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生物材料发展趋势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用生物材料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键词】生物医学材料;研究现状;生物活性;发展趋势

一、生物医学材料研究现状

(一)金属生物材料

在医学领域中,医学金属材料是较早采用的,且应用材料非常广泛,包括不锈钢材料、钛合金材料等等。其中,不锈钢材料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因此应用效果非常好。由于人体内为较为复杂的电解环境,随着316L不锈钢的应用,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是,却不具备生物相容性。钛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具有一定的生物材料强度。钛合金的抗拉强度介于500兆帕至1100兆帕之间,使钛合金的弹性与人体的骨骼弹性更为接近,以使材料植入到人体后,与人的骨骼更为匹配。

(二)高分子生物材料

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出现,使得医用材料可以用于对损伤的人体器官以修复,以增强器官的恢复功能。目前所使用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分为可生物降解和非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植入人体后,可以降解被为对人体无毒无害的CO2、H2O等对人体不会产生刺激性的物质。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可以是胶原蛋白或者纤维蛋白等等天然材料,也可以是聚乳酸等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非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属于是惰性的高分子材料。聚乳酸在医学生用于外科缝合线和药物释放的载体。由于其具有可降解性能,当伤口愈合后,就会被人体组织吸收。聚乳酸可以在降解的过程中,将药物释放到人体中,使药物发挥作用。

(三)秃仙物材料

复合生物材料用于医学领域中已经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材料植入人体后,会对人体的生理环境产生抵抗力,因此会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医学领域中所采用的复合生物材料包括有三类,即生物陶瓷复合材料、金属基医用复合材料和高分子复合材料。生物陶瓷复合材料植入到生理环境中后,并不会产生毒性反应,且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理环境相容性。金属基医用复合材料在医学领域中应用,金属具有单一的生物活性,可以采用生物涂层技术,以提高金属表面的耐磨性和生物相融合。高分子复合材料是一种接近人体自然骨骼的高分子复合材料。人体骨骼本身就是一种层状的复合材料,采用这种复合材料替代,虽然可以起到治疗作用,但是其韧性明显要低于人体自然骨骼。

(四)无机非金属生物材料

无机非金属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主要包括生物活性陶瓷和惰性的无机材料。生物活性陶瓷材料主要用于关节、牙齿等等的硬组织修复。但是,该种材料不会与人体的活体组织结合,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惰性的无机材料以医用碳素材料为主。该种材料具有较高的耐磨性,韧性和强度都非常高,特别是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可以与人体自然骨骼相匹配。骨骼损伤者选择这种材料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2]。此外,医用碳素材料在人体的生理环境中并不会产生毒副作用,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人体亲和性,且具有抗血栓性和抗溶血性。如果对患者执行人工心脏瓣膜手术,医用碳素材料是优先选择的材料。

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进程中,从简单的结构模仿发展为组织诱导再生,使生物医用材料的单一性能逐渐向综合性能发展。简单的结构与外观的仿制,向智能化仿生发展,使材料的应用已经与现代的医疗技术融合,并共同发展。根据目前医学领域的发展程度,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空间还很大,并会涉及到多种学科,包括材料学、工程学、控制论以及生物技术等等,这些学科都会对生物医学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特别是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将生物技术引入到智能化发展的思路,使生物材料不再局限于实验室研究,而会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以为医疗做出贡献。

结论

综上所述,生物医学材料属于是交叉学科,为材料学和医学等等多种学科相互结合而形成。作为一门应用于医学领域的新兴学科,所研制的是用于医学组织工程领域的各种新型的人工材料。根据技术含量的不同,生物医学材料可以被划分为金属生物、高分析生物、复合生物和无机非金属生物材料。随着生物医学材料研究的发展,使得生物医用材料智能化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医用钛合金;耐磨性;专利分析

生物医用钛合金是医用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用于治疗或替代人体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是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经济价值的新型载体材料,是在材料科学中不断发展壮大的新领域。在生物医用金属材料中,钛及钛合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优良的综合性能,已成为人工关节(髋、膝、肩、踝、肘、腕、指关节等)、骨创伤产品(髓内钉、夹板、螺钉等)、脊柱矫形内固定系统、牙种植体、牙托、牙矫形丝、人工心脏瓣膜、介入性心血管支架等医用产品的首选材料。

钛及钛合金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优异的抗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已成为生物医用硬组织替代及修复的首选材料,作为硬组织替代材料,合金的耐磨性是一项重要的指标,耐磨性较差的合金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导致恶性细胞反应、组织发炎、破坏性酶的释放、骨质溶解、感染、植入物的松动和疼痛等问题。与不锈钢、镍基合金等许多其他金属材料相比,钛合金的摩擦系数大,耐磨性能差,这使得其植入组织因磨损而产生大量的Ti、Al和V黑色碎屑,这些磨屑可以引起无菌松动,最终导致关节置换失败。因此有必要提高钛及钛合金的耐磨性能。

本文所涉及的数据采集自中国专利数据库(CNPAT)和

EPODOC中截止到2012年5月10日已被收录的公开专利申请数据,采用关键词和分类号结合的方法进行检索,之后对所得到的专利申请数据逐篇进行筛选、并对上述专利申请进行必要的技术标引,最终确定涉及医用钛合金耐磨性的专利作为分析基础。

(一)专利申请发展趋势

(二)申请公开局分布

(三)申请人所属国家分布

二、医用钛合金耐磨性表面改性技术分析

医用钛合金耐磨性的改进基本都是通过各种制备方法在钛合金基底上形成涂层,达到提高医用钛合金耐磨性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氧化层

