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斌:解放区土改斗争会图像的文化语境与意识形态建构胡斌专栏观点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资讯网

将土改斗争会这样一个历史现象作为分析对象,可以免于过于直接地进入农民—地主二元对立的分析模式当中,同时它是农民与地主有组织冲突的关键环节,透过这一渗入斗争哲学、民间仪式、法律申诉等因素的场景,能够折射出其时代多个方面的境况;以此为题材的图像也涵括了场景表达的转型、斗争意识形态的融入、民间因素的潜藏等多方面的因素。[①]

在研究土改斗争会图像时,首先的工作应是剖析图像与历史最为深层的对应关系。随着中国革命史和乡村史研究新成果的取得,将土改斗争会图像与重新挖掘的土改现实对照,我们可以厘析出图像话语与历史的关系。在近现代史中经常呈现出来的事实是,图像所反映的史实可能还远不及文本资料详实完整,这样的图像的描述往往变成与近现代史实对应的一种“图说”,而且,由于革命美术往往采取的现实主义手法本身具有一种“逼真性”,这种逼真性使得人们在对这些图像进行解释时,极为自然地就将图像与现实对等了起来,那些复杂的历史情形是不能够从图画中直接读解到的。但也正因为如此,在借助了社会学或乡村史的资料及研究成果时,我们才能深刻地明白到,图像话语在塑造建构现实方面的特点,它树立和推崇了什么,又规避了什么?

一、土改斗争会图像的符号特征分析

布列逊将绘画分解成图形和话语两种成分。他说,说教性绘画必定是话语性绘画,说教法要做的每一件事都关涉绘画应成为哪种符号,但它并不一定规定或排斥它的风格,相反,它可采用任何风格,只要其特征性符号格式被保留着即可。[②]按此说法,我们不妨考察一下土改斗争会图像具有哪些特征性符号。以下为笔者收集到的土改斗争会作品:

1941年,《交出红契》,胡一川,套色木刻稿,延安

1942年,《清算斗争》,江丰,木刻,延安

1943年,《减租会》,古元,木刻,延安

1944年,《李有才板话》插图,罗工柳,木刻,延安

1945年,《纪利子》,吕琳,木刻连环画,晋绥边区

1940年代中期,《清算》,施展,木刻

1940年代中期,《反霸斗争》,李振平,木刻,新四军

1947年,《土改》,马达,木刻稿,晋冀鲁豫

1947年,《土地》之38斗争二泰山,邵宇,连环画,黑龙江东安

1947年,《斗争地主》,彦涵,木刻,冀南束鹿县

1948年,《审问》,彦涵,木刻,冀南正定县

1949年,《清算图》,莫朴,木刻,冀南正定县

1949年,《说理》,石鲁,木刻,延安

1950年,《斗争恶霸》,刘岘,木刻

1950年,《斗争恶霸大会》,张怀江,木刻

1951年,《斗争地主大会》、《诉苦会》、《法办恶霸地主》、《吸血鬼》,符罗飞,纸本墨笔、纸本素描,广州郊区

1956年,《暴风骤雨》插图,陈尊三,纸本水墨

1959年,《血衣》,王式廓,素描

1959年,《控诉地主》,贺友直、应野平,中国画

1959年,斗霸《土改》组画之二,张奠宇、赵宗藻、曹剑峰,铜版画

1961年,团圆《王贵与李香香》插图之十一,彦涵,套色木刻

1965年,《变不了天》,周波,中国画

1979年,《斗霸》,张洪祥、王笃正、赵玉琢,油画

将建国后与解放区的土改斗争会图像一并列入是为了便于观察前后的连续性和变化;另外像解放区力群的《王贵与李香香》插图、刘岘的《白毛女》插图、任迁乔的连环画《翻身》(1942年)、刘旷的《白毛女》插图(1945年)、徐立森的年画《减租说理》(1950年)等,笔者未能找到其表现斗争会场景的图片而未列入。

