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数字“1”,获得梁志天+台湾设计师最新高清作品
前几天,遇到一位以前的同事向我诉苦,想好好充电去听了一个演讲。很大一部分他都在抱怨,演讲者为什么不来点“干货”?这么吹水装逼有什么意思?
他希望听到更多的是,我想要进步提高,但是感觉找不到方向?为什么大神们产出这么多好作品,我却感觉随便做个都很费劲?这俨然反射出了内心的焦虑,特别是在咱们这个大信息时代。不努力不仅仅是意味着倒退了。
淘汰听起来是个可怕的词,但细究起来,只是发展迅猛的设计行业对于专业领域细分化及设计人才的复合性要求越来越高了。这一大潮带给了所有设计者巨大的压力,而设计师们又必须承受这一压力,并迎上去接受挑战。盟主总结几个如何努力的亮点,供大家参考。
1.只会树立目标的人也许永远都完不成既定目标
设计师有宏图大志是好的,但是有些志向实在太抽象了。比如『我想学好PS!』这就是一个太抽象的目标了。PS这个神器能用的地方实在太多了:照片精修、插画绘制、设计制作、用得好还能瘦脸丰胸开眼角…所以,你到底要学好哪一块呢?
这就好像在说:我想学会调好看的颜料,但我不知道想画啥。这样的后果往往导致学习成功没办法很快的显性化,而降低了学习乐趣。你总不能见人就说『你来看看我调的颜料好好看』吧。
想完成目标,就需要先学会制定目标。设定目标的方法就是:不要盲目拟订抽象目标,宁可小一点,切勿太概括。
2.不会深度思考的职场人终将出局
『我把份内的事情做好就行了,这样我就是个好设计师了!』多少人在用这句话麻痹自己。
你的作品很难被用户接受,原因很简单,用户在接受新的观念后,审美观、消费观都已超前,而我们还在求″稳″、求″顺眼″、求″规范″,那么,面对那些思想解放、设想大胆并超前意识很强的客户,我们则显得设计上束手束脚,逐渐落伍于社会大潮。
千万不要觉得只要完成老板交给你的任务就够了!
低效人士的做法是:疯狂地找数据,最后可能数据有了,然而PPT没有来得及做完,或者质量不高。
一般人的做法是:找人帮自己一起找数据。
这三类人之间的差距,其实就是任务导向与目标导向的差距。你要学会做思维的苛刻者,向上管理,学会管理老板,管理上司。并不是说指挥上级,而是站在老板的角度,觉得这么做是不是最优解决方案。如果你考虑到老板都没有考虑到的,老板爱死你了。
3.努力工作不等于收入就能提高
每天的事情太多,总是做不完,是现代人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尤其是发展特别快的行业里(比如IT或设计领域)的人或者创业者。唯一的解决方法恐怕就是一些事情不要做了,而不是把所有的事情凑合做完了。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个人所追求的不应该是完成了百分之几,或者百分之几十的工作,而是做完了哪几件重要的事情。
一个聪明的员工,应该善于找到最重要的工作,并且优先完成它们——这是所有新员工都欠缺的技能。因此虽然大家很忙,但是却没有对公司的发展产生什么重大效果。如果到雅虎公司去看一看,在工作狂梅耶尔的高压下,里面的员工每天也在认真上班,但是就是不产生效果。
在Google和Facebook,对于员工的评价不在于他有多忙,写了多少代码,甚至不是完成了多少产品的改进,而在于产生了多大的效果。也就是说,那些伪工作者即便平时再忙,也要被淘汰的。
公司里不免有员工对自己对处境、周围人的态度、所给予的机会等等,他们会选择最容易的开始做起,不自觉地成为一个不动脑筋的伪工作者。
这些人实际上在坑自己,因为那些伪工作做得越多,个人进步就越慢,甚至能力还会倒退。
所以,每当你因总也干不完的工作而焦虑时,不妨试试先停下来,重新梳理一遍手边的工作:主动地站在对公司业务帮助最大的角度,站在提升自己能力的角度,当处于工作永远做不完的处境时,把那些最重要的完成了。试试看,这样你的工作状态会不会发生改变?
还有一些真心话
很多同学的孝顺体现在,连找工作这件事情都要咨询父母。如果是脱离社会已久的,自己的事业也没有搞定的那些爸爸妈妈,怎么能给出正确的方向呢?
社会是在高速进步发展的,如果你跟妈妈的选择是一样的,应该思考下自己是不是快out了。始终站在时代潮头从未退出事业舞台的牛逼型爸妈除外。
2.永远要找你身边最牛的那个人去咨询而不是你最信任的。
你往往最信任的人比如说闺蜜,同学,都是因为他们是你最亲近的人,但最亲近的人,往往是因为你们在同一水平线上。差距太大的人很难做朋友的,所以她们也只能给你一个差不多眼界的选择。
记住要去找你身边最欣赏、最牛的那个人帮你提建议。
3.只要甲方能接受,拖延一下也无妨?
拖延是很多设计师习惯拿来自嘲的话题。例如『deadline才是第一生产力』,或是『不拖延的设计师不是好设计师』等。明明可以十分钟完成的事情,非要排期两个小时,前一小时五十分在刷微博,后面十分钟赶紧赶稿!其实往往前一小时五十分钟由于心理还记挂着事情,微博也刷的不痛快,但就是不肯开始。末了还觉得自己赚了一百多分钟,简直赚翻了!
3.判断不好的时候看这家公司的合作伙伴牛不牛。
哪怕这个公司你都没有听过名字,如果他都是跟很牛的公司在合作,你就选他好了,因为那些很牛的合作伙伴,都不是傻子,已经帮你考察过了。
4.做完工作后,一定要养成总结的习惯,没有总结就没有产出
对于设计师而言,做得好只是你对产品的贡献,总结得好才是你对自己的积累。
5.要有一个区别于他人的亮点,哪怕只是热情
比如在面试的时候,你要尽量把自己的工作热情表现出来,你要告诉面试官,你热爱设计这份工作,也热爱这个职位,而不是满不在乎。但是为了避免给别人造成空有一腔热血的感觉,你还是要有作品作为保障的,你还可以拟订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然后把它告诉面试官,你是这样规划自己未来几年的职业生涯的,这么做才能证明你真的有把这份热情带到工作当中去。
千万别低估热情的影响力,那种假装老司机,一副看破红尘满脸写着对设计累觉不爱的人,即使真有料也会不受待见。
设计师的竞争力早已不再局限于设计能力的高低了,纵向能力的开发才能让你更快的脱颖而出,无论你去哪里,哪个行业,请记住,要有一个区别于他人的亮点,就算你是一个设计菜鸟,也完全有可能超车老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