WO03049781A1通过化学和/或电化学侵蚀表面将表面织构改性的步骤和就地氧化步骤实现的,氧化层赋予的抗蚀性和抗磨性以及表面织构所赋予的促进植入物到骨上的接合的能力,该表面对于制造假体装置特别是医学植入物非常有用,扩散硬化氧化层可以是深蓝色或黑色的氧化锆涂层,扩散硬化氧化层的厚度可以高达约20微米。CN102162080A中的钛植入器械表面改性层是位于钛植入器械表面的氧化钛层,所述氧化钛层厚度为0.1~10μm,显微硬度为Hv1000~Hv1600。医用钛植入器械表面改性层具有较高的耐磨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钛植入器械表面结合牢固,可明显提高钛植入器械的抗凝血性能。EP2392357A1骨修复材料包括钛或其合金,表面层含有钛氧化物。表面层的Zeta电位4.5毫伏以上,用pH值6~8水溶液测量电位,基材表面不均匀的平均宽度和深度各为1纳米至10微米,该材料可用于骨修复的股骨骨,髋关节骨,脊椎骨和骨骼牙齿。

(二)陶瓷层

CN101063221A在医用镍钛合金表面直接进行微弧氧化生成陶瓷层,陶瓷层与合金的结合强度大于30MPa,不易剥离、脱落;微弧氧化陶瓷层厚度均匀为1~20μm,具有耐腐蚀性和耐磨性;医用镍钛合金微弧氧化处理:(1)表面预处理;(2)放入工作液以NiTi合金为正极、工作槽为负极进行处理;(3)冲洗、干燥,即得到表面经微弧氧化处理的医用镍钛合金。CN101507936A对钛植入物进行预处理;将表面预处理好的钛植入物放入可控气氛热处理设备中进行表面热处理以生成表面陶瓷层,该气氛为氮氧混合气体;对表面热处理后的钛植入物进行后处理以使其满足医学使用要求。EP1009334A中的人工关节表面覆盖有硬度高于硬质合金耐磨层的陶瓷材料,厚度的磨损层小于0.5微米,最好是0.3微米,具有长使用寿命。

(三)碳化、氮化层

US5334264A钛或钛合金表面等离子体氮化,形成坚硬,耐磨和耐腐蚀层,有效离子氮化是在相对低的温度,氮化是在300~600℃和5~250毫托,氮是引入深度为20~90微米。EP1980640A2对医用钛合金TC4进行表面渗碳处理,选用乙炔作为渗碳剂,在高温下进行气体渗碳,得到表面形成TiC陶瓷的医用钛合金TC4髋关节球头,该关节球头表面的TiC陶瓷层较厚,达100微米以上,克服了目前医用钛合金材料存在的缺陷,特别适用于人体髋关节或膝关节的置换。其磨损量低,生物相容性好,耐腐蚀性能高,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在本技术领域内具有广泛的实用性。GB1267551A植入钢板治疗骨折的骨头是由钛或钛合金,钛是最大的组成部分,与表面有一层钛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或碳氮化物,该层的光学干涉效应,最好是类似人体组织的颜色。表面层形成的阳极氧化处理,或在高温下反应可通过与气体,或在盐浴。这样的表面层是说是耐腐蚀的组织液和抗磨损的影响由于相对运动之间的接触植入。

(四)复合层

CN1712076A在钛合金表面上制备梯度涂层,内层是氧化层,厚度为0.5~5μm;外层是羟基磷灰石涂层,厚度为0.1~10μm;氧化处理工艺和碱处理工艺所用设备简易,工艺过程简单,易于操作;在低温下(

三、对我国医用钛合金耐磨性发展的建议

“是不是也要和典型工科男一样,整天对着电脑看数据,或是画图呢?”

“这会是工作的一部分,因为有不同的分支,就业也有很大的不同。”

很多人听说我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都表现出惊诧的眼神,不知道会学些什么。当他们得知我在医学院,眼里的惊讶就又升了一个等级。是的,我在医学院读工科博士学位,梦想着能成为一个为医学事业效力的工程师。

下一个诺贝尔奖的产出地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是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的完美结合。通过研究人体系统的状态变化,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去控制这类变化,来解决医学中的有关问题,保障人类健康,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如果说医生是在临床上给予病人直接的救助,那么生物医学工程师就是通过研发的方式,为医生提供技术支持。

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离不开高新设备的推动。手术室中高端器械,如高频电刀、激光刀、呼吸麻醉机、监护仪、X射线电视、超声、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等,都是生物医学工程高速发展的产物,生物医学工程研究者就是这些医用电子仪器的研发者。当你看扣人心弦的美国医疗剧时,医生常常使用的挽救了无数生命的除颤仪,就得力于医学工程师的研究和设计。

生物材料制作也是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我国器官捐献还较少,而很多终末期器官衰竭者又在等待新的器官来延续生命,于是人工器官应运而生。生物材料为各种人工器官提供物质基础,器官制造直接关乎生命,是个大学问。制作人工器官的材料必须要充分考虑强度、硬度、挠度、韧性、耐磨性及表面特性等各种物理、机械等性能。由于这些人工器官大多数是植入体内的,所以要求具有耐腐蚀性、化学稳定性、无毒性,还要求与机体组织或血液有相容性。这些材料包括金属、非金属及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其中轻合金材料的应用较为广泛。所以,从事这一领域研究不仅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作为基础,还要对物料、材料等方面有深入了解和研究。相信在未来随着技术的成熟,我们会设计出质量高而又成本低的人工器官,为人类的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最有趣、最前沿的要数神经网络的研究了。大脑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对脑神经的研究是目前世界各国科学家掀起的一个新热潮。这是一个可能引起重大突破的新兴边缘学科,它研究人脑的思维机理,将其成果应用于研制智能计算机技术。运用智能原理去解决各类实际难题,是神经网络研究的目的,现在这一领域已取得可喜的成果。也许,下一个诺贝尔生物或医学奖的获得者就是研究该领域的生物医学工程科学家。

除此之外,生物医用陶瓷材料、纳米医学、微创医学、生物力学、生物信息学、远程医学与健康信息学等,都是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分支。

