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9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通信地址:北京2101信箱研究生部招生办

邮政编码:100088

地址:北京海淀区花园路6号

传真:(010)62046230

招生主页:yjsb.caep.ac.cn

热烈欢迎报考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是以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为主的综合性科研生产机构,为国务院计划单列单位。科研基地主体坐落在四川绵阳涪江之畔,是一座设施齐全的现代化科学城,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设有科研分支机构或办事机构。

“铸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有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在国内外同行业中有影响的学术技术骨干和导师队伍,有大量国防科研和军民两用技术科研项目、先进的科研条件、广泛的国内外学术技术交流途径以及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在理学、工学学科门类的许多研究方向具有学科优势。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从1984年开始研究生招生,目前已有10多个研究生培养单位(院属研究所、中心),5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4个博士后流动站。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部负责统一组织和管理院属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工作,并负责研究生基础课程的集中教学管理。

2009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计划在25个学科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等实际工作的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

二、招生名额

2009年我院拟招约100名硕士研究生。

三、报考条件

按国家规定的招生简章执行。

四、报名办法及资格审查

考生按照教育部硕士研究生报考要求进行网上报名。报名时须认真阅读网上招生公告信息(包括教育部、考生所在省招办、报考点、招生单位)。凡不按公告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复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报考我院硕士研究生的考生资格审查于复试时统一进行。主要审查考生学历证书原件等报名材料。弄虚作假者(含推荐免试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五、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

复试包括英语听力、口语测试和综合复试。综合复试将采取面试+专业知识综合笔试方式。复试科目在各专业简介中注明。

六、体检

体检安排在考生复试时进行。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七、学习年限

一般为三年。基础课程学习主要在北京进行。

八、学习期间待遇

院研究生部设立的奖学金约8000元/年。凡被我院录取的硕士生不需缴纳培养费。

九、学生住宿

本院招收的研究生学习期间免收住宿费。

十、就业

定向培养的研究生毕业后按定向协议就业。非定向培养的研究生毕业后按国家政策实行“双向选择”,按自主择业原则就业。

十一、其它说明

如在2009年招生年度国家出台新的研究生招生政策,我院将做相应调整,并及时予以公布。

十二、招生专业目录

1基础数学

14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2计算数学

15光学工程

3应用数学

16物理电子学

4理论物理

17通信与信息系统

5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18计算机应用技术

6等离子体物理

19应用化学

7凝聚态物理

20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8光学

21核能科学与工程

9无线电物理

22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10流体力学

23核技术及应用

11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24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

12固体力学

25脉冲功率技术及其应用

13工程力学

附:招生专业介绍

1、基础数学(070101)

本专业是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

研究方向及导师:

偏微分方程的调和分析方法苗长兴(研究员)谌稳固(研究员)

本方向主要是借助于调和分析方法与非线性泛函分析方法(例如:算子插值理论、奇异积分算子理论、函数空间理论、振荡积分估计等)来研究波方程、色散波方程(组)的Cauchy问题及散射性理论、低正则性问题等现代数学的核心领域。采用的方法与技术是Paley—Littlewood分解理论、Strichartz型时空估计及非线性函数在Besov空间中的估计,特别是Bourgain的Fourier截断方法、Tao的I-能量方法。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在数学上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物理的研究和认识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专业课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1)360数学分析(2)801高等代数

复试科目:泛函分析与数学物理方程初步

2、计算数学(070102)

(1)偏微分方程数值解王双虎(研究员)

(2)计算流体力学林忠(研究员)何长江(研究员)

(3)蒙特卡罗方法及其应用邓力(研究员)

(4)数值并行算法谷同祥(副研究员)曹小林(副研究员)

方向1研究:(1)微分-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理论研究;(2)微分方程的高保真离散方法研究;(3)典型问题的高保真数值模拟研究。

方向2主要进行流体力学方程的数值方法研究,特别是高分辨率差分格式研究,结构和非结构网格有限体积法和有限元方法研究,数值网格生成与自适应研究,多介质流体力学问题的数值模拟。

方向4研究:(1)针对大规模科学与工程计算的若干重要的、具有共性的数值计算问题,研究高效可扩展的数值并行算法和并行计算方法;(2)针对典型数值计算问题和实际应用问题,研究适应数百上千个处理器的高效并行实现技术;(3)研制数值并行计算软件包。

复试科目:方向1、2数学物理方程与计算方法;方向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向4计算方法。

3、应用数学(070104)

非线性发展方程与无穷维动力系统韩永前(研究员)

主要研究数学物理中的一些非线性发展方程的数学理论及其数值解,涉及的具体方程有Ginzburg—Landau方程、Landau—Lifshitz方程等,具体内容包括解的存在唯一性、渐进性、稳定性、解的爆破、涡旋解的存在性及其动力学行为、磁畴壁等。这些研究内容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实际应用价值。

4、理论物理(070201)

(1)凝聚态理论段素青(研究员)马桂存(研究员)

张广财(研究员)

(2)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及量子信息理论刘杰(研究员)傅立斌(研究员)

(3)理论原子物理及其应用颜君(研究员)王建国(研究员)

李月明(研究员)孟续军(研究员)

方向1主要研究凝聚态理论的基本问题。内容包括低维凝聚态系统与外场的相互作用,周期与非周期体系的场致局域化,双态系统的动力学,半导体超晶格的输运特性,超冷原子与光学势的相互作用,介观系统的量子输运,新型功能材料在场强中的动力学效应,以及实用物态方程的理论研究。

BEC的实现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其在原子激光、信息存储、精密测量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关于它的研究是国内外理论物理研究的前沿热点课题。方向2将研究BEC的动力学、不稳定性、超流性及Bogoliubov激发等重要的物理问题。

方向3主要研究原子分子物理基础问题及等离子体辐射性质。内容包括原子结构与辐射跃迁过程、电子与原子(离子)的碰撞过程;分子结构的第一原理计算、重粒子碰撞过程、分子动力学模拟;等离子体环境对原子分子结构和动力学过程的影响、非局域热动平衡等离子体动理学模拟、等离子体的辐射性质等。该研究在受控聚变、天体物理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初试科目:(1)301数学一(2)802普通物理

复试科目:方向1、2综合考试(含量子力学、统计物理);方向3:综合考试(含量子力学、电动力学)。

5、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070202)

