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重要知识点样例十一篇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流体力学重要知识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重视“绪论”课

二、教学手段的改革

1.利用辅助教学手段,将抽象教学转换为形象教学

1.1针对流体力学课程制作助教型和助学型两套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利用目前国际上比较前沿的软件Fluent(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为60%。凡跟流体,热传递及化学反应等有关的工业均可使用。它具有丰富的物理模型、先进的数值方法以及强大的前后处理功能,在航空航天、汽车设计、石油天然气、涡轮机设计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在石油天然气工业上的应用包括:燃烧、井下分析、喷射控制、环境分析、油气消散/聚积、多相流、管道流动等等)、Flash、虚拟现实、录像等手段针对流体力学课程制作助教型和助学型两套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

1.4充分利用助教型教学软件,使教学不再枯燥乏味。在流体力学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简单口述和简单二维图片无法阐述清楚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辅助老师的讲授进行演示,不仅可以减少教师的无谓劳动也可以增强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

2.增加习题课比例,注重实践性习题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教学模式中,考试卷子可谓“分量最重”,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完全凭借一张试卷中的十几道试题体现,在题目的设置、试卷的审阅、批改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平时课堂表现不错但实际考分却并不理想的学生,因此,笔者将《流体力学》课程考核方式设定为40%平时成绩+60%考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由课堂随机提问、习题课习题完成情况、作业成绩、课堂出勤率共同组成,强调在随机提问与习题课中,只要积极回答问题就会得到相应的加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考试试卷也由原先的重视计算题和应用题转为多种题型增强多种形式的考核,从多方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也可以通过开卷或大作业形式考核学生灵活运用基本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型可为一些综合性的计算题和分析题,如:简单管网的计算、简单管网系统运行工况的分析等,分值可计算入平时成绩并在平时成绩中占60%~70%的比例。

总之,改革课程考核内容是“流体力学”教学综合改革的又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多能力、全方位地考核学生,全面反映学生掌握该课程基本知识的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动手能力。

四、结语

《流体力学》是面向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课程,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教学理念的转变,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全面学习和掌握知识,进一步提高“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朱俊锋,梅群,李一帆.浅谈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J].山西建筑,2010,36(23):224~225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工程流体力学”是动力类各专业及相近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为该类专业主要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工程流体力学是流体力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解决工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而不去过分追求数学上的严密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于实验研究,得出经验或半经验公式。其研究对象为流体,考察流体中大量分子的宏观平均运动规律。所以,“工程流体力学”是能源动力类专业的最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工程流体力学作为一门技术学科,研究方法也遵循“实践-理论-实践”的基本规律。但由于它的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使得对它的学习也有一定的难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最大的问题在于――不会学这门课,不是学不会,而是根本不懂如何去学它,即没有找到适合这门课的学习方法。本文即针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工程流体力学和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的性态是不同的

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是静态的,而工程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动态的。就其力学行为来讲,流体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但往往几乎不能承受拉力。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用工程力学的“静态”思维来研究工程流体力学的“动态”对象,要用“动的”和“相对静止”这些概念去阐述它。

2注意工程流体力学中的基本模型的含义及运用

从微观角度来看,流体和其它物体一样,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这些分子总是不停地、杂乱无章地运动着,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因此,流体实际上并非是连续充满空间的物质。如果从分子运动入手来研究流体流动的规律,将十分困难,甚至难以进行。而流体力学是研究在外力(如重力、压力、摩擦力等)作用下流体平衡和运动的规律,所研究的是大量分子的平均行为,没有必要专注于每个分子。另外,流体力学所研究的实际工程尺寸要比分子间距大得无法比拟。因此,必须建立适应流体自己的模型。《工程流体力学》中将实际的由分子组成的结构用一种假想的流体模型―“流体微元”来代替。“流体微元”由足够数量的分子组成,连续充满它所占据的空间,彼此间无任何间隙。这就是:连续介质模型。另外,流体是连续的。因此“工程流体力学”中,连续性方程及其具体表现形式伯努利方程始终贯穿其中。

3抓住“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去学习

热能动力类《工程流体力学》的教学大纲中规定,学生学习本课程,必须达到:(1)全面了解流体的主要性质和基本模型;(2)熟练掌握平衡流体的压强分布规律,善于计算流体与壁面间的作用力;(3)深刻理解流体连续性、能量、动量方程,并能熟练应用于求解工程实际问题;(4)懂得流体运动阻力和水头损失的计算方法等。针对这些要求,学习过程中应重点掌握连续介质假说、流体的物理性质及参数、牛顿内摩擦定律、液体的相对静止、静止流体的压强分布、欧拉平衡方程、静止液体作用在平面壁和曲面壁上的总压力、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流线与迹线方程、动量方程、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总流的伯努利方程、圆管中的层流、圆管紊流的沿程损失系数K、局部水头损失、边界层的概念、粘性流体中的应力、量纲分析法、流动相似原理等知识点。学校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适应水电开发宏伟事业的需要。针对这些知识点,多查阅资料、多做习题以求掌握它们,并将这些知识点延伸至工程实践,力求找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或手段,把所学知识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4注重实验过程,加深知识理解