从以上的作品,我们不难看出土改斗争会图像的一些符号特征:

1.场景:一般设置在祠堂、庙宇、窑洞、开阔地、大树下等往常村民议事的公共场所或地主家这样的斗争对象的住所;前者除了表明斗争的地点外,像庙宇祠堂还具有一种仪式暗示作用;后者则便于展现地主的奢华生活。在现实主义绘画中,环境以及作为环境的从属部分的背景和道具,被认为在对于人物性格描写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2.道具:桌案虽然简陋,但可以显示出审判的意思;而算盘、账本、地契、粮斗则表明了地主剥削的手段和清算的寓意;单独的衣服作为控诉的道具首先见于1947年马达的《土改》,在1959年的《血衣》当中则凸显到标志性的地位,而同期的《控诉地主》也使用了这一道具;红旗招展及标语的普遍主要是在建国后出现的,突出一种斗争剧场气氛。

3.人物形象塑造:农民最常见的装束是扎头巾(北方)或戴毡帽(南方),着布衫,在肩部、肘部和膝部常有大块补丁,以此表明贫苦劳动者的身份(作为劳动者,这些部分最容易磨损)。在很大程度上,补丁和头巾成为一种身份象征的符号,后者甚至排除了地域服饰差别成为农民形象重要标签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农民服饰的表现还比较朴实,在斗争中,农民的说理清算激烈但显得有序,妇女还只是作为参与者之一出现在并不重要的位置,解放战争以及建国后,农民服饰越来越突出破烂不堪的效果,农民的控诉呈现出气势磅礴的声浪,在人群当中,开始出现拄着拐杖的青年,以表明地主所欠下的血债,妇女尤其是老太太经常成为控诉地主罪行的主角。这当中实际在发生一种控诉的转移,由主要批判地主的地租剥削转移到主要批判地主对农民的身体残害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群情激愤中,人物的目光和手指皆朝向孤立的地主,造成一种强大的攻势和尖锐的对立,手指的姿势在西方古典绘画中曾带有着权威及父权的寓意,在这里则显示出“人民正义斗争”的力量和意义。

对于斗争会中诉苦农民形象的塑造,有论者表示:既要表现出悲哀,又不能显得过于阴暗和悲惨以致忽略了应强调的斗争意志的重要特征;起来斗争的农民要勇敢而愤慨但又显得善良。[③]各种特征符号都要归结到阶级形象的本质塑造,而本质的真实就与意识形态建构的需要相匹配起来,比如有这样的阶级分明的归纳:“地主的懒惰,农民的勤勉,一般地说,大体是一致的、相同的。”于是,“从新创造一种更鲜明地表现阶级性的典型人物,就比较描写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的真人真事来得更为便利。”[④]而典型性建构的目的是为了赋以战斗力,产生控诉。[⑤]

二、解放区土改斗争会图像的文化语境:以民间形式为线索

陈思和曾在《民间的浮沉——对抗战到文革文学史的一个尝试性解释》中分析道,抗战爆发后,由于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动,民间社会逐渐被注意,它与国家的政治意识形态和知识分子的新文化传统鼎足而立的局面形成。政治意识形态、知识分子的新文化传统与民间文化之间构成微妙的三角关系。战争给了民间文化蓬勃发展的机会,五四以来的文化“三分天下”到这时才有了明确的分野。[⑨]

(一)民间形式:在“如何对民众起作用”中抬头

如果从斗争会图像的场景设置和审问的气氛营造方面来讲,我们可以搜寻一下展现冲突场景和审判情形的民间资源。清末民初,随着时局的变化,在民间或市井当中,及时出现了反映处于时代变革当中的众生百态的画幅。伴随着清末报刊业的发展,新闻画兴起。当时与时事新闻结合的画报或者报刊的附刊往往刊登一些新闻画,内容多是反映中外政局、各国风土人情以及市井琐闻之类。这些画面免不了要表现宏阔的场景和庞杂的人物。笔者在对清末报刊图画的搜寻中,找出几例有关审判的图像。一类是表现依照常规的庭审场景;一类是表现室外冲突场面的。这些图画均采用图文对照的形式,场景设置和形式语言几乎全部来自于传统手法,有些人物描写采用了漫画式的墨笔勾勒,紧张严峻的冲突场面在他们笔下却显得生拙滑稽。

