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件及观点评析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闻事件及观点评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新闻点评

考情概述

解题技巧

“新闻点评”要以新闻报道的内容为依据,对具体的事实进行画龙点睛地评说、拓展。点评要做到褒贬分明,观点正确,对症下药,切中要害。

请看以下典型试题:

新学期初,某大学“爱心社”联合十多所高校,推出了为期3天的“爱心大巴”免费接站活动,在北京站前接送同学。由于受到返校大学生的怀疑、猜测,乘客寥寥,而无偿提供的矿泉水和小点心也因无人问津成了摆设。学子们的爱心变成了伤心。

参考答案:(1)“爱心大巴”遭怀疑,大学生不信任感拷问学校教育,折射社会现状。

(2)“爱心大巴”免费接站遭受无端猜疑,折射出社会信任危机。

技法印证:这是典型的“常规型”新闻点评题。答案有以下显著特点:①准确、简洁地概括新闻的中心事件;②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分析事件中反映出的问题实质;③字数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2.请根据下面所提供的内容,参与讨论。要求:思想健康,观点鲜明,语句简明得体,70字左右。

目前,有教授称,现在是改变“龙”作为中国形象标志的时候了。因为“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片面武断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这一言论一经媒体公布,立即在网上引发了激烈讨论。

参考答案:(1)“龙”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信仰,要消除西方世界对“中国龙”的误解,靠的是宣传和交流。我们不应因为“洋大人”容易误解,就随便改变华夏子孙千百年来灵魂深处的图腾。

(2)“龙”是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精神图腾,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信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腾飞奋发的象征――“龙”的标志不能丢!

(3)在中国古代,“龙”是帝王和王权的象征。历史上的一代代暴君独夫,哪一个不是借“龙”的威严来统治百姓?在建设民主和谐社会的今天,改换“龙”的标志正当其时。

技法印证:这是一道“争议型”新闻点评题,既考查考生的认知能力,要求有鲜明的个人观点,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有“四要”:一要读懂新闻。熟读题料,熟悉主要事件及细节。二要评在点子上。要选好角度,提炼观点,一语中的。三要评得有理。做到以理阐释,事理清晰,鞭辟入里。四要评得生动。要讲究艺术性,言简意赅,力求新颖、鲜明、生动、形象。答案正是根据上述要求,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个人观点,紧扣题料,观点鲜明。

3.请你就下面这一类社会现象,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字数100字以内。

台湾歌星周杰伦一曲《东风破》,风靡一时,于是,许多从不喜欢民乐的年轻人找来古曲《东风破》欣赏;北师大教授于丹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宣讲《论语》,由此《论语》成为街头巷尾人们的谈资;大型电视节目《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很多人再读《红楼梦》,“红学热”再度升温。

参考答案:①传统文化借助现代传媒,重新焕发了生命力,这有利于中华文化传承。现代人往往觉得古典文化距离自己非常遥远,但流行歌曲、电视节目可以拉近这种距离,从而发挥现代传媒受大众喜爱的优势,推动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技法印证:解答这道题,一要疏通文意,读懂原文;二要熟悉人物,明辨思想;三要明确表现手法。两段文字都体现了“爱”的思想,但侧重点不同,表现手法不同,表达效果也不同。答案正是从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的。

3.下面两段文字,内容相同,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不同,试作简要赏析。50字左右。

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碧绿的草地上,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水中的卵石清晰可见。溪边坐着一位长髯老者,面容清癯,双目炯炯有神。

天空蓝蓝的,一点儿云彩都没有。青青的草地上,一条小溪哗哗地流着,水里有好些圆溜溜的石头,像鸡蛋似的,看得可清楚了。溪边坐着一位长胡子的老爷爷,脸瘦瘦的,胡子长长的,那双眼睛可有神了。