热能动力类“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安排了自己的实验教学大纲,针对课程知识点的要求,框定了几个常见的实验项目。如伯努利方程验证、流量系数的测量、雷诺实验、沿程阻力系数的测定。其中伯努利方程验证为必做项目,因为伯努利方程的运用贯穿课程始终,需加深对它的理解。总之,“工程流体力学”不同于其它力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要想学好它,必须搞清这门课自身的特点和针对它的研究规律,并辅之以扎实的学习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0引言

以航空为特色的滨州学院的航空专业学生,流体力学是后期学习气体动力学、航空发动机构造、航空发动机原理等等课程的基础课程,航空发动机分为活塞式和喷气式,目前大型飞机多采用喷气式发动机产生飞机向前运动的推力,其原理是从外部大气中吸入大量的气体经压气机压缩后部分气体流入燃烧室和燃油充分混合燃烧后形成高温高压的热气流入涡轮,最后所有吸进发动机的气体由尾喷管喷出,吸入前和排除的气体发生了变化变为高压高温高速气体,根据力的反作用,由尾喷口喷出的气体可在发动机上产生强劲的推力,先进的喷气式发动机在设计阶段会根据相应的流体力学原理设计不同管径的流道,设计压气机和涡轮的叶片,因此理顺流体力学的知识点及学习思路至关重要。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可分为理论方法、实验方法、数值方法[1-2]。因此在教学时,可将3种研究方法贯穿流体力学的教学过程中。课程学习目标有如下4项:①了解流体力学与其他力学的本质的区别;②掌握最基本的流体力学理论知识点,如静力学、动力学、运动学等;③具有应用流体力学的知识,分析、处理基本流体力学问题的能力;④利用数值方法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整理数据、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1理论方法

2实验操作

一、引言

二、流体力学课程双语教学现状

2.缺乏专职的双语教学师资。双语教师既要精通专业知识,又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流利地应用外语讲授课程。目前,担任双语教学的教师主要是外语水平相对好的专业课教师,没有受过系统的语言教学方面的训练,遇到突发事件时,很难用英语准确、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另外,承担双语课程的教师一般比较年轻,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还需进一步完善。

3.学生接受度不佳。双语授课时,通常是教师用英文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始终是被动地听讲、被动地接受英语和专业知识,师生之间几乎没有互动,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英语应用能力依然得不到锻炼。双语教学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大量生僻的专业词汇,学生很容易由于一些句子没听懂,产生畏难情绪,影响课程双语教学效果。

三、MOOC模式与SPOC模式

四、流体力学SPOC双语教学资源

1.流体力学SPOC双语课程教学视频。众所周知,看电影学英语是提高英语水平的一个好方法,通过视频看情节,重复听取单词,更加容易了解单词的发音及其用法,当然还能学到更加地道的生活化语言。受这一方法的启发,引进国外优秀的流体力学MOOC资源,根据国内大学生思维方式、知识结构的特点进行优化,编写双语教材,精心制作流体力学SPOC双语课程教学视频,让学生听英语学流体力学知识。

2.流体力学SPOC双语实践教学视频。流体力学SPOC双语教学开展3~4周后,学生对流体力学课程及专有词汇有了一定了解,此时可以开展流体力学SPOC双语实践教学。双语实践教学视频仅提供流体力学专有词汇的中文意思,要求学生逐渐适应全英语教学。在视频页面显示实验名称,提供英文版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方法说明、实验报告撰写要求及思考题回答要求,这部分文本依然提供鼠标取词功能,帮助学生理解实验要求。流体力学SPOC双语实践教学视频可以不局限在本校流体力学实验室能开设的实验,可以是国外的实验装置、先进测量方法等的解说,让学生了解学科的前沿知识。

五、教学过程

六、课程考核

流体力学SPOC双语教学采用多样化的考核形式,最终成绩由课堂平时成绩(40%)、实验成绩(20%)、学习小组组长打分(10%),学生自评分(10%)及期末考试成绩(20%)组成。其中课堂平时成绩及实验成绩占60%,大幅降低了期末考试成绩的所占百分比,鼓励学生在平时认真准备双语课程的学习,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其次,课堂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均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给出的团体得分,要想获得好分数,各成员必须共同努力。学习小组组长对各成员打分,占最终成绩的10%。学生自评分是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在学期结束时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效,占最终成绩的10%。期末考试试卷设置50%的英语题量,占最终成绩的20%。

七、结语

作者简介:张明辉(1972-),女,河北沧州人,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陈庆光(1969-),男,山东临沂人,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山东青岛266590)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科技大学省级机械电子工程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

