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球能源领域前沿技术发展报告

创新是引领科技发展的第一动力,更是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能源科技创新进入持续高度活跃期。其中,氢能和核能成为支持清洁能源发展和碳中和进程的重要力量。在氢能方面,美国发布首个国家清洁氢战略路线图,明确了清洁氢能的战略性地位,并提出了加速清洁氢能生产、加工、交付、存储和使用的综合发展框架。其他国家也在加大氢能支持力度,积极抢占发展先机。在核能方面,以先进核能技术、可控核聚变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新方向成为热点。此外,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储能技术在能源领域也占据了重要地位。这些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需要我们持续研究和探索。本文在梳理新形势下全球能源投资现状及趋势基础上,分析主要经济体能源技术发展重点,研判能源领域低碳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并提出对我国的启示与建议,供参考。

一、2023年全球能源投资现状及趋势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放缓,绿色投资全面增长成为重要亮点。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各国政府和企业纷纷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入,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成本、气候和能源安全目标以及工业战略共同推动了清洁能源技术投资的强劲增长。

(一)清洁能源技术投资强劲增长,太阳能投资将首次超过石油

清洁能源与化石燃料投资之间的差距拉大。由于全球能源危机引发的可负担性和安全担忧,选择更可持续能源的趋势进一步加强,清洁能源技术的投资远远超过化石燃料支出,两者投资的差距正在扩大。IEA指出,五年前,清洁能源与化石能源的投资比为1:1,如今这一比例已扩大至1.7:1。一方面,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的成本越来越低;另一方面,许多国家都认为,发展清洁能源不仅可以应对气候变化,还是解决能源安全问题的持久方案。

太阳能投资将在2023年首次超过石油生产投资。全球清洁能源投资增长具体体现在以太阳能为主导的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两个方向,清洁能源投资增长由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引领,电池、热泵和核能等领域也作出了重要贡献。IEA预计,2023年,低排放电力投资将占发电总投资的近90%。其中,太阳能表现最佳,其投资将达到3800亿美元,首次超过石油上游投资。另外,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预计电动汽车销量在2022年创下历史新高后,今年将增长三分之一以上。对电动汽车的投资自2021年以来翻了一番多,预计2023年将达到1300亿美元。此外,全球热泵销售额自2021年以来实现了10%以上的增长。

(二)全球清洁能源投资不均衡,区域较为集中

清洁能源投资虽然增长强劲,但极不平衡。2021年以来超过90%的清洁能源投资增长来自发达经济体和中国,其增长额超过了其他地区的投资总额。印度的太阳能投资、巴西和中东部分地区的可再生能源投资也有所增长,但这些国家和地区对太阳能投资增长的贡献很小。如果其他国家的清洁能源转型不加速进行,全球能源可能面临新的不平衡发展。清洁能源投资中最大的短板存在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主要的制约因素包括政策框架和市场设计不明确、电网等基础设施薄弱、利率等资本成本高等。在这些地区,由于清洁能源投资回报率低,私人投资涉足意愿低,因此需要国际社会做更多的工作,特别是在推动私营资本一直不愿冒险的低收入经济体的投资方面。

(三)投资正流向关键矿产领域,由电动汽车和电池研发制造引领

电动汽车和电池是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据统计,2022年,电动汽车销量增长60%,超过1000万辆,储能系统装机容量增加了一倍,太阳能光伏装机继续打破之前的纪录,风电装机在经历了两年的低迷后恢复上升势头。这导致对关键矿产的需求显著增加,根据IEA《关键矿产市场评估2023》报告,2017—2022年,能源行业的发展推动全球锂需求增长2倍,钴和镍的需求分别增长70%、40%。关键矿产中的清洁能源技术应用占比也在上升,到2022年,清洁能源应用占全部锂、镍、钴需求比重分别较五年前提升了26%、10%、23%。清洁能源技术关键矿产需求将迅速增加,IEA预测,在2050年净零排放情景中,到2030年关键矿物需求将增长3.5倍,达到3000多万吨。电动汽车和电池是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其次低排放发电和电网也是重要驱动因素。

