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功权:创业路上要避免5大陷阱,注意6大问题

「你是否真的走在一个正确的道路上?」,这是值得创业者反复叩问的问题。

在我二十年的投资、创业经历中,看到过很多创业者纷纷倒下,其中许多都是败在「走上了错误的道路」,我说的「错误道路」是指商业模式的错误,有的时候错的非常可惜。另外,我观察到大约有50%的创业者在商业模式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在这里,我也想提醒正在创业的朋友们,一定要避免模式陷阱,不要陷入到自己给自己挖的坑里去。

1)举个例子:当初微博火爆时,有两个做微博的创业团队,北京一个,杭州一个,他们都提供了新的商业模式,但当这两个团队分别拿到国际资本1000万美元后却都陷入了困境,因为新浪微博推出了免费的模式。这就好比你是蒸馒头的,你的馒头特别好吃,后来却出现了一个卖水的竞争者,他把馒头免费送给用户,这样你的收费模式就有问题了。这个问题不一定是创业者自己导致的,而是他对未来模式走势估计不足造成的。

模式创新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有人用同样的模式复制做美甲、做理发……这不叫创新,真正的创新是打破一些东西,甚至打破原有产业秩序。如果你不是这样的状态,那就要想想这个模式是否适合对接投资,如果不适合,就要迅速瞄准自己各方面进行整体规划;匹配资本共用方式前行,而不是盲目做资本市场冲刺。

2、融资作价过高的陷阱

企业稍有规模的时候都想去融资,但创业者要注意一个问题:不要因为把企业估价作高,掉入了陷阱,因为和资本博弈,机构死得起,你死不起。

不管多么复杂的商业世界都遵循一个基本常识:买卖。投资人在资本市场上混了很久,不可能白给创业公司融资,创业者以为自己谈了一大堆,称项目在国外有对标,就可以作价很高,实际上这非常危险。企业值多少钱在资本市场上是有一定概念的,当资本市场上非常狂热、价格叫得非常高时,作为创业者知道有泡沫时是要把自己放在泡沫最上面等着摔下来呢,还是坚持走在自己的路上?大家可能不知道,这涉及到资金管理的内部机制问题。

坏人都是逼出来的,于是多数基金便选择这样的做法:先投进去再说。有些机构还会与创业者签署各种对赌协议,要求实现这个实现那个,创业者达不到目标时就把你的股权对冲了。

而很多创业者觉得,先把钱融进来,这些协议等未来达不到再说。但这就很危险,因为为了获得决策者支持,基金职业管理人投进去后会跟合伙人说这是一个好项目,当以高价格投进去后,职业管理人的压力是很大的,如果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达到预期状态,那么竭尽全力推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会被合伙人质问:当初你不是说这个项目很好吗?怎么会没有这么好呢?因此,他会面临极大的压力。

这种情况下,基金负责人想要自己的下一个项目通过决策者支持是很难的。那怎么办呢?他可能会来折腾你,比如在下轮融资中想办法提高价格以证明他是对的,或者通过其他各种方式追求利益,总之,他要把高价买的东西通过低损失补偿回来,以减轻自己的风险。于是,创业者会发现:股东中的投资人天天琢磨着怎么把自己的利益变大,于是团队与投资人很快起了冲突,进而演变为矛盾。

如果公司下一轮是缩水融资,前一轮投资人不会同意;如果公司想要涨价融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公司现今没有原来预期那么好。这种情况下,原有投资人宁可「把你当作一幅画贴墙上」,也不会不同意让你融下一轮,因为这笔投资在基金管理上会永远被充当一个投资权益,哪怕最后失败了仍可以提取资金百分之几的管理费。

这种情况在投资界屡见不鲜,一个基金在投高时都会采取N种对策和做法来冲抵原来的高价投资,这是一个基金的运作习惯与思维方式,所以说,创业者如果作价高了,就会带来很大的风险。任何不公平的买卖都会留下严重的后患,当与资本博弈时,创业公司死的可能性更大,因为机构会分散投资多家企业,以分散自己的风险。

3、快速成长的陷阱

1)人员规模迅速扩张带来的风险。创业公司人员超过100人时,管理模式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一个好的创业者通常具有非常好的凝聚力,但这只适用于人少的情况。当公司人员规模达到成百上千的时候,创始人就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就要通过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驾驭团队的运行,这对创业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创业者在这方面不训练是很难让公司顺利过渡并发展壮大的。