一、启发式教学模式

二、对比分析法教学

三、多层次多视角分析问题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高等教育应当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于一体。[4]为了适应个性化发展和高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引导他们熟练掌握基本分析方法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此,笔者除了讲授基本方程、基本定理的推导,还会将问题进一步深化、演绎,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点进行归纳整合,建立学生的哲学思维观。例如,在学习静止流体对平面的总压力这一节时要求学生能够计算总压力大小、方向和作用位置。讲授首先从求解矩形水平面的总压力入手,再延伸到求解矩形垂直面总压力,再到求解矩形斜平面总压力,最后求解任意平面的总压力,如图3所示。这种层层剥茧的讲授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求解总压力的方法和技巧。逐层分析的方法教会了学生如何将一个复杂问题分解,然后再借助已有的知识进行求解,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平面所受的静压力,讲授时又分别采用了解析法和压力图法进行求解。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明白了解决许多工程问题可以从多个侧面、多个视角分析,尽管采用的方法和理论不尽相同,但都可以获得正确的结果,殊途同归,增强了创新意识。

除了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外,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立体化辅助教学手段也非常重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工程实际图片、动画和视频素材使各种教育信息的表达更加生动、直观和多样化,能很好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收到纯板书教学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因此,“流体力学”教学过程中对于难以理解的概念,如势流与旋流、流线与迹线的概念、流场的演示、流态的判别和波的传播、边界层的形成等内容均利用计算机动画给学生进行演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结束语

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先进的教学理念。本文提出的启发式教学、对比分析和多视角教学模式将原本抽象的概念、复杂的理论推导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分析比较与思考中学会将固体力学遵循的原理定律融会贯通到流体力学中,寻求概念之间、知识点之间和章节之间内在的关联性,举一反三,把原本杂乱的概念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善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发辉,桑俊勇,等.“流体力学”立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102-103.

作者简介:张莉(1973-),女,河南商丘人,上海电力学院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李永光(1957-),男,湖南长沙人,上海电力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上海200090)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电力学院研究生学位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YKJ-2012004)的研究成果。

一、课程教材的调研

二、我校授课对象的情况分析

做好此次的教学研究工作,还必须对我校的授课对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目前,“高等流体力学”已列为本校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三个二级学科的研究生学位课程。尽管上述三个二级学科涉及能源、动力、机械等宽广的工程领域,但结合我校的电力特色,这三个二级学科主要是为电力行业培养高级的专业人才,而在电力行业中流动现象多存在于流体机械、动力机械、换热设备、容器、管道等部件,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应在透彻讲解流体力学微分方程组的基础上,注重联系工程实际,偏重于讲解流体在上述部件中的流动以及与这些部件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生生源的实际情况也是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到目前为止,我校共招收6届研究生,通过向历届学生了解发现有以下情况存在:部分同学跨专业(如:数学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计算机与信息专业等)考入学校,本科阶段没有学习过“工程流体力学”课程;即使是研究生与本科专业背景相同的同学,他们也普遍认为”工程流体力学”较难,硕士入学考试时,大都不选考“工程流体力学”,这也使得他们可能在大三、甚至大二学完以后,再也没有系统地梳理过流体力学知识。由于各高校专业方向的侧重点不同,大部分同学对电力行业内的流体知识也不是特别了解;考入学校的学生多数为调剂生,入学成绩整体不高。这些情况都表明,我校硕士研究生入学时的流体力学知识基础相对比较薄弱,需要在授课过程中讲授深层次新知识的同时,及时地对基础知识进行回顾和提醒。

三、教学内容的组织

基于以上的调研和分析,课程组首先对教材进行了选取,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组织。

1.教学目标的明确

2.教材的选用

“高等流体力学”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的一门传统课程,有很多课程教材可供选用。通过调研比较,西安交通大学有关电力生产的学科研究方向与我校的研究方向比较吻合,其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中的学位课“高等流体力学”选择了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张鸣远等编著的《高等流体力学》一书作为教材,课程组通过对该书内容的分析,也一致认为张鸣远等编著的《高等流体力学》比较适合我校侧重于电力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决定选用该书作为本校“高等流体力学”课程的教材。与此同时,将调研中搜寻到的各有特点的教材作为参考书目推荐给学生供他们参考使用。

3.教学内容的组织

在进行“高等流体力学”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时,结合我校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学科建设,既照顾到经典流体力学的通用知识,又重视课程知识的针对性、行业应用的特殊性、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与学校其他研究生课程的关联性。课程内容的组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奠定扎实基础。“高等流体力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较强的课程,作为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课,在加深学生对流动所伴随的物理现象的认识、概念的建立及规律分析的同时,还应努力加深学生学科知识分析和研究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分析和解决流体力学问题的水平及能力。

四、教学模式的探讨

1.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

尽管本课程以课堂讲授教学方式为主,但要避免“填鸭式”的讲授,要注重以启发式讲授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课程组结合本科“工程流体力学”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做到几个注重:注重物理概念与数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强调物理含义的数学表示以及数学内容的物理解释;既注意严格的理论推导,又注意叙述的深入浅出;注重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在引进概念介绍方法时,突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及推理要点;注重从与教材不同的角度或思路来讲述同一教材内容,以丰富学生思维和联想能力;注重引导学生围绕课程内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再结合课程组教师的科研积累,搜集并提炼出了大量与电力生产紧密关联的工程案例,通过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增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互动效果,增强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辅助教学

