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阿拉伯的故事……等等,不是阿拉伯,是波斯,波斯!
先来看模型:
XEROX的Logo既熟悉又陌生,因为它让人想起富士打印机品牌,但是作为模型品牌,很多玩家们就没听说过。
玩过Ilario品牌1/43模型的玩家,通过包装风格和底座就能猜到:这个品牌的产品来自Ilario的国内代工厂。当然,世界一流做工的模型还真有不少诞生在国内。XEROX并非简单的复刻Ilario曾经发行的作品,还做了更多改进。
摒弃Ilario宽于透明罩的复古木底座,沿用IL副牌Chromes的齐边实木底座,摆放和收纳都更加方便、舒服。
XEROX即将发售的770K有三种颜色:黑、白、暗红,车身状态又分为开篷和关篷,一共产生出六个版本,每个版本的限量数都很少。
我拿到的三台试装样板,都有很高的完成度和工艺质量。接下来关于模型的内容,对有兴趣的玩家可作充分的参考。
每个颜色的770K都有独特的风味,而且每个颜色都有它背后的故事。
在故事开始之前,请记住:这三个颜色都属于同一台车。这个世界上有且仅有一台Mercedes-Benz770KW150CabrioletB。这三个颜色基本就是这台车在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样貌。
第一章:联姻波斯
在1938年的纳粹德国,梅赛德斯-奔驰770K的第二代车型(W150)问世,也被称为GroerMercedes(大型梅赛德斯),在大量关于二战时期的历史档案录像里能看到纳粹“元首”和高官们在二战前和战争期间都经常乘坐它。
除了长轴距敞篷车、全封闭车身的防弹车,在W150的770K产品序列里,奔驰还生产过唯一的一台两门敞篷车,这就是今天的主角CabrioletB型。
参考1930年代的540K,CabrioletA代表的车身是两门敞篷单排双座版,CabrioletB就是两门敞篷双排四座版。
这台白色的770KCabrioletB可能是战前梅赛德斯最为雍容华贵的一台敞篷车。770K生产都需要“第三帝国”的官方批文,这台车也不例外。它的诞生不是献礼纳粹,而是作为国礼,提供给当时的伊朗国王。至于彼时“第三帝国”和波斯人之间的关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找史料,了解伊朗和德国的“百年之恋”,在这里我们以讨论汽车和模型为主。
这台车的交付对象是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MohammedRezaPahlavi,伊朗的末代国王,礼萨汗的长子)。巧合的是,在1970年代奔驰G越野车也是为他的军队研发的。但是到了1979年,巴列维王朝被推翻,G-Class也进入民用领域。风云几十年,梅赛德斯似乎与他特别有缘分……
虽然这台车属于被称作伊朗“沙阿”(ShahD'Iran)的巴列维,但是,巴列维本人却从来没有碰过这台车。
也许是因为巴列维和纳粹的关系不好,没有带它回德黑兰,或是因为二战的原因,这台车没能送到伊朗,说法不一。总之,在战争结束后,这台车成为了苏联的战利品,自然而然运到了苏联。苏军的侦察连指挥官罗季斯拉夫·奇日科夫成为它的新主人。
我们来看一看白色车身的模型:
从侧面看,修长流畅的车身,从形体、高低布局,前后比例都有准确还原。
模型参考战前样式,做了全升窗的版本,在这一点上,XEROX和曾经ILARIO做的款式区别很大。
那时候的梅赛德斯不论320A还是500K、540K……乃至770K,都是大波浪翼子板,部分车身都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后轮外罩。德国的车身造型不像法国那么浪漫出彩,而且看似很“套娃”,不过比例总是非常和谐耐看,细节经得起推敲。
