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故事内容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故事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小班故事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二)趣味设计故事教学中的活动

在讲述故事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计出如下活动:在幼儿听故事时,教师向他们出示相应的教学卡片,帮助他们理解;让幼儿通过画面猜测故事的大意;将打乱顺序的图片按自己的理解重新排序;结合故事的关键词猜测故事内容等。富有新意、手脑并用的活动是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讲故事时教师身体语言的运用可增强故事的感染力,提高故事的理解度。讲故事比读故事更具个性特点,教师可观察儿童的反应,并随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二、小班幼儿故事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和形式

在故事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手偶或图片、音乐等教具,加上动作一起来讲述故事,让孩子从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掌握并学会说一定的词句,可以将情景游戏、活动表演、对话交流、环境影响等多种形式贯穿于教学中。

(一)故事教学开始时,以提问引出作品,为讲述故事内容做铺垫

帮助幼儿理解作品时,采用提问的方法,帮助幼儿层层深入地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应能引起幼儿对作品内容的回忆,也可以通过提问帮助幼儿领悟故事的主题,教师还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将自己对作品的内心体验表达出来。

(二)引导幼儿复述故事或续编故事

为保证幼儿将故事的主要情节讲述出来,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法帮助幼儿回忆作品中的主要内容。此外,在续编故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创造性提问的方法,以启发幼儿的想像。不过,创造性提问只适合于年龄较大的幼儿,对小班孩子,一般采用回忆性和体验性的提问,以帮助幼儿理解并体验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引导幼儿思考,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策略一】活动归纳法。有些故事情节连贯性强,往往能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呈现。对这类故事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依据故事内容布置游戏环境、准备活动材料,把幼儿引入到故事情境之中,并以游戏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展开故事情节,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理解故事。在此基础上,师幼共同归纳故事内容。

比如,在故事《小猴摘桃子》教学活动中,我事先创设了“山洞”“独木桥”“花果山”等活动环境。准备了头饰、桃子等活动材料。活动开始后我先让幼儿戴上猴子头饰,并运用游戏化的语言激起幼儿上花果山摘桃子的愿望。在欢快音乐的伴奏下幼儿先“钻山洞”后“过小桥”,而我则适时引导幼儿学说句子“你不推,我不挤,一个挨着一个过”。到达花果山之后,幼儿一个挨着一个摘桃子,并回到原位吃桃子。最后我和幼儿一起把猴妈妈带领小猴上花果山摘桃子的活动编成故事。从而自然地再现了《小猴摘桃子》的故事。幼儿因为有之前的游戏活动做基础对故事的体验也更加深刻。

【策略二】启发猜想法。有些故事上下旬或上下段之间有某种程度上的逻辑推理关系,或者是段落内容及结构较为类似。在对这类故事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只提供给幼儿故事的部分情节,启发、鼓励幼儿积极猜想故事下面的情节,这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故事《小鸭找朋友》的段落内容及结构就较为类似。我先重点讲述故事的第一段,并结合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让幼儿学说故事中的重点句子和礼貌用语。接着,我用拖动图片的方式出示小白兔和小乌龟。然后,我引导幼儿根据上面的故事情节,猜想和小白兔、小乌龟有关的故事情节和语言。这给了幼儿较大的猜想空间,既调动了幼儿学习故事的积极性,又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

【策略三】难点前置法。有些需要经过多层次分析推理的故事,幼儿一时半刻难以理解。因此在故事教学开展之前,教师可将难点提炼出来,通过实验或其他辅助手段引导幼儿主动去探索和交流,以突破难点,丰富幼儿的直接经验,为下面的故事教学做好铺垫。

比如,在进行故事《包公审石头》教学之前,我考虑到幼儿难以理解包公通过铜钱入水来判断小偷的方法,我便准备了一些沾油及没沾油的硬币,让幼儿分组将两种硬币分批投入清水中。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幼儿很快就明白了故事中的道理。然后我再进行故事教学,由于难点已被事先解决,因而教学进展相当顺利。

【策略四】暂停质疑法。有些故事悬念迭出,可质疑的角度多。在对这类故事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在故事讲述中间作有意义的暂时停顿、中断,提出疑问引导幼儿进行分析讨论和探究,在开放性问题的启发下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比如,在故事《司马光砸缸》教学中。当讲到一幼童跌入水缸时,我暂停提问“司马光会怎样救同伴呢”引导幼儿思考对策。又如,在故事《小猪和靴子》教学中,当讲到小猪发现树边有一样红红的东西,口小底大,摸上去很光滑时,我暂停提问“小朋友们。请猜猜这会是什么呢”从而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各种可能的猜测。

(一)教材分析

故事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充满童趣,幼儿及易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故事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使幼儿增长知识和明白事理,而且还能发展幼儿的听说能力。故事《龟兔赛跑》用浅显的故事内容不仅能让幼儿明白知道做事情只要不骄傲、认真、努力、坚持到底,一定能成功的寓意。而且故事里的动物对话,会激发起幼儿学习艺术语言的欲望,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在听听、看看、议议、讲讲中熟悉,理解故事内容。

2、学习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说出故事里的对话。

3、明白知道做事情只要不骄傲、认真、努力、坚持到底,一定能成功的寓意。

(三)教材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指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说出故事里的对话。

因为大班幼儿对故事的学习,已由喜欢听逐渐倾向想讲,但由于缺乏表达经验,在说故事中常是说了前句连不了后句,难以完整复述。所以,指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说出故事里的对话是教育中的重难点。

二、说教法

充分运用多种教育手段来刺激幼儿的听说能力。主要采用直观法,练习法和游戏法。

为什么要采用以上的方法?