仅仅通过课堂上对教材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配套地做大量的习题,才能较好地使学生掌握具有理论性强、公式多、数理基础要求高的“高等流体力学”课程。考虑到我校研究生教学的特点,课程组根据教材的主要内容编写了典型习题集。习题集力图做到习题具有典型性,能够对应教学内容的各个知识点,学生通过习题的练习,能有效地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此外,习题集中的习题也尽可能地结合电力生产中的流动问题,帮助学生对专业关联工程问题进行认识和思考,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4.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成绩应该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整体学习情况。为了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全程学习过程和最终的学习效果,课程组经讨论明确了课程的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得出,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的分配比例是2∶8。平时成绩包含作业、考勤、课堂表现等几部分。期末考试采用笔试形式,考试试卷从建立的试卷库中随机抽取。

期末考试是课程考核的重头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为了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实行考、教分离是一个较好的督促办法。为此,2012年课程组根据课程的教学要求组织编写了试卷库。试卷库中的试题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题型一致,试题表述清楚,要求明确,无偏题、怪题,难易得当,考核的知识点覆盖面宽,能考核学生掌握知识以及应用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能力的情况。此次编写的试卷库共包含试卷6份,至少够三年使用,随着试卷库的使用,课程组还拟将对试卷库进行不断扩充。

五、结束语

[1]张鸣远.高等流体力学[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董守平.高等流体力学[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

[3]王献孚.高等流体力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4]王松岭.高等流体力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宿程远(1981-),男,河北晋州人,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讲师;黄智(1972-),男,壮族,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广西桂林541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1JGB018)的研究成果。

“流体力学”是环境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各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流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技能,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以及开拓新技术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工程实际意义,具有理论不易掌握、概念和方程较多、对学生高等数学和物理知识要求较高等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只借助于书本、教师的语言和板书这些方法难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会因枯燥的理论及公式推导而产生厌学的现象。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情·知·感”理论的“流体力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开发。

一、设计理念

本课题以“情·知·感”为支撑,以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学习理论为指导,将身边问题、工程实例、教学科研成果等有机的融入到“流体力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开发过程中,同时注意“流体力学”多媒体课件和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重视“流体力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简约美、和谐美与立体美。以“情·知·感”为支撑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为“流体力学”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手段,为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现实可能,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乐学”、“会学”的能力;[1,2]同时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使学生“闻其生、见其形、入其境”,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流体力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实施措施

1.“情”——以多种学习理论为指导

在设计制作“流体力学”多媒体课件时,充分运用多种学习理论为指导,制作出既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也适合“流体力学”课堂教学使用的多媒体课件。[3]

(1)基于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组织“流体力学”多媒体课件内容与目录导航设计。制作“流体力学”多媒体课件时,将流体力学基本教学内容划分为四个模块:流体的物理性质及分析方法、流体静力学、流体运动学和流体动力学。这种结构以图示的方式在课件中显示,使学生对课件内容形成清晰的概念,养成“流体力学”课程的思维图式。学习流体力学的关键是理解和掌握核心的基本的概念、原理、态度和方法,抓住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有联系的整体。如在讲解等压面时,可以将等压面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应用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加深学生的认识。

(2)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在设计课件时,提供丰富的多媒体情境资源以支持学生的学习。在制作与开发“流体力学”多媒体课件时,将北京奥运会“水立方”水面扰动时产生的阻力情况、中央电视台记录片《水问》以及“神舟七号”飞船的资料等,以优美的文字、活灵活现的画面、动听的声音进行展示,能使教师轻松地授课、学生愉快地学习。而且能够将教学重点和难点化难为易,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激发形象思维,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设计与表达流体力学知识的价值与文化。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学生学习时的情感需求,主张教育的目的不只限于教授学生知识或谋生技能,更重要的是针对学生的情感需求,从而培养其健全的人格。[3]在“流体力学”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增加其人文色彩、文化意味,以适时地向学生传达人生哲理,开启他们的心智。在绪论部分,可用古代的诗词引出学生对流水的思索,“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在讲授虹吸原理时,可向学生讲述宋代苏轼《东坡志林》卷四中,四川盐井中用唧筒把盐水吸到地面的故事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被赋予了灵气。

(4)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在课件中设计练习模块。在“流体力学”多媒体课件中设计练习模块,以提供覆盖重要知识点的习题及反馈。让学生的学习有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同时也突出了“流体力学”课件的交互性,将更能促进学生的横向思维,延长课件的生命周期;同时设计了部分流体力学的英语题目,实现了双语教学理念的渗透。

2.“知”——以“三引入”与“一结合”为指导

为了结合课程内容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创造力,在“流体力学”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强调“三引入”与“一结合”,以突出“流体力学”教学的宽泛性、时代性和应用性。[4]