参考答案:两段内容相同的文字,一个用书面语尽情描摹,文采斐然,庄重文雅;一个用口语娓娓道来,质朴无华,亲切自然。

技法印证:这是一道比较型鉴赏题。对于内容相同的文段,答案从表现手法和语体色彩等方面进行品赏,同时,还辨析了表达效果的异同,是全面准确的。

冲关演练

1.下面是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中的一段景物描写,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50字。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2.高三学生姚某不服管教,还动手打伤了班主任,但由于人情关系等种种原因,学校没有给姚某任何处分。临近毕业,主管安全的刘副校长找到姚某的班主任,要求给姚某办理毕业证。班主任问:“请问刘校长,姚某是不是我校学生?”刘校长听到这句话,知趣地走了。

班主任这一看似平常的反问柔中有刚,很有杀伤力,请对此作简要分析。80字左右。

3.品读下面的两段文字,一定会给你带来美的感受。请赏析其中的奥妙所在。90字以内。

山那边,有幢湖蓝湖蓝的木楼,还有一方幽蓝幽蓝的枫牙岭。枫叶红了,红嘴玉在幽深深的枫树林里歌唱。

秋天的边上,黄昏的羽毛飘落在草丛中。一条悠长悠长的小路,镀满月光,奶奶和爷爷在乳白色的山雾中扛着锄头,姗姗而行。

4.假如你是少儿夏令营的辅导员,要用下面一段文字向营员们口头介绍将要去参观的水帘洞。画线部分显然不得体,请作简要分析,并请重新表述。130字以内。

【关键词】县市台民生新闻栏目创新

2004年4月,高邮电视台推出民生新闻栏目《视点》,每周一档,周日播出,节目时长20分钟,收视率稳定在12%以上,是高邮地区收视率及美誉度最高的电视栏目。

《视点》栏目是扬州地区最早的县市台民生新闻栏目。6年来,《视点》栏目在内容上强调立足本地,以“说新闻”的方式,报道老百姓身边的人和事,及时进行舆论监督,敢于提出鲜明观点,两次获得扬州市优秀电视栏目奖。

近年来,江苏的民生新闻大战硝烟不断。在省台、地区台民生新闻栏目的包围下,《视点》作为一档县市台民生新闻栏目,能够一直保持较高的收视率,得到高邮观众的认可,关键就在于栏目的不断创新。

一、立足本土,内容创新

地方台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就是本土化。节目要创新,必须立足本土,着眼于身边人、身边事,以本土化的内容、本土化的文化视角以及本土化的审美情趣,寻求地方民生新闻栏目的新突破。

相对于一些民生新闻栏目的琐碎化、猎奇化甚至低俗化,《视点》栏目一直保持着人文化的思维高度,以高邮深厚的文化传统为基础,透过现象,剖析本质,报道民生热点。

2006年4月,汉留同患心脏病的两姐弟在上海治病,因家庭贫困,手术面前,姐弟俩相互推让。《视点》栏目组分析认为,普通农家姐弟亲情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也是高邮纯朴乡风文明的显现,在尚荣拒耻的今天,尤其具有典型意义。于是,《视点》栏目特派两名记者,连续采访两个星期,每天以快件方式发回报道,对普通农民家庭的亲情进行了展示。《视点》栏目还特别设立了捐款箱,为姐弟俩手术募捐,充分体现新闻传播的人文关怀。节目既没有从姐弟俩家庭困难的现实着手引发观众同情,也没有刻意表现姐弟俩的离奇手术满足观众猎奇,而是以姐弟俩的深厚情感为基调,将普通高邮市民最真挚的真情在节目中尽情展现,最终带来的是感动和震撼。节目后来还在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播出。

加强栏目的服务性是民生新闻栏目内容创新的重要方式。《视点》栏目强调以老百姓的需求为落脚点,做到硬消息软着陆,同时还要求及时提供相应的分析、解释,直接指导、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

《视点》栏目还开设了110热线,反映市民的呼声,在节目中解答他们的问题。与工商部门成立“创业活动中心”,利用媒体和部门优势,组织成立“创业顾问团”,为有创业意向的市民提供指导和咨询,帮助创业。