因为直观法是根据幼儿思维特点决定的,幼儿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出示动画片,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及注意,能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同时为幼儿的口语表达做充分的准备。通过练习法,可以不断激发

幼儿的表达欲望,又根据大班幼儿虽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正在发展的特点,采用对话的形式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口语。

三、说学法

通过以上教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始终以听说能力贯穿始终,以次解决幼儿在学习用连贯的语言说出对话时,能举一反三,具有扩展语言的能力。

四、活动准备

示范挂图一张;粘贴图片:兔子、乌龟若干;根据幼儿分组情况准备的龟图赛跑手工人手一份;乌龟、兔子、猴子等小动物的头饰道具;词卡;故事盘。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与内容,我分三大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理解故事内容,发展想象力。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骤:教师运用示范法,完整的讲述故事一遍,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并发展幼儿的想象力。第二步骤:教师运用直观法,完整播放多媒体教学故事动画片,同时穿插直观性提问和探索性提问,以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印象和帮助理解、记忆。这样幼儿能克服不良的只求听不求甚解的习惯。

第二环节:学说故事里动物角色的对话。这一环节是解决重难点的关键,为突出重点,我将采用练习法,借助多媒体画面,逐一播放各种动物对话的画面,让幼儿看着画面学说对话。方式采用先说——再看——再说,层层递进,不断激发表达欲望。并在这一环节当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扩展语言。

【关键词】手偶;故事讲述水平;讲述数量;讲述内容;讲述过程

幼儿故事讲述活动有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的独特功能,“如同其他游戏一样,能锻炼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想象力”。〔1〕进一步来讲,幼儿的故事讲述水平可反映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社会生活的认知及其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等能力。幼儿的故事讲述能力是在听讲故事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2〕而成人讲述故事的方式对幼儿的故事讲述水平有较大的影响。实践中,幼儿园教师往往借助图画或玩偶等为幼儿讲述故事。这两种方式都具有一定的生动性,但由于其表现形式都是静止的,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现在,有很多教师开始借助手偶玩具为幼儿讲述故事。手偶形态逼真,并可以根据故事情节做出各种生动的表情和动作,在故事讲述中适当运用手偶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图片或玩偶等静态道具的不足,更有助于促进幼儿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有效提高其故事讲述水平。为深入分析手偶对提高幼儿故事讲述水平的积极作用,本研究采用实验法,对手偶在幼儿故事讲述中的作用及其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

一、研究设计

(一)被试选取

本研究选取杭州市某幼儿园32名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本研究是一个包括前测与后测的准实验研究,所以实验组与控制组并不是随机选择的。实验前,研究者通过观察以及与带班教师的交流,选取了水平相当的32名幼儿作为被试。为保证控制组和实验组故事讲述整体水平相当,研究人员通过前测,了解了每个被试的故事讲述水平,再据此进行小组分配,实验组和控制组各16名,每组男、女幼儿各8名。

(二)实验材料

1.故事

根据大班幼儿的故事讲述水平,研究者选择故事《小熊请客》为实验材料。该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丰满,语言富有童趣,且有丰富的动作表现,非常适合大班幼儿讲述。

2.手偶

研究者选择了与故事角色形象相对应的手偶,包括:小熊、狐狸、小猫咪、小狗、小公鸡。

(三)研究方法

1.前测和后测

研究者首先实施了等组前后测实验。对被试实施前测,旨在了解每个被试的故事讲述水平,按水平相当原则划分实验组与控制组。实验后,分别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了后测。实验组的后测是这样进行的:研究者先运用语言与手偶相结合的方式讲述故事,然后请幼儿一边操作手偶,一边复述刚才研究者讲的故事,研究者对有关情况加以记录;控制组的后测是这样进行的:研究者不使用手偶,直接用语言讲述故事,然后请幼儿复述故事,研究者对有关情况加以记录。通过对比实验组与控制组在自变量不同的情况下获得的数据,探究手偶使用对于幼儿故事讲述水平的影响。

2.定义变量

(1)自变量:在故事讲述过程中“是否使用手偶”。

(2)因变量:幼儿故事讲述水平的得分,具体包括讲述数量、讲述内容与讲述过程三个维度。

3.研究假设

(1)整体差异:在故事讲述过程中是否使用手偶会导致大班幼儿故事讲述水平在整体上的差异。

(2)具体差异:

a.在故事讲述过程中是否使用手偶会导致大班幼儿故事讲述中讲述数量的差异。

b.在故事讲述过程中是否使用手偶会导致大班幼儿故事讲述中讲述内容的差异。

c.在故事讲述过程中是否使用手偶会导致大班幼儿故事讲述中讲述过程的差异。

4.实验步骤

在实验过程中,1名研究人员先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为两组被试讲述故事,8名测试人员则对两组被试的故事讲述水平进行前后测。实验过程采用录音记录和现场记录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对被试的非言语动作也加以记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研究者为实验组幼儿讲述故事《小熊请客》(20分钟左右)。研究者一边讲述一边操作手偶,即用手偶做出各种动作和表情。

第二步:60分钟以后,分别由2名测试人员对实验组的1名幼儿进行测试。测试人员先使用语言简单导入:“小朋友,还记得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吗?请你带上手偶,把故事再讲一遍给我听好吗?”随后,测试人员让幼儿自己戴上手偶,简单试玩之后,要求幼儿开始讲述故事。在幼儿讲述过程中测试人员不作任何干预。

第三步:研究者为控制组幼儿讲述故事《小熊请客》(20分钟左右)。讲述的语气、语调和语速等与实验组一致,但不使用手偶。

第四步:60分钟之后,分别由2名测试人员对控制组的1名幼儿进行测试。测试人员先使用语言简单导入:“小朋友,还记得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吗?请你再讲一遍给我听好吗?”随后,幼儿开始讲述故事。在幼儿讲述过程中测试人员不作任何干预。

(四)研究工具

本研究通过试测,并由教师评定后确定了幼儿故事讲述水平的“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为检验量表的效度,研究者又使用本量表分别对“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进行了试测,并对所获数据进行方差分析(p

二、数据分析

(一)故事讲述水平的整体对比分析

删除2名被试的无效数据,实验最后获得30名被试的测评数据。对因变量“幼儿故事讲述水平”进行的整体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方式下的幼儿故事讲述水平在整体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

(二)故事讲述水平各维度的对比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实验组幼儿三个维度的得分均比控制组高。其中,是否使用手偶对幼儿故事讲述内容和讲述过程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3)。

1.讲述数量

2.讲述内容

实验组幼儿讲述内容的得分整体上高于控制组幼儿,且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从具体的测评内容来看,不同内容之间的差异大小不同。首先,实验组和控制组在故事讲述中使用的词汇量基本相同;其次,是否使用手偶对幼儿故事讲述中角色形象描述和人物动作描述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对人物对话描述的影响则无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故事讲述中是否使用手偶对于幼儿角色形象和人物动作描述的影响较大,其中,对角色形象描述的影响最为突出。