(1)将身边问题引入多媒体课件。在“流体力学”多媒体课件制作时,结合具体课程内容,设计具有新颖、独特、能够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的问题,力争做到在每一章的“流体力学”课件开讲前都提出一个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避免平铺直叙地讲授。同时在教学中注意收集身边有趣的流体力学问题,比如一滴牛奶的流体力学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其实流体力学离我们并不遥远。

(2)将工程实例引入多媒体课件。为了将所学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运用流体力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将工程实例引入多媒体课件。如在讲授液体作用在平面上的总静压力和恒定总流动量方程时,补充三峡水坝的视频,让学生对恒定总流动量方程有更为深刻和直观的认识。

(4)注意多媒体课件和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实验教学是学习流体力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贯穿于课程始终。采用多媒体方式如录像、Flas等增加演示性实验,既丰富了实验内容、扩展了学生视野,又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讲解流体力学最重要的“伯努利方程”时,除了传统的公式推导之外,可辅以实验、Flash等多种教学手段,从而实现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突破。

3.“感”——以美学理论为指导

教学是一种艺术,课件也应是教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要实现“流体力学”多媒体课件中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关键在于设计中美学的运用。[5]

(1)“流体力学”课件制作的简约美。“流体力学”多媒体课件开发时,背景画面的设计要做到:简单大方,清新淡雅,不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流体力学”多媒体课件的文字内容应言简意赅,简明扼要。

(2)“流体力学”课件制作的和谐美。首先背景图片应服务于课件内容,不能喧宾夺主,在色调处理上应保持统一性,不出现突跃;其次应根据各种字体的表现力,选择一种与课件内容相和谐的字体;再次应选择与背景色协调的文字颜色;最后应注意文字经投影仪投影后的效果。

(3)“流体力学”课件制作的立体美。图像所表现的内容应围绕课件内容展开,通俗易懂,可将水利工程、航天工程等工程图面以及身边的流体力学图面有机的穿插到多媒体课件中,简洁明快地使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主题。首先动画设计在构图上要做到布局合理,造型优美,以求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其次动画构图要形象且具有鲜明的直观效果,并符合学生的视觉规律,如在雷诺实验、伯努利方程的讲述中,应合理运用动画技巧,以扩大课件的表现力。

三、结语

以“情·知·感”为支撑,以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学习理论为指导,将身边问题、工程实例、教学科研成果等有机的融入到“流体力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开发过程中,同时应注意“流体力学”多媒体课件和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重视“流体力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简约美、和谐美与立体美。以“情·知·感”为支撑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为“流体力学”教学提供了较为先进的手段,为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现实可能,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乐学”、“会学”的能力;同时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激发形象思维,以促进“流体力学”教学。

[1]张婷婷.情·知教学理论指导下的网络课程之情感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08,18(10):47-51.

[2]赵青.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2):153-155.

一、前言

我校的学生培养定位是:“立足内蒙古,面向全国,服务国家基础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岗位适应性强、工作作风踏实的应用型人才”[1]。

《流体力学》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也是我校重点建设课程之一,是该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同时,该课程也是我校环境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矿物加工工程、采矿工程、机械设计与自动化等工程专业必须开设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水力计算的基本方法。流体力学实验是流体力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流体力学实验是发展流体力学理论,验证流体力学假说,理解流体力学现象,解决流体力学工程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该课程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甚至影响到他们就业后对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

二、当前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2.实验教学效果。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发展和招生规模的扩大,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使学校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不可回避的是学生质量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下降,基础知识不很扎实,给后续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也是摆在全校师生面前的难题。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通过调剂专业而来的,不是他们所钟情和喜爱的专业,因此,学习积极性也不高,疲于应付,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很认真,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只求考试及格过关了事,流体力学实验课的学习也是如此。

近年来,学校也做了很大努力,在改善实验条件方面投入不少,但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实验仪器设备台套数较少,实验小组人数偏多,亲自动手操作的次数不是很多,感性认识不够,尽管实验指导教师想尽一切办法,尽可能多的创造机会,但收效甚微,实验效果不理想,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测试仪器,如毕托管的工作原理、使用及注意事项等都不清楚。另一方面,由于小组人数多,实验测试数据相同,实验报告抄袭现象严重,没有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结果的讨论,因此对实验的感悟不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体会起不到作用,同时给实验成绩的考核带来了不便。

三、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内容

1.实验课的地位。实验是《流体力学》课程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更多强调的是理论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实验对流体力学理论学习的帮助。因此要充分重视流体力学实验的地位,实验在流体力学教学中和理论课具有同样的重要作用,流体力学实验是验证理论、数值计算结果的唯一途径,是学生获得流体力学感性知识的主要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深入理解,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培养他们的扩散思维,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要树立重视实验教学、热情服务学生的观念。首先要重视实验室建设,无论从政策倾斜还是人力、物力以及资金投入等方面都予以高度重视;其次要尊重实验教师的地位和实验教师的劳动,吸引具有一定操作技能和设计构思能力的教师充实到实验教师队伍中。

