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安扬:因为公司的资料都是散落在各种各样的一个角落里面的。你把这些信息结合起来的时候,就有点跟侦探游戏那样,你无论是看柯南,还是看别的什么这种东西,复合模式,然后他们都是把信息碎片收集起来,试图去还原一个过程。
现在,侯安扬有时候会在微博上回答别人的问题,也偶尔跟网友互动,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个集结智慧的方式,用很低的成本去获取别人的专业知识,对未来的投资之路也非常有益。
侯安扬:他们(网民)经常会有一些特别专业的人,特别内涵的人,就几句话点拨你,然后你能得到非常非常多的启发。
二、侯安扬:逃顶炒外汇亏到哭痛定思痛牛股翻身
在成为“网红”之前,侯安扬又有怎样的经历呢?
侯安扬初入股市时还是一名大学新生,但一开始,他就幸运地尝到了股市带给他的丰厚利润。
侯安扬:我当时2004年,我妈拿我名字去开了一个户,其实主要是她买,但当时就接触上股票。一开始也不是太懂这些东西,只是她亏了一些钱。但后面就又进入到一个特别波澜壮阔的牛市,从她用我名字开始那一刻,就接触股票。
侯安扬:在2007年前,学生还不是太多,炒股票。但是有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就已经聚成团去炒股票了。当时北大有一个论坛就叫谈股论金,股票的股,黄金的金。然后这个里面就形成社团,有很多朋友就在线下,大家一起来吃个鸡翅,喝杯啤酒,然后一边谈股票。然后整一个牛市氛围一开始,就有一些认识的学生,是比较早的进去的(一批),但是后来到2007年后,就更多人进去,已经进入到一种群众运动的状态,当时全民炒股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
身在校园,侯安扬身边大多数的同学都秉承着象牙塔里特有的研究精神,愿意深入探讨。在北大的论坛里,讨论着各种各样的公司。
侯安扬:其实2006、2007年那一波,我们炒股票更多的是凭着一种直觉,就是追涨,一种特别人性化,人性的这种状态。
虽然这时的侯安扬还享受着疯狂的A股所带来的快感,但是他很快在全民火爆入市的时候嗅到了不安的气息。
侯安扬:2008年1月的时候有一波反弹,但是到后面就开始跌了。然后我当时,其实看到股市特别贵。因为当时我在整个过程也学了一些所谓的价值投资的基本理念了。基本理念,你要去翻美国的书,觉得他们一般说30倍就很贵了。但是我们当时的股市,我记得是60多倍,然后到后面,你怎么去算都是一个很夸张的数。
侯安扬:当时交了一笔很大的学费,就是我在外围市场去做投资。结果一开始就赚了很多钱,我记得当时投了一点点钱,但是外汇是一个非常高杠杆的钱。我作为学生,我赚了上百万的钱。然后那对一般的人来说,那肯定是很好的,而且上百万是很大的,是美元。
侯安扬最初投入的资金仅仅是五千美元,一下子能够赚到这么多钱,得意地在图书馆看书都能哼小曲。但是,因为使用了高杠杆,行情一转他到手的钱一下子就全数吐了回去。
侯安扬:我当时就是觉得整个世界都灰暗了,上课都魂不守舍了,我记得那几天是没法睡觉。你会感觉整个世界都在崩溃,是很难形容。但是那个心是很难受的,然后我当时抱着女朋友哭,哭个不停。
交了巨额学费的侯安扬自此对投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金融风暴那些惊人的场景并不只是出现在新闻头条里,它还会直接影响到每个人。侯安扬逐渐开始在自己的投资领域慢慢建起研究模式。
侯安扬:因为今天长城已经成为国产的汽车的NO.1了,但是当时长城还是一个300亿市值的一个公司吧,它到2013、2014年的时候就大涨。到现在,长城可能是不是在蓄力,在某个阶段可能又会进入到更高的台阶也说不定。
三、侯安扬:建模型捞出好股票黑天鹅反而成机会
侯安扬有了自己的投资模式和选股方法,在波涛汹涌的股票市场里,寻找到最值得被投资的那一只。
侯安扬在国内外读的都是名校,一直以来都秉承着学院派的研究风格,他说自己最擅长的,是宏观分析和金融建模,甚至,在美国留学的时候,他研发出了数套量化模型并将它投入实际投资中,这也给他的选股方式造成了一定影响。
侯安扬:说你会不会用自然模型,你会不会用做所谓的量化策略,就试图去用一些比较量化的数量化的模式去解释股市.
和众多信奉巴菲特的价值投资者一样,侯安扬的投资思路就是寻找好公司,挑出行业里最好的那一个并长期持有。
和许多理念很保守的投资者不一样,侯安扬更看好那些可以快速发展并且有着充分竞争力的公司,还能从其他角度分析公司的潜在价值。
除了将有竞争力的好公司从行业中“捞”出来,侯安扬还说他善于捕捉那些业绩反转型的公司。2013年,侯安扬在一篇演讲稿中提到了市场的“不确定性”,认为好的公司遇到些突发性事件的时候,很可能迎来的是更大的投资机会。
对于侯安扬来说,无论有着怎样的经历,自己都是幸运的,因为他像一个侦探一样,不断发掘着那些有价值的公司,在恰当的时机买入,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将那些好公司捞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