二、世界主要经济体能源科技战略与政策动态

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进程的不断推进,能源产业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领域。欧美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技术;美日相继更新国家氢能战略,释放出氢能产业化加速信号;先进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第四代核能系统以及热核聚变堆,已经成为全球先进核能技术研发焦点;新产品、新技术已成为全球碳减排技术的竞技场;不断扩张的能源行业推动了全球对关键矿物的需求,欧美正通过一系列新政策实现矿产供应的多样化,包括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等。

(一)光伏风电技术

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具有吸引力的价格以及模块化特性的推动下,光伏系统继续快速渗透到全球能源系统中。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规划:加速实现光伏供应链本地化;不断完善促进风电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风电技术水平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可再生能源中心,推进海洋能开发利用技术的研究、应用和示范工作;通过专项基金或研发税减免提供支持,为清洁能源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创新条件。

1.加速光伏供应链本地化

美国开始加快光伏制造业的发展。根据WoodMackenzie发布的《美国太阳能市场洞察报告》,2023年美国新增光伏装机将同比增长50%以上,再创历史新高,这得益于《通胀削减法案》《两党基础设施法案》等提出的财政激励措施等多种因素。美国能源部通过《两党基础设施法案》投入4500万美元资助太阳能晶硅制造和两用光伏孵化器示范项目,用于持续降低太阳能成本,同时开发下一代太阳能技术和促进美国太阳能制造业发展,推动太阳能发电安全、稳健和可靠并入国家能源网络。美国能源部还发布《推进聚光太阳能热发电定日镜技术的路线图》,对聚光太阳能的重要部件定日镜的研究和部署进行了规划,目标是降低聚光太阳能发电系统成本,到2030年使其发电成本降到每千瓦时0.05美元。为促进美国国内太阳能制造业发展,美国能源部宣布一系列研发项目,例如投入3600万美元资金推进钙钛矿和碲化镉(CdTe)光伏等薄膜太阳能技术;投入5200万美元强化美国本土太阳能供应链,投入3000万美元资助太阳能并网技术;启动400万美元“美国制造太阳能奖”第七轮项目,激励太阳能硬件和软件技术创新。此外,美国公用事业规模的光伏系统开发商也在政府2024年6月取消新关税禁令之前安装更多的光伏系统。

2.促进风电技术进步和升级

在美国,美国能源部宣布在《两党基础设施法案》框架下投入3000万美元用于发展风电技术,降低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项目成本,使美国到2030年达到30吉瓦的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在浮动式海上风电部署方面,美国能源部利用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资金启动了新的西海岸海上风电传输研究,这是一项为期20个月的分析,旨在研究该国如何扩大传输以利用西海岸社区浮动海上风电的电力。美国能源部将根据其研究结果制定到2050年的发展规划,以解决目前限制美国西海岸海上风电发展的输电限制。美国能源部、内政部、商务部和交通部联合启动了漂浮式海上风电行动计划(FloatingOffshoreWindShot),推动美国漂浮式海上风电设计、开发和制造。美国三分之二的海上风能资源位于需要浮动平台的深水区,抓住这一巨大潜力可为数百万美国家庭和企业带来清洁能源。

在欧洲,欧盟委员会于2023年10月发布了风力发电一致行动计划,规定了欧盟委员会、成员国和行业将对风电产业共同采取的立即行动,包括加强金融支持、加快项目审批速度、审查外国补贴、改进拍卖设计、为采购中的非价格标准引入新的立法等15项。欧盟还宣布投入20.8亿欧元支持法国海上风电技术,到2028年在法国南部沿海建成该国首个漂浮式海上风电场,该风电场装机容量预计达到230~270兆瓦,风力发电产能将达到1太瓦时/年,每年将减少43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除欧盟外,德国和丹麦在波罗的海投资90亿美元新建一个海上风力发电中心。德国、丹麦、瑞典、波兰、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八国签署《马林堡宣言》(MarienborgDeclarations),加强海上风电合作,计划在2030年将波罗的海地区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从目前的2.8吉瓦提高至19.6吉瓦。欧洲曾是全球风电领域的领军者,且具有较强竞争力,但近年来随着中国风电行业的强劲发展,欧洲风电产业进程放缓。从装机量来看,2022年欧盟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6.3吉瓦,同比增长47%,创历史最高纪录,但这一数字远低于实现欧盟2030年可再生能源目标所需的每年37吉瓦的目标。

