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的成功不能依靠天才,要依靠规律。
马云是靠商业模式取胜的典型案例,李彦宏开始是技术取胜的,现在也是商业模式取胜。文跃然教授认为,大部分的小企业应该在商业模式上取胜,商业模式创新也是创新公司的关键。本文根据文跃然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大师讲堂“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专题”论坛上的互动问答整理。
小企业应通过商业模式制胜
问题一:美国大部分的新技术是小企业做的,大企业不做技术,都是烧钱买技术。刚才您讲的小企业,往往没有这么多的资源做研发投入。为什么美国小企业可以解决的问题,中国解决不了?
文跃然:美国小企业分两类,一个是最后成了Google这样的小企业,还有就是完全不知名但是活了二三十年的小企业。很多类型的投资人天天盯着技术,愿意赌,Google在很早期的时候得了很多投资。中国也有类似的情况,因为阿里巴巴本身没有特别的技术,就是以一个网络交易平台的商业模式取胜。孙正义先生给阿里投资,它从很小的企业变成了大企业。早期的技术其实更多的就是靠外部的钱给它赌,再加上美国的资本市场比较发达,可以有很多的途径融资。
我们重点讨论的是不知名的活了二三十年的小企业怎么解决技术问题的。我的看法是,这个类型的企业从开始很小的产品到搞一点大的产品,是螺旋式上升的。小企业通过自我积累,技术不断提升,这个时候投资人多了,技术就能够大幅度的提升。小企业的技术扩张是通过渐进式的进步取得的。
还有一个误区是,很多创新企业并不是技术创新取胜,而是利用人家的技术在商业模式上取胜。如果我们自己对技术不是有天分,也没有很好的训练,最好的方法就是寻找商业模式的取胜。马云是靠商业模式取胜的典型案例,李彦宏开始是技术取胜的,现在也是商业模式取胜。大部分的小企业应该在商业模式上取胜,商业模式创新也是创新公司的关键。
创业公司的成功不能依靠天才,要依靠规律
问题二:我们是一个创新公司,研发是找专注技术的人做的。但一个产品已经搞了两年多了,怎么解决这个瓶颈?
所有的新事物本质上和旧事物是一个执行原理,都要分成结构分门别类的处理才能把这件事情做成。这个可能是我管理思想飞跃的大认识。我有这样的认识,即一件事的方向选择没有绝对正确,如果说执行到位的话,那么你可以把一件错误的事做正确。错误的事情做正确,靠的是执行中的修正,不断寻找新方向。
修正是规律,直觉是天才。创业公司的成功不能依靠天才,要依靠规律。我比较相信明茨伯格关于战略选择的说法,战略选择是对环境的正确反应。修正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能力,而不是一眼看到底。
商业模式设计不能靠咨询公司,需要自己摸索
问题三:怎么把零散巨大的机会变成一个整合模式?能不能找到模式的设计者,这种设计者是咨询公司还是自己?
文跃然:咨询公司在模式的设计方面,基本上不起作用。自己是最大的咨询者,边做边思考边探索。我不知道各位的情形是怎样的,我可能一年看一百本书,不断的找各种书看,去跟人交流,最后你可能就会搜集很多的信息来完善你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设计者不是咨询公司,而是自己在实践中摸索。但是在实践中摸索一定需要有理论做指导,所以有一句话是说:你的问题不是思考太少了,而是不读书,思考太多。多综合一些知识再进行思考,可能会站得更高。
问题四:没有流程和制度,用什么样的方法让每个人都做出最大的贡献?
快速发展的小公司如何吸引到高质量人才
问题五:快速发展的小公司如何吸引高质量的人才?
文跃然:最重要的人才是自己和周边跟着的几个人。做企业应该有四个人跟着我们:产品、市场、人力、财务。创业时期重要的就是创业者本人,这四种协助是不断变化的。在创业时期组建一个非常完美的团队,这个观点是错的,正确的是让团队能够运行。搞投资的人不见得可以投资的准,教条式的看你的团队,盲目追求完美团队,可能没有看准这里面的根本性东西,真正值得投的其实就是一把手本身。
创业公司战略形成的核心是产品开发
问题六:聚焦目标与鼓励创意是否平衡?
文跃然:又要创新,又要完成眼前任务,其实质是什么?眼前任务是获得现金流,长期目标是获得更大的竞争力。所以一个企业在现在的目标和未来的发展之间总要把握住一件事,创新是需要子弹的,不断把现金流弄过来,这才能活下去。谈愿景如果忽略了这一阶段的现金流,基本上谈几年就谈不下去了。创业公司战略形成的核心阶段是产品开发,战略执行的核心就是思考,最后的结论是做一个构架,做一家机器,不要依赖人,而是要依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