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表示对“奇葩说”感兴趣。
那我就给你们来分析一期呗。
很多人没看过,我先把参辩的各位导师和主要选手的意见摘录下。
正方:救画。
蔡康永:如果把猫换成蟑螂,你还会救吗?
这是我认为全场最深刻的一句话。
但康永哥没展开,也许是不方便展开,也许是不敢展开,文末我会替他把他内心深处想说,而不方便说的,露骨的剖析。
黄执中:救画还是救猫,取决于你对世界理解的层次。
猫在近处的哭声人人可以听见,但是画在远方的哭声,代表人类文明精华的那种哭声,就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听得见了。
詹青云:画是前人用生命保护下来的文物,你不救,辜负了多少条已故的生命。
罗振宇:这本质上是一个你想临终选择和谁在一起的问题,你是希望自己的生命最后和画在一起,还是和猫在一起。
反方:救猫。
许吉如:要对生命存有敬畏,猫是生命,画是物,你不敬畏生命,救再多物有什么用。
其他辩手都无亮点,整个反方被李诞一个人照亮了。
下面是李诞的三段论。
第一段:救猫不仅拯救了生命,还成就了一件艺术品。
诞总的逻辑很神奇。他抓住了正方强调艺术品的价值是人的欣赏。
也就是说,画的价值就是活在人的心中。人心中有画,它才有价值,没人看它,那它就是路边的石头,没有价值。
既然如此,那怎么样才能让它,让画,让艺术永恒的活在人的心中?
很显然,给它一个故事。
最好的故事就是把它烧了,它没了。为啥没的呢?
因为要救一只猫。
一幅名画,为了救一只猫,被烧没了,这是多么精彩的故事。它从此永恒了。
多好的结局。
你救了一条生命,还用这个过程二次创造,塑造了一个更牛的艺术。
一个好故事,足以拍泰坦尼克的故事。
第二段:救猫不仅仅救活了一只猫,世上还多了一个好人。
因为这猫被救回家,李诞每天看着它,想起自己的义举。
以后就不好意思做坏事了呀,毕竟自己也有过这么光彩的一面,以后也要注意形象了呀。
这哪儿是猫呀,这是养在家中的道德之眼。
第三段:“远方的哭声”VS“近处的呼声”:从朴素的地方做起。
这是全场最神的地方。
他驳斥黄执中驳的非常精彩,具体我就不说了,你去网上找吧。
但结论就是你应该先去帮眼前能帮的那个,而不是你幻想中的那些。
以上是他们说的,我们来剖析下他们究竟是怎么想的。
李诞:
他是全场最成功的一位辩手,成功就成功在激发了大家的同理心,又给了足够高的帽子,让大家心安理得。
我记不得反方里面是谁说的下面这段话,是傅首尔还是谁来着。
她的这番话我们可以听下,再和李诞的比下。
她的意思是说,画,是谁家的?
如果博物馆像观复博物馆那样是私人的,那这幅画就是有钱人的,如果不是呢,反正也不是我家的。
我去给有钱人救画,我图什么?人家会把画送给我么?不会吧。
那我不如救一只猫,起码救了,就属于我。
何况,他那么有钱,看着他的画被烧掉,我说不定心里还挺高兴的。有钱人失去了画,失去了财产,和我一样了。
原话不是这样,但她潜在的,想要暗示给听众的,就是这个意思。
这是非常聪明的辩论手法。所谓辩论,没有真理。它的本质就是你要去拉拢听众,让他们选择你。
怎么拉拢呢?顺着他们的心思,说的他们舒服,说的他们认同,他们自然就会被你拉拢。
但非常遗憾,傅首尔的策略没有成功。没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她平日里的经验多是自媒体上的。
傅首尔被封前是一个有非常多读者的自媒体从业者。
所以她没有拉到几票,虽然我认为她一定命中了相当一部分人的认同感。
但是大家在公众场合下,出于面子,也不可能投你,否则,岂不是显得自己境界太LOW?
反观李诞,就特别成功,成功在于他在抛出最后一个观点之前,做了两个完美的铺垫。把听众的这种道义上的负罪感,消除了。
说白了,李诞让大家有面子。
这面子是怎么给的呢?
他首先用了一个荒诞的理由,告诉你们,放弃画,没问题。不是罪过。
无论你们内心深处想的是不是傅首尔说的那些小九九,但是冠冕堂皇的理由我给你了,就是你的行为,很光彩,你创造了一个故事,成就了一件艺术。
第二个阶段更精彩,他消除你负罪感之后,告诉你,这么做,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是让你把光彩与现实结合起来,让你觉得,不这么做,都对不起自己。
第三个阶段,图穷匕见了。这是最成功的一次引导。
什么叫做远方的哭泣?就是让你觉得,和自己无关。
什么叫做近处的呼声?就算让你觉得,和自己有关。
这哪儿是救画,救猫?这是告诉你,救自己。
他就是在暗示你,如果你今天不选择救近处的呼声,明天你呼的时候,也没人救你。
因为,你是那只猫,你,不是那幅画。
这种强烈的暗示如果一开始亮明,那就显得太自私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哪怕为了面子,也不会选你李诞。他就会像前面的傅首尔一样失败。
可是他够聪明,他做了前面两个完美的铺垫,把一切理由都给足了,把所有面子都给足了,然后再抛出这番言论,就没问题。
你现在看到了,一个自媒体大V和一个脱口秀顶级明星之间的差距,其实还是蛮大的,起码在把握人性,操控人心的水平上。
我们再看另外几个人。
罗振宇、黄执中:
很显然,这俩人的思路与李诞的截然相反。
如果说李诞是企图拉拢自认为是猫的那些听众,这俩就是企图拉拢自认为是画,或者说,自认为有可能成为画的那部分听众。
你能明白我的意思么?
