖民地D.打败法国控制了印度

10.马修?博尔顿不仅为詹姆斯?瓦特改良蒸汽机提供了经济保障,而且将蒸汽机推向市场,使其获得广泛应用。英国人把詹姆斯?瓦特和马修?博尔顿的头像同时印在50英镑纸币(2011版)的背面。这主要表明,英国人认为()

A.技术推广和创新同样重要B.发明创造必须重视团队合作

C.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完成D.国家应该高度重视科学技术

11.19世纪后期,各国相继通过《公司法》,该法的价值在于允许人们自由地组建一家企业,股份有限公同再次粉墨登场:它由特许变为自由的注册,由特权变为平等的权利竞争,由封闭到开放的市场的形成。与这种变化呼应的是()

A.自由主义思潮的发展B.重商主义的重新崛起C.凯恩斯主义的兴起D.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2.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1840187019001920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2214.88.47.1

A.圈地运动B.殖民战争C.资产阶级革命D.工业化

13.至20世纪初,“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士布,最根本的武器是()

14.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A.创办了近代海军B.诱导了民族工业产生

C.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D.抵制了外国资本扩张

A.洋务运动B.实业救国C.官僚资本D.清末新政

16.1948年,国民政府公布《金圆券发行办法》条例,规定全国各地各种物品货价折合金圆券出售,到1949年6月,金圆券发行总额达130多万亿元,超过初定发行总限额的6.5万倍。金圆券超额发行的主要目的是()

A.挽救财政危机B.抑制通货膨胀C.缓和社会矛盾D.振兴民族工业

17.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所有制结构情况。符合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是()

所有制形式合作社经济国营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所占比例55%33%8%3%1%

A.土地改革运动B.稳定物价C.社会主义改造D.人民公社化运动

18.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实施这项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农业经济恢复B.改变农村所有制成分C.扩大公有制规模D.增加城市的粮食供应

19.1986年,当山东省某国有纺织厂破产时,数百名纺织女工在厂门口哭成一片。而1995年同城的另一国有纺织厂宣布破产时,大会现场则响起一片掌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市场经济观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B.现代企业制度确立

C.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D.分配制度日趋合理

20.1979年7月15日,国务院决定先在深圳、珠海两市划出部分地区试办出口特区。特区“特殊性”的实质是()

A.突破了原有的人才管理模式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D.建立了完善的进出口管理制度

21.清人杨助的《别琴竹枝词》写道:茶馆开张帝叔铺(teashop),特零克帝(drinktea)有鸿儒。试看多少痴男女,并坐谈心廉耻无。据此可知()

A.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全盘西化B.近代中国对女性束缚的加强

C.国人大多坚持男尊女卑观念D.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的艰难性

22.1896年至1911年,中国铁路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新建铁路总里程约为此前的22倍。右图为当时铁路投资构成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京张铁路修通是这一时期的重大成就B.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在此阶段奠定

C.多方筹款修路表明政府重视修筑铁路D.清政府完全掌握了中国铁路的筑修权

23.“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清末这首竹枝词描绘的内容主要是()

A.百姓的言论自由B.报纸的社会功能C.民众的文化水平D.经济的发展繁荣

24.20世纪20年代,美国普遍推广分期付款的销售方式,盛行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之风。1924年至1929年之间,美国的分期付款销售额增长了3/4。对此现象,认识错误的是()

A.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B.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C.扩大了银行贷款规模D.延缓了经济危机的到来

25.英国在1932年公布“进口条例”,规定输入英国的货物一律从价征10%进口税,并另征附加税。同年召开的渥太华帝国经济会议上,本着“已国生产者第一,帝国生产者第二,外国生产者最后”的原则,英国和自治领及自治领之间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这一做法的影响主要是()

A.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B.加剧了国际贸易关系紧张

C.进一步规范了世界贸易秩序D.英国成功走出了经济危机

26.“当千百万人面临饥饿的时候,反而减少粮食的生产。这个想法,在人道主义者们看来几乎等于是神经错乱。”这段文字评述的是下列哪一领导人执政时期推行的农业政策()

A.列宁B.斯大林C.罗斯福D.赫鲁晓夫

27.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其主要目的是()