英语想不好都难

单看这个专业的名字,就能看出这个新兴的交叉学科的三大板块――生物、医学、工程,缺一不可。

第三板块:工程。尽管此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服务于医学领域,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涉及工科的课程最多,也最复杂。生物力学是必修课,但是有其自身特点,这是一个应用力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体中的力学问题进行定量研究的学科。像生物流体力学、生物心血管系统、飞行等与水动力学、空气动力学、边界层理论和流变学等有关的力学问题,学习者了解了这些后可以对自己的身体有更深的认识。除此之外,纳米科学技术引论、成像理论与技术、信息可视化技术、电路与电子技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信号处理与分析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也是必修课。

作为工科专业,它对实践能力的要求很高,较强的动手能力也是毕业生将来就业的基础。在研究生阶段,我们要学习硬件电路设计与调试,要像“码农”一样,熟练掌握计算机编程。此外,如果你以为生物医学工程学生外语是弱项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也许你入学的时候英语刚刚到国家线,甚至是自己的减分项,那么通过两三年的研究生学习,你也能成为英语高手。因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欧美国家发展强劲,我们用的一些教材都是英文原版,如《磁共振成像原理》《系统与计算神经科学》等。同时我们也要阅读大量的外文文献,了解国外前沿动态。一些专业课还要全英文教学,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英语想不好都是难事。

关键词:生物材料;整形外科;生物性能

生物材料是用于人体组织与器官诊断、修复或增进其功能的一类高技术人造材料。整形外科又称修复外科或成形外科,是外科学一个分支,以手术进行自体或外体组织移植治疗皮肤、肌肉及骨骼等器官先天、后天获得的创伤、疾病,修复组织缺损、畸形,改善或再造生理功能或外貌,生物材料是整形外科常用的材料,没有理想的生物医用材料就无法保证整形的安全与效果[1]。随着社会观念的转变,整形外科收治患者特别是因美容需要患者逐年增多,但使用生物材料事故频发,因此探讨生物材料在整形外科中的适用性及安全性非常必要。本次研究以某院整形外科应用生物材料进行诊疗活动患者293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探讨生物材料的适用性与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某院整形外科2007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并应用生物材料进行治疗的患者1428例。

1.2方法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统计患者年龄、手术原因、性别、并发症、应用生物材料等基本资料,收集该院近年来收到患者有关感染与并发反馈。

1.3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2结果

2.1应用生物材料情况2007~2012年整形外科应用生物材料消费者逐年增多,2012年相较于2007年增长1106.98%,年增长161.74%;主要生物材料为透明质酸、自体组织、羟基磷灰石、胶原及聚乳酸,年增长率均在140%以上,其中自体组织增长最迅速,年增幅236.12%,其次为透明质酸达到161.84%,见表1。

2.2消费者基本情况2007年~2012年女性消费者比重不断上升,2007年占69.77%,至2012年占87.02%,其比重以每年4.5%的速度递增,同期因美容于整形外科应用生物材料比重不断上升,2007年占65.89%,2012年占83.51%,比重年递增4.85%;同时患者平均年龄呈逐年下降趋势,见表2。

2.3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包括感染、患者自觉不适等(本次研究统计复查、反馈不良,包括往年患者);2007年~2012年不良反应发生率逐年上升,年增长139.22%;羟基磷灰石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16.91%,其次为胶原15.82%,自体组织最低2.18%,见表3。

3讨论

整形外科发展至今,目前常用的生物材料无论来自于自体,还是异体,活性或非活性,天然或人造,均各有优缺[2]。以隆鼻整形手术为例,目前常用的生物整形材料包括造牙材料、固体硅胶、人工骨材料、自身组织。造牙材料,主要应用于隆鼻,生物相容性较好,但需要充足的术前准备,操作困难;固体硅胶因生物相容性好、价格低廉、长远预后较好,是临床常用隆鼻材料;人工骨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副作用少、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骨科、口腔整形;自体组织,选择自体组织以修补需要整形之处,对于相对复杂、病情严重、需要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整形适用性较强,但因从其它部位截取,可能给提取处造成损伤[3]。

[1]何勇海.未成年人"整容潮"值得警惕[J].青少年与法,2013,9(05):38-38.

[2]李瑞,王青山.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的评价方法和发展趋势[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21(11):219-221.

[3]何淑漫,周健.抗凝血生物材料[J].化学进展,2010,22(4):110-111.

关键词:无机材料;新材料;发展趋势

引言

传统无机材料主要是工业以及基本建设所使用的基础性的材料,对工业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通过从理论层面加强传统无机材料以及新材料的研究分析,就能从更深层次了解新材料的发展应用作用。

1传统无机材料的发展现状分析

传统的无机材料主要有陶瓷、水泥、玻璃等类型。其中的水泥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无机材料,也是建筑材料之一。在水泥的生产工艺层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工艺也日益的完善化,在水泥的材料发展方面,主要就体现在高性能水泥基材料以及节能型水泥层面。高性能的水泥基材料的特点就是高强,降低空隙率以及对孔结构和孔径的分布改善下,就能加强其性能的强度。在改善其强度性能层面,主要能通过掺假超细活性硅材料以及纤维材料等[1]。在高强水泥的类型上比较多样化,有浸渍水泥基材料类型,这就是通过高分子聚合物来对水泥浆体实施浸渍,这样就能使得材料表现的比较密实,在水泥的抗压强度也能提高。还有是MDF强度水泥,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抗压强度高达300MPa,抗折强度更高达的200MPa,在电学、磁学、声学和低温使用性能方面也有某些性能的新型水泥制品。由于其自身的性能比较好,所以应用各种管道,并且在体积以及电阻率性能上比较强,能够代替陶瓷以及塑料的经久耐用绝缘材料。对于节能型的水泥也是比较重要的无机材料类型,在节能型的水泥生产就是改变熟料矿物组成以及生产少熟料水泥的方式来实现的。

传统无机材料当中的玻璃也是重要的一个类型,并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传统的玻璃材料和器皿工艺技术在当前的新技术支持下已经比较成熟化,玻璃新材料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有生物工程玻璃以及医用玻璃等。玻璃作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当中的重要产品,其和我国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触到玻璃。玻璃在应用的范围上也比较广泛,透明而质硬,比较容易成型,价格也比较低廉,所以在生活当中的应用比较广泛。玻璃行业的发展在当前还存在着相应的问题,主要就是品种比较少,装备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2新材料的发展趋势探究