(1)粒子输运理论及其应用应阳君(研究员)李茂生(研究员)

李金鸿(研究员)许海波(研究员)

(2)应用核反应理论孙伟力(研究员)

(3)核军备控制物理与技术李华(研究员)伍钧(研究员)

方向1应用粒子输运理论方法与核物理专业知识,主要研究中子、光子(辐射)及快速粒子等在介质中的传输特性与规律,联系核工程设计、核探测诊断等实际问题,开展数值模拟为基础的物理分析,做好核工程物理和核辐射技术的应用开发。

方向2主要研究中子,质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重点研究低能与中能核反应理论及其应用。探讨核结构与核反应理论相结合的技术途径,开拓在微观核数据评价与计算中的实际应用。

方向3主要研究内容是探索发展与应用军控物理分析的科学技术方法,包括武器系统的特征分析、武器的控制、削减与销毁的核查技术与手段,进攻性武器系统与防御性武器系统的有效性分析方法等。

复试科目:综合考试(含量子力学、数学物理方法)

6、等离子体物理(070204)

(1)激光核聚变理论研究裴文兵(研究员)李敬宏(研究员)

许琰(研究员)

(2)超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研究裴文兵(研究员)郑春阳(研究员)

李百文(副研究员)

(3)激光核聚变中流体不稳定性研究叶文华(研究员)

(4)Z-pinch等离子体物理理论研究丁宁(研究员)宁成(副研究员)

(5)激光聚变物理实验研究丁永坤(研究员)黄天暄(研究员)

缪文勇(研究员)

(6)高能密度物理研究江少恩(研究员)李三伟(副研究员)

(7)强场物理谷渝秋(研究员)曹磊峰(副研究员)

洪伟(副研究员)

(8)高剥离态离子谱学研究张保汉(研究员)杨家敏(研究员)

(9)流体力学界面不稳定性实验研究王世绩(中科院院士)顾援(研究员)

傅思祖(研究员)

方向1主要研究激光靶耦合中的非局部热力学平衡物理,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及其在介质中的输运,激光直接驱动和间接驱动内爆物理及流体力学不稳定性。

方向2主要研究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超短脉冲超强激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及激光聚变快点火中的关键物理问题。

方向3主要研究激光惯性约束聚变中的流体力学不稳定性,激光天体物理如恒星起源、超新星爆炸等有关的流体力学不稳定性。

方向4研究Z-pinch内爆等离子体产生X射线辐射的动力学过程,辐射产生机理以及Z-pinch等离子体不稳定性。

方向5主要研究有关黑腔物理、内爆动力学、流体力学不稳定性、辐射输运、辐射流体力学、辐射烧蚀和辐射不透明度等。

方向7主要对超短超强激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的强场物理进行实验研究。强场物理是物理学研究的一个非常年轻又非常活跃的一个领域,超短超强激光和物质相互作用带来了大量的新的物理现象并开辟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超短脉冲激光技术的高亮度源(>1018W/cm2)是进行强场物理、X射线激光以及快点火机制研究的重要工具。

激光驱动流体力学界面不稳定性是激光聚变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方向9主要研究包括驱动流体力学界面不稳定性实验和相应诊断技术发展等。研究的目标是考察激光驱动流体力学界面不稳定性的形成、发展,及其对对聚变点火的影响,探索抑制不稳定性增长的技术途径,最终实现有效的点火燃烧。

复试科目:方向1、2、3、4综合考试(含电动力学、统计物理、量子力学);方向5、6、7、8原子核物理或量子力学;方向9综合考试(含激光物理、量子力学)。

7、凝聚态物理(070205)

(1)高压物理与力学经福谦(中科院院士)吴强(研究员)

蔡灵仓(研究员)毕延(副研究员)

戴诚达(研究员)李英雷(副研究员)

张林(副研究员)

(2)高压材料科学与化学贺红亮(研究员)周显明(研究员)

姬广富(副研究员)

(3)高压实验技术贺红亮(研究员)戴诚达(研究员)

陈其峰(研究员)

(4)计算凝聚态物理陈其峰(研究员)祝文军(副研究员)

(5)纳米功能材料吴卫东(研究员)雷海乐(副研究员)

邢丕峰(研究员)何智兵(副研究员)

(6)功能材料张林(研究员)李波(研究员)

邱龙会(副研究员)漆小波(副研究员)杜凯(副研究员)张占文(副研究员)

王朝阳(副研究员)

(7)激光状态方程实验诊断技术顾援(研究员)傅思祖(研究员)

方向1主要研究吉帕到特帕压力范围内凝聚态物质的宽区(完全)物态方程;X-光与晶格及声子和电子的相互作用;高压结构相变和固-液-气-等离子体系相变及其动力学过程;高压下凝聚介质的力、热、电、声与光学性质;材料的本构响应与损伤演化规律。

方向3主要研究高压产生原理和技术,高温高压极端条件下和超快过程中凝聚态物质的物理、力学特性参量的实验诊断原理和新方法,发展先进的电子学、X光诊断、激光相干诊断、光谱学和光辐射诊断系统。

方向4结合原子、微观、介观和宏观多尺度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凝聚态物质和稠密气体的理论物态方程;研究材料在动态加载过程中,压缩和拉伸阶段的塑性形变,相变和缺陷演化规律及对损伤的影响;弹塑性损伤的尺度效应;含能材料动态特性、安全性能等的理论计算与预测。

方向5以建立极端条件下高能密度物理研究中的功能材料科学与制备技术为目的,进行微结构材料平衡与非平衡成型理论、计算机模拟与设计研究;开展金属及金属复合团簇制备与检测,复合非晶金属材料、自旋极化与自旋波功能材料、纳米储氢材料以及极端条件下的纳米结构光电子功能材料设计与制备技术研究;探索超低密度无机/有机杂化多孔材料制备技术原理,建立三维纳米结构功能材料在强场中的应用方法与技术。

方向7包括高压冲击绝热线、等熵稀疏线、二次冲击线、准等熵压缩线的实验测量,激光直接及间接驱动增压实验研究,激光状态方程绝对测量实验探索等。

复试科目:方向1、2、3、4综合考试(含普通物理、热力学);方向5:固体物理或量子力学;方向6有机化学或高分子物理;方向7综合考试(含物理光学、热力学)。

8、光学(070207)

(1)激光物理与器件束小建(研究员)李守先(研究员)

