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团购到打车再到单车疯潮,万字长文反思互联网“线下战争”红海,以及突围公式

最近5年是移动互联网狂飙突进的5年。按照创新工厂的预判,这股浪潮的爆发将按照工具、娱乐、本地商务的顺序逐级推进。果然,基础工具、社交、游戏、电商、教育、内容……强大的飓风分波次席卷而来,几乎势不可挡。入侵一直推进到“本地商务”这个关键节点,陷入胶着。

互联网侵入线下本地商务的第一个波次:千团大战,流血漂橹。

互联网侵入线下本地商务的第二个波次:O2O大战,泡沫伴随着资本寒冬刹那崩裂,血战之后幸存的美团、滴滴也是深受烧钱之困,饱受争议,前途未卜。

互联网侵入线下本地商务的第三个波次:资本变得更加精明冷静,也更加保守,入侵聚焦在了共享单车这样的局部领域。

国家仍然在高呼着互联网+,要用高科技的力量实现各个产业的全面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很多媒体和理论家们仍然在说着“整合分散需求、构建线上撮合的大平台”的O2O故事。但是创业者和投资人们却冷静了许多,理论上看来很有前景的事情,未必就是一个好生意。

这种冷静的第一个关键词是“合并”。滴滴和Uber合并了,58赶集合并了,美团点评合并了,时不时又有消息说要把糯米并了,这一出出相爱相杀玩得人应接不暇。形势大好时“烧钱”,资本寒冬了就开始“合并”,最终都是千方百计要在一个成为风口的品类打造出一个垄断性的“头部”。

然而,在更多未被市场验证的领域,或者已经有项目先行但是折戟沉沙的领域,比如美容、生鲜、社区电商、私厨吃饭、家政……总体的氛围是悲观的。这些领域不能说没有市场,也不能说没有需求,只不过线下产品和商业模式下、拿下它们要付出的巨额成本,不是一般的资本可以承受的,即便可以承受,如此的投入对比遥遥无期的不确定回报,这也绝对不是一笔好生意。

二、共享单车的转捩点?

在几乎所有的融资分析和PR报道中,“共享单车”(准确地说是b2c出租单车)都是近来难得一见的“靠谱赛道”。有没有需求?绝对有,一线城市的最后三公里需要这么个代步工具。市场大不大?绝对大,一二线城市的规模,已经足够容纳好几个摩拜了。运营成本低不低?各种技术手段逐步压低边际成本,而用户初次缴纳的租金直接可以变成现金流。

同时,这类项目看起来是不需要陷入补贴大战的,骑一会5毛钱还需要补贴吗?

更关键的是,共享单车是可以“快速回本”的,比如某单车只要每天被用户使用6次,半年就可以回本,剩下就是赚,哪怕报废了也没关系。

看起来,理论上已经无懈可击了吧?

理论上无懈可击的项目,现实中往往值得警惕。在O2O大热的那两年,我们几乎每天都能听到理论上工整精致、无懈可击的商业计划,看到野心勃勃的互联网人想要颠覆某个传统领域,看到野心勃勃的传统行业老板们想要借互联网来个“第二春”。可是接下来呢?事实告诉我们,互联网人常常低估了线下的水有多深,传统老板也忽略了互联网不仅是一个载体,更是一种植根于深层的“基因”,这不是听几堂互联网思维课就可以解决的。

很多项目的问题不是理论上有硬伤,而是从逻辑看太完美了,你能想到别人也能想到,结果所有人都一哄而上、硬生生给做死了。

恰恰,单车项目最大的问题是“壁垒不足”。

试想一下,尽管一线城市“最后三公里”的出行需求是确实存在的,但这种需求的时空分布却是非常不平衡的:某些区域需求量和使用频次会很大,有些区域几乎没有;某些季节需求量很大,某些季节几乎无法使用。于是在实际运营中,就会出现一个个局部的“热点”。

共享单车可以快速回本、形成规模经济的核心在于“高频使用”,在于平均每天至少被使用那么几次。而使用频率的保证,关键在于“热点”区域的供需平衡甚至供不应求。伴随着单车项目的不断普及,用户的使用习惯被培养,需求和频率一定会上升,但是另一个危险在于——如果单车项目的玩家太多,以致在局部“热点”领域内供大于求呢?

