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结构研究汇总:十一种剧情故事结构&理论介绍和总结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蓝色疯狂岛”,作者“猫不凡”

在设计剧情故事时,需要考虑主线剧情如何发展,即需要考虑故事的主题和前提、开端、过渡、冲突、危机、高潮和结局。那么让故事在合适的时候出现以上这些内容、让故事的整个过程跌宕起伏、让玩家体验到一个精彩的故事,就是故事结构要做的事。

(故事)最关键的因素是结构。--摘录自《救猫咪》三部曲,作者:布莱克.斯奈德

这11种故事结构分别为:

1)英雄之旅理论:出处-《千面英雄》、《作家之旅》、《编剧心理学》。

2)起承转合结构:出处-《诗格》。

3)三幕式理论:出处-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开端、中段和尾】的故事基本要素。好莱坞电影将其发扬光大。

4)女性英雄之旅理论:出处-《编剧心理学》,以及莫琳·默多克的《女英雄之旅》。

5)布莱克.斯奈德节拍表:出处-《救猫咪》三部曲。

6)希克斯的故事十要素结构:出处-《编剧的核心技巧》。

7)三个世界理论:出处-《千面英雄》、《作家之旅》。

8)埃里克·埃德森的23点剧本结构:出处-《故事策略——电影剧本必备的23个故事段落》。

9)杰克·哈特叙事弧线:出处-《故事技巧—叙事性非虚构文学写作指南》。

10)拉约什·埃格里的故事前提和冲突结构:出处-《编剧的艺术》。

11)威廉斯的道德前提八步骤及戏剧的13个情节点:出处-《故事的道德前提》

1、英雄之旅理论

理论出处:《千面英雄》提出、《作家之旅》和《编剧心理学》等书籍拓展介绍。

在《千面英雄》一书中,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详细描述了世界各地的神话传说中,那些英雄主人公的传奇冒险的经历,并最终写成了《千面英雄》这本书,英雄之旅理论也由此而诞生。之后的《作家之旅》将这个理论进一步的进行了发展。整个英雄之旅的故事结构分为12个部分,简单描述如下:

PS:图片来自《作家之旅》,作者:克里斯托弗·沃格勒

正常世界:英雄出场在正常世界里。

冒险召唤(刺激性事件):在正常世界他接到冒险召唤。

拒斥召唤:他起先会迟疑或者拒斥召唤。

遇见导师:但是他会受到导师的激励。

越过第一道边界:从而越过第一道边界而进入了非常世界。

考验、伙伴、敌人:在非常世界他遇到了考验、伙伴和敌人。

接近最深的洞穴:他接近最深的洞穴,越过第二道边界。

磨难:通过磨难。

报酬(掌握宝剑):他获得了报酬。

返回的路:并且他在向正常世界返回的路上受到追逐。

复活(高潮):他越过第三道边界,经历了复活,被经历所改变。

携万能药回归(结局):他带着实惠、宝物或者携万能药回归,让正常世界获益。

--摘录自《作家之旅》,作者:克里斯托弗·沃格勒

不一定要按照这个顺序进行故事的发展。在《作家之旅》这本书中,作者克里斯托弗·沃格勒就提到:

给出的各阶段顺序只是众多可能的变化之一,你可以对其进行删除、添加,或者打乱顺序,与此同时却不破坏它的效力。--摘录自《作家之旅》,作者:克里斯托弗·沃格勒

2、起承转合结构

理论出处:《诗格》。

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诗格》

下面解释下[起、承、转、合]的结构:

1)起:在故事开始阶段,需要明确故事的主题和目标,剧情是如何开端的、故事主要的矛盾和冲突是如何发祥和展现的、主要的人物有哪些等等。

2)承:在剧情发展过程中,需要玩家按照一定顺序收集线索、完成各类支线任务、化解各类小的矛盾和冲突。即通过剧情先解决次要矛盾,最后解决主要矛盾。这有点类似朱元璋给他儿子朱标荆条除刺的过程,即先砍掉荆条上的刺,再砍掉整个荆条。

3)转:当玩家完成了所有的细节和次要矛盾后,此时剧情再将所有线索、主要矛盾和冲突、重要的剧情任务目标、最终的敌人展现出来,并最终汇合到一个焦点上。往往在[转]的过程中,会出现剧情反转,或者出乎意料之外的转折,例如发现真正的幕后黑手是谁等等。

4)合:通过史诗般的生死决斗,或者某个叙事桥段等等手段,将整个剧情推至最高潮。当一切结束时,结束这个章节或者完成整个剧情故事。

总结:在这里[起]为总,[承]为分,[转]为总,[合]为高潮和结尾。这种戏剧创作结构是一种[总分总]的叙事结构,在很多游戏、戏剧、文学作品、电影中都可以见到。

3、好莱坞电影三幕式理论

理论出处:亚里士多德对故事基本要素[开端、中段、结尾]的阐述。近代好莱坞电影将其发扬光大。

在西方的戏剧创作中,通常使用[幕]作为一个戏剧单位,而三幕式则是西方影视和戏剧创作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创作结构。三幕式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对故事基本要素,即:[开端、中段、结尾]的阐述。之后经过历代西方剧作家的总结、提炼和创造,最终形成了复原型三幕式结构,近代则由好莱坞电影将这一理论发扬光大。下面解释下每一幕的结构:

1)第一幕:主旨在于介绍剧作中的主要人物、故事的开端、确立故事主题和背景等元素,类似于[起承转合]中[起]的部分。此外在结尾要预留转折点,以及悬念,方便第二幕的展开。