(2)大气光学李有宽(研究员)

(3)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陈发良(研究员)

(4)光子学理论与技术李泽仁(研究员)

(5)图像传输、接收和处理刘瑞根(研究员)

(6)光电子学李剑峰(研究员)

(7)激光及其应用袁永华(研究员)罗福(研究员)

王伟平(研究员)

方向1主要从事连续波超音速氧碘化学激光器,波长可调的自由电子激光器和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的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

方向2研究长程弱湍流和强湍流条件下的激光传输特性,湍流与热晕的相互作用,以及全场补偿理论探索。。

方向3侧重用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强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后材料物理和力学性能变化,及其规律性探索。

方向4主要研究光子学的理论、技术及应用;研制高时空分辨的光电测量系统,包括干涉与衍射测量、高速摄影、无损检测、光谱记录、光电传感与控制等系统。

方向5主要研究辐射照相用高能光子及其它高能粒子在材料中的输运过程;发展透视成像技术;探索图像的数字处理方法。

方向6主要研究电磁兼容问题、瞬态光学现象以及强场中的光电效应;发展新型超快过程检测和强电磁脉冲检测技术;探索实现完全光电隔离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新方法;发展光电对抗技术;研究高速信息传输系统设计问题。

方向7主要研究新型激光泵浦技术;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激光辐照下材料的损伤机理;抗激光加固及对抗技术;激光驱动飞片技术及其应用。

复试科目:方向1、2、3综合考试(含量子力学、电动力学);方向4、5、6、7综合考试(普通物理、物理光学)。

9、无线电物理(070208)

(1)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董志伟(研究员)周海京(研究员)

(2)特殊电子系统的分析、综合与仿真杨战平(研究员)曾超(研究员)

(3)无线电测控通信与复杂系统研究张健(研究员)周劼(副研究员)

(4)雷达系统分析及信号理论研究唐高弟(研究员)李合生(副研究员)

(5)微波电路与技术周邦华(研究员)杨永辉(副研究员)

(6)新型电子器件与微机电技术苏伟(研究员)高杨(副研究员)

(7)高功率微波技术与应用

(8)高功率微波与物质的互作用机理

(9)毫米波及太赫兹电磁波产生机理

孟凡宝(研究员)常安碧(研究员)

范植开(研究员)金晓(研究员)

胡进光(研究员)马弘舸(副研究员)

方向1研究利用脉冲功率技术,产生高功率微波的理论。

方向2、3、4、5、6主要从事特殊电子系统的分析、综合与仿真技术研究;航天航空飞行器和各种无人平台的无线电测控通信与跟踪定位、软件无线电与信号处理、电子信息对抗、微波毫米波、目标探测与复杂系统的控制等方面的有关理论和技术研究;以雷达高度表为主要研究对象、高速飞行器为平台的小型雷达近距离探测与导引技术研究;特定环境下飞行器再入段无线电测高和微波遥测传输信道中微波电路及CAD设计技术研究;特种电子元器件设计、微机电系统集成、射频微机电器件与部组件设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理论方法研究。

方向7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二极管物理研究,高功率微波器件研究,束波互作用机理研究,模式转换与模式控制研究,高功率微波辐射天线研究以及高功率微波效应物理和加固技术等。

方向8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强流相对论电子束产生高功率微波的各种机理,高功率微波器件的物理设计与数值计算、粒子模拟方法,高功率微波测试与诊断技术,高功率微波效应机理及效应评估方法等。

方向9主要进行相对论毫米波器件的物理设计、数值模拟及实验技术等研究。

复试科目:方向1综合考试(含电动力学、数学物理方法);方向2、3、4、5、6综合考试(含数字电路、模拟电路);方向7、8、9电动力学。

10、流体力学(077203)

(1)非定常流体力学王丽丽(研究员)

(2)计算流体动力学于明(副研究员)

(3)不定常流体力学李平(研究员)柏劲松(副研究员)

(4)爆轰物理谭多望(研究员)王文强(副研究员)

(5)磁流体力学杨礼兵(研究员)

方向1研究流体力学中界面不稳定性发展及其诱发的湍流混合过程,包括含强间断复杂多尺度流场的高分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湍流大涡模拟研究以及界面不稳定性和湍流混合过程的物理现象和规律研究。

方向3、4、5主要研究冲击、爆炸及其他物理过程强动载荷作用下的流体动力学问题,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电磁驱动内爆等离子体动力学问题。

初试科目:(1)301数学一(2)813力学综合(含理论力学、材料力学)。

复试科目:方向1、2综合考试(含数学物理方法、流体力学);方向3、4、5综合考试(普通物理、流体力学、热力学)。

11、计算机软件与理论(077402)

本专业是硕士学位授予点。

(1)数据管理与信息安全陈虹(研究员)

(2)并行计算曹小林(副研究员)谷同祥(副研究员)

方向1主要从事高性能并行计算所产生的大规模科学计算数据的存储、管理、共享和挖掘技术的研究,以及网络信息应用与安全技术研究。

方向2主要从事高性能并行计算机在大规模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应用基础研究,其中主要包括:并行算法设计与分析、并行计算关键技术、并行应用软件与科学计算工具箱、微机机群与网格计算等。

初试科目:(1)301数学一;(2)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含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

复试科目:数据结构

12、固体力学(080102)

(1)计算固体力学

(2)冲击动力学

(3)结构的热力学效应研究莫军(研究员)尹益辉(研究员)

郝志明(研究员何颖波(研究员)

罗景润(研究员)李思忠(研究员)

陈小伟(副研究员)李明海(高级工程师)

方向1复杂结构的材料线性与非线性、几何大变形和接触非线性的静、动态力学响应和结构稳定性的计算方法及其工程应用研究;大型通用结构程序的应用,专用程序的研究和开发;对复杂工程结构进行线性、非线性的静、动力学分析。

方向2工程结构在高强度的短脉冲载荷作用下,结构界面应力波的形成及在结构中传播的规律和动力学效应研究;结构材料在高温、高压、高应变率下的动力学本构方程的建立与应用;特种结构及大型结构的瞬态力学效应及防护加固的研究与应用;热力耦合问题的研究。

方向3武器环境工程中流动和传热问题的数值模拟;典型构件火灾影响过程数值模拟和实验技术;构件高温演化过程的本构关系及模拟方法。

初试科目:(1)301数学一(2)813力学综合(含材料力学、理论力学)

