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各分测验差异的意义及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工怍程序
(一)总智商(FIQ)的分析
FIQ的高低为我们提供了有关被试者认知能力水平的概括,高分常提示被试者一般智力较好,低分则提示被试者一般智力较差。然而,IQ值常常不是该被试者的“真正”值,而是估计值。通常可用测得的IQ值加减5(85%~90%的可信限水平)的方法判断IQ值的波动范围,如测得的IQ值为l05时,他的IQ值便在100~110的范围内变化。因此,在报告中分析被试者的智力水平时,不能只看测得的IQ值,更要考虑它的可信限度。
(二)分量表的平衡性分析
分别计算言语智商(VIQ)和操作智商(PIQ)是韦氏智力测验的一个特点。一般可视VIQ大于、等于或小于PIQ以及二者相差到何种程度而决定其意义,例如优势半球有损害,则VIQ明显低于PIQ;非优势半球有损害,则PIQ明显低于VIQ;若是弥漫性损害,其表现与非优势侧损害时相似。
所谓明显降低,即是相差到0.05或o.01的显著水平。有人总结,不同年龄阶段相差的意义不同,各年龄组相差到lOIQ便达到0.05水平,相差13IQ便达到0.Ol水平,但在45岁以上相差12IQ便达到o.Ol水平(Newland等,l967年)。而韦克斯勒本人提出VIQ与PIQ的差异达l5分时才有意义,考夫曼(Kaufman,1975)则认为达到12分便可以解释了。表3一Il列出VOQ与PIQ差异时的意义。
表3—11VIQ与PIQ差异显著时的意义
VIQ>PIQ
PIQ>VIQ
(1)言语技能发展较操作技能好
(2)听觉加工模式发展较视觉加工模式好
(3)可能在完成实际行动或任务上有困难
(4)可能操作能力差
(5)可能有运动性非言语技能缺陷
(1)操作技能发展较言语技能好
(2)视觉加工模式发展较听觉加工模式好
(3)可能有阅读障碍
(4)可能有言语的缺陷
(5)可能有听觉性概念形成技能缺陷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VIQ与PIQ的差异的意义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因为影响VIQ与PIQ差异的因素很多。一般情况下,正常人可相差9~10分,其IQ高,VIQ>PIQ:IQ低,PIQ>VIQ。IQ在80分以下时,PIQ>VIQ达11分以上。
(三)比较各分测验的差异
韦氏智力量表的另一特点是,整个测验是由多个侧重反映某一方面能力的分测验组成,分析它们的强点和弱点(即剖析图分析),便可进行智力特点的诊断。具体方法主要有三种:各言语分测验的量表分与言语量表的平均分比较;各操作分测验的量表分与操作量表的平均分比较;各分测验的量表分与全量表的平均分比较。
下面以某被试者的WAIS—RC测验结果为例,介绍具体分析方法(见表3—12,3—13)。
表3—12分测验与分量表平均分比较剖析图
表3—13分测验与全量表平均分比较剖析图
全量表平均分ll分
分析步骤和内容如下:
1.分别计算出言语、操作和全量表的平均分。本例言语量表的均值为l2分,操作量表的均值为ll分,全量表的均值为11分。
2.比较各分测验量表分与各平均分的差异。可根据考夫曼(1975)介绍的加减3分的简易方法,只要分测验高于平均分3分以上,即可认为该测验是强点(Strength),在表中相应分数旁标上“s”表示之;而低于平均分3分以上时可以认为该项测验是弱点(Weakness),在表中相应分数旁标上“w”表示之。
3.若需要深入了解被试者能力强弱的情况和影响因素,则还须进一步进行智力和能力强弱的逐步分析。
现在我们分析一下韦氏成人测验:
拿到一个报告我们如何入手去解决,这个三级不要求,但是二级要求。
第三步的分析,我们还要分析各个分测验的差异。比如,一个被试的家属问你,智商是在正常范围之内吗?但被试的家属更关心,这个被试哪些方面是占优势的,哪些方面还欠缺,哪些还需要加强的,这是经常要问的问题。怎么回答呢?这就牵扯到智力的某个部分的发展问题了。于是我们就用各个分测验的差异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言语测验,我们把言语各个测验的量表分与言语量表的平均分进行比较。注意,这个平均分不是中国常模的那个10分,而是用言语的总量表分除以6得到的平均分,因为言语一共六项。然后,把操作各个测验的量表分与操作量表的平均分进行比较。或者把每个分测验的量表分与总量表的平均分进行比较。如果这个量表分高于这个平均分3分以上,我们就认为它是一个强项。如果这个量表分低于这个量表平均分3分以上,我们就认为这一项是弱项。到这时候,我们才把整个的一个韦氏智力测验分析完了。注意:2006年的11月份就考过这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