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疾病治疗输液涉及抗生素,受到了相当一阵讨伐,尤其针对婴幼儿常见病给药,很多医疗机构对输液已经有所控制了。但事情总是此消彼长,抗生素静脉注射被抑制,雾化疗法又“火爆”起来,又有舆论说雾化也是滥用抗生素,甚至比输液的危害还要大。这让很多正在给宝宝做雾化或者已经给宝宝做过雾化的宝妈感到恐慌,雾化真的比静脉注射更可怕?雾化药物直接进肺?究竟什么情况下用雾化治疗,什么情况下静脉注射?哪种方式对患者更有利?小编针对这些问题,收集了一些资料,希望对大家有用。
什么是雾化治疗?
雾化治疗就是把药物通过各类雾化吸入装置,制成直径几微米的小颗粒或小液滴,进入待治疗的身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和肺部)。一般雾化药物是经由气道粘膜吸收,药物是局部用药,也可能是雾化生理盐水,不能笼统而论都是“药直接进肺”(与医生沟通清楚)。而静脉注射与它的区别,简单的说输液是药物进入血液进而抵达全身的治疗。
可以选择雾化治疗的情况:哮喘、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多种呼吸系统疾病。
注意:
1.雾化治疗三天,无明显效果,应继续寻找病因;
2.不是所有的呼吸道疾病都可用雾化治疗,需谨遵医嘱。
雾化是新产生的疗法?
早在大约公元前1554年的古埃及文献《埃伯斯伯比书》中,就记录过吸入疗法。当时的人们,把莨菪叶(一种草本植物的叶子)放在砖块上烤,使其中的莨菪碱气化,让患者吸入,用来治疗呼吸困难。这应该算是雾化吸入的早期原型。
100年后,1654年,英国医生本内特的木刻画上,设计出最早的吸入装置图,就是下图这样。
不过,很多人都说这只是画在图纸上的,并没有实物。
到了19世纪中期,吸入疗法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对吸入给药的极大兴趣。除了干粉吸入,也有一些研究者产生了“对溶液中的非挥发性物质进行雾化”的想法。源于温泉疗养院的矿物温泉中,水流冲射到坚硬表面可以产生水雾。1858年,法国医生塞尔斯·吉洪在这此基础上,研制出了便携式雾化吸入装置,这就是咱们现在应用的雾化吸入装置的原型。
1867年,大英药典首次收录了五种吸入剂,标志着吸入治疗的重要性得到认可。此后,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雾化吸入装置也在逐渐改进。
雾化吸入的药物有哪些类别?
技术升级让可做雾化的药物种类越来越多,安全性也越来越高。抗生素、激素、帮助稀释痰液的药物等都有雾化剂型:
1.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主要作用:最强的局部抗炎药物,有效控制喘息及咳嗽症状(低龄);
医院的常用药:布地奈德混悬液,10~20分钟就可以发挥抗炎作用,对于急症很有效;
2.支气管扩张剂
主要作用: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解除支气管痉挛,是婴幼儿治疗哮喘、喘息的常用药;
医院的常用药:①β2受体激动剂,有明显气管痉挛的患儿(比如急性喉炎),多用到这类药;②抗胆碱能药,多用于急性发病。
3.祛痰药
主要作用:降低痰的黏稠度,更容易把痰咳出来。
医院的常用药:盐酸氨溴索
以上三类药物是常规雾化治疗用药,如果是需要长期雾化则需定期随访,及时调整用药,尽可能减少副作用。
而且并不是所有的药物、所有的情况都可以雾化。雾化吸入的应用、给药,都应该经过医生诊断指导。根据个体的差异,方案也会有所不同,任何治疗方法和药物都不能随意滥用。在此提醒大家:如果经过医生诊断需要雾化治疗,一定要跟医生确认所需药物名称和剂量,千万不要按照常规或者自己的感觉随意用药。
雾化效果如何关键看什么?
先看雾化器,有些家庭因为宝宝经常用到雾化器,需要购置一台,也可以参考下面的几项指标选择,但是用药一定要遵医嘱。
雾化器的种类:
市场上常见的有两种,超声雾化器和喷射雾化器。
①超声雾化器:优势,体积小巧、声音小、携带方便。劣势,易发生药物变性、吸入过量水分,易影响水溶性不同的混悬液浓度。
②喷射雾化器:优势,结构简单、经久耐用、临床应用广泛,药液性质稳定。劣势,声音比超声雾化器大,不如超声雾化器携带方便。
因此家用,喷射雾化器更合适一些。
雾化器的参数:
最重要的参数就是雾化颗粒大小,这直接关系到雾化效果。不同大小的颗粒,作用于不同的气道。衡量颗粒大小的单位是um(微米),10-15um:口咽部5-10um:上气道1-5um:下呼吸道,其中1-3um:肺远端分布并到达肺实质,可以理解为,针对下呼吸道感染的情况,1-5um是合适的雾化颗粒的大小;如果是鼻腔的问题,5-10um是合适的(不过鼻腔的问题,很多时候通过海盐水就解决了,不需要雾化吸入)。
下图是一款雾化器的说明书,其中颗粒尺寸就是我们说的颗粒大小:
根据说明书提示,颗粒直径小于5um的占80%,所以是适用于下呼吸道治疗的。如果需要选择雾化器,建议也选择在说明书中明确标注出颗粒大小和占比的雾化器。
雾化面罩:
小宝宝通常使用面罩,要注意面罩有大小之分,根据脸型选择恰好能够覆盖住口鼻的,太大的面罩不利于气体吸入。
这是育学园诊所的一款儿童雾化面罩↓↓↓
雾化注意事项及一些担心问题的应对
1.注意事项
①吸入治疗时应尽量保持慢而深的呼吸,这样有利于微粒在下呼吸道和肺泡沉积,在安静的状态下吸入,因为呼吸节律对吸入药雾微粒量有影响。针对一些小宝宝,当哭闹时,吸气短促,药雾微粒主要以惯性运动方式留存在口咽部,影响雾化效果,所以面罩尽可能密封、贴合面部,减少入眼的可能;
②使用激素药物时,雾化前不要在面部涂抹油性面霜,雾化后要及时洗脸,减少药物在其他部位的吸收;
③雾化吸入半小时前尽量不要进食,避免口腔内分泌物及食物残渣;
④采用漱口或喝水的方式,减少药物在口咽部的残留;
⑤尽量不要打断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如果突然剧烈咳嗽或者不适,可以暂停吸入,待呼吸平稳后,再继续治疗;
2.担心问题及应对
担心一:一咳嗽就雾化,会产生依赖,还有滥用抗生素
目前没有雾化应用的抗生素,因此不存在滥用抗生素问题。另外,我国也没有专用的雾化用抗菌药物、中成药。用不能雾化的药物,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还可能增加不良反应。
担心二:存在副作用
①相比输液,雾化副作用更小,它能直接到达肺部,起效速度快,用药量小,对于年幼患者无不适感。而输液治疗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起效速度慢,用药量大,患者疼痛感明显。
②使用的激素几乎不产生副作用,很多人谈起激素,会闻之色变,雾化药物中用到的“布地奈德”,的确是一种激素类药物,但是雾化使用的剂量很小,局部抗炎作用强,因此副作用非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