2)跨地域运营的风险。很多公司在跨地域运营时会发现,总部关键成员到外地拓展的时候,不如地方干得强,因此如何通过总部推动与地方结合就显得至关重要。

比如,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使得台湾受益颇多,但台湾企业在大陆的影响并不强,主要因为政治文化、岛国心态等问题,使得台湾企业在与大陆企业合作时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3)集团化困境。很多北京创业团队在很小的时候就考虑向全国拓展,于是企业就要向集团化发展。而此时,涉及到股东关系协调、运作,涉及到新的工作方式、思维方法,这就经常容易出现要么地方董事会流于形式,要么集团意志不能恰当变为公司意志,导致集团化效果没有效率。

4、全产业链的陷阱

实际上,一个企业想要把握并驾驭全产业链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产业链闭合」这样的想法对创业者来说是非常危险的,这样的思维方式可能会严重影响企业价值。

企业若想实现全产业链布局,从最初的产品到最后涉及到非常多的工作环节,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是需要通过社会化进行的,有一些是需要市场合作才能不至于造成环节瓶颈,企业不可能形成自给自足。因此,一个企业实行全产业链闭合有时候会造成资源不匹配问题,会在全产业链布局之后成为企业的包袱,因此企业若要进行全产业链布局,需要格外警惕。

5、政商关系陷阱

由于我们国家市场经济形成得比较晚,企业在很多方面都需要政府支援。的确,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正因为政府的进入才有今天经济的腾飞,但事情都有正反两面,有时候也会带来一些问题。随着政府反腐力度的加强,许多贪腐官员纷纷下台,而每位下台官员的后面都跟着一批企业倒台。

从商业危险来看,当一个企业产品或服务出现虚假幻想时,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你以为政府下一个令就解决了市场问题,但往往越是政府推动的越是市场需求程度不高的,如果某个行业是市场特别需要的,那么政府不用去推动,它也会形成自己的市场。

所以,企业最终还是要扎根在「用户需不需要」。只要你提供的服务或产品是必须的,那它就会发展很快;只要是绕弯,并且通过各种方式变来变去的,那它一定不是市场真正需要的。

6、我的6个建议

在这里,我也想给正在创业的朋友们提6个建议,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1)随时调整和纠正方向,与其设计未来不如调整现在。创业者在前行的过程中,有很多事情是不确定的,你不知道社会的环境和自己摸索的方向会走向何方,因此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中要不停问自己,这个项目的商业模式是否成立?如果不成立,就必须调整,与其设计未来不如调整现在。

比如,马云在创业时也不知道今天的模式是这样。他最初做的是类似网上的展会模式,然后收摊位费,后来才发现庞大的组织可以出现庞大的现金流。

2)团队组合能力。一个人的资源、能力都是有限的,所以创业的过程中就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推动事情向前走。很多创业者以为,融到钱后就能请来优秀的团队,其实不是这样的。不过我相信,如果你的东西够好,如果你是一个真正做事的人,就一定会找到愿意追随你的人。

3)资金链不能断。实际上,搞企业只要资金链条不断,就总可以走下去的,但如果资金链条断了就非常艰难。

4)不是所有创业项目都要拿风投。不同类型的项目,需要不同类型的团队,拿不同类型的资金,并不是所有项目都需要常青藤毕业的豪华团队,也并不是所有项目都适合拿风险投资。

你一定要明白,自己是在什么状态下出来创业的,要做一件什么事情。如果它是一件规模很大的事情,那就去找大资本,如果不是一件大规模的事情,就去找相适应的团队和资本。阿里巴巴上市之前一共拿了95亿美金,京东拿了20亿,但不是所有创业者都要去追求这种规模非常大的创业,更多人创业最后做的其实是中型、甚至是小而精致的企业。

5)有明确的做事底线。很多企业最初的时候没有把握好做事底线,以至于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想回头调整都很难。这不仅是企业的道德问题,也不仅是政治方面的问题,我想说的是商业风险的问题。如果一个企业有违法行为、税务问题、与官商勾结等问题,就会导致企业重大崩溃。

6)确定是在快乐地工作和生活。许多人说,我现在创业承受的痛苦,只是为了未来的幸福,但其实工作本身应该是快乐的。当你在做自己感兴趣、觉得有价值的事情时,不管最后事情本身成功不成功,你都觉得自己很快乐,这样才能挖掘各方面潜力,才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做成这件事情。

所以说,人一生的才华、资源、热情一定要放在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上,这样工作才不至于成为你的负担,不至于企业走到半路时要大幅调整方向,不至于在生命快要结束的时候感到后悔。

