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主创见面会上,包括著名作曲家、指挥家谭盾,歌剧《茶》的导演、编舞、舞美设计、金马奖影后江青,《茶》的服装设计师、曾经获得奥斯卡最佳美术设计殊荣的PatriziaVonBrandstein,琉璃艺术家、金马影后、歌剧《茶》中琉璃道具的设计者杨惠姗,著名导演、琉璃艺术家张毅等艺术家们首次集体亮相,展示了他们为即将上演的歌剧《茶》中国版所创作的艺术品,从各自的角度阐释了他们对歌剧《茶》的理解,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禅”的感悟。
祥云、琉璃、陶俑、陶缸,以及颇具大唐风范的唐服……每一件物品看起来都像艺术品,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出品的歌剧《茶》,发掘中国文化元素,寻找中国“茶道”,复原中国传统精致生活。因为是在中国创作,整部歌剧《茶》创作的过程,也成为艺术家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寻“茶”的特殊历程。
国际艺术家联手“寻茶”精雕细琢歌剧《茶》
歌剧《茶》的出品人、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总经理张宇认为,歌剧《茶》是中国元素国际制作的典型,整部歌剧更像一件精致的艺术品,汇聚了包括谭盾、江青、杨惠姗、好莱坞服装设计师PatriziaVonBrandstein等来自日本瑞典美国的一批国际艺术家的创意。
据悉,歌剧《茶》采取开放式创作机制,整个创作过程更像艺术家们考察和解读中国文化元素的过程,最后呈现在舞台上的每一个细节,都是艺术家们在中国实地考察、寻访后的一件件艺术品。
导演江青透露,为了给歌剧《茶》寻找完美的视觉元素,她曾遍访远致大英博物馆寻找陶俑原形,江苏宜兴寻找陶器,也曾委托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寻找好友杨惠姗,为歌剧《茶》设计琉璃。而音乐家谭盾、好莱坞设计师PatriziaVonBrandstein,瑞典木偶设计师托马斯也纷纷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汲取灵感。
作曲家谭盾在为《茶》作曲时,创造性地选择用纸张、陶器、瓷器等具有中国古代文化符号的器具作为打击乐器,除了传统的水乐和纸乐,歌剧《茶》第三幕“陶、石”以陶器与石头的声音为主体旋律,空洞浑浊的自然声响结合演员的吟唱,旨在暗示命运的飘摇无常。陶缸在歌剧中既是重要的音乐器具,也是非常重要的舞台景观。
曾经获得奥斯卡最佳美术设计殊荣的国际大师PatriziaVonBrandstein,此次受邀为中国版歌剧《茶》担任服装设计,为了区分曾经在斯德哥尔摩、东京上演的歌剧《茶》,她专心研究中国古代服饰,六易其稿,力求再现大唐盛世华丽唐服风貌。
简约主义复原大唐文化景观
歌剧《茶》在舞美设计上十分注重简约之美,深沉淡雅的色彩,古朴坚实的道具,显现了歌剧《茶》中淡定的、禅宗的精神内涵。艺术家们巧妙地通过茶节仪式上的板凳龙、茶具、华丽的大唐服饰,以及旅美画家丁雄泉的水墨画作品等等艺术品,勾勒了大唐盛世的精致文化景观。
据悉,中国版本的《茶》将首次采用水墨画投影。旅美著名画家丁雄泉提供了数十幅动物水墨画,将制作成动态的投影运用在歌剧中。水墨画投影的使用不仅是对中国精粹文化的绝佳体现,更是细说男女主人公爱情的重要艺术表现手段。男女主演在水墨投影下互相凝望吟唱,爱情的主题在水墨画淡定、氤氲的气氛中显现出人与物、真与幻、虚与实、刚与柔的融洽,充满中国文化的含蓄之美。
琉璃大师杨惠姗、张毅专门为此次中国版歌剧《茶》的演出设计制作了一套琉璃茶具,成为了全场的焦点。琉璃作为剧中道具,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更有现代的中国文化特色。流光溢彩、变幻瑰丽的琉璃茶具的设置,是中国人的精致、细腻的体现,也是对《茶》中含蓄、平和的精神观、禅宗观的表现。
