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资源约束背景下,如何制定有效的创业导向及资源行动策略对动态环境中企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动态能力视角,以恒瑞医药为例,探讨其不同发展阶段创业导向、资源行动策略与企业成长间的内在作用机理。结果发现:①高差异性和高合法性是企业资源行动所追求的理想状态,但在不同发展阶段二者的侧重点不同;②创业导向为企业资源行动策略提供方向,而资源行动策略则是创业导向得以实施的保障,二者相互契合,共同促进企业成长;③多重资源约束是企业创业导向和资源行动的直接动因,而企业能力提升是创业导向和资源行动产生的有效结果,该过程中管理者认知为企业资源环境分析、创业导向制定以及资源行动选择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企业成长;创业导向;组织合法性;资源约束;资源行动
YuYiyong,YangZhong
(BusinessSchoolofNanjingUniversity,Nanjing210093,China)
KeyWords:CorporateGrowth;EntrepreneurialOrientation;OrganizationalLegitimacy;ResourceConstrain;Resource-FocusedAction
收稿日期:2020-09-29
修回日期:2020-10-2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732002);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创新创意研究计划项目(CXCY18-03)
作者简介:余义勇(1990-),男,河南信阳人,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战略管理;杨忠(1963—),男,江苏海安人,博士,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组织管理。
DOI:10.6049/kjjbydc.202008057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F272.2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对上述问题的探讨存在以下观点:①均衡策略,即适度的合法性和差异化能够实现彼此间的相互促进[5-6];②单独的差异化或合法性策略优于均衡策略。该观点认为,适度均衡策略很难实现,且二者间存在相互抵消的力量[7-8];③高差异化且高合法性策略。有研究指出,合法性和差异化都是企业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追求高水平合法性和差异化的企业,其表现明显优于其它企业[9]。但以上观点忽略了一个重要前提,即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或能力实施两种策略。企业成长逻辑具有多样性,不同成长阶段、路径和逻辑对组织合法性及差异性的要求也不尽相同[10]。
此外,创业导向对企业成长同样至关重要,将直接影响企业资源行动策略选择[11]。创业导向可塑造企业创业态度和意愿[12],促使企业在行动策略选择时更倾向于采取创新思维、先动策略以及更强的风险承受力提升新创企业存活的可能性[13]。研究表明,创业导向作为市场进入的决策与实践,是促进企业成长的基础动力,尤其是在企业初创及转型阶段表现尤为明显。祝振铎[14]强调,创业导向在激发企业运用创业拼凑战略,突破企业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资源约束方面起积极作用。尽管已有研究证实了资源行动对企业成长具有显著影响[15],但关于何种因素影响资源行动选择及其与创业导向之间的关系有待揭示。因此,在资源约束背景下,不同发展阶段创业导向、资源行动策略及企业成长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从本质上讲,资源拼凑和资源编排均是管理者聚焦于资源而采取的行动,资源拼凑聚焦于创业情境探讨创业企业在初创阶段资源匮乏情境下的资源行动[22],资源编排则适用于一般组织情境,探讨企业在应对资源情境时的策略选择[24]。目前对于企业创新而言,其资源行动策略选择存在“悖论”:制度理论家认为,企业目标是与同行保持相似以获得合法性,并避免与现有规范、期望和实践相背离的绩效惩罚[4]。战略学者强调,企业通过获取有价值的、稀有的和独特的资源,并通过与其它企业有所区别来确立其独特竞争地位及竞争优势[17,25]。由此可知,选择差异性虽能减少竞争,但资源获取无法得到保证;而选择合法性虽能获得资源,但面临较大竞争压力。此外,也有研究指出,企业可以通过不同维度、不同发展阶段及发展目标的变化,动态调整、配置其企业战略,从而实现合法性和差异化[5-6]。由此可见,差异性和合法性对新创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不同发展阶段、发展导向下的资源行动策略有所不同。