来自于老百姓身边的这些社会难题和创业故事在节目中陆续播出,既创新了报道内容,也提升了观众对《视点》栏目的信任度。

二、深挖背景,观点创新

《视点》栏目从成立至今一直保持了民生新闻消息和深度报道并存的播出形式。坚决摒弃“自然主义”的记录方式,注重记者的深入调查,通过多方采访、主持人独到的点评来挖掘新闻事件的内在价值。

三、加强策划,形式创新

近年来,《视点》栏目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根据报道内容,策划推出了形式多样的民生新闻节目。

在访谈类节目策划和制作过程中,《视点》栏目始终坚持三个原则:

1、人物选择时代性。重大事件中的新闻人物,在一定领域引起较大反响的人物,普通人做出的不平凡的事,这些都是栏目的选题范围,但在特定的时期推出什么样的人物,则需要结合当时的现实情况进行选择和策划,体现时代性。

2、节目访谈故事化,凸显人物个性。在节目中,主持人只是配角,必须通过独到的提问引发讲述者的讲述兴趣,生动的讲述是吸引观众的有利因素。

3、后期加工精致化,体现故事完整性。不同短片的穿插,意在删繁就简,营造故事的节奏。每期制作的预告片和宣传片花,让节目的包装显得更加时尚,引人入胜。■

参考文献

①程道才,《对电视“民生新闻”现象的新闻学透视》,《南方传媒研究(第一辑)》,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

②徐耀魁:《西方新闻理论评析》,新华出版社,1998年

③周海燕:《调查性报道采访与写作》,新华出版社,2003年

【摘要】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这三大网络相互融合,带动了电视媒介与其他媒介的融合,这为电视新闻节目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就需要从实现节目的伴随性;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受众粘性;引导负责任的舆论导向;打造电视新闻节目强势品牌等四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三网融合电视新闻节目品牌化

“三网融合”是三种信息传播网络之间实现所经营业务的双向进入,不同信息的传播平台可以承载同类型的融合服务,原有的互联网业务、广播电视业务、电信业务也能够在不同的网络上进行。目前,“三网融合”是大势所趋,技术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最终会推进互联网业务、广播电视业务和电信业务的双向进入。在此背景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丰富,传统电视新闻节目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打造品牌电视新闻节目是应对策略之一。

一、电视新闻节目形态亟待丰富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较快发展,人们的精神与文化需求也发生着变化,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已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要。电视新闻节目的同质化现象明显,这就需要电视新闻工作者极力去克服瓶颈,推出有吸引力的电视新闻节目。

“三网融合”使得电视新闻节目得以在不同的媒介上与受众见面,扩展了其影响范围,传播速度也大大加快。但是网络上视频资源的无限性又给电视新闻节目带来了新的挑战。电视新闻节目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必须要在内容和编排上大下功夫,形成节目独特的风格与个性。

二、电视新闻节目发展空间扩大

伴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为电视新闻节目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电视新闻节目的新闻源增多,节目中也会对网络上的热点事件进行追踪、深度报道,还可以创建官方微博与受众进行互动,节目中也会穿插网友观点评析。另外,新的节目形态也得以出现,许多电视台都推出了新闻杂志类节目,深受受众欢迎。例如,辽宁卫视的《说天下》节目,是一档以“说”为主的新闻脱口秀节目,明确的节目定位、个性化品牌主持人的塑造以及内容的巧妙安排,均形成该栏目独特的风格。类似的还有《方圆之间》、《老梁观天下》等节目,它们的推出,体现出了电视新闻工作者的创新精神。电视新闻节目的竞争是激烈的,但同时开拓发展的空间是广阔的。面对多种媒体的激烈竞争,必须思考确立独具风格的节目定位,打造各有特色的品牌新闻节目,满足观众多样化的收视需求。

三、电视新闻节目受众更广

“三网融合”背景下,从受众媒体选择的角度来看,电视仍占据主导地位。根据2013电视广播视听率调查基础研究提供的数据显示,48个城市中个人媒体接触频率最高的媒体依然是电视,但比例呈现下降,从98%下降到97.1%。48个城市中超过70%的受访者选择新闻、时事类节目为最喜爱的节目类别,这说明电视新闻节目仍然具有广泛的受众基础。在这样相对广泛的受众基础上,我们可以考虑通过从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伴随性,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受众粘性,打造品牌主播等方式去为受众提供更好的电视新闻节目。