2)第二幕:故事承接第一幕结尾的转折点进一步发展,此时风云突变,情节进入大转折。在此过程中的主要焦点是制造矛盾、对立以及冲突,着重强调主角和自己内心的冲突和矛盾、主角和周围人的冲突和矛盾、主角和世界环境的冲突和矛盾。当危机来临时,各个主要角色在这种黑暗时刻的生死抉择:是顺从于黑暗或者时代的潮流?还是坚守心中的信念,坚持不屈以勇于抗争?在此过程中要通过一系列事件和故事情节,潜移默化的让主角的角色弧发生转变,例如主角的个性和思想状态的转变,例如原先性格懦弱的主角,在危机来临后发生亲人死亡的事件,导致主角痛定思痛,发誓以后勇敢守护自己身边最爱的人(主角角色弧性格由懦弱到勇敢的转变)。而在一系列矛盾和冲突中,故事将预留一个转折点,并进入最高潮的第三幕。这一部分相当于[起承转合]中[承+转]的部分。

3)第三幕:此一幕是最高潮的结局部分。在这一幕,剧情会承接上一幕的转折点。而在结尾会有一场重大的转折或者重大冲突,将整个剧情推至最高潮。故事的结束,会以一个叙事桥段或者情节作为收场,以结束整个剧幕。期间,所有的人物命运将得到安排,所有的事件和矛盾也将获得解决。这一部分相当于[起承转合]中[合]的部分。

4、女性英雄之旅理论

理论出处:由莫琳·默多克的《女英雄之旅》一书提出,《编剧心理学》进一步进行了阐述。

女性英雄之旅理论起源于莫琳·默多克的《女英雄之旅》这本书。不过这本书我没看过,就不提了。不过在《编剧心理学》这本书中的【第十一章女性英雄的旅程】一章中,作者通过对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理论的阐述和解释,结合莫琳·默多克的女性英雄之旅理论,女性英雄题材电影等,综合阐述了女性英雄之旅理论。这个理论共分为十个故事阶段:

第一阶段:与女性特质分离

第二阶段:与男性特质分离

第三阶段:考验之路

第四阶段:成功的虚幻恩赐

第五阶段:强势女人能说不

第六阶段:入会与降身为女神

第七阶段:急切渴望与女性气质再结合

第八阶段:医治母亲或女儿的分裂

第九阶段:找寻慈爱的内在男人

第十阶段:超越二元性

--摘录自《编剧心理学:在剧本中建构冲突》作者:威廉·尹迪克

通过这个理论,编剧会更清楚一个女性英雄角色是如何成长的、女性英雄剧情的必备发展步骤、必要的剧情常规等内容。这个理论从总体上看,算是英雄之旅理论的一种变种,比较适合女性英雄作为主角的故事剧情。另外,这本书还提供了存在主义式的心理分析理论模型,不但提出了女性英雄之旅这个故事结构,还对角色发展、角色的行为和心理动机、以及角色行为和心理带来的冲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5、布莱克.斯奈德节拍表

理论出处:《救猫咪》三部曲。

在《救猫咪》三部曲中,剧作家布莱克.斯奈德提出了【布莱克.斯奈德节拍表】。这个节拍表共有15点结构,具体结构如下:

布莱克.斯奈德节拍表

1.开场画面

2.主题呈现

3.铺垫

4.推动(催化剂)

5.争执(辩论)

6.第二幕衔接点

7.B故事

8.游戏

9.中点

10.坏蛋逼近

11.一无所有

12.灵魂的黑夜

13.第三幕衔接点

14.结局

15.终场画面

--摘录自《救猫咪》作者:布莱克·施奈德

这个节拍表共有15个结构点,从总体上看,实际是三幕式理论的一个变种或者一个细分。在《救猫咪》三部曲中,作者根据这个节拍表分析了数十部影片的结构模型。具体的自己看《救猫咪》三部曲吧,这里就不方便继续解读了。

6、希克斯的故事十要素结构

理论出处:《编剧的核心技巧》。

作者尼尔·D·希克斯(NeillD.Hicks)在《编剧的核心技巧》一书中,将故事结构分解为十大要素,分别为:

1)背景故事

2)内心需求

3)刺激诱因

4)外部目标

5)准备阶段

6)敌对力量

7)自我启示

8)沉迷困扰

9)争斗阶段

10)问题解决

--摘录自《编剧的核心技巧》作者:尼尔·D·希克斯

下面我简单解读下:

1)背景故事:很容易理解,例如角色的身世来历、时代背景等等内容。

2)内心需求:作者强调此阶段为【主角主观上的直觉或者愿望】。例如一个求生或者逃亡的故事,主角的主观直觉和愿望毫无疑问是求生。开始阶段通过凸显主角的内心需求(例如将主角置于危险境地的方式),从而增加故事剧情悬念。而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如果主角内心需求获得圆满解决,则是皆大欢喜的结局;反之则是悲剧的结局。

图片来自《编剧的核心技巧》作者:尼尔·D·希克斯

3)刺激诱因:书中认为【通过一件不同寻常的事件,引发主角需解决的难题和应当克服的挑战,或是将要开始的冒险】。这里的刺激诱因个人感觉,类似英雄之旅理论中的[冒险的召唤]一节的内容。例如主角的家乡遭到了怪物或者战争的肆虐,导致主角被迫逃离家园,这里的战争就是刺激诱因。

4)外部目标:书中认为【刺激诱因导致主角受到了刺激,也使得主角聚焦外部目标,并寻求解决之道】。

6)敌对力量:作者认为【戏剧就是冲突,故事中必须要有敌对力量,否则就没有了张力和期待】。其实这一段很容易理解,就好比游戏关卡中,如果没有怪物、陷阱、机关、谜题、障碍、道路阻碍、隐藏元素、各类困境等等,那么关卡就没有了挑战性,彻底沦为了观光,游戏也就毫无乐趣可言。换做故事同理,如果没有敌对力量,故事就没有了张力,沦为了一杯白开水,也就毫无看头了。

