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的理解(精选5篇)

选择这种考试方式的初衷,是为了既保留传统考试的方法,又打破传统考试模式,更好地发挥考试的功能。如下表:

三、礼仪课程期末考核环节的优化设计

鉴于礼仪课程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礼仪课程考核应以加强实践性为突破口,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提高考核实效,指导教师在礼仪课程期末考核环节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便利,设计考核内容、安排考核过程,充分利用考核的时机,使学生意识到,礼仪的学习不能停留在书本上,而是要内化在行为举止中,而要想达到内化的效果,必须注重平时的实践。

1.期末考核的内容设计

我们尝试以多媒体教学环境为依托,以检验学生综合礼仪素质的掌握为目标,以活动为主线的考核方式。礼仪课程考核设计以班级礼仪大赛的形式组织考试,我们把考核环节分为几大模块。

第一模块:知识问答。题目来自学生所出题目的汇总,但现场由教师随机抽取,以检验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一般抽取10道题,每题3分。本模块共30分。

第二模块:着装设计。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特定社交情景和教师事先准备的服饰图片,现场为情景中的主人公选择合适的服饰搭配。本模块20分。

第四模块:找茬。教师播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找出录像或影视作品中主人公的礼仪错误;录像由学生和教师考试前共同采集;现场抽题。本模块20分。

学生考前要做的工作有:活动方案设计、理论知识题的设计、舞台效果设计、个人发型设计、服装的准备、海报的设计、影像资料的录制、评分表的设计,等等。而这些设计,又有平时的作业做基础:如个人礼仪一章学习后,教师布置的作业是:根据自己的脸型和不同场合的着装,设计适合自己的发型,根据自己的体形选择不同场合适合自己的服饰等。而在每章理论学习后,教师都让学生出5~10个选择题,附在单元思考题之后,到期末要求学生汇总各章所出的知识问答题,命题就可以覆盖到各章,学生汇总后,教师再做适当调整,突出重点章节,并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活动方案的设计,我们安排在实训环节的作业当中。所以学生考核前所要做的,只是平时学习的综合归纳,但必须要自己动手参与,同时又不感觉考试是负担。

2.期末考核的过程组织

由于礼仪课程考核采用活动的方式呈现,活动的组织要求所有学生参与。因此,考核前,指导教师要加强考试重要性的宣传力度,要求学生高度重视,明确规范,掌握要领,认真准备。要让学生对礼仪考试充满激情和期待,以最佳的状态迎接考试的到来。同时,指导教师要能预见考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预案。考前一周,将任务分配到每个小组,再由小组落实到每个同学,为此,要求学生考核前成立活动策划组,活动秘书组,活动总务组等,以小组为单位,8~10人。共同合作完成准备工作。确保考核当天活动的顺利进行。

活动策划组:负责大赛活动的方案拟定、议程拟定,人员分工,场地租借等。

活动秘书组:负责所有文本的书写,现场考核时的计分,分数汇总,考核后资料的收集汇总等。

活动总务组:负责摄像,场地布置,道具准备。音响调试,安全保卫等。所有活动和准备工作,都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明确分工,紧密配合来完成。

3.期末考核的评分设计

为保证考试的公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评分团的组成是:任课教师,平行课教师,高年级代表,本班同学代表等。现场考核打分与平时学习结合。对于现场评分,除了利用各个模块的评分表现场计分,还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便利,通过回放录像,用事实再次确认成绩。让学生对自己的成绩和别人的成绩心服口服。

总评成绩的构成:期末总成绩=平时表现+平时作业和实践+现场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30%,主要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出勤、平时实践课的表现及课后完成作业情况来评定;期末现场考试成绩占70%。主要依据是考试当天学生的表现。

四、考核环节优化的成效

同时,这种考核方式,实现了学生学习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实现学生由被动参与考试到主动的参与考试的转变,实现了由纸加笔到学生操作演示为主的转变。充分体现了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所以,礼仪教育中必须改革课程考核方式,让学生能真正从学习到考试的过程中不断内化所学知识,变理论性的知识为真正属于自己的职业技能及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J].中国电化教育,2001,(2).