但主要处于民间市井中的表现现实冲突场景的绘画并不为主流画坛所注意,当要求绘画去除羸弱颓败之风而贴近现实生活的呼声越来越紧迫之时,主流画坛也只不过以鸷禽猛兽一类富于象征意义的传统题材以表胸怀革命信念之意。比如倾向于社会革新和新国画的岭南画派就经常采用这类题材。这实际上仍旧延续了以往主流画坛中的政治寓意图像的表达传统。

那么,借着抗日战争文化走向民间的大势,斗争会这种新的题材是否在民间传统表达冲突场景的图像中吸取了资源,或者说民间斗争场景图像借助这样的契机与革命斗争的新内容连接起来了呢?当来自城市中的美术家面对抗日根据地的乡村民众时,他们的作品起初并不被接受。民众要求画面能够讲述他们所熟悉的、有趣味、“有讲头”的故事;实际上旧的民间绘画就是通过“故事”反映他们的生活经验和人生态度。[⑩]而在图像制造中,要在民众身上产生影响的要求,使得美术家们不得不增强画面的故事性和削弱西方明暗造型给群众造成的不适感。

(二)知识分子的态度:民族化前提下的学习西方

一方面民间传统绘画在承担斗争工具时,对于现实场景的描绘却又有不少的缺陷,同时作为受西方影响崛起的革命美术与民间绘画遭遇时,仍保持和发展着它自身的特点。胡一川在他当时的文稿中不止一次地说到民间木刻的弱点,比如容不下多样的题材、难以确切地表现形象的“个性”、缺乏独创性和木刻的特性,以致减弱了明快有力的木刻效能。[11]所谓明快有力,便是鲁迅极力推崇的版画中的“力之美”[12],这也是新兴木刻家们努力坚持的方向之一。因为中国的创作版画是在抗日救亡的革命浪潮和轰轰烈烈的左翼文化运动中兴起的,这种特殊的政治文化背景与社会需求,使其一兴起便承担起改造社会的历史重任,成为社会与文化变革运动的组成部分。与平和温文、具有宗教色彩与市俗气息的古代复制木刻不同,其价值取向表现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与明确的社会功利性。[13]

显然,民间传统绘画当中虽然有描绘冲突场景的图像,但在比例、透视、人物形象、气氛等方面都不能达到激烈且逼真的效果。对于斗争会这样的多人物的复杂构图均不得不借助于西方写实绘画。而且,有一部分解放区的美术家甚至对复杂的多重人物构图有一种迷恋,不过这种倾向其后被视为关门提高的表现而受到批评。在抗战环境中的延安美术青年依然对艺术问题的探讨充满热情,对包括现代主义艺术在内的外国美术备感兴趣。

五四新文化的影响和新式美术教育的成长背景让美术青年与向西方学习的诉求紧密连接在一起,但民族救亡的现实使命又使他们不得不以服从革命要求为前提,先解决“民族形式”的突出问题。[14]汪晖分析说,“民族”问题提出的具体政治含义和历史背景是:中共希望通过诉诸“民族”问题获得共产主义运动内部的民族自主性。而由此在文艺界引起的反响就是文艺的“民族形式”问题,他认为,“地方形式”和“方言土语”的问题最终只能构成“民族形式”讨论中的附属性问题,“在寻求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普遍的民族语言和超越地方性的艺术形式始终是形成文化同一性的主要方式……文化的地方性不可能获得建立自主性的理论根据”。[15]同样地,对于美术创作来说,“利用旧形式是为了创造新形式”逐渐成为大多数人认可的正确解释[16],问题是落实在实际操作上,却并无统一的答案,这也就为知识分子的某些西方语言背景提供了发挥的契机。

