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材贴近小班幼儿的生活。大米饭是我们南方的主食,俗语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那么大米饭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
2.锻炼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现在的宝贝都是独生子女,只要口一张,眼一眨,大人就知道宝贝要什么,导致与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极差。
3.适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通过这个活动旨在让幼儿在“揉揉”“搓搓”“涂涂”“贴贴”的过程中,学习将皱纹纸团压搓圆的技能,充分体验手工制作带来的快乐。
4.提供充分有效的活动准备。教师给幼儿的准备要充分有效,这是美术活动成功的前提。具体活动的准备:
(1)人手一张画好碗状图形的有色粉画纸。
(2)皱纹纸若干、胶水人手一份。
(3)小动物若干,一碗白米饭。
二、说目标
根据《纲要》艺术教案“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的要求,结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知识目标:欣赏米饭的形状、色彩,知道米饭是一粒一粒的,并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
2.技能目标:尝试将皱纹纸揉一揉,搓一搓,蘸上胶水,制作香喷喷的大米饭。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大胆操作,体会运用独特方法进行制作所带来的乐趣。
活动的重点:
学习用揉、搓、涂、贴的技能,制作香喷喷的大米饭。
活动的难点:
把米饭装进碗里堆得高高的,不从碗里掉下来。
三、说教法与学法
本活动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讲解示范法和指导法,来适应教学内容传递的需要和幼儿的认知结构特点进行教学。通过操作与语言的紧密结合来突出重点,以变抽象为具体、变生疏为熟悉的办法来突破难点。用简洁的、游戏化的语言进行演示与讲解,使操作的每一个步骤和要求形象化、具体化,易为幼儿所理解与掌握。同时,我还运用了兴趣式指导和渗透式指导法。从幼儿出发,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融在一定的情境中。
如:搓圆的技巧,我是利用儿歌的形式进行强化:“揉一揉、搓一搓、圆又圆、涂一涂、贴一贴;”再如,要求幼儿米饭做的多,是这样说的:“米饭做得满满的,小动物才会吃的饱饱的”。从而避免说教式的提要求和示范。
通过教师的演示,儿歌式的强化,幼儿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边听边看,在边说边操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领会了搓圆要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说过程
总的设计思路是:根据小班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本活动目标要求,设计情境“动物幼儿园又新来了朋友”为中心主题,以教师的示范幼儿练习为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
总的活动流程是:情境导入→教师示范→幼儿练习→活动评价(展示幼儿做的米饭,请小动物品尝)。
具体活动过程如下:
1.导入:以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2.新授:
教师示范“香喷喷的大米饭”。通过教师儿歌的形式(拿好一根皱纹纸,揉一揉、搓一搓、圆又圆、涂一涂、贴一贴,一粒米饭做好了),准确的讲解示范,使幼儿自然地掌握做米饭的步骤,明确了做米饭的要求。让枯燥的手工活动变得鲜活灵动,同时,又让幼儿体验到“做米饭”带来的成功和快乐,更激起幼儿自己做米饭的强烈愿望。(3分钟)
3.练习:
幼儿做米饭,教师巡回指导。教师观察幼儿,并用游戏口吻进行指导(我们要多做一点,把米饭做得满满的,小动物才能吃饱),鼓励幼儿大胆地操作。指导时注意个别差异。(10分钟)
4.活动评价:
请小动物品尝。以请小动物品尝的形式进行,既合乎主题情节,又利用了可借用的教育资源,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得到他人的评价,使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促进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2分钟)
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整个活动游戏性、趣味性极强,进一步促使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由的情境中,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发展。
《香喷喷的大米饭》说课稿(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米饭的主要营养成份是淀粉,淀粉遇碘酒会变色。
2、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思维推理能力、学会动手实验验证的训练。
3、通过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蜡烛、勺子、筷子)做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并不那么深奥,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可以随时研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究、会用工具研究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了解米饭的主要营养成份是淀粉,淀粉遇碘酒会变色。
三、教学难点:
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思维推理能力、学会动手实验验证的训练。
四、教学准备:
1、教师材料准备:粳米、籼米、糯米、杂交米一份以及这四种米变成的米饭一份、淀粉每组各一小份、糖一块、碘酒、滴管每组一个、棉签、水、视频投影仪等。
2、学生材料准备:放大镜、筷子、长把勺子、蜡烛。
3、介绍淀粉的录像或课件。
五、教学过程及评价要求:
教学步骤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一、比较米饭和米粒
1、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会了把混合在一起的粳米、籼米、糯米、杂交米区分开来,谁来说说这四种米有什么区别?现在如果把这四种米分别做成米饭,并且混合在一起,你能把它们区分开来吗?请大家猜测一下这四种米粒变成米饭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2、学生小组合作,试着把这四种米粒变成的米饭区分开来,并排列在深颜色的卡纸上,教师把部分小组的分类情况放到视频投影仪上,让小组代表向大家介绍为什么这样分的理由。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做好启发引导。
本课在前五个单元的大量观察能力训练的基础上,本节课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思维推理能力、学会动手实验验证的训练。教师的教学方式:提示研究问题,辅导学生自己研究,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只做合作者、引导者,不当主角。
二、观察研究米饭的味道
1、请学生仔细品尝一口米饭,说说米饭到底是什么味道的。
3、猜测:米饭变甜可能是什么原因?