据江青透露,歌剧中出现的十二陶俑,则是在宋代陶俑原形基础上,邀请雕塑家范新创作的,这批陶俑的身子是沿用的宋代陶俑,但面部的塑造却融合了范新和其他雕塑艺术家的创作想法。范新在创作这十二陶俑时把它们当成是“皇帝的十二个小妃子”,希望寄予这些陶俑人的神态和情绪,十二陶俑面部、神情各异,有的似笑,有的透露出嫉妒,有的表现得惊喜,极具个性,成为重要的宫廷景观。
挑战西方歌剧打造地道中国《茶》
歌剧《茶》不同于传统的西方正歌剧,在表演形式上打破了长期以来中国人对歌剧的传统观念。导演江青在歌剧《茶》中融入了许多形体表演的元素,还大胆选用了没有任何歌剧表演功底的京剧演员,吸纳了很多中国京剧的表演程式,充分彰显出了我国戏剧艺术中“以形写神”的韵味。剧中伴唱演员的太极功夫,清新、典雅而富有震撼力,充满了浓厚的中国情结。
此外,艺术家们还充分发掘演员的舞台表现力,对所有歌剧演员进行肢体训练,使得舞台上的音乐演奏者、歌者都浑然一体,成为舞台视觉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附:歌剧《茶》中国版介绍
一、背景资料
《茶》是享誉国际的中国作曲家谭盾先生的歌剧作品,此剧通过追述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以及陆羽的《茶经》引出唐朝公主与日本王子的一段爱情故事。
《茶》自2002年在东京世界首演以来已经有过很多个国家的制作版本,包括日本、法国、新西兰、荷兰、瑞典等。许多国际知名歌剧演员及中国顶级歌剧演员廖昌永、付海静、李秀英、莫华伦等都曾在各个版本中扮演主角。这样一部集合中华文化和传统精粹的作品至今还没有一个中国版本,此次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推出的《茶》,则弥补了它诞生15年来发展的一项空白,是一部集中华文化最优秀的传统、最现代的创意为一体的经典之作,是真正中国版本的歌剧《茶》。
在艺术表现上,歌剧《茶》中国版本将继续秉持中演一贯的“中国元素国际制作”理念,是“豪华国际阵容打造精致中国茶”。《茶》中国版打破了中国人长期以来对歌剧的传统观念,它不同于西方的正歌剧大歌剧,是一部“跨界文化”的集大成,是一部“跨界艺术”的集大成,是在东方崛起的一种现代歌剧。作品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国际化之后的中国传统元素,都是中国元素的精致呈现。
二、故事介绍
九世纪,鉴真和尚建造之日本古寺内,一场特殊的茶道正在进行,高僧圣响举空壶,递空碗,品空茶,令众僧之愕然:“碗内空空无物,何以津津有味,啧啧由声?”圣响答非所问,不经意间道出一段故事来:“十年前……”
十年前,时为日本王子的圣响来到长安向唐朝公主兰求婚,唐朝皇帝以茶为题考其诗才,圣响出口成诵,皇帝称道不已,公主为之倾心。开明的唐朝皇帝征得公主的同意,允诺了这门亲事,欢庆之时,不想却发生了意外。
来自波斯国的王子向唐朝提出一笔交易,欲以千匹良马换取一卷《茶经》。皇太子献出《茶经》,却被圣响指为伪作。皇太子闻言,不禁恼羞成怒:“你若能证明此书为伪作,你取我的人头,如若不能,我砍你的脑袋!”年少气盛的圣响不肯妥协,就此与皇太子立下生死状,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把兰公主惊呆了。
圣响南下寻访《茶经》的作者茶圣陆羽,忧心忡忡的兰公主相伴而行。两人来到灵秀的江南,面对明月,敞开心扉,互诉衷肠,在彼此感受的同时,经历着灵与肉的拷问:什么是茶?什么是茶道?什么是……?
回答他们的是拂面的清风。
圣响和公主找到了陆羽的女弟子,向其表明来意,陆羽的弟子被二人的爱情所打动,将《茶经》交给了圣响。未料皇太子尾随而来,他夺过《茶经》,同时拔出剑来,若杀圣响以灭口。打斗争夺间,皇太子的利刃却刺入了兰的胸膛!