1、实现电视新闻节目的伴随性

其次,电视新闻节目可以选择手机为终端媒体,向受众传输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如今,智能化手机的普及已经使之成为许多人随身携带的阅读器,简单的手机报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电视新闻节目需要注重这一部分习惯于使用手机浏览新闻信息的受众,创建和利用好电视新闻节目的手机软件,通过手机终端浏览扩大电视新闻节目的受众范围。

在内容方面,电视新闻节目不仅要从自身媒介的特点出发,追求用画面传达信息,更应注意到如今受众更多地倾向于选择边看电视边做其他事情,所以电视新闻节目内容也应顺应受众特点做出改变,要更加注重在准确播报新闻事件五要素、遵守新闻真实和客观性原则的基础上加强新闻故事性。

2、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受众粘性

3、形成负责任的舆论环境

4、打造电视新闻节目强势品牌

电视新闻节目要想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获得成功,做到以上三点是不够的,要将自身节目打造成受众喜闻乐见的品牌节目,才有长期的生命力和竞争力,电视新闻节目的品牌化运营应成为电视媒体经营的主要策略。首先,可以由个人品牌推动电视新闻节目品牌化的运营。这就要求电视新闻节目注重品牌电视主持人、记者形象的塑造。品牌主持人、品牌记者、品牌制作人等都是品牌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构成部分,他们对电视媒体影响巨大,这也是电视媒体的特性所决定的。深受世界观众欢迎的著名电视新闻节目都有明星主播,如沃尔特·克朗凯特、唐·休伊特等大牌明星主播,他们是美国各大广播电视频道电视新闻节目的金字招牌和吸引观众的法宝。我国也有白岩松、柴静、张泉灵、敬一丹、水均益等著名新闻节目主持人,为吸引更多的受众,应塑造更多这样的明星新闻主播。另外,也可以通过设定合适的节目定位去塑造电视新闻节目品牌。比如将新闻做得软一些,将节目定位在与节目受众之间建立起的情感关系或是情感感受中,更多地为受众提供精神体验以及文化价值,从而与受众形成密切的关系。

电视新闻节目想要在三网融合的大趋势中寻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不仅要尝试播放平台的多元化,以迎合受众在网络时代对新闻信息便携化要求。内容上要利用自身优势极力追求真实、准确、客观,深度,保持电视新闻节目的权威性,从而赢得受众信任,帮助受众在浩如烟海的新闻信息中辨别真伪,并引导受众理性表达自己的意见。还要在做好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借助“三网融合”所带来的技术进步,通过跨媒体运作的优势,强力打造品牌电视新闻节目。

①吴辉、夏冰,《三网融合与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J].《现代视听》,2010(6)

②连少英、夏益冰:《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改革》[J].《传媒观察》,2011(12)

③任丙超:《三网融合背景下的电视节目传播新载体》[J].《传媒观察》,2011(2)

关键词:中考思品;探究题;创新设计;复习策略

纵观2012年各地思品中考试卷,探究题的设计依据2011版新课标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创新。

一、探究题的创新设计

1.知识考查突出新颖性

2011版思品课标建议:“应准确把握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性,避免概念化、孤立化地传授和记诵知识,努力使知识的学习服务于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要求,应克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应试现象。而中考探究题考查书本知识就应求新求异、常考常新。

(1)考查新内容。探究题一般考查理解或应用级知识点,其具体内容涵盖相对宽泛,其中部分内容难免从未考过,或有了新说法,或是新增的内容。如2012年扬州市中考思品卷28题(3)“针对读报现状,请以‘党报助我成长’为题,向广大青少年宣讲阅读党报的意义”。本题考的是“中学生关心时事的意义”考点,属应用级知识点“关心社会”中的一部分内容,而这部分内容过去扬州中考试卷从未考过。