几乎无法想象用户对某个品牌的单车形成特定的“品牌忠诚”,往往是眼前有哪家的车就用哪家。那么局部热点区域“供大于求”的结果一定是各家的使用频率都被摊薄,回本速度逐渐降低,但是运营成本依然摆在那里。

共享单车的玩家和投资人们只能寄希望于彼此默契,不恶性竞争,同时不要有更多的新玩家涌入,让还没有充分培养起来的市场越分越薄。可是最近几个月的事实基本就是打脸,这……可能吗?

当然,或许笔者在这里过于悲观,最糟糕的局面可能不会出现。但是庞大的线下市场,为何往往陷入巨大泡沫和囚徒困境?本来好端端的挣钱项目,为什么最后大家一拥而上结果都不挣钱了?

泡沫和投机从来不是中国经济的专利。在美国历史上,从铁路到运河,从石油到汽车,也曾不止一次地陷入今日互联网一样的境况,看到机会了大家就“一拥而上”,结果最后尸横遍野、一哄而散。但是,放到更长的维度上看,这些泡沫尽管最终幻灭,但是客观的结果都是使美国的铁路网更发达了、运河系统更强大了、高楼鳞次栉比、交通车水马龙。

从这个角度说,O2O们即便是泡沫也确实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美团、滴滴成了最终的幸存者,他们无一例外地烧钱、无一例外地饱受争议、无一例外地承受高昂代价,最后在差一点就死去的瞬间挺了过来,成为最后幸存者——这“烧钱二宝”。“重”是他们命定的劫数,一旦挺过去,“重”却也能成为壁垒。

除此之外,那么多的o2o已经或正在死去。生与死之间,关键是什么?

三、有需求与需求“划算”

在我们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导师们总是高歌着:去发现人们的需求吧,只要有需求,就一定能做出一番事业。而一旦某个被追捧的项目陷入困境,他们的总结也一定是“那是一个伪需求”!

事情真的这么简单?拿O2O项目来说,在线找家政、找按摩师、找美容师……真的是没有需求吗?真的就是“伪需求”吗,好像并不是那么简单。

需求是商业的关键,但并不是唯一解释。底层贫苦人民的就业、教育、医疗都有需求,这肯定是真需求,那你创业公司去解决试试?

有人说,O2O项目不是简单用网络对接需求就可以了,他必须缩短行业链条、消灭中间地带,真正提升行业的整体效率。也有人说,移动互联网的项目要“高频、刚需、标准化、痛点明显”。讲的其实都是一个道理:

一个事情不是有需求、需求大就行,还得看你的解决方案是否“划算”,只有划算的需求解决方案才具备商业可行性。一个需求再强大,如果你的商业方案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和代价才能勉强hold住,这就绝对不是一个“划算”的需求,你一定要去满足就一定会落到坑里。这是大多数O2O的死因,简单套用已有的模式,研发app、搞免费补贴、拼命地推……结果发现按照这个模式,要拿下这个市场花费的可不是一般的钱,只能破产。

有些领域,即便我们再开动脑筋、巧妙创新,按照现有的技术和产品条件,也很难找到一个“划算”的方案。想想美团滴滴们付出了多大的代价,这还是在出行吃喝玩乐这样“高频刚需”的领域,那么在其他的领域呢?

找不到“划算”方案的领域,就是移动互联网在技术和商业上的“能力尽头和极限”,就不是一般创业公司可以玩得转的,甚至成熟公司也要劳民伤财,这个时候你得明白要收手了,移动互联网这股大浪已经打到了边界。

如何识别“划算的”有商业潜力的需求?两个字,效率。

四、效率的本质?

饿了么的创始人张旭豪说,唯一不变的是用户要以更低的价格、更快的速度、拿到更安全的食品和产品。互联网思维的导师说要找比起对手有10倍效率的领域……讲的都是效率。

效率,就是更小的投入,更大的回报。

移动互联网之所以能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地侵入人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效率”是一个重要的势能。以笔者专攻的社交领域为例:

人们为什么曾经热衷陌陌,一定是因为它提供的异性勾搭效率远远超过传统的街搭,搭讪附近的妹子忽然变成了一件触手可及的事情。人们后来渐渐不用了,一定是因为这种“勾搭”效率严重降低了,搭讪没人回,回了也是微商、酒托、特殊职业工作者。而为什么陌陌的直播火了,恐怕是对于已经锁定的人群来说,在直播中勾搭妹子的反馈,已经远远好过社交软件了,至少那是真人,至少她会说声“谢谢点赞”,至少我可以砸钱送礼求口播。夜店变成了夜总会,生意又红火了。