那么,在土改斗争会图像中,美术家们又是如何将从西方写实借鉴的场景描绘与中国民间趣味结合起来的呢?比如古元的《减租会》为了民众的趣味而减弱光影,使画面明朗化,而在人物陈列方式上,我们则可以看到他对珂勒惠支的借鉴。在延安的美术家不难看到的《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中《织工队》、《俘虏》这些作品组织场景人物的方式,那一律略低着头的人群,敦实有力的造型和前倾的动势在《减租会》中得到巧妙运用。江丰1932年创作的《码头工人》、胡一川1937年创作的《组织起来》,其构型方式与《织工队》更是极为相似,可见这种借鉴的渊源关系。

除了人物组织上的安排,更为重要的还是在构图和构思上的一种集中表现,即将全部人物的目光集中于一处,同时通过焦点透视的组织方式,观众的视线也会随之集中到一处。1946年9月,全国木刻协会在上海举办《抗战八年木刻展览会》,冯雪峰曾撰文指出这些作品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除了他认为比较满意的20多种,其他大都存在“太求平面的敷张,而不求力学的或集中的表现”,“取材不着重特征,状物刻人不着重个性”的弊病。[18]应该说,从某种程度上,冯雪峰所揭示的构图和造型上的问题正是走向民间和意识形态引导所导致的,民间形式讲究清晰的陈列和人物形象的脸谱化,意识形态的要求致使集体形象代替个性形象。

作为斗争会图像这样要安排较为复杂的场景的例子,大都注意了集中原则;同时在形式布局方面,它还需要注意将对立双方置于集中场景中的何种位置的问题。王朝闻曾特别说到:“假如要画反革命法庭审问革命者的题材,如果把被审问的革命者当成近景,居高临下,可能造成革命者审问法官的感觉。相反地,如果因透视作用而使左右两行警戒者形成‘八’字,把受审的革命者画在这‘八’字的顶点,反动的审判者却处于居高临下的近景,那么,不论被审者的姿态多么顽强,画面上双方力量的强弱不同,观众得到的感受也很不同。”[19]江丰于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木刻《审判》,就将昂然站立的革命者置于近景,而法官们则低着头趴在对面高高的案台上,当然画面并没有特别凸显革命者的高大。苏联画家约干松1933年创作的《审问共产党员》将正气凛然且坚实有力的革命者置于左上侧,审问者则处于右下侧,低头叉腰,蛮横但显得无力,似乎处在革命者目光的逼视下。从以上例子可知,设定人物在透视结构中的位置对于对象的塑造的确十分重要,但具体的规则又不是那般绝对,人物形象本身及气氛的营造同样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三)意识形态:民间形式作为工具

以上阐述了民间文化形态抬头和知识分子文化形态遭遇,作用于图像形态方面的相互关系,那么意识形态的渗透,其出发点和导致的结果又如何呢?单世联分析道,“利用民间形式决不就是认同民间形式所负载的观念情感。真正的目标是利用旧形式灌输新内容,新内容就是革命意识形态和党在特定时期的工作中心。……改造民间文艺的主要目的就是把阶级斗争的理念填充进去,驱动群众有组织地进行阶级斗争。”[20]

