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染性病害:由生物引起,有传染性,病原体多种,如真菌、细菌、病毒、线虫或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非侵染性病害:非生物引起的营养元素缺乏、水分不足或过量,低温冻害和高温灼伤、肥害、药害及废水废气造成的毒害等。
侵染性病害
真菌引起的病害:
霜霉病、炭疽病、叶斑病、枯萎病、立枯病、猝倒病、白粉病、锈病、稻瘟病、纹枯病、疫病、灰霉病、稻曲病、黄萎病、菌核病、果树疮痂病等
病状:黄叶、烂叶、坏死、萎蔫等
病症:灰霉、白粉、黑粉、锈粉、根腐等
霜霉病:主要在叶片正面形成黄色、多角形病斑,在病斑的背面产生白色或紫灰色霉层(黄瓜、菠菜),发展迅速时在短期内使叶片枯干以致植株枯死。植物的花梗、果实等受害后,可引起组织膨大或畸形,如十字花科作物霜霉病。禾谷类作物发生霜霉病可使花器变态呈小叶状,如谷子白发病;或引起植株矮化、萎黄,如水稻、小麦等的黄化萎缩病。
炭疽病:危害植物的茎、叶、果实等部位,病斑形状不规则,多为近圆形,稍凹陷,黄褐色至黑褐色,大多具黑色边缘,具明显的同心轮纹,密生黑褐色小点,湿度大时,会有橘红色或橘黄色的霉层
枯萎病:维管束病害。多发生于成株期。发病初期顶部叶片似缺水萎蔫,后萎蔫加重,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叶脉变黄、枯萎而死。病情严重时,整株叶片枯黄,黄枯的叶片不脱落。有时症状多表现在1~2层分枝上,也有同一叶片仅半边变黄,另一半健全如常。劈开病茎可见其维管束变深褐色。
黄萎病:维管束病害。定植后开始发病,座果后发病严重。一般病株多从下部叶片发病向上部叶片发展或从一边发病向全株发展。发病初期,叶片边缘及叶脉间首先变黄,逐渐发展至叶片半边或整个叶片发黄。天气干旱或晴天中午前后表现萎蔫,早晚可恢复正常。后期病叶由黄变褐,有时叶缘向上卷曲、萎垂或脱落,严重时病株叶片脱光,仅剩茎秆。劈开病根、茎、叶柄等部位,可见其维管束变褐色。纵切重病株成熟果实,也可见维管束变黑褐色。
猝倒病:幼苗的茎基部呈水渍状变软,使之迅速萎蔫,最后茎基部呈线状缢缩。有时子叶尚未表现症状即已倒伏,湿度大时,在病部可看到白色絮状物。以瓜类幼苗最常见。
立枯病:受害幼苗茎基部产生褐色病斑,病斑扩大,绕茎一周,逐渐使幼茎萎缩直至幼苗枯死,一般不立即倒伏。湿度大时,在病部可看到浅褐色的丝状霉。受侵染子叶也可产生褐色不规则形的病斑。茄科、瓜类蔬菜、十字花科作物和棉苗的立枯病发生较普遍。
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也危害叶柄和茎基部,被侵染叶片正面和背面均可产生白色近圆形粉状物小斑,病斑扩大连成片,使叶面布满白粉,随后叶面枯黄,发脆,但不脱落。果实受害后会产生白色粉状霉层,造成果实的腐烂或产生锈斑。
锈病:为害植物的叶、茎和果实。一般只引起局部侵染,受害部位可因孢子积集而产生不同颜色的小疱点或疱状、杯状、毛状物,有的还可在枝干上引起肿瘤、粗皮、丛枝、曲枝等症状,或造成落叶、焦梢、生长不良等。严重时孢子堆密集成片,植株因体内水分大量蒸发而迅速枯死。
早疫病:(茄链格孢,发病时期早,一般在第一茬果之前)叶片和茎叶分枝处最容易发病,呈现圆形至椭圆形、灰褐色至深褐色的同心轮纹病斑,潮湿时病斑表面生出灰黑色状物,块茎染病产生暗褐色稍凹陷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分明,皮下呈浅褐色海绵状干腐青果发病后先从果蒂开始,在果蒂附近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凹陷、带同心轮纹,生有黑色霉层,后期病果开裂,提前变红。
晚疫病(疫霉属,发病时期晚,一般在中后期)叶片和青果发病较重,叶片发病速度快,多从叶尖和叶缘出现不规则的暗绿色水浸状的病斑,逐渐变褐色:茎杆上病斑为黑褐色,茎杆变细,致全株萎蔫或折倒;青果发病先形成油浸状暗绿色病斑,后变为暗褐色至棕褐色,边缘明显呈云纹状,病斑处较硬,一般不变软。湿度大时病部易长出白霉,迅速腐烂。
灰霉病:花、果、叶、茎均可发病,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或果柄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叶片发病从叶尖开始,沿叶脉间成“V”形或半圆形向内扩展,黄褐色,边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病健交界分明。湿度大时病部出现灰黑色霉层。
菌核病:主要为害茎蔓、叶片和果实。茎基部染病,初生水渍状斑,后扩展成淡褐色,造成茎基软腐或纵裂,病部表面生出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叶片染病,叶面上现灰色至灰褐色湿腐状大斑,病斑边缘与健部分界不明显,湿度大时斑面上现絮状白霉,终致叶片腐烂。果实染病,初现水浸状斑,扩大后呈湿腐状,其表现密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发病后期病部表面现数量不等的黑色鼠粪状菌核。
疮痂病:受害部位形成粗糙、稍隆起、疮痂状或木栓化、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中央开裂或下陷。以茎荚、瓜果、块根、块茎受害后的症状最为明显。严重时病斑
连成片、果实畸形、肉质根茎发育不良。叶片受害造成歪扭,幼株致死。
霉斑穿孔病:危害叶片,初为淡黄绿色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紫色,后变成褐色,大小为2—6毫米,最后穿孔。潮湿时,病斑背面长出污白色霉状物。幼叶
受害后变枯焦,不穿孔。枝条受害后,以芽为中心,形成圆形病斑,边缘紫褐色,有
裂纹和流胶现象。果实受害后,病斑初为紫色,后变成褐色,边缘呈红色,中央凹陷。褐斑穿孔病:叶片受害后,两面可产生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紫色或紫红色,略有轮纹,后期病斑两面可长出灰褐色霉状物。中部干枯脱落或穿孔,穿孔的边缘整齐。新梢和果实上的病斑与叶片相似,也可产生褐色霉层。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主要危害根部。发病初期植株生长缓慢、矮小,下部叶片常在中午萎蔫、早晚恢复,后期基部叶片变黄、枯萎,有时整株枯死。病株根部出现肿瘤是此病最明显的特征。感病愈早,症状愈重。白菜、甘蓝、芥菜的根部肿瘤多出现在主根或侧根上,一般为手指形或不规则,大小不等,大如鸡蛋,小如米粒。主根上肿瘤大而少,侧根上小而多。萝卜及芜菁等跟菜在侧根上生肿瘤。主根不变形,病根初期光滑,后期龟裂、粗糙。
细菌引起的病害:
青枯病、软腐病、角斑病、溃疡病、辣椒疮痂病、桃穿孔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姜瘟病、根癌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