在亚洲,当前中国风电不仅具备大兆瓦级风电整机自主研发能力,而且形成了完整的风电装备产业制造链,制造企业的整体实力与竞争力大幅提升,在大容量机组研发、长叶片、高塔架应用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新技术应用不断涌现,以激光雷达为代表的新型传感技术、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的智能技术,使得风电的整体管理变得更加高效。在风机大型化、中远海趋势明确的背景下,目前中国风电企业都在加速布局20兆瓦甚至22兆瓦的风机。

3.创新形式开展海洋能技术研究

4.支持中小企业清洁能源技术研发

(二)清洁氢技术

2023年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加快氢能政策布局、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美国发布首个《美国国家清洁氢能战略及路线图》,大力发展氢能,建立清洁能源体系;欧盟规定到2030年可再生氢在工业氢需求中所占比例要达到42%,进一步激发绿氢需求;日本更新《氢能基本战略(草案)》,并将加强竞争力、发展全球市场纳入布局。中国出台首个氢能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系统构建了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1.美国更加注重清洁氢能技术研发创新

发布首个国家清洁氢能战略和路线图。2023年6月,美国发布首份《国家清洁氢能战略和路线图》,提出到2030年美国每年生产1000万吨清洁氢,2040年达2000万吨,2050年达5000万吨。美国拟2027年开始以氨的形式出口清洁氢,2030年成为最大的氢能出口国之一。8月,美国能源部宣布投入3400万美元,支持19个清洁氢能前沿技术研发项目。10月,美国政府宣布将利用《两党基础设施法案》提供的70亿美元资金,在全美建立7个地区性清洁氢气中心,目标是每年生产300多万吨清洁氢气,达到2030年美国清洁氢气产量目标的近三分之一,这些中心的公共和私人投资总额达到近500亿美元。

2.欧洲多措并举推进氢能规模化供应

推进绿氢规模化供应。2023年2月,欧盟重新定义了可再生氢的构成,要求生产氢气的电解槽必须与新的可再生电力生产相连,以确保可再生氢的生产能够激励可再生能源并网。3月,欧盟规定到2030年可再生氢在工业氢需求中所占比例要达到42%,为了满足这个配额,预计将需要210万~420万吨的可再生氢总产量。同时,到2030年需要安装22~43吉瓦的电解槽装机容量。除了欧盟,德国政府于2023年7月通过新版的《国家氢能战略》指出,预计到2030年,德国的氢能需求量将达到130太瓦时。法国政府重申了到2030年电解槽达到6.5吉瓦的目标,到2035年电解槽将增至10吉瓦,以生产低碳氢气。

加速推进氢能交易。德国计划在2024年开设全球首个氢交易所。英国2022年就提出,生产者出售氢的价格与发电用液化天然气价格的差额将由政府支付。除了欧洲,日本也在研究向氢生产者支付氢价与现有能源价格差额的援助手段。众所周知,氢燃烧时不会排放温室气体,因而作为一种脱碳能源备受期待,但其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氢交易所的开设有望增加交易量、拉低价格,带动氢能源普及。