探索是许多游戏中关卡的重要元素,玩家喜欢进入新的区域,看新东西,但是探索不能没有挑战,否则它就变成了观光。--摘录自《游戏设计入门》吴玺玺/编著

7)自我启示:此阶段相当于[布莱克.斯奈德节拍表]中的第11点的[一无所有]时刻,主角因为外在的戏剧冲突,导致自身遇到了暂时的失败或者不可逾越的障碍,于是自身内心需求进入了最低潮,并且引发了主角内心的明显转变(角色弧转变)。例如原先性格懦弱的主角,在危机来临后发生亲人死亡的事件,导致主角痛定思痛,发誓以后勇敢守护自己身边最爱的人。此处主角的角色弧性格发生了转变,即由懦弱到勇敢的转变。

8)沉迷困扰:书中认为:【主角因为内心的明显转变,像换了个人似的】。同样因为上一节的个人的自我启示,导致主角更专注于目标上。书中认为【此阶段外部目标将变得越来越重要,除非主角达成目标,否则他将输掉一切】。

9)争斗阶段:书中认为【争斗阶段是主角和敌对力量的对抗。包括身体上的、辩论、情感上的】。这里其实也很好理解,在游戏剧情故事中就相当于高潮阶段和BOSS战阶段。

10)问题解决:这里也很好理解,相当于结局阶段。此阶段,主角会解决主要冲突和矛盾,并且主角和周围环境、其他人物等结局也会因此而改变,故事也会结束。

7、三个世界理论

理论出处:《千面英雄》、《作家之旅》。

这个理论将整个剧情故事中的世界分为三个世界。个人认为,这个理论更像是三幕式理论和英雄之旅理论的结合和拓展。

和三幕式理论结合的地方在于,第一世界对应于三幕式理论中的第一幕,第二世界对应于第二幕,第三世界对应于第三幕。

和英雄之旅理论结合的地方在于,第一世界对应于英雄初始的家乡,即英雄之旅第一节中的旧世界&普通的世界;第二世界对应于英雄离开家乡后接触到的冒险世界;第三世界对应于旧世界&普通的世界,即英雄初始的家乡,但是此时主角又回来了,这里对应英雄之旅最后一节的满载而归,且此时英雄已经变了,他已经是一个全新的人(角色弧转变)。从剧情理解上,第一世界的英雄是一个不完美的角色;第二世界是英雄解决自身不完美以及内心需求,寻求角色转变和真相的世界;第三世界的英雄不但角色转变了,而且也返回了原先的故乡。

根据拉约什·埃格里《编剧的艺术》一书中所言,故事的前提分为反题、正题、合题三大要素。而三个世界可以对应于:反题(第一世界)、正题(第二世界)、合题(第三世界)。

首先是陈述命题,称之为正题;其次发现对命题的反驳,因其对立性,而称之为反题;然后为了解决反驳,对原始命题的修改便成为必要,于是就形成了发端于正题和反题并结合二者的第三命题--合题。正题、反题、合题是一切运动的法则。万物都在进行否定其自身的永恒的运动,通过运动掀起对立面转化。--摘录自《编剧的艺术》拉约什·埃格里/著

第一世界展现的是不完美的英雄,英雄自身因为某种原因而困惑;例如一个缺乏勇气,性格懦弱的主人公,此即为反题。第二世界,主角为了解决问题,于是进入冒险世界寻找答案;例如在冒险过程中,主角因为某些原因导致自身转变,获得了勇气和力量,此即为正题,例如在希克斯的故事十要素结构中的自我启示一节,我列举的例子,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而第三世界中,转变后的主人公回到了以前自己缺乏勇气的地方,此处正题和反题相结合,此即合题。综合来看,三个世界理论可以和三幕式理论,以及英雄之旅理论相结合。

8、埃里克·埃德森的23点剧本结构

理论出处:《故事策略——电影剧本必备的23个故事段落》。

在《故事策略——电影剧本必备的23个故事段落》这本书中,作者埃里克·埃德森将故事结构细化为23个故事段落。具体内容如下:

第1段落(第一幕):主人公日常生活、迅速喜欢主人公的理由、初次使用个人情感保护壳、主人公追求积极生活而遭遇不公平伤害、主人公对日常世界现状的不满情绪。

第2段落:故事总体冲突开始、引发事件出现、第一次呈现过往伤痛引起的主人公内心情感痛楚。

第3段落:主人公面临历险召唤、引入新的故事提升人物、故事节奏加快、爱恋对象第一次出现、担任爱情功能的人物出现、针对主人公的陷阱就位。

第4段落:新人物和关系得到发展、导师&爱恋对象或者伙伴第一次出现、当主人公追求总体目标时故事节奏加快、主人公被迫冒险一搏、主人公踏入陷阱。

第5段落:主人公的渴望得到揭示个人情感动机、向主人公直接展示对手力量、主人公对历险召唤迟疑或者拒绝、主人公踏入陷阱。

第6段落:陷阱触发困住主人公、惊人意外出现、电影的主要情节和主人公主球的特定目标清晰。

第7段落(第二幕):主人公绞尽脑子寻觅良策独立应对或与他人合作、主人公担任特定情节目标、主人公内心冲突显现、揭示电影主题、新人物走进主人公的挣扎、他必须开始辨别敌友。