创业导向(entrepreneurialorientation)是指以创新为核心,以企业先动和风险承担为表现,引领企业把握商业机会、占领新市场,并谋求行业领导地位的长期发展策略[11]。作为一种战略态度,创业导向不仅表现以创立一个新企业为行为导向,更蕴含着企业在资源约束情境下其成功创业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对于创新机会的认识及采取行动的态度和行为倾向[26]。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是3个维度:创新性、先动性和风险承担性,其创新性表现为创新产品研发活动;先动性是指识别市场商机并将新产品投放到市场的前瞻性、领先性和意愿性;风险承担性是指企业在利用潜在市场机会和进行创新活动时,愿意承担相应风险的倾向程度[11,27]。
创业导向是组织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28-29],尤其在企业初创期和转型阶段,不仅可以指导组织基于价值观和信念开展业务,提升组织绩效,而且决定组织内部资源或能力,使其获得持续竞争优势[30]。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创业导向以创新为动力,在创新过程中产生资源需求并驱动企业获取差异性资源[31];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创业导向有助于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帮助其从变化中发现机会,并以此获取和重新配置资源[32]。作为一种“战略姿态”,创业导向通过鼓励创新、积极主动和冒险活动,帮助企业产生新想法、创造新知识,并进行探索性和利用性创新,实现生存能力的可持续性[2,33]。此外,研究指出,创业导向的各维度具有非同步化特征,受到企业文化、发展路径和企业生命周期等因素影响[11]。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其创业导向的作用也呈现差异化[26]。因此,当前生存环境迫切要求企业实施创业导向战略以应对动态环境下的资源约束情境[34],并以此指引企业健康成长。
针对现有理论缺口,本文采用单案例研究法对资源约束下企业成长机制进行探讨。理由如下:首先,由于是研究“如何(How)”的问题,案例研究能够深入描述和剖析现象背后的复杂作用机制[47]。因此,适合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其次,本文研究同一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下资源约束情境、创业导向及资源行动的关系,属于纵向案例研究范畴。此外,单案例研究可对研究对象的系列行为进行梳理挖掘,梳理出核心事件及其彼此间的逻辑演化关系[48],进而有利于捕捉在面临不同资源约束时,企业如何制定创业导向、如何选择资源行动模式及内在作用机理,因而适合采用单案例研究。
(3)现场观察。调研期间,团队成员实地参观企业产品研发及制造现场,通过与一线技术和管理人员交流,对访谈企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本研究积累了大量原始素材。
调研对象调研人数调研内容调研时长(小时)董事长兼创始人1企业发展历程、每个阶段企业所处的行业状态、创业导向及战略选择、未来企业发展方向等1总经理(副)2企业创办过程、行业形势、经营中面临的挑战等2运营总监1企业整体发展规划、市场产品需求及未来市场前景等1.5研究院院长1产品研发流程、行业形势、各研究中心间的联系、未来发展方向等1研究院合成技术总监1技术研发中遇到的困难、关键技术攻关过程、技术升级路径等0.5创新药研究所所长1创新药的研发方向、研发流程、市场定位及关键技术攻关过程等0.5
3.1.1资源行动前因分析
多重资源约束。资源基础观指出,资源约束是限制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因素[17]。企业资源行动策略是指在对外界环境及内部能力分析的前提下所作出的应对策略,因而其资源行动将受到环境及能力的多重资源约束。具体而言,在企业不同的成长阶段,来自企业层面和市场层面的资源约束直接限制了企业资源行动策略。同时,医药行业政策也直接影响企业资源行动。因此,企业所面临的多重资源约束情境是促使其采取资源行动的直接影响因素。
案例中,恒瑞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多重资源约束各有不同(见表2)。初创阶段,由于处于缺医少药的年代且我国医疗体系尚不完善,政策环境并不是限制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故企业主要受自身能力和市场竞争的限制,行业内各企业能力普遍较弱,只能做技术门槛较低且同质化严重的药品,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发展阶段,中国加入WTO,开始对医药专利进行保护。此时,药企只能将目光投向那些即将到期的仿制药。因此,仿制药成为该阶段所有医药企业的主战场。