实施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支持政策。据公开资料统计,截至2023年8月底,欧盟、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地相继提出了“绿氢”补贴计划。欧盟继3月宣布推出欧洲氢能银行后,欧盟委员会计划于2023年11月23日开始,为欧洲经济区(EEA)的可再生氢生产商提供10年最高4.5欧元/千克的固定补贴;法国政府宣布为现有的氢能补贴计划提供1.75亿欧元资金,用以支付氢的制、储、运、加及应用的设备成本,重点打造氢能交通基础设施;荷兰政府宣布2024年开始增加10亿欧元财政投入,专门用于补贴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西班牙政府将向七个大型绿氢项目拨款1亿欧元,旨在促进电解槽示范项目的开发和高容量电解槽在工业环境中的发展,七个大型项目分布在西班牙5个不同地区,每个项目分别获得1000万至1500万欧元的拨款。

海上风电制氢的概念理论、项目实践走在世界前沿。巴西和爱尔兰都是全球海上风电极具潜力的市场。巴西政府发布了《三年氢能工作计划》,目标是每年通过海上风电生产3.5亿吨绿氢。绿氢在巴西会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巴西每年消耗化肥4500吨以上,其中大部分由天然气制成,绿氢将为化肥市场带来低碳排放的原料。爱尔兰政府设定了到2030年将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提高到5吉瓦的目标,同时打算再增加2吉瓦的海上风力发电用于生产绿氢。除了欧洲,日本、韩国、中国等国家也在积极布局海上风电制氢项目,寻找绿氢生产新方向。

3.日本欲以“降本增需”普及氢能

4.中国持续强化氢能标准体系

在电解制氢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国际能源署近期发布的《2023全球氢能评估》显示,中国在制氢电解槽部署方面经历了快速增长,目前处于全球领先地位。2020年,中国制氢电解槽装机容量还不到全球的10%,且主要是小型示范项目。到2022年,中国制氢电解槽装机容量已经增长到200兆瓦以上,占全球装机容量的30%。到2023年底,中国制氢电解槽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1.2吉瓦,占全球产能的一半。多个大型制氢电解槽项目也在推进。其中,中国首个万吨级光伏发电直接制绿氢项目——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于2023年8月全面建成投产,这标志着中国绿氢规模化工业应用实现零的突破。

重要前沿技术研究新进展

绿氢制取获得重大突破

太阳能热化学氢。太阳能热化学氢(solarthermochemicalhydrogen,STCH)是通过阳光热能直接分解水产生氢气,完全依靠可再生太阳能驱动氢气生产,得到的是没有二氧化碳排放的“绿氢”。据2023年10月16日发表在《SolarEner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设计出了更高效的STCH系统,可利用40%的太阳热量,直接分解水并产生氢气,为长途卡车、轮船和飞机提供动力,同时在此过程中不排放温室气体。与其他提出的设计类似,麻省理工学院的系统将与现有的太阳能热源相结合,比如聚光太阳能发电厂(CSP)——一个由数百面镜子组成的圆形阵列,收集阳光并将其反射到中央接收塔。然后STCH系统吸收接收器的热量并引导其分解水产生氢气。这个过程与电解不同,电解使用电而不是热来分解水。这种制氢法虽然可以完全依赖再生能源,但效率相当低,基本上只有约7%的入射光用于制造氢气,是一种低收益高成本制氢技术。显然这类只靠对绿色能源的爱无法推动规模发展,还需要再进一步研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预计将在2024年打造系统原型,计划在美国能源部实验室的聚光太阳能设施中进行测试,目前也获得能源部资助。

(三)先进核能技术

重视先进核能技术研发和部署。美国政府根据《通胀削减法案》向美国能源部爱达荷国家实验室投入1.5亿美元,升级其核能基础设施,加强核能研发。英国《绿色工业革命十点计划》宣布设立最高3.85亿英镑的“先进核基金”,用于投资下一代核技术。这包括最高2.15亿英镑用于开发国内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技术设计以及最高1.7亿英镑用于在本世纪30年代初期完成先进模块化反应堆(AMR)示范研发。为了推动新核能项目的交付,政府对原设立的英国核燃料有限公司(BNFL)进行了重组,设置了“大不列颠核能”独立机构(GBN),依据英国到2050年的核能长期发展计划,负责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的竞优工作,为政府核能项目的最终投资决策提供支持。英国还将在已投入8.7亿英镑基础上,向SizewellC核电项目追加3.41亿英镑投资,用于施工场地建设、关键设备/部件采购和人力资源补充,加速核电项目的推进。

