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画是中国独创的传统工艺,采用优质养殖家禽羽毛为原材料,借助传统的国画构图法及
雕塑、木刻、装饰工艺等的表现手段,制作的一种图画,其内容包括山水、人物、花卉、禽鸟、
走兽、虫鱼等形象。羽毛画别具情趣,格调清新,颇受人们青睐。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羽毛贴画,只是一种简单的表现形式,且杂以彩绘;到了汉代的羽毛
贴画绢,做工比较细致,色彩比较鲜明,有了一定的布局与格调。在长沙发掘的西汉马王堆墓中,
就已有羽毛装饰品并得以印证;而到了唐代的立女屏风,才使其成为一个工艺美术表现形式的独立
品种。直至清代点翠松竹座屏的出现,羽毛画的表现形式,内容以及粘贴技艺都达到了至善尽美的
程度。至今,在沈阳故宫关雎宫内还悬挂着当年皇太极送给爱妃海兰珠的两幅羽毛画,虽历经沧桑
数百年,仍然不褪色,不变质,是宫廷御用的珍贵工艺品。但其制作工艺长期失传
解放后,我国的美术工艺大师、老艺人携手在传统画的基础,创造出现代的羽毛画制作工艺,使
羽毛画艺术品又了长足的发展。沈阳生产的羽毛画是采用自然界中各种禽鸟丰富多彩,色泽艳丽的羽毛
为原料,汲取传统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西方名画的高贵典雅永不褪色与色彩鲜亮,以浮雕和平贴的技法,
巧妙的制成山水、风景、人物、花卉、禽鸟、动物、鱼虫等工艺美术精品。特别是进入六十年代后,以
沈阳市羽毛画厂为主体,独树一帜,集百家之长,创立出宫廷与现代派相结合的羽毛画艺术品,畅销国内
画为山东羽毛画的代表。济南工艺美术总厂生产的羽毛画,题材广泛,品种达千种以上,其制品形象
逼真,生动活泼,富有质感,产品远销美、日等30多个国家。作品《虎啸)、《孔雀开屏》、《百鸟
朝凤》等,都是以石膏纸浆先塑出虎和孔雀的浮雕,然后施加羽毛贴布色彩,背景再施以水粉画或水墨
画画成的山水、丛林、花木,使画面凸凹有致,层次分明,取得精彩的艺术效果。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羽毛画小件更受人们欢迎,尤其是在圆形外框中的挂件,配以带凸面的玻璃,构图新颖,色彩绚丽,
装潢美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十分珍贵的工艺品,其有很高的艺术和欣赏价值。种类有平贴的纱衬、
卷轴、壁挂、册页;也有浮雕的挂屏、座屏、大型折页屏、案头立屏;还有立体的风光人物、笼鸟、鱼虾、
飞禽、蝴蝶等。其中的古典人物画和花鸟画尤为巧夺天工,别具一格,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例如取材于
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宝黛含情谈西厢”、《三国演义》中的“貂蝉拜月”、《西厢记》中的
“崔莺月下听琴”,以及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中的“天女散花”、“昭君出塞”等等,都惟妙惟肖,
驰名中外。以花鸟为题材的羽毛画更是姹紫嫣红、绚丽多彩。例如富丽堂皇的牡丹、凌寒斗雪的红梅、
争芳夺艳的桃李、傲雪斗霜的兰竹等,再配以孔雀开屏、黄鹂对话、鸳鸯戏水、雄鹰展翅、白鹤冲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