迟到一步的皇帝见状,不禁悲从中来,皇太子悔恨万分,于绝望中等待发落。万念俱灰的圣响拾起地上的宝剑,毅然削发为僧。
茶道在继续,空壶,空碗,空茶,众僧吟诵:杯空意未尽,影去梦犹生……
三、主创团队介绍
作曲/作词:谭盾
著名旅美作曲家、指挥家,1957年出生于湖南,198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院,同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并获得音乐艺术博士学位。谭盾曾多次荣获中国国家级创作奖,他的管弦作品道极被评选为“20世纪华人的音乐经典”。他凭歌剧《九歌》确立了自己在国际乐坛的位置,后来创作的《马可波罗》成为当年国际乐坛最为轰动的演出。谭盾凭电影《卧虎藏龙》为华人在奥斯卡首度拿下最佳原创音乐奖,一举获得第44届格莱美四项提名:“最佳电影原创音乐”、“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最佳古典音乐”和“最佳古典音乐协奏曲”。作为一名指挥家,谭盾以指挥及策划具有多元化文化特色的当代新作品、新观念音乐会和音乐节而著称。曾出任BBC交响乐团(苏格兰)驻团作曲兼副指挥、1999年美国坦格尔伍德国际现代音乐节的艺术总监、英国巴比肯艺术中心2000年艺术总监。
故事/歌词:徐瑛
导演/编舞/舞美:江青
江青十岁由上海入北京舞蹈学校接受六年专业训练,此后她的工作经验和发展是多方面的,舞者、演员、编导、舞美设计、剧作。江青六十年代在香港、台湾从事电影工作,从影期间,曾以《几度夕阳红》获得第五届台湾电影金马影后。1970年江青前往美国,接触和学习各种流派的现代舞。于1973—1985年在纽约创办“江青舞蹈团”。舞团和她的独舞晚会不断地在世界各地作巡回演出,并应邀参加国际性的艺术活动与舞蹈节。八十年代出任香港舞蹈团第一任艺术总监,此后移居瑞典,并以自由编导身份在世界各地进行创作和独舞演出,她的艺术创作生涯也向多媒体、多元化发展。江青在舞蹈创作外也参与了在欧美各歌剧院及话剧院的编导工作,邀约单位包括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维也纳人民歌剧院、瑞典人民歌剧院、瑞典皇家话剧院、瑞士首都剧场、波兰格丹斯克城市歌剧院、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伦敦维多利亚剧场、圣彼得堡节日剧院、柏林国际文化中心等。在这个领域中,她较具代表性的作品有:《图兰多》,《哈姆雷特》,《仲夏夜之梦》,《李尔王》,《奥克比的骑士》,《鸟》等。
服装/化妆:PatriziaVonBrandstein
灯光设计:王志强(新加坡)
1999年凭借歌舞《深圳故事》荣获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学会奖》;曾担任张学友音乐剧《雪狼狐》的舞美及灯光设计。王志强参与过很多大型演出的舞美设计制作,也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并且得到了纽约州立大学灯光学士学位。现任国家话剧院舞台技术总监。
琉璃设计:杨惠姗(台湾)
玩偶设计:ThomasLundgvist(瑞典)
瑞典资深木偶设计/制造者,1974年至1979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美术学院学习,之后为许多戏剧设计并制作玩偶。1986年成立自己的道具制作工作室。曾任教于在斯德哥尔摩的Dramatiska研究所,并在芬兰、西班牙、法国等国讲授玩偶技术。
水墨动物画作者:丁雄泉
享誉国际的华裔画家。曾在法国、荷兰、加拿大、瑞典、西班牙、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台湾、上海地区举办个人画展100余次。他的作品以绚丽的色彩、大胆的表达方式和豪放不羁的风格见称,带给你一种难忘的视觉体验,仿佛置身于一个瑰丽曼妙、迷情梦幻的构图中,被世界级的博物馆典藏,包括纽约现代美术馆、芝加哥艺术学院、旧金山现代美术馆、伦敦泰德画廊、巴黎东方艺术博物馆等数十座艺术殿堂。
表演阵容:主要演员、合唱团、交响乐团主要出自国内歌剧顶级团队——中央歌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