此外,对于较为落后的中国药企而言,不仅缺乏专业医药人才及研发队伍,而且缺乏专业研发设备及实验室,这些都是企业需要直面的资源限制;转型阶段,仿制药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且我国实行的医保控费、带量采购等政策大大压缩了企业生存空间。企业唯一的出路是做创新药,但创新药研制不仅需要高技术人才,而且需要企业具备较为完善的创新体系。由此可知,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多重资源约束制约着其资源行动策略,使其资源行动必须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展开。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命题:
命题1:多重资源约束(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企业能力)是促使企业采取资源行动策略的直接动因,且资源行动策略会随资源约束改变而改变。
3.1.2资源行动策略选择分析
(1)在资源约束情境下,企业成长受创业导向和资源行动策略的双重影响。其中,创业导向为资源行动提供方向与指引,而资源行动为创业导向的实现提供行动策略与保障。此外,资源行动策略选择需要同时考虑差异性和合法性,从发展阶段看,恒瑞资源行动策略经历了3个阶段:聚焦差异性兼顾合法性、聚焦合法性兼顾差异性、聚焦差异性和合法性(见图1)。总之,创业导向和资源行动相互支撑、差异性和合法性相互配合,以合补短,共同助力企业成长与发展。
聚焦差异性兼顾合法性。在初创期,企业首先面临的是如何生存下去,活下来是首要目标。由于技术能力弱且竞争激烈,打价格战是行不通的。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大众对合法性要求较低,竞争是影响其发展的首要因素。此阶段,恒瑞创业导向就是避免竞争,寻求企业生存的细分市场,其资源行动核心是迅速占领国内市场,并实现现有技术更新。因此,企业初创期应聚焦差异化战略,避免过度竞争,通过开拓细分市场赢得喘息及技术更新机会。但聚焦差异化战略,并非不考虑合法性的影响,而是在差异化背景下通过市场分析,选择被市场认可且成熟的技术,既避免正面竞争,又兼顾产品合法性,为企业生存赢得宝贵的过渡期,进而保证企业成长。
(2)聚焦合法性兼顾差异性。在成长阶段,企业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提升自身能力,保持持续竞争优势。该阶段,任何投机取巧的策略都是行不通的,必须实现企业自身能力快速更新,通过培养自己的创新团队,为企业创新打下坚实基础。因此,该阶段恒瑞的创业导向是仿制国外即将过期的药品,通过制作仿制药不仅能够提升研发成功机率以及市场认可度,而且可以紧跟医药技术发展过程,积累必要的医药技术及培养研发团队。此外,恒瑞的仿制并非是盲目的,为了减少竞争及攫取最大利润,其目标是做“首仿药”,这样就可以适当减少竞争,为企业争取有利的市场进入时机,进而有利于企业成长。
案例中,由于技术能力弱,恒瑞的细分市场很快被后来者介入,致使竞争加剧。此时,恒瑞意识到“没有核心技术的医药公司处境堪忧”,“必须研制有市场竞争力的首仿药,抢在别人前面”,这充分体现出企业的先动性和创新性。因此,其创业导向表现为进入“仿制药”赛道,通过做仿制药培养研究团队并提升企业能力。仿制药本身就具有合法性地位,易被市场认可,为进一步提升合法性,恒瑞引进国外一流生产线,并积极争取美国FDA认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此外,为保持差异性,恒瑞的仿制药不仅实行“首仿”策略,而且从紧缺药品入手,寻求差异化优势。由此可见,在发展阶段,恒瑞资源行动策略主要表现为聚焦合法性兼顾差异性,通过聚焦仿制药不仅使产品得到大众认可,而且通过跟随策略培育创新团队、提升企业自身能力,进而实现企业快速成长。
(3)聚焦高差异性和高合法性。进入转型期,为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并攫取更大利益,企业将目光投向更具竞争力的创新药研发。对于企业而言,创新药才是医药行业价值链顶端,实现创新药研发才能掌握核心竞争力。因此该阶段的创业导向是向更有挑战意义的创新药进发,通过掌握核心技术获取独占性利益,从而实现企业持续成长。创新药由于享有知识产权保护而具有排他性,既具有高合法性,又具有高差异性。在知识产权保护期内,创新药可以为企业成长提供不竭的驱动力。此外,创新药研发需要大量试验及临床研究,一旦成功,其研发过程本身就代表着较高的差异性及合法性。
案例中,进入转型期后,恒瑞对“创新才是新出路”、“没有核心技术的医药公司处境堪忧”的认识更加深刻,进一步增强其做创新药的决心,充分体现出企业的先动性、创新性和风险承担性。因此,该阶段,恒瑞创业导向是做创新药且向国际水平看齐。为此,恒瑞将重点放在胃癌药物研发上,这是因为“胃癌是有中国特色的高发疾病,全球有近一半的胃癌患者在中国,在我国恶性肿瘤中,胃癌的发病率位居第二,死亡率位居第三”。因此,聚焦该类创新药具有差异化优势。此外,为保证创新药的合法性,恒瑞创新研发执行国际最严格的标准,创新药临床试验都是在美国进行,进而保证创新药的品质。由此可见,企业转型阶段,恒瑞医药资源行动策略主要表现为聚焦高差异性和高合法性,通过创新药研发为企业提供不竭的发展动力。通过对恒瑞医药三阶段成长路径的分析,本研究提出如下命题:
命题2:差异性和合法性对企业成长均至关重要,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并非一直采取均衡策略,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二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最终期望达到双高的标准。
命题3:创业导向为资源行动制定指明方向,而资源行动为创业导向实施提供保障,二者相互契合、以合补短,共同促进企业成长。
3.1.3资源行动结果分析
企业能力提升。资源行动是指企业利用有限资源,通过资源结构化、捆绑、利用等行为将资源转化为企业内在能力[51],企业自身能力提升是资源行动最终期待的结果。因此,对于新创企业而言,其整个发展历程也是自身能力不断培育与提升的过程。该过程中,资源行动策略促使企业自身能力不断升级,实现从量变到质变,并最终表现为企业创新产品研发成功。正是由于企业内在能力提升,使得企业保持发展动力,进而为其成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案例中,在初创阶段,恒瑞自身能力较为薄弱,“恒瑞从最初的几口大缸、几口大锅起家,既没有品牌,也没有技术,只是靠灌装消毒药水及帮大厂加工原料药,赚一些小钱”。在购买异环磷酰胺专利后,恒瑞开始建立自己的生产线,并开展临床实验,从没有技术含量的灌装工作到稍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将专利转化为产品,实现了企业技术更新;在发展阶段,通过实施“首仿”策略,包括建立研究中心、引进国际最先进的生产线、将员工送到国外考察学习,以及每年10%以上的研发投入等措施,恒瑞不仅在技术上得到了学习和积累,而且其研发团队得以锻炼和成长,为下阶段创新药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转型阶段,在“竞争激烈的行业,在医保控费、带量采购的大前提下,没有核心技术的医药公司处境堪忧”的压力下,通过聚焦创新药,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最终实现创新药成功研制及上市,实现了企业技术突破。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命题:
命题4: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其资源行动策略实施使企业能力得到不断迭代与提升,进而有效保障企业顺利成长。
图1基于创业导向与资源行动共演的企业成长策略
注:创业导向的不等边三角形表示每个阶段创业导向的主导维度存在差异;而资源行动中的三角形和虚线箭头表示聚焦于某维度并兼顾另一维度
3.1.4资源行动影响因素分析
管理者认知。在成长过程中,企业发展方向及战略选择都将受到管理者认知的影响[52]。一方面,作为企业领导者,为企业发展指引方向,为企业发展进行战略选择和制定;另一方面,作为资源行动执行者,其个人洞见及前瞻性将通过影响组织发展方向及战略,进而影响企业创业导向与资源行动重心及模式。在案例中,能够明显感受到恒瑞董事长的技术情结以及对行业前景的预见性。正是这些品质指引着恒瑞立足中国情境,制定出技术创新和新药研发相结合的发展战略,走出了仿制——抢仿——创仿结合、从国内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实现从技术跟随到技术并跑的跨越。
命题5:在企业成长过程中,创业导向及资源行动制定受到管理者认知的影响,优秀的企业家品质为创业导向制定与资源行动选择提供了有力保障。
由以上分析可知,多重资源约束是影响资源行动的主要动因,而企业能力提升是资源行动的有效产出。资源约束下,企业以创业导向为引领,通过实施有效的资源行动策略带来自身能力提升,最终促进企业顺利成长。在该过程中,管理者认知起重要作用,不仅影响管理者对资源情境的分析,而且影响企业创业导向制定与资源行动选择。鉴于此,本文构建资源约束下基于创业导向与资源行动互促的企业成长模型(见图2)。
表2资源行动前因、策略选择、结果及影响因素的典型证据
(2)技术积累:在发展阶段,受政策和市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重视不足”、“面对跨国巨头大量医药专利到期、国内市场仿制药步步紧逼的情形”)的限制,企业必须一方面进行仿制药研制,通过抢仿先人一步,另一方面需要培育自己的研发团队、建立自己的创新体系。为此,孙飘扬认为,专利药仿制风险较小且易获得市场认可,为了尽可能减轻竞争压力,一是抢仿,先人一步;二是专注于抗肿瘤药、手术麻醉、造影剂等领域进行深耕。因此,该阶段的创业导向是进行仿制药研制,从紧缺产品入手寻求差异化优势。在创业导向下,该阶段恒瑞通过实施“聚焦合法性兼顾差异性”资源行动策略,不仅使研发团队得到锻炼与培养,而且建立了自己的创新体系,在专利药仿制过程中完成了技术有效积累,进而实现了企业能力提升及长足发展。
