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设计》课程是动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构建以课堂师生互动教学、学生课内课外互通学习的教学模式,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生评价手段;以项目教学积极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努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在学做用中提高基本技能,在项目实践中掌握角色设计基本流程,及动画影片角色设计工作。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角色设计造型能力;
2、掌握角色造型转面绘画能力;
3、掌握角色造型服装配饰设计能力;
4、掌握角色造型动作设计能力。
(二)能力目标
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动画角色造型创作与制作能力。
(三)素质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提高学生角色造型设计能力及职业素质,激发学生不断克服困难并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的交流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使学生获得动画角色设计的满足感和动画行业角色造型设计领域标准规范意识,并将这种意识和设计能力应用于动画设计制作中,提高动画作品的艺术性。
三、理论教学的基本内容(共32学时)
(1)角色形式的分类
(2)角色造型的形式特征与思想特征
(3)角色造型的风格
(4)角色造型的形式美法则
(二)角色造型线条训练
(1)“线条”与“铅笔草图”;
(2)合乎要求的线条标准(准、挺、圆滑)。
(三)头部造型设计:拼贴的应用技法
(1)人物头部的结构比例;
(2)人物头型与性格;
(3)五官、胡子与发型的造型设计;
(4)脸部表情的设计应用;
(5)人物口型的绘画技法。
(四)头部造型设计:五官的排列与组合变化
(1)五官的比例关系;
(2)改变比例关系后各部位的变形夸张的表现技法与特征;
(3)几何形因素在改变五官比例时的灵活应用。
(五)头部造型设计:眼睛与唇部的绘制技法、耳、鼻、发型等绘制技法
(1)眼睛的结构与绘制技法;
(2)唇部的结构与绘制技法;
(3)耳、鼻的结构与绘制技法;
(4)发型的结构与绘制技法;
(5)头部整体关系的调整与深入刻画。
(六)形体造型设计:男女形体差异、人体比例与三视图
(1)人体比例与结构;
(2)异性之间的形体差异;
(3)形体的夸张色彩与性格表达;
(4)身体细节的夸张设计;
(5)Q版的比例安排与设计;
(6)转面图的绘制技法。
(七)形体造型设计:配饰与道具的设计应用
(1)服装与职业的搭配;
(2)配饰道具与性格表现。
(八)角色服饰、比例与动态:人物特征设计与比例的合理应用
(1)角色造型的同一性;
(2)角色造型的对比性;
(3)角色造型的互补性;
(4)角色造型的比例图绘制技法。
(九)角色服饰、比例与动态:角色动态设计应用
(1)造型的重心,平衡和动势;
(2)角色动作中的自动与互动平衡;
(3)角色造型的表演性动态绘制技法。
(十)角色服饰、比例与动态:角色不同年龄段的表现
(1)表现年龄差异的方法;
(2)有素材的角色设计技法。
(十一)综合设计:角色整体绘画与技术体现、综合实训练习
(1)用色块起稿并刻画细节;
(2)黑白灰上色及细节的调整。
(一)先修课程或预修知识建议
先修课程:素描、色彩、图像处理技术
(二)教材选编和使用建议
建议教材:自编教材,网络图片与教程素材。
(三)教学考核评价
课程考核类型:考查
期末考核方式:大作业
成绩比例:平时成绩(30%)+实验项目成绩(30%)+期末成绩(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