整体来看,移动互联网项目的效率红利主要有三:

1、相较于传统商业,更容易获得巨大的流量红利,进而实现指数爆发、规模经济。

2、相较于传统商业,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更小付出、更大回报。

3、相较于传统商业,互联网公司的运营模式效率更高,边际成本逐步压低,边际效益迅速提升,进而快速爆发成为巨型企业。

这就对应了三个指标:市场普及效率、体验效率、运营效率。

五、效率的计算公式

对于项目前景和关键战场的预判,对当下效率的计算、对效率变化的预判非常关键。为了论证这一点,笔者会举出几个项目(美团、滴滴、共享单车、上门美容)一一对比,但绝无诋毁之意,代表的也是一家之言,只是提出了一种分析项目的思维方式。

这两天朋友圈里有这样一个说法:滴滴、Uber、快的,以及其他公司在这个市场上,至少砸了一百亿美金的真金白银,这里面绝大部分其实都是用来补贴打架用的,最终的结果就是三家合并,换个角度想这个问题,如果他们一开始就合并,其中绝大部分的资金并不需要用来补贴,换句话说,绝大部分钱其实并没有多少价值,而这部分的投入,都需要在以后的运营中给赚回来……涨价这个事情,就是必然的趋势了。另外,从商业投资角度来看,一百亿美金的真金白银投入就换来一家估值375亿美金估值的公司,估值和现金回报比例是3倍,这个估值如果是这家公司的上限,那么回报期限越长收益就会越低,最终可能就是一个失败的投资。

这个说法有没有道理,还是存在算法漏洞,让我们往下看。

就是一个项目被市场快速接受进而高速成长的可能性,就是看市场对这个项目“敏感不敏感”,人们看到这个产品是惊呼“怎么不早点出来、我太需要了”,还是一脸懵逼、需要教育培养才知道它的好。市场普及效率包括几个方面:

a、用户规模

美团、滴滴针对的是一般大众用户,出行、吃喝玩乐这样的需求,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有。

共享单车主要针对的是一二线城市、存在“最后三公里”问题的白领上班族等。

上门美容针对的是25-40岁、收入较高的女性。

b、需求迫切度(疼痛度)

滴滴针对的痛点是:打车难、服务差、黑车无法监控,几乎每个人都曾深受其害。

共享单车针对的痛点是,“最后三公里”没公交、打车划不来、不想买自行车,这对一部分人的感受是强烈的,另一部分人则完全懵逼看不懂。

上门美容针对的痛点是,不想出门去美容店?怕被美容人员推销?笔者不知道。

c、场景频率

美团、滴滴针对的是高频场景,共享单车是中高频。

d、其他的“时机”

总体来说,一个人群规模大、场景频率高、痛点清晰且用户深受困扰的市场是“易感”的,只要你的方案足够强大,就可以得到快速传播。但是如果市场不那么敏感、问题不那么显而易见、用户需要培养和教化,你要做的要么就是精细运营、活下去、等风来,要么很可能就是砸钱补贴培养用户习惯,但是结果……

就是“体验提升度-体验成本”。

a、体验提升度

滴滴带来的体验提升也是明显的,再也不怕打不到车了,打到车了以后还能评分、司机师傅态度好了很多呢。

那么上门美容和推拿呢?体验真的好了很多吗,就是因为懒得出门?

b、体验成本

用户体验要达到一个理想状态,这个成本还真多。比如:

用户的认知惯性,我就是习惯了老办法,你这个方便、但我不习惯。

用户的转移成本,你这个东西是很好,但是放弃原来的我做不到。

平台的启动成本,一些平台必须在供需双方达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体验才能最好,这就需要冷启动,这是一道坎。比如,某某专车优惠力度是大,但是一打开发现周围没几辆车,体验怎么可能好?