加强对新材料的应用发展在当前显得比较重要,新材料和传统的材料相比有着鲜明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性能上。新材料在人类的社会进步以及高技术的发展当中有着基础作用和先导作用发挥,在国际上对材料技术和信息技术以及能源技术公认的人类文明三大支柱,其中的新材料技术的发展在近些年比较迅速,主要是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对新材料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3]。新材料合成以及制造,都是通过利用极端条件作为基础手段的,如超高压以及超高温等等,在对技术的要求上比较大。新材料的应用也比较广泛,例如高技术陶瓷就是新材料,在陶瓷的生产工艺当中,在性能上以及应用上都突破以及超越了传统陶瓷的概念范畴。

3结束语

总而言之,传统无机材料的发展下,在随着新技术的应用也对传统材料有着改善,并创造了新的应用材料,对无机材料的脆弱性的弱电能得到有效提高。在通过此次对无机材料的研究分析下,人们对其就会有更深的认识。在新材料的应用下,也能保障应用的经济效益水平提高,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有助于实践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缙.无机材料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探讨[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3).

[2]王树刁.比色法在无机材料分析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J].广东建材,2014(08).

[3]吴其胜,张少明,周勇敏,等.无机材料机械力化学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2015(01).

【关键词】包装设计绿色材料应用

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商品包装形式不仅日益多样,而且也得到持续创新;如其包装形式,最初仅是简单的包裹,而现在已经出现了一系列诸如真空包装、软包装及复合型包装等多样化包装。这些包装形式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但是最近几年,很多商家为能从中得到更大的经济效益,尽可能地应用多种包装形式以促使商品附加价值的大幅度提高。实践表明,这种为提高利润而尽可能使包装形式多样化的行为,已对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因为这种过于注重多样形式的包装,不仅极大地破坏环境资源,而且还造成能源的无休止消耗。此外,在人们使用商品过程中所产生的包装废弃物,不仅没有系统地进行回收,而且即使回收后这些包装废弃物也无法进行自行降解、腐化,这不仅极大地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对环境所产生的危害也日益严重。

1包装设计中绿色材料的特点及类型

1.1特点

环保行业最能体现环保价值的材料就是绿色包装材料,这种绿色包装材料不仅具有普通包装材料那些如装饰性、保护性等特性,而且还具有普通包装材料所没有的例如生态适应性等特性。

1.2类型

当前有关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正深入人心,绿色包装材料也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和深入研究过程中,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绿色包装材料的类型也将更为多样,可以更大程度地满足人们进行商品包装的各种需求。

2包装设计中绿色材料的应用与发展

2.1绿色纸质包装材料

(1)纸浆模塑包装材料。纸浆模塑包装材料当前已在各种商品及商品的包装领域得到极为普遍的应用,例如药品类包装、食品类包装、电子类产品包装等,以下就这些领域做个分析。

2.2绿色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

当前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主要有两种:①新型淀粉基塑料包装材料。这种包装材料主要用于医药、食品、文化用品、日用百货等方面的包装,由于这种包装材料不会污染周围的大气、水及土壤,故在包装设计中应用这种包装材料,不仅可对淀粉等这些可再生自然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而且还可对一直以来困扰人们的“白色污染”进行有效缓解。这不仅可有效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而且还可对一直困扰着人们的石化等非可再生能源危机进行一定的缓解。②新型聚乳酸塑料包装材料。这种包装材料是一种良好的热塑性塑料,具有极好的抗溶剂性和抗拉强度,通过加工可生产出多种形状的容器。而且由于它们可以与食品进行零接触,因而当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食用瓶、超市产品及酸奶等的包装中。此外,这种包装材料还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因而在蔬菜及水果的保鲜包装中也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2.3绿色可食性包装材料

作为可食性包装材料的原料,主要有以下这些:①动植物纤维类;②多糖、淀粉类;③蛋白质类;④脂肪酸;⑤其他天然复合类材料。这些原料通过加工可制成薄膜,用于诸如糖果、甜点等的包装。此外,还可加工成一次性饮料杯、快餐盒及药用胶囊。可食性包装材料现在已是一门极为火热的绿色包装材料的研究课题,在不久的将来一定有更多的新兴种类持续被发现出来,并被大量应用于绿色食品包装上,其发展前景极为可观。

结语

总之,在商品包装中应用绿色包装材料,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有关包装的使用,也不再局限于商品的单一保护,人们更多注重的是包装材料带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环境的持续发展。因此,对绿色包装材料进行合理选择并加以有效使用,这不仅是未来包装业的发展趋势,而且也是人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1]戴宏民.绿色包装的评价标准及环境标志[J].包装工程,2011.05.

【关键词】医用胶吻合血管支架显微外科

前言

血管缝合吻合法对术者技术的要求较高,需经过专业的显微外科训练方可胜任。为验证利用一种内径可自由调节的螺旋金属针作为管腔内支撑,并牵拉靠紧血管断端,同时应用吻合口外涂医用胶粘合吻合血管,包括细小血管的方法。该方法集粘合法与支架法的优势于一体,简化血管吻合的操作,介绍如下:

1研究对象

1.1实验动物

新西兰大白兔12只,兔龄介于6个月至9个月之间。

1.2实验分组

本实验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应用同一实验兔的双侧股动脉行对照研究。

2实验材料及设备

2.1实验材料

自制螺旋针的制备:直径0.3mm的铜丝,材料获自变压器内铜线圈。以直径为0.3mm的钢丝为轴心缠绕成无缝螺旋状长度约2-3mm,螺旋针的外径0.9mm,内径0.3mm;两边拉直约3-5mm,铜丝两端剪成尖状。见图示2。医用胶(α-氰基丙烯正丁酯),由北京瞬康医用胶有限公司生产制造。