Abstract:Landscapeaestheticsthoughtofpavilionsboundarydrawingprovidesrichideologicalfoundation,diversifiedexpressionform,matureartgimmick,richaestheticconception,profoundculturalconnotationforthemoderngardendesign.Thestudyofartevolutionofboundarydrawinginhistoryanditsprofoundaestheticisthereferenceandsourceofinnovativeideasformoderngardendesign,andcanreachaperfectintegrationofthem.Thestudyoftheaestheticsthoughtofpavilionsboundarydrawinghasgreattheoreticalandpracticalsignificancetothemoderngardendesign.

关键词:界画;亭台楼阁;山水美学思想;现代园林

Keywords:boundarydrawing;pavilions;landscapeaesthetics;moderngarden

0引言

园林,在中国古籍里根据不同的性质也称作园、囿、苑、园亭、庭园、园地、山池、池馆、别业、山庄等。英美各国称之为Garden,Park,Landscapc,Garden。它们的性质、规模虽不完全一样,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1亭台楼阁界画的山水美学思想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影响

1.1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了丰厚的思想基础山水美学思想之所以在我国古代达到繁荣鼎盛状态,是与古代园林建筑业发达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汉苑图》中,宫殿置于园林中,园中可见古木、假山、芭蕉等构成园林的要素,画家巧妙运用借景手法、将背景中隐现的真实的山与画中的假山树木相呼应,予人以殿阁、楼台置于自然山川中而非人造的园林中的假象。另一幅作品《荷亭清夏图》极富诗情画意,画家巧妙利用庭院中漫步的二人将欣赏者的目光引向精巧的荷亭、水榭、书斋,荷亭边绿树环绕,水中莲叶婷婷,远处江水空茫,环境优美,设计独具匠心,显示出了南宋的造园特色。中国古代界画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的人文思想是极其深厚的。界画中人文思想的“天人合一”是最值得我们认真领会的,其崇尚自然,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艺术设计理念与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相吻合。

1.2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了多元的表现形式现代园林设计同样需要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传统界画的技法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了启示。我们溯源至古代园林的特色,可知界画对园林设计表现形式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绝非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要素,而是有意识地加以调整、加工和提炼,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浓缩的自然。它既有“静观”又有“动观”,从总体到局部包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这种空间组合形式多使用某些建筑,如亭、榭等来配景,使风景与建筑巧妙地融合到一起,处处有建筑,处处都洋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

1.3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了成熟的艺术手法现代园林设计在艺术手法上较为成熟,得益于传统界画的作用。虚远与具体,空灵与实在,造成园林流动灵活、自由多变的景观。这是我国古典园林含蓄、曲折、有韵味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法。古人运用这种手法突破自然遗产有限的空间,创造一种意向空间,通过叠石的山嶂、曲廊的院嶂、树嶂等,组成一层又一层、一景又一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园中园、景中景,画面不断交错变换,让人去领会园景的大小、明暗、阴晴、晨夕等自然美,把一览无余的景色变为曲折多变的意境。虚实空间上的对比变化遵循着“实者虚之,虚者实之”的规律,因地而异,变化多端。有的以虚代实,用水面倒映衬托庭园,北京颐和园,浩渺的昆明湖,即扩延了整个园林的范围,又使万寿山丰富的景点不显拥塞。有的以实代虚,在墙体上开漏窗,使景区拓延、透灵。苏州狮子林东南角的一段曲廊,廊檐下的墙壁上嵌着一块块石刻及花窗,远望长廊好像园林范围并非到此为止。拙政园中部是用虚实对比来表现小中见大的典型,此处以水为中心,环以建筑、山石、岛屿、植物,不论是远是近、是大是小、急缓都恰倒好处,并以远香堂为观赏点,虚衬有致,对比鲜明,呈现出景色秀丽的江南水乡风貌。

1.4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审美意境在古典园林设计中,蕴涵最深、最广的,应该是古代文人雅士魂牵梦萦的山水情。在古典园林设计中,水的处理,是一大关键。水是园林的灵魂,整个园林的生气所在。太湖、西湖、瘦西湖等周围的园林得幸于天然。城市之中,无此自然条件,但也必须有水。或利用原来池沼的拙政园;或掘泉引水的网师园;若地势较高,无水可引,则借景于园外,沧浪亭沿河修廊,透过漏窗观水而得水意。岳阳楼,面湖而建,以览湖光山色。小园之内,水浅池狭,要想营造出浩瀚的气势,需在中间布置岛屿,架以小桥、点缀浮萍一二,放眼望去有间隔的层次感,不觉一览无余。堤岸建成曲折之势,水口无数,似有众多源头。园内的水面的形态,或平直,或湍急,或柔和,或深邃,须靠堤岸约束,靠山石、小桥与植物的点缀。怡园之水,设一画舫,顿觉水面有阔大之势;网师园小山丛桂轩下,溪水宽不过一尺,置一石桥,紧贴水面,古朴厚重,虽一步可过,却有凌波之意。园林的水本不大,且桥低于两岸,几乎与水面持平,则水愈发显得开阔,两岸的山崖也就愈显得峻峭挺拔。