在核聚变方面,近年来,全球商业资本正加速涌入可控核聚变领域。一批初创企业涌现使得核聚变研究的途径更加多元化。美国能源部通过“聚变能发展里程碑”计划向8家公司提供4600万美元的资金,解决聚变能商业化面临的关键挑战。在脱欧的大背景下,2023年英国政府决定不加入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研究和培训计划(EuratomR&T)以及聚变能计划,立足建立自主核聚变研究能力,弥补JET退役所造成的研发能力缺失。为此,英国计划投入7.76亿英镑的经费,落实核聚变战略,新建设用于发展核聚变燃料循环能力和创新的设施,发展新的核聚变科学和人力资源开发,加强国际合作项目,加速球形托卡马克等新技术研发和商业化发展。

在乏燃料后处理方面,美国、俄罗斯正在结合先进核能的部署规划,加快先进后处理技术的商业化进程。芬兰深地质处置库已进入建设阶段,成为当今世界上开拓高放废物处置的先驱者。日本即将拥有大规模后处理工业能力。

核聚变技术商业化进程加速

与其他能源相比,核聚变具有原料丰富、释放能量大、放射危害小、安全性高等优势。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核聚变燃料,如果能有效利用,其能量释放足以满足人类数百亿年的能源需求。同时,核聚变的自限性使得其安全性得到极大提升,基于链式反应的裂变型事故或核熔毁不可能发生。

中国在可控核聚变技术方面也取得多次科研进展。2023年8月,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高约束模式运行,标志着中国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关键进展。另一方面,多个核聚变装置获批开工建设,目前总开工规模已突破百亿。11月,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项目磁体支撑产品在广州交付。至此,中国已完成最后一批磁体支撑产品,按时兑现国际承诺,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第一次等离子体放电的重大工程节点奠定了基础。

(四)碳减排技术

采用创新的脱碳技术可以帮助重工业减少碳排放,如碳捕获和利用(CCU)、碳捕获和储存(CCS)、燃料转换、电气化、氢气和材料效率/循环经济。

在美国,2023年以来美国启动多个碳管理项目,美国能源部宣布为33个研究和开发项目提供1.31亿美元,以推进碳管理技术的广泛部署,减少二氧化碳污染。为碳安全(CarbonSAFE)第二阶段储存综合体可行性(StorageComplexFeasibility)资助计划提供9300万美元,为后续开发能够储存5000万吨以上二氧化碳的储存设施提供支持;为碳管理(CarbonManagement)资助计划下22个项目提供3800万美元,加速实现“以低于每吨100美元的价格将碳捕获并储存”的目标。7月,美国能源部宣布投入2340万美元,支持16个碳管理项目,以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在美国的商业部署,其中在大型碳封存设施或区域碳管理中心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和运输领域投资1284.4万美元,在地质数据收集、分析和共享领域投资963.5万美元。

在欧洲,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正致力于在脱碳方面在全球范围内发挥领导作用,从而实现无需或更少碳捕获措施的创新无碳生产工艺。欧盟宣布将从创新基金中拨款18亿欧元,投资16个大规模创新项目,涵盖CCUS、绿氢及其衍生物、储能、合成可持续燃料等技术,以实现在未来十年内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25亿吨。其中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具体资助项目包括:将碳捕集装置与化工、水泥、石灰生产装置相集成,并将捕集的二氧化碳输送到沿海枢纽进行地质封存;创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价值链,将建造东欧首个CCUS集群;建造世界首个二氧化碳矿化封存基地。法国还准备进行碳捕获项目的招标,作为其帮助大型制造商减少排放计划的一部分。