2.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流体力学》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其内容贯穿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所有领域,如采暖供热中的热媒介质(水)的流动,空调工程中空气、冷冻水、冷凝水的流动,通风除尘中空气以及粉尘粒子的流动,锅炉中的烟气、水、蒸汽、粉尘粒子的流动等,所有这些流动的参数测试分析类似于流体力学实验,因此流体力学实验应该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而目前《流体力学》课程开设的实验全部是传统的验证型实验,也是非常经典基础的实验,虽然实验项目开设的比较全面,基本覆盖了课程的主要内容,也有利于增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是,和专业工程实践脱节,联系不密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3,4]。

在完成传统经典基础验证型实验的之后,指导组织学生自行完成一次设计研究型实验,把原有单一的实验内容组合到新的设计实验中,如具有一定规模的管网设计实验,并对设计管网系统进行运行调试,分别测定不同工况下的运行参数,如流量、流速、压力等,这样既把流体力学知识和专业课的知识结合在了一起,由于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的实验,因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运行技能,同时,在解决出现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了综合应用。因此笔者以为,传统经典基础验证型实验固然重要,可以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加深巩固和理解,综合型设计性实验则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的有效途径。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优化现有实验资源,在完成传统经典验证型实验的同时,加强了设计性实验的开出。

《流体力学》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也是我校重点建设课程之一,同时也是环境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等专业必须开设的课程。流体力学实验是该课程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相互协调合作的能力。因此要转变观念,重视流体力学实验教学,整合流体力学实验资源,进一步补充完善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流体力学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研究流体力学实验发展趋势,不仅要使学生完成经典基础的实验项目,更重要的是要放手让学生开发设计型、研究型实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使每一个完成流体力学实验的学生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为培养综合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1]内蒙古科技大学教务处组.内蒙古科技大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2014版)[Z].

当前,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时代背景下,农林类高校迎来了很好的历史发展机遇;同时社会和企业对农林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加重视质量,对人才的知识深度、广度和对专业基础课、专业特色课核心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均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林业装备系统总体及其子系统技术的掌握程度,拓展学生在林业装备系统上运用专业基础课、专业特色课中核心知识的科研能力,是农林类高教工作者面临的共同课题[4]。

1课程教学剖析

1.1课程内容

1.2教学思路

2课程构建探讨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硬性发展要求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速推进的浪潮之下,农林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所以基础专业课程构建更需获得与之地位匹配的重视。一方面,基础专业课课程构建要体现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内容要很好衔接并服务于核心专业课、特色专业课,为学生后期毕业设计、研究生科研深造做好铺垫。

2.1课程内容深度衔接核心专业课

2.2匹配三大板块关系,优化课程结构

2.3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意识

目前,流体力学板块中关于可压缩流体的课程内容匮乏,教学中会鼓励同学们在MOOC上寻找优秀资源进行线上学习,使同学们树立自主学习意识。通过工程流体力学板块,我们在体力学的范畴内将研究运动的方法由拉格朗日法提升到欧拉法,这是一个显著的改变,也是重要的进步,通过这一步,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的终身学习意识。

一、流体力学课程特点

二、教学方法探讨

(一)理论教学方法探讨

1.重视绪论的作用。

绪论对于讲好一门课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绪论的学习,学生可了解本课程涉及的主要内容,在学科领域中的地位,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与后续专业课程的联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等。通过对绪论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学习本学科的意义、目的及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安排好学习计划,为学好该门课做好充足的准备。

2.采用启发式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论中的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特点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强调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内在动力与学习的责任感相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联系,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1]。因此,将启发式教学思想应用于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把学生放于主体地位,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的兴趣,增强学习效果;教学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便于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工程实践中,要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灵活牢固,并为以后课程的学习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采用对比法。授课时,将相近或相反的定义、概念进行对比,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讲解流线和迹线、恒定流和均匀流、层流和紊流等概念时,采用比较法授课,避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混淆。另外,还可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使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加深对新知识的掌握。如在讲动量方程时,可将动量方程与能量方程的应用前提条件、所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两大基本方程的理解和掌握。

3.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板书和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声音、图形和动画等与授课知识灵活结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讲授偏重于推导过程的内容时采用传统授课方式,而讲授需要直观形象的内容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如在讲局部损失时,通过流体力学模型局部障碍处漩涡的形成演示,加深学生对造成局部水头损失影响因素的理解;在讲压力体和静水压强分布图绘制时,利用多媒体演示图形的叠加、抵消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由于学生缺乏对实际工程的感性认识,对抽象的理论在理解上有一些困难,因此在讲课时要加强所讲授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的联系。例如,在讲流线时,可让学生在实验室观看流体力学模型的水流现象,或做成动画演示,使学生对实际的水流现象有直观的认识,从而加深对流线概念的理解;对工程中常用到的流体力学知识,如能量方程,应在推导及应用条件等方面深入讲解,并举例讲解该方程在实际工程中能解决的问题,如在城市给水管网中管道埋深确定方面的应用等,加强学生对该方程的理解,做到灵活运用,增强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在授课时,还应尽量将流体力学的有关知识与后续专业课相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如将有压管道的水力计算与后续课程给水管道的设计相结合;将无压管道的水力计算与排水管道的设计相结合;将水头损失计算与建筑给水系统中水箱的设置高度、水泵扬程选择等相结合。