2结语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设计美学公共艺术启示

中图分类号:J501文献标识码:A

1设计美学的定义

1.1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

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艺术设计的全部范围,一般来说,它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设计产品的美学性质,其中包括美学的性质、构成、类型、风格,设计的文化意蕴、形式美及创造性等等;设计过程的美学问题,其中包括设计师在产品产中的地位,设计师的修养、审美理想、艺术个性、设计思维,设计与社会审美趣味、科学技术、市场信息、生产制式法则等等。

1.2设计美学的意义

设计美学为现代设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定义上看,设计美学的研究范围就是研究设计的本质和审美规律。当掌握了审美规律之后,无疑会对未来设计的走向作出一个较准确的判断。从历史发展的规律中可以探讨出未来观念的演变过程,道理,从审美的规律中也可以探讨出未来设计的演变过程。设计美学所研究的审美的规律及审美心理为未来的设计提向。设计美学同样也受到其它专业的影响在自身内部不断发生着解构和重构,并对现代设计在形式、内容、色彩、材多方面产生影响。设计源于生活,同时更离不开社会与技术依托的大背景。作为一个设计师,我们不得不进行生活美术美学和社会美学的思考。

2公共艺术教育的形势

2013年3月21日教育部办公厅了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其中说明公共艺术课程是中学校实施美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组织开展师资培训和教研活动,提高运用教学大纲的能力。要为教学大施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确保教学改革工作顺利进行。正式点名了公共艺术对于职业教育方面的重要性。

2.1公共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艺术教育对学生素质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一般语言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艺术教育是教育,它能使人在健康、活泼、富有生命力的基础上成长,它的使命在于开发人的智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艺术教育价值逐渐为人们特别是教现代教育理论逐渐认识到,艺术教育能弥补语言教育的缺陷,能积极有效地开发右脑的潜能促进左脑的发展,提高大脑整合的功能和水平。艺术教育对大学生丰富想象、发展创造性思维、获得创造性成果具有用.育工作者所重视。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确认,严肃地对待学校中的美育十分重要,他强调指出:“科学和艺术是人文明的两大基础,为了取得两者的平衡,需要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学校教育,如果缺乏这种平衡,它就没有资格称为普。”

公共艺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目前公共艺术教育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公共艺术教育的目标定位还不够明确。公共艺术教育的主要功能应该是面向广大的学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但现实中,在公共艺术教育的目标定位问题上存在着两个偏向:一是把公共艺术教育或附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活动,把艺术当成一种德育的媒介和学生活动的手段,从而导致了公共艺术教育缺少艺的非艺术化现象,如有些高校所开设的艺术类选修课质量不高,仅仅以满足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类的学分为目的;二共艺术教育与专业艺术教育相等同,过于注重技艺的培训,以至于将有限的资源集中用于少数“艺术精英”的培养,高校严格限制艺术类课程的选课人数,有的高校热衷于举办只有少数人参加的艺术团队,从而背离了公共艺术教育大普及化的初衷。

3设计美学于公共艺术教育中的启示

3.1设计美学为公共艺术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3.2设计美学能够辅助公共艺术教育目标定位

艺术教育其目标应该定位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一个没有美学指导的艺术教育,是和不成熟的艺术教育,正如不联系艺术实际的美学是空洞的美学一样。”设计美学理论则能够充分的帮助学生实艺术素养的目标。艺术是人向世界敞开的窗口,它直接诉诸人的感官,直达人的心灵,渗透到人的意识或潜意(下转第141页)(上接第110页)识中,到人的文化表达方式和行为方式。相对于理性认识而言,“艺术更为全面、更为细致地体现人类心灵发展状况,更丰模糊,也更敏锐、更具前瞻性,表现在最敏感的人群――艺术家的心灵中活跃着成长着的人类心灵”。从素质度来看,设计美学理论能帮助公共艺术教育进行情感培养,使我们的学生在学会对艺术的感受、欣赏、实践中,丰富精神生活,要着眼于提升文化修养、提高精神境界、改善生存质量,并以此作为对单纯知识传递式的科学教育的有力在设计美学理论知识的辅助下,公共艺术教育能更好地发挥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