(3)技术突破:在转型阶段,受政策和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在医保控费、带量采购的大前提下,没有核心技术的医药公司处境堪忧”)的影响,企业为了生存必须寻求转型做创新药研发,也只有做创新药、掌握核心技术才是企业赢得未来竞争的法宝。为此,孙飘扬通过市场分析认为,胃癌药在国外没有市场,外国人不做(“胃癌是有中国特色的高发疾病,全球有近一半的胃癌患者在中国”),该创新药一旦研制成功就具有高合法性和高差异性,能够获得独占性利润。因此,该阶段的创业导向是进行创新药研制且聚焦胃癌药。在该准则的指引下,恒瑞通过实施“聚焦高合法性和高差异性”资源行动策略,实现从仿制药到创新药的转型,获得了重大技术突破,为自身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图2资源约束下基于创业导向与资源行动共演的企业成长模型
(1)高差异性和高合法性是企业资源行动策略所追求的理想状态,但在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侧重点有所不同。
(2)创业导向为资源行动指引方向,而资源行动是创业导向得以实施的有力保障,二者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企业顺利成长。
(3)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企业能力是影响企业创业导向及资源行动策略的直接资源约束情境,而企业能力提升是创业导向和资源行动产生的有效结果。同时,在企业成长过程中,创业导向和资源行动还将受到管理者认知的间接影响。
(1)拓展了“差异性与合法性”这一学术对话。对于企业发展而言,战略管理理论认为,应寻求差异化以减少竞争;制度理论认为,企业发展需获得合法性以获取各种资源[2-3]。目前学术界对该话题的探讨主要有以下3种观点:均衡策略、差异化或合法性优于均衡策略、高差异化且高合法性策略[5,7,9]。本研究将制度理论纳入战略管理框架进行分析发现,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两种策略需要兼备,但并非保持均衡状态。受资源和能力的限制,可以将有所侧重的两种策略混合使用,企业最终目标是达到高差异化和高合法性,获得进一步发展的资源,减少竞争以获得独占性利润,这都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并获得持续发展的保障。
(2)为资源约束背景下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由资源基础观可知,资源约束是制约企业价值创造和发展的关键因素[17]。现实中,我国有许多企业在资源约束情境下实现了快速发展,甚至后发先至。由此可知,事实上资源约束不但不会限制企业创新行为,反而会触发企业进行更高效率的创新与探索。但现有资源基础观和动态能力理论没有直接回答资源占有与企业能力形成之间的内在机制[19,53]。本研究通过案例分析提出的基于“资源约束—创业导向和资源行动—企业能力”的分析框架,既为资源约束背景下企业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后发企业如何在不利的生存环境下实现技术能力提升及后发先至提供了新的解释路径。
首先,需正确看待资源约束问题。本研究发现,资源约束并非一定会抑制企业发展,反而可能会触发企业创新行为,甚至在逆境中企业往往会迸发出惊人的创新力。因此,对于资源约束下的企业而言,首先应该仔细对自身资源存量加以分析,结合自身创业导向,制定行之有效的资源行动策略,不断进行企业能力培育与提升,并以此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进而促进企业成长;其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应混合使用创业导向与资源行动策略。其中,创业导向应为企业长期发展指明方向,资源行动则必须确保每个阶段的创业导向能够体现为具体行动策略,二者相互配合以促进企业有序发展。此外,企业资源行动需兼顾差异性以减少竞争,同时兼顾合法性以获得创新资源,只有兼顾差异性和合法性才能取得更好的资源行动效果;最后,注重管理者企业家精神培育,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管理者往往能够勇于承担风险,善于推动组织变革,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与预见性。在创业导向的指导下,通过制定并实施切实可行的资源行动策略,实现企业自身能力培育与提升,进而促使企业顺利成长。
单案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但所得结论在普适性方面有待进一步验证。本研究仅探讨恒瑞医药这一单案例在发展过程中的成长模式,缺乏多案例研究复制逻辑检验,更缺乏大样本实证研究验证。因此,本研究所提出的资源约束背景下基于创业导向与资源行动互促的企业成长模型有待未来通过多案例研究或实证研究进行检验,以提升本研究结论的一般性与普适性。
参考文献:
[1]VARAYAN,KERINRA,WEEKSD.Therelationshipbetweengrowth,profitability,andfirmvalue[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87,8(5):487-497.