A.改善劳资关系B.增加就业渠道C.避免经济波动D.缓和社会矛盾

28.‘据统计在当代发达国家中,由专业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办公职员构成的新的职业群体迅速崛起并最终超过蓝领工人阶层,这个阶层的人数约占总人口数的50%~6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交往日益密切B.国家政策的调整C.社会分工日趋合理D.知识经济的发展

29.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共同之处主要是()

A.侧重改善民生B.进行军备竞赛C.调整生产关系D.强化政府干预

30.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这样说道:“金融领导地位将属于我们,工业首要地位将属于我们,贸易优势将属于我们,世界上其他国家期待着我们给以领导和指引。”美国实现这一意图是在()

A.20世纪初期B.20世纪三十年代C.二战后初期D.20世纪九十年代

31.下列关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与亚太经合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是经济、军事和政治组织B.都是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表现

C.都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D.各组织内部的成员国差异很小

32.下表是1980年、1996年世界不同类型国家进出口依存度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国家类型

1980年38%43%42%30%

1996年40%52%52%42%

A.国家间差距逐步缩小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区域经济集团化削弱D.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3小题18分,第34小题16分,第35小题18分,共52分。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趣(趋)本务而寡末作。

——《韩非子》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的经济思想。(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经济思想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的原因。(4分)

材料二黄宗羲说,工商“盖皆本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国家是“为万民非为一姓”。

——改编自黄宗羲《原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的背景。(4分)

材料三1903年9月,清政府设立了商部,由皇亲贵族载振任尚书,掌管商务和工矿铁路等事。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商人通律》和《公司律》。此后,清政府还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实业的章程和法令《商船公会章程》、《奖励公司章程》、《改订奖励公司章程》、《奖给商勋章程》、《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等。

——改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上述商业法律颁布的意义。(4分)

材料四

年份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

1978年206亿美元

1998年3239亿美元

2008年25616亿美元

2017年41045亿美元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额迅速增长的原因。(4分)

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时共产主义”改策这一名称的由来。(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及其实施的意义。(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斯大林模式。(4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成功探索出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4分)

35.走向全球化是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1)材料一中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通常被称作什么(2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对全球化的影响。(4分)

材料二英国既是工业革命的始作俑者,也是早期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早在19世纪前半期,英国就奉行没有任何限制的自由贸易政策,而且在19世纪的英国政坛上,大部分政治家都认为自由贸易是国家的命脉。

——改编自《早期经济全球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成为“早期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的理由。(4分)

材料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将资本输出作为金融资本对外扩张的重要手段,从而加速了资本的跨国流动,发展起国际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在金字塔顶端的是少数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其底端是处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广大亚非拉美落后国家。这时,世界上形成了两大类国家:一类是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农矿业生产国。

——改编自千枝松《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

(3)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表现。(4分)

材料四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4分)

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5CBDAA6-10CDDAA11-15ADCBB16-20ACAAC

21-25DDBDB26-30CDDCC31.B32.B

二、非选择题:第33小题18分,第34小题16分,第35小题18分,共52分。

33.(1)经济思想:重农抑商。(2分)

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农业能为人们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能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2)背景:政府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制;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冲击了传统的经济形态;封建统治危机四伏;人们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水平的提高。(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3)意义:规范了商业行为;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近代化。(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4)原因: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起点较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34.(1)由来:实施于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大中小企业全部国有化(或取消自由贸易)。(每点2分,共4分)

(2)特点: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在一定限度内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来扩大生产。(2分)

意义:提高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稳定了政治形势;探索出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展。(2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得满分。)

(3)评价:积极作用:开创了一种新型工业化模式;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为后来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莫定了物质基础。(2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得满分。)

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执行指令计划,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2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得满分。)

(4)原因:吸取苏联的经验和教训;正确分析了中国国情;正确处理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党和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35.(1)名称:开辟新航路。(2分)

影响: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每点2分,共4分)

(2)理由: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的发明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率先进行机器大工业生产,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4)特点: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全球贸易体系化;发达国家主导;规则制度不断完善;信息化趋势加强;以市场为主导,以国家合作、企业竞争和经济竞争为特征;国际规则的作用日趋明显。(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实行了垄作法,西汉时实行代田法,还采用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方式。这体现出古代中国