第8段落:对手力量得到展现、风险增高、主人公受训或掌握特定技能、盟友和敌人的进一步确立、主人公向亲近之人倾诉内心情感

第9段落:提高紧张度和提升节奏或故事力量的行动出现、主人公展现出他的身体能力、主人公冒险一搏却事与愿违、主人公考虑放弃。

第10段落:主人公倍受打击、主人公咨询新的导师、一个出人意料的行动障碍突然出现、主人公没有出现的次要情节展开。

第11段落:主人公接近对手的虎穴或权力中心、冲突变得越发激烈、主人公和对手的代理人的战斗爆发、风险和紧迫性飙升、由导师提供培训指导和咨询的最后机会。

第12段落:主人公到达十字路口、主人公直接对抗内心冲突、与伙伴、恋人的彼此承诺、倒计时开始、事实上或象征性卸下伪装、以事实上或者象征性的死亡与重生代表幼稚结束成熟开始。

第13段落:主人公重拾勇气、一个新的难题出现、主人公情感保护壳再现、主人公与对手的冲突变得私人化。

第14段落:节奏放缓沉思时刻、爱恋或者伙伴带出主人公的内心冲突问题、一个挑战主人公的重要新想法出现、重要新想法为15出现的第二个行动铺垫。

第15段落:行动迸发的能量事件骤然激烈起来、伪胜利、主人公短暂的安全感转瞬即逝、牢固的感情关系激励主人公闯关行动。

第16段落:戏剧能量继续抬升冲突强度持续上升、主人公对自己信心满满重新投身终极目标、主人公对核心的故事冲突发现了新的视角、主人公战胜内心冲突。

第17段落:为与对手或者对手代理人摊牌做准备、对手力量再次证明、倒计时接近零点致命危险步步逼近、主人公与众不同。

第18段落:比常规更长的段落、第二幕高潮,冲突和行动的顶点,但没有解决核心问题、主人公展现成长的新自我、主人公相信已战胜内心冲突、惊人意外2故事中最大的反转、浪漫喜剧中谎言揭穿让情侣看似彻底分手。

第19-23段落(第三幕):主人公必须自己带来结局、主人公用即兴的方式解决问题、必须场景不可或缺、每一个关键次要情节得到解决、结局的总结必须结束剧本、消极意外对应理清思路、重整旗鼓、退回情感保护壳发现无效因为已经准备好。

--摘录自《故事策略——电影剧本必备的23个故事段落》埃里克埃德森/著

从总体上看,这23个段落实际上是三幕式理论的一个细分结构。相比其他的故事结构,每个段落有更多的细节划分,基本上将故事结构中的很多要注意的点都归纳了。当然具体的细节还是请各位看《故事策略——电影剧本必备的23个故事段落》这本书吧,这里我就不继续详细解读了。

9、杰克·哈特叙事弧线

理论出处-《故事技巧—叙事性非虚构文学写作指南》。

作者杰克·哈特在《故事技巧》这本书中阐述了叙事弧线理论,并且他认为:

在任何一篇完整的故事中,叙事弧线都会经历五个阶段。分别为:阐述、上升动作、危机、高潮(困境得到解决)、下降动作(结局)。--摘录自《故事技巧—叙事性非虚构文学写作指南》作者:杰克·哈特

他将故事的主要元素,勾勒成为一条故事叙事弧线,形状就像是向右偏离的正态曲线,并遵循着主人公-困境-解决困境的模式,并在关键环节之间产生联系:

图片来自《故事技巧—叙事性非虚构文学写作指南》作者:杰克·哈特

下面简单介绍下:

1)阐述阶段

此部分需要告诉读者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并且要揭示故事的前提、氛围、人物背景(例如住在何地、来自哪里、生活地点等)、动作(主人公的行为和动机)、故事场景、情绪(心情、欲望、愿望、理想、情绪、心态、情节等)、基本事实(主人公的姓名、年龄、生活状况、婚姻状况等)等。

此外,作者认为除了必要的信息需要告知读者外,需要谨慎的告知读者剩余的信息。因为【当一切都知晓时,故事已然不复存在】。按照我的理解,也就是故意屏蔽掉某些信息,利用心理学中的空白效应刻意留白,以此制造悬念。而由于剧情碎片化,在剧情中难免会有很多让读者不能理解或者不能确定的地方,而这些难以断定的地方又激发了人本身与天俱来的好奇心,而这股好奇心又提供给了读者探索剧情和扩展想像力的动力。而这种手法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例如《红楼梦》曹雪芹只写了前80回,最后40回由高鹗续。正因为后40回并非曹雪芹的亲笔,从而留给了读者无数的遐想空间,并导致续作无数,且由此发展出了专门以研究红楼梦为主的红学。在雕塑艺术上亦有体现,例如古希腊著名雕塑维纳斯女神雕塑因为缺少了双臂,反而让很多人浮想联翩。在游戏中这种叙事手法也叫碎片化叙事手段,例如《LIMBO》、《INSIDE》、《黑暗之魂》等游戏都是典型案例。

另外,作者认为:【可以通过预示即将发生的事件】,以此制造悬念,从而吸引读者,并在此过程中【将读者带入情境之中】。而在罗伯特·麦基的《故事》中,阐述部分又被称之为诱发性事件,而诱发性事件又发动了整个故事。作者认为:【一旦故事正式进入困境部分,故事的阐述就告一段落了】。

2)上升动作

作者认为:【上升动作实际所占篇幅最大】,也就是说是故事中叙述内容最多的部分。按照作者的说法:

上升动作创造出戏剧张力,只有当故事达到高潮、困境得到解决之时,这个张力才能获得释放。--摘录自《故事技巧—叙事性非虚构文学写作指南》作者:杰克·哈特

作者认为在上升动作阶段,【大多数情节点会给主人公制造新的麻烦】。也就是说在此阶段,会有各种障碍、麻烦、挑战接踵而至,而且这些障碍、麻烦、挑战的强度会越来越高。在罗伯特·麦基的《故事》中,此阶段可以理解为制造鸿沟阶段,主人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会尝试跨越鸿沟,并且后面的鸿沟也会越来越大,直到主角压上了自己全部的赌注。此外,作者还认为:

【在成功的上升动作中,最后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扣人心弦的悬念。需要在每段的结尾处留点悬念,把你的主人公和观众都吊足胃口】。--摘录自《故事技巧—叙事性非虚构文学写作指南》作者:杰克·哈特

3)危机阶段

在此阶段,故事情节会发生大转折,并且会突然将主角置于危险的境地。作者认为【这预示着故事强度的增加,以及高潮的到来】。作者还认为这里是故事叙述的关键点,因为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观众已经认同主人公了,并且将自己的情感代入了进去,并移情到了主人公身上。所以此时观众会和故事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

此外,作者认为【危机是叙事弧线波浪的尖峰】。一旦此阶段过去,危机带来的力量会给故事和主人公带来深刻的变化,甚至会决定主人公的命运。例如在悲剧故事中,主人公将被毁灭或者死亡。

除此之外,作者还认为,不妨从中间开场进行叙事。通过将危机前置,从一开场就将主人公置于极其危险的境地,从而一开始就将读者和观众牢牢的抓住。

4)高潮/解决危机阶段

作者认为【故事中的高潮来自于主人公自身的努力】。在此阶段,主人公会通过自身的努力,解决危机。如果无法解决,故事将无可避免进入悲剧结局。

5)下降动作/结局阶段

作者认为【高潮将主人公带到了故事的顶峰,从这以后你就要开始下行了】。所以这里也是书中称之为下降动作的原因。而随着故事的节奏放缓,故事也接近了尾声。

此外,作者认为在下降动作阶段需要【释放故事所有的戏剧张力】。而这个戏剧张力是在上升阶段不断积累的。在此阶段,作者需要回答之前埋下的谜团,将之前故意屏蔽的各类信息透露出来,并让故事发展明朗化。而故事一旦完成下降动作,此时则需要用结局收场。作者认为,不妨用“意外结局”来收场,以给观众和读者带来意外之喜。

10、拉约什·埃格里的故事前提和冲突结构

理论出处-《编剧的艺术》。

拉约什·埃格里在《编剧的艺术》一书中提出了前提设计(正题、反题、合题)、人物三维度(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冲突四要素(静态、跳跃、预示、升级)等编剧理论。他认为故事应该从构思前提出发,通过故事的前提来进行人物设定和编排,进而由人物三维度等编排和设定,让人物自然的生发出戏剧冲突、发展、过渡、危机、高潮、结尾等故事情节,并进而来构建整个故事结构的。具体故事结构和构思流程如下:

1、构思前提:正题、反题、合题。

2、人物设定

1)人物的设定与编排:人物三维度。

2)人物的发展与变化:冲突中的人物将从一极转向另一极--比如由爱及恨,并创造出危机。

3)主使人物及驱动力和欲望:由主使人物推动冲突且该人物必须内在于你的前提之中、必须愿意用尽各种手段达成目标。

4)对立人物和组织其它人物:这些人物一定要经过编排。

5)人物的对立与统一:对立统一必须牢固。

6)人物的行为与动机。

3、冲突、危机、高潮和结局

1)人物通过冲突揭示。

2)冲突的产生和发喘。

3)四种冲突类型:不要忘了四种类型的冲突:静态的、跳跃的、预示的、缓慢升级的。作者只需要升级的和预示的冲突。

4)冲突的升级和过渡:要有不间断的展示和过渡,以确保冲突升级。

5)预示冲突和戏剧张力。

6)危机和切入点:小心选择切入点,它一定要是至少一个人物的人生转折点,每个切入点都以冲突开始。

7)高潮和结局:如果发展能够稳步地持续下去,高潮就会在危机之后到来,高潮的后果就是结局。

--摘录自《编剧的艺术》作者:拉约什·埃格里

首先,本书的主要观点认为,每个故事都应该有前提,即正题、反题、合题。通过设置前提,再对应前提进行人物编排(如主人公代表正题,对立角色代表反提;再加上每个人的心理、社会环境、生理等人物三维度方面的设定等),因为人物彼此的价值观以及心理/生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矛盾,会自然而然的导致彼此之间的冲突产生。换句话说,作者认为根本不需要刻意去设计冲突,因为你的人物本身就自带冲突(例如一个性格暴躁的人就很容易和他人发生冲突;再比如一个拜金主义者就很容易歧视穷人,那么自然也就容易和穷人发生冲突)。最终随着剧情的发展和过渡,因为冲突的不断升级和爆发,会自然的产生危机-高潮-结局等故事情节。

你不必刻意地营造张力,因为具备三个维度的人物和升级的冲突会自发创造它;你也不必费劲心思的去构思对话,因为前提和人物能自己表达。而反过来说,脱离了三要素的张力和对话便如同空中楼阁,随时都会倒塌。--摘录自《编剧的艺术》作者:拉约什·埃格里

其次,书中认为【人物才是戏剧最基础的部分】,因为【情节发端于人物,情境内在于人物中】。只要设计好前提和根据人物三维度(心理/生理/社会环境)编排好人物,人物会自己生发出剧情和故事情节,并且冲突、危机、高潮、结局也会自然而然的发生。根据书中的说法,因为【在未来的冲突中做什么、不做什么,将完全由他们(可以理解为人物本身)自己决定】。此外,书中认为,在写作时只要作者忠于人物的三个维度概括和前提设计,【人物也会忠实于他自己,并显示出恰当的言行】。