[2]GUOH,TANGJ,SUZ.Tobedifferent,ortobethesametheinteractiveeffectoforganizationalregulatorylegitimacyandentrepreneurialorientationonnewventureperformance[J].AsiaPacificJournalofManagement,2014,31(3):665-685.
[3]DEEPHOUSEDL.Tobedifferent,ortobethesameit'saquestion(andtheory)ofstrategicbalance[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99,20(2):147-166.
[4]DIMAGGIOPJ,POWELLWW.Theironcagerevisited:institutionalisomorphismandcollectiverationalityinorganizationalfields[J].AmericanSociologicalReview,1983,48(2):147-160.
[5]PHILIPPED,DURANDR.Theimpactofnorm-conformingbehaviorsonfirmreputation[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11,32(9):969-993.
[6]ZHAOEY,FISHERG,LOUNSBURYM,etal.Optimaldistinctiveness:broadeningtheinterfacebetweeninstitutionaltheoryandstrategicmanagement[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17,38(1):93-113.
[7]JENNINGSJE,JENNINGSPD,GREENWOODR.Noveltyandnewfirmperformance:thecaseofemploymentsystemsinknowledge-intensiveserviceorganizations[J].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2009,24(4):338-359.
[8]HAANSRFJ.What'sthevalueofbeingdifferentwheneveryoneistheeffectsofdistinctivenessonperformanceinhomogeneousversusheterogeneouscategories[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19,40(1):3-27.
[9]TANJ,SHAOY,LIW.Tobedifferent,ortobethesameanexploratorystudyofisomorphisminthecluster[J].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2013,28(1):83-97.
[11]LUMPKINGT,DESSGG.Clarifyingtheentrepreneurialorientationconstructandlinkingittoperformance[J].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1996,21(1):135-172.
[12]COVINJG,SLEVINDP.Strategicmanagementofsmallfirmsinhostileandbenignenvironments[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89,10(1):75-87.
[13]COVINJG,SLEVINDP.Aconceptualmodelofentrepreneurshipasfirmbehavior[J].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1991,16(1):7-26.
[15]SENYARDJ,BAKERT,DAVIDSSONP.Entrepreneurialbricolage:towardssystematicempiricaltesting[J].FrontiersofEntrepreneurshipResearch,2009,29(5):1-15.
[16]苏敬勤,林菁菁,张雁鸣.创业企业资源行动演化路径及机理——从拼凑到协奏[J].科学学研究,2017,35(11):1659-1672.
[17]BARNEYJ.Firmresourcesandsustainedcompetitiveadvantage[J].JournalofManagement,1991,17(1):99-120.
[18]张青,华志兵.资源编排理论及其研究进展述评[J].经济管理,2020,42(9):193-208.
[19]TEECEDJ,PISANOG,SHUENA.Dynamiccapabilitiesandstrategicmanagement[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97,18(7):509-533.
[20]LAVIED,ROSENKOPFL.Balancingexplorationandexploitationinallianceformation[J].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2006,49(4):797-818.
[21]KORYY,MESKOA.Dynamicmanagerialcapabilities:configurationandorchestrationoftopexecutives'capabilitiesandthefirm'sdominantlogic[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13,34(2):233-244.
[22]BAKERT,NELSONRE.Creatingsomethingfromnothing:resourceconstructionthroughentrepreneurialbricolage[J].AdministrativeScienceQuarterly,2005,50(3):329-366.
[23]SIRMONDG,HITTMA,IRELANDRD.Managingfirmresourcesindynamicenvironmentstocreatevalue:lookinginsidetheblackbox[J].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2007,32(1):273-292.
[25]HOOPESDG,MADSENTL,WALKERG.Guesteditors'introductiontothespecialissue:whyistherearesource-basedviewtowardatheoryofcompetitiveheterogeneity[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03,24(10):889-902.
[26]王国红,秦兰,邢蕊,等.新企业创业导向转化为成长绩效的内在机理研究——以创业拼凑为中间变量的案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8,39(5):135-146.
[27]VENKATRAMANN.Strategicorientationofbusinessenterprises:Theconstruct,dimensionality,andmeasurement[J].ManagementScience,1989,35(8):942-962.