A.以个体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B.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

C.农具的改进提高了耕作效率D.手工业进步提高了农具质量

2、据《三辅黄图》载,秦汉时期的长安各市平面皆成方形,四面设肆(店铺),供商贾列肆货卖之用,四面各设一门,供交易出入。由此可见,当时

A.城市商业较为发达B.士商地位完全平等

C.国家鼓励货殖功利D.重农抑商观念废弃

3、W?L?舒尔茨在《马尼拉大商帆》中记载,西班牙人多次抱怨“中国商人把从新西班牙(美洲殖民地)运来的白银几乎全部运走了”。其经济原因是

A.中国古代资本主义的发展B.中国和欧洲垄断了世界贸易

C.中国古代农业商品化D.明代手工业发达出口顺差大

4、随着鸦片战争之后通商口岸的开放,舶来机制化妆品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市场。最早进入中国的洋货化妆品是与卫生有关的牙粉、香水及具有药用功能的护肤类化妆品,如花露水、雪花膏等。由材料可以得出

A.近代社会受西方商业文明影响B.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C.中国商业发展呈现出阶段性D.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

C.反映了民国科技的进步D.体现了商业经营的发展

6、1948年12月底,金圆券发行量增至81亿元。至1949年4月时增至5万亿,至6月更增至130万亿,比十个月前初次发行时增加二十四万倍。金圆券钞票面额不断升高,最终出现面值一百万元的大钞,但仍不足以应付交易之需。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当时

A.社会通货膨胀严重B.钞票印刷业技术革新

C.国民经济建设成果显著D.国统区经济逐渐繁荣

7、右图是1960年北京一个公私合营照相馆的照片。下列对该图片蕴含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B.私有制改造取得根本性胜利

C.当时个人崇拜已经非常突出D.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已完成

8、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乘坐日本新干线,工作人员问他乘坐新干线有什么想法。邓小平回答说:“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此时邓小平的意思是

A.重新评价毛泽东的地位B.中国需要改革开放政策

C.从根本上否定“”D.决定实行城市经济改革

9、1980年,山西省黎城县城关镇曹软升推销一个50吨储油罐,从中挣了2800元,被以投机倒把罪判刑。199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删去法律中“投机倒把罪”的规定。此变化反映了

A.社会经济秩序日趋稳定B.政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C.公民权利有法律保障D.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10、先秦文献《孟子》中写道:“先生何为出此言也。”那时候的“先生”是指年长而有学问的人。清初,称重臣为“老先生”,辛亥革命后交际场中,彼此见面,对老成的人,都一律称呼为“老先生”。20世纪80年代后,“先生”的用法更为广泛。妇女也将自己以及别人的丈夫称为“先生”。“先生”称谓的变迁反映出

A.儒家文化有浓厚的保守思想B.西学影响中国社会的发展

C.社会风俗文化的不断变化D.中国仿效西方的新式语言

11、自行车开始进入中国时是作为交通工具引进的,1947年在上海举行了中国第一次全国性自行车表演赛。最近几年相继举行的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以及多次场地赛、山地赛,给我国的自行车运动带来了长足发展。这说明

A.中国社会生活节奏变慢B.自行车具有便捷的特点

C.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D.交通现代化改变了社会

12、1873年8月,《昭文新报》创办于汉口,这份报纸内容多为轶闻趣事,间有诗词小品,与当时以刊载官方文书为主的《京报》《宫门钞》旨趣颇异。这说明该报

C.是近代最有价值的报纸D.有浓厚的殖民色彩

13、地理大发现之后,商业的发达已经使得买卖双方只要签订合同,或者集中在专门的交易所就可以进行贸易活动,不一定需要现货成交。1世纪,欧洲的商业投机活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大大超越了中世纪行会限制下的范围。这体现的是

A.商业革命B.政治革命C.工业革命D.价格革命

14、葡萄牙最早占据巴西,但1638年至1640年间,荷兰逐渐控制了巴西东北部的地区,并以累西腓为首府。1648年,葡萄牙在对荷兰战争的胜出才扭转这个局势,荷兰当局其后将巴西交还给葡萄牙。这体现出葡萄牙