2.能力提升强调思辨性

新课标提出初中思品课程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就是理论思维的结晶,因此它要被学生真正接受、从而形成与发展为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就不可或缺。

(1)辩证思维能力。辩证思维处于创造性思维的至高层次,它要求学生能够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2012年中考苏州市28题(1)评析“网络是一个可以自由表达的场所,国家不能干预”。扬州市28题(2):部分青少年认为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想说就说,甚至可以制造和传播摇言。请对这部分青少年进行正确引导。两市试卷都在考查学生运用权利、自由与义务的辩证关系去解决实际问题。

(2)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最显著的特征,它旨在要求学生从多渠道、多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泰州28题(1):举办第四届中国泰州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对泰州发展有何积极意义(3分),需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对外开放、民生等角度思考。

(3)集中思维能力。集中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它要求学生能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有效信息进行整理归纳,从而获得正确结论。如常州35题要求学生概括该市2006-2010年二孩及以上出生情况统计表(如下)反映了什么现象?参考答案是:近年来,常州二孩及以上出生的人数及所占比例上升。

年份20062007200820092010

二孩及以上22922675287928833577

二孩占比(%)11.6412.2214.3014.7515.33

3.情境设置凸显时代性

中考试卷“考什么”确定后,还要设置与之相匹配的富有启发性的情境材料。选择新近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地方时事、学生自己和身边发生的事件,做到时代性、地域性和生活性的有机统一。越是即时性材料,越具有新意,越是本土的材料,越具有独特性,越是密切联系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材料,越具有生活性,从而体现出试题创新的风格。

4.题型设计趋于多样性

题型创新的另一条途径是改造判断改错题、搭配题、排序题等传统题型。苏州、山东、江西等试卷赋予判断改错题新意。苏州卷判断题题干不再是简单知识的枯燥陈述,而是和漫画等情境结合起来。山东卷更是上升到价值观判断、说理和行为选择上来。江西卷16题独特之处是借住试卷订正这一很常见的学习形式,真实再现了平时学生答题的方法、格式、字迹、错误,把学生平时怎么学的实际情况反馈给考生,让学生辨别改错,很富有启发性、教育性。

5.设问答案彰显开放性

在题目设问上,紧扣创设的新颖材料来设问,这样根据材料所设置的问题,自然而然也就有了创新的成分。如衢州22题(2):结合材料分析七里乡大学生创业园为什么能够美丽“绽放”?(4分)由于大学生创业园是新鲜事,就材料设问也就比较新鲜了。如果问成材料体现了书中哪些观点,肯定没有“创业园美丽绽放”有观赏性。

在答案组织上,答案往往不确定,呈现出开放性的特征。学生答题时只要符合要求,言之有理即可。这样一来将极大地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地发挥。从评分标准来看,评分采取“采意不采点”原则,这就避免学生把学习的侧重点放在对知识的浅层次记忆上,而忽视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要求学生更注重社会的实践活动,把实际的或亲身体验的东西,反映到试题中去。在答案要求上力戒照抄书本和题目原材料,需要通过材料与知识的结合,变通或组合书中原有知识,或由材料新生成开放性的答案,并增设创意分鼓励答案创新。

二、2013年中考复习策略

要提升备考的高效性,有效地应对2013年中考探究题,就必须熟悉中考思品探究题的创新路径,遵循中考思品探究题的命题规律,把握命题新特点,构建复习新对策。

1.思探究题之道

教师要把握中考思想品德试卷命题的趋势,思考探究题成为各地中考试卷压轴试题的原因,研究命题者命制探究题的思路。当下中考命题在考查基本知识的同时,越来越突出以能力立意为主的命题思路,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注重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在具体的情境之中运用所学知识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探究题当然就成了这一命题思路的较好选择。教师在复习教学时,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注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2.解探究题之惑