复试科目:弹性力学

13、工程力学(080104)

(1)爆轰和爆炸动力学孙承纬(工程院院士)胡海波(研究员)

赵锋(研究员)文尚刚(副研究员)

谷岩(研究员)

(2)冲击动力学刘仓理(研究员)赵剑衡(研究员)

(3)强电磁作用下的连续介质力学孙承纬(工程院院士)

杨礼兵(研究员)陈林(副研究员)

(4)激光的热和力学效应孙承纬(工程院院士)刘仓理(研究员)

赵剑衡(研究员)谷卓伟(副研究员)

(5)工程结构分析

(6)结构振动、冲击与噪声莫军(研究员)胡绍全(研究员)

郝志明(研究员)

方向1、2、3、4主要研究工程动力学的理论、实验和应用技术,包括爆轰波和冲击波引发、传播和驱动基础研究;冲击加载和实验技术;材料和结构在冲击载荷下的的响应、本构关系和力学行为;电磁能作用下高能量密度动力学、电磁内爆及Z箍缩理论与实验和电磁发射技术;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及效应研究等。

方向5研究在复杂环境和外载荷作用下结构或结构体系的弹塑性行为及其刚度、强度、稳定性和力学响应,结构的优化设计、控制与寿命估计等。

方向6研究非线性振动理论、工程结构在动载荷作用下的动态特性、复杂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修正技术,动力学优化设计和阻尼机理,振动、冲击、噪声试验的技术和方法等。

初试科目:(1)301数学一(2)813力学综合(含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

复试科目:方向1、2、3、4综合考试(普通物理、热力学);方向5、6弹性力学。

14、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

(1)精密加工与测量何建国(研究员)袁道成(研究员)

(2)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装备蒲如平(研究员)

(3)特种加工与检测陈金明(研究员)

方向1主要研究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方法及装置,精密测量与仪器,传感技术及信号处理等。该方向历年来完成了各类复杂精密产品的加工与检测研究,先后多次获国家及部委奖励。

方向2主要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分析,先进的传动技术与现代设计方法,机电气液一体化与计算机数控技术,生产过程检测与仿真,信息处理与诊断技术。该方向完成了多项先进加工检测设备的研制,多次获部委级奖励。在研课题可为研究生培养提供充分的经费支持。

方向3主要研究特种加工理论及关键技术,重点是微细电火花加工、搅拌摩擦焊接、激光精密焊接,表面改性、激光快速成性技术及材料分析与无损检测新技术。先后完成了激光精密、电解机械复合镜面加工技术、电磁涡流小管径检测等课题研究。在研课题可为研究生培养提供充分的经费支持。

初试科目:(1)301数学一(2)805机械原理

复试科目:理论力学

15、光学工程(080300)

(1)固体激光工程张小民(研究员)李明中(研究员)

郑万国(研究员)李小群(研究员)

蒋晓东(副研究员)粟敬钦(副研究员)

张雄军(副研究员)彭志涛(副研究员)

(2)非线性光学景峰(研究员)隋展(研究员)

袁晓东(副研究员)

(3)超短脉冲激光技术魏晓峰(研究员)朱启华(研究员)

(4)精密光学制造、检测、强光薄膜技术、衍射光学技术

许乔(研究员)杨李茗(研究员)

马平(高级工程师)陈宁(副研究员)

柴立群(副研究员)

(5)高能激光系统技术与应用苏毅(研究员)张凯(研究员)

范国滨(研究员)陈兴无(研究员)

张卫(研究员)

(6)激光物理与技术张卫(研究员)叶一东(研究员)

万敏(研究员)

(7)光束控制与目标探测技术苏毅(研究员)叶一东(研究员)

(8)二极管激光及泵浦固体激光技术张凯(研究员)唐淳(研究员)

王卫民(研究员)

(9)多源图像、信息处理与识别技术范国滨(研究员)陈兴无(研究员)

王磊(研究员)

(10)高功率激光技术与应用

(11)靶场技术与应用朱俭(研究员)马伟新(研究员)

戴亚平(研究员)

方向1主要研究用于惯性约束聚变的固体激光驱动器的总体技术和关键单元技术,包括大型钕玻璃激光放大器设计、高功率激光二极管泵浦的固体激光技术、波导光学、光纤激光器等方面的前沿研究。该研究方向得到国家高技术惯性约束聚变领域和其他方面的经费支持,拥有较高水平的大型固体激光装置和一系列的单元技术研究实验平台、基础实验室,近年来获得了一系列领先成果。

方向2重点研究高功率固体激光系统中的非线性过程,包括强激光束非线性传输放大、频率转换、光束质量控制等关键物理过程和技术。该研究方向得到国家高技术惯性约束聚变领域的支持,研究经费充足,获得过多项国内领先的成果。实验室具有较好的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条件。

研究超短超强脉冲激光系统是研究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探索极端条件下物质特性的重要手段。方向3以研制高能量高强度的大型超短脉冲激光装置为牵引,研究超短激光脉冲产生、放大、传输、测量等基础物理问题和技术问题。得到国家高技术和其他专项经费的支持,研究经费充足,实验室拥有系列先进的超短脉冲激光装置。

方向4精密光学制造、检测技术及衍射光学技术学科方向是以惯性约束核聚变激光驱动器超大口径、高精度光学元件制造、检测技术为背景,开展以先进光学制造技术、精密光学检测技术、衍射光学技术等研究工作和工程化应用工作,具备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设备和检测仪器,研究环境和条件优越。

方向6主要研究激光大气传输效应、自适应光学技术、激光参数诊断技术、光学检测技术、微光测量技术、光电信号采集、处理、控制系统的理论分析与系统技术等。

方向7的研究包括光束控制和目标探测两个方面。研究光束控制和诊断的现代光学前沿技术;研究主动和被动高分辨率目标成像、探测、定位、识别以及图像信息处理等多方面目标探测前沿技术。

方向8研究高功率二极管激光封装技术;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技术。

方向9研究多传感图像处理、研究多传感器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基本原理、算法和信息融合系统的软件构架与建模技术、多源图像、数据融合系统的工程实现。研究自动目标识别中的多源图像、信息融合处理技术。