在模型上,不论是贯穿翼子板的金属线,还是外表的金属扣件,都有细致表达,装配对称,角度正确,可见品控到位。
白色模型虽然还原的是战前状态,但是车尾却参考了苏联时期的实车样式,挂着莫斯科的车牌。
从俯视角度看,座椅参照1977的样子进行了白色描边,这也是XEROX在ILARIO基础上的重要改进之一。
金属装饰线用的是软材质,比硬质地的蚀刻片省心。轮毂的造型和战前老照片里的样式完全一致。轮芯有奔驰标,如果能再细致立体一些就更好了。
车头水箱罩顶部的车标底座非常干净,在1/43领域实属精品。细看你会发现中网使用网格蚀刻片和打孔蚀刻片对粘,才有接近实车的密集效果。
第二章:入乡随俗
大概是1957年,苏联首任车主罗季斯拉夫·奇日科夫(前文提到的那位军官)成为著名的自行车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得了许多胜利。赫鲁晓夫赠予他一台新伏尔加GAZ-21小轿车。于是这台770K就来到了他的朋友——艺术家夫妇玛丽娅(MariaMironova)和亚力山大(AlexanderMenaker)手上。大概也是在这时期,这台车曾被改造,全车漆成了黑色,拆除了前保险杠的“号角”喇叭和雾灯。
也许这种样子,看起来更具“第三帝国时期”770K应有的气质。每张照片里的路人对这台车都很有回头率……
在我看来,模型如果按这个样子如实还原,就会少了很多韵味,尤其是轮毂一片漆黑的样子失去了高级感。好在,XEROX做的这版黑色,还是按照战前的样式来做,只是换个颜色。
深色车身,总是最能体现金属装饰线和镀铬部件的美感,这种反差就像黑礼服和白衬衫。
不同于白色的温润,黑色的模型还原了那个年代的威严肃穆甚至是恐怖……
黑色的漆面更加考验树脂车身的开模平整,各个角度看,没有明显的瑕疵,装配干净,无残胶。
历史上,这一时期,车尾的那块莫斯科牌照,号码依然是63-51。
模型的前后保险杠以塑料电镀作为基底,用黑色水贴还原实车的黑色橡胶部分。尾灯用蚀刻片打底凝胶,惟妙惟肖。
值得一提的是:尾灯以蚀刻片打底,凝胶工艺,灯支架细致圆润,能体现实车尾灯的结构,又有很好的平整度。
在30年代末期,行李箱不再是外挂捆绑在车尾,车身已经进化到完全流畅圆润的水准,这样的车尾造型被很多厂家一直沿用到战后1950年代。这台770K在某些角度看起来,也能用战后BMW502的“巴洛克天使”称号来形容,你赞同吗?
备胎罩造型做到了“游泳圈”形状,和四个轮子一样,应有的内凹和表面平整做的很好,装饰线粘贴到位,嵌入翼子板后的垂直角度也对。整台车零件装配位置都很准确,溢胶控制的很好,完全能达到千元模型的水准。
画龙点睛的部位除了水箱罩,还有大灯和号角。
号角喇叭一如其他部位的电镀件,基本平整,无沙粒,没有开模产生的形状扭曲。
而大灯就非常厉害了,凝胶的和电镀灯罩无缝衔接带来惊喜,灯碗里的立体感也有体现。
看看内饰,这台车仪表布局不同于其他770K车型,中间是个巨大的收音机,转速表和车速表分居两边,指针刻度清晰。方向盘中间的小拨杆用蚀刻片还原。前档开启通风的三个旋钮也做出来了,其余细小开关以及木纹都由大面积贴纸呈现。
XEROX此次在座椅上特别增加了手工涂色的描边,还原实车的细节。但是感觉上颜料有点浅,也可能是样板车的原因,颜料不够厚实,遮不住底下的黑色塑料,带点半透明感。
XEROX主打老爷车题材,用的底座规格还比BBR、MU这样的牌子略大一点。从俯视角度看,770K的长度宽度都把底座面积占得很满,可见实车的体积是有多大。都说迈巴赫齐柏林是战前德国最大豪华车,对此我一直心存质疑的。
第三章:新生
“世界上有些遭遇过颠沛流离的人或物,到了晚年往往会有个好结局。”
