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绝大多数网友都有“网络问诊”的经历。客观而言,“网络问诊”有积极的一面。但是真要通过网络来看病、治病,笔者觉得还是有些不靠谱,应该谨慎对待。
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虽然现在患者以看西医居多,但“望”和“问”仍旧是医生诊断病情必不可少的环节,再加上现代化的疾病检测设备,最终确定患者的病情,然后对症下药。可是“网络问诊”,不但没有了中医的“望闻切”而只剩下了“问”。
即便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相反,不同的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会呈现出同一个症状。如果网络上的医生仅仅根据网友对症状的描述来判断病情,指导用药,则误诊的可能性会很大。如果患者根据这种误诊自己去买药吃,不但会延误了病情,耽误了正常的治疗,严重的还会导致对身体新的伤害。
“网络问诊”,弊端还不止这些。网络上的一些所谓“专家”“教授”,现实中可能连医生的资质都没有,或者是医术低劣的庸医、医托;再比如按照国家卫生部门有关规定,医生在网上提供医疗建议,没有收费,也不构成医疗合同,如果出现了误诊等医疗事故,患者很难为自己维权。
“网络问诊”的流行,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实中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但从理性和客观的角度来看,网友们理应谨慎对待,不能为了图省事省钱而耽误了正规的诊治,最后反而得不偿失。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和医疗机构也应该加强对公众的健康宣传,促进健康教育,引导公众谨慎对待“网络问诊”,不能过于迷信看似时尚的“网上看病”。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