3.3理解设计美学能避免学生学习公共艺术的误区

对于大多数非专业类学生来讲,他们并不能很好地区分艺术品与设计产品的范畴与定义,往往抽象地认为凡是随意的一个概就能称之为一个艺术品,这是大多数人所理解的误区,认为艺术创作和设计是一项简易随性的工作。

然而真正的艺术或设计必须是按照很高的标准表演或创作的。恩斯特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一书中阐述了这种概念,“每次作品或演出特别成功的时候,我们大谈特谈艺术,赞美的只是艺术的表现形式,忘却的则是作品的实质内容。

我们公共艺术的学习最终目标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是为未来的生产工作所服务的,我们在注重表现形式的同时也不能忘记高质量的产品才是最为重要的,“内外兼修”才能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周云,于云香.艺术教育在整体教育中的位置[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5(1).

[2][德]阿多诺.美学理论[M].王柯平,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关键词]传统美学现代平面设计传统水墨融合

1传统美学的思想阐释

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批先辈,既是思想家、又是美学家。儒道互补是两千年来中国美学思想的一条基本线索,孔子的儒家美学崇尚“和”,道家美学则追求“妙”两者共同构成中国古典美学的协奏曲。

2传统美学的特点

2.1意境之美

“意境”即情景交融,表达“情”“意”“理”,树“形”、造“境”、表“神”的有机统一。如绘出“踏花归去马蹄香”的意境表现踏花场景。由此可见,追求某种“韵外之致”的意境,必须通过形神兼备,虚与实的互补。意境之美是中国传统美学的特点,从有限到无限,从无到有,从而到达“道”。就宋、元山水画来说不难发现山水的描绘重点各不相同,追求的意境自然各不相同。

2.2以和为美

古代哲学讲究“天人合一”,在艺术传统社会中的重要机能不只在于情感的愉悦,而在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即美”、“协调即美”是鉴别中国传统美学的艺术审美准则。孔子在美学中表述大都强调了对立范畴之间的和谐关系。“乐而不、哀而不伤”“”都在彰显儒家思想的核心“和”。所以在历史发展长河中,需要我们,使各要素和谐发展。

3传统美学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迪

3.1和谐之美启发了现代平面设计

3.2气韵追求引领现代平面设计

“气”乃万物具有的内在精神,“韵”则是外在形态追求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气韵的艺术表达也就是“传神”。气韵在现代平面设计的创作过程中,注重设计美观性的同时着重表达内在的精神气质。让作品更具有说服力,充满活力,让人产生一见倾心的感觉。

4水墨画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水墨画的创作追求虚实和谐的统一,有作者独到的理解,并存在深刻内在的气韵才能有感染力。任何的艺术形式、思想需要创新迎合大众口味。艺术语言独特的传统水墨画与现代商业结合应用,让平面设计意蕴更加深厚,体现文化内涵。

4.1水墨元素的思想表达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通过水墨元素与现代设计元素相结合,使空灵、简约的美表达清晰。传统水墨的美感在传递商业信息的同时,表达了设计师的和谐传统美学审美思想。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师靳埭强说过:“面对水墨、毛笔和宣纸,我能理解我自己要做什么。我心中有一个概念,只要用这种材料和方式把我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毛笔就有生命力,水墨是有灵性的。”凭借对水墨元素的情有独钟,靳埭强先生的设计逐渐形成个人风格并被大众所熟知。正是他对水墨特有的自然、不拘的特点的独到理解,才让设计作品既有水墨的韵味洒脱,又有现代艺术的视觉冲击。可见中国传统美学越来越深刻影响我们的设计师,使有传统文化内涵的设计作品走向更宽广的世界舞台。

(1)水墨元素指导海报设计

由于主题风格诉求不同,需根据不同主题采用不同的水墨表现形式去阐释主题。海报中的水墨应用方式不同,呈现的状态和感染力各不相同。传统美学中的水墨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表现形式结合,突出了海报的唯美优雅与文化内涵。靳埭强先生设计的海报《汉字》系列,通过行云流水的水墨元素与生活常见的物件融合,构成“水”“云”“山”“风”的形态,营造了天人合一、轻松自在的生命真谛。