产品的交互成本。用户都是懒惰的,如果一个产品使用复杂、打开以后找不着北,你就是再好也会被放弃。这个交互成本要足够低,想到就用、一步触达、迅速满足、用完就走。

安全问题及其他副作用。你的产品会不会带来安全方面的担忧呢,比如人们对滴滴中存在黑车的担忧,比如人们对上门服务侵犯隐私的担忧。

3、企业运营效率

互联网公司一定因为更轻的模式,而获得比传统行业高得多的利润,一个服务千万用户的公司可能只有十几个员工。反过来说,如果这种运营效率的优势不再,要满足需求抢占市场需要烧钱填补无底洞,这个公司就迟早要完了。商家运营效率主要看三个方面,运营优势、运营成本和边际成本效益变化趋势,这个相对复杂些,在此只能简单罗列、未必准确。

a、运营优势

运营优势可能来自于所处的行业,也可能是因为企业自身。具体有:

行业利润和现金流打造能力。比如这里所说的上门美容和回收宝,都属于行业利润相对较高的领域,而美团、滴滴和共享单车则是薄利多销、更易形成现金流的项目。

传播扩散和快速扩张能力。你的项目容易获得“眼球效应”吗?好的项目都是能快速传播、形成口碑的,这种传播迅速或许是因为行业本身(比如情趣用品这个领域可能需求强,但传播起来就不那么容易,大家有点不那么敢说),或许是因为公司已经掌握了强大的流量获取能力,比如百度用自己的流量做糯米,又或许是因为项目本身的标准化能力,使其可以低成本地快速扩张。

相对的,没有壁垒、找不到关键资源的行业都是恐怖的,因为很可能会陷入砸钱补贴的囚徒困境,你砸钱灭不掉对手,但不砸钱用户真的就跑了;再比如单车这样的领域,用户往往是有车就用,不大考虑是哪个牌子。在这样的领域,往往陷入玩家一拥而上、一哄而上的同质化恶性竞争局面。

b、运营成本

基础运维成本,一个公司在产品研发和运营上投入的成本。

获客成本,获得一个用户要多少钱?获得一个忠诚用户要多少钱?像现在很多项目获得一个有效用户要百元以上,最终流量转化却遥遥无期,简直可以去死了。

线下潜在成本。太依赖一些线下资源了,结果被牵着鼻子走,议价能力非常低;或者这个行业水太深,信息高度不对称,潜规则横行,你信心满满、进去以后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不确定风险。第一个风险是用户作弊,产品的规则漏洞常常被利用,最终因为大量的虚假作弊行为蒙受巨额损失,代表如app的刷量、Uber的刷单;第二个风险是恶性竞争,这样的情况在o2o和外卖混战时已经出现,试想一下,如果未来单车项目开始互相喷涂二维码、结果将怎样;即便没有来自用户和竞争对手的威胁,政策和法律风险也往往如影随形,滴滴好不容易收了uber,却因为网约车新政陷入窘境,而直播、p2p项目也正面临着日益巨大的管制压力。

c、边际成本效益变化趋势

互联网项目的运营成本不是固定不变的,往往伴随着自身发展和市场形势的变化,迎来爆发性的增长,或者陷入逐步恶化的红海泥潭。好的互联网项目都是可以指数爆发的,边际成本不断下降,边际效益不断上升。

预测边际成本效益的变化情况,主要看两个:一是伴随着用户的不断涌入,会不好出现“规模大网效应”,边际成本逐步摊薄,用户接受越来越快。二是一旦大量同类型对手模仿和跟进,有没有可供利用的壁垒,还是会因为一哄而上的恶性竞争导致最后大家都赚不到钱。

从这个角度看,千团大战、千车大战、自行车大战都是惨烈的,因为同质化对手的涌入导致恶性竞争的出现,很多一开始根本没有考虑到的成本都出现了。但是这样的项目又必须快速扩张去形成“规模大网”,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压低边际成本、取得对对手的优势。

最可怕的是到最后出现几个恶战不休、相持不下的寡头,谁都想取得垄断性胜利,谁都灭不掉谁,谁又都不敢轻易让步,最后陷入一次世界大战阵地战那样的窘境,投入巨大资源,伤敌一千自伤八百却无法取得寸进,同时又不敢不投入、因为那就意味着彻底认输——这是标准的囚徒困境。

总体来看,现在已经几乎没有哪个创业项目可以三大效率齐占,每条赛道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打硬仗、熬过最艰难的苦日子,活下去,等风来。而这个公式放在这里,也只是为了大家理清思路、分析各个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比如传播能力强的项目往往获客成本低,但是用户的海量涌入也可能导致运营成本特别是作弊风险激增。

一个项目的效率优势不是一尘不变的,某方面的效率提升可能带来另一方面的效率下降,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整体效率也会变化,会有意想不到的成本出现。人口红利褪去,人们对下载新app不再敏感,资本寒冬的出现导致投资人更加保守……新情况不断出现,对效率又得有新的预判。

六、会有新的机会?