除了欧美国家,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多次资助开发二氧化碳循环转化利用技术,包括在碳循环利用、下一代火力发电等技术开发项目中投入25亿日元(约合1924万美元),发展利用常压等离子体开发新的二氧化碳分解/还原工艺、能够高效利用二氧化碳的藻类生物质生产和利用技术等6个项目;在绿色创新基金框架下投入1145亿日元(约合8.8亿美元)启动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的燃料制造技术开发项目,开发可持续航空燃料、不使用化石燃料的液化石油气绿色合成等技术。

将碳转移到海上封存设施或海底成为新方向

(五)关键矿产资源

为应对迫在眉睫的矿产资源短缺问题,美国还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以关键矿产中极为重要的锂为例,美国能源部化石能源办公室、地热技术办公室等正与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及伯克希尔·哈撒韦能源集团等企业合作,研究从美国加州地热系统地下卤水中提取锂的工艺,其中美国能源部负责提供部分研究资金,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提供材料科学、化学和高级分析等技术支持,私营企业则提供矿物勘探、开采和加工工艺。

三、启示与建议

近年来,全球主要能源价格高涨,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了全球市场的动荡,叠加经济复苏带来能源需求增长,降水、极端天气等因素导致可再生能源出力波动性加大,不稳定、不确定和难预料的因素增加,不断冲击着全球能源供应链和产业链的稳定。在这一背景下,有必要借鉴美、欧等经济体能源安全政策调整及经验,保障我国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安全,提升能源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加大对能源领域科技创新的资金保障,鼓励引导能源民企用好政策创新工具。

(一)保障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安全

(二)提升能源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

(三)加大对能源领域科技创新的资金保障

加速发展可再生能源等低碳减排项目、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离不开对技术创新的持续投入。世界主要能源强国均积极部署以能源科技创新发展为主线的能源战略顶层设计,支持清洁能源转型,推动市场布局多元化。这也将带来巨大的利益,包括提供新的工业机遇和就业机会、促进能源安全、带来更清洁的空气、确保更广的能源供应以及更安全的气候环境。未来,我国在重点能源科技创新领域的研究上,应提供支持和资金上的倾斜,强化财税、金融等政策的供给,以提升我国现代能源体系建设能力。

(四)鼓励引导能源民企用好政策创新工具

国外中小型企业、私企对于能源科技创新领域的探索和实践,主要利用了多种类型的新兴政策工具。比如,美国政府鼓励清洁氢多主体、多渠道投资,为氢能供给侧增加产能。供给侧激励机制包括提供生产税收抵免,为研发和示范项目提供公共资金,以降低制氢技术的成本。还有英国于2000年启动的研发税收抵免,是英国政府为鼓励企业进行创新而推出的政策重点之一。此政策旨在减少企业用于改善产品和流程所需的实际投资成本,以鼓励企业进一步创新。据英国海关与税务总署(HMRC)称,英国中小企业研发税收抵免平均申请金额超过5万英镑,而大公司则超过60万英镑。而中国的民营企业在新能源和传统能源领域中也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和创新能力。《2023胡润中国能源民营企业TOP100》榜单显示,有89家企业主营新能源业务,11家企业主营传统能源业务。对于广大民营企业来说,用好能源领域政策创新工具,不仅可以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还可以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包括引导能源民营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支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促进技术和市场的有效对接,加快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鼓励提高国际竞争力,支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等。

参考文献:

[1]IEA.WorldEnergyInvestment2023[R].2023.

[2]IEA.TheStateofCleanTechnologyManufacturing[R].2023.

[3]IEA.CriticalMineralsMarketReview2023[R].2023.

[4]IEA.EnergyTechnologyPerspectives2023[R].2023.

[5]CASEnergy.国际能源署发布《2023年世界能源投资》报告[EB/OL].先进能源科技战略情报研究中心.2023-07-03.