(2)水墨书法启发文字设计

中国书法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形态美、意境美、气韵美被设计师广泛应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结合现代设计的时代特、民族特点,设计各具特色的字体。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就巧妙地将中国特色、北京特点与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元素完美结合。把传统水墨艺术表现形式与运动结合形成曼妙的奔跑的动感十足的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会徽同样结合书法汉字“世”的外形,准确表达世博会“以人为本,追求和谐”的理念。可见传统美学宣扬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同时,也同样汲取时代精神与平面设计的有机融合,追求和谐统一的发展。

(3)水墨元素指引版式编排

在当下平面设计中,不少版式设计受水墨点线面表现的影响,表现独树一帜的风格。通过文字叠加产生模糊的排列形式,我们称其为“杂音”,这种排列形式往往给视觉带来强烈的冲击力。张达利设计的《字非字图非图》这一设计作品,采用手工制作把文字重新排列,形成无法阅读的杂乱中带有秩序的排列形式,构成一幅有趣的图像。水墨书法元素的虚实结合,编排出有张力的版式、书法笔意表达了设计主题。

5总结

通过对我国传统审美观、传统美学的认识,并发掘传统美学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迪。对传统美学与现代平面设计的关系做进一步探究,列举传统水墨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分析,传递民族特色的同时赋予平面设计更多的文化内涵。由此可见,当代平面设计师需要根据传统文化素养、审美观点、美学思想选取传统元素,结合现代设计思潮进行平面设计,并将传统美学思想与现代意识的融合,巧妙应用于现代平面设计中。

[1]原田进.设计品牌[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8.

[2]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关键词]服装美学“教与学”教学方式分析发展的眼光

“服装美学”是现代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隶属实用美学。目前,在高职服装专业(服装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制作、服装表演)的教学中,“服装美学”是很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它不仅为专业的学习提供理论指导,而且对专业设计审美理念的提升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服装美学”一般安排在一年级下半学期或二年级上半学期来进行授课,按学期18周教学周数,每周授课2课时,需要36课时。所以在授课时,针对每一个内容应融入新的时代审美思想、新的社会风尚。结合教学实践可以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装美学”的“教与学”

1.“教”――对任课教师的要求

针对“服装美学”的课程特点,任课教师既要有深厚的美学知识,又要有过硬的服装专业知识,它常带有明显的“双重性”。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美学,古今中外,没有一个完全的定义,但有三个得票最多的答案:(1)美学是关于美的科学;(2)美学是艺术哲学;(3)美学是以审美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科学。古往今来,不论是东方的美学思想还是西方的美学理论,虽然空间不一致,但双方都同步而且自始至终在螺旋式的向前发展。西方美学从柏拉图的一声猛喝:什么是美喝醒了人们自以为明白的糊涂。到了近代社会,思想的传播,出现了东西方贯通的局面,“西学东渐、经世致用”的观念深入人心。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开始,成衣的生产与加工成为了服装制作的主流,制衣行业的飞速发展,迫使人们用新的眼光去重新认识服装,所以,一种崭新的研究服装美感及其规律的学科――“服装美学”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诞生,主要是针对服装材料、服装设计、服装制作、服装穿着环境、服装整理等所体现出的美学问题的思考认识与应用研究。

其次,任课教师又要有过硬的服装专业知识。所谓服装专业知识就是对中外服装史的发展脉络、服装设计基本原理、服装结构制图及工艺制作的基础知识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知。中外服装史的发展脉络有助于结合哲学、美学来理解每个时代的服装审美理念和审美现象;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有助于利用形式美法则和姊妹艺术结合的美学思想来指导专业设计创作;服装结构制图和工艺制作有助于解构每个时代的服装构成形式及工艺特点。特别是在今天,现代服装产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设计理念的更新、高科技面料的问世、电脑化的设计制版、推板排料系统、高档快速的加工设备、瞬时万变的服装市场等等,服装的演变和流行已经成为社会的重要时尚元素,要想完成“服装美学”的教学任务,任课老师必须对美学知识和服装专业知识要有一个全面细致的把握。

2.“学”――对高职服装专业学生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因材施教”