学生对探究题普遍存在着畏难情绪,看到探究题就认为是最难的题目,有的学生怕做,不想做,甚至放弃不做。解决这一困惑,就要求我们教师向学生讲解探究题的特点,如知识考查突出新颖性,能力提升强调思辨性,情境设置凸显时代性,题型设计趋于多样性,设问答案彰显开放性等,引导学生关心时事,热爱祖国,关心家乡,热爱家乡,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讲解探究题的类型,如主题研究类、活动方案设计类、观点评析类、建议措施类等,让学生了解每一类题目的形式、特点以及答题要求和注意事项,讲解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THE END
1.震撼!当地脱口秀节目意外引发争议,内幕真相令人意外此事件不仅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更让我们重新审视脱口秀这种形式的边界和表达自由。脱口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时会在观点碰撞中激发出强烈的社会共鸣,但同时也可能因为意外的失言而引发广泛争议。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明星在公众场合发言时应更加谨慎,特别是在涉及社会议题时,应该考虑不同时期的社会敏感度。他们呼吁制作团队应...https://m.sohu.com/a/825498575_121956424/
2.李佳琦关联公司因虚假宣传被罚事件:直播带货的商业伦理在2020年“双十一”晚,脱口秀演员李雪琴与杨天真等被邀嘉宾在某平台参加了一场直播活动,而和她们互动的大部分是虚假的机器人粉丝,而评论区与嘉宾互动的粉丝评论,也是机器刷出来的,在当时311万的观众中,只有不到11万真实存在。这些数据很容易给消费者造成虚假繁荣的现象,影响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评判,从而侵害消费者...http://media-ethic.ccnu.edu.cn/info/1177/2838.htm
3.自考大专03875会展概论复习资料复习资料?会展是指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和时间内,为达到某些预期目的,有组织地将许多人与物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物质交换、精神交流、信息传递等功能的社会活动。 ?会展的内涵有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的会展是会议和展览,在欧洲,会展被称为C&E(convention and exposition)或者M&E(meeting and exposition)。 http://mdgs.mdgs-edu.com/fxzl/1604.html
4.《手把手教你玩脱口秀》笔记沙漏哟手把手教你玩脱口秀 01 笑话结构的秘密 铺垫和笑点 预期和意外 铺垫制造预期,笑点揭示意外 笑话的原理 秘诀01笑话需要两条故事线 ...笑点前提:为缩窄后的范围加上负面的观点 重要提示:笑点前提不能包含具体例子 铺垫前提:与笑点前提相反的观点 重要提示:不要把铺垫前提当作铺垫 ...https://www.cnblogs.com/yeahwell/p/14265010.html
5.2024年高考会是史上最难的一届?西湖茶馆畅所钰言 段子 笑话 脱口秀 1274754期收藏 吐槽脱口秀 幽默搞笑传递正能量,用犀利语言吐槽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切的负面情绪 5046921期收藏 《笑话》 你的快乐...听鱼说——鱼儿脱口秀 《听鱼说——鱼儿脱口秀》,由杭州著名主持人鱼儿策划并主持,在节目中通过嬉笑怒骂的形式,阐述年轻人对社会热点、文化事件、时尚潮流的...https://m.qingting.fm/vchannels/398979/programs/26888581
6....学霸你好,你平时记单词有什么窍门么?大龙大声说《大龙吐槽》从2013年6月开始在郑州新闻广播陪伴在各位听众的下班路上,节目以轻松幽默脱口秀的方式对全天新闻做诙谐点评和串联——俗称“吐槽”。集纳网友对新闻事件的经典回复,兼具主持人的幽默观点,在每个新闻之后以画龙点睛的评述做总结。每天十五分钟对重大事件、热点话题、民生资讯、奇闻怪谈、名人轶事等进行评述。http://m.qtfm.cn/vchannels/154742/programs/7485752/
7.尔晴脱口秀又上热搜惹了谁“大姐”一声主持人是在和观众互动过程中同时称呼台下的两位男士。大姐,脱口秀又上热搜了。冒犯的艺术,近年来,“牛津英语词典30在公众普遍的认知里,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一词没有形成什么约定俗成的负面含义“岁”刘言。 这是,女生,低龄化的称呼非但不能改变隐藏在它背后的价值判断、“这一补偿无法弥补我的心理创伤”使用...https://bbs.9you.com/forum.php?mod=redirect&tid=1525375