2.2实验设备

手外科专用显微镜5-25倍变焦XT-X-6A;多普勒血管探测仪

3实验方法

3.1术前准备

将实验兔子取出,在助手辅助下,术者在约2分钟内通过耳缘静脉缓慢注射苯妥英钠注射液0.1g,将实验兔子取仰卧位固定于实验手术固定架上,将兔子的头部和四肢妥善固定,拉直兔子四肢使其与躯干呈45°角,避免股动脉处于紧张状态,于兔子背部加垫软棉垫,有效制动防止兔子身体摆动。调整手术显微镜,使其放大倍数为20倍,调整亮度备用。

3.2吻合前准备

将实验兔固定于实验手术固定架上后,应用1%碘伏液消毒浸湿脐下皮毛,分开兔毛,浸湿的兔毛粘附于切口线两侧,在本研究组人员定一名测量员,对实验兔行多普勒血流仪探测股动脉位置,并于腹股沟下2cm处作为固定测量点测量动脉血流速度,记录最大稳定峰值。该值应连续显现于3个脉搏中,否则不可认为其为稳定值。明确股动脉位置后,顺股动脉走向,于腹股沟中部向肢体远端用1%利多卡因2ml行局部浸润麻醉,待麻醉起效后,纵向切开皮肤约3cm。分离皮下组织,显露股动脉,观察其搏动情况,并应用显微器械游离股动脉超过腹股沟下2cm,切断并结扎该段所有分支,远近距断口0.6-0.8cm处使用止血夹夹闭止血,于腹股沟下1cm垂直剪断股动脉。在20倍显微镜下将离断的股动脉两断口修剪整齐,去除断口0.3mm以内的血管外膜,应用100IU/ml的肝素钠盐水冲洗血管管腔,去除凝血块,将暴露的股动脉于0.5%利多卡因液中浸润,解除血管痉挛后的血管断口内径在0.7-1.1mm之间。见图示1。

3.3血管吻合

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决定左右侧为实验侧或对照侧,对照侧采用传统的显微缝合方法吻合血管,实验侧采用螺旋针支撑和牵引下粘合法吻合血管。

具体操作如下:

实验组:

步骤1将医用胶置于玻片上备用,应用显微镊轻柔牵拉断端血管外膜,将血管探针自端口探入,撑起血管壁,棉签拭干血管外液体。于距血管断端0.5mm起背离断口方向,用另一血管探针蘸少量医用胶涂于血管表面,涂胶长度约1-2mm,涂胶过程应该迅速,同时避免反复操作。待5秒钟医用胶干燥后,松开显微镊,可见涂胶后的血管腔自行张开呈管状,另一端同样方法处理。见图示3。

3.4术后处理

吻合完毕后,去除血管夹,可见吻合口两端血管迅速充盈,股动脉恢复搏动。在缝合切口前,应进一步明确吻合血管情况。尽量前置吻合后的血管使其接近皮下,即在血管深层闭合分离的肌肉。术区冲洗,庆大霉素8万单位,喷洒后逐层缝闭切口,不留任何残腔。特定测量员不参与手术,也未被告知其手术具体过程,以此贯彻双盲原则。特定测量员应用超声血流探测仪与术前的方法相同,探测并记录两侧股动脉血流速度的最大稳定峰值。标记术后的实验兔编号,松开固定,置于笼中继续饲养。并分别于术后的3d,2w,4w由特定测量员测量双侧股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并做好记录。

4主要观察指标

4.2血流状态测定

4.3统计方法

将双侧股动脉术前与术后血流变化情况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16.1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每例兔子双下肢血管的测量值相互配对,将12只兔子相应数据应用计量资料配对t检验,P

5实验结果

5.2血流变化情况:

两种方法术后即时血流速度两组间配对T检验0.01

6结论

应用螺旋针支撑和牵引辅助医用胶粘合法吻合兔股动脉是可行的。该实验证明应用螺旋针内部支撑和牵引辅助医用胶粘合血管的方法可以简化血管吻合的操作,缩短了手术耗时,降低对吻合技术的要求,同时对于吻合术后血管的通畅率和血流状态均不亚于传统的显微缝合吻合法。

7讨论

该实验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简单而有效地吻合方法,解决吻合直径在1mm左右的细小血管的技术难题。吻合直径小于0.5mm的微小血管,即使是掌握了娴熟的显微吻合技术的人员也少有把握,尝试吻合直径小于1mm的静脉、淋巴管者更是鲜有。本实验研究设计初衷就是为解决这一技术瓶颈,寻求新型吻合技术和配套设备。为施行更小的器官移植,更远端的组织重建,以及腔镜下微创组织管道的吻合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准备。

同一只实验兔的双侧股动脉分别行两种不同的方法吻合,术后结果进行配对对照分析,可以消除实验动物的种属、发育状况、生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但是,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同一只实验兔的双侧股动脉的管径、血流速度本身就存在这差异。吻合血管的管径受到温度、血压、交感神经兴奋程度、测量工具等等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应用血流速度指标间接评价吻合血管血流量。实践中采用多普勒超声血流仪测量,无创、简便,获取的数据稳定、客观。双侧股动脉在相同的血压条件下,差异仅取决于原始直径的不同,因此我们通过测定吻合术前后血管内血流速度的变化比例来消除由于血管原始管径的不同而带来的差异性。故可以认为该实验所测得的计量参数是有效、可靠的。

生物胶、医用胶是为克服手术缝合弊端而研制的新型医疗用品,具有粘合、粘堵和止血等功能,近年来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渐已成熟。用胶粘剂行小血管吻合的技术已经从动物实验研究进展到临床应用,实践表明无缝线胶粘吻合脉管是切实可行的,抗张力效果不亚于缝线缝合。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随着医用高分子材料学科的迅速发展,医用丙烯酸树脂黏合剂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也不断扩展,单是以a-氰基丙烯酸酯为主体的医用胶,临床应用病例就超过了100万例。a-氰基丙烯酸酯类黏合剂是发现最早、应用最广泛的组织黏合剂。该种黏合剂的特点是粘接速度快、粘接强度高、而且毒性相对较小,组织反应相较弱,是临床应用的主要品种[3-7]。Gottlob和Blumel在1968年指出应用烷基氰基丙烯酸酯粘合血管后,长期观察发现其对组织具有明显的组织毒性,Green等指出氰基丙烯酸酯会导致血管炎性肉芽肿,破坏血管管壁的结构。出现此类情况应考虑原因为:1)所使用的医用胶是未经过改性的,因此毒性较大;2)涂胶的技术问题,阻止胶体漏入血管吻合口管腔内,是防止血栓造成吻合失败的关键。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会研究出更安全,组织相容性更好的医用胶体。