THE END
1.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创新,至少要想明白5个核心问题:1你准备提供的产...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创新,至少要想明白5个核心问题: 1、你准备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解决什么需求?换而言之,你的目标用户群体是谁?刚需?还是改善性的?高频需求,还是低频? 2、这个需求的市场是否足够大?如果是个小市场,那就不是创业,是糊口。 3、你的模式,会动谁的奶酪?换句话说,你的潜在敌人,块头有多大?这决...https://xueqiu.com/1881263003/313335660
2.商业模式要素有哪些理想股票技术论坛介绍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包括关键因素和组成部分,探讨商业模式的核心要素。 ,理想股票技术论坛https://www.55188.com/tag-thread-9816079-1.html
3.[商模02]商业模式(二)即资金充足的情况下,我们应该购买什么,投资什么。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投资不再是单纯的盈利,而是一种模式的创新。 重构产业链就是在重构商业模式,在商业模式之上加上//杠杆,并做好风险对冲,进而产生更大的作为。 (4)构筑资产链。 4.方法:钱尽其转 https://www.jianshu.com/p/95d2e1768b1d
4.民营企业顶层设计知识分享篇企业的商业模式设计,主要是在回答“怎么做”的问题。在企业商业模式设计中,需要重点梳理和设计好“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两大模式。企业要知道产品或服务如何盈利,产品或服务如何销售给目标客户,销售渠道如何安排,如何在线和离线操作,以及如何为产品和服务定价。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1115/05/867712_1056057128.shtml
5.初步设计商业模式应该考虑的问题不包括()。初步设计商业模式应该考虑的问题不包括()。 A、谁是付费客户? B、产品能给客户带来什么? C、如何让客户了解产品? D、如何利益最大化?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单项选择题 撰写创业计划书的误区是()。 A、分析...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5373128.html
1.如何在零售市场中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有哪些挑战?竞争激烈也是挑战之一。在零售市场中,竞争对手众多,要在众多相似的商业模式中脱颖而出并非易事。 下面用一个表格来对比几种常见的零售商业模式及其特点和挑战: 总之,在零售市场中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并做好应对各种挑战的准备,不断创新和优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https://stock.hexun.com/2024-11-17/215596501.html
2.史上最全商业计划书写作指导知识库这里核心是要突出专注,表明你就想做一件事,而且就想解决这件事中的某一个关键问题; 九、关于商业模式和发展规划 关键词 收入模式、客户(现有和开发中的) 定价、人均客户价值、销售和渠道 1、商业模式部分主要是要说明你的企业是怎么赚钱的; 2、投资人需要的是能够把钱当做自己钱来花并且能涨的创业者; ...https://www.shichangbu.com/article-25133-1.html
3.智慧树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汇总智慧树知到创新创业基础心理降答案汇总...近日北京大学智慧树共享课程还是很受大家喜欢的,不过在学习之后需要完成见面课和章节测试的,很多小伙伴不清楚答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爱生命急救与自救技能,走进故宫,互联网与营销创新章节等测试答案的汇总,一起来看看。 智慧树知到互联网与营销创新章节测试答案 ...https://www.qqtn.com/article/article_319268_1.html
4.陈回睿哲48. 多选题 商业模式的概念包括()。(2.0分) 企业如何盈利 49. 多选题 下列属于新兴趋势创业的是()。(2.0分) 随时通电维修店&母婴亲子中心 50. 多选题 新企业的名称设计方法有()。(2.0分) 段氏起名法&吉利命名法&幽默命名法 51. 多选题 以下哪项属于设立企业的内部条件?()(2.0分) ...https://m.douban.com/note/713449513/
5.大学生创业策划方案(通用15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创业策划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学生创业策划方案1 ...https://www.unjs.com/fanwenku/428423.html
6.关于创业活动策划精选12篇2、参赛者提出一项具有一定市场前景,且具有一定可实施可行性的项目,在深入研究和广泛进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完成一份把项目或服务推向市场的完整、具体、深入的创业(商业)设计计划书。同时,能创造条件,吸引风险投资家和企业家注入资金,推动创业(商业)计划真正走入市场。 https://www.oh100.com/chuangye/5700114.html
7.如何撰写商业计划书(通用8篇)但这种处理手法相当拙劣,给投资人的印象很不好,而且这部分内容一般是放在计划书比较靠前的位置,投资人在无法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可信行业分析数据时,很可能因为手中项目太多而放弃继续读下去。 第二:未对竞争对手和竞争态势给予细致的调查分析 企业在任何领域经营必然遇到竞争者,哪怕是全新的商业模式,也将会遭遇对手的...https://mip.ruiwen.com/gongwen/jihuashu/962787.html
8.创业公司商业模式设计的三个核心点创业公司设计商业模式要关注的点 解决问题 创业公司在设计商业模式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存在价值在哪里,而存在价值就在于你解决了一个真实存在的问题,所以你一定不能忽略问题的存在,你的产品是为问题而生的,你的团队也是为解决问题而生的。甚至90%的创业公司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都是有误区的,都是自己脑海里面认为的问...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21994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