惯性约束聚变是国际上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高功率激光装置则是目前开展惯性约束聚变研究的重要实验平台。方向10主要为高功率激光装置总体(包括高能拍瓦装置)和关键单元技术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工作,掌握基本物理规律,发展先进技术。包括高功率激光的产生、传输、放大、频率转换以及光束质量控制,高能拍瓦激光的放大,整形控制、脉冲压缩等。

靶场是高功率激光装置进行惯性约束聚变实验的场所,伴随着精密物理实验的推进,靶场单元技术也需要不断地发展和提高。方向11主要进行靶场总体排布、终端光学组件、靶定位瞄准技术、谐波分离技术、焦斑控制技术以及精密激光参数测量技术等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工作。

初试科目:(1)301数学一(2)804光学

复试科目:方向1、2、3、4固体激光工程或光学制造;方向5、6、7、8、9综合考试(含物理光学、激光原理);方向10、11综合考试(含物理光学、激光技术)。

16、物理电子学(080901)

(1)高压脉冲技术李东杰(副研究员)

(2)微机电技术及应用程永生(研究员)苏伟(研究员)

(3)天线技术李彪(研究员)

(4)高功率微波产生机理

(5)高功率微波测试技术

(6)高功率微波效应

方向1、2、3主要研究小型高压系统的高压大电流脉冲的产生、变换、传输和测量等技术;飞行器加速度等物理量高精度传感器、执行器、硅微传感器和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技术;机电引信及信息处理、仿真与测试技术;微光机电器件与系统的设计与制造技术;飞行器天线和地面天线的设计技术。

方向4研究强流相对论电子束产生高功率微波的各种机理,高功率微波器件的物理设计与数值计算、粒子模拟方法等。

方向5研究高功率微波能量、功率及天线的测试方法与技术,研究高功率微波测试系统的标定及微波模式的诊断技术。

方向6研究高功率微波对电子元器件和电子系统效应的实验方法,效应仿真,分析高功率微波对效应物的损伤机理,研究高功率微波效应的评估方法。

初试科目:(1)301数学一(2)806模拟电路

复试科目:方向1、2、3综合考试(含数字电路、普通物理);方向4、5、6电动力学

17、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

(1)信息传输与处理张健(研究员)杨春(副研究员)

(2)信号处理王凌(研究员)周劼(副研究员)(3)电路与网络周邦华(研究员)肖仕伟(副研究员)

李中云(副研究员)

(4)计算机通信与控制杨战平(研究员)陈泉根(研究员)

(5)测量设备电子检测技术陈衷(研究员)

本专业主要研究测控系统信息传输与处理技术;雷达、测控与电子对抗中的信号处理技术;微波电路设计、网络分析及CAD技术;特殊电子系统中的系统设计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和软件开发技术;测量设备电子检测技术等。

初试科目:(1)301数学一(2)807信号与系统

复试科目:综合考试(含数字电路、模拟电路)

18、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

(1)软件工程及数据库技术研究及应用吴志杰(研究员)赵强(研究员)

李丽娟(高级工程师沈浩(研究员)

席传裕(研究员)潘泽友(研究员)

杨德成(研究员)

(2)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及应用廖晓菊(高级工程师)王开云(研究员)

(3)数值模拟与高性能计算何铁宁(研究员)石正军(研究员)

赵晓平(高级工程师)沈浩(研究员)

(4)自动控制与测试技术及应用李凌(高级工程师)谢阅(高级工程师)

潘泽友(研究员)

(5)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赵强(研究员)王开云(研究员)

方向1研究软件工程技术及开发环境;数据库应用技术;软件测试技术;软件体系结构及中间件技术。

方向2研究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及应用;计算机网络互连技术与应用;Internet/Intranet应用与网络服务技术。

方向3研究数值模拟与仿真技术;计算机辅助工程和工程可视化技术及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并行程序设计及并行环境开发;高性能计算及大型科学计算应用软件的并行化。

方向4研究数据采集与分布式控制技术;现场总线与控制网络技术;电气传动及自动控制;综合自动化系统。

初试科目:(1)301数学一(2)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含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

复试科目:综合考试(含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概论)

19、应用化学(081704)

(1)精细化学品与仪器分析技术黄奕刚(研究员)邓建国(研究员)

(2)快速化学反应检测技术赵小东(研究员)刘学涌(研究员)

(3)化学电源技术孟凡明(研究员)刘效疆(研究员)

(4)氢同位素化学与工艺学罗顺忠(研究员)彭述明(研究员)

龙兴贵(研究员)王和义(研究员)

方向3针对锌银电池、热电池及钒电池等有重要军事用途的电化学体系,开展电极材料制备、性能表征及电极成型工艺技术研究。

方向4研究金属氢(氘、氚)化物的设计、制备、性能表征技术及其在能源、国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氚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溶解、扩散和渗透)、含氚材料中氚衰变产物的行为和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含氚介质中氚的回收、分离和纯化技术,包括选择性渗氢组合膜技术、氢同位素催化交换技术、催化剂制备技术、氢同位素分离技术等。

初试科目:方向1、2、3(1)302数学二(2)810普通化学;方向4(1)302数学二(2)812物理化学

复试科目:方向1、2、3综合化学;方向4综合考试

20、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082601)

(3)高效能弹药及其精密装药技术黄辉(研究员)张明(研究员)

(4)武器系统总体设计与仿真

(5)武器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

邓克文(研究员)张方晓(研究员)

刘彤(研究员)

方向3主要研究高性能弹药的配方设计、数值模拟和性能表征。研究精密装药过程中的流变学、炸药结晶与凝固过程的热力学及动力学,及精密装药工艺技术。

方向4武器系统分析;武器系统总体设计理论与方法;武器系统参数优化与仿真;系统评估与决策;武器系统综合集成;武器作战平台虚拟样机与仿真实验技术。

方向5武器系统安全性理论与分析方法;武器系统危险性辨识与评估;武器系统安全检测与监控;武器系统安全失效分析:材料、结构失效机理与预防技术;武器系统可靠性设计与效能威力的评估。

初试科目:方向1、2、3(1)301数学一(2)802普通物理或810普通化学;方向4、5(1)301数学一(2)803机械设计

复试科目:方向1、3综合化学;方向2物理综合;方向4、5理论力学。

21、核能科学与工程(082701)

(1)研究堆实验与应用代君龙(研究员)

(2)Z-Pinch等离子体物理及诊断技术徐荣昆(研究员)许泽平(研究员)