该实验螺旋针的设计是本着方便置入和取出的原则,选择铜丝为材料,因其质地柔软,可塑性强,可以轻易地将螺距变宽拉直,方便在吻合后从血管内取出,其表面光滑,在旋入和旋出时可有效地保护内膜,防止内膜受损。其次,螺旋针的直径与通常使用的显微缝合针直径相似,因此,螺旋针旋出时对血管壁的损伤等同缝合。再次,在螺旋针旋出的操作中应注意旋针的方向和力度,要尽量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最后,由于血管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该实验所用的螺旋针尚可应用于直径略小于螺旋针外径的血管,如该实验所用的螺旋针外径为0.9mm,其可套入直径约为0.8mm的血管内。此外,螺旋针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灵活地变换其外径,适应于内径不同的血管。

应用本方法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吻合口处的血管外膜不要剥除过多,这样可以减少医用胶进入管腔内的可能,同时也减轻了对血管壁的损伤,保存了吻合口处外膜中的滋养血管和神经,对提高其通畅率有益。2)在修整好血管外膜后,先将一侧断端提起由距离断端0.5mm处起向背离端口方向涂胶,其目的在于应用医用胶将管腔塑型,使管壁硬挺、管腔自行张开,便于螺旋针旋入。3)涂医用胶前应保证血管壁干燥,否则,将导致粘胶不结实容易脱落[8]。4)涂胶动作迅速,因为医用胶干燥迅速,动作过慢将会影响涂胶的均匀性,影响粘和效果。5)避免反复同一部位反复涂胶,胶层过后会导致两次涂胶接触处出现较大裂隙,并且易导致胶体脱落。在吻合的整体过程中,涂胶是一项重要的操作。

[1]Ji-QingYang,Zhen-XiZhang,Lu-WeiLiu,elat.DevelopmentofaCO2lasercircularweldingsystemforbloodvesselandnerveanastomosis.ChineseJournalofClinicalRehabilitation.2004,8(11):2158-2159.

[2]房玉轩,孙喜山,李建明.自制助缝器在微小血管吻合中的应用.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9):2249.

[3]ChoAB,JfiniorRM.Applicationoffibringlueinmicrovascularanastomoses:comparativeanalysiswiththeconventionalsuturetechniqueusingafreeflapmodel.Microsurgery,2008,28(5):367-374.

[4]石磊,葛学贵,扬中洲等.我国胶黏剂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前景.中国胶黏剂.2005,(8):44-47.

[5]SchillerW,RudorfH,WelzelCB,et.SuturelessanastomosesofrabbitcarotidarterieswithBioGlue.JThoracCardiovascSurg,2007,134(6):15l3—1518.

[6]KimBY,ChoiBH,HuhJV,etal.Microvascu1aranastomosisUSingcyanoacry1ateadhesives.ReconstrMicrosurg,2004,20(4):317-321.

Theimpactofthestandingtimeonbloodroutineexamination

WUXiao-sha.

Laboratory,FirstPeople'sHospitalinAnyangCity,Henan455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findouttheimpactofthestandingtimeoftheanticoagulantblooduponthetestresults;MethodsCollecting50anticoagulantbloodsamplesatroomtemperature,testthemwithautomaticbloodcellanalyzerfromtimetotime.ResultsAnticoagulantsshouldbepreservedatroomtemperature7hourstocompletethedeterminationofsamples,ifplacethebloodsamplesmorethan13hoursatroomtemperature,theresultofRBC,PLTwillbechanged,butthechangeswasirregular.

【Keywords】BloodRT;Anticoagulantvenousblood;Standingtime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及试剂KX-2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溶血素、稀释液均为无锡市荣美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提供;EDTA-K2真空采血管为湖南安信医用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提供。

1.3检测指标本仪器检测报告中红细胞(RBC),血小板(PLT),白细胞(WBC)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HB)为仪器直接测出,中性粒细胞(G),淋巴细胞(L),中值细胞(M)绝对值也为仪器直接测出。以上7项结果为本文讨论的重点。

1.4统计方法对测定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其中两两比较,室温保存:与1h比较*P

本实验结果显示:血液标本室温下放置13h后红细胞的数目由原来的4.62×1012/H变为4.66×1012/H,放置22h后红细胞的数目则变为4.47×1012/H;血液标本室温下放置13h后血小板的数目由原来的174×109/H变为172×109/H,放置22h后血小板的数目则变为170×109/H,放置30、40、50h后则变为169×109/H、169×109/H、167×109/H;而白细胞的数目则在放置50h后由原来的6.93×109/H变为7.22×109/H(见表1)。

3.3从本次实验结果来看,室温保存标本对RBC计数及HB的影响都很小有研究[4]认为,用自动血球分析仪计数血细胞时,抗凝血采集后在室温中贮存应不超过6h。本次实验结果显示,抗凝血标本室温贮存7h,各项结果稳定;抗凝血标本采集后应尽快完成标本的测定,如标本采集后不能及时完成测定,则需在7h内完成,否则影响结果的可靠性。

[1]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5-7.

[2]李筱梅,杨玉宝,李承志,等.白细胞分类计数方法学比较.检验医学,2004,19(2):100-103.