中国电力网于1999年正式上线运行,是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主办的全国性电力行业门户网站。

THE END
1.2024年全球经济现状分析.pptx2024-01-152024年全球经济现状分析汇报人:XX引言全球经济总体情况主要经济体经济情况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情况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全球经济未来发展趋势和机遇结论和建议CATALOGUE目录01引言报告目的和背景分析2024年全球经济现状1通过对全球主要经济体、产业、贸易、金融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全面展现2024年全球经济...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131/8035014102006032.shtm
2.2024市场调研网发布的《2024-2030年全球与中国微卡疫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投资时机和企业决策人员进行战略规划提供了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 《2024-2030年全球与中国微卡疫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在调研过程中得到了微卡疫苗产业链各环节管理人员和营销人员的大力支持,在此再次表示感...https://www.20087.com/0/81/WeiKaYiMiaoDeQianJingQuShi.html
3.全球经济走势分析2024年展望20240124.pptx全球经济走势分析2024年展望汇报人:XX20240117目录contents引言全球经济现状分析2024年全球经济走势预测影响全球经济走势的关键因素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结论与建议引言01 目的和背景分析全球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07502090.html
4.2024年度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大课题指南最新信息公开3. 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地位和全球经济治理影响力的现状情况以及对标差距; 4. 提升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地位和全球经济治理影响力的路径、突破口及举措建议。 提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研究 研究目的与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是建设金融强国的核心标志。http://www.fzzx.sh.gov.cn/zxxxgk/20240205/521641b7395c4be38a7b54207669bb0e.html
1.2024全年经典资料大全,灵活解析实施Ultra97.666在经济领域,2024年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经济资料: 1. 《全球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分析了全球各大经济体的发展状况,包括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关键经济指标,为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决策参考。 2. 《数字货币市场研究报告》:探讨了数字货币市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包括比特币、以太坊...http://www.sycgo.cn/post/9392.html
2.全球超声波定向扬声器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4全球超声波定向扬声器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4-2030年 2023年全球超声波定向扬声器市场规模大约为 百万美元,预计2030年达到 百万美元,2024-2030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 %。就销量而言,2023年全球超声波定向扬声器销量为 ,预计2030年将达到 ,年复合增长率为 %。 https://www.jianshu.com/p/1fe80e0b06a3
3.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精选8篇)篇1: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两个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 2.欧洲联盟 (1)欧共体(创立时间:1967年)的机构包括: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2)1993年,“马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宣布成立。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4kw63vvp.html
4.目录《法律研究》集刊2024年第1卷全球数字治理的制度困境与发展趋势 王丹 区块链智能合约的CISG适用问题探析 庄语滋 对外数字贸易的数据跨境转移法律规制研究 范雨萱 数字经济背景下个性化推送行为的实践现状及其法律规制 陈宁豫 论RCEP数据跨境流动中基本安全利益例外条款的“必要性”审查 胡蕴贤 ...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1408575
5.教育大数据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战略规划建议报告——现状篇—— 第2章:全球教育大数据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1 全球教育大数据行业发展历程 2.2 全球教育大数据行业技术标准 2.2.1 全球教育大数据标准进展 2.2.2 全球教育大数据技术进展 2.3 全球教育大数据行业发展现状 2.3.1 全球教育大数据行业整体发展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846094883&efid=fVq5WNoRddfGQrd6lI_77A
6.2024全球经济趋势:瞭望未来的机遇与挑战国复咨询最后,经济增长的不平衡性、贫富差距的扩大、就业问题等仍然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同时,金融风险、国际社会不稳定等因素也对全球经济产生着潜在影响。因此,政府和企业需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关注社会问题,确保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包容性。 2024年中国经济市场发展趋势及现状分析 ...https://www.goalfore.cn/a/4908.html
7.国际动态丨欧盟新政(下):循环经济专题循环经济是《欧盟绿色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盟委员会于2020年3月发布《循环经济行动计划》(Circular Economy Action Plan,CEAP),用于全面推进欧盟循环经济的发展。 通过对欧洲循环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盘点,2024年3月21日(当地时间),欧洲环境署(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EEA)发布了《加速循环经济在欧洲的发展:现状与展...https://www.chinacace.org/news/view?id=15503