在民众中起作用的迫切要求下,国家意识形态不能不倚重民间文化,民间文化借此机会的确也“为抑制知识分子的自由主义传统,沟通知识分子、国家权力以及农民大众三者之间的感情交流”起过重要作用,但它并不能改变其工具角色而获得本身的自由生长;而同时政治意识形态对民间文化渗透和改造也引起了一系列的冲突,因为“政治意识形态需要让民间文化承担起严肃而重大的政治宣传使命,那就不可能允许民间自在的文化形态放任”。[21]民间文化形态的“融入”,一定程度上“化解和中和了单纯意识形态宣传可能带来的艺术上的僵硬与单调,增强了作品与农民大众之间的亲和感”,但同时,学习和化用民间艺术资源在当时是以服从于政治话语为前提的,而且有时还会因此而牺牲民间意义上的愿望和理想。如《白毛女》的结尾,最初以满足民间情爱戏剧团圆结局的期待设计为喜儿和大春婚后的幸福生活,被负责文艺的周扬批评为:使斗争性很强的故事庸俗化,于是改成以斗争会作为故事的结局。以此观之,民间文化形态一旦融入主流文化建构,不可避免地被意识形态化和工具化。[22]

以斗争会为题材的图像无法达到戏剧那样强烈的现场效果,但在图像的组织中,也暗含着一种民间仪式的力量来感染观众;同样的在文学作品中的斗争会场景也力图构建起带有仪式功效的画面,这样的场景设置在解放区文艺中具有相通性。尽管形象与语言之间的差异不仅仅是形式问题:它们还存在着讲述与展示,词语与客体或行动,传感渠道、再现的传统和经验模式之间的诸多差异[26],但它们的共同特征却正好显示意识形态的权力规则。

总体看来,抗战爆发后,民间文化在“如何对民众起作用”的呼声中得以抬头,而民族化的要求除了引导知识分子走向民间,促使他们寻求贴切民众的表达方式,同时也是为了达到改造民间形式、为意识形态服务的目的。民间文化形态对主流文化建构的融入被意识形态化和工具化;但其包含的民间伦理秩序和仪式效应则受到意识形态的注意,这种互动或错位完全没有消减其作为工具的角色,并且意识形态正是利用了这种民间逻辑而达到组织和控制的有效目的。

毋庸讳言,从政治立场到具体表达,美术家们在规训到党的文艺指引范畴过程中,经历了深刻的思想改造。1942年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申明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立场,规定了文艺歌颂光明与暴露黑暗的分量和分寸以及对象,并强调知识分子出身的文艺工作者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由一个阶级变到另一个阶级)”。同时的整风运动则是一次深彻骨髓的灵魂洗涤。而接下来的知识分子亲身参与土改运动也是一次接受思想锻造的实践[27],他们不但自觉认同了官方的表达建构,甚至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这便直接导致了他们在描绘土改斗争会时一系列的“典型化”塑造。“典型化”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的重要手段,但所谓的“典型”实际就是明确的阶级形象建构,在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只能是为这种建构的典型服务,而一些与阶级建构不符的现象一律被认为不能反映本质而不予以表现,这就是为什么知识分子们一再地深入到激烈的斗争会现场,却又能够不囿于直观所见、把握意识形态需要表达的主旨的原因。

(作者单位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系)

[①]李公明的《“阶级”与“怨恨”的图像学分析——以毛时代美术中的地主—农民题材为中心》、杨小彦的《场景与仪式:一种视觉的政治修辞术》、冯原的《被压迫的“美学”——〈血衣〉与阶级斗争的图像政治》直接关涉土改斗争会图像的视觉模式与意识形态建构等方面的分析,对本文写作影响甚著。此三文均为为2005年广东美术馆主办的“毛泽东时代美术(1942—1976)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

[②]诺曼·布列逊:《语词与图像——旧王朝时期的法国绘画》,王之光译,浙江摄影出版社2001年版,第246页。

[③]王朝闻:《新艺术创作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69、150页;孙美兰:《试评“血衣”》,载《美术研究》1960年第1期。

[④]王朝闻:《新艺术创作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29页。

[⑤]迪支、易琼、廷霸、曼萍、讷维集体讨论,讷维执笔,《如何才能产生控诉?》,载罗果夫编《新木刻》1948年9月,第101页。

[⑥]白炎:《彦涵传》,吉林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

[⑦]王汝:《新展览会》,载《东北日报》1947年11月10日,转引自中国革命博物馆编《解放区展览会资料》,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第365页。