3.讲述过程

实验组幼儿故事讲述过程的得分整体略高于控制组幼儿,但差异不明显。从获得不同分值的幼儿人数来看,控制组中处于低分区域的幼儿略多,处于中高分区域的幼儿人数略少(见图3),但总体差异不明显。这说明,手偶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幼儿故事讲述中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但效果不明显。

三、启示

(一)手偶的使用对幼儿故事讲述具有重要作用

1.手偶的可动性对幼儿语言思维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手偶的可动性具有引导幼儿进行语言思维的积极作用。故事讲述中,讲述的数量、内容和过程是幼儿语言思维水平的具体体现。陈鹤琴认为,玩固然重要,玩具更重要,说明材料与幼儿活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手偶的可动性可激发幼儿表达的欲望。事实上,幼儿在玩手偶的过程中,自然地就会出现语言表达。其次,手偶配合故事讲述时,增加了信息总量。单纯的语言讲述传达的主要是语言信息,而手偶表现出的丰富的动作、表情既丰富了所要传达的信息,还可能引发幼儿丰富的联想,从而提高幼儿语言思维的信息总量。

2.手偶的形象性对幼儿角色形象描述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二)正确使用手偶,有效辅助幼儿进行故事讲述

1.故事应适合用手偶表演

如果要运用手偶进行故事讲述,那么所选择的故事应具有一定的表演性。首先,故事应具有典型的肢体动作,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手偶的独特优势。对于小、中班幼儿而言,可多选择那些情节简单、有重复性动作的故事。如《拔萝卜》的故事中,虽然人物角色较多,但故事情节主要是围绕“拔”这个动作展开的,所以比较适合小、中班幼儿使用手偶进行讲述。为大班幼儿选择的则可以是那些人物肢体语言比较丰富的故事,如本研究选择的《小熊请客》这个故事。其次,故事的对话要简明。一般来讲,幼儿在讲述故事时,语言与动作是相互配合的。如果语言过于繁复,手偶的配合就会比较困难,难以与故事情节融为一体,很可能会沦落为一个可有可无的装饰物,这不仅不利于发挥手偶的作用,同时还可能会影响幼儿对故事情趣和意境的理解。

2.故事讲述过程中应注意手偶和讲述者之间的主次切换

3.应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

(三)科学设计手偶

1.宜选取儿童熟悉的人物形象设计手偶

对角色形象的熟悉和理解是幼儿喜欢手偶、操作手偶的前提。幼儿只有对某一手偶形象及其故事比较熟悉,他们才可能产生模仿的兴趣。几乎所有的幼儿对不熟悉的手偶形象都没有兴趣。研究者对小、中、大班幼儿的观察和访谈发现,知道小品演员小沈阳的幼儿很少,所以他们对小沈阳的手偶形象不太感兴趣,拿起后很快就放下。相反,幼儿拿到熟悉的手偶时,就会展开即时性的模仿行为。如看到孙悟空、猪八戒等手偶时,幼儿就开始操作手偶,模仿起孙悟空打妖精、猪八戒吃西瓜等动作。因此,设计手偶形象,一定要基于对幼儿喜好的深入了解,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幼儿喜爱的手偶,手偶也才能在幼儿故事讲述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

2.手偶的结构与大小应符合人体工学

成人和幼儿的手掌大小及比例不同,手偶的设计应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来进行。研究者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的手偶主要是为成人设计的,幼儿操作起来大多不顺手,也难以感受到手偶的趣味性,自然会降低幼儿操作手偶的兴趣。因此,手偶设计要将适合幼儿的和适合成人的区分开来,以满足幼儿和成人不同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恩宠.儿童心理与教育漫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27-36.

〔2〕高丽娅.学前班活动语言教育的存在及规律〔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7).

【关键词】幼儿故事教学法英语活动

一故事教学法概述

故事教学法是在幼儿教学活动中一种常见的教学基本形式,教师运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表达故事的中心思想,是提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在实施英语故事教学法时要遵循幼儿每个年龄段的年龄特点,掌握幼儿英语故事教学的特点、形式、组织与筹划等,让幼儿英语教学实现最优化。幼儿英语活动中的故事教学法是指让幼儿通过接触英语故事语言材料,了解故事的完整意义,让幼儿在教师讲述故事时利用听力来理解故事的过程,自觉意识语言结构和英语的形式变化,还可以运用其他活动故事形式教学如表演、游戏等活动方式,与幼儿建立师生互动共同建构这一特定的英语语言形式的过程。

二故事教学法在英语活动中的作用

1.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随着幼儿逐渐增强自我认知的能力,幼儿在掌握知识、认知度、其他方面的能力也随之加强。幼儿通过阅读故事或聆听故事能更好地理解故事中别人的思想、情感,发展对人与人之间各种社会关系的认知,并且能增强其人际交往能力。

2.激发幼儿的学习英语兴趣和学习动机

在孩子的眼中,英语是神秘、特别的,学习起来也让幼儿觉得非常困难,没有学习兴趣。幼儿很喜欢童话故事和寓言故事,从心理学研究表明,喜欢讲故事、喜欢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故事伴随着他们成长。故事教学法是把英语的词、句放在生动形象的故事中学习,故事情节中跌宕起伏的内容能吸引幼儿,帮助幼儿在听的同时也在听英语,在讲故事的同时也需要说英语,幼儿对故事产生兴趣时,对英语学习也自然会很积极,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3.故事教学法的实施方法

促进幼儿对英语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语言输入环境。因此教师要有较好的英语表达技能,掌握讲故事的技巧。在幼儿英语活动中,教师针对活动的教学目标,充分应用故事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教学策略而设计、组织、指导英语教学活动。在幼儿英语故事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利用英语故事材料,用表演故事、直观图文、对话扮演等方式来完成英语教学活动中语言的教学目标,在听故事、讲故事、表演故事的同时让幼儿学会组织英语语言材料,学会隐含于英语故事活动中的语言内容,如词汇、句型、西方习俗、简单的语法等,可以提高幼儿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