[28]WIKLUNDJ,BAKERT,SHEPHERDD.Theage-effectoffinancialindicatorsasbuffersagainsttheliabilityofnewness[J].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2010,25(4):423-437.
[29]TANGG,CHENY,JINJ.Entrepreneurialorientationandinnovationperformance:rolesofstrategicHRMandtechnicalturbulence[J].AsiaPacificJournalofHumanResources,2015,53(2):163-184.
[30]VAFAEIZADEHA,HANIFAHH,FOROUGHIB,etal.Knowledgeleakage,anAchilles'heelofknowledgesharing[J].EurasianBusinessReview,2019,9(4):445-461.
[31]李颖,赵文红,薛朝阳.创业导向、社会网络与知识资源获取的关系研究——基于信号理论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8,39(2):130-141.
[32]LIY,WEIZ,LIUY.Strategicorientations,knowledgeacquisition,andfirmperformance:theperspectiveofthevendorincross-borderoutsourcing[J].JournalofManagementStudies,2010,47(8):1457-1482.
[33]BRETTELM,ROTTENBERGERJD.Examiningthelinkbetweenentrepreneurialorientationandlearningprocessesin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J].JournalofSmallBusinessManagement,2013,51(4):471-490.
[34]LOMBERGC,URBIGD,STOCKMANNC,etal.Entrepreneurialorientation:thedimensions'sharedeffectsinexplainingfirmperformance[J].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2017,41(6):973-998.
[35]WERNERFELTB.Aresource-basedviewofthefirm[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84,5(2):171-180.
[36]BARNEYJB.Firmresourcesandsustainedcompetitiveadvantage[J].JournalofManagement,2009,17(1):3-10.
[37]PRAHALADCK,HAMELG.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J].HarvardBusinessReview,1990,68(3):275-292.
[38]CHADWICKC,SUPERJF,KWONK.Resourceorchestrationinpractice:CEOemphasisonSHRM,commitment-basedHRsystems,andfirmperformance[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15,36(3):360-376.
[39]SYMEONIDOUNE,NICOLAOUN.Resourceorchestrationinstart-ups:synchronizinghumancapitalinvestment,leveragingstrategy,andfounderstart-upexperience[J].StrategicEntrepreneurshipJournal,2018,12(2):194-218.
[40]HELFATCE,PETERAFMA.Managerialcognitivecapabilitiesandthemicrofoundationsofdynamiccapabilities[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15,36(6):831-850.
[41]ADNERR,HELFATCE.Corporateeffectsanddynamicmanagerialcapabilities[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03,24(10):1011-1025.
[42]HUYQ,ZOTTC.Exploringtheaffectiveunderpinningsofdynamicmanagerialcapabilities:howmanagers'emotionregulationbehaviorsmobilizeresourcesfortheirfirms[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19,40(1):28-54.
[44]LUSCHERLS,LEWISMW.Organizationalchangeandmanagerialsensemaking:workingthroughparadox[J].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2008,51(2):221-240.
[45]RAYNARDM,LUF,JINGR,etal.Reinventingthestate-ownedenterprisenegotiatingchangeduringprofoundenvironmentalupheaval[J].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2020,63(4):1300-1335.
[46]MAITLISS.Thesocialprocessesoforganizationalsensemaking[J].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2005,48(1):21-49.
[47]EISENHARDTKM.Buildingtheoriesfromcasestudyresearch[J].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1989,14(4):532-550.
[48]EISENHARDTKM,GRAEBNERME.Theorybuildingfromcases: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J].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2007,50(1):25-32.
[49]彭新敏,吴晓波,吴东.基于二次创新动态过程的企业网络与组织学习平衡模式演化——海天1971-2010年纵向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1,27(4):138-149.
[50]DIELEMANM,SACHSWM.Coevolutionofinstitutionsandcorporationsinemergingeconomies:howtheSalimgroupmorphedintoaninstitutionofSuharto'scronyregime[J].JournalofManagementStudies,2008,45(7):1274-1300.
[51]SIRMONDG,HITTMA.Managingresources:linkinguniqueresources,management,andwealthcreationinfamilyfirms[J].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2003,27(4):339-358.
[52]张璐,梁丽娜,苏敬勤,等.破茧成蝶:创业企业如何突破能力的刚性束缚实现进阶[J].管理世界,2020,36(6):189-201,253.
[53]BARRETOI.Dynamiccapabilities:areviewofpastresearchandanagendaforthefuture[J].JournalofManagement,2010,36(1):256-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