[⑧]杨小彦:《场景与仪式:一种视觉的政治修辞术》,《毛泽东时代美术(1942—1976)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2005年。

[⑨]陈思和:《民间的浮沉——对抗战到文革文学史的一个尝试性解释》,载《上海文学》1994年第1期。

[⑩]邹建林:《趣味之辩——从新年画看民间审美观念在“毛泽东时代美术”中的渗透和转换》,载《文艺研究》2005年第9期。

[11]胡一川:《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简史——胡一川在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冀南分会成立大会上的报告大纲》,1940年12月8日于冀南,未刊稿。

[12]鲁迅:《近代木刻选集2》小引,朝花社选印、上海合记教育用品社发行,1929年版。

[13]齐凤阁:《二十世纪的创作版画》,载刘玉山主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版画(1)》,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6页。

[14]王培元:《延安鲁艺风云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8-135页;周爱民:《“马蒂斯之争”与延安木刻的现代性》,《毛泽东时代美术(1942—1976)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2005年;周爱民:《延安木刻对外国美术的借鉴》,载《美术》2004年第7期。

[15]汪晖:《地方形式、方言土语与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形式”的论争》,汪晖著《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下卷第二部,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1497、1530页。

[16]茅盾写于1941年4月20日的《抗战期间中国文艺运动的发展》(原载《中苏文化》第8卷第3、4期合刊,转见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第五册)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一文认为,“民族形式”的正解是“植根于现代中国人民大众生活,而为中国人民大众所熟悉所亲切的艺术形式”。它“也并非无条件的排斥外来形式,对于世界古典文学的优秀传统是主张加以吸收而消化以滋补的;也不排斥中国古代文学的优秀传统,也是主张批判地加以继承而光大之的”。

[17]艾青:《我对于目前文艺上的几个问题的意见》,载刘增杰、赵明、王文金、王介平、王钦韶编《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及各抗日民主根据地文学运动资料》上,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45页。

[18]冯雪峰:《我的印象——看木刻展之后》,载《文汇报》1946年9月22日,转引自邹建林《〈地道战〉的叙事模式》,“毛泽东时代美术(1942—1976)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2005年。

[19]王朝闻:《新艺术创作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19页。

[20]单世联:《革命文艺:在文化实验与政治工具之间》,未刊稿。

[21]陈思和:《民间的浮沉——对抗战到文革文学史的一个尝试性解释》,载《上海文学》1994年第1期。

[22]万国庆:《走向民间——论40年代的延安文艺运动》,载《中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3期。

[23]从苏区开始,农民就将毛泽东、朱德的图像当作“天地君师”来崇拜。党的美术工作者途经之处都要描绘大幅毛主席、朱总司令巨幅画像和书写标语,以及在各种场合都能见到这两人的画像,配合口号,歌曲共同促成领袖印象的转变和新政权的合法性替换。农民按照他们的习惯来接受新的意识形态概念。

[24]原见孟悦:《〈白毛女〉演变的启示》,载唐小兵编《再解读——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牛津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转引自郑闯琦:《从两种“工具论”到“认同仪式”论——白毛女演变史研究的嬗变和发展》,载《文艺研究》2005年第10期。

[25]丁毅、苏一平主编《延安文艺丛书歌剧卷》,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6]W.J.T.Mitchell),PictureTheory,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Ltd.,London,1994.p.5.