4.有利于提高幼儿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任何的故事都是有词汇和句子结构组成的。背句子、记单词、理解句子对幼儿来说非常困难枯燥,很容易伤害到幼儿的自信心。然而,在听故事、讲故事、表演故事等活动中,每个故事都有其内在的起因、经过、结果,这给幼儿形成一种神秘感,使其想了解故事中的来龙去脉和中心内容。教师可以把英语知识点和教学目标融入到故事中,让故得有趣,这样幼儿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有效地参加英语活动,在自然又愉快的重复中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而且会将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自信地在活动中展示出来。

三故事教学法在英语活动中的运用

1.利用故事的情境引导幼儿运用英语表达

利用故事的情境表演为幼儿创设英语环境帮助幼儿学习英语,不仅可以用情境产生兴趣,而且还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模拟故事的情节,通过肢体动作、语言表达、情绪变化来感受英语故事中想表达的含义,鼓励幼儿参与英语故事表演。在表演中,教师可以允许幼儿创造性地运用动作、表情、变更角色、增减情节、删改对话、情感释放、替换词语等,来锻炼幼儿英语口语发展,如在英语故事TheToothlessTiger中从“Tiger:I’mthekingoftheforest.I’mstrong.Ihavesharpteeth.”到“OuchOuch!Helpme,doctor!Ihaveatoothache.”就可以让幼儿感受英语故事中老虎的情绪变化,通过肢体动作的表演,既简单又方便幼儿理解英语故事中句子和内容的意思,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表演,要正确引导鼓励幼儿开口说英语,把自己想说的用英语表达出来,在不违背原作品的基础上是进行合理的创新、创造。

2.利用故事的创编培养幼儿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3.利用故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丰富生活经验

文化的载体就是语言,要想真正地学习英语,就必须了解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通过故事,幼儿能认知道理、反思自我,同时还能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一些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教师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应注意情感与态度目标的达成,不仅要引导幼儿明辨是非,区分好坏,而且要逐步培养幼儿对英语国家文化价值的正确态度,使幼儿通过英语故事教学活动扩大视野。如故事TheSnowWhite(《白雪公主》)它利用了拟人、夸张、比喻等表现手法贴近幼儿的年龄特点,当幼儿听到故事中的白雪公主吃了毒苹果而昏睡不醒时,幼儿会急切地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白雪公主会不会醒来?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展开想象力,想一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有什么解决办法,教师帮助引导,让幼儿说出自己的答案,以此来获得生活经验。如SantaClaus(《圣诞老人》)、EasterSunday(《复活节》)、Halloween(《万圣节》),不仅能开拓幼儿的英语知识面,还能让他们感受到多元文化,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认知。让幼儿在欢笑中了解不同节日的由来,体验不同的异国风情。

参考文献

[1]王林锋.“故事中心”英语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8

[2]鲁博.论故事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8

关键词:幼儿园;故事教学;方法

学龄前儿童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都较低,教师要根据他们的特点选择内容简单易懂、趣味性强、生动活泼的故事,对幼儿进行语言、智力和情感方面的教育。这样幼儿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接触儿童文学,发现其魅力。

一、开展故事教学的意义

1.具有德育意义

幼儿处于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的初级阶段,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正确引导,故事教学是较为有效的教育手段之一。故事能够反映现实生活,并且将生活中的现象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呈现出来,教师可以利用故事中的鲜明形象感染幼儿,让幼儿从故事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2.提高语言能力

故事教学一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词汇积累,二可以让幼儿从中学习正确的表达习惯。当幼儿在听故事时,会自觉地对故事中的词语进行储存,并且在听的过程中,幼儿还能注意到怎样将词语组成一个通顺的句子,从而提高表达能力。

3.扩大知识面,提高想象力

幼儿的好奇心很强,总爱问“为什么”,这是幼儿主动求知的表现,也反映了幼儿知识面有待拓宽的问题。故事教学能够丰富幼儿知识,满足幼儿好奇心理。故事是知识的一种载体,不同类的故事中蕴含着各种知识,幼儿在听故事、学故事的过程中会进行思考和评价,进而会促进幼儿想象力的提高。

4.激发学习兴趣

故事作为幼儿喜欢的一种教学形式,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当幼儿对故事情节产生疑问时就表示他们对故事产生了好奇,这时教师加以引导,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开展故事教学的方法

1.问题设置法

在幼儿故事教学中,提问能够起到引导作用,提问贯穿在故事讲解的各个环节中。首先,在故事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让幼儿产生好奇,进而专心地听故事的详细内容。其次,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思考。当教师讲完一个故事时,可以提问学生:“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主人公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你喜欢故事中的人物吗?说说为什么。”这样幼儿对听的故事有了简单的概括,同时将自己对故事中角色的看法结合内心的体验表达了出来。再次,当教师讲完故事时,可以让幼儿试着根据提示问题对故事进行续编。如,讲了《狼来了》这个故事,教师让幼儿继续想象:“放羊的孩子以后还会说谎吗?”“后来人们会对放羊的孩子说些什么?”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故事教学有助于幼儿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提高。

2.分组讨论法

组织讨论法是教师对幼儿进行分组,围绕故事内容的理解或者续编故事进行的讨论。分组讨论的方法在大班中运用较多。讨论法建立在幼儿对故事主要内容有基本理解的基础上,是为了引导幼儿深入理解故事内涵,调动幼儿情绪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当幼儿在理解故事的重点或者难点产生疑问时,教师可以将整个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交流,发挥想象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讲《爱笑的小花》这则故事时,教师在讲完后可以引导幼儿讨论:“天天想要采小花的时候外公是怎样劝小花的?”“天天为什么没有摘走小花?”“你想和小花做好朋友吗?那你应该怎样做呢?”教师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和难度的增加,引导幼儿通过讨论明白爱护花草的道理。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幼儿从故事中获得启迪,受到道德和情感的教育。

三、故事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选择有趣的故事

在幼儿园教学中运用故事教学法要选择语言生动活泼、内容有趣的故事,这样幼儿才会对故事产生兴趣,并且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述,从而进行积极思考,从故事中获得启示。