你向所有人询问应该完成什么,却唯独不去问创造该情境的人物,这难道不奇怪吗?为什么不问他呢?他不是应该比别人更清楚吗?--摘录自《编剧的艺术》作者:拉约什·埃格里

此外,作者认为,在撰写故事剧情时不需要考虑情境,因为【积极的人物会创造自己的情境】。作者认为一个人物的设定不仅仅包括人物三维度,甚至包括【他的环境、他的遗传、他的爱憎,甚至还有他出生地的气候】。如果人物的编排完善,且在剧情撰写时完全按照人物编排进行冲突、情节的设计和人物对话的撰写,这样很自然的生发剧情,那么【我们就会发现,情境并非难以设想】。

11、威廉斯的道德前提八步骤及戏剧的13个情节点

理论出处-《故事的道德前提》。

作者斯坦利·D·威廉斯在《故事的道德前提》中详细解读了设计故事道德前提的八个步骤,并且将戏剧结构分为了主要的13个情节点。其中作者对道德前提的阐述和八步骤,是对拉约什·埃格里所著的《编剧的艺术》一书中,提到的[前提概念]的进阶和升华。书中基于道德前提的故事结构如下:

威廉斯的道德前提八步骤及戏剧的13个情节点:

第一步:确定主宰的美德。

第二步:确定主宰的道德缺陷。

第三步:确定故事的道德前提。

第四步:确定电影的类型。

第五步:确定主角的现实目的。

第六步:确定主角的现实障碍。

第七步:确定主要的戏剧点。

第八步:为戏剧点排序。

--摘录自《故事的道德前提》作者:斯坦利·D·威廉斯

我简单的解读一下:

第一步:确定主宰的美德:这里很容易理解,例如忠诚、正义、团结、诚实、善良等美德。

第二步:确定主宰的道德缺陷:可以理解为对应主宰美德的负面美德,例如忠诚对应的就是背叛、公正对应的就是不公等等。

第三步:确定故事的道德前提:按照书中的说法,需要确定【故事的终极寓意】。书中列出了如下设计格式:

(道德缺陷)造成不合意的结果,而(美德)带来(期望的结果);或者(道德缺陷)引起(某种失败),而(美德)带来(某种成功)。--摘录自《故事的道德前提》作者:斯坦利·D·威廉斯

第四步:确定电影的类型:这一步也很好理解,作者认为需要通过【文化冲突与解决的轨迹】对电影类型进行确定。

第五步:确定主角的现实目的:作者认为从第五步开始,需要【思考故事的客观现实轨迹与主角的目的了】。说白了就是主角的欲望/愿望/理想/目标等,最常用的就是拯救世界,这个可以说屡见不鲜了。

第六步:确定主角的现实障碍:例如需要设计对手、敌人、障碍和挑战等。这方面包括人物和自己的冲突、人物和他人的冲突、人物和环境的冲突等方面的冲突和障碍。

首先,书中认为需要在此步骤确定好人的轨迹情节表、坏人的轨迹情节表等。通过这个轨迹情节表,确定主角和对手的主要戏剧情节点。书中列举的具体设计轨迹情节表的格式如下:

好人的轨迹情节:前期行为(缺陷表现):正面角色会用各种下等低劣的手段来实现其目的,并且人物会失败。改变事件(恩宠时刻):会继续尝试实现这一目的,但是会借助更妥当的手段,并最终拥抱了美德。后期行为(美德表现):之后的成功手段则与道德前提的美德相统一,在努力实现目的的过程中,通过美德表现获得了成功。

坏人的轨迹情节表:前期行为(缺陷表现):负面角色会用各种下等低劣的手段来实现其目的,因为崇拜一种扭曲的美德,导致人物会获得一种扭曲的成功。改变事件(恩宠时刻):会继续尝试实现这一目的,并最终进一步拥抱了缺陷和扭曲的美德。后期行为(美德表现):在努力实现目的的过程中,因为进一步拥抱缺陷和扭曲的美德,导致自身获得了极大的失败。--摘录自《故事的道德前提》作者:斯坦利·D·威廉斯

其次,作者提出了【一个人物,多重目的】的概念。作者认为,一个人物可以有多个目标,例如:拥有事业目的(成为职业经理人)、家庭目的(找到女朋友)、社会目的(例如声名远扬)、个人生活目的(减肥)。作者认为需要始终围绕一个中心,让每一个目标都成为剧本唯一道德前提的隐喻:

【不管人物拥有多少个目的,都要牢牢记住--它们统统都是对电影道德前提的隐喻】。

作者认为,通过为主要人物创建轨迹表格,可以明确【角色面临清晰的行为改变抉择】,而设计道德缺,【你便已经为你的正面角色赋予直接的深度以及趣味性】。

第八步:为戏剧点排序。例如好人的轨迹情节表中有多个戏剧点,坏人的轨迹情节表同样有多个戏剧点,这些戏剧点需要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展现。按照作者的说法,【需要在轨迹情节表的指引下排列所有的戏剧点,并以这样的方式构建你的故事情节】。作者认为此步需要设计主要的13个戏剧情节点,这些情节点包括:

(1)1A开端和建置:新机会或者激励事件之前的生活。

(2)1A-TP第一幕转折点:触发激励事件。

(3)1B中段:主角拒绝了这个新机会,尝试能够继续保持他从前的生活以及对待事物的方式。

(4)1B-TP第一幕高潮和转折:主角被迫接受了新机会,并且设想或是明确的表达了一个清晰的客观现实目的。

(5)2A开端:主角开始朝着新的目的作出努力--通过他旧有的道德方式,或者道德前提陈述的缺陷手段。但是失败始终占据支配地位。

(6)2A-TP第二幕转折点:触发恩宠时刻。主角被赐予恩宠,用以改变他实现目的的方式。

(7)2B中段:主角利用道德前提的美德表现,以全新的行为方式,朝着目标作出坚实的努力。

(8)2B-TP第二幕高潮和转折:主角面对一个主要障碍,并且能让他回头的桥梁已经摇摇欲坠。这一切迫使主角只能以新的行为方式来追逐自己的主要目的,再没有回头的路了。