最后,让我们回到开篇的问题,互联网对线下本地商务的入侵到达能力的边界和极限了吗,有没有新的机会?2016年是一个节点,是时候好好回溯一下过去几年在线下本地商务的进击和挫败,展望一下未来,盲目悲观和盲目乐观一样不可取。

第一波机会,出现在显而易见的高频刚需领域,出现了美团滴滴这样的大公司。

第二波机会,出现在不那么显而易见的高频刚需领域,摩拜、ofo和其他自行车公司正在激战,伴随着市场逐步教育和成熟,或许会出现几家利润不错的大型单车出租公司,或者就像开篇说的那样……

那么接下来呢?是应该继续进击、寻找合适的领域,还是该等待技术的重大突破、平台的更迭、新的人口红利到来?

现在看来,第三波机会会出现在中低频刚需、但是利润较好、有行业壁垒的领域,比如回收领域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小程序的推出,或许这些平台的获客成本会迅速下降,毕竟用户不再需要下载一个app,才能使用你的线上线下服务。

这是一个新的变数,但有几点需要注意:

1、目前公布的小程序信息,似乎并不支持过于复杂的产品机制,所以你几页搞不定就别玩了;

3、没有统一的应用中心可以刷榜的情况下,创业者们或许应该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事件营销、病毒炒作之类的高效传播和口碑打造上,或者……你不怕烧钱也可以去地推呀,哭瞎。

一味砸钱补贴的时代已经过去,要想死的快,只要砸钱快,新的时代首要的问题是精打细算活下去。然而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一个市场有点红利就一拥而上、到最后大家都不赚钱一哄而散的悲剧不断重复,或许只有有行业壁垒的领域才可以艰难挺到最后。也只有那时,关于眼下的移动互联网是否到达能力边界,才会有一个最终的答案。