1.古浪县人民政府公共文化服务2021十大文化创意事件对于舆论的透彻了解,以及对于推广时机与口吻的良好把握,考验着经营者的判断力,这次不好意思的“江苏文峰”,就深深地从一桩负面事件中,好好地得利了一把。https://www.gulang.gov.cn/art/2021/12/14/art_11384_751086.html
2.从数据看,到底哪些品牌适合请杨笠代言?另一方面,“杨笠”的正负声量趋势图和社交声量趋势图整体走势,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2020年9月《吐槽大会》播出后,正向声量占据主导,负面声量的峰值出现在“杨笠代言英特尔”事件中,而随后的“杨笠站台宝洁电商直播”事件,虽然负面声量爆发,但仍远低于正向声量。 https://m.tmtpost.com/5126434.html
3.新闻与大众传媒通论(精选6篇)在灾难性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大众传媒便要掌握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并精心挑选出可以突出事件的线索,制造舆论焦点,向公众传递最真实可靠的信息,以防止在灾难事件中公众以自己的思路制造不真实的舆论,并不断的传播蔓延,从而引起民众恐慌。通常在灾难性事件中,负面情绪更容易被大肆传播,其所造成的影响力也会空前强大。https://www.360wenmi.com/f/file1t5t116z.html
4.收藏2024年涉及性别歧视翻车广告案例合集24日中午,随着事件负面舆情的不断发酵,“宝洁中国”发布道歉声明:我们为宝洁会员中心账号近期一篇文章的不当内容对女性的不尊重,郑重道歉。宝洁公司一直提倡平等,包容和尊重的价值观。我们已经删除这篇文章,并严肃整顿该账号的运营。我们一定会深刻反思,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824418815&efid=rTF3BDnoBTCocdfV2MIC5Q
5.脱口秀演员,引起的京东“劫”尽管杨笠代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争议,但从股价表现来看,京东并未受到显著的负面影响。实际上,京东的股价在争议发生后仍然保持了上升趋势。 近期资金动向:从成交量和成交金额来看,京东在港股和美股市场的交易都非常活跃。港股市场的成交量为 2380.23 万股,成交额为 36.96 亿港元;美股市场的成交量为 1521.41 万股,...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71465028e9f0972de72e54b
6.社交媒体中的性别话语实践研究——以“杨笠事件”为例学位2020年夏,女性脱口秀演员“杨笠”的一段聚焦于性别话题的表演视频触发了一系列关于“性别对立”的舆论风波。“杨笠事件”这一现象级的传播事件生成了丰富的语料,不仅反映了社会对性别平等问题的敏感度,也揭示了社交媒体中存在的一些性别话语实践现象。 社交媒体作为当代生活信息传播的基础设施,再造了公共领域,也成为“...https://d.wanfangdata.com.cn/thesis/D03110737
7.新闻服务范文12篇(全文)普通百姓如此,新闻媒体就更应带头“领唱”,我们就是要做有态度、有责任的媒体,不管是正面事件还是负面事件,都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确保政治导向、生活导向、价值导向、知识导向、行为导向等的正确性。而作为媒体人也应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重任,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建责任媒体,担社会责任,为实现中国梦传递...https://www.99xueshu.com/w/ikeyk27uyj3m.html
8.吴亦凡事件最新吴亦凡事件相关热门资讯吴亦凡事件“实锤”后,这个热点怎么追? 热点到底怎么追? 运营研究社2021-07-24 吴亦凡事件发酵背后,韩束直播间为何能一夜爆红? 风波之下,韩束做对了什么? 36氪的朋友们2021-07-19 “吴亦凡事件”有了初步进展,但留给品牌的问题远没有结束 吴亦凡之于品牌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单单是靠剔除代言人这一名号就能解决的...https://36kr.com/search-list/26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