1980年代末,这台车再次易主。赶上进口限制的放宽,这台车得以运到美国。据说卖给了加利福尼亚百万富翁PaulCaracic,价格是450万美元!最后,这台车的新主人是威廉-莱昂(WilliamLyon)将军。他还收藏了希特勒曾经使用过的其中一台770KOffenerTourenwagen。这台车最终被漆成暗红色,改造成米色的顶棚和内饰,恢复了战前样貌的号角、雾灯和轮毂盖。也就是接下来我们要看的另一台模型的样子。
770KCabrioletB露面的次数并不多。
2008年,在著名的圆石滩古典车巡礼上,它获得的奖项是:“最佳战前梅赛德斯(ClassIMercedes-BenzPrewar)”。从它诞生至今,也许这是最好的状态和归宿了吧。
再次细品这台车的特征:水箱罩沿中线向后对折,所有外部装置对称排列。前雾灯是个可调角度的设计。前档风玻璃具有可以外推一个角度的通风功能。探照灯也是风挡两侧一边一个,比常规车型配置丰富。
模型不但逐一还原外部特征,从大的形态到小的部件比例都极力遵循实车。所以,在每一个相似角度对比实车,都无可挑剔。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型准。
不但型要准,还要“神似”。车身离地高度、风挡高度角度,还有顶棚伸出风挡的距离,都要很讲究。我甚至关心:第一眼看模型和第一眼看实车相同角度照片的时候,吸引我目光的部位是不是同一个地方?实车给你的“表情”、模型给你“表情”又是否一样?
从上图下图的对比,还能发现这台模型的一个亮点:轮胎的宽度拿捏的很好。从非常接近正面角度观察,轮胎相对于翼子板的缩进量、轮胎宽出轮毂的突出量,轮毂内凹和轮毂盖的落差量,都和实车非常接近。这是对“型准神似”的又一体现。
虽然水箱网格密度对43比例模型来说很难完全按比例无限精细,但是上面说的这些部位就真的考验模型开发者有没有认真测绘对比,产品经理有没有认真审视修正,大家有没有get到这台古典车的韵味。
侧后方看车尾,尾箱盖线条既要饱满,又要飘逸,顶棚走势要对又要有“骨感”,LandauBar距离顶棚侧面的间隙也要符合比例……还有单根排气管有没有像实车一样紧贴后杠下边缘,伸出量是否真实?这些细节,这台模型基本都做到了。
三台车的漆面,都经得起检查。我顺着光源循序渐进的看,没有波动起伏,没有喷漆过程中的气孔、沙眼,也没有装配过程造成的划痕、残胶。可见样板车在漆面处理上的到位,装配工人的熟练度之高。
这台车的侧面装饰线不同于其他四门版770K,从门把手向后继续延伸到接近车门铰链。这在W150家族里是独一无二的设计。
很多1930年代的欧洲老爷车,横向空间不宽裕,尤其是翼子板和踏板挤占了太多空间。770K不但翼子板都比别人宽,前排座依然保持充裕的宽度,凸显旗舰定位。
前风挡玻璃有独立的蚀刻件边框,表达了实车可外推通风的设计,雨刮虽然不细,但是装配配置很到位。顶棚前沿“鸭舌”长度合理,与前档衔接紧密。
前档两侧的探照灯,背面集成了后视镜。模型又一值得赞赏的地方:前风挡两侧金属面干净,探照灯支架粘结部位没有残胶。两侧探照灯对称无下垂。下图可见门把手也非常干净利落。
实车轮毂造型简单,模型不需要做很复杂的拉线来炫技。但是做工干净,金属抛边闪闪发亮,轮毂内凹量和“锅盖”的凸出量充足,加上轮胎合理的粗截面,让这台车即使没有白边轮胎,也能有非常舒服真实的观感。
这台车移居米国接受改造后,恢复了战前初始样式的车尾牌照,模型对此表达依然准确。
侧窗蚀刻件与上下部件的的衔接很严密。
后轮的侧罩,奔驰标和轮毂中心位置基本接近,可见车身高度合理。
暗红色车身和黑色一样突出每一条金属镀铬装饰。
总结:
不论什么比例的车模,决定其是否优秀,在开发设计是一方面因素,在代工厂的手艺和品控上,又是另一重要因素。XEROX模型一大优势就在他有自己的工厂,有技能娴熟、手艺稳定的工人。曾经我收Matix1/43经历过黑暗的品质滑坡时期。还有不少模型厂也有春节前赶工,节后缺人的尴尬现象。