2.选择的故事难度要适当

针对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学生的不同特点,教师应当选择适合幼儿理解的内容,否则会引起幼儿的厌烦情绪,教师的教学也是无效的或者低效的。

3.增强课堂互动

让幼儿一味地坐着听、说,他们一定坚持不了一堂课,因此教师要在故事教学中为幼儿创造参与的机会,可以通过表演故事等形式让幼儿动起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幼儿的学习热情。

总之,作为幼教工作者,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要合理有效地利用故事教学,采用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发挥故事的教育作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表演故事;整体性

在《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指南)学习之后再次组织表演故事《拔萝卜》时,我是这样思考和实施的:

一、把握小班幼儿特点进行设计表演故事内容

本学期主题《花儿的世界》,让幼儿认识春天是万物生长、春暖花开的季节,为此,我们带领幼儿观察春天景色,讲述春天的故事,学习春天的歌曲,绘制春天的图画,体验到动植物的变化,表演关于春天的故事童话剧,特别是课本剧表演《小狗的一天》《小蝌蚪找妈妈》到《拔萝卜》让幼儿在这一系列的课本剧表演中积累表演经验,进一步认识理解春天的特征。帮助幼儿丰富对春天特征的认识,积累了词语表达方面的粗浅经验。我们在这个表演活动中,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

三、在《拔萝卜》表演活动中,依据《指南》注意把握几个方面

语言领域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幼儿用故事表演、绘画等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引导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学习儿歌《春娃娃》《春姑娘》《春游》,故事讲述《好朋友》。

社会领域: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拔萝卜》这个主题活动是最好的范例。家园互动的参观制作活动,亲子游戏活动,同伴小组合作绘画讲述等,极大地满足了幼儿交往的需要和体会集体活动的快乐。

科学领域: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和幼儿一起通过户外活动、参观考察、种植和饲养活动,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家园互动分别组织进行种植活动,让幼儿知道春天是种植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亲子参观认识蔬菜店的各种萝卜。认识各种萝卜,品尝萝卜制作的各种菜品。

这次的《拔萝卜》故事表演我们对故事情节、角色安排进行了思考和改编,做了一些尝试。如:全班幼儿齐唱《美丽的春天》的歌曲,故事中的老公公出场开始在春天里种萝卜,接着部分幼儿分别扮演蝴蝶、蜜蜂、蜻蜓角色进行歌唱表演,既营造故事氛围又能让幼儿在观察其他角色表演的同时进行潜移默化的学习。让幼儿潜移默化地体会故事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分别进行表演唱,进一步渲染春天的美景,为故事创设一种由幼儿扮演角色及表演和观赏的多样背景,营造生动的表演故事氛围。同时为幼儿理解故事情节的变化环境互换角色,尽可能减少等待,进一步体验扮演各种角色表演的乐趣和提高幼儿合作表演能力打下基础。

在表演游戏的过程中有很多东西要准备,比如音乐、服装等。还有道具和背景,角色需要道具的准备。背景是教师自己设计的,营造氛围。

【关键词】延伸选书阅读

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也是早期教育中重要的任务之一,3-6岁的幼儿又是阅读活动的主体,我们幼儿教师应该怎样帮助幼儿培养阅读的兴趣及获得初步的阅读能力呢,我觉着首先选书是很重要的,其次是读书,最后是阅读后的延伸活动,我把这三个阶段总结为早期阅读三步曲。

一、选书

二、读书

开始阅读前,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首先,教师要熟悉故事的内容和细节,仔细观察画面的内容,把自己当作一名幼儿,遮住文字,设想幼儿可能会观察到的情况,同时想想自己应该提哪些问题来引导幼儿阅读。只有自己对图书的内容非常熟悉,对画面观察非常仔细,才能更好的驾驭这本书。

其次,确定阅读的思路,图书的内容不同,阅读的方向就不同。阅读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教师给幼儿故事的主线,也就是大致的阅读方向,引导幼儿通过这个主线进行阅读。第二种是教师通过对重点画面的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根据画面内容准确猜测故事内容。第三种是,教师与幼儿一起观察画面,鼓励幼儿通过画面内容推测出全新的故事来。这样的图书在故事内容、对话等方面有很大的猜测空间,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猜测一个全新的故事,比如《洞》、《万花筒》等。

最后,阅读活动中教师的设问要注重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想象式的“结果前置”提问,启动阅读。在阅读提问中运用想象式的“结果前置”提问策略,通过对前置结果的提问,引导幼儿连接新旧经验,并对经验进行思考、归纳、整合,积极的想象与表达,调动幼儿对阅读的参与欲望,启发幼儿的自主阅读与探究。

2.掘进式提问。这种类型的提问就像一根链锁,每个问题都是链锁上的一个链环,前后勾连,环环相扣,不断拧紧幼儿思维的发条,加深幼儿对思维对象的认识。

3.拱月式提问。这种类型的提问主要是让许多小问题围绕一个大问题,一个大问题统领许多小问题。所以,在与幼儿读书的过程中,“提问”是非常关键的。

三、阅读后的延伸

阅读活动后,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情况组织延伸活动,帮助幼儿选择不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故事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故事表演。根据故事的内容开展表演游戏,是巩固幼儿对阅读材料记忆的一个有效手段。幼儿通过对话、动作、表情等外显行为再现文学作品,能将静态画面与动态体验紧密结合起来,并将接收的到的语言信息再现到相应的动态情景中,不仅在表演中获得了愉悦感、胜任感,而且还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和兴趣。

2.绘画活动。可以尝试用绘画的方式,帮助幼儿表达对阅读材料的了解,幼儿没有文字基础,绘画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的意义,幼儿还可以通过绘画活动大胆想象和发挥,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符号转化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勇敢的船长》、《犟龟》等。

总之,我们教师要正确地、有效地开展早期阅读活动,为幼儿增长知识、开拓眼界,陶冶情操打下坚定的基础,为幼儿今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李麦浪.幼儿看图书特点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1999.