[27]姚新勇、黄勇:《土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以丁玲及〈太阳照在桑乾河上〉为中心》,载《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28]刘禾:《语际书写——现代思想史写作批判纲要》,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178页。

THE END
1.超实用的鱼骨图分析法讲解,保姆级教程快来学啊!附7张精选模板~1)思维导图绘制鱼骨图:使用思维导图绘制鱼骨图非常简单,思维导图的结构风格中提供了鱼骨图结构,并且分为左侧鱼骨图和右侧鱼骨图两种,分别对应了对策型鱼骨图和原因型鱼骨图,大家在绘制的时候,根据绘制主题选择对应的鱼骨结构即可。 2)流程图绘制鱼骨图:使用流程图绘制鱼骨图方法稍微复杂,比较耗时,但优点也较明显,你...https://www.360doc.cn/article/31030509_1099982837.html
2.剖析图是什么意思剖析图的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剖析图 释义 profile chart 剖面图;https://m.iciba.com/%E5%89%96%E6%9E%90%E5%9B%BE
3.化探数据处理与成图绘制异常剖析图—地球化学(化探)—地信网...本帖最后由 酒醒梦已残 于 2019-2-24 11:27 编辑 本节课演示利用GeoChem Studio绘制异常剖析图所需...http://bbs.3s001.com/thread-287494-1-1.html
4.EPQ剖析图以及EN量表关系图.pptx38.561.538.561.556.743.356.743.3典型典型典型典型中间5050中间PENLEPQ量表剖析图 E和N关系图N量表E量表38.561.538.561.556.743.361.543.356.761.538.538.556.756.743.343.3胆汁质抑郁质多血质粘液质50  VIP免费下载 收藏 分享 赏 0下载提示 1、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2、成为...https://m.book118.com/html/2023/1113/5003304220011010.shtm
5.心脏剖析图谱人体解剖图,标题:心脏剖析图谱-人体解剖图心脏是一个中空的肌性器官,位于胸腔的中部,由一间隔分为左右两个腔室,每个腔室又分为位于上部的心房和下部的心室两部分。心房收集入心血液,心室射血出心。心室的进口和出口都有瓣膜,保证血液单向流动。心脏的位置心脏的前面观心脏的后面观心室内腔及室间隔心室内腔及室间隔(肺动脉干...http://xjishu.com/yiyao/tu/46989.html
6.牙齿剖析素材牙齿剖析png图片下载觅元素是设计素材的免费下载网站,提供牙齿剖析素材,牙齿剖析png图片等素材免费下载,下载牙齿剖析素材就来觅元素。https://www.51yuansu.com/sopng/yachipoxi.html
7.Nacos源码剖析Nacos源码剖析-服务注册与发现(临时实例AP模式)主要探讨了Nacos在处理服务注册和发现时,如何通过临时实例AP模式实现高可用性和负载均衡。在这个过程中,Nacos客户端会向服务端发送注册请求,服务端会根据配置的元数据信息创建对应的服务实例。同时,Nacos还支持动态权重调整和流量控制,以确保服务实例的健康运行。此外,Nacos还...https://www.processon.com/view/5e25b762e4b04579e409e81f
1.剖析图英文怎么写剖析图英语怎么说沪江词库精选剖析图英文怎么写、英语单词怎么写、例句等信息 profile chart 相似短语 in profile 以侧面 abnormal profile 异常剖面,畸形的剖面 contacting profile 啮合齿廓 diffusion profile 扩散分布图,扩散曲线 countdown profile 操作程序表 gravity profile 重力剖面 flight profile 飞行剖面图 hasty ...https://www.hujiang.com/ciku/999234_561900814/
2.教你画分析解剖优质分析图各种细节处理一张分析图只表达一个或一类信息,这类信息由设计者根据设计本身提取,通过简洁的图形传达给阅读者。 TWO | 有机分解 将复杂的信息元素按照一定逻辑(例如设计过程先后、整体到局部等等)进行分解呈现。 THREE | 自我说明 分析图本身应具有较强的自我说明能力,即容易被人理解相关的文字说明主要起辅助阅读的作用。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412/19/62195212_971888893.shtml
3.人体的结构剖析图理想股票技术论坛通过展示详细的人体的结构剖析图,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体内部器官的位置和功能,进而提高对健康问题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理想股票技术论坛https://www.55188.com/tag-4314915.html