5.重视课堂习题和课后作业。

流体力学课程中的理论公式和概念比较多,为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熟练运用理论公式解决问题,要重视课堂习题和课后作业对知识巩固的作用。教师在讲完理论知识后,应选择有代表性的例题,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剖析,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达到灵活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另外,通过适量的课堂习题检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给学生提供课堂讨论的机会,加强对学生思维的锻炼。给学生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也非常重要。通过课后作业,可促使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另外,教师通过对作业的批改,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弱点和不足,再加以重点讲解,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可做到有的放矢,增强教学效果。

(二)实验教学方法探讨

在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与工程实际的联系,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本门课程的学习效果。

[1]李晖“.流体力学”课程的启发式教学[J].教育研究,2011,28(2):79-81.

[2]高亚萍.基于消防的流体力学教学改革模式探讨[J].武警学院学报,2013,29(9):56-59.

[3]薛红琴,林子增.提高流体力学教学质量的研究探讨[J].科技资讯,2010(1):196.

《工程流体力学》是能源动力、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等诸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由于该课程的学习中有不少涉及到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课程的知识点,因而学生普遍感觉学习难度高,兴趣不大[1]。笔者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具体改进措施。

一、以传授知识点为主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仍采用传统的课堂面授的教学方法,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授课教师以演讲者的身份,按照教材编排来讲授教学内容,因此课程知识点为单向传授式,学生对课程内容往往缺乏主观的思考,只是被动地接纳。以传授知识点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概念讲解和公式推导,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不深,大多数学生也只能做到课后照搬公式做题,而对后续专业课学习中碰到的新问题无法做到归纳分析,最终也不能有效提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人类对科学的认知都是从现象开始的,现象表现出的规律性引导人们不断探究现象背后的本质,因此《工程流体力学》课堂的教学组织也应遵循从现象到规律的认知路径。课堂应先从日常生活及工程实例中提出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剖析问题,逐渐深入到现象背后的规律性内容,再经概念阐述和理论推导,完成前述问题的理论解释。以问题探究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显然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工程流体力学》问题探究式教学的课堂组织

三、探究性课程教学中其他问题的思考

3.目前大学生存在课堂出勤率不理想、上课玩手机、睡觉等现象,教师可将学生座位固定,不点名即可快速统计学生的出勤率,并考察学生的听课情况且及时记录,在课程的第一次课上和学生讲明出勤率、听课表现、作业和平时小测验的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重和计分方法,细化考核要求,并严格按规定执行,这样能有效地督促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重视平时学习。

4.课程考核方式和难度要求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面。通过调查,发现有近40%的学生认为教师应采用闭卷方式并严格进行考核,不希望考试降低难度。这项统计数据说明,不少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学习态度端正,并愿意采用严格的考核方式来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因此授课教师在考核时应坚持原则,对学生认真负责,出题难度适中,学生卷面分数尽可能符合正态分布。

四、结论

本文采用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对《工程流体力学》课程进行了教学实践,并给出了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具体实践过程。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和问卷调查,了解到近半数的学生认可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认为该方法有助于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在问题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发现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应尝试利用新型的互联网教学手段,如微课等方式,进一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强化平时考核,细化成绩评分方法,期末考试题目要有合理的难度,成绩分布应合理。

[1]谢海英.《工程流体力学》在环境工程专业中的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43):75-97.

[2]龙天渝,蔡增基.流体力学[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3]王洪伟.我所理解的流体力学[M].第1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

TheExplorationandReflectionofProblem-BasedTeachingMethodfor"EngineeringFluidMechanics"Course