一、幼儿绘本的教育意义

1.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幼儿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因为生活经验不够,外在世界对他们来说是很陌生的,也是很神秘的,他们会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被解答。幼儿时期是幼儿学习非常关键的时期,幼儿绘本的存在可以很好地帮助幼儿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幼儿绘本上面有很多精美的图画,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这些图画和故事可以给幼儿展示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这个世界是非常美好的,梦幻的,幼儿通过看这些故事可以增长自己的见识,也可以培养想象力,还可以帮助幼儿健全人格。幼儿看这些精美的图画,可以让幼儿受到艺术的熏陶,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比如说,幼儿通过看《小蝌蚪找妈妈》知道小蝌蚪的来历,而且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先找到了金鱼、螃蟹、乌龟这些小动物,这都是按照对妈妈的描绘一一找到的,幼儿能够通过看这些图片更好地感受到每个动物的特征,帮助幼儿对动物进行区分。

2.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幼儿绘本是不能够代替的,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幼儿即使不识字,也能够看懂幼儿绘本上面图画的内容,这是因为幼儿对图画的理解能力远胜于文字,虽然他们不识字,但是他们可以对图画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通过自己的思考来感受到图画的内容,而且幼儿在看到图画的时候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通过对图画的观察来发现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比如说,幼儿可能不认识《鸟和大熊》这个故事中的文字,但是幼儿可以通过看图片知道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这个故事中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坏人,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等,图片可以帮助幼儿区分善恶美丑。

二、幼儿绘本的教育实施途径

1.亲子阅读

2.师生阅读

老师在幼儿教育中也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老师能够带领幼儿进行幼儿绘本的阅读。老师们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帮助幼儿阅读绘本,老师可以先完整地给幼儿讲一下这个故事,之后对幼儿进行提问,比如说老师给幼儿讲了《小鸡和小鸭》的故事之后,老师可以给幼儿提问“你喜欢这个故事吗?”等,来让幼儿通过问题的思考来理解故事,老师们也可以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演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对故事有一个更生动地理解,比如说,老师可以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个小朋友扮演金鱼,一个小朋友扮演乌龟,一个小朋友扮演螃蟹等,这样幼儿能够很快乐地学习。

三、结束语

[关键词]语言教学;减法策略;图画书;故事表演

2006年起,我们开始了“儿童艺术启蒙教育”课程的探索,并于每年5月进行图画书故事表演的专项行动研究。各小班教师和幼儿共同选定一本图画书并将之改造成为可以用于图画书故事表演活动的素材。经过七年的行动研究,研究者摸索出了一套减法策略。减法策略的实质是把原有的理解难度较高的图画书故事内容小班化、本班化。小班化是指改造图画故事书的内容使之适合小班幼儿理解和表演,改造过程中需要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包括生理发展水平和思维方式等。本班化是指改造后的内容要适合本班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研究者以小班故事表演活动《11只小猫做苦工》为例,详细阐述如何运用减法策略为帮助幼儿理解图画书内容、促进其语言和表演水平发展提供支架。

《11只小猫做苦工》是一位小班幼儿家长推荐给大家的图画书。小班幼儿虽然不能完全理解故事情节,但对其中小猫和大怪物的形象十分喜欢。知道这本书里藏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之后,幼儿非常期待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于是小班教师和幼儿开展了一个共同分析情节、一起改编故事、一起表演游戏的改造活动。

一、减情节上的难度——帮助小班幼儿获得完整了解故事框架的经验

适合小班幼儿讲述的故事一般应具有简单、重复、短小等特点,以便幼儿理解和记忆,如《贪吃的小蛇》《好饿的毛毛虫》等。《11只小猫做苦工》的故事内容可分为13个情节片段,分别是:小猫出门、小猫摘花、小猫过吊桥、小猫爬树、小猫钻口袋、小猫被抓、小猫拉滚子、小猫想办法对付怪物、小猫拉滚子、小猫设计木桶陷阱、怪物钻进木桶、小猫把怪物滚下山、小猫走天桥回家。如此多的情节,即便让大班幼儿完整复述都有难度,更不用说小班幼儿了。因此,研究者将减法策略的第一步拟定为“减情节”。

在讨论如何缩减情节的过程中,幼儿们几乎吃饭前午睡后都在讨论哪个情节可以省略掉,在图书角中他们也会边看《11只小猫做苦工》边说:“我们去摘花吧!这花多美丽啊!”集体讨论时,教师鼓励每位幼儿都积极发表意见。幼儿A说:“老师,不能把‘小猫爬树’去掉,因为小猫最喜欢爬树了。”幼儿B说:“我们可以把‘走吊桥’去掉,因为太危险了。”年龄最小的幼儿C也发表看法说:“把怪物去掉,因为他太难看啦!”经过几次讨论,幼儿们一起作出了决定:小猫过吊桥比较危险,两次留一次即可。两次拉滚子可以只保留一次。怪物钻进木桶和滚下山都是小猫战胜怪物的情节,可以只留其一。于是经过共同讨论和修改,13个故事情节变为了9个故事情节:小猫出门、小猫摘花、小猫爬树、小猫钻口袋、怪物抓小猫、小猫想办法、小猫拉滚子、怪物钻木桶、小猫回家。

“减情节”的过程中,幼儿与师生共同协商讨论,并自主参与故事框架的重建。经过这个过程,他们获得了了解故事完整框架的经验,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故事内容,也更有信心去复述和表演故事。

二、减表演上的难度——帮助小班幼儿获得积极表达的经验

减法策略的第二步是对表演难度“做减法”。在进一步分析故事表演内容时我们发现,故事的部分情节可能并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如,表演“小猫钻口袋”和“大怪物钻木桶”情节需要幼儿钻入一个狭窄的空间,这可能会使部分幼儿产生恐慌心理。于是教师意识到要和幼儿一起作进一步调整。