A.重税政策导致衰落B.封建落后拖垮国家

C.战争造成财政亏空D.殖民扩张与殖民斗争

15、有人认为,欧洲如果没有横跨大陆的铁路和电报,没有往返于大河和沿海航道上的汽船,没有能割除大草原草皮的农业机械,没有征服诸土著民族的连发枪,殖民地的荒野原是不可能被征服的。作者认为近代西欧扩张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B.资产阶级革命

C.工业革命D.殖民地制度落后

16、洛克菲勒从1859年一口油井,到19世纪末发展为美孚石油公司,经营触角伸到了世界,实现了从原油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一整套发展的生产经营系统。这体现了

A.第二次工业革命广泛开展B.企业的组织和规模变化

C.美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D.石油工业成为主导产业

A.美国经济崩溃是因为信贷太少B.银行是经济稳定的重要工具

C.水利建设成为发展经济的手段D.经济繁荣之下隐藏着巨大危机

18、1936年,美国最高法院认为征收特定族群税收以补助农民为非法行为,并宣布罗斯福农业调整法案违宪,法案大部分内容遭到废止。可见当时美国

A.放弃了传统自由贸易政策B.国家干预优势凸显

C.总统新政受到司法权制衡D.国家发展计划混乱

19、1964~1970年和1974~-1979年的英国工党内阁以公有化为纲领,试图以此创造出一个富裕的英国工人阶级,但工资的“大锅饭”和高福利(甚至连配眼镜和假牙的费用都由国家报销)导致生产效率降低,通货膨胀和大量失业使工党选举失败。这体现出英国

A.制定经济发展计划B.经济干预力度减小

C.出售大型国有企业D.高福利政策的挫折

20、现代某一时期,苏俄实行实物配给制,食物与商品集中计划配给;所有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实施国有化,小工业企业则实行监督;国家经营所有的外贸活动;对工人采取严格的管理制度禁止罢工。这一政策出现的背景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政策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21、苏联在二战前建立了五大坦克生产基地:乌拉尔、哈尔科夫、鄂木斯克、列宁格勒以及车里雅宾斯克。1945年生产各类坦克29175辆。此现象

A.是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结果B.源于五年计划建设迅速工业化

C.表明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就D.与苏联不断改革经济体制有关

22、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宇宙飞船可以到达月球和火星,汽车却故障频出且耗油惊人,许多苏联百姓家里的家用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很多人经常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这体现出

A.指令性计划减少B.商品经济发展

C.计划体制的弊端D.公有制被打破

23、1946年6月,在美国主导下,世界银行开始运行。最初世界银行的目的是帮助欧洲国家和日本战后重建,1947年5月,它批准了第一批贷款,贷款给法国2.5亿美元。这表明

A.日本是当时发展最快的国家B.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

C.法国的经济被美国所控制D.世界银行是一家美资银行

24、欧元纸币的背面绘有欧洲地图。由于一些欧洲国家的海外领地(如法属圭亚那)也使用欧元,因此这些海外领地的地图的亦被单独绘出并置于欧洲大陆地图的左下角。这一风格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

A.贸易壁垒发展趋势B.资金全球流动趋势

C.各国都互相合作共赢D.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25、下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与2017年世界部分国家汽车产量对比表(单位:万辆)。这体现了世界

美国苏联(俄罗斯)英国德国日本中国大陆印度

二战期间240170801201200

2017年11191551755659692902478

A.经济全球化B.经济多极化C.发展不平衡D.生态危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

——《诗经?小雅?大田》

材料二

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依托豪强,以为私属。贷其种食,赁其田庐,终年服劳,无日休息,罄输所假,常患不充。有田之家,坐食租税。贫富悬绝,乃至于斯。

——唐《陆宣公全集》卷二十二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何种经济当时这种经济有何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农民的处境。(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窃自中外通商以来,中国之财溢于外洋者,洋药而外,莫如洋布、洋纱……考之通商贸易册,布毛纱三项,年盛一年,不惟衣土布者渐稀,即织土布者亦买洋纱充用,光绪十四年销银及将五千万两……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反为外洋独擅之利。耕织交病,民生日蹙,再过十年,何堪设想!今既不能禁其不来,惟有购备机器,纺花织布,自扩其工商之利,以保权利