THE END
1.流体力学简介课件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当理想流体,流动时,由于忽略了黏性力,所以流体各部分之间也,不存在,这种,切向力,流动流体,仍然具有静止流体内的压强的特点,即,压力总是垂直于作用面,的,流http://m.zhuangpeitu.com/article/252508436.html
2.重庆大学2018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工程地质学基础》唐辉明.北京:化工出版社,2008 《工程地质》王桂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851路基路面工程 《路基路面工程》邓学钧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二版 852空间定位技术及应用 《GPS测量与数据处理》李征航等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 853流体力学一 ...https://www.kaoyan365.cn/shumu/14791_2.html
3.热工基础及流体力学(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系列教材...热工基础及流体力学(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系列教材)_主编 卢改林 高红斌 马小霞_2018_015.pdf,第十五章 传热过程与换热器 ,, 本章在三种热传递方式基本理论的基础上 主要介绍传热过程的分析计算方法 如传 热系数和传热温差的计算。 , 介绍换热器的类型及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720/5123243133004311.shtm
4.第1章流体力学基础ppt课件经管文库(原现金交易...第1章-流体力学基础ppt课件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2553650-1-1.html
5.热工与流体力学基础——黄敏主编本套教材结合我国制冷与空调行业的发展和高职高专教育的实际情况,力求反映本行业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在基本理论的叙述上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说理清楚,突出应用性, 同时编写了较多的实例,并用相关的实验、实训指导教材配套,加强专业能力的培养。 《热工与流体力学基础》是高职高专...http://cmpedu.com/books/book/2066884.htm
6.《热工理论与流体力学基础,叶学群,纪传仁主编,中国商业出版社...当当鑫赢文化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热工理论与流体力学基础,叶学群,纪传仁主编,中国商业出版社》。最新《热工理论与流体力学基础,叶学群,纪传仁主编,中国商业出版社》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热工理论与流体力学基础,叶学群http://product.dangdang.com/11795366012.html
1.热工基础及流体力学(第二版)/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pdfepub...《热工基础及流体力学(第二版)/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分为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和传热学三部分。主要内容有:气体的热力性质、热力学基本定律、水蒸气及湿空气、气体和蒸汽的流动、蒸汽动力循环、流体的基本物理性质、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基础、黏性流体管内流动的能量损失、边界层概述、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概...https://windowsfront.com/books/11421218
2.2019年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第八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北京十几所高校图书馆众多期刊工作者及相关单位专家参加的研究项目,项目研究成果以印刷型图书形式出版,此前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了六版:第一版(1992年)、第二版(1996年)、第三版(2000年版)、第四版(2004年版)、第五版(2008年版)、第六版(2011年版)和第七版...https://www.wyseo.cn/baike/158.html
3.流体力学与热工基础(第2版)《流体力学与热工基础》内容涉及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及传热学三大部分。工程热力学篇包括热力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水蒸气、蒸汽动力循环、制冷循环和湿空气。流体力学篇包括流体静力学与动力学基础、能量损失与管路计算基础。传热学篇介绍导热、对流换热、辐射换热、传热过程与换热器。对流换热重点介绍在相似理论指导下...https://lib-demo.wqxuetang.com/book/8107
4.热工基础——高等职业教育建专业系列教材pdfepubmobitxt电子...本教材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热工基础课程教学要求编写,应用了国家*标准和规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燃料的性质、燃烧计算、燃烧理论、燃烧设备、燃气生产、传热学和工程热力学等方面的知识。本书侧重于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讲解及实际应用,附有大量图表及例题,内容通俗易懂,适合高等职业教育工科类院校...https://book.onlinetoolsland.com/item/9043015
5.热工与流体力学基础(魏龙)(第二版)epubpdfmobitxt电子书...热工与流体力学基础(魏龙)(第二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 静思书屋https://book.tinynews.org/books/12183146
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3年硕士招生简章生物数学:种群动力学,数学传染病学,扩散与趋向性理论 概率统计:随机分析,计算金融,统计学 2、毕业就业方向: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公司与企业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的教学、科研与应用型人才。 三、研究方向及初试科目: 四、复试形式:笔试+面试。 https://www.kaoyan.cn/news/221743
7.注册暖通工程师基醇试内容有哪些?分值如何分布?备考经验时间一天,共8小时,其中上午下午各4小时。上午公共基础考试,下午专业基础考试。 公共基础考试题目: Ⅰ.工程科学基础(共78题) 数学基础、24题理论力学基础、12题 物理基础、12题材料力学基础、12题 化学基础、10题流体力学基础、8题 Ⅱ.现代技术基础(共28题) ...https://news.fengpintech.com/zixun/52601.html
8.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全书共分9章,包括惯性约束聚变发电的基本原理、激光的传播与吸收、激光—靶耦合的晕区物理、电子热传导和电子烧蚀、激光—X射线转换物理、内爆动力学、流体力学不稳定性、输运理论概要、快点火物理基础。内容涉及激光核聚变靶物理的基础以及20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前沿课题。在附录中给出正文中引用的自型解的推导过程,...http://www.ipp.ac.cn/tzgg/tz_zhb/201112/t20111208_84396.html
9.流体力学与热工学基础(豆瓣)刘晓红、徐涛主编的《流体力学与热工学基础(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为广东省新世纪教改工程的成果之一,主要介绍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的内容。 流体力学部分主要介绍流体的基本特性、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基础及能量损失与管路计算等知识;工程热力学部分在讲述工程热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常用工质的性质基础上...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9894552/
10.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广西2021年高等...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2187-电工与电子技术 02191-机械制造技术 04729-大学语文 02195-数控技术及应用 02240-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560301-机电一体化技术 02183-机械制图(一) 02159-工程力学(一) 02185-机械设计基础 00012-英语(一) 新专业 02230-机械制造 021...https://www.gxeea.cn/view/content_1148_265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