(3)激光聚变诊断技术刘慎业(研究员)陈家斌(研究员)

(4)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杨存榜(研究员)

方向1研究反应堆运行、实验、参数测量和应用问题,应用堆物理、热工、安全分析程序,并开展数值模拟计算研究。

方向2研究Z-Pinch等离子体内爆动力学、辐射规律、辐射输运的细致物理过程,探索能量转化机制和等离子体不稳定性的抑制方法。研究高时空分辨测量技术、辐射能谱诊断技术和背光照相技术等。

方向4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物理、核信息处理和核技术应用等方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和动态,能够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并具有独立从事该学科前沿研究能力的研究和教学的高层次人才。

复试科目:方向1、2反应堆物理(含反应堆工程)或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含原子核物理);方向3、4原子核物理或量子力学;

22、核燃料循环与材料(082702)

(1)特种核环境中材料的相容性许云书(研究员)

(2)环境监测与评价王和义(研究员)雷家荣(副研究员)

(3)放射化学分析罗顺忠(研究员)杨通在(研究员)

(4)废物治理与环境恢复张东(研究员)

(5)放射性核素与物质相互作用罗顺忠(研究员)彭述明(研究员)

(6)氚化学与氚工艺蒙大桥(研究员)李炬(研究员)

罗德礼(研究员)陆光达(研究员)

(7)核材料性能和相容性研究赖新春(研究员)刘柯钊(研究员)

张鹏程(研究员)帅茂兵(研究员)

桑革(研究员)罗超(研究员)

方向1研究在辐射条件下各种材料共存时的物理化学问题,环境气氛对材料组成和结构的影响;研究材料在辐射环境中的物性变化,辐射导致材料损伤的机制;研究材料老化及寿命预测评价方法,为材料选型及材料研制提供理论基础。

方向2研究环境中超低水平超铀元素测量技术,主要针对核设施流出物、放射性操作对环境介质产生的低水平辐射污染物进行核素分析;研究环境监测网络化技术,主要针对核环境信息的获取与处理、数据网络传输以及二次仪表开发;研究放射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针对大气扩散模式研究不同天气、不同地形条件下放射性物质在大气中的输运,建立合适的大气扩散模式数学模型,编制放射性环境影响评价计算软件。

方向3研究铀和超铀元素分析化学;裂变产物与指示剂元素分析化学;现代分析技术在核材料分析和核测试中的应用;大气气溶胶分析技术,放射性气溶胶去除技术;惰性气体超微量分析技术,气体泄漏示踪分析技术。

方向4研究去污技术,针对不同物质的辐射污染,研究适合不同物质、不同表面的可剥离膜、超声波去污技术,并在核退役现场具体应用;研究废水处理技术,重点是含裂变核素、铀及超铀元素废水处理技术;研究固体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研究极低放废物就地处置技术、非均匀介质核素迁移规律、放射性处置的地球化学过程屏障技术等;研究氚废气净化技术,新型催化剂、消氚剂以及氚净化系统研制。

方向5研究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放射性核素与不同类型物质的作用过程、作用机理和作用效果;研究特殊金属核素与各种配体(含生物分子)的配位条件、配位动力学、热力学以及所形成配合物的结构表征和性质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在上述研究中的应用。

方向6研究氚(氦)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氘、氚燃料循环的工程技术;氢同位素分离分析技术;氚的贮存、监控、分析和含氚废物的处置;氢能利用的科学技术等研究。

初试科目:(1)301数学一(2)812物理化学(注:方向6、7初试科目812物理化学中含结构化学)

复试科目:方向1、2、3、4、5综合考试;方向6无机化学(含放射化学);方向7:金属物理(含合金相与相变)。

23、核技术及应用(082703)

(1)强流带电粒子束物理及技术邓建军(研究员)石金水(研究员)

章文卫(研究员)戴志勇(副研究员)

(2)加速器物理及技术邓建军(研究员)章林文(研究员)

石金水(研究员)王文斗(研究员)

(3)核辐射测试技术张传飞(研究员)彭太平(研究员)

蒋世伦(研究员)胡孟春(副研究员)

(4)核技术在军控核查中的应用亢武(研究员)龚建(研究员)

郝樊华(研究员)

(5)加速器离子源技术及应用周长庚(研究员)

(6)中子散射及照相技术陈波(研究员)

(7)核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雷家荣(副研究员)

(8)中子管物理及技术戴晶怡(研究员)谈效华(研究员)

(9)电子系统辐照效应与加固技术许献国(副研究员)

(10)快电子学邓君(研究员)

(11)自由电子激光技术

(12)加速器物理技术

(13)射线辐射成像技术及应用

许州(研究员)孟凡宝(研究员)

常安碧(研究员)金晓(研究员)

黎明(研究员)

方向1主要探索研究强流带电粒子束传输和聚焦及诊断技术束靶相互作用,开展强流电子束物理数值模拟计算及实验研究工作。

方向2主要探索研究新型强流电子束产生和加速技术,开展强流电子束二极管理物理、新型强流束加速腔设计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

方向5开展ECR离子源技术研究,探索微波功率、磁场分布、吸极外形尺寸、电子温度、离子密度与束流品质、束流强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纳秒脉冲束的测量方法并建立测量装置。

方向6利用中子散射实验装置,研究和发展实验测量与数据分析技术,开展中子散射技术在材料科学和基础学科领域的应用研究。

方向7研究环境放射性污染物的测量、去污、处置和评价技术及人体内外照射剂量的测量和评价技术。

方向11研究光阴极注入器、微波功率源、超导加速腔及加速器、超低温的获得与控制、理论与实验技术等。研究高能、高质量(或高亮度)电子束的传输、控制与能量回收;束流物理与束-波互作用分析;高性能摇摆器研制、FEL理论与实验技术,测量与诊断技术等。

方向12研究高功率纳秒脉冲和高功率微秒脉冲的产生与测量技术;重复脉冲功率技术;半导体高功率脉冲技术,高功率开关与高密度储能技术;强流电子束的产生,传输与诊断技术等。

方向13主要研究物质在高能量辐射作用下发生的理化反应及其结构和性能的变化规律;研究新型结构材料与功能材料。

复试科目:方向1、2综合考试(含普通物理、电动力学);方向3、4、5、6、7综合考试(含高等数学、电动力学、热力学、理论力学、量子力学、原子核物理、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等);方向8、9、10综合考试(含数字电路、模拟电路);方向11、12、13电动力学。