需求足够硬,痛点足够准,模式足够划算和高效……那一天即将到来,在无尽的迷茫黑夜和流血漂卤的恶战之后,让前行者更加努力,让旁观者拭目以待。

THE END
1.团购券营销策略:如何避免亏损并吸引新顾客到门店?有赞说虽然说,配合团购券,确实会带来新客,但本质上会使用团购券的顾客,他们的目标明确就是只锁定抖音、美团上的优惠。当你不在这些平台上架团购券,你的门店自然而然不会被他们选择。 所以并非团购券不对,而是受众不对。 改变这一现状不难。用我的方式,你就能用好团购券。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启发,不妨点赞、转...https://www.youzan.com/blog/articles/44991
2.省团生活项目模式介绍(分享一个人躺赚1.4W)省团地推商家5分钟快速...同时,消费者也可以享受到更多的优惠活动,关键是人人都可以去推广个人或者商家,锁定的用户和商家以后的每一笔消费和流水都和推荐人有关系,而且不用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还能在帮别人省钱的同时赚取推荐奖励。 我们的目标是10亿用户量,因为人人都是消费者,消费就能用上省团,打造万亿级市场。https://www.meipian.cn/578ycqct
3.抖音平台优惠券是商家承担吗?抖音平台优惠券怎么获得?6. 官方推送:关注抖音官方推送消息,包括短信、邮件等,及时了解优惠券信息,不错过任何优惠! 抖音平台优惠券的获取方式多样,只要关注商家官方账号、积极参与抖音活动、关注购物车功能以及邀请好友等,就能轻松获得优惠券。在此提醒广大用户,领取优惠券时,请注意查看优惠券的使用规则,确保能在购物时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https://www.jianshu.com/p/761a3636663f
4.重磅:2021年电子商务领域“双十一”信用环境评价和提示来了综合考虑行业内外部环境及一年来出现的新问题、新态势,我们梳理出消费者应防范的八大信用风险、商家应防范的五大信用风险。 (一)消费者应当防范的八大信用风险 近年来,“双十一”花样越玩越多,促销规则复杂烧脑,套路满满。有消费者在网络购物平台抢了900多个红包,实际优惠金额累计不到10元,花费了巨大精力,最后只有...http://credit.dongying.gov.cn/312.news.detail.dhtml?news_id=113197
5.团购新模式:用户自发团购功能威胁传统团购被称之为u-Deals的用户自发团购功能是这样的:在Loopt上面用户可以“请求团购”,然后会看到附近的商家。用户可以选择商家然后Loopt会提出优惠选项。当提出团购请求的用户达到一定数量之后,Loopt会打电话通知商户告知团购请求,并向商家宣传此举能获得更多的客户。如果商家同意用户提出的优惠团购计划,Loopt会自动用用户提交的...http://blog.chinaunix.net/uid-25964701-id-466632.html
6.更新日志开源商城新零售系统免费多商户B2B2C增加非营业时间前台是否可以选择同城配送下单限制 * 优化同城配送起送价限制,门店可以单独设置不受起送价限制商品 * 优化商品导出功能,增加分类数据 * 优化核销码过期处理,如果商品未使用则自动退款 * 优化优惠券管理。区分用户主动领取数量和商家主动发放及营销活动发送数量。发放数量不受优惠券总数限制 * 优化线下...http://api.niushop.com/web/product/update.html?product_key=B2C_V4
1.团购优惠2. 团购优惠的好处:对于消费者而言,团购优惠可以节省成本,因为通过团购可以获得更低的价格。此外,团购还可以增加消费者的话语权,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和议价空间。对于商家而言,团购优惠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提高销售额和知名度。 3. 如何获取团购优惠:获取团购优惠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电商平台、线下...https://news.car136.com/kp/202411/604797.html
2....的魅力解析美团团购如何才能在团购会中享受到真正的优惠,避免风险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选择正规、信誉良好的团购网站和商家,关注其历史评价和用户口碑。 2、在参加团购会前,详细了解商品或服务的详细信息,包括价格、质量、售后服务等。 3、保持理性消费,不要盲目追求低价,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http://gt18.net/?id=36
3.抖音团购的钱直接进入商家吗?抖音团购都是到店消费吗?抖音团购后还要付钱吗? 抖音团购后是否还需要付钱取决于您购买的团购产品是否包含支付券或折扣券等优惠方式。 抖音团购是一种基于抖音平台的在线团购服务,它允许商家在抖音上发布团购商品,并通过短视频、直播、线上门店等渠道将团购商品展现给用户。抖音团购通常提供优惠价格和折扣,用户可以在购买时享受更低的价格。https://www.iiiiidea.com/douyin/1w6u562786.html
4.美团商业模式分析饿了么作为创立时间最早的外卖O2O平台,运作时间长达6年之久,累计用户达到4000万,合作商家近30万,在关键业务能力有明显的优势,通过融资推出各项优惠折扣措施不断吸引和维持新老顾客,增强顾客粘性。美团外卖借助美团在团购领域打下的基础,拥有大量的优质合作商家,并且与合作伙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https://www.360wenmi.com/f/fileb9v9vayo.html