4.电动机正反转接线图剖析图片俱全电动机(Motor)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一种设备。它是利用通电线圈(也就是定子绕组)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如鼠笼式闭合铝框)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以下为大家介绍电动机正反转接线图供参考。 一、电动机正反转接线图剖析 为了使电动机能够正转和反转,可采用https://www.jia.com/baike/xartile/356612.html
5.心理测量与测验内的MMPI得分剖析图怎么分析心理咨询师3. 比较测试者的得分与正常人群的得分:得分剖析图通常还会显示正常人群的得分范围。可以将测试者的得分...https://www.bkw.cn/xlzxs/ask/6060087.html
6.iPhone内部芯片是什么样?苹果iPhone6/6Plus各个芯片大剖析(图...相信很多果粉们都很想知道吧。之前有很多关于iPhone 6的拆解图,但我们只能知道iPhone 的电池容量、RAM 大小,却对iPhone 6 /6 Plus 的芯片不太了解。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 iPhone 6 和 iPhone 6 Plus 内部芯片的剖析图,一起来看看吧 iPhone 6 和 iPhone 6 Plus 已经达到消费者的手中,也落到了拆解爱好者手中...https://www.jb51.net/shouji/221531_all.html
7.一幅图真正理解LSTMBiLSTMbilstm和lstm的区别2.1 简洁的结构图 2.2 LSTM的原理剖析图 ?3 图解BiLSTM及其应用 3.1 看2层的 LSTM 是如何运转的 3.2 看1层的 BiLSTM 是如何运转的 3.3 看2层的 BiLSTM 是如何运转的 1 前言 本文对RNN、LSTM、BiLSTM的内部结构和输入输出做了透彻的剖析,目标是能够解答LSTM和BiLSTM的任何疑问。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118657/article/details/120022112
8.高中化学微专题8通过剖析图像与图表,基本上都是考查浓度(物质的量、分解百分率、转化率、选择性等)随温度或压强的变化关系,作图也是如此。运用图中曲线特征、规律,通过联想、迁移、应用三个步骤达到解题的目的重难点一图像图表信息的获取和加工关于该方法,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反应温度不宜超过300℃B.增大体系压强,有利于提高乙醇...https://m.renrendoc.com/paper/271181075.html
9.电动汽车充电电路的规划剖析—电路图天天读(289)Boost开关管的电流定额是30A,而半桥改换器开关管的电流定额是 20A。 修改点评:本文依据SAEJ-1773对感应耦合器的规则,对电动轿车供电电池的充电器进行了评论。给出了充电形式的电路拓扑剖析图,最终给出了别离合适于不同充电等级的备选改换器拓扑计划。 本站《智能医疗特刊》,更多优质内容,立刻下载阅读...https://www.86ic.net/yingyong/chuanganqi/162945.html
10.物理学习方法总结(精选21篇)二、器重画图和识图 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从运用力学知识的机械设计到运用电磁学知识的复杂电路设计,都是重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知识的条理化,剖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等问题,用通常意义上的语言或文字表达都是有局限性和低效率的。所以,按照科学的方法动手画图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而且对今落后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https://www.yjbys.com/xuexi/fangfa/3439329.html
11.自然神学范文6篇(全文)事实上,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为了表现,精心创造了精确的音乐修辞,组合了富节奏性而和谐的形象、上升乐句或下降乐句的剖析图面以及休止符的停顿,而每一个单元都附予一个象徵的意义。巴哈十分熟稔巴洛克音乐的修辞法,并加以充分运用。耶稣受难曲、清唱剧(cantata)、管风琴合唱曲等气势磅薄的创作都充分流露巴洛克音乐的修辞...https://www.99xueshu.com/w/filedxjzlsuu.html
12.深入解密图马思特tmx和t300区别大不大?使用哪个好?独家揭秘分析...四、图马思特T300更多评测参考:深度测评剖析图马思特tmx和t300有什么区别呢?哪个好?达人评测真实曝光 图...https://bbs.piaoxian.net/thread-22924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