24、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082704)

(1)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介质中的分布及评价李炬(研究员)陈琦(研究员)

(2)放射性废物治理技术罗德礼(研究员)窦天军(高级工程师)

(3)辐射防护监测技术研究李炬(研究员)陈琦(研究员)

韦孟伏(研究员)

(4)环境的物理及化学分析技术研究(1)赖新春(研究员)罗德礼(研究员)

廖俊生(研究员)

(5)环境的物理及化学分析技术研究(2)毛本将(研究员)谢宏(副研究员)

(6)气体净化技术陈科(研究员)

方向1研究复杂地形大气环境中放射核素排放失控分布;研究事故预测与环境影响数值模型;研究放射核素在固化包容体和地质介质中迁移扩散规律、化学形态等;研究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置评价方法。

方向2研究放射性废水(液)的处理技术;研究固体废物减容、固定和包装技术;核设施推移去污及废物整备技术;环境修复技术等。

方向3重点开展个人剂量监测、γ和中子辐射屏蔽技术、无损监测、军控核查、低剂量放射性辐射对生物物种的损伤机理和放射性污染监测技术研究。

方向4研究环境介质中核素的物理及化学分析技术。重点研究核分析技术、质谱分析技术、光谱分析、复杂样品制备技术和仪器设备,放射性气体介质的监测技术和设备,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介质中的物理化学行为和模拟技术等。

方向5主要研究用于环境中污染和有害物质的监测技术和设备;重点研究环境空气、烟气、地表水和污水的在线监测分析技术和监测设备,以及工业环境中有害物质的监测技术和设备。

方向6主要研究用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工艺和设备更新。

初试科目:(1)301数学一(2)812物理化学。

复试科目:方向1、2、3、4综合考试(含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辐射防护、辐射防护监测技术);方向5环境工程综合(含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环境监测技术综合);方向6排水工程(含大气污染控制分析、分析化学、无机化学、微生物学、污水处理)。

25、脉冲功率技术及其应用(082725)

(1)高功率脉冲形成与传输技术邓建军(研究员)谢卫平(研究员)

宋盛义(研究员)

(2)脉冲高电压绝缘与开关技术邓建军(研究员)谢卫平(研究员)

李洪涛(研究员)

(3)Z箍缩内爆物理实验及测试技术邓建军(研究员)谢卫平(研究员)

杨礼兵(研究员)

(4)脉冲功率应用技术邓建军(研究员)谢卫平(研究员)

本专业研究高电压大电流开关(闭合开关和断路开关)物理及工程技术;研究高功率脉冲产生技术;研究绝缘破坏过程的物理机制以及工程参数对绝缘特性的影响;研究高功率脉冲形成和传输器件的结构设计技术和模拟分析技术;研究磁绝缘传输线的物理机制;超强、超快脉冲过程诊断技术;研究基于磁开关、半导体开关等开关技术的重复频率脉冲功率源技术;研究爆炸脉冲功率源技术。

研究Z箍缩内爆物理过程、Z箍缩X光辐射机理、以及稠密等离子体和X光特性诊断技术;研究磁场加载技术、准等熵压缩技术;研究材料在强磁场和超高压力下的物态特性等。

研究脉冲功率技术在等离子体物理、材料科学、现代医学生物和环保技术中的应用研究;电磁发射技术研究。

复试科目:综合考试(含普通物理、高等数学、电动力学)

参考书

1.(360)数学分析——理科通用教材,如《数学分析》,复旦大学数学系陈传璋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2版。

2.(801)高等代数——《高等代数》,北京大学数学系几何与代数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3.(802)普通物理——《大学物理学》,张三慧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年。

4.(803)机械设计——《机械设计》,邱宣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5.(804)光学——《光学》,郭永康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6.(805)机械原理——《机械原理》,孙桓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

7.(806)模拟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童诗白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解题指南》,唐竞新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年。

8.(807)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上、下),郑君里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9.(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含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

10.(810)普通化学——《普通化学》,李梅君等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

11.(812)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傅献彩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10月第4版。

12.(813)力学综合(含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朱照宣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材料力学》,孙训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13.数学物理方程——《数学物理方程》,复旦大学数学系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14.计算方法——《数值分析引论》,易大义等编,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5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上、下),中山大学数学力学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16.统计物理——《热力学统计物理》,汪志诚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

17.泛函分析——《泛函分析讲义》(上),张恭庆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8.数学物理方程初步——《数学物理方程讲义》,姜礼尚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理论力学——《理论力学》,朱照宣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20.电动力学——《电动力学》,张择瑜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85年;郭硕鸿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

21.数学物理方法——《数学物理方法》,梁昆淼著,高等出版社,1999年;《数学物理方法》,吴崇试编,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22.量子力学——《量子力学导论》,曾谨言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23.固体物理——《固体物理学》,朱建国等编,科学出版社,2005年;顾秉林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24.电磁场与电磁波——《电磁场与电磁波》,谢处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3版。

25.流体力学——《流体力学》,吴望一编,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26.连续介质力学——《连续介质力学》,冯元帧编,科学出版社,1984年。

27.原子核物理——《原子物理》,诸圣麟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年。

28.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合编,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7年6月第三版。

29.电工技术——《电工技术》,周新云编,科学出版社,2005年。

30.数据结构——《数据结构(面向对象方法与C++描述)》,殷人昆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

31.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系统结构》,郑纬民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

32.有机化学——《有机化学》,胡宏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恽魁宏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3.高分子物理——《高分子物理》,何曼君编,复旦大出版社,第一版。

34.物理光学——《物理光学》,梁铨庭编,浙江出版社。

35.弹性力学——《弹性力学》,徐芝纶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年。

36.数字电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阎石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解题指南》,唐竞新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年。

38.化工原理——《化工原理》,谭天恩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39.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米振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0.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季学李编,同济大学出版社。

41.结构化学——《结构化学》,李炳瑞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42.金属物理——《金属物理》,余宗森编,冶金工业出版社,1988年4月第二次印刷;《合金相与相变》,肖纪美,冶金工业出版社,1987年6月第一版。