这次770K的样板表现不仅达到了曾经ILARIO的水平,还听取了玩家们的意见作了诸多改进。总的来说:表现均衡、性价比高,质量稳定,值得拥有。
XEROX目前几款车型的表现,让我完全不用担心“品控拼人品”的情况,选材上款款都是经典,尤其战前老爷车,各个都是造型优美,细节耐看。我非常期待XEROX发布更多的经典车型:梅赛德斯、布加迪、Horch、Voisin、R-R……
延伸阅读:关于770
梅赛德斯-奔驰770共有两代车型:底盘代号W07和W150。
代号W07的770是1930年推出的梅赛德斯-奔驰630型车的继承者。主要为政府用车。原帝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PaulvonHindenburg)、裕仁天皇和教皇十一世(PopePiusXI)都使用W07的770。直到1938年,共生产了117辆W07系列770。
W07由一台容量为7655cc的直列八缸发动机提供动力,该发动机带有顶置凸轮轴和铝制活塞,无增压的机型在2800rpm时产生150匹制动马力(110kW)。如果选配鲁式增压器(Roots),在节气门全开时接合,2800rpm输出200匹制动马力(150kw),车速最高达到160公里/小时。配备四档变速箱,第三个档位是直接传动,第四个是超速档。
上面这两台车,如今都保存在德国斯图加特的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
也许,曾经770K为纳粹和轴心国效力的事实,也是如今的梅赛德斯不愿意提及的黑历史吧。
到了1938年,梅赛德斯770有了实质性的修改,发展出第二代770K,内部代号W150。上面说的纳粹使用的770K,更多的是指这一代。
W150的底盘由椭圆形截面管制成,四周悬挂在螺旋弹簧上,前悬为独立悬架,后悬为三连杆迪翁轴。发动机的基本结构与W07相同,但经过调整,无增压时,在3000rpm可产生155匹制动马力(116kw)。有机械增压时,在3200rpm可产生230匹制动马力(170kw)。变速器升级为五个前进档。
在1938年,巨大的W150被认为是当时最昂贵的德国乘用车,它没有价格表,仅仅公布为“aufAnfrage”(可索取)。1943年底盘生产结束。最后一批W150770K是在1944年3月制造和交付的,总产量88台。
随着二战结束、纳粹垮台,有些W150770K随战胜国作为战利品带回,有的继续留在当年服役过的国家。渥太华的加拿大战争博物馆保存着希特勒使用的七辆770K中的一辆。挪威有两辆,俄罗斯民间亿万富翁有一辆,德国辛舍姆的Technisches博物馆有一辆,还有新西兰Paraparaumu的Southward汽车博物馆有一辆……2014年在米国圆石滩古典车巡礼上露面的也被证实是希特勒用车的其中一台,现在的拥有者也属于前文提到的威廉-莱昂家族:
还有一台W150770K被改造的面目全非,在原“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曾经的国防部长(后来当总统了)克莱门特·戈特瓦尔德使用了这台车进行阅兵。
照片里这台车被重新制造了车身,所有奔驰三叉星的痕迹,无论是水箱罩、轮毂盖还是内饰上,都被清除。在仪表盘上,甚至三叉星也被五角星所替代。如今这台稀奇古怪的W150在布拉格国家技术博物馆展出:
2020年,Autocult做了这台车的1/43模型:
文中历史资料均摘自网络,不代表个人观点、立场,仅供爱好者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