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14日,第三十一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SAECCE2024)在重庆举行。SAECCE2024以“智能涌现,迈进加速变革新阶段”为主题,围绕节能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基础共性技术、整车集成及性能技术、智能制造及装备技术六大领域开展会议展览交流活动。
另外,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骏代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正式发布了《2025年度中国汽车十大技术趋势》。
面对当前产业现状,张进华提出了以下四点建议:一是加强基础前沿研究,充分吸收跨领域优势力量;二是聚焦产业发展瓶颈,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加快推动创新;三是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抓手,推动交叉学科建设,创新汽车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四是深化国际汽车科技创新合作,推动构建互惠共赢的全球汽车产业新生态,合力为全球低碳绿色转型做出贡献。
苏波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推动原创性、前瞻性、引领性技术创新;二是不断完善跨学科、跨行业融合创新的生态;三是推动和深化全球汽车技术交流合作,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相结合,强化国际协同,打造国内外联合创新平台。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郭守刚指出,我国汽车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新能源汽车发展迎来了里程碑;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关键技术发展步伐持续加快;产业链竞争力愈发突出,培育出多个世界级龙头企业。
如何稳妥推进产业转型,巩固扩大领先优势,实现与各国互利共赢发展?郭守刚建议: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加大基础前沿研究投入;二是坚持稳妥转型,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激发传统能源汽车和内燃机产业活力,坚决抵制内卷式恶性竞争;三是坚持合作发展,持续构建完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汽车产业开放合作新格局。
在“尖峰对话: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环节,围绕企业家精神、国际企业电动化“踩刹车”、中国汽车出口、合资合作等话题,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FISITA终身名誉主席赵福全主持下,嘉宾们畅所欲言,贡献了诸多精彩观点。
尹同跃表示,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享受了一代代老汽车人搭建的“人梯”。感谢改革开放四十年,感谢合资企业进入中国,培养了市场、人才、汽车文化等。国际车企提出的“在中国,为中国”“在中国,为世界”值得我们学习,到一个国家去,一定是作客,培养当地对我们的感情,与当地企业差异化竞争,同时,要能用我们的技术赋能他们,帮助他们实现产业转型。内卷的根本原因在于创新不足。
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兴海认为,企业家精神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国家态度坚定,企业也要坚决推进电动化,无论国外慢不慢,中国都要加快。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俊表示,中国汽车工业走到今天,是一代代人不断奋斗与传承。当前,人工智能驱动技术变革,今后无论有多少“化”,其中都会有一个是智能化。汽车产业是全球化分工深入的产业,相信合资公司可以找到新的定位及新的发展范式。
之后,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的演讲主题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态势及展望”。他指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还面临挑战,其中包括产业发展技术路线与产品架构尚未形成充分共识、跨行业协同机制仍有待加强、法规与标准仍然滞后于产业发展等。
为此,李克强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法规标准体系,打造良好创新生态;二是推动高水平开放合作,开展技术创新及生态建设;三是加强发展共识,以推进基础平台产业化,支持高质量发展;四是以示范加速地区政策、基础设施、商业模式全方面创新。
德国工程师协会(VDI)主席、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教授、汽车工程研究所所长LutzEckstein的演讲主题是“未来出行的全球挑战”。他表示,应对全球挑战需要全球合作,包括推动采用协调一致的安全标准,推动使用节能车辆与可再生能源,相互理解与信任等。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知识转移)、人工智能学域创始主任、讲座教授熊辉的演讲主题是“驾驭未来汽车制造中的人工智能创新”。他指出,AI可以赋能智能驾驶、智能制造、智能研发等。其中,基于大模型,智能座舱进步非常快,极大改善了用户体验。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长安大学教授赵祥模的演讲主题是“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技术体系创新与实践”。他指出,传统汽车测试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汽车发展的需求。他具体介绍了车云场一体化的自动驾驶测试体系,目前已经在多个省进行了试点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