在讲授“服装美学”时,要结合高职生源实际状况,逐渐融进美学教育思想,使学生不仅学到专业的美学知识,而且也能用审美的观点对待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融进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与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结合专业实践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最终完成毕业生的岗位落实。

二、“服装美学”的教学方式分析

在“服装美学”的授课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妨可以尝试以下方式来进行教学。

1.课前用做好电子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

2.采用“问卷”的方式,来启发引导学生

譬如,在讲授“服装美感与心理”这一课题时,可以采用“问卷”的方式。以“感觉、知觉与表象”的定义为例:感觉是人们把握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心理活动;知觉是人们把握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心理活动;表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人们头脑内形成感性形象的心理活动。老师在讲授完这三个名词的概念以后,可以拿一件米色上衣,穿在人台上,然后发给每一个同学一份问卷,题目是根据上衣的款式、面料、色彩,请你写出对它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心理过程。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考与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这件上衣是一件翻驳领、三料扣、贴袋的造型”是一种心理感觉,而“我试穿以后觉得很休闲、舒适”则演变为一种知觉心理过程。有的同学会持不同的感知心理,这也是合乎情理的。然后老师可以把上衣收起来,让每一位同学默写出上衣的形象,而每位同学画出的上衣造型,就是每个人对上衣“表象”的一种认知。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感觉、知觉和表象”概念的理解。

3.针对学校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案例分析

例如,在讲授“真、善、美”这一课题时,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力,可结合学校中出现的好人好事以及班级中出现的好学风来进行阐述。也可以结合社会上出现的一些美、丑现象展开讨论,让学生从现象中认识到美丑的对比。“服装的美丑”可以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不合理的服饰搭配,利用反证的方法来阐述,则更容易使学生加深专业学习的印象。

三、“服装美学”的内容知识,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

“服装美学”是现代服装专业教育中的重要理论基础课程,具有实践美学、技术美学和艺术美学的三元特征。实践是目的,技术是基础,艺术是关键。从史学的角度看,无论是“自上而下”的历史承接,还是“自下而上”的追溯,都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只有结合社会前进的步伐,与时俱进,“服装美学”的教学内容才会更有创新,更有生命力,否则,默守陈规或是条条框框,只能造成“服装美学”上的一些形式和教条,从而失去了开设这门课程应有的教学目的。