小班幼儿平时常玩“钻山洞”游戏,教师建议将“钻口袋”情节改为“钻山洞”,得到了幼儿的一致支持。因为是自己熟悉与喜爱的活动,幼儿在表演故事时更投入,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鲜活、形象的语言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如幼儿A钻山洞时还在“山洞”门口停留了一小会儿,脚还不停地往上踢了几下,示意后面的幼儿“这是我的尾巴”。在爬山洞过程中,他们非常投入,还煞有介事地喊“别踩我的尾巴”。这种积极表达的情绪也延伸到了其他活动中。午睡后的户外活动中,快下山的太阳照射出幼儿斜斜的影子。幼儿B突然说了一句:“别踩我的影子!”其他幼儿立即会意这是上午扮演的“小猫钻山洞”情节里的话,于是大家一起非常开心地玩起了踩影子的游戏。“怪物钻木桶”情节的改造也参照了幼儿平日活动的经验。如区域活动中,幼儿D和幼儿E在玩开车的游戏,突然D的车子撞到了E的车子。E说:“你怎么开车的啊。是不是喝酒了啊?”得到对方“承认”的回答后,E说:“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你记住了!”之后讨论“怪物钻木桶”情节时,当老师问幼儿小猫可以用什么方法战胜怪物时,幼儿D和E提出让“怪物醉酒而亡”的结局设想,并得到了其他幼儿的认同。

教师根据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改造故事情节中不适宜幼儿表演的部分,降低表演难度,不仅可保护故事框架的完整性,也将幼儿的生活经验与故事联系在了一起。

三、减语言上的难度——帮助小班幼儿获得文字理解的经验

“减语言上的难度”是减法策略实施的重点和难点。在这里,“减难度”有两层意思:一是将故事中口头语言的难度调整为适合小班幼儿理解和表达的水平;二是将书面语言改造为小班幼儿容易理解的生动符号或图像。

1.将故事中口头语言的难度调整为适合小班幼儿理解和表达的水平

原图画书中有这样一些表达:“呜嘿啊哈!呜嘿啊哈!”“猫们,在院子里好好干活吧!都使出力气来给我拉滚子!”“呜嘿啊哈”是怪兽特有的笑声,对于中大班幼儿来说,这样的笑声可能会有谐趣的效果,甚至会激发其创造更多有创意的怪兽笑声乃至怪兽语言,但对于小班幼儿而言,要理解这种幽默语言还有一定难度,理解不好反而会成为其认知与记忆的负担。另外,图画书中还有很多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过长的句子。一般来说,小班幼儿听、读这样的句子没有问题,但要求他们在游戏中复述出来困难就大多了,因此需要缩减句子长度,降低句子复杂性。教师和幼儿商量后决定,将“呜嘿啊哈”改成“哈哈哈哈”,将“在院子里好好干活吧!都使出力气来给我拉滚子!”改成“快!给我拉滚子!”对于更长的句子,教师以儿歌的形式进行了改编。例如,教师将图画书中的语言分为“发愁”和“鼓士气”两部分,其中“鼓士气”的部分“我们绝不能认输,我们可是很厉害的11只小猫呢!打起精神来!”改成了更押韵的“我们是怎样的小猫?我们是勇敢的小猫,我们是聪明的小猫,我们是厉害的小猫”。这种朗朗上口的儿歌语言小班幼儿更加容易记忆,在表演游戏中也就更加能说、敢说、会说了。

2.将书面语言改造为小班幼儿容易理解的生动符号或图像

原图画书中有许多文字指示牌。如“禁止采摘”“禁止通过此桥”“禁止爬树”“禁止人口袋”“禁止入木桶”等,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认读难度较大。为此,教师用图像指示牌代替了文字指示牌,便于幼儿理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这种“减语言难度”及做新图画书的过程,对幼儿来说正是一种自然的引导。提供适宜幼儿理解水平的文字和经验对于小班幼儿很重要,教师创设情境帮助幼儿主动获得这种经验同样也很重要。

四、减主题上的难度——帮助小班幼儿获得主题理解的经验

优秀的图画书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主题思想内容。在将图画书内容改造成可供表演游戏使用的素材的过程中,教师宜为小班幼儿选择一条故事线索作为组织语言、思维、情绪活动的凭借,便于其理解和记忆。图画书《11只小猫做苦工》中有许多值得挖掘的主题思想内容,如“机智地解决问题”“生活常规与安全意识”“与他人协作”“从众心理”等。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和生理发展特点。教师们研究讨论后认为,掌握足够的生活常规和安全意识是小班幼儿最为需要的。