——张之洞《拟设织布局折》

马克恩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懈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和张之洞的对策。(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分析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6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953年3月,斯大林突然去世,临终前没有明确指定接班人,这使苏联领导层出现最高权力的争夺。同年9月,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其地位还不能同斯大林担任的总书记相比,急需得到中共的支持,据俄罗斯解密的档案记载,1954年9月,赫鲁晓夫首次来华前主持召开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决定对华大幅增加援助作为礼物,伏罗希洛夫发言称这是苏联经济难以承受的,赫鲁晓夫则说非如此不能使中国人感受到友谊。

1960年春夏之际,中苏双方出现严重分歧,同年7月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开会议,重点讨论“反修”问题。会议期间,传来赫鲁晓夫于7月16日突然通知撤退在华全部专家的消息,激发与会者一种勒紧裤带尽快还债的情绪。1961年苏联赫鲁晓夫裁军120万的计划遭到了苏联军方的强烈抵制。

——徐焰《苏联援华的真相》

苏联(赫鲁晓夫)政府主动提出,在两国贸易中间中国所欠的10亿卢布逆差可分五年偿还,不计利息,中苏双方就此达成协议。

——1961年4月《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赫鲁晓夫对华经济援助的三次政策变迁。(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赫鲁晓夫对华经济援助变迁的苏联国内背景。(6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战后,德国的矿产资源要地萨尔和西里西亚已经不归德国控制,同时盟国摧毁了大量的工厂以限制德国的工业产量。到了1947年,甚至连德国的工业中心鲁尔都有面临被全面拆除的可能。

——《马歇尔计划》

20世纪70年代之前,美国的经济实力与欧日各国相比,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无论是GNP、黄金储备和对外贸易等占世界总量的份额,还是美元的作用和对主要国际经贸组织的影响,均无出其右者。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是美国经济相对衰落时期。这主要是因为德日在迅速恢复经济的基础上,力追赶,与美国在总体上的差距不断缩小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后美国援助德国的实质意图。(6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美日欧经济格局的变动情况。(6分)

答案

1-10BADADADBDC11-20CAADCBDCDB21-25BCBDC

26、(1)方式:原始农业经济。(2分)特点:生产工具原始;耕作技术落后;以生产谷物粮食为主;农业生产力不发达。(4分,答出两点即可)

(2)处境:贫富差距悬殊,农民十分劳累,承担大量国家赋税,常因水旱灾害、急征暴敛或土地兼并而破产。(6分,言之有理即可)

27、(1)重大变动:西方商品进入中国白银外流严重;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自然经济逐渐解体。(6分,答出三点即可)

对策:学习西方科技,发展近代中国工业。(2分)

(2)影响:西方侵略破坏了原有经济结构使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但使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6分)

28、(1)变迁:由大量援助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到撤退在华专家,再到放宽中国债务期限。(6分)(2)国内背景:赫鲁晓夫国内争夺政治权力需要中国支持的时候,大量援助中国;赫鲁晓夫地位稳固之后对华态度开始强硬;赫鲁晓夫国内改革遇到挫折后改善对华关系。(6分)

29、(1)实质意图: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力量的增长;实现其称霸世界的战略意图。(6分)

(2)变动: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慢于日本和欧共体国家,工业生产占世界比重呈现下降趋势;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地位明显上升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演变,出现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6分)

