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动控制: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装置或设备使机器或生产过程的某个参数按预定规律运行。
2.被调对象:被调节的生产设备或生产过程。
被调量:通过调节需要维持的物理量。
给定值:根据生产要求,被调量的规定数值。
扰动:引起被调量变化的各种原因。
内扰:经过调节通道作用到对象上的扰动
外扰:经过干扰通道作用到对象上的扰动
调节机关:在调节作用下,用来改变进入被调对象的物质或能量的装置。
调节作用量:在调节作用下,控制被调量变化的物理量
3.传递函数:在线性定常系统中,初始条件为零时,环节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环节的传递函数
4.静态特性:在平衡状态时,输出信号和引起它变化的输入信号之间的关系。
动态特性:在不平衡状态时,输出信号和引起它变化的输入信号之间的关系。
7.频率特性:两者的频率ω相同,但振幅和相位角不同。当输入信号的频率改变时,输出信号的振幅和相位角会发生变化。
8.ADS指令:电网中心调度遥控的负荷分配指令
填空题
1.自动控制的组成:检测元件,转换原件,调节原件,执行机构,被控对象
2.自动控制系统按给定值分类:恒值调节系统、程序调节系统、随机调节系统
3.自动控制系统按结构分类:反馈调节系统、前馈调节系统、复合调节系统
4.按调节系统闭环回路分类:单回路调节系统、多回路调节系统
5.按调节作用的形式分类:连续调节体统、离散调节系统
6.按系统的特性分类:线性调节系统、非线性调节系统
7.系统方框图主要由环节和信号线组成。方框代表环节,箭头代表信号线。
8.调节系统的性能指标有稳定性、准确性、快速性
9.工程上常用的调节系统的分析方法有时域分析法和频域分析法
10.单回路整定方法有临界比例带法、衰减曲线法、图表整定法。
11.自动调节系统是由调节对象和自动调节器组成
12.二阶系统传递函数的通用形式是G(s)=kwn2/(s2+2ξwns+wn2),当满足0<ξ<1时,系统处于欠阻尼状态,当满足ξ=1时,临界状态,当满足ξ>1时,系统处于过阻尼状态,当满足ξ=0时,系统处于无阻尼状态。
13.汽包水位串级三冲量给水自动调节中的三个冲量分别指汽包水位、给水流量、蒸汽流量。
14.烟气侧实现再热蒸汽温度调节的常用方法有烟气旁路法、摆动燃烧器倾角法、烟气再循环法、汽-汽热交换器。
15.前馈的作用常常包括补偿被调对象的迟延和惯性和实现粗调。
16.根据衰减率ψ判断系统稳定性时,当满足ψ=0,系统处于临界稳定状态,当满足0<ψ<1,系统处于衰减振荡过程,当满足ψ=1,系统处于非周期调节过程。ψ<0是渐扩振荡的调节过程。
17.经典的反馈调节系统由调节部件、执行机构、检测部件和调节机关与被调对象共同构成。
18.不带功率控制的汽机跟随方式常用于锅炉侧发生故障的情况,汽压由汽机侧自动调节。
19.单元机组主、辅机或设备故障的主要原因包括跳闸/(或切除)和工作异常。
20.协调控制系统中,MB指令是指锅炉主控指令。
21.影响过热蒸汽温度变化的原因主要有蒸汽量、烟气量、减温水量。
简答题
1.自动调节系统按结构又如何分类其特点是什么?
反馈调节系统:1.调节速度相对缓慢2.被调量等于或接近于给定值
前馈调节系统:1.调节速度相对比较快2.不能保证被调量等于给定值
复合调节系统:1.调节速度相对比较快2.调节质量高
2.各环节传递函数及其特点
比例环节:G(s)=K
输出信号无迟延、无惯性、按比例(系数K)复现输入信号变化。
输出信号c(t)与输入信号r(t)之间的动态关系和静态关系都是简单的比例关系;
积分环节:G(s)=1/Tis
只有输入量为零时,输出量才不变化,且能保持在任何位置上;
输出的变化量相对于输入的变化有迟延性。
惯性环节:G(s)=K/(Ts+1)
输入为阶跃函数时,输出按指数上升;
起始阶段,与积分环节类似;最后结果,与比例环节类似;
输出量不能立即反映输入量的变化,对输入量的反应具有惯性。
理想微分环节:G(s)=Tds
输出量与输入量的变化速度成正比例。
对于输入量的变化,输出量具有“超前”作用
实际微分环节:G(s)=KdTds/(Tds+1
纯迟延环节:G(s)=e-τs
3.分析六种基本调节作用(P、I、D、PI、PD、PID)对系统质量的影响?
(1)比例调节作用:动作快,对干扰能及时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存在着静态偏差。
(3)微分调节作用:具有超前的调节作用;只有单纯微分调节作用的调节器在工业上是不能使用的,微分调节作用只能作为工业调节器调节作用的一个组成部分。
4.什么是有自平衡能力对象?无自平衡能力对象?内扰?外扰?
无自平衡能力对象:指对象在阶跃扰动作用下,不经过外加调节作用,对象的输出量不能自己稳定在一个新的平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