43.无机化学——《无机化学》,甘蓝若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年。

44.放射化学——《放射化学》,祝霖编,原子能出版社,1985年。

45.环境工程——《环境工程》,郑正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

46.环境导论——《环境导论》,何强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47.固体激光工程——《固体激光工程》,W.克希耐尔编,科学出版社,2002年。

48.辐射防护——《辐射防护基础》,李星洪编,原子能出版社。

49.辐射防护监测技术——《辐射防护监测技术》,李德平等编,原子能出版社。

50.激光原理——《激光原理》,周炳琨编,国防工业出版社,1995年。

THE END
1.流体力学简介课件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当理想流体,流动时,由于忽略了黏性力,所以流体各部分之间也,不存在,这种,切向力,流动流体,仍然具有静止流体内的压强的特点,即,压力总是垂直于作用面,的,流http://m.zhuangpeitu.com/article/252508436.html
2.重庆大学2018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工程地质学基础》唐辉明.北京:化工出版社,2008 《工程地质》王桂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851路基路面工程 《路基路面工程》邓学钧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第二版 852空间定位技术及应用 《GPS测量与数据处理》李征航等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 853流体力学一 ...https://www.kaoyan365.cn/shumu/14791_2.html
3.热工基础及流体力学(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系列教材...热工基础及流体力学(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系列教材)_主编 卢改林 高红斌 马小霞_2018_015.pdf,第十五章 传热过程与换热器 ,, 本章在三种热传递方式基本理论的基础上 主要介绍传热过程的分析计算方法 如传 热系数和传热温差的计算。 , 介绍换热器的类型及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720/5123243133004311.shtm
4.第1章流体力学基础ppt课件经管文库(原现金交易...第1章-流体力学基础ppt课件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2553650-1-1.html
5.热工与流体力学基础——黄敏主编本套教材结合我国制冷与空调行业的发展和高职高专教育的实际情况,力求反映本行业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在基本理论的叙述上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说理清楚,突出应用性, 同时编写了较多的实例,并用相关的实验、实训指导教材配套,加强专业能力的培养。 《热工与流体力学基础》是高职高专...http://cmpedu.com/books/book/2066884.htm
6.《热工理论与流体力学基础,叶学群,纪传仁主编,中国商业出版社...当当鑫赢文化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热工理论与流体力学基础,叶学群,纪传仁主编,中国商业出版社》。最新《热工理论与流体力学基础,叶学群,纪传仁主编,中国商业出版社》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热工理论与流体力学基础,叶学群http://product.dangdang.com/11795366012.html
1.热工基础及流体力学(第二版)/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pdfepub...《热工基础及流体力学(第二版)/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分为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和传热学三部分。主要内容有:气体的热力性质、热力学基本定律、水蒸气及湿空气、气体和蒸汽的流动、蒸汽动力循环、流体的基本物理性质、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基础、黏性流体管内流动的能量损失、边界层概述、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概...https://windowsfront.com/books/11421218
2.2019年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第八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北京十几所高校图书馆众多期刊工作者及相关单位专家参加的研究项目,项目研究成果以印刷型图书形式出版,此前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了六版:第一版(1992年)、第二版(1996年)、第三版(2000年版)、第四版(2004年版)、第五版(2008年版)、第六版(2011年版)和第七版...https://www.wyseo.cn/baike/158.html
3.流体力学与热工基础(第2版)《流体力学与热工基础》内容涉及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及传热学三大部分。工程热力学篇包括热力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水蒸气、蒸汽动力循环、制冷循环和湿空气。流体力学篇包括流体静力学与动力学基础、能量损失与管路计算基础。传热学篇介绍导热、对流换热、辐射换热、传热过程与换热器。对流换热重点介绍在相似理论指导下...https://lib-demo.wqxuetang.com/book/8107
4.热工基础——高等职业教育建专业系列教材pdfepubmobitxt电子...本教材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热工基础课程教学要求编写,应用了国家*标准和规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燃料的性质、燃烧计算、燃烧理论、燃烧设备、燃气生产、传热学和工程热力学等方面的知识。本书侧重于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讲解及实际应用,附有大量图表及例题,内容通俗易懂,适合高等职业教育工科类院校...https://book.onlinetoolsland.com/item/9043015
5.热工与流体力学基础(魏龙)(第二版)epubpdfmobitxt电子书...热工与流体力学基础(魏龙)(第二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 静思书屋https://book.tinynews.org/books/12183146
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3年硕士招生简章生物数学:种群动力学,数学传染病学,扩散与趋向性理论 概率统计:随机分析,计算金融,统计学 2、毕业就业方向: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公司与企业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的教学、科研与应用型人才。 三、研究方向及初试科目: 四、复试形式:笔试+面试。 https://www.kaoyan.cn/news/221743
7.注册暖通工程师基醇试内容有哪些?分值如何分布?备考经验时间一天,共8小时,其中上午下午各4小时。上午公共基础考试,下午专业基础考试。 公共基础考试题目: Ⅰ.工程科学基础(共78题) 数学基础、24题理论力学基础、12题 物理基础、12题材料力学基础、12题 化学基础、10题流体力学基础、8题 Ⅱ.现代技术基础(共28题) ...https://news.fengpintech.com/zixun/52601.html
8.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全书共分9章,包括惯性约束聚变发电的基本原理、激光的传播与吸收、激光—靶耦合的晕区物理、电子热传导和电子烧蚀、激光—X射线转换物理、内爆动力学、流体力学不稳定性、输运理论概要、快点火物理基础。内容涉及激光核聚变靶物理的基础以及20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前沿课题。在附录中给出正文中引用的自型解的推导过程,...http://www.ipp.ac.cn/tzgg/tz_zhb/201112/t20111208_84396.html
9.流体力学与热工学基础(豆瓣)刘晓红、徐涛主编的《流体力学与热工学基础(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为广东省新世纪教改工程的成果之一,主要介绍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的内容。 流体力学部分主要介绍流体的基本特性、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基础及能量损失与管路计算等知识;工程热力学部分在讲述工程热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常用工质的性质基础上...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9894552/
10.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广西2021年高等...1265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2187-电工与电子技术 02191-机械制造技术 04729-大学语文 02195-数控技术及应用 02240-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560301-机电一体化技术 02183-机械制图(一) 02159-工程力学(一) 02185-机械设计基础 00012-英语(一) 新专业 02230-机械制造 021...https://www.gxeea.cn/view/content_1148_265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