(9)3A开端:倒退成了非常现实的巨大威胁。现实与精神上的危险都在成倍增长,而主角没有任何途径(客观现实或精神主观)可依靠,用以摆脱这种处境,因为主角的身后就是一面高墙。

(10)3A-TP第三幕转折点:最终事件触发。此处的事件是推动故事进入高潮的最终事件。

(11)3B第三幕中段:主角与死亡或者成功的殊死战斗,引出了所有的客观现实与精神主观事件的终点。

(12)3B-TP第三幕高潮和转折点:主角或成功或失败,或是稳步追寻到自己的目标,或是遭到彻底的灭亡。

(13)结局:找到一个方法来形象地表达出道德前提。

从这13点情节点看,每一幕均有开端、转折,中段,高潮或结尾。作者认为,故事的每一幕都应该包括开端(A部分),中段(转折点),以及结局(B部分)。同样,每个人物也都有着他自己的三幕式结构:【开端(前期行为),中段(改变事件),以及结局(后期行为)】。

结语

至此,11种故事结构总算是总结完成了。目前大概还有3-5本编剧书没读完。等我读完后,编剧的自学就告一段落了。当然我自学编剧并非要拍电影,也不是为了当编剧,主要还是为了学习剧情和编剧方面的知识,方便以后能运用到游戏剧情设计中。等这几本编剧书籍读完,下一阶段,我会撰写几篇读书笔记和博文当作总结,敬请期待。

参考资料:

[1]《千面英雄》约瑟夫·坎贝尔/著,黄珏苹/译;