【关键词】引导骨再生膜术;骨形态发生蛋白;组织工程骨

随着组织工程和基因工程的发展,GBR、BMP及复合BMP的组织工程骨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就其在口腔科的应用和发展现状作一综述。

1引导骨再生膜技术在口腔科的应用

引导骨再生膜技术(guidedboneregeneration,GBR)是继引导组织再生技术(guidedtissueregeneration,GTRtechnique)的发展和推广。它是采用生物材料制成的生物膜在牙龈软组织与骨缺损之间人为地竖起一道生物膜屏障,阻止软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及上皮细胞长入骨缺损区,确保成骨过程在无成纤维细胞干扰的前提下逐渐完成,最后实现缺损区完全的骨修复[1]。随着生物材料的不断更新,该技术已经越来越完善和成熟,已被广泛应用于口腔科。

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最早应用在牙周病学中,其后推广到口腔种植外科、口腔修复及口腔颌面外科中。在口腔种植外科中被应用于种植体周围骨量不足的治疗中,为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提供足够的、稳定的生长空间,起一定的骨引导的作用。在口腔颌面外科中已被应用于牙槽嵴裂的整复、外伤后造成的牙槽骨缺损的修复以及颌骨囊肿的治疗中。其与复合组织工程骨的联合应用,有望在不久的将来用于修复大段颌骨的缺损[2]。

1.2复合膜材料:以往的膜材料起的主要是机械隔离的作用,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在膜材料改进的同时,使其与生长因子、诱导剂等相结合,改善其理化性以及提高其生物相容性,使其具有传到、诱导的能力[4,5]。如与骨形态发生蛋白与生物膜复合后引导缺损骨组织再生。

2骨形态发生蛋白以及复合组织工程骨在口腔科的应用

2.1骨形态发生蛋白: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是多功能生长因子,是一组具有类似结构的高度保守的功能蛋白,能够在体内诱导骨和腱样组织形成的因子,并在肢体生长,软骨内骨化,骨折早期及肌腱修复时表达,对骨骼的发育和再生修复以及肌腱的再生修复起重要作用[6]。在口腔科其被应用于口腔种植外科、口腔颌面外科骨的缺损诱导修复,牙槽嵴裂以及腭裂的修复中。其次,随着对其应用的不断深入研究,有望在对颌面部神经的修复中起重要作用[6]。

2.1.1骨形态发生蛋白7:在至今被发现的20多种BMP家族成员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已有研究阶段转入临床应用阶段[7]。现对骨形态发生蛋白7作一重点介绍: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又称为成骨蛋白1(osteogenicpro-tein,OP-1)。其已应用于牙槽骨缺损、牙槽嵴裂以及腭裂的修复中。在牙周病的手术治疗中,应用膜引导组织再生技术,依靠膜的屏障作用及牙周膜细胞成骨能力完成牙槽骨缺损的修复,而BMP-7的应用是对修复的牙槽骨起主动的诱导分化成骨的作用。其次,也用于诱导腭裂区骨的形成以及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形成。另外,在用牵引成骨技术治疗先天性或后天性颌骨畸形、下颌骨的缺损修复以及正颌外科中BMP-7都有广泛的应用空间[8,9,10]。其具体优点体现在:其能加速骨痂的成熟、加速骨的矿化前过程,且有关实验表明:其复合骨髓后能明显增强成骨作用,且能代替自体骨的移植。据有关报道:在牙髓组织中检测到BMP-7,其在动物实验中盖髓及诱导牙本质形成能力已被成功证明。

3GBR与复合组织工程骨的联合应用

4总结与展望

GBR技术与复合BMP的组织工程骨在口腔科的联合应用,能弥补各自存在的技术缺点,有利于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开展。但在现阶段所拥有的已应用到临床中的膜和复合BMP的组织工程骨的降解速度以及支架材料的强度能否与骨再生的速度完全适应,还需长期的临床观察。另外,能否人工合成更理想的支架材料以及能否开发出诱导效果更好的外源性生长因子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随着其生物技术的发展,相信骨组织工程、基因技术会给口腔科的治疗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1]邱蔚六主编.口腔颌面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1

[2]吴恒烜,邹国耀.BMP-CPC-FDDMA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J】.华夏医学,2005,18(6):920~923

[3]刘亚勇,程为庄.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04,13(2):102~104

[4]HednerE,LindeA.EurJOralSci,1995,103(4):236~241

[5]LindeA,HednerE.CalcifTissueInt,1995,56(6):549~553

[6]张云鹏,白希壮.BMP家族的研究近况【J】.解剖科学进展,2008,14(3):334~336

[7]苏拓,吕长胜.BMP-7在颅颌面外科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1):1605~1607

[8]TerheydenH,WarnkePH,etal.AccelerationofcallusmaturationusingrhOP-1inmandibulardistractionosteogenesisinaratmodel【J】.IntJOralMaxillofacSurg,2003,32(5):528~533.

[9]HuJ,QiMC,ZouSJ,etal.CallusformationenhancedbyBMP-7exVivogenetherapyduringdistractionosteogenesisinrats[J].JOrthopRes,2007,25(2):241-151.

[10]Abu-serriahM.Mechanicalevaluationofmandibulardefectsrecon-structedusingosteogenicprotein-1(rhOP-1)inasheepmodel:acriticalanalysis[J].IntJOralMaxillofacSurg,2005,34(3):287-293

[11]刘竟成,孙磊.骨形成蛋白缓释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3、4):257~258

[12]王敏,韩金祥.骨形成蛋白载体材料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3,7(4):579~580

[13]覃昱,裴国献.骨形态发生蛋白缓释载体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3):3242~3

[14]胡稷杰,金丹,全大萍等.负载BMP的新型组织工程骨的构建及骨缺损修复实验【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11):1369~06

[15]孙明林,李涤尘,王景贵.非陶瓷型人工骨体内降解过程的超微结构观察【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6,15(5):406~410

[16]姚辉组织工程化细胞型植骨材料的体外构建与评估【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1,36(3):170~173

[17]吴鸿,朱淑云.人工合成材料修复齿槽裂的实验研究【J】.青岛医药卫生2005,37(6):405~408

[18]李武德,李昀生,张嵘嵘.齿槽嵴植骨术与医用组织引导再生胶原膜联合应用修复唇腭裂齿槽嵴裂的临床探讨【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1,11(2):174~175