人其实没啥道理的,哲学家们早就发现了。
人这东西,都是屁股决定脑袋,或者说,是未来的屁股决定了脑袋。
一旦他觉得自己是猫,他就会被傅首尔或者被李诞拉拢。一旦他觉得自己是画,或者有可能成为画,他就会被罗振宇和黄执中打动。
你看看罗的言论。
我不管你当下是什么,你想不想不要这么活?
通过努力,你也可以呀。
说不定,你努力努力,你就是画的一生,而不是猫的一生了。
这就是给了你一个选择,让你选择自己人生的意义。
你再看看黄执中。
精英的味道就更浓。
什么人才能领略远方的哭声?只有精英。
你们不投我么?不投我很LOW哦,不投我说明你不是精英哦?不投我说明你的认知很低哦?
所以黄执中也很成功,在李诞之前,他一度把票都拉到自己怀里了。
这其实仍然是操控人性的策略。
远方的哭声就像LV,近处的呼声就像山寨,你的审美如何,你来选。
无论大家真的理解了,假的理解了,为了面子,也会选他。
那我们再聊最后一个,我认为情商最高的辩手。
他的意思其实已经说出来了,但话全然不是那回事,让所有人听了都非常的舒服,难怪康永哥可以靠卖情商课发财。
我们反正是私下里阅读,没有摄像头,我可以把康永哥内心想说的话,替他说出来。
这世上哪儿有辩论呀,无非是一群推销的,在利用人性的弱点,不断地让你把自己想象成画,想象成猫,然后让你为了幻想或者面子,投票给他。
事实上我们仔细想想看,假如着火的不是博物馆,是你家。
你家里有一副祖传的名画,占据你们家总资产的9成,你是救猫还是救画?
我相信无论你当众会怎么表达,现场千钧一发之下,很多人都会曝露出自己真实的选择。
不信么?不信就拿出那句话。把猫换成老鼠,把老鼠换成蟑螂。
你不是说你尊重每一个生命么?
你愿不愿意为了救你们家的那只蟑螂,放弃你们家9成的财产,回答我?
你要知道,小强也是生命,也是小强它妈生它养它,一把屎一把尿,把它拉扯大......
其实你把李诞话题里的主角换一遍,马上可以看出他所有的技巧。
比如为了救一只蟑螂,烧掉了一副名画,全世界的人是否还会赞叹这个故事的感人?这幅画是否还会因为这个“感人”的故事从而艺术升华?
你看到技巧了么?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反差。是李诞笃定人们会把自己想象成可怜的,弱小的猫,却不可能把自己想象成同样可怜,甚至更弱小的蟑螂。
所以前者可以准确的把握操控人心,引起同理心,迅速占据听众的大脑,而后者只会变成一个笑话。
我知道读者最后想要听的是我的观点。我没有观点,但我可以给你聊聊我眼里的辩论。
这么说吧,以上种种都是辩论表演,不是勾心斗角。
关于这番话,成龙曾经评价过,他说李连杰那种是表演武术,表演武术和竞技武术是两码事。
前者大开大合,打起来非常漂亮,观赏性强,但是大开大合也就意味着空档很多,真正竞技中,三下五除二就被人干趴下了。
辩论表演和勾心斗角是同样的道理。
现实生活中,你要看勾心斗角,你得去甲方高层,开开会,那种波谲云诡,不是综艺节目里的层面。
因为节目里只是一个奖杯,而后者是巨大的利益,甚至个人的安危。
如果你硬要我给你打个比方。
我来驳李诞一句话吧。
李诞说一件艺术品烧掉,才是它最好的结局。
那我问李诞,圆明园是不是艺术宝库?你对它被烧掉,怎么看?
我相信他不会回答,因为不敢。我相信他不会接招,因为没法。不吭声会输,但是吭声,他以后都不会再有吭声的机会了。
这就是现实。
现实中谁会傻到和你讲道理,他会把你拉到一个你不敢吭声的情景下,直接把你KO掉。
很多人问我,为啥学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你学的都是些表演性质的道理,实战性质的,你一个都不会。
而实战性质的,谁也不敢教你,你得自己在实战中,领悟。
就像金庸的小说里,武功不是书上写的,是两个绝世高手在搏命,你碰巧在旁边看,所获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