THE END
1.每日冷知识你知道为什么猫总是能优雅地落地吗?这种能力被称为“翻正反射”,是猫科动物的标志性本领。当猫从高处掉落时,它会迅速调整身体,确保脚先着地。这一动作依赖于猫灵敏的前庭系统和灵活的骨骼结构。 猫的前庭系统位于内耳中,可以感知身体的方向和重力。当猫感受到失去平衡时,前庭系统会向大脑发送信号,帮助它快速判断方...https://www.jianshu.com/p/1ac8de729c88
2.猫咪的秘密【猫咪的秘密】揭秘小猫身体的奇妙之处 非肿瘤警报:小猫的“奶奶”部位避免用手触碰,以防...2025款日产N7 基本型官图69张 11月18日 15:56| 新浪汽车原创汽车评测日产 纸浆期货技术分析,复盘记录...投资研究 | 指数问道系列之价值篇(二):从资产结构角度解构市净率 11月18日 16:30| 资讯动态财报资产...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6041830274/m1681f038203301bnyg
3.猫咪基本护理课程设计.docx猫咪基本护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猫咪基本护理的知识,提高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照顾猫咪的能力,并培养他们关爱动物的情感态度。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了解猫咪的基本生理结构和功能;掌握猫咪的日常护理方法,如梳理毛发、清洁眼睛和耳朵等;了解猫咪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护理。技能目标:学会正确给猫咪...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58457481.html
4.如图为ATP和ADP相互转化的示意图.对这一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3)三个图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名称是 .(4)对标号f和标号5所示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理活动中都产生[H]B.前者有片层结构,后者有嵴C.黑暗条件下,生理活动中都消耗O2 D.前者不产生ATP,后者产生ATP(5)细胞进行下列各种生命活动,正常情况下图甲细胞 ,图乙细胞 (填编号)①不增殖 ②能继续增殖 ③细胞核...https://m.1010jiajiao.com/gzsw/shiti_id_2d802deee9df2f3f137032090e8fc746
5.猫咪养宠小知识而猫咪(和狗狗)并未发现这样的神经元,所以TA们的流泪与情感无关,通常是异物、物理/化学刺激、病理、生理结构等问题导致的。但猫咪会用其他方式表达难过这并不是说主子不会表达难过。猫咪的“难过”,会与其他生存、压力相关的负面情绪伴随发生,例如因猫砂盆不干净而烦躁、因环境太吵而不安、因没有互动而无聊、因...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300480962?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1.有趣的动图:什么生理结构!拥有独特睡姿的猫咪:这才是最爽的睡法啊!-家人们谁懂啊! 一位胖子遭受了打击 健身房里事故多!被砸的腿还好吗? 他正在跟鬼魂对打 旧物新用,有想法 想知道她俩还好吗 八零后的小时候 什么生理结构 啥?耳朵长蘑菇是怎么回事? 开箱咯,让大家开心开心 ...http://hnbang.com/view/36966.html
2.关于猫的牙科疾病大总结⑥ 牙活动性,Mobility,M 生理活动性&病理活动性 牙周支持减弱时 用口镜手柄或者探针进行 分为四级 用手柄推动 图自:农大动物医学院案例[2] ⑦ 牙周病指数 Periodontal Disease Index (PD) 我们可以根据前面的数据来判断牙周病 但是我们最终还是要用 CAL(牙附丧失)评估或CR影像 了解牙周周围骨组织的丧失情况 CEJ...https://www.douban.com/note/825970879/
3.猫日常体检项目及注意事项全解析:2024年猫咪降检查指南猫咪至少每年应体检一次,根据不同年龄选择相应的体检项目。体检前,需做好以下准备:保持稳定的生活,尽量不改变猫咪的日常环境;根据体检项目决定是否需空腹;记录猫咪近期的异常情况,如饮食习惯、体重变化等,以便向医生咨询。 关于猫咪体检的具体项目,最基础的套餐包括体表、耳道、寄生虫、皮肤及神经学检查。但仅这些基础...https://m.tijian8.com/post/A0f34CaF1027.html
4.猫鼻支揭秘猫咪感官世界的奇妙结构猫鼻支揭秘猫咪感官世界的奇妙结构 一、猫鼻支的神秘魅力 在众多动物中,猫科动物以其独特的生理结构和优雅的行为赢得了人类的心。其中,猫鼻支作为它们感官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它们嗅觉和味觉体验的基石,也是他们与外界交流的一种方式。 二、解剖学上的细节...https://www.544wdxovml.cn/chong-wu-mao/114557.html
5.www.mtyk120.com/newxr35441845猫咪成人版 64.23MB 23%好评647人 四色网站 夜夜躁狠狠躁日日躁AAB 业余自由性别成熟场景 49.82MB 34%好评541人 日本护士口交吞精图 北条麻妃外国av网址 两个上面一人吃b40分钟 18.28MB 88%好评417人 忘忧草社区 麻豆E奶女教师遭体育系学生 金瓶梅香港 28.54MB 69%好评689人 site:pdqktb...http://www.mtyk120.com/newxr35441845
6.www.pt9966.com/mokind11类似的扭曲事件还有不少。本周,马英九与学者对谈时,随口说出大熊猫比台湾黑熊讨喜可爱,立即引来亲绿媒体挞伐,被“绿委”讽刺为“睁开眼睛看到的都是大陆”。马英九团队连忙解释马不是这个意思,是媒体误读。其实有什么好解释的呢?难道觉得大熊猫可爱就犯了“政治错误”。 http://www.pt9966.com/mokind_11_18/4796.html
7.我家猫总打喷嚏,这是感冒了吗?–专宠网7.如何预防猫咪打喷嚏? 猫咪打喷嚏的原因? 打喷嚏可能是各种各样的原因引起的。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环境、感染和生理结构的原因。如果你的猫咪在打喷嚏,观察它们接触过的东西有助于缩小病因的范围。 环境原因 即使只生活在室内,猫对空气中的过敏原(如花粉、灰尘、清洁剂、植物、猫砂尘)也十分敏感。这些颗粒可以通...https://www.propets.cn/10189.html
8.人体结构图图片人体结构图动态图SOOGIF为您提供人体结构图动图大全,这里可以找到全部的人体结构图gif动态图片,以及人体结构图动图表情包供您下载使用,本次SOOGIF共为您找到84360张关于人体结构图的动图内容。https://www.soogif.com/gif/361018-4-0-0.html
9.下列关于组织结构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B. 猫咪 C. 昆虫 D. 小黄人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 事实是:科学不仅是美丽的,而且是旷世奇美,美不胜收。常人为什么没有...参考解析: 项目结构图中矩形框的含义为--个项目的组成部分 AI解析 重新生成最新题目 【单选题】如果将人眼比作照相机的话,则相当于暗盒的是( )。 查看...https://www.shuashuati.com/ti/ae29f247540e4da4bdea54b1c0bd7c43.html?fm=bdbdsda6670905ed7f46003982064d4ea26e0
10.育儿百科第三章1~12个月宝宝在线免费阅读溢乳是指婴儿在吃奶后的一种食物反流现象。喂完奶后不久,少量奶液从宝宝胃内反流至口中,并沿嘴角缓慢流出,一般吐出一两口即止,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多因身体结构发育、喂养或护理方式不当所致;溢奶的量少,不会影响到宝宝正常的生长发育;通常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自然就好了,无须特殊处理。 https://fanqienovel.com/reader/7255243324615822396
11.反应能力测试题猫咪智商感人or机智过人?20道测试题找出答案不畏艰险开柜子。图自:4Gif 像狗子一样巡回。图自:隔壁家小伙伴 猫咪的智力到底如何,让我们从这几个方面来看看! 生理结构 从生理结构来看,猫咪应该并不笨。 据斯坦福大学兽医学院研究,猫和人类的大脑结构十分相似。其大脑沟回与人类的相似度大概在90%。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9771791/article/details/112765352
12.猫咪品种鉴赏揭秘它们如何辨别不同血统的特征猫咪品种鉴赏:揭秘它们如何辨别不同血统的特征 体型与骨架结构 猫咪通过观察体型和骨架结构来识别其品种,这通常包括头部、身体比例以及肢体的长度和粗细。例如,长毛品种如波斯猫通常拥有较为圆润的身体和短而强壮的四肢,而运动型品种如奥地利维也纳猎犬则拥有一身精致且https://www.stddjzkkll.cn/zi-xun/480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