4、介绍淀粉的录像或课件:淀粉在慢慢咀嚼时变成糖类的过程。
在教学米饭中的营养时,教师要作两手准备,如果学生中有人知道“淀粉”那就让学生来介绍,其它同学补充有关淀粉的知识,如果没有老师就将事先准备的资料介绍给学生。
三、对淀粉的观察
1、淀粉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你们小组打算怎么研究呢?
2、小组商讨方案。
3、小组介绍方案。(如观察外表、加水搅拌有什么变化、加热有什么变化、加入其它物体会发生什么变化等。)
4、小组实验,教师指导。
a、观察一小包淀粉。看看淀粉是怎样的。
b、把一些淀粉倒在铝汤匙里,加几滴水,调成稀糊状观察。
c、在蜡烛火焰上加热铝汤匙中的淀粉糊,观察并描述淀粉糊的变化。
d、在淀粉糊里滴一滴碘酒,观察发生的变化。
e、在米饭和饭粒上滴一滴碘酒,观察发生的变化。
f、小组讨论: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知道了什么?你们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把你们的实验成果写在活动记录卡上。
g、小组汇报交流。
四、课外延伸
猜测一下:哪些物体遇到碘酒会发生变化?
《香喷喷的大米饭》说课稿(3)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稻谷、大米,学会细致的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米饭来之不易,懂得珍惜粮食;乐于参与讨论、交流,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意识到科学家队人类生活作出的杰出贡献。
科学知识:认识稻谷、糙米和大米,知道米饭是由稻谷加工而来的米做成的。
二、教师用具和学生用具
放大镜、米粒、稻谷、发芽的稻谷、记录纸(两张)、各种植物的种子、3个杯子。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观察种子
引导学生在众多种子中找出水稻的种子。
引导学生讨论:观察水稻的种子可以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用什么工具来观察比较好?(放大镜)在观察中有什么发现,该怎么办?(记录)
引导学生观察稻谷。(6分钟)
交流观察结果。
(二)认识糙米,比较糙米和精米
引导学生剥掉稻谷的壳看看。注:不要破坏稻谷的内部,想办法完整的剥出来。
引导学生思考:壳有什么作用?
比较剥掉壳后的米跟平时吃的米有什么不同?记录并请学生说一说。
在学生比较的基础上,教师提供给学生有关糙米和精米的资料,了解种子的结构。
(三)加工精米
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把糙米加工成精米?
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加工出精米来?猜想大米加工厂里是怎样加工精米的?
(四)说说米饭的来历
引导学生说说米饭的来历,进行珍惜粮食的教育。
(五)布置作业
课后做做精米发芽的实验;去家里或菜场、粮店了解一下我们吃的大米有哪些种类。
《香喷喷的大米饭》说课稿(4)
科学概念:
稻谷、糙米和精米具有不同的外观特征和构造。
过程与方法:
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物体并用语言描述出物体的形态特征;能使用工具细致地观察,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不同物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认识米饭来历的活动中,感悟粮食来之不易,并感受科技发展使人类从中受益。
二、教学重难点
观察到稻谷、糙米和精米具有不同的外观特征和构造。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视频录像
学生准备:每组绿豆、米和稻谷的混合、糙米一份、放大镜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稻谷的观察
1、(出示一盒混合物)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植物的种子,但是它们混在了一起,先请大家帮帮忙把它们分类的挑选出来。
2、你们分成了几类?怎样分?
3、豆子和米大家都很熟悉,稻谷可能对大家来说就比较陌生,下面我们来观察一下稻谷是怎样的并记录下来。
4、学生观察、记录、汇报
5、把稻谷的皮剥开后,就会看到有这样的米,这叫做糙米(出示一杯糙米)。等会请大家观察对比一下糙米和你们刚分出来的米有什么不同并记录下来。
6、学生观察、记录、汇报
7、我们平时吃的大米原本头也是圆的,只是经过加工,去掉这个角。请大家想想为什么要去掉这个角呢?
8、这个角做胚芽,如果不去掉,它就会长成芽,长芽的话米就不能吃了。
板书:大米比糙米少了胚芽,胚芽是种子能发育成小芽的部分
活动二:米饭的来历
大米是在糙米的基础上加工的,怎样得到大米?糙米又是怎样得来的?
板书:禾苗——〉稻谷——〉米——〉米饭(播放录像)
小结:米饭来之不易,希望大家要爱惜粮食,不要随便浪费粮食。
拓展:(投影片出示图片)认识他吗?如果没有他,我们现在可能还要饿肚子呢。他一生都在研究稻谷,他的成果为我们祖国赢得了荣誉,西方人把他培育的杂交稻称为“东方魔稻”,国际上一致认为杂交稻是继我们古代“四大发明”后的“第五大发明”。他就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作业:下节课带各种各样的米和一小袋米饭
五、板书设计
大米比糙米少了胚芽,胚芽是种子能发育成小芽的部分
禾苗——〉稻谷——〉米——〉米饭
《香喷喷的大米饭》说课稿(5)
小班美术《香喷喷大米饭》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班美术《香喷喷大米饭》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根据《纲要》艺术领域“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的要求,结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通过教师的演示,儿歌式的.强化,幼儿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边听边看,在边说边操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领会了搓圆要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