THE END
1.怀化学院《社会学概论》2022《社会学概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批阅人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社会互动的形式和特点会受到社会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影响,以下哪个是社会互动的主要形式?A.合作与竞争B.冲突与妥协C.模仿与创新D....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58926486.html
2.2023年全国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4月到4月所有真...2023年全国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4月到4月所有真题-汇总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2462540-1-1.html
3.2024年社会学概论考试练习题(有答案)20241016072831.pdf2024年社会学概论考试练习题(有答案).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学习攻略—收藏 助考锦囊 系统复习资料汇编 考试复习重点推荐资料 百炼成金模拟考试汇编 阶段复习重点难点梳理 适应性全真模拟考试卷 考前高效率过关手册集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016/8105071037006135.shtm
4.岭南师范学院《社会工作概论》的考试大纲都有哪些内容。此外,为了加强基础理论考核,本科目也将考查“社会学概论”的一些基础性知识。 本课程考试的具体目标要求是:应试者应比较全面地理解与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结合实践掌握社会工作专业基本的技能与技巧。 二、考试内容...http://www.gdzcb.net/ksdg/3815.html
5.2018级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能够识别服务对象心理、社会健康问题 能够针对各种不同服务对象提供心理护理 沟通协调 群体、个体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能够关注服务对象的家庭及社会支持 能与医生、护士及职能部门、医技科室人员进行沟通协调 健康 保险 健康管理服务 能够进行访视及心理疏导 健康管理学 管理学基础 社会学基础 营养与膳食 药理学 中药...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56.htm
1.湖南女子学院2021年“专升本”工作实施方案通知公告二、考试对象 2021年所有参加旅游管理专业、社会工作专业、家政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专升本”考试的专科学生。 三、考试形式 闭卷考试 四、考试范围及比例分配 《管理学》课程考试范围 五、题型及分值分配 六、其它(包括参考书等) 参考书: ...http://jwc.hnwu.edu.cn/2021_03/17_16/content-56322.html
2.00633新闻学概论《新闻学概论》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专业的必修课,是为培养和检验应考者新闻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而设置的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教育学生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看待人类新闻传播现象,理解和把握现代新闻事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自觉地坚持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正确的政治导向和发展方向。 https://www.jseea.cn/webfile/selflearning_jcdg/2007-12-07/5579.html
3.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精选8篇)使闭卷考试成为引导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整合优化,为教学过程的改革提供真实的反馈信息,使考试服从并服务于教学。 总之,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进一步探索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力求做到符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te8ptw19.html
4.期末测试题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1、“社会学”这个词首先是在(C)第四卷中提出来的。 A.《社会学研究》B.《社会学是什么》 C.《实证哲学教程》D.《社会学原理》 2、“社会学”一词在中国流行,开始于(B)翻译出版日本学者岸本 能武太的《社会学》一书(1902 年)。 https://teacher.ruiwen.com/jiaoxueziliao/shiti/318595.html
5.2022年04月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真题及答案诚为径教育网为大家整理了“2022年04月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真题及答案”内容,方便大家备考、做题。 点击查看>>>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自考其它科目历年真题及答案相关内容进入诚为径教育网自考在线题库查看。 自考在线题库 ...https://mzk.cwjedu.com/lnzt/58691
6.试卷分析报告15篇本次测试是由教管中心统一命题,学校组织安排期末考试,旨在考查学生在本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本套试卷紧扣教材,试题在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增强了对知识的灵活性和应用性考查,对数学的运用能力、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了考查。 https://m.wenshubang.com/baogao/2967123.html
7.必备学习计划范文六篇本大纲适用于护理专业本科学生使用,以殷磊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老年护理学以及自编讲义为主要参考教材。 课程总时数为36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2,见习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老年护理学概论 【目的要求】 1. 了解人口老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及应对措施; ...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gongzuojihuafanwen/xuexijihua/20220525083329_5117799.html
8.学前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通用10篇)普通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概论、教育统计与测量、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社会学、琴法、声乐、舞蹈、美术、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保健学、幼儿园课程、幼儿教育研究方法、中外幼儿教育史、幼儿游戏理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玩具设计与制作、幼儿音乐舞蹈创编与技法等。 https://www.oh100.com/peixun/zhiyezhidao/270546.html
9.2018年10月自考00541语言学概论真题及答案自考2018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语言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 00541) 本试卷共 4 页,满分 l00 分,考试时间 l50 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 .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 2B 铅笔将“答...https://www.xuesai.cn/zikao/73836.html
10.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培养方案(2017)发展经济学(0202Z2) 一、学科简介 应用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原理研究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专业领域的经济活动表现出的经济规律,或对非经济活动领域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分析而建立的,并将其结果应用于经济管理的科学,具有跨部门、跨专业和跨地域的特征。 我们秉承“崇尚学术,追求卓越,服务社会”的理念,坚持...http://sass.cn/912021/4783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