[2]《作家之旅:源自神话的写作要义》克里斯托弗·沃格勒/著,王翀/译

[3]《编剧心理学:在剧本中建构冲突》威廉·尹迪克/著,井迎兆/译

[4]《救猫咪》三部曲[美]布莱克·斯奈德/著;王旭锋/译

[5]《编剧的核心技巧》[美]尼尔·D·希克斯/著;廖澺苍/译

[6]《故事策略——电影剧本必备的23个故事段落》埃里克埃德森/著

[7]《故事技巧—叙事性非虚构文学写作指南》杰克·哈特/著;叶青等/译

[8]《编剧的艺术》[美]拉约什·埃格里/著;高远/译

[9]《游戏设计入门》吴玺玺/编著

[10]《故事的道德前提》[美]斯坦利·D·威廉斯/著;何姗姗/译

[11]《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美]罗伯特·麦基/著;周铁东/译

THE END
1.每日冷知识你知道为什么猫总是能优雅地落地吗?这种能力被称为“翻正反射”,是猫科动物的标志性本领。当猫从高处掉落时,它会迅速调整身体,确保脚先着地。这一动作依赖于猫灵敏的前庭系统和灵活的骨骼结构。 猫的前庭系统位于内耳中,可以感知身体的方向和重力。当猫感受到失去平衡时,前庭系统会向大脑发送信号,帮助它快速判断方...https://www.jianshu.com/p/1ac8de729c88
2.猫咪的秘密【猫咪的秘密】揭秘小猫身体的奇妙之处 非肿瘤警报:小猫的“奶奶”部位避免用手触碰,以防...2025款日产N7 基本型官图69张 11月18日 15:56| 新浪汽车原创汽车评测日产 纸浆期货技术分析,复盘记录...投资研究 | 指数问道系列之价值篇(二):从资产结构角度解构市净率 11月18日 16:30| 资讯动态财报资产...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6041830274/m1681f038203301bnyg
3.猫咪基本护理课程设计.docx猫咪基本护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猫咪基本护理的知识,提高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照顾猫咪的能力,并培养他们关爱动物的情感态度。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了解猫咪的基本生理结构和功能;掌握猫咪的日常护理方法,如梳理毛发、清洁眼睛和耳朵等;了解猫咪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护理。技能目标:学会正确给猫咪...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58457481.html
4.如图为ATP和ADP相互转化的示意图.对这一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3)三个图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名称是 .(4)对标号f和标号5所示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理活动中都产生[H]B.前者有片层结构,后者有嵴C.黑暗条件下,生理活动中都消耗O2 D.前者不产生ATP,后者产生ATP(5)细胞进行下列各种生命活动,正常情况下图甲细胞 ,图乙细胞 (填编号)①不增殖 ②能继续增殖 ③细胞核...https://m.1010jiajiao.com/gzsw/shiti_id_2d802deee9df2f3f137032090e8fc746
5.猫咪养宠小知识而猫咪(和狗狗)并未发现这样的神经元,所以TA们的流泪与情感无关,通常是异物、物理/化学刺激、病理、生理结构等问题导致的。但猫咪会用其他方式表达难过这并不是说主子不会表达难过。猫咪的“难过”,会与其他生存、压力相关的负面情绪伴随发生,例如因猫砂盆不干净而烦躁、因环境太吵而不安、因没有互动而无聊、因...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300480962?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1.有趣的动图:什么生理结构!拥有独特睡姿的猫咪:这才是最爽的睡法啊!-家人们谁懂啊! 一位胖子遭受了打击 健身房里事故多!被砸的腿还好吗? 他正在跟鬼魂对打 旧物新用,有想法 想知道她俩还好吗 八零后的小时候 什么生理结构 啥?耳朵长蘑菇是怎么回事? 开箱咯,让大家开心开心 ...http://hnbang.com/view/36966.html
2.关于猫的牙科疾病大总结⑥ 牙活动性,Mobility,M 生理活动性&病理活动性 牙周支持减弱时 用口镜手柄或者探针进行 分为四级 用手柄推动 图自:农大动物医学院案例[2] ⑦ 牙周病指数 Periodontal Disease Index (PD) 我们可以根据前面的数据来判断牙周病 但是我们最终还是要用 CAL(牙附丧失)评估或CR影像 了解牙周周围骨组织的丧失情况 CEJ...https://www.douban.com/note/825970879/
3.猫日常体检项目及注意事项全解析:2024年猫咪降检查指南猫咪至少每年应体检一次,根据不同年龄选择相应的体检项目。体检前,需做好以下准备:保持稳定的生活,尽量不改变猫咪的日常环境;根据体检项目决定是否需空腹;记录猫咪近期的异常情况,如饮食习惯、体重变化等,以便向医生咨询。 关于猫咪体检的具体项目,最基础的套餐包括体表、耳道、寄生虫、皮肤及神经学检查。但仅这些基础...https://m.tijian8.com/post/A0f34CaF1027.html
4.猫鼻支揭秘猫咪感官世界的奇妙结构猫鼻支揭秘猫咪感官世界的奇妙结构 一、猫鼻支的神秘魅力 在众多动物中,猫科动物以其独特的生理结构和优雅的行为赢得了人类的心。其中,猫鼻支作为它们感官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它们嗅觉和味觉体验的基石,也是他们与外界交流的一种方式。 二、解剖学上的细节...https://www.544wdxovml.cn/chong-wu-mao/114557.html
5.www.mtyk120.com/newxr35441845猫咪成人版 64.23MB 23%好评647人 四色网站 夜夜躁狠狠躁日日躁AAB 业余自由性别成熟场景 49.82MB 34%好评541人 日本护士口交吞精图 北条麻妃外国av网址 两个上面一人吃b40分钟 18.28MB 88%好评417人 忘忧草社区 麻豆E奶女教师遭体育系学生 金瓶梅香港 28.54MB 69%好评689人 site:pdqktb...http://www.mtyk120.com/newxr35441845
6.www.pt9966.com/mokind11类似的扭曲事件还有不少。本周,马英九与学者对谈时,随口说出大熊猫比台湾黑熊讨喜可爱,立即引来亲绿媒体挞伐,被“绿委”讽刺为“睁开眼睛看到的都是大陆”。马英九团队连忙解释马不是这个意思,是媒体误读。其实有什么好解释的呢?难道觉得大熊猫可爱就犯了“政治错误”。 http://www.pt9966.com/mokind_11_18/4796.html
7.我家猫总打喷嚏,这是感冒了吗?–专宠网7.如何预防猫咪打喷嚏? 猫咪打喷嚏的原因? 打喷嚏可能是各种各样的原因引起的。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环境、感染和生理结构的原因。如果你的猫咪在打喷嚏,观察它们接触过的东西有助于缩小病因的范围。 环境原因 即使只生活在室内,猫对空气中的过敏原(如花粉、灰尘、清洁剂、植物、猫砂尘)也十分敏感。这些颗粒可以通...https://www.propets.cn/10189.html
8.人体结构图图片人体结构图动态图SOOGIF为您提供人体结构图动图大全,这里可以找到全部的人体结构图gif动态图片,以及人体结构图动图表情包供您下载使用,本次SOOGIF共为您找到84360张关于人体结构图的动图内容。https://www.soogif.com/gif/361018-4-0-0.html
9.下列关于组织结构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B. 猫咪 C. 昆虫 D. 小黄人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 事实是:科学不仅是美丽的,而且是旷世奇美,美不胜收。常人为什么没有...参考解析: 项目结构图中矩形框的含义为--个项目的组成部分 AI解析 重新生成最新题目 【单选题】如果将人眼比作照相机的话,则相当于暗盒的是( )。 查看...https://www.shuashuati.com/ti/ae29f247540e4da4bdea54b1c0bd7c43.html?fm=bdbdsda6670905ed7f46003982064d4ea26e0
10.育儿百科第三章1~12个月宝宝在线免费阅读溢乳是指婴儿在吃奶后的一种食物反流现象。喂完奶后不久,少量奶液从宝宝胃内反流至口中,并沿嘴角缓慢流出,一般吐出一两口即止,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多因身体结构发育、喂养或护理方式不当所致;溢奶的量少,不会影响到宝宝正常的生长发育;通常随着宝宝月龄的增长,自然就好了,无须特殊处理。 https://fanqienovel.com/reader/7255243324615822396
11.反应能力测试题猫咪智商感人or机智过人?20道测试题找出答案不畏艰险开柜子。图自:4Gif 像狗子一样巡回。图自:隔壁家小伙伴 猫咪的智力到底如何,让我们从这几个方面来看看! 生理结构 从生理结构来看,猫咪应该并不笨。 据斯坦福大学兽医学院研究,猫和人类的大脑结构十分相似。其大脑沟回与人类的相似度大概在90%。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9771791/article/details/112765352
12.猫咪品种鉴赏揭秘它们如何辨别不同血统的特征猫咪品种鉴赏:揭秘它们如何辨别不同血统的特征 体型与骨架结构 猫咪通过观察体型和骨架结构来识别其品种,这通常包括头部、身体比例以及肢体的长度和粗细。例如,长毛品种如波斯猫通常拥有较为圆润的身体和短而强壮的四肢,而运动型品种如奥地利维也纳猎犬则拥有一身精致且https://www.stddjzkkll.cn/zi-xun/480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