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药材病虫害特点、农药登记情况对于规范使用农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了解中药材中农药残留检测标准及农药污染现状对于中药监管以及规范农药使用有促进作用。故本研究对中药材种植病虫害特征、中药材农药登记现状和污染现状进行汇总和分析,旨在掌握中药材中农药污染现状,进而为中药材中农药使用和监管提出建议。
1中药材种植过程中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农药使用登记情况
1.1中药材中病虫害发生特点
1.2中药种植常见病虫害及农药使用登记情况
据吕朝耕等统计,截至2018年3月,登记用于中药材的农药共计约10种药材,分别为人参、三七、枸杞、铁皮石斛、白术、杭白菊、菊花、山药、贝母和元胡,共登记了91个农药产品。此外,尚有较大数量农药登记用于枣、桃、橘、姜、桑等药食两用中更偏重于食品或饲料的作物。近3年,虽然中药材中农药登记数量增长迅速,但新增登记呈现较为集中的趋势。通过查询中国农药信息网[7]统计所得:截至2021年8月,又有20余种药用植物新增农药登记,包括芍药、牡丹、玄参、麦冬、地黄、当归、川芎、苍术、党参、黄连、黄精、大黄、石斛、荆芥等。从新增农药登记的药用植物可看出主要集中在根、根茎以及花类入药的品种上。新增登记农药呈较为集中的趋势:人参、枸杞、金银花、菊花等原来就有登记记录的品种项下登记数量明显增加,且新增登记的农药品种趋于同质化。以皮入药的植物如黄柏、厚朴,以叶入药的植物如银杏,以全草入药的植物如薄荷、广藿香等品种农药登记尚处于空白状态
2国内中药材中农药残留标准现状
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药材农残规定
《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是我国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2763-2021中药用植物残留限量标准共有161项,包括了43项药用植物通用标准和不同品种下的118项标准。相比GB2763-2019增加了43项通用标准,并增加了贝母、百合在作为药用植物时的标准。从2016到2021版GB2763食品中最大农药残留限量国家标准中药用植物农残限量变化可发现:收录的药用植物品种稳步提升,限量标准数量大幅增长。见表1所示。
表1GB2763标准中药用植物收录情况
2.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中农残规定
3中药中农药残留污染现状总结分析
表2药材品种及农药检出情况
注:*为禁用农药。
4中药材中农药标准制修订建议
4.1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常用农药
4.2科学制定限量值
在中药农药安全性控制标准中,制定科学合理的限量值至关重要。《中国药典》2020年版已经对中药中农药残留限量值制定原则进行了制修订。在检索引用权威数据,如参考FAO/WHO、WHO、JECFA、FDA、EPA、EFSA等机构最新的评估报告及数据时,还应结合中药用药特点制定限度。《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9302中药有害残留物限量制定指导原则[12]结合中药使用特点(考虑中药服用频率和服用年限),提出了农药残留最大限量的理论计算公式,如公式(1)所示:
式中L为最大限量理论值(mg·kg–1);
A为每日允许摄入量(mg·kg–1bw);
W为人体平均体重(kg),一般按63kg计;
M为中药材(饮片)每日人均可服用的最大剂量(kg);
AT为平均寿命天数,一般为365天/年×70年;
EF为中药材或饮片服用频率(天/年);
ED为一生服用中药的暴露年限;
t为中药材及饮片经煎煮或提取后农药的转移率(%);
100为安全因子,表示每日由中药材及其制品中摄取的农药残留量不大于日总暴露量(包括食物和饮用水)的1%。
4.3中药材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
对于中药材中的检出农药,应采用风险评估方法对其暴露风险值进行评价,再结合健康指导值判断是否存在风险,故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对于评价中药材中农药残留是否存在风险,以及监管的优先级别具有指导性意义。中药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程序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描述4个步骤。近些年来中药中风险评估方法和模式已经初步形成,但仍缺乏农药残留田间试验和中药中农药加工因子等数据,需要吸收国内外先进风险评估理念和积累数据,对评估模型进行改进和完善。
中药用药安全性总体向好,但仍在一些品种上存在农药滥用情况。中药农药残留污染涉及到从种植到使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需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专家指导、社会参与”。制定标准和监控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希望通过倒逼机制规范中药种植生产中的农药使用,让中药产业能够良好循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