5.新能源汽车活动策划售后方案范文(精选11篇)4.针对城市物流车数量多、替代需求大等特点,研究制定可行的推广政策,推进物流业使用新能源汽车。 5.探索创新商业模式,拓展新能源汽车应用范围,鼓励租赁业务进入公交、公务、物流、环卫等行业,倡导在城市交通的“最后一公里”使用新能源汽车。 6.鼓励企业等履行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支持企业、员工团购新能源汽车。 https://www.ruiwen.com/fangan/6691512.html
6.抖音商家上团购怎么操作(抖音商家团购平台入驻流程)要入驻抖音团购,首先需要注册一个抖音商家账号。 2. 完善商家信息 成功注册商家账号后,需要完善商家信息。 3. 创建团购活动 在商家后台中,可以创建团购活动。 4. 设定团购优惠 在创建团购活动时,可以设定团购的优惠方式。 5. 推广团购活动 创建团购活动后,需要积极推广,吸引更多的用户参与。 http://guangzhou068476.11467.com/news/7469830.asp
7.在抖音直播卖客房,酒旅连锁找到一门好生意此外,今年暑假锦江酒店、希尔顿等一大批连锁酒店品牌均在抖音上线了许多不同程度的优惠团购套餐。由此可见,直播卖客房正在成为酒店行业的热门新趋势之一。 用户客房预定需求激增,酒旅商家借力抖音 一边是旅游旺季消费者对高质量酒店客房的需求激增,另一边连锁酒店们借助直播和日历房大力营销,推出一系列物美价优的团购通用...https://www.rbc.cn/shangxun/2024-09/11/cms1481305article.shtml
8.校园网络团购论文12篇(全文)团购是消费者交易行为的一种新现象, 它的产生是当今市场激烈竞争和严重信息不对称的结果。与传统的被动团体购物相比, 网络团购更倾向于单一消费者主动进行抱团购物、商家主动进行团购优惠。这种新型的购物模式提升用户与商家的议价能力, 并极大程度地获得商品让利, 让更多人都能找到更优惠的团购商品, 以求得物美价廉的...https://www.99xueshu.com/w/ikeyg054v4us.html
9.7亿老铁的新需求,是今年团购商家的最大增量零售尤其是性价比,新的消费形势下,无论一二线,还是新线城市,性价比成为主导商业的核心力量已成共识。尤其在一二线城市,66元的雪糕陷入“收割韭菜”的质疑中,对标山姆会员店的商超独角兽连番降价,反观32元的超低价自助火锅品牌,已在北京四处生长。 在快手,团购商家、达人乃至用户,对极致性价比的解读也未必完全相同。但多...https://www.ebrun.com/20240321/544308.shtml
10....1)注册即送优惠券:新用户在平台注册成功后,立即赠送满减优惠券,吸...经过了1年多的迭代,该MGM系统已经可以模块化、可视化配置,即UI出了活动页面图片后,运营人员即可编辑并生成一个活动URL链接,几乎不用前后端开发写代码来实现MGM功能,且MGM活动的整体数据一直是稳中有升的。 裂变优惠券其实也可以算作老带新活动的翻版,例如用户A获得20元优惠券,A将优惠券分享给BCD且三人都领取了20...https://blog.csdn.net/m1928/article/details/138145727
11.抖音团购券功能上线:助力实体商家锁定同城流量精准引流到店...促成交:让精准用户购买你 其中,团购劵的设置是关键。封面设计要吸引注意力+直入主题,让用户快速知道核心信息。比如,突出优惠:美邦299代1000,指定产品使用;499代1000,全场通用。 商家还可以根据节日场景,不断优化或新增团购劵,比如,推出“618专享劵”、“端午礼遇劵”等等。 https://www.myregent.cn/gsdt/50955.html
12.如何在抖音商家上线团购套餐(从步骤到技巧)团购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客服体系也非常重要。商家需要建立快速、的客服体系,及时解决用户的疑问和问题。 团购套餐是抖音商家推广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要想让团购活动成功,商家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优化。希望本文的介绍可以给商家们提供一些帮助,让他们在抖音商家上线团购套餐时事半功倍。 https://www.8848seo.cn/article-160393-1.html
13.南京团购商城小程序开发:打造本地化电商新生态新闻中心例如,商家可以根据南京的地理位置,设置附近的团购优惠,吸引周边用户参与活动。小程序还能够根据用户的消费历史、兴趣爱好等数据,进行个性化推荐,帮助商家提升销量。通过这些精准的运营手段,南京团购商城小程序不仅能够帮助商家提高销售业绩,还能够帮助商家更好地了解本地消费者的需求,打造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https://www.kfxcxgs.cn/newsinfo.php?id=3459
14.京东×芬香常见问题解答汇总:芬香全部新手问题答案2、京东为何给芬香用户专享优惠券? 京东每年都需要花费巨额的市场推广费用去各个网站引流,通过专享优惠券按效果付费的方式也是京东市场推广的方式之一,所以京东愿意为芬香用户设立单独优惠券。 很多商家为了在京东搜索中有一个更好的排名,有短期冲销量的需求,尤其是一些新产品上架时,很多商家都是愿意亏本来推广的,为的...https://www.xiaobaiss.com/post/2065.html
15.探秘乐买宝淘宝以及聚划算平台已经过了粗放式发展的年代,商家之间竞争日益剧烈,获客成本不断增加。拓展新的销售渠道,降低营销成本势在必行。在乐买宝模式中,除了在淘宝网上直接购买带有乐买宝标示的商品外,用户可以直接通过蚂蚁聚宝APP进入乐买宝商城,理财与消费在同一平台内完成。总体而言,用户消费场景得到了丰富,特约商户的产品...https://www.finlaw.pku.edu.cn/zxzx/zxwz/2396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