关键词:微型机械加工;微型系统;前景

一、概念

二、我国微型机械发展现状

我国在科技部、国家自然基金委,教育部和总装备部的资助下,一直在跟踪国外的微型机械研究,积极开展MEMS的研究。现有的微电子设备和同步加速器为微系统提供了基本条件,微细驱动器和微型机器人的开发早已列入国家863高技术计划及攀登计划B中。已有近40个研究小组,取得了以下一些研究成果。广东工业大学与日本筑波大学合作,开展了生物和医用微型机器人的研究,已研制出一维、二维联动压电陶瓷驱动器,其位移范围为10μm×10μm;位移分辨率为0.01μm,精度为0.1μm,正在研制6自由度微型机器人;长春光学精密机器研究所研制出直径为Φ3mm的压电电机、电磁电机、微测试仪器和微操作系统。上海冶金研究所研制出了微电机、多晶硅梁结构、微泵与阀。上海交通大学研制出Φ2mm的电磁电机,南开大学开展了微型机器人控制技术的研究等。

我国有很多机构对多种微型机械加工的方法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已奠定了一定的加工基础,能进行硅平面加工和体硅加工、LIGA加工、微细电火花加工及立体光刻造型法加工等。

三、技术发展趋势

微型机械加工技术作为微型机械的最关键技术,也必将有一个大的发展。硅加工、LIGA加工和准LIGA加工正向着更复杂、更高深度适合各种要求的材料特性和表面特性的微结构以及制作不同材料特别是功能材料微结构、更易于与电路集成的方向发展,多种加工技术结合也是其重要方向。微型机械在设计方面正向着进行结构和工艺设计的同时实现器件和系统的特性分析和评价的设计系统的实现方向发展,引入虚拟现实技术。

THE END
1.test.a.esw235.com/mmmj77141173.html其中,在优化住房公积金政策方面,2024年7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期间,在雅安市购买自住住房,可一次性提取公积金账户余额用于支付首付款,双职工均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为80万元,单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最高贷款额度为70万元,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生育二孩家庭最高贷款额度提高10万元,生育三孩家庭最高贷款额度提高20...http://test.a.esw235.com/mmmj77141173.html
2....科学出版社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基本病理变化及...当当鲲鹏坦途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动物病理解剖学第三版 贺文琦 科学出版社 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 基本病理变化及肿瘤病理 立克次氏体病 败血症》。最新《动物病理解剖学第三版 贺文琦 科学出版社 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 基本病理变化及肿瘤病理 立http://product.dangdang.com/11815840368.html
3.2021秋季初中语文上册教材改动随着新学期的到来,初中阶段也开始使用新的上册语文教材,相较于此前的教材新的初中语文上册教材也是有一些调整,那么,2021秋季初中语文上册教材有哪些改动?和之前对比有哪些新的变化呢? 2021秋季初中语文上册教材有哪些改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皇帝的新装》P122课下注释删除"钦,指皇帝亲自做某事"。 部编...http://m.e4221.com/keben/6067.html
1.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21篇)幼儿分组讨论用什么方法将看到的、听到的天气变化记录下来、学习用图表的形式将观看一周天气预报记录下来。 附:图表 活动反思: 《做气象记录》他主要是让幼儿通过学习观察天气和温度计来做气象记录。想要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个温度计来进行操作好象不能实现,于是我就将这篇教案来个大整容。 https://www.jy135.com/jiaoan/649742.html
2.各国装逼指南转38. 听说《孙子兵法》是西点军校的教材? 我问过一个美国退伍老兵,他确实知道《孙子兵法》这本书,但他同时表示作者是克劳塞维茨。 39. 美国人歧视中国人吗? 是的,所以请你一年四季都戴一顶毛线帽,他们就会认为你是韩国人。韩国人受美国动物保护法的保护。 https://www.douban.com/note/171786023/
3.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2.捕捞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审批(下放至市级和昌图、绥中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 ...2.民政行业特有工种(包括殡仪服务员、遗体搬运工、遗体防腐师、遗体整容师、遗体火化师、墓地管理员、...(一)取消辽宁省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审定要件: 1.辽宁省中小学教材编写立项申报表 2.申请编写教材的单位...https://www.ln.gov.cn/web/zwgkx/lnsrmzfgb/2014n/qk/2014n_dessq/szfwj/642621A759E247FA97D75A0E9B41D771/index.shtml
4.语文《麋鹿》教学设计(5篇)毛(变化) 语文《麋鹿》教学设计4 一、改进后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麋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麋鹿教学设计及研修心得。这是一篇说明文,它介绍了我国珍稀野生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https://m.yuwenmi.com/jiaoxuesheji/3931403.html
5.《麋鹿》教案荐师:麋鹿体重达200公斤,照理来说应该是胖胖的,很笨拙的样子,但它却能在沼泽地里轻快敏捷的行动,多奇特的动物呀,难怪它要引起人们的兴趣了!你们喜欢它吗?那就通过朗读表示出来。(指导朗读) f.“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 师:你们看,麋鹿像我们人一样,还会随着季节的变化换衣服呢!https://www.9136.com/jiaoyufanwen/jiaoan/529269.html
6.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13篇2.结合教材上的耳朵解剖图请幼儿看多媒体课件(耳朵的结构图) ——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与多渠道参与法,让幼儿在观察后说,在看后了解在参与后掌握耳朵的各部位名称。 (三)了解耳朵的作用 1.了解耳朵听音的功能(采用体验法,让幼儿感受到耳朵的重要性)。 https://www.ruiwen.com/jiaoan/4760622.html
7.义务教育生物学课标中动物类群内容变化的解析及教材编写建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标中动物类群内容变化的解析及教材编写建议,课程标准,初中生物,动物类群,教材编写,修订之后的2011年版生物学课程标准在具体内容方面新增了部分动物类群。探讨课标作此修订的意义,并对课标和教学大纲中的动物类群内...https://wap.cnki.net/qikan-SANG201212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