THE END
1.《现代设计美学》(章利国著)简介书评在线阅读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现代设计美学》,作者:章利国 著,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最新《现代设计美学》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现代设计美学》,就上当当网。http://product.dangdang.com/9170949.html?point=comment_point
2.现代设计美学现代设计美学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175698 出版年:2008 作者:章利国 学科:哲学 资源类型:图书 细分类型:中文文献 收藏单位馆藏地在架状态索书号 武汉文献中心流通部在架上18/Z253 1浏览量 问图书管理员 馆际互借 点赞 收藏 访问借阅管理系统 ...https://www.las.ac.cn/front/book/detail?id=fd9898ade31e7fbd969042b8a0245881
3.《设计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设计美学试题 ( 课程代码 04026) 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井将“普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著有《威尼斯之石》 、《现代画家》和《建筑的七盏明灯》的作者见 A 莫里斯...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1123/7005044040003022.shtm
4.融合传统与现代美学的新中式风格家居设计攻略新中式风格家居设计正是融合了传统中式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美学的创新理念为现代家庭打造一个既古典雅致又时适的居住环境。此类设计风格不仅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更满足了现代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以下咱们将深入探讨怎样去将传统与现代美学完美融合打造新中式风格的家居空间。http://www.slrbs.com/jrzg/aizhishi/308959.html
1.现代设计美学(豆瓣)《现代设计美学(增订本)》是著者经过11年努力所完成的课题,包括走向生活与技术的美学,人、人造物与环境,设计信息传播与接受,设计与心理,形式的魔方,设计师与设计群体等主要部分。全书随正文选配有精美插图129幅,其内容几乎全部为20世纪各门类形态经典设计。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225178/
2.浅析现代设计与设计美学的融合浅析现代设计与设计美学的融合 黄铄涵摘要: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开始拥有高层次精神需求,一个典型标志为追求美,美的设计打破了使用功能的局限性;通过设计美学的融合,可以促使设计师审美修养与设计水平得到提升,对于现代设计运动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关键词:现代设计;设计美学;融合设计美学、现代设计不属于同一...https://m.renrendoc.com/paper/171771925.html
3.产品设计:《设计美学》1934年英国cai12、现代设计的本质特征是集成性、跨学科性。 13、20世纪60年代的波普设计可看做现代设计向后现代设计的转折点和起点。 14、美国商业主义设计的核心是“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 15、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伽通的《美学》出版,“美学”术语正式出现,并把美学看做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https://blog.csdn.net/qq_40116418/article/details/127071045
4.美术学院举办《韩国近现代设计美学观及演变》讲座2022年5月21日下午,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博士李振宇应邀为美术学院师生做题为《韩国近现代设计美学观及其演变》的线上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美术学院邢廷伟老师主持。 讲座中,李老师结合作品和视频,列举了大量实例,生动形象地讲解了韩国设计风格从古至今受到的影响及其变化。用以小见大的方式阐明韩国设计整体发展趋势...https://msx.jssnu.edu.cn/2022/0526/c940a43293/page.htm
5.梁志天享受设计,享受现代美学建E网设计资讯国际著名设计公司梁志天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品牌 SLH (全称︰Steve Leung Hospitality Ltd., 梁志天酒店设计 ) 呈献最新餐饮设计元素──高级中菜馆「六公馆」,设计以香港 60 年代位于般咸道的私人书房六公馆为蓝本,巧妙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把餐厅打造成为时尚却带怀旧情怀的新派中菜馆,完美体现摩登中菜厅的设计,让客人...https://www.justeasy.cn/news/12450.html
6.美学思想在现代建筑设计的表现3现代建筑房屋设计表现手法中体现出的美学思想 3.1统一协调性的表现手法 对于建筑工程的设计应该保证大体上的统一协调性,进而运用统一的表现方式使得建筑设计的艺术美感得以充分的体现,在房建工程艺术设计过程中,应该在负荷建筑要求的基本形式之上切实推动建筑艺术的快速发展,保证其多样性,这样才能够使得人们体会到不同形式...https://www.cbi360.net/hyjd/20190828/180062.html
7.现代哲学美学影响下的西方景观设计解读近年来,景观设计事业在我国的迅猛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西方现代景观。因此,解读西方纷纭复杂的现代景观设计作品,探索其深层的设计思想和理论,就显得迫切和重要了。 解读西方现代景观,必须借助于其时代的理论支撑——哲学和美学分析。20世纪的哲学、美学表现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主潮的碰撞和渗透,并贯穿着...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2003121798.nh.html
8.苏作·生活美学│设计是传统与现代的糅合剂“我们拥有着巨大的文化宝库,每一个元素都有深厚的内涵值得被挖掘,每一个细节运用在现代造型中都会是点睛之笔。”纵明明这样形容传统文化对于现代设计领域的重要性。 从交谈中了解到,纵明明不只是专注于珠宝设计,还去学习了蓝印花布、缂丝等传统手工技艺。在她看来,江苏有着丰富的手工艺文化资源,一批又一批老匠人把...http://www.jntimes.cn/jnwm/202207/t20220722_7626112.shtml
9.关于美学论文主要有:四川大学王世德教授主编的《商业文化与广告美学》[2],是我国第一部论述有关商业文化和广告美学的专著,首次提出了创建“商品美学”和“广告美学”的构思,论述了商业文化学和广告美学的基本理论;赵惠霞的《广告美学:规律与法则》[3]运用现代美学关于审美现象发生机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解剖了近千个成功的广告案例...https://www.unjs.com/lunwen/f/20230214163749_6444256.html
10.高颜值现代风住宅范本现代风住宅历久弥新,新颖的设计风格成为城市界面亮丽的风景线,彰显着最前沿的生活方式。本次为大家带来一线品牌开发商的现代风格住宅,在市场众多现代设计中具有代表性。创新耐看的美学立面、舒适有格调的社区设计,唯有讲究兼顾高颜值、高舒适度,才能满足用户不断提高的https://www.kinpan.com/subject/index/406
11.现代艺术设计要点思考论文(通用5篇)现代艺术设计发展过程中,在随着新理念以及新技术与之相结合,就对创新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支持。但是在现代艺术设计过程中,也要充分重视对传统美学科学运用,这样就比较有助于现代艺术设计符合国人的审美,并能将这一美学元素得以科学性呈现。本文主要就传统美学的现实性意义以及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详细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